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精选5篇)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蒂姆?波顿;童话电影;哥特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项目(项目编号:LZXW-405-11-1)。

一、蒂姆?波顿童话电影概述

蒂姆?波顿(Tim Burton)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电影导演,他本身是学绘画出身,因其在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读书时获得了专门奖励年轻动画人成就梦想的迪斯尼奖学金而成为一名迪斯尼的动画师,之后成为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手法,既没有宏大的拍摄场面,也没有过于讲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带有很强的个人化标签,充满了怪诞、哥特、奇幻的风格。他善于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惯用的黑色幽默,在好莱坞电影中独树一帜。波顿最擅长的就是童话电影,既结合了早期他绘画的深厚功底,又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几部童话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大鱼》《爱丽丝梦游仙境》堪称好莱坞童话电影的经典之作。

二、蒂姆?波顿童话电影特征分析

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小孤独、封闭的生活经历让他的性格孤僻、犹豫甚至有些怪异,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他通过对电影叙事模式的安排和独特的美学设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的童话世界中。

(一)电影叙事模式的安排

电影故事情节的安排是整部电影的骨架,而童话电影的叙事结构又会有其特有的方式。电影的叙事模式一般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讲什么”,另外一个就是“如何讲”。要将现实生活中的观众带入导演设计的童话电影中去,童话电影的“如何讲”就显得更为重要。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一方面遵循了好莱坞童话电影的叙事结构,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很多带有他个人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童话故事最典型的开头方式就是对时间的模糊,我们讲童话故事往往是类似这样的开头“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前……”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童话世界中,童话电影也经常用这样的方式作为电影的开头。还有一种童话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接下来的电影情节是虚幻的、脱离了现实逻辑的。这样两种电影的开头方式都是将电影的时间模糊掉,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入整个童话故事。蒂姆?波顿的童话电影的开头也都运用了这种模糊的开头方式设计,同时又带有他独具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对动画和场景的处理也安排得当,相互呼应。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讲述的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小男孩查理因为获得了夹在巧克力里的奖券而被允许去参观巧克力工厂,并在参观完之后获得了巧克力工厂继承权这个大奖。电影通过在巧克力工厂的参观过程中对五个小孩及其家人的言行举止的刻画,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命运。蒂姆?波顿在电影的开头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了巧克力工厂的工作环境以及巧克力的制作过程,在观众陷入对情节的迷惑中时,旁白音开始讲述:“这是一个平凡小男孩的故事,他名叫查理?巴格特。……查理?巴格特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已。”这样的讲述方式,既让观众了解到这是一部童话故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又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会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说这样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会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先让观众迷惑,进而好奇,很轻易就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中。在电影的结尾,小查理获得了巧克力工厂这个大奖,并且他们全家人邀请工厂主人威利旺卡来家里做客,旁白音再次开始讲述:“最后,查理?巴格特得到一家巧克力工厂,但威利旺卡得到了更好的礼物,那就是家人。”片尾的这段旁白与电影的开头相呼应,解释了为什么查理是最幸运的小男孩。然后,查理的家周围变成了巧克力工厂里的布景,讲故事的那个人竟然出现了,说了一句“但有一件事可以非常肯定,人生的甜美莫过于此”,将整部电影的主题表达出来,让观众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同时对电影主题进行思考。

电影《大鱼》讲述的是父亲由于自己的传奇经历而与儿子发生隔阂,之后儿子又通过与父亲同样的童话历险理解了父亲。影片的开始出现了一条鱼,并且通过旁白介绍这是一种永远都抓不到的鱼,然后旁白说道“在我出生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传奇人物了”,同样也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使电影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是蒂姆?波顿并没有直接就开始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个童话故事,他让讲话的这个人出现在电影中,观众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故事。但是接下来,电影又设计了另外一个旁白的声音出来,说道:“说起我父亲的故事,很难把事实和虚幻分开,他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的故事复述出来”。同时镜头中出现了那条永远都抓不到的鱼,缓缓地向河里游去,一下子就又将观众从现实带到了童话故事中去。

《爱丽丝漫游仙境》来源于经典童话故事,电影保留了之前原著的一些角色和情节,又进行了带有蒂姆?波顿个人特色的改编。这部电影没有用旁白作为故事的开头,而是用一个小姑娘向父亲讲述梦的情节让观众联想到童话故事中的爱丽丝,接着电影表现了十三年后小姑娘长大了,让观众想到这是之前爱丽丝童话故事的延续。影片没有用模糊的词语去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电影也并没有介绍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是将观众直接带入爱丽丝童话故事的续集中。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曾因为儿童文学创作作出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说:“整个世界,整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长长的故事。”我想,如果把为孩子出书的故事写出来,就是出版人贯穿在童书策划、创作、设计、编辑等一系列出版工作中的责任、思想和快乐。

为孩子出书需要有高度的文化担当。湖北少儿出版社自2006年起陆续推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它精选了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广受小读者的喜爱,曾滋养过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少年儿童。该书系的出版价值和影响在于弘扬中国本土少儿原创出版物,在于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尊重与认定。该书系体现的恰是出版人的责任、眼光与思想。

为孩子出书需要孩子般的眼光与心理情趣。1995年,我发现很多家庭开始重视孩子小学、学前班的英语教育,于是首次为孩子们策划了图书选题――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彩色版《小星星英语系列》。这套书分别严格按照4-6岁、7-9岁的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组构内容。并请来自美国的Collin Wright小朋友和他的妈妈Mrs. Sharon Wright朗读录音,制作录音带。录音时选配的主题音乐是著名的儿童歌曲《小星星》。这套书后来被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作为英语教材使用。随后我写了书评《与童心共鸣――评〈小星星英语系列〉》,在《出版科学》杂志发表,获得该年度湖北省书评一等奖。

2003年,我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引进一套由海因茨?雅尼什先生(奥地利)和莫妮卡?菲特女士(德国)写作的《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童书,为让孩子们感觉亲切,用“少年阅读岛”做丛书名。并为少儿朋友写了信函,至今还记得开篇几句:“亲爱的小朋友,暑假到了,你们肯定有不少美好的打算和计划。不过可别忘了一定要去‘少年阅读岛’看一看,那里有《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你们喜爱的童书,他们会给你们带来许许多多新奇美妙的阅读感受哦。”不知为孩子出书的人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策划、编辑、出版工作中常有忘掉自己年龄之感,仿佛回到早已告别的童年,在我看来,这就是为孩子出书的快乐。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改变与提高,图文并茂、彩色印制的童书越来越多。装帧上从平装、简精装走向精装、豪华装,单本书被更多的丛书、套书取代。进入读图时代,童书的出版个性更为鲜明,品种越来越丰富。2003年,我约请中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屠岸先生及其女儿章燕(北京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教授),为少儿朋友编译了英汉对照版《英美著名少儿诗选》(6辑),收入236首英美著名童诗。《母亲的歌》、《春天的早晨》、《瞧不见的游戏伴儿》、《夜莺与萤火虫》、《广阔奇妙的世界》、《荡着回声的草地》,有些是写给孩子的诗歌,有些是关于孩子的诗歌,不仅书名美,符合孩子的心理与情趣,更重要的是原创者将儿童心理、儿童幻想描写得精确贴切、生动活泼。而译文的传真、传神,使童诗的韵律、乐感、节奏感彼此呼应,和谐优美,带给孩子爱的培育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诗歌中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由此想到为孩子出书必须有一批创作灵感强、熟知儿童心理、风格独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者资源,才能为少儿图书的原创出版,图书内容和质量提供保障。

2023年,我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女士,按不同故事内容做分类选编《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5册,包括《爱心童话》、《励志童话》、《情谊童话》、《奇幻童话》、《异想童话》,同样从封面到内文插图均为黑白。在很多少儿出版社都争着出版《安徒生童话》的年代里,少儿图书市场上彩色印制的安徒生童话全集、选编比比皆是。这套《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的选择、书名、插图、黑白两色的印制与童书市场上的安徒生童话书相比显得十分新颖独特,带给小读者新视觉、新感受。石琴娥女士曾专门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她给驻华丹麦大使馆的文化官员送了一套,他们很高兴,评价这套书的分类选材、各册书名、装帧设计很有创意、很独特。

为孩子出书的责任和思想的彼岸,是要具备贴近孩子的思想与想象力。谈到插图本童书的出版,中国相对落后守旧,一是对插图童书的出版不够重视,懂插图艺术的童书编辑不多,把握不够,所配插图随意性大,甚至低俗,对童书内容没有起到画龙点睛、丰富孩子头脑的作用;二是缺少专业插图画家,对童书内容的把握、站在孩子角度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够,插图缺少美的元素,不受孩子喜欢;三是插图的专业性、艺术性亟待提高。

童书离不开插图,西方出版史上的插图本图书,特别是插图本童书出版都有一部十分感人的插图史与插图画家的故事。西方童书出版历来重视插图艺术,很多为童书做插图的插图画家特别富有灵感、想象力和幻想,绘画造诣极高,后来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或插图画家。英国画家坦尼尔(Sir John Tenniel)由于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画插图而赢得不朽名望。英国新浪漫派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为孩子创作的经典之作《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经过百年流传,被誉为儿童学习语言“最优美的启蒙教材”,有120位世界有名的插图画家为它配画了插图,其中英国著名插画家查尔斯?罗宾逊(Charles Robinson)为该书作的插图最为经典著名。他画风浪漫活泼,富有诗意、灵感与启发性,曾为诸多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绘制插图,代表作品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世界级经典插画。他还是第一位为王尔德童话绘制插图的大艺术家。我在《中华读书报》曾读到一文《屠岸、金波携手选编童诗经典集》,该诗集取书名为《诗流双汇集》,尽纳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当代中外儿童诗歌100首,出版方特意邀请西班牙新锐绘画师雷卡森斯为诗歌配版画插图,可见我国童书出版已开始重视插图艺术。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我喜欢看书,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书:《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但是,我却最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尤其是里面的那篇《丑小鸭》,更是让我爱不释“眼”,因为它让我深深的了解了“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曾经还当过学徒。尽管生活非常艰难,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儿时的梦想:歌唱家、演员、剧作家。在不灰心不放弃下,安徒生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了著名的童话大师,并发表了著名的童话《丑小鸭》。《丑小鸭》讲述的是:鸭妈妈孵出许多小鸭子来,在最后一个特别大的蛋里,钻出了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因为丑,它到处挨打受气,受人捉弄,它没法生活,只好逃到树林里去了。春天来了,村边的池塘里飞来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它们轻快地浮着水。丑小鸭向它们游去,池塘里忽然映出了一个美丽的影子——哇,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有人说,在这篇童话里可以看到安徒生的影子,他自己就像是一只变成了美丽天鹅的“丑小鸭”。这正是安徒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不灰心不放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正是有了这种“丑小鸭”精神,所以安徒生不断地创作、写童话,他的一生一共有168篇童话和故事,还有许多的戏剧、诗歌和小说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传遍了全世界,安徒生这只“丑小鸭”真的变成了“美天鹅”。

这就是我喜欢的童话作家“丑小鸭”——安徒生。

指导教师:宫兵

作文教学网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越南 童话故事 德育 《蝼蛄历险记》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3)02-0072-02

童话故事,以其趣味的想象、拟人的手法、曲折动人的情节以及通常都是圆满的结局,受到了儿童的极大欢迎。优秀的童话故事能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而经久不衰。童话故事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能满足儿童幻想的天性和反映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说明道理,从而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其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儿童道德教育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童话是透过儿童对情节的幻想,借彼说此地间接讲故事隐藏的意义对儿童的思想产生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洪汛涛,1989)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很容易使儿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融入到故事中,也会仿效故事中角色的做法。因此,童话故事里反映的价值观极其重要。通过故事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著名儿童文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曾经指出:“童话能让孩子读到一个动物或人的一生,能从其中汲取到丰富的哲学思想,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①美国作家Catherine Orenstein也曾说过,童话故事是“学习基本道德的入门教材”。②因此各国的儿童教育界都在努力运用童话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而越南也不例外。

一、越南童话的德育特点

越南四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童话。越南童话大多是口头流传于民间的一些神奇人和物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充实健康。越南童话也有世界各国童话的特点:奇幻色彩、万物有灵、拟人、夸张、变换和奇特等特征。但是越南童话又充满了民族特性和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故事所蕴涵的德育价值也值得去探讨。根据故事的德育性质,可以将越南童话分为三类:

(一)优秀品格的培养

德育的基础应该是要教会幼儿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幼儿更好的品质,例如乐观、仁爱、诚实、公平、正直、勇敢等。在Gà và con cáo(小鸡与狐狸)的故事中,作者通过小鸡营救被狐狸抓去的妈妈,告诉小朋友要有团结、勇敢、遇事多动脑筋的品质。Nông dân và con hổ(农夫和老虎)的故事讲述了农夫如何不畏惧老虎而机智地把老虎绑在了树上。Công và Quạ(孔雀和乌鸦)是一部说明聪明与愚蠢的古代传说,故事同时告诉人们为什么孔雀的羽毛是如此美丽而乌鸦的羽毛又是丑陋的。Đảo hoang(荒岛)通过描写梅安针一家因为无视皇恩而被驱逐流放。然而,艰难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们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勇敢地与大自然斗争,以他们的智慧与辛勤劳动,在荒岛上勇于探索开荒,打造出了一片肥沃的滩涂。梅安针一家人顽强的意志代表的正是人们在恶劣环境和条件下勇敢斗争的优良品德。

(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能使整个社会向文明的方向更快地发展。Cóc kiện Trời(蟾蜍)告诉人们要保护好蟾蜍,它虽外表丑陋却是人类的益友。Giấc mơ(梦)是一部诗集,作者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来看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保护、环境问题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等等。

(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幼儿才可能拥有合乎社会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Trâu và ngựa(牛和马)讲述了马教授牛如何去投机取巧避免做苦力活,自己却因此被主人安排去顶替了牛的工作,阐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Tấm Cám(盾和敢)是一部通过描写家庭矛盾,反映邪和善之间的斗争,最终善战胜邪的越南神话故事。Thạch Sanh(石清)描述了一些英雄人物或神灵为了解救善良的人而作斗争的故事。Đường về xa lắm(遥远的路)描述了一个孤儿女孩在“领养”家庭里的故事,有笑也有泪。故事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成长的儿童,都应该是平等的。

二、对《蝼蛄历险记》的赏析

Dế Mèn phiêu lưu kí(蝼蛄历险记)是苏怀(Tô Hoài)最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苏怀在写这部作品时,起初给的名字叫《蝼蛄》,于1941年出版。之后苏怀继续改写,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情节,于1954年重新出版发行,同时更名为《蝼蛄历险记》。70年来,它一直是越南最有吸引力的儿童小说之一,已被译成20多国语言并得到全世界读者的欢迎。

作品描写了一只蝼蛄和它的朋友在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里的历险过程。每经历一次磨难,他就得到一次教训,明白一个道理,并逐渐成长起来。通过故事,作者提醒读者注意到了一些当时人们所面临和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善良与邪恶、战争与和平、理想和为人等,最后作者肯定了所有向善的一面。

我们可以把历险记分成三个过程来看:

第一次历险是蝼蛄被抓进了人类的世界里。他被几个小孩抓来当成了,每天被带去与别的蝼蛄和蟋蟀打斗,在这里,他变得残暴无比,目无同类,没有一丝的怜悯与同情心。直到有一天他在追着一只未成年的小蝼蛄打时,被一只黑蜂看见,黑蜂咬断了他那两根高高翘起的胡子,让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蝼蛄才慢慢醒悟什么是仁爱。

第二次历险,蝼蛄和朋友来到了动物的世界里。在这里,他发现了不同的天地也遇到了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他首先来到了青蛙王国,这里的居民看起来很奇怪,他们对自己生活在泥泞、狭小、贫穷、黑暗、封闭的环境空间并不感到悲哀,反而感到很满意,也从未想过要去改变。他们也不希望两只蝼蛄来打扰他们的生活,就把蝼蛄和它的朋友赶了出来,一直赶到了草地上有翅膀的昆虫王国。那里宽广、明亮,充满了阳光;居民性格开朗好客,向往和平,喜欢交友。这里的居民性格跟两只蝼蛄很像,他们的到来很受这里居民的欢迎。在这里,他们结识了许多好心的朋友,喜欢助人为乐,尤其是帮助比自己境况差的人,就如好战友般,执著、上进,肩并肩抵御外敌来侵,同时又好客地迎接外来的好朋友。在这里,蝼蛄结拜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共同立志走天下。“志同道合”让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

第三次历险,还留有一定的悬念,那是一次让蝼蛄和他的朋友们得以欣赏美景,以及寻找和体验各地不同风俗的行程。尤其是对于蝼蛄来说,是让他有了在和平与安静的环境下思考生活的机会……

关于蝼蛄的性格,苏怀给出了一个概括:“他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向善疾恶、有坚定的理想,一但认定了理想的方向,就会执著地去追求……”蝼蛄一路走来,相当不简单,他一路付出了许多代价,先是无知害死了别的小动物,之后又是自己被小孩子抓来玩……然而每一次经历,都让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在苏怀的笔下,他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终变成了有理想、积极奋进、向善疾恶,符合时下倡导的主价值观的正面人物。

在这作品中,苏怀对少年儿童有着一种独到的文学视觉,他的视角奇特而吸引人,故事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很能抓住儿童天生的好奇心理。可见苏怀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比较到位,并善于通过文学作品来加强对越南儿童的教育。

三、结语

童话故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同样不可或缺。用童话故事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地域的差异,各国的童话有着其不同的风格。但是具有深刻教育价值的童话故事,也会跨越地域的界限,受到各国孩子们的欢迎,会有永恒的生命。而对家长和儿童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以接触各国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故事,让孩子们能从故事里吸取养料,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优秀品质的人。

注释:

①.

②凯萨琳•奥兰丝妲(著),杨淑智(译).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的性、道德和演变,2003:25.省略/.

[2]麦美云.越南童话的文化审美性及其教育价值.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

[3]冯华.儿童德育概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4]任芳.论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23(12).

[5]维基百科全书.vi.省略/.

[6]越南金童出版社.省略.vn/.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 儿童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语文对话式教学是一种以文本语言作为中介而展开的多向交流活动,它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反观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很多对话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没能聆听对孩子的心声,导致对话教学中儿童文化的缺失。

假如我们用教育的眼睛审视语文课堂,课堂中的对话仍然存在言不由衷的“假对话”,脱离文本信马由缰的“空对话”,琐碎繁杂蜻蜓点水式的“浅对话”。这种种误区和尴尬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样的“对话”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耐人寻味地告诉人们,要了解儿童,就必须“用孩子的眼睛看”,“我,长大的儿童”。要想在课堂中和儿童进行深入对话,我们要努力用“儿童的眼光”看大千世界充盈的纯真情趣;用“儿童的大脑”思考参悟生命的真谛;用“儿童的情感”体验文本中的真、善、美……我们如果能够将对话粘贴在儿童文化这一广阔的天空中,从儿童的视角实施对话教学,必将引领学生步入缤纷多彩的语文百花园,享受心灵交融的喜悦,感受对话的无穷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某一方面的寄托和承载。实施新课程以来,对于文化的关注,在教材编写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我们在解读教材、解读文本时要力求从儿童的视角感受。解读文本时,要做文本的知音,更要读懂儿童的心灵。孩子们在熟读“三字经”、“对字歌”、“歇后语”、“谚语”等内容时,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阅读“古典名著”、“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时,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丰厚与拓宽。在教材中,它纵横古今,绵延万里,广袤美丽,多姿多彩。既有庐山、西湖等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又有《生命桥》、《九色鹿》等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既有、、人民子弟兵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更有珍珠鸟、老山羊等平凡生命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一、从儿童的视角审视语言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用这样的目光审视语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伙伴式语言言简意明,通俗易懂,可以让学生自己涵泳体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文语言和文学语言,则让学生涵泳体会,诵读积累,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留待今后在成长的岁月中慢慢领悟深化。此外,文本中有很多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揣摩言外之意,享受语言文字的美;玩味平淡无奇之处,领略文字无限美丽的风光;从文本的字里行间,窥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文本的空白处,大胆想象合理的情节发展。

二、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文学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我们要努力让孩子浸润在文字创建的世界中:让孩子吟诵,欣赏文本中的美丽画面;让孩子品读,感受文本中的浓浓情感;让孩子咀嚼、享受文字中的无限情趣;让孩子品味、明白文字中包含的深深的哲理。

三、用儿童的智慧感受文化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想象是诗性的基本特征。儿童想象力丰富,常常在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自由驰骋,甚至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界线,正是这造就了“儿童文化”。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创造和发展着的文化,提炼和提升着的文化。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我们应该从儿童与语文两者中寻找教学的“缝隙”,让儿童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大胆想象,充分体验,正是这想象,使儿童的思维活起来,语言也活起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打好人生的底色。

语文课堂要放眼文化,从学生视角出发,找到教学与学生之间的“逻辑起点”,引领学生不断前行。从而让对话为学生插上一双翅膀,让对话带领学生飞向远方。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