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精选5篇)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经典故事一:

一位挑水夫,有两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缝,另一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水桶总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了。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水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有一天它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漏了一路,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的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而不能收到圆满的成果。”破水桶说。挑水夫却对破水桶说:“没关系,在回去的路上,你留意一下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路上,破水桶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它非常开心!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 “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这一边有花,而好水桶的那一边没有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如果没有你日复一日的辛勤浇灌,又哪来美丽的花朵呢?”

在这则经典故事中,挑水夫对待一只破水桶,没有因为它漏水而恼怒、嫌弃,而是扬长避短,善加利用,这对于我们教师善待所有学生非常有借鉴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某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像挑水夫爱护那只漏水桶一样地善待他们、关爱他们,要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用显微镜看他们的缺点,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在教师的发现中放出异彩。

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投入全部的教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在《克鲁普斯卡娅文选》中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每个儿童的个性,他应该自备一个固定的笔记本,本子上不只是写上‘及格’和‘不及格’,还要写上每个儿童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

经典故事二: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您跟我一样都是商人,您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您可能已经忘了我,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跑来告诉我,我也是个商人为止。”纽约商人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竞使一个身处窘境的人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上述经典故事中,纽约商人发自内心的对于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的尊重,致使这个推销员有信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并且取得了好的业绩。这则故事蕴含的教育意义是,教育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说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尊重就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基本。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主张实施“掌握学习”,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基于对人的学习抱有乐观的态度,这种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键是要改变教师对待学习者和学习本身的态度。

经典故事三: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这是三幢建设在一片空地上遥遥相望的漂亮大楼,建筑师出色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大楼轮廓初具的时候,看到的人都已经赞不绝口了。工程快竣工时,工人们问建筑师: “三幢大楼之间的人行道如何铺设?” “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建筑师回答。大楼主人和工人们都感到纳闷,但这是著名的建筑师的话,他们不好反对,就在这片空地上全种上了草。一个夏天过后,在三幢大楼之间和通往外面的草地上,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出了若干条小路。这些小路有些因为走的人多,就宽一些,有些因为走的人少,就窄一些,但它们蜿蜒伸展、错落有致,就像是树林间的几条小道。到了秋天,建筑师又带着工人们来了,他让工人们沿着人们踩出的路痕铺就了大楼之间和通向外面的人行道,然后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树木和花草。每一个走在这些道路上的人都说: “这几条路,是比大楼更伟大的杰作。”

在这则故事里,建筑师用不同的方法创造了两个伟大的作品:一个出自于清晰的蓝图,精心雕琢;一个则顺性而为,自然天成。尤其是那几条按人们的“脚印”量身定做的道路,确实耐人寻味,给了我们的教育一个最好的启示:教育在有着清晰目标的同时,更是一个“顺性而为”的过程。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范文第2篇

故事教学源于一次课堂生成。一次语文口语交际课主题是“夸夸我的同学”。我让同桌互相夸一夸对方。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满意地巡视教室一周,发现班内一个不太自信的孩子小李,在听到同桌的话后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我正暗喜自己的方式得当时,却发生了意外:小李在接受表扬后,并没有夸自己的同桌,反而说了一大堆对方的缺点。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十分生气:本来小李并不自信,同桌夸奖了他,给了他自信,他不但不感激,反而反唇相讥。我顿时火冒三丈:“你怎么这样,站起来!”小李慢慢地站了起来,眼神中分明透露出一种不服气。面对他这样的态度,我更认为这个孩子无法理喻了。安慰完受委屈的小李同桌后,我继续巡视。其间,我平静了许多,再看小李,他似乎也没有了刚才的火气。此时我头脑中浮现出昨天看到的一则故事,与小李今天的问题如出一辙,为何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呢?我想,聪明的小李同学应该能够理解。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古代大文豪坡一次与修行很高的僧人一起相对打坐悟禅。坐了一个时辰后,大师问坡:“你睁眼看,眼前是什么?”坡说:“我看到的是一堆牛粪。大师您呢?”僧人说:“我眼前是一尊如来。”坡听后沾沾自喜,认为大师眼前的自己是一尊如来,很是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听后说:“哥哥,难道你不知道禅师话中的含义吗?大师眼前看到的是如来,说明大师心中有一尊如来;你看到的是一堆牛粪,说明你心中只有牛粪而已呀!”坡听后,恍然大悟,羞得无地自容。

讲完了故事,我问:“同学们,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们各抒己见,尽管说法不同,但观点一致:只有自己拥有优点和长处,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反,处处看到别人缺点的人,自己身上恰恰也存在着这样的弱点和毛病。不用我再多说什么,小李早已低下了头。以后,他变得友善多了,说别人风凉话的时候少了。瞧,故事的作用多大!

这次教学实践,是我故事教学法的开始。十几年来,故事教学法确实使我的课堂显现亮色,充满人性的光辉,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显得轻松、自然,学生也在故事中受益。故事教学法既然有如此的功效,那么该如何使用呢?我提出几点建议,请大家指正。

一、要适时

在课堂教学时间允许,而且故事内容轻松有趣,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在笑声中接受的前提下,就可以直接应用。如果故事内容较复杂,而且揭示的道理也比较深奥,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拿到课后或布置成思考作业来完成,万不可在课堂上喧宾夺主,忽略了知识主线的教学。

二、要有针对性

讲故事的目的在于寓教于乐。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毛病,应采用不同内容的故事进行疏导,而且因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故事的深度也要有所变化,使故事的内涵真正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教师完全可以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把故事讲出来,直指学生的缺点。外向的孩子喜欢这种坦诚的方式,会对故事印象深刻;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则要采取课后一对一的讲故事方式,耐心地说服教育,这样才能让有错误的学生乐于接受,而不是丧失信心。

三、要有丰富的故事储备

要想让故事的寓意与学生的错误有直接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就必须积蓄大量的故事素材,而大量的故事则来源于平日的多读书、多积累。教师既可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下来,也可采用多次复述的方式加深记忆。故事在教学中出新出彩后,教师就会更加努力地再从书中汲取营养,使读书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不断获益,使自身从经验型教师向知识型教师转变,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故事的内容或内涵一定要与发生的教学事件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不可张冠李戴,强行把故事与事件牵到一起,那样不但不会使学生受益,反而会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这对于人生刚起步的学生是最要不得的。

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范文第3篇

师 教师的统称。《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长 官师(百官或官吏之长)和长者。《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后用为对教师的尊称。

师傅 教师的通称,如对东宫太子的老师称为太子师傅。《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今常用为学徒对传授技艺的业师的尊称,也用作对有生产技能的工人的尊称。

师父 对教师的尊称,含教师如父之意。南唐尉迟《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师资 先秦时代对教师的尊称。《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今指能胜任教师职务的人才。

宗师 称受人尊重、奉为师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训导工作。《后汉书?朱浮传》:“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

经师 汉代以经学教授学生的学官,后来指传授经学的教师。《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老师 原意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宋、元时称地方小学教师为老师。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现为对教员的尊称或泛称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

女师 古代教育妇女的女教师。《诗?周南?葛覃》中的“言告师氏”,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讲师 古代尊称讲解经籍的教师为讲师。今为高等学校中高于助教、低于副教授的教师职称。

博士 称教师为博士始于战国,秦、汉相承。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唐置国子、四门等博士,明、清时也有国子博士。《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今指学位的最高级别;也指取得这一学位的人。

夫子 古代称大夫(官职)为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故其弟子也称孔子为夫子。后来用夫子尊称教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先生 对教师的尊称,《礼记》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孟子?告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教授 学官名,宋代始为教师的称谓。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州、县学均置教授,用经术行义教导诸生,并掌学校课试等事。今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最高一级的职称。

助教 始于晋,协助博士授学生经学。后来国学中均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等。现为高等院校教师的初级职称。

学官 汉代尊称太学教师为学官,又称教官,主持学校教育工作。《史记?儒林传序》:“公孙弘为学官。”

学长 对主持学习事务的教师的敬称,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乃命耆(张耆)为学长,张景宗观察为副学长。”后来,“学长”也用作对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的尊称;也用于尊称一般同学。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教师。其职务是协助博士教学,并做训导工作。元代路、州、县学及书院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生员。

祭酒 原来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汉武帝设五经博士,首席称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于是祭酒就成为官学中教师的称谓。西晋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隋以后称国子监酒,为国子监的主管者。

监学 清末中学以上学堂设监学官,称教师为监学或学监,负责考察学生出入、功课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范文第4篇

活动目的

练习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内容,各小组按下列要求充分讨论,互教互学。

说两三个打比方的句子;

描绘一位老师的外貌;

说一件真实感人的小事;

摘录或创作一首供集体朗诵的诗歌。

3.明确说话要求,讨论评分标准,培训小主持人。

4.学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教师谈话:9月10日教师节快到了,和全国各地一样,我们学校正以多种方式热烈庆祝这一喜庆节日。今天的语文活动课,我们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题,举行说话竞赛。说话的要求是:能主动发言,当众用普通话讲清自己的意思,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你们准备好了吗

2.小主持人上场:今天活动的内容有四项:说赞语、拍照片、讲故事、朗诵诗。分组竞赛,每项25分。请总裁判老师和小裁判们就座。我愿大家都以满分向教师节献礼。

二、活动经过

1.说深情的赞语

小主持人讲明要求:各小组长上台抽签领取一组词卡,听“开始”口令后,和组员讨论,快速组词成句,再仿照比喻句式,围绕主题内容,说一句深情的赞语。

例: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老师像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

老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老师像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2.拍清晰的照片

小主持人拿出照相机做拍照的姿式,亮几下闪光灯:下面请各组派出自己的小小摄影师,描绘一位大家熟悉的老师的外貌,组员可以补充,要在1分半钟内完成。其他同学评判像不像。

例:

张老师中等身材,稍微有点儿发胖。他的衣裤都明显地旧了,但非常整洁。他的脸庞长圆,额上有三条挺深的皱纹,眼睛总是很有神地看着我们。

3.讲感人的故事

小主持人:在老师的身边,我们多么愉快,多么幸福,因为老师真诚地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们敬业爱生的事迹说也说不完。下面请各组派代表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员可以补充,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

4.咏祝福的诗歌

小主持人手举鲜花:献上多彩的诗篇,表达我们真诚的祝福吧!请听诗朗诵。

例:

、、、

三、活动结束

小主持人带领大家跟着录音机唱。

集体起立向老师敬礼:亲爱的老师,节日好!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爱国主义 行为素养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讲文明 刻苦学习 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学校教育都提倡“先成人,后成才”,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社会基础人才的职业学校,德育可谓是重中之重。可是学生们提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厌烦,甚至会出现一种逆反心理。本人经过教育实践,发现同学们比起泛泛而言,喜欢听一些具体的东西,更加喜欢听一些我国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而且有些名人轶事对于那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更加通俗易懂。所以每周二的德育课,我有时也会准备一些小课件,图文并茂,同学们都很期待,效果也非常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其中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 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可见,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势在必行。如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能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也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同时,本人认为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改变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倾向等情况,创新思维,批判地吸取、借鉴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观念,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本人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

具体做法,试列举如下:

(1)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 在《左传》中有“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临患不忘国,忠也”的句子。就是这个“忠”字情结,使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其中时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战国时代的屈原。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地探索前进。陆游68岁在家乡躺着的时候,还在想着为国家保卫边疆。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虎门销烟、严惩列强的林则徐,勇歼敌舰、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呼唤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梁启超,发出“振兴中华”第一声呐喊的孙中山。当代“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这些英雄志士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后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人,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我们是一个强大的令人骄傲的民族,在任何困难险阻前,我们绝不低头,我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它的尊严。同学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了许许多多革命烈士为了保卫家园而献身,他们深深感动了,在我播放视频,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的时候,很多同学们都潸然泪下,他们在心底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可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职校的德育工作中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何其重要。

(2)从学习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行为素养。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一直崇尚“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 “自省”、“ 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内容,如果老师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同学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核,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己的基本生活准则,也能对他们遵守学校的日常规定和社会规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谓事倍功半。经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我发现我班有很多同学都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提高了自己的行为素养。大部分学生都能文明用语,相互谦让,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尊敬师长,主动问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3)从传统中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古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对于尊敬师长, “曾子避席”、 “程门立雪”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故事。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教师;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他们凡事和父母商量,多理解他们,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生活节俭,珍惜父母所给予的,在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