高中数学课本(精选5篇)

高中数学课本范文第1篇

一、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

深本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化:①知识上的转化: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科学概念;②能力上的转化: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③情感上的转化: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从要我教到我要教(从职业上升为事业)。华罗庚说过,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很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做题,熟悉不同的题型。但深本数学却反其道而行之,题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一道题,贯穿起数学知识里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透过本质掌握规律,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可以通过深本数学中的四大解题规律来解答,这四个规律是:弄通情景(把题目的意思彻底弄明白);知识联想(联想知识,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顺逆推理(从条件和结论两头推理);运动思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二、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深本数学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他给我们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只要学会了深本数学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本质,那么,就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邹华权老师说过:“其实,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只不过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很多家长埋怨学生马虎、笨、不开窍,甚至厌学,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经过适时点拨,孩子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对于一个爱学、会学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和艰深难懂,而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头等头疼的问题。深本数学通过一题多解,启发思维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打开了学生思维的万千视角

高中数学课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本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3.03.048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其数学教科书上有许多关于学生自主探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但一些教师不注重课本的教学,为应付考试,常常自作主张将一些知识的复杂的推导过程略去,直接将结论交给学生,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公式”“定理”“法则”,知道怎么应用就行了。学生不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以为自己轻松获得了知识,于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各种题型的训练上,结果只成为“解题高手”“解题机器”。照此下去,学生的探究、创新、实践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我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及方法是大法、母法。它可以推出其他数学知识,也可衍生出其他解题方法。其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蕴涵着大智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所以对课本一定要重视,好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切切实实提高数学素养。否则只沉迷于解题而不注重对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我认为是舍本逐末,会误入歧途。只为应试而教而学,学生只会沦为解题机器。最终会厌弃学习课本,厌弃学习数学知识,影响进一步深造,影响在数学知识高峰上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有的老师还将课本上一些貌似复杂的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题目淘汰掉。他们认为这类题目的文字冗长、数字太繁、解题过程繁琐,很浪费教学时间。“辛辛苦苦教了,学生又不懂,反正又不会考”。有的甚至要用计算器,结果不是整数,很多时候要取近似值,又要建立数学模型,费时费力。不过我认为这类题目正是编著者有意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万不可为应付考试而删掉。试想,在生产生活中的数字哪有那么多凑巧的简单的整数呢?删掉这类题目,会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产生活脱节,会让人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无用,最终会丧失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在应该由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解惑的知识产生过程中,完全由老师一人“自说自唱、包办代替”,学生缺少必要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他们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太花费时间,不如老师一个人推导、自问自答来得快。他们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解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君不见有许多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成绩一直优异,但却很难在工作中适应、胜任,也很难有创新、贡献,在生活中也是一团糟。我国基础教育搞得很扎实,老师、学生天天起早贪黑,但许多人完全是为应试、升学而教,为应试、升学而学。许多学生成绩好只能说明其解题能力不错,但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就差得太远了。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案例:在国外某小学的一节数学课上,老师花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究圆的周长公式。要是在中国,许多老师最多做一下演示试验,几分钟就推导出公式了,然后就出许多有关的典型习题加以讲解与练习。相比之下,我们就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究创新能力方面做得不够,而把重点放在题目训练上了。难怪有人说,“中国有一流的中学,二流的大学,三流的研究生”。堂堂的教育大国,人才济济,国家重视、大家努力,却没有培养出多少优秀的创新人才,却培养出很多与生产、生活脱节,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书呆子”。国外的却相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学生上图书馆查资料,进实验室做试验,撰写科研论文;去市场搞调研,到工厂生产产品,搞科研开发;在生活中独立自理。而在我们中国有的人会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应,太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了,小小的孩子搞什么科研、写什么论文、搞什么调查。其实这样做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实践、研究意识以及能力、习惯,是为了今后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科研人才以及实践人才。

高中数学课本范文第3篇

高考命题的基本准则是以课本为主,其内容都立足于课本,对学生而言,这些问题看上去很熟悉,但与教材问题又有区别,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类似的,迁移了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教师而言,编制题目的过程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的过程。

下面就以一道高中数学课本题为源衍变不同试题的命制过程,供大家参考。

人教A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2第32页习题B组第1题(4):

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并通过图像直观验证:lnx

源于教材,寻求变化,这个变,可以是由函数、自变量、系数的变化,系数可以由数字变为字母,也可以由特殊变为一般;所给条件可以强化变,也可以弱化变等。

1.改变函数变量的范围

变式1:证明不等式:ln(x+1)< x+1≤ex,x>-1。

说明:由上图可知y=ln(x+1)和y=x+1可由y=lnx和y=x的图像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所以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系数由常数变为字母,由连续型函数变为离散型函数

变式2:已知函数f(x)=alnx-ax,(a∈R)。

①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②若a=-1,求证:f(x)≥f(-1)且―?―?―?…?―

说明:变式2将系数由常数改为字母,可以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第②题是用连续函数解决离散函数的问题。

3.由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变为比较自变量的大小

变式3:已知函数f(x)=x-ex+2

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设x1,x1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0。

变式4:已知函f(x)=(x-2k)ekx+a(x-k)2(其中k为正常)有两个零点。

①求a的取值范围。②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

说明:变式3和变式4将母题中证明函数值大小关系改编为证明自变量大小关系,该问题其实是函数极值点偏移(函数非对称型)问题,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数第21题就涉及该问题的考查。变式3 是具体函数的求解,相对较简单,变式4含参谈论,有一定的难度,可作为阶段综性的测评题。

以高中数学课本题为基本素材,对试题进行命制探究、变式拓展,实际上就是对教材中题目的“二次开发”,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益的、切合高中学生学情的案例,其目的就是让考试题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认真研究教材,活化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进一步开发测评试题,拓展其教育功能,是高中教学和复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考备考中,我们需要建立在对高考试题和教材纵深研究的基础上,善于用联系的观点探究课本题和高考试题的变式,善于在课本题中寻找高考试题的原型,探究高考试题与课本题的结合点,再将这些问题做恰当的分解或整合、延伸或拓展。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变化中发现不变的本质,避免让学生机械重复地训练,尽量让学生体会经历从苦思不得其解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酣畅淋漓,使高中课堂教学丰富、鲜活、高效,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课本范文第4篇

一、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构建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摒弃旧观念的束缚,并兼顾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做到“收”“放”自如.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存在差异化的不同个体,每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不能以硬性的标准统一衡量所有学生;其次,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能力、心理品质在不断成熟,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情感、心理状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二)生本教育实施的原则

生本教育应重视学习任务的发展性,将学习任务内化成为学生的目标,激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通过“我应该学什么”“我想学什么”的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而带动学习目标不断向高层次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性目标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同,都是“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念和习惯,实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以生为本”.

(三)生本教育实施的环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实施的环节主要有自主学习、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反思归纳四个环节.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应指明学习的内容、要求、重点和目标,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有层次、分步骤地提出学习要求,确保学生基本理解基础知识,通常该阶段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基础练习阶段,教师应从教材例题等习题中精心改编、设计出3~5个题目让学生练习,题目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合理控制难度,练习基础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经过教师点评后进一步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知识点;拓展练习阶段,可以使用题组训练等方式,注重题目的层次性、综合性和难度,教师不能急于“说破”,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感悟,但应规定一定时限,到规定时间后进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思考;反思归纳阶段,由师生共同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归纳,该阶段应关注学生的自身感悟,对所学知识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归纳,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归纳的学习习惯,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课程成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构建的深化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将时间让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以“我教你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唯恐漏讲知识点或是没有将知识讲解透彻而大谈特讲,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这种模式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累”,有些学生在教师尽心讲课的过程中已然入梦.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尽量将时间让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少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将思考让给学生

教师应避免直白式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了解、掌握知识,而不是轻易告诉学生知识的内容或问题的答案.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点拨学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使其转变成爱动脑的学习者.

3.将交流让给学生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避免家长式的姿态和语气,以平等民主作为师生关系建立的原则.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理解、善待学生,诚恳、宽容地与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将传统的处理方式——直接指出错误并让学生们引以为戒,改变成符合生本教育理念的处理方式——由学生提出错误后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4.将机会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学生的机会,教师应尽量将机会让给学生,以实现全方位教学.高中数学教学没有物理等学科那么多的实验等动手实践机会,教师应努力创造类似的机会.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组织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需要采取各种机智的方法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秩序.教师应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

2.引导学习

学生的潜能,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地被挖掘出来.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任务探索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掌握新知识.

3.检查纠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当堂给予解决.教师的检查纠正,能够让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路径不断前进.

高中数学课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教学;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23.24.210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和视频压缩,传输技术,移动终端,网络速度,视频分享网站等技术的进步,微课已作为新的教学工具传入高校。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关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微课也能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内容,以短小,精悍著称,同时又有明确的目标,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1]。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代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课外通过网络信息渠道获得的知识与课堂的教育影响具有同等力度,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类,经济类及医药类等专业的必修的学习课程,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高数知识,爱上高数,成为我们研究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

1 传统高数教学的不足

高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提供不必可少的帮助,但是高数在其学习中存在以下缺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方法比较被动;大部分老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数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而高数本身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又比较抽象,定义、定理、公式、题目也都偏多[2],因此学生怕高数,怕繁难的数学计算,和深奥的逻辑推理。尽管高数教师们也绞尽脑汁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微课和常规课比较之后,认为微课是适合高等数学学习的新手段;近几年来高数授课时数也在不断减少,而授课内容却没发生变化,这也相应的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增多;由于近年来扩张幅度较大,学生人数也较多,大都采用大班授课,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解,教师和学生直接的互动也在减少,一学期完成也会有80%的学生不熟悉。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采用的教材都为同济版高数,而三本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一本、二本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对高数的重视程度下降,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放弃了对高数的学习,造成了很多学生谈高数色变,更缺乏对自主学习高数的意识。介于这样的现状,高数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地迅速升温,让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

2 微课在三本院校高数中的优势

微课本身具有教学时间段,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情景化教学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特点。

2.1 微课可以满足个性需求

微课融入三本院校的高数教学中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三本院校差异性较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的的学生,可以随时反复的播放视频,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播放,暂停,直到理解相关知识点为止,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2 微课可以拓宽知识的传播覆盖面

微课可以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微课是还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知识的获取更方便且保存更久,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来进行获取,由于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这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时不足的问题。

2.3 微课可以加强高数知识的趣味性

微课本身可以使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入视频中,合理的运用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内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此外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存在好奇心的,微课虽然简短,但是是教师精心完成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都是教师经仔细甄别和筛选得到的。在微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中完成学习过程,对学习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2.4 微课满足高数课程特点与教学相适应

微课可以将高数学习化整体系统为分支片段,这是因为高数的体系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最基础的便是极限,像连续,导数,定积分都是在极限的基础上建立的,越往上内容越宽泛每一章每一节都呈正金字塔,上节是下节的基础,节节相扣,章章相扣,利用这种特征,教师可利用微课将每一节的知识切片做成视频,让学生观看,这便不会出现学生落掉一节,就跟不上的节奏,便于学生学好每一章每一节。此外微课还可以化特殊到一般,化繁难为简易,高数中有较多的定义定理,对一些繁琐定理的证明,可以利用微课将其过程片段化,形象化的展示,省去了传统粉笔书写的麻烦,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对一些繁难例题也是如此。

3 总结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对于在寻求转型发展的三本院校,无异不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微课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内容短小而精悍,尤其是在这个手机猖狂的时代,学生可以把视频下载到手机上,便可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虽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三本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优势显著,但是它也有着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缺点,因此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故而微课应与传统教学良好的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3]。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悄悄,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教育开放教育研究,2023(01):65-73.

[2]黄力宏,庾建设.高等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

[3]方程.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