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精选5篇)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文第1篇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推开门就进去。)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的第一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陷居江宁郊外“半山园”时的朋友杨德逢的别字。整着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1)第一联(一、二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品质?(3分)

(2)第二联(三、四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主要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4分)

(3)整着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

1.(6分)

(1)(3分)院内小环境,勤劳雅洁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文第2篇

沿着一条窄窄的石板路,穿过一道道狭长的小巷,轻抚着斑驳的石墙,岁月的沧桑遗落在蔡畈的每一个角落。一条清澈的溪泉,贯穿着整个村落。在村子里穿行,溪泉的流淌声始终伴随着你,如歌如诉,低婉沉吟,仿佛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羞答答地跟在你身后,走几步,忍不住回头看看,或者索性在溪边一块石板上坐下来,倾听泉水的心事。这些青石板,在这溪水边守候几百年了,轻抚光滑的石板,那些邃密的往事、岁月的痕迹、时光的沧桑,悄悄地漫溢出来,随着溪泉流向远方……

一群鸭子从溪水边的草丛中钻出来,争抢上游漂下来的几片菜叶子。它们无忧无虑地嬉闹。溪边的岸堤上,摆放着篾晒匾,上面铺晒着刚收割的稻谷,阳光下散发着稻谷的清香。几只鸭子躲在晒匾底下的阴凉里。童年的碎片在水面上金子一般跳跃、闪烁。

溪水是真正的泉水,环绕着村子,在村口汇集成井,村子里祖祖辈辈都吃井里的水。老人说,井水十分甘甜,不仅解渴,还能治病。有一年,有一个外村的木匠,得了重病,来到蔡畈村一个村民家住了半个月,病不治而愈。木匠的一只胳膊因关节炎不能动弹,这时也能活动自如。这些神奇的故事,让人不觉对水井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在井口探头张望,什么也看不见,水井深不见底,凉风从幽深的井下溢出来,无比清爽。

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里面传来石磨转动的声音,洁白的浆液沿着磨盘汩汩流淌下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娴熟地推动着磨盘,一缕阳光透过玻璃亮瓦射进来,照在石磨上。屋子里的陈设慢慢清晰起来,堆在墙角的犁、耙安静无语,犁头的泥巴已经脱落,露出雪亮的犁尖,仿佛黑暗中闪亮的眼睛。

蔡畈是安静的。很多老人安静地坐在墙根,享受着初冬阳光的温情,一壶山野茶,放在脚边,香味轻轻袅袅地溢出,像是老人无声的陪伴。

陆龙堂完整地保存着旧时的徽派建筑风格,相传是殷氏六兄弟共同建造的。这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科举人殷赉臣的故居。墙壁上一块青砖清晰地刻着“康熙二十八年”字样,相传是殷赉臣的祖上做官后,回到蔡畈修建宅子留的记号。宅子的墙壁下面埋藏着宝藏在蔡畈流传了几百年,却从来没有人去挖墙壁下的宝藏。老人们说,那座老宅子是不能动的,动了就破坏了风水。其实蔡畈的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坚信,生活要靠自己去劳动和努力。

殷赉臣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殷莘农是同治年间优贡,任四品国子监,诰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殷赉臣光绪三十年特别殿试钦取内阁中书,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宣统年间任陆军九师、湖北督军公署军法官,民国期间任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秘书长、襄阳警察厅厅长、安徽省政府建设厅秘书等职。殷赉臣擅长书法,字体兼有柳颜之特长,墨迹至今仍珍藏于民间。他对军事、地理、医案均有相当研究和专长。

上古至今,蔡畈人就喜欢书法,喜欢吟诗作对,喜欢唱山歌。如今的蔡家畈,家家户户依然翰墨飘香,农人们常常诗兴大发,祖先的耕读传统,像村庄的溪流,源远流长。

“赛诗台”就设在六龙堂前,赛诗台两旁有对联:“新事旧家书香如故,牧童樵叟墨韵方新。”墙上有一首刚刚贴上的新诗,是七十多岁的殷绪銮老人写的《初晴晚眺》,诗云:“初晴人意乐融融,山麓闲游度晚风。雨过更添芳草绿,霞飞返照古松红。归鸦征逐行云里,放犊呼来云雾中。堪羡吾乡诸父老,年年笑傲薛萝丛”。小小的赛诗台,重重叠叠粘贴着诗,方寸之地却是蔡畈人的心灵家园。农闲时,蔡畈人就聚集在赛诗台前,吟诗作画,童叟都是风雅之士。六十多岁的殷灿华,是赛诗台前最活跃的人,几年来,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读诗写诗。晚上睡觉前更要写写画画,吟诵一番。为了写诗,他已经忘记今昔何年。每天吟吟唱唱,到六十多岁,依然孤身一人。在他的床头,摆放着几年来他创作的诗作三千多首。诗,成了他的一切。

下了一场雪后,蔡畈就会慢慢热闹起来。年关将近,背着行囊归来的年轻人会陆续出现,溪水边,石板路上,巷子里,突然多了许多年轻的身影。姑娘们唱着山歌,在溪水边洗衣晒被;小伙子们担着木桶,走在石板路上;花白胡子的老人,搭着木梯,把家里的腊鱼腊肉,还有一串串红辣椒、大蒜子都搬出来,挂在院子里的墙壁上晾晒。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文第3篇

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指导学生分成几个探究小组,以“登高”与“临水”的联系为切入点,以“悠悠临水情”为主题,结合所读过的古典诗词,各自选择一个角度,探究品味诗人在“临水”情境中寄托的独特情怀。另一方面,我以余福智教授关于用粤语朗读古典诗词的理论为基础,从“音韵效果的安排更能传达诗人的独特生命体验”的角度领悟杜甫在飘泊江湖、俯仰登临时抒发的悲怆情怀。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对诗歌的粤语朗读。在《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中,“落木萧萧”四个字用粤语读特别凄怆:粤语的“萧”音比普通话读音少了a的音素,作为飘零落叶的拟声词,它就更能传达萧瑟的秋意;“落木”两字用粤语读为入声字,传达的又是一种压抑感。“滚滚”作为长江流水的拟声词,粤语读音比普通话读音更开阔嘹亮,更能传达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在杜甫《登岳阳楼》中,“尤”韵本来就宜于抒发悠长的愁绪,第四句的“浮”字只有用粤语诵读方有这种在广阔天地漂泊的意韵;而第三句安排了“坼”这个入声字,撕裂痛感犹在耳边,第七句末的入声字“北”,更好比流水遇上了石头,不由不发出呜咽之声了。

我对《登高》和《登岳阳楼》的阅读教学是基于以下理论背景的:一是钱钟书先生关于“登高望远”、“在水一方”文学母题的理论。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望远”是中国文学典型意境,也是中国文学千古母题。“登高望远”蕴涵着人类古今相通的心理情感流动规律:期望(不见)——失望(至极)——怨望(遣忧)——登高望远(胸怀期望)。在什么心境下的人常常登高望远?客羁臣逐,士耽女怀,孤愤单情,登高望远,曲传心理。“登高望远”时,往往“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归纳了这样几种情境:一是望远方,思远人,无奈关山难越(空间);二是望故迹,思古人,无奈思慕难及(时间);三是望天地,思人生,无奈超脱难企(时空)。在古人的联想思维中,“登高”与“临水”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所以“登高望远”文学意境在中国诗文中又可流转变型为“在水一方”文学意境,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意境“遥遥沟通”的联系:一是由“关山难越”联想到“流水无情”(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二是由“空间之辽阔”联想到“时间之悠远”(如“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三是由“骋怀望远”联想到“在水一方”,或“道阻水长,欲渡无楫”(如“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或“既清且浅,不得逾越”(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二是余福智先生关于用粤语朗读古典诗词的理论。

余福智先生认为:唐诗从古乐府时代大踏步跨过来,甩脱了附加在自己身上的音乐外衣,要用自己的字音形成旋律,独立谋生。唐人读诗可以读出怎样的旋律,我们固然没有办法亲耳聆听。唐诗的旋律是依靠平仄来支撑的,聪明的唐代诗人,为了更丰满地传达出自己的生命体验,总要把平仄安排得抑扬顿挫,使之恰好和他的情感活动模式相一致。而追溯文献推究,使用粤语朗读显然更能接近唐诗平仄安排的原味。通过《登高》和《登岳阳楼》的阅读教学,我有两点肤浅的思考:一是中国典型文学意境可促进古诗文阅读鉴赏的“圆览旁通”。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文第4篇

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2、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3、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4、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6、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8、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9、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来。

10、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11、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12、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3、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14、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15、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19、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20、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2、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3、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24、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25、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26、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7、怀壁醉题尘漠漠,断云悠梦事茫茫。

28、银河半落露华清,南斗阑干北斗明。

29、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3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31、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

3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4、渴饮涧底泉,饥啮林间草。

35、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37、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38、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39、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40、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4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2、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

43、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

4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45、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4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7、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48、溪添半篙绿,山可一亩青。

49、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50、位卑未敢忘忧国。

5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5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54、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55、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5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57、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58、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身穷。

59、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60、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61、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62、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3、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64、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

65、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66、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67、善学者通一经而足。

68、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6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0、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71、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72、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73、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74、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75、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7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77、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噎。

78、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79、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80、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

8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82、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83、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84、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85、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86、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范文第5篇

在南开大学跟随范曾先生读博士的几年间,难以忘记的是茶余饭后,游历之间,先生每每出对联让命作。一天晚饭后,我与范先生散步,顺便到米景扬先生宅一坐。范先生见壁上悬挂着张大千书法横幅“镂烟剪云”,让我对下联。我即对曰“悬素操觚”,先生拿过纸来,续成七言对联,曰:“悬素操觚思大朴;镂烟剪云意不群。”记忆深刻的2001年7月22日,我陪范先生从景德镇回北京,在飞机上闲翻报纸,看到一则关于山东即墨的消息,先生便出上联曰“即墨”,让我对下联。过了二十秒钟,我对出下联曰“离朱”;是用古代地名对古代人名,平仄工整。先生听罢击节称妙,说“即墨离朱”以后可作为一个成语用,以讥刺那些“逐臭之夫”,并当即在我的笔记本上写道:“此辛巳年来,自默学联文思最迅捷而妙绝者。”

闲时,与范先生互相出题,比赛速度与诗情、境界,诚一大乐事。例如:先生出“肚痛”对“针灸”,先生作“枯肠绞尽非寻句;穴眼呈灵即是诗”,我作“张旭病来成草帖;华佗药尽换新方”;先生出“郭沫若”对“沈从文”,先生作“大笔恢恢留史乘;纤文楚楚散江湖”,我作“盛世诗人知甲骨;离时逸士辨衣冠”;先生出“老子”对 “”,先生作“晓色骑牛函谷外;清风把酒夕阳中”,我作“惟知塞外青牛去;所见篱边淡色开”;先生出“砚台”对“痒痒挠”,先生作“竟曾挠透翁犹觉; 待到磨穿字未佳”,我作“千磨郁郁存文翰;一握拳拳代孝心”。

我出“麻将”对“留莲”,先生作“雅舍不该闻雀噪;华堂何处播王馨”,我作“拈来窃喜无人赏;咀去颐香畏客尝”;我出“达摩”对“印章”,先生作“厌思斋外求书者;忍见门前断臂人”,我作“面壁经年开境界;挥刀寸地辨阴阳”;我出“圆”对 “水”,先生作“无穷大小圆周率;有限盈亏共素元”,我作“我意无私何远近;君心最善任高低”;我出“将进酒”对“茶”,先生作“换取佳醪追电白;烹来浅盏碧螺春”,我作“胜日豪歌须纵饮;春宵快意且闲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