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论文(精选5篇)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的形式可以区分为民用、宗教、军事等建筑文化形式。他们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建筑文化形式。由于中国建筑材料多为木质的局限,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难以保存,目前保存较多的是明清建筑,大多存在于各大古镇老街。除此之外市区繁华都市中还隐藏着许多具有宗教军事意义的古建筑,如重庆天主教堂、解放碑能仁寺等。

(一)重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形式

1.民用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民用建筑文化分为民居和商铺。民居各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带有那个时期文化的影响,如安徽移民的迁移给重庆带来了安徽建筑的特点,湖广移民带来了湖广建筑模式的影响等。商铺的建筑结构和居居的房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门,商铺为了便于营业,门开得大,形成了重庆独特的梭板门。

2.宗教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宗教建筑有佛寺、道观、清真寺、教堂等。遍布于重庆的各大区县,尤其是集中在人口中心地带,建筑所展现的是宗教的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母体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如佛教给建筑带来的是佛像石刻雕塑;伊斯兰斯给中国建筑带来的是他们的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上丰富多样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基督教带来的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廷式的建筑原素融入到重庆建筑之中。

3.军事建筑文化形式重庆的军事建筑有市区的古城门、合川钓鱼城、丰盛古镇的碉楼、云阳的磐石城等。这些军事建筑大都依地势而建,用于防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峭壁,采用当地石材建古城门、城墙,又利用嘉陵江、涪江、渠江、长江等天然屏障构建防御措施。

4.其它建筑文化形式重庆除了上述提到的建筑文化形式之外,还有园林建筑、窑址和盐泉等。这些建筑文化形式都离不开重庆的地理资源,成为依托当地环境而形成并且与其它聚居建筑整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具有生活功能的建筑。

(二)重庆古建筑的现状

通过作者调查走访,查看文献资料,重庆古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虽然有唐宋及更早的建筑,但大都在明清时期重修重建了。古镇老街的居民因其商业价值,或地理位置偏远而保存得最好,其次军事建筑的保存较好,原于它的石材的运用,除了由于城市建设的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大多的古城门、古军事遗址保存较好。其余的建筑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正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消失,多数改拆建,失去原有的味道。正在消失的古建筑区域有很多,包括十八梯、石板坡居民、江北古城、两路口老街等。

二、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

重庆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与吊脚楼、移民潮、风水论、本地人方言性格等密不分开。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吊脚楼与巴渝文化的关系,吊脚楼是巴渝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反映了巴渝人民居安思危、就地取材、巧妙利用地形的心态,体现了巴渝人民不向自然环境屈服的顽强意志。可以说没有巴渝文化就没有吊脚楼,他们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其次是移民潮,引入其原地区建筑文化。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重庆受到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建筑元素相互结合,各地区历史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如祠堂、各地会馆等。这些移民文化代表的是中国儒家思想及宗族制度,这些文化有力的表现形式就是在建筑上,高墙深宅大院,这是建筑典范。再次,我们要谈到的是宗教建筑为何由洞开始。由于重庆地理地形的原因,地势起伏大,山多平地少,用来建设建筑物的地方有限,蛮夷之地经济不发达,宗教机构受到的捐善较少,宗教传播者利用山多洞多的地貌来开展宗教传播不外乎是很好一个选择。如早期的华岩寺、老君洞等都是如此。

最后,风水对重庆古建筑的影响。中国是重视风水论的国家,风水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我们现在所讲的环境科学。从风水上来讲,在哪里修建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关系到活着的人的生活,也影响着子孙后代将来的生活。因此中国人把风水看得非常的重要。重庆地区也不例外,庙宇城镇都需要选择一个便于生活的好地方。依山傍水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重庆多山多水的先天地理优势正好符合风水理论,如古镇村落等都选择靠水的地方,寺庙选择在山顶等,这些反映了重庆先民建造建筑的选址文化特点。码头文化对重庆建筑的影响。重庆靠两江,码头在重庆交通运输物质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码头附近建房,是方便广大群众的必要设施,所以沿江的吊脚楼为码头文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庆古建筑非常简单,建筑布局结构的随意性,不光是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也是受到重庆人直爽、热情的性格形成的;方言音调平顺体现了重庆人向往更多平地的愿望。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地区的发展

外来建筑文化很早就传入了我国的岭南地区,大约在15世纪,从海外贸易开始,西方文化就开始慢慢地渗入我国的沿海地区,期间也遇到很多挫折,比如明朝的“海禁”一时间打断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联系。但这依然阻止不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在岭南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播起了作用,并且从此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一是与国内的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其中的外来文化就包括外来建筑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岭南建筑不仅保留了古制的精华,而且融汇了中西方的建筑文明。特别是广州一带由于海上交通十分便利,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和活跃。

(二)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播的特点

从某种角度上讲,外来建筑文化本身的传播就具有主动引进和被动传入的特性,之所以说它具有主动性,是因为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要想修建更多商业大楼、公共建筑等,在技术上不得不依靠外来建筑技术,因为在这些建筑的最初发展阶段,我国的岭南地区建筑技术水平还是有一定局限的,因此,就必须主动模仿或者说请教西方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另外,之所以说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又具有被动性,是因为有外国投资企业的合作建设,这就直接将外来建筑文化传入我国的岭南地区,可以说这是一大主流。当然,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除了上述两种特点外,还有①延展性,比如通常是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延展;②双向性,中西建筑文化从来都是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③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是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这些便是笔者认为的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特点。

二、外来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的影响

(一)对岭南地区骑楼建筑的影响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在岭南地区曾是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它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在欧洲流行,逐渐传入中国。在岭南地区,大概是从19世纪开始在民间流行和兴起。骑楼在岭南地区兴起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是因为岭南的自然环境适宜这种建筑结构;所谓地利是由岭南地区的地理特征决定的;人和则是该地区的人们需要这种建筑功能,这样有利于城市商业活动的开展。

(二)对岭南地区公园与陵园建筑的影响

19世纪的时候,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几乎没有公共的园林,而只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私人场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园林建筑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那时的广州独具慧眼,视野开阔,积极地引入了公园和陵园建筑,提高了公园对城市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因此,最先由广州开始大量兴建公园等公共休憩场所,开始对市民的休闲生活有所重视。我们知道,公园是我国近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园林,由于多数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因此与我国传统的园林有很大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外来建筑文化的引入对我国岭南地区公园与陵园的大量兴建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影响深远。

三、结束语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建筑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物化形式;其次是外部形式与内在的结合,也可称如各种创作理论、规范和法规等;最后是最本质的内在,如宗教感性、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民族习性,这些本质的东西影响着前面两个层面。现代主义建筑风潮的显现出弊端之后逐渐平息下来,而后的后现代建筑试图重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弥补之前的不足,但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效果也并没有如预期一样,止步于建筑文化的表层,在本质上没有摆脱现代主义建筑的弊端。传统建筑文化是在它们所在的时代产生的满足它们那个时代要求的建筑,而我们所在的时代由于需求,背景的不同,同样需要具备我们时代的特点。如果我们回头审视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传统建筑文化整体上是在特定主题下发展的,属于建筑文化的第三个层次。和谐观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出自于我国“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儒道互补的哲学体系。自古以来,中国主流的传统建筑正是沿着这条清晰的路线发展的,这便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当代建筑文化重生的主干。建筑文化的重生所指的绝不是将传统的建筑形式形而上学地附着在建筑体中,这样低层次的建筑文化的表达方式最后只能导致建筑文化的面目全非,轻浮而没有内涵。真正重拾建筑文化是指在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背景,资源和要求加以创新,使建筑符合时展的需求,才是建筑文化活络重生的之道。

2建筑文化在生态建筑中重生

近年来,生态建筑潮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复兴的良机。生态建筑是将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利用技术、建筑学、生态学等将建筑内外的生态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建筑生态系统内的自循环,从而解决建筑低耗环保的要求,这与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不谋而合,是一个填补建筑文化缺失的一个契机。古代中国建筑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在古代中国先贤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基于这样的观念,古代匠师从基地的选择到建筑的功能的布局、结构、造型等方面都考虑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建筑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或使建筑顺应自然生态,成为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即适应环境,或使建筑整体自成生态,创造自循环的小生态,即创造环境。这样的建筑观念本身就已经契合了生态建筑的生态学的主体。

2.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的作品中充斥着传统低技术的运用,如碎砖瓦片拼凑而成的建筑外墙不拘一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古朴而优雅的质感;建筑的水平发展趋势通过披檐的加入而得到加强,同时竖向层次也丰富了;大面积透明玻璃的应用增加了建筑的透光率,也使建筑通透清心,更加古典雅致。由王澍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建筑细部的单纯的植入较少,而是通过创新来塑造建筑氛围和空间趣味使我们能够感觉到传统中国建筑环境的。正如安藤忠雄所提到的,建筑并非模仿形式,而是继承内涵。

2.2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是伦佐•皮亚诺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温暖中心的灵感来源于当地人的“棚屋”文化。当地人认为人只是自然界中一个小小的环节,生死是人生命的历程,但是灵魂永恒存在,躯体只是灵魂的一个载体,终究还要尘归尘,土归土。“棚屋”是由自然界中的材料搭建而成的,当地人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赋予建筑,使之与人一样同样有类似于生命体生老病死的过程,建筑来源自然,并最终归于自然。皮亚诺在理解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后,在利用当地建筑材料的同时采用新型的钢结构结合计算机的精密计算形成建筑编织结构的主体,并且在建筑中运用百叶窗调节自然通风使建筑更加生态节能,而经过精密计算的主体不仅具有形式美,更具有实用性。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吉巴欧文化中心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他使建筑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通过创新更加深化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建筑的形式完美地融合于周围环境,营造出符合传统建筑文化的氛围,同时又不失时代感,是一次传统建筑文化与生态建筑结合的成功尝试。

3结语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是“文”和“化”的复合。“文”字又通“纹”字,可引申为文、文章、文采、条文等。化,则有变、改、生、造化等义。如《礼记?乐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指化生。

3.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物质活动方面,“文化”意味着耕作,而在精神修养方面则涉及等,这是西方的文化概念中最原始、最基础性的涵义。西方文化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秉承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传承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经启蒙运动发展而最终确立,并且几百年来兴盛于西欧、北美地区的文化系统。

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建筑文化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同的。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是有差异的。

1.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伴随着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而产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丰富的美学价值而成为无价之宝,它能陶冶国人的情操,提升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视野。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等,以及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化表现,必然有着与西方建筑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拔的内容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为世人所瞩目。从建筑理念上看,传统中国建筑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及和谐精神,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中心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文化的发展对于其自身的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自远古时代以来,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创造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黎族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居住宅建筑艺术同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黎族人民根据地形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黎族人民居住的传统房屋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顶部是以茅草搭建的,屋子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属于中国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由于房子低矮,外形像船篷,内部布置像船舱,被人们称为“船形屋”,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黎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2.西方建筑文化

文化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