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讲:知行合一,修身为本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
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在一个原始部落,有一天,酋长召集族人开会。酋长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们每个人出生以后,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并且优点和缺点不是相安无事,能够和平相处,经常会有斗争。就像两匹狼。一匹是好狼,代表我们的优点:仁慈,勤俭,孝顺,友爱,认真……另一只是坏的狼,代表我们的缺点:冷漠,懒惰,无情,草率……
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
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
酋长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
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
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
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 。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
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答案 。有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迫害。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
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人民,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
孟子对大舜很赞叹,叫“若固有之。”大舜种地的时候,就做好农民的本分,好像一辈子就做农民似的,做工人的时候,就做好工人的本分,好像一辈子就是做工人的料!这个态度可不得了。无怨无悔!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说抱怨的话“晕死”、“累死了”、“怎么又是我”……
所以,若固有之,四个字就能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问题。真正尽好本分的话,是不是真的一辈子都只能做低贱的工作?不是啊!
尧帝就来考察大舜,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考察大舜在家里的表现,是不是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爱护,对邻居很友好。派九个儿子给他,让儿子在外面考察大舜处理民间百姓的问题的能力。最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舜!
我们仔细分析,大舜只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了而已!他做农民的时候,没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啊!把本分尽好了,王侯将相,自然而来就来了。
大舜后来,真的把父母和弟弟都感化过来了。我们经常有一个观念,对坏人要赶尽杀绝。把坏人杀了,他还是坏人,如果把坏人感化过来,教化过来,他就变成好人了。这可比把坏人杀掉高明多了。如果我们这样一想的话,很多事情,我们会看得更明白。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把本分尽好!真正想明白了,我们就对自己的状态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了。
不修身的话,得到荣华富贵,反倒是个祸害!我们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有一天,梁惠王在在自己的皇家公园,看着种种珍贵的飞禽走兽,很自豪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意思就是说,你们儒家都以成圣成贤为修学目标,你们圣贤也有这些乐趣吗?有这些物质享受吗?也会享受这些物质吗?孟子的回答很高明啊。他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圣贤之人啊,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尽好自己的本分之后,享受这些物质才感觉到快乐,如果德行不好,没有尽好本分,即使有这些物质,有这些珍贵的飞禽走兽,也不会感觉到快乐啊。
这是孟夫子在几千年之前说的话,但是看起来,就像说今天的社会现象一样。这就是经典啊,历经岁月而不衰。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指点经典说,这句out了,那句是糟粕。我们看,现在很多人越有钱,越抑郁。地位越高,越心惊胆战。彭鑫博士举了一个例子,有个高官,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整夜整夜不睡不着。后来被抓起来了,财产被没收了,在牢里一个礼拜,抑郁症就好了,睡得着了。这就是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啊。真正贤能的人,一定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而真正的快乐,是由心而觅,从心而发的。不是从外面找来的啊!我们经常讲去“找乐子”、“去high一下”,真正的长久的快乐,不是在心外面找到的。
我们现在的人,都比以前富裕,城里人比乡下人富裕。就相当于梁惠王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庄园,但是现在人比古代人的快乐少多了,城里人比乡下人的快乐少多了。
那是不是现代人一定要比古人抑郁,城里人比乡下人抑郁才正常呢?不是啊!这是反常!假如我们都以修身为本,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尽自己的本分。做父亲的少出点差,多跟孩子在一起,把“父子有亲”的本分落实好。朋友之间,少一点利益,多一些真情,从新关怀对方,好好地把“朋友有信”的本分落实好。下属少些斗争,少些抱怨,上级少些人情和个人偏好,好好把“君仁臣忠”的本分尽好!大家都能过上富裕而且快乐的生活,因为“贤者,而后乐此”啊。这才正常啊。
比如说结婚,找对象,那是喜事,好事啊。结婚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庆贺,找到男女朋友之后,你的父母希望你带回家看一看,朋友希望你带出来一起参加活动。看起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懂得男女朋友相处之道,不懂得夫妻相处之道,摆完喜酒之后,就是一辈子的麻烦事!夫妻,男女朋友怎么修身呢?“夫妇有别”,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王凤仪讲道:“做丈夫的,要领妻,不管妻。”男人千万不要去管妻子,现在的女子无论是见识、文化程度都未必比男子低,去管就容易产生矛盾,只要领着妻子好好教养孩子,孝顺双方的父母,和谐人际关系就好了。女子修身呢?应该从“敬,礼,柔,顺”上修。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啦。你天再高,还是被地心引力牢牢地拽在手里!现在我们好像都很喜欢管人,甚至也很喜欢被人管,没人管的时候,就不舒服。哎,他怎么不管我啊?谈男女朋友的道呢?做到哪些本分呢?
《易经》里面有一个卦叫:“咸”,咸,是“无心之感”。少男少女互相感通、感召的。要不要去讨好?献殷勤啊?说花言巧语啊?不断买礼物啊?
在大学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部分谈恋爱都是去哪里玩,去哪里吃饭,或者去哪里买东西。如果哪天对方不和你吃饭、不和你玩的时候,意味着差不多就要分手了。
那修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修,是修正的意思。身,不仅指我们的身体,还指我们的内心。所以修身,其实也是修心,因为身心是不二的。没有了心,那就是行尸走肉,没有了身,心也没有安住,安放的地方。
我们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这些都是长出来的树干枝叶,根本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学》里面的教诲。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掌湟狻S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铡R庹而後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这里告诉我们修身的根本方法和次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修。
下面我们来逐一讲解。
格物,据说明朝王阳明先生开悟之前的理解是“分析物质”。并且告诉他的学生,要做到格物,你先从院子里的竹子开始格起,学生就坐在竹子前,坐了三天,病了。王阳明先生一看,心里就犯嘀咕了,难道圣人的教诲有错吗?我自己来格一下,于是也端坐在竹子前,坐了7天,也病了。王阳明先生没有像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就说,古人的教诲是糟粕。他仔细想啊想,终于开悟了。格物,不是分析物质,而是格除物欲,格除自己的坏习气。
分析物质是没有个尽头的,现在的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任何物质都可以分析道分子,原子,电子,在往下分析就是夸克。只要那个切割的工具足够精细,就可以再往下分析哦。在往下分析是什么呢?是能量!
所以格物不是分析物质,而是格除物欲,格除自己的坏习气啊。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的朋友告诉过我一句话,我觉得很受用,和大家分享,她说,如果对于一个东西,是你需要的,那就不是欲望,而如果是你想要的,那就说明这个东西未必是你非要不可的。
接下来,就能够致知。
格除物欲之后,就能到抵达我们的良知,我们的本性。我们经常听同学说,快考试了,但是就是读不进书,做一件事情,丢三落四,不能圆满,出门忘了带钥匙,回去拿了钥匙,在一看,忘了带饭卡……做完之后,老是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说,审稿,报纸出来之后,才会发现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做好。
原因在哪里?原因很可能是我们心不清净。我们的心装得太满了 。我们一直都会觉得学习是装进来的过程,是拿进来的过程。但古人告诉我们,学习是拿掉东西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古体的字
下面这个小孩很难过啊,要拿掉……拿掉懒惰,拿掉坏习气,拿掉坏脾气,拿掉傲慢,拿掉成见,拿掉烦恼……
拿掉这些东西之后,学东西就有效率了,学东西就快了。
后面是诚意,正心,然后身修。身修之后,修好之后,就不得了了。
有一次,中心接待了一位女士,她有一条烤红薯,不吃了,想留给我们老师吃。我就拿着红薯追出去,她连忙摆手说:“送给您们吃,谢谢您们。放心,没有毒的。”她这话一说,我想还给她都不好意思了。可想而知,现在诚心诚意的人比较少见了,好像帮助别人就一定要想回报。这已经不是帮助了,这是做生意。投资了多少,回头就把扒拉着算盘看受益。人与人之间还是多一些诚意,会比较温暖。
心态不好,不在正道上,也容易出问题。表现在哪里呢?往往表现在言语上。古人讲,“口乃心之门户”,这个人心性怎么样,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就大概能看出来。心性偏差的人,要么放辟邪侈,要么话太好听,好听得让人别扭。
身修好之后,那就不得了了。
孔夫子说自己“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距。”
这个“随心所欲,不逾距”可不得了!做什么事都能够成功!
李里先生说,现在很多人是“莫名其妙地来,稀里糊涂地活,无可奈何地死去。”这可比孔夫子差远了啊。
修身又很多方法,或者叫法门。其中一个法门是多读书。但不是读闲书,什么书都读。有两种书给大家推荐一下:
一是经过前辈检验过的书,
二是经过时间检验过的书,
最好就是读经典。并且真正按照圣人的教诲去做,去落实。学了不落实,那是骗人。
据说有一群鸭子,向天鹅学习飞翔之术。终于学会了,鸭子们说了:“好了,现在我们走回去吧。”
学会了飞翔之术,最后还是走回去。就是学了不力行!我们学院的院训叫“知行合一”,这句话是王阳明先生教导他的学生的。知道了,但是不去行,不去做,那是骗人;不仅如此,还会增长傲慢心,这个我学过,这个我早就知道了。很多人是“言语上的姚明,行动上的郭敬明”。但是,如果不学习,那“行”也是盲修瞎练。
学会了之后,还要有定功,能够坚持。要不然别人随便说一句,你就动摇了,说两句,你就不做了,不学了。
据说苏东坡有一天在坐禅,突然来了灵感,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写完之后,很得意。于是就叫书童马上送到江心寺,这座寺建在江中央,所以叫江心寺。送给法印和尚看。法印看了之后,写了一个“屁”字,叫书童送回去。本来苏东坡在家里很得意啊。看到这个“屁”字就很生气了。亲自乘船,要找法印和尚理论。结果到了江心寺,看到法印的禅房大门紧闭,在门上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当初我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也哈哈大笑。但是笑过之后,感觉被别人笑了一场。因为自己也被屁打倒过。填志愿的时候,别人说这个学校好,那个专业好;读大学的时候,别人说这门课好,那门课的老师打分很小气;毕业之后,别人说考老师好,考公务员好,做外贸好……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德行像风,能够移风易俗,建国军民;我们更多的时候像草,被别人转变。
下面跟大家分享《诗经》里面的一首诗,叫《风雨》:
《诗序》里面讲:《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凄凄」就是有风有雨,这两者所发出来的一种寒气,「夷」当悦字讲,喜悦讲。我们没有见到「君子」,我感觉是希望有「君子」出现,已经有君子出现了,那「云胡不夷」呢,为什么不喜悦呢?鸡」也比作「君子」,「君子」的行为就是这样,不受外在的这个环境是好是坏,世间是乱还是不乱,他的行为都是那么,按照一定的秩序,来做人处事,有一定的法则的。
「风雨潇潇」也形容雨下得很疾,雨下得很疾,风吹得也很大,就是大风大雨了,虽然风雨,风吹得那么大,雨下得那么疾,但是鸡叫的声音还是很和气,很和平地在那一声一声地叫,不会因为风雨,有大风雨不叫了,也不会因为风雨大,声音叫得很大,它自己依然保持自己,正常的那个叫的声音,那么和平。把鸡鸣这种行为比作「君子」了,就好像在乱世里面,看见君子的做人的那种风范,那就见到「君子」了。「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那病为什么不好啊!那一切的病,那种思念君子的,这种病完全好了。晦」是一种昏暗的,好像天虽然快要亮了,这个时候或者可以说,天已经明了,天已经明了,这个风雨在那一下,黑暗得就像天还没有明,「如晦」啊,「鸡鸣不已」,鸡仍然在那叫,「不已」是不停止,仍然叫得不停止。
在有风有雨的这个环境,事态炎凉的,寒凉「凄凄」的这一个时代,而这个鸡仍然按时候地,鸡到天快明的时候才叫啊,它是按照时候来叫,叫的声音还是那么和平的,这就难得了。拿这个就比作「君子」啊,我们这个「君子」,能够这么做的话,绝对性地能够自己,很稳妥地在道业上面,修道上面能够进步,无论在什么时代,自己不受影响。同时更可以来转变外面的环境。
《大学》中讲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修身的话,静很重要。静,是心静。心不静,就很难把事情做圆满。心情很烦躁的时候,甚至什么都不想做。心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诗经》里面描写心静的女子是“窈窕淑女”,窈窕不是身材姣好的意思,否则窈窕跟身材比较“饱满”的女性就无缘了,圣人不会这么以貌取人啦。窈窕就是“娴静”的意思,娴,同嫺:一个女子在门边安静地抬头看天上的月亮,现在看月亮的女子比古代少了很多,原因是心躁动了不少。
孔夫子在《易经·系辞传》里讲一个人心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水面一样,如如不动,但能反映事物,并且是原本地反映,做得决定一定是最准确的,做得选择一定是最恰当的,“寂照湛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我们看《论语》,记载的是孔夫子的言行录 。孔夫子给学生上课,不像我们现在的老师上课,提前就要做好准备,写好教案的。有时候是学生问,孔夫子马上回答,有时候是孔夫子自己说的。比如说:“君子不器”。就四个字,没头没尾,但意义深远。大概意思就是说,君子是灵活的,不是想器物一样,比如这个桌子,做好之后,这个形状可能保持十年、二十年不变,“君子而时中”,君子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行中庸之道。
如果水面动了,那映射的事物也变形了,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们的心本来是不动的,充满智慧的,加入了私心、懒惰、贪婪的念头,水面就不平静了,心就不静了。
静,能生慧,产生智慧。用智慧做事,那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功的。那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我们大学生修身尤其重要和迫切。特别是师范类的同学。韩愈讲: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老师啊,老师啊,您是我的命啊。假如是个德行高尚的老师,您的学生一辈子都受益啊。
我已经毕业快一年了,有的同学升迁得很快,已经是部门负责人了,但是烦恼很多。为什么呢?德行不够,能力不够。就像一个东西,架子搭得很大,但是中间是空的,那当然摇摇欲坠了。还有的同学现在就不想活了。我劝了好几天,总算劝回来了。所以,缺乏圣贤教育,真的很容易出现问题。
今天很荣幸,能来这里和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修身的话题。由于我的休学很浅,再加上时间有限,有讲得不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感谢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感谢院报的同学们,感谢邹昀芹和王建,以及我不知道的,但为了这次分享而付出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