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信息化(精选5篇)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23)35-0004-02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信息网络,以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电力行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
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电力集团和供电公司都建立了信息网络,开发了OA、GIS、ERP和人资等应用系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以高速电力通信网络为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各大电力企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电力行业也开始普及各种电力信息安全装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化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行业利用电力通信网等传输通道和信息接入技术,综合网络语音和视频传输等通信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连通和资源
共享。
2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指信息传输中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与信息在功能上没有关联和互助,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互换,信息应用与业务流程脱节。在电力行业不断深化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之前的应用不匹配或者更高级的应用程序与之前的应用程序不兼容等情况,进而产生“信息孤岛”。电力行业普遍存在信息难以整合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编码系统。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应用面较广,导致电力行业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很好的连贯性。
2.2 电力行业信息建设体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精简,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更少,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隐患。信息化建设中也没有健全的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行管理制度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衔接。电力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革,在电力行业在软件应用自动化上已有了较快发展,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各环节的要求,但在信息系统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上现有的很多软件虽然比较成熟和优秀,但这些产品没有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来分析和设计,也无法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3 电力行业管理模式阻碍信息化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垄断的特殊性,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管理的思想,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割、分散。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其必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作支撑。现在电力行业管理革新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很大。电力行业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发挥电力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建设。
3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设备
对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以此来构建出完善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主要从软件优化与硬件优化两个方面展开。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对相关软件进行细致化,将软件细分为相应的子模块,同时保证这些子模块的相互联系,在维持系统一体化的同时让其功能得以延展,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3.2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是电力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规范的电力信息标准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很多“信息孤岛”,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重视最基本的信息标准化,在技术平台和信息编码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和着眼点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化标准。这就需要电力行业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数据中心,以保证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企业的各个组织和部门,将企业管理者、电力员工和业务操作连成一个整体。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认真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从最基层业务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集成,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贯彻实施。
3.3 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电力行业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革新可以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一直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原始动力。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电力部门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很难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结合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行业在大力推动体制变革、加快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注重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和项目组合,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领域,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也要构建强壮的IT运行管理体系,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切入点,改变以前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运用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
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策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在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先进行整体规划,综合各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因素,重点支持核心业务,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4 结语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应尽快适应并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良好的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体制,真正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力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的讲话[J].电力信息化,2023,2
(10):45-46.
[2] 王宏伟.电力行业信息化、集团化、整合化特征凸现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23,6(2):58-59.
[3] 倪吉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电力―
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致辞[J].电力信息化,
2023,8(12):25-27.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秦皇岛晨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砻科技)成立于2003年11月28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总额6969万元。
自成立以来,晨砻科技致力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业务涉及电力行业软件的研发与实施、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集成以及IT运维服务。公司具有自主研发的晨砻运行实时绩效管理系统、晨砻机组性能动态分析及优化指导管理系统、 晨砻电子招投标系统等12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具有晨砻检修管理系统、晨砻运行综合管理系统、晨砻电子招投标平台等11个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具有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等系统集成业务资质证书。
自2004年起,公司通过了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3年还通过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3级认证。
十年来,晨砻科技倾力打造跨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系统集成及IT运维服务等全方位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产品应用范围涉及电力、化工、金融、医药、航空、制造、食品加工、交通等行业,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精细化及数字化管理。截至2023年底,晨砻科技客户覆盖五大发电集团及电力中小集团共22家,电力企业客户300余家,非电力企业涉及化工、医药、制造、交通等行业客户5200余家。
公司业务
1. 管理软件
晨砻科技依据多年电力行业业务积累及信息化建设经验,并结合电力行业管理特点,在进行深入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全面管控、管理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一体化产品体系。依据目前发电行业格局,晨砻科技从集团、电厂两层业务着手,打造全面的发电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发电集团信息化建设方面,晨砻科技通过建立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了发电集团对安全、设备、运行、检修、技术管理、燃料管理等多种业务的计划下达、指标监督、分析指导,有效实现了发电集团对下属企业及时有效的监督管控,提升了集团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晨砻科技已经完成集团侧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安监管理、运行监控平台等产品的孵化工作。
在电厂信息化建设方面,晨砻科技专注于电厂信息化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全面预算、设备全寿命、全面绩效”为理念,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为发电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电厂侧,晨砻科技形成了发电机组经济性分析、运行绩效管理、检修管理、锅炉防磨防爆管理、燃料管理、培训管理等十多个单独的特色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现已在国内100余家电厂成功应用,累计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2. 电子商务平台
晨砻科技作为全国最早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积极开拓集团与企业两级业务,创新采购管理模式,打造阳光采购平台,不断为各行业大中型集团(企业)提供物资信息系统及运营、信息服务等,其业务范围涵盖计划、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智能分析、供应商超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晨砻科技从2000年开始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租用、运营外包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晨砻科技先后为全国200余家电力集团(企业)提供了电子采购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成熟的运营电力企业电子采购平台的经验,为汽车、化工、船舶制造、医药、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电子采购平台搭建及租用服务。
晨砻科技在电子商务平台搭建领域拥有丰富的物资采购管理咨询及平台建设经验,依托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已为多家集团(企业)成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晨砻采购网作为晨砻科技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各行业集团(企业)提供平台的租用服务,同时提供采购方采购流程、培训及上线支持,供应商培训及采、供双方上线后的应用支持等,帮助客户持续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晨砻采购网拥有行业优质供应商8000余家,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突破100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晨砻科技拥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经验,成功运营了华能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神华国能电子商务平台,在使平台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帮助客户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平台深化应用方案,使业务单位应用数量逐步提高,平台采购数据量稳步提升。
3. 系统集成
晨砻科技经过多年对系统集成的应用实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安全防范等方面具备成熟高效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支持能力,可以为集团(企业)提供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4. IT运维服务
晨砻科技在IBM标准运维服务体系ITIL指导下,结合多年的信息系统运维经验,构建了符合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运维体系,可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服务,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持续、可靠、稳定运行。服务内容包括基础网络运维、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运维、桌面终端运维、应用系统运维、视频会议运维等。
技术实力
晨砻科技依托对电力行业业务的深刻理解,自主研发EDP快速开发平台。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支持跨平台、跨应用服务器、跨数据库的多种操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同时提供大量的标准构件库以及各模块松耦合的拆分使用,可有效提高研发效率,减少研发风险;实现“快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研发目标。此外,晨砻科技还提供基于SAP与MAXIMO套装软件的研发、实施及运维服务,严格遵守其二次开发规范,为电力行业提供整套ERP、EAM系统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信息资源的分散性及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用户有效获取信息和资源高度共享。因此社会对所有行业都提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电力企业作为新技术、信息高度密集型企业,自然应走在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的前面。所谓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是指采用虚拟化技术和集群技术建立基于虚拟服务器和集群服务器的支撑架构,形成中央计算环境,实现各应用系统的可在线迁移和应用系统服务的不间断性。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是为了满足用户有效获取信息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论述了电力企业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内容和原则,以及措施。
二、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资源现状
目前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软件部分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营销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系统、人资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相关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同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件。硬件部分为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包括PC服务器、小型机、网络设备等。各信息系统因开发于不同时期,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上,事实上是相互孤立的,没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为减少硬件投资,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三、信息系统整合思路及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包括信息系统优化和硬件资源整合,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信息系统下线工作,推进信息设备腾退,规范设备的退出管理,综合评价资产状态、风险、经济寿命,对其后续处置方式进行优化选择,确定相应的调配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优利用。
1.整合思路
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包括信息系统优化整合、信息设备腾退、腾退设备再利用三部分。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硬件投资,消除“自转”和“两张皮”现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和业务流程线下操作,有效提升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成效,实现业务标准化、集约化管理。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设备故障对系统整体持续运行的影响,提高系统抗险能力,降低安全风险。将原来按业务应用购置软硬件设备的方式转变为根据数据中心应具有的服务能力进行设备购置的方式。实现不同业务软硬件资源的统筹分配,提高数据中心自动化水平,简化IT日常管理,节约运维资源,使运维人员的精力真正集中到提高IT服务能力中去。
2.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后续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近期开发使用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都应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研发。
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方法
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包括信息系统优化整合、信息设备腾退、腾退设备再利用三部分。
1、对于信息系统优化整合,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保留:对系统原有功能及业务数据不作改变。
整合:对功能可整合且业务数据有利用价值的系统,需将功能及数据均移植到新系统后,原系统作下线处理。
下线:对功能及业务数据均无利用价值的系统进行直接下线处理,同时销毁历史数据。对功能无法整合且业务数据有利用价值的系统,需将历史数据迁移后,原系统作下线处理。
2、信息设备腾退
因硬件设备不能满足业务系统性能要求或信息系统集中到省级或国网公司后,所涉及的硬件设备可以进行腾退,同时新上线系统功能覆盖原有系统功能时,旧系统涉及到的设备也可以腾退。对腾退的设备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设备技术鉴定原则和标准(试行)》,对腾退设备开展技术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根据不同鉴定结果,对腾退设备采取报废、关停、再利用等方式处置。
3、腾退设备再利用
腾退设备再利用要遵循先旧后新、先内后外、统一调配原则开展工作,再利用设备要经过严格审批、鉴定,设备性能良好,满足后期系统运行要求,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方可进行再利用。
再利用步骤:
(1)建立设备再利用资源库:以IMS系统设备管理模块为技术支撑,建立信息设备共享平台,解决腾退设备信息无法及时共享的问题,降低信息化投入成本,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2)将鉴定为“可直接利用”、“修复后可再利用”的腾退设备纳入信息设备再利用资源库,供设备需求时选用。
(3)收集、评估设备需求计划,综合考虑地域、运输成本、新设备采购成本等因素,在信息设备再利用资源库中进行合理匹配,找出最优再利用方案。
(4)设备被再利用后,要及时更新IMS系统设备台账状态信息。
再利用场景:
深入研究设备腾退后再利用应用场景,从多方面促进设备再利用,降低设备闲置率,做到物尽其用。以下为再利用方式:
(1)将腾退设备用于搭建测试与培训环境;
(2)将腾退设备用作云终端系统后台服务器;
(3)将腾退设备用于搭建业务系统备用环境,提高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可靠性;
(4)建立硬件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对现有生产环境进行资源扩容。
(5)将腾退设备纳入再利用资源库,供各单位进行选用。
五、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保障措施
为保障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顺利开展,要从实施、组织和制度三方面做好保障。
1.实施保障
加强信息设备运行监控,通过比对信息设备资产清单和在运设备清单,对非在运的信息设备要求腾退,保证腾退能落到实处;同时对于未及时投运的设备加大监管力度。严把设备报废关,对于已达报废年限但性能良好的设备,应重点关注,需组织技术鉴定单位评估鉴定,仍有再利用价值的,不允许报废。做好腾退设备的运行维护及再利用测试、试运行监控及运行维护工作,确保业务应用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因为使用腾退设备带来的运行风险。
2.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要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各业务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信息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业务部门专责为成员的工作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工作责任,保证人员投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制度保障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问题协调和工作督导。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工作组、相关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分别设联络员,由工作组负责明确各方分工,维护和联络名单。建立“考核责任单位、督察系统厂商”的监督机制,全面落实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工作。
六、结束语
许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企业单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老版本需要升级或更新、新软件开发受到企业现状的制约和影响的问题。因此,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合理规划、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构建整个电力系统统一的信息平台十分有必要。能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现有资源,不断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是信息系统资源优化整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信息化应用现状
当前,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把特高压、智能电网纳入其中,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十二五”大型电力央企集约化管控的要求,提升电力集团企业全球竞争力,支撑国家清洁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信息化要求,构建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智能电网代表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电网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而是更全面、更深入的电网企业业务革新。同时,智能电网业务的变革和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需要为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各业务领域提供支撑,更需要作为企业业务创新的重要引擎,引领电网传统业务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电力行业中两家大型电网公司正向服务转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其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也呈现新的应用变化;建设的重点从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向了电力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强调系统性和全局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力营销系统建设走向县级应用。方便了用户缴费,加大了营销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丰富缴费手段,这些都对营销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大需求侧信息化的进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把生产调度信息融入营销系统中,以便及时地将停电信息利用多种手段通知用户。同时采用集抄系统实现营销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实现与财务、电力市场的集成。
当前,信息化应用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已得到中国各行业的高度关注。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电力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行业生产的产品是电力,电力生产和分配要经历发、输、配、售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主要在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方面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在输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电网优化运行,促进网损下降。生产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安全、稳定、优化运行的重要支撑,是电力企业应用最广泛,技术发展最成熟的信息平台。生产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已经成为电力调度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减轻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配售电环节,信息技术应用支持计量管理,可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电能供应的度量标准,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电能计量设备的技术监督和管理水平,对各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定期轮换、检验和技术监督,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和准确计量,对各关口计量点母线进行电能平衡的在(离)线计算,分析母线电能不平衡率超标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技术改进方案,从面保证电网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
信息化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与业务变革促使整个电网业务实现全面融合创新,相应的信息技术体系也需要根据电网业务的重构与创新而转变和发展。
■信息化应用引领智能电网深化业务融合创新 信息化应用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电网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为智能电网提供信息支撑的“SG-ERP”计划。SG-ERP作为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业务融合作为首要出发点,着眼于打破先前电力自动化和电力信息化相对独立、各自发展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延伸到了电力生产核心业务中。在发电侧,从发电集团层面进行全面规划、全面推广的信息化系统也已深入各个业务环节。可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电力行业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电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将会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提速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化的整合和集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深度融合也将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体现得更加充分。此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技术层面也将会推动信息化与电力工业的持续深度融合。
■信息化应用将渗透到电网企业业务价值链的各环节 目前,电网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关注跨区电网管理、营销收费、企业资源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在调度管理、电网优化、生产管理、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应用水平相对滞后。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覆盖从电源、输配电、售电到用电管理的各个环节,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各业务环节实现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部门需要为更多的业务需求提供支撑和服务,如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应用功能、为设备安全交互提供可监测的数字宽带网络等。信息化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业务,紧跟电网建设与发展带来的业务变革。
■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将更紧密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环境下,调度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由于大批的智能设备、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将被置入各级电网以及终端用户侧,届时将有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生产实时数据、负荷数据在各类设备之间、系统之间传递,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赖这些数据来完成,管理决策信息也需要有效地反馈到电网运行中,并进行调节。信息化部门将需要提供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交互的平台,为更多实时数据的安全传输、科学管理和分析应用提供环境和工具。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的重点 信息资源的集成仍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集成建设主要用于开发利用电力系统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电力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积极搜集各类电力信息,完善全国电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形成集中、统一、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完善的企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典型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塑造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业务流程,为顺利实施企业核心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电力行业信息化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四层两纵”,四层分别是指数据采集层、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两纵分别是指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是基于各类信息高度集成之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跨业务、跨专业、跨系统、综合分析决策等特征。信息化应用层将在当前业务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行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与管理信息化领域进行应用集成,开展更多的高级应用。
电力企业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综合管理与企业资源管理等;还包括在调度管理专业领域应用的发电自控系统和电压自控系统(AGC/AVG)、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EMS)、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DSCADA/DEMS)、计量系统(TMS)等。信息化应用将基于对基础应用的深度集成,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电侧三大领域展现电力行业新的业务应用。此外,电力设备的接入安全防护、模拟仿真、广域测量与电网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三大应用,则贯穿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模拟仿真分析工具和电网运行实时状态信息。这些应用通过信息展示平台,实现集成的应用和展示,内容可包括基于多项应用基础之上的综合风险控制决策、管理驾驶舱和双向互动营销门户。
在电源侧,核心应用主要包括电源/电网规划管理、大规模储能优化管理、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
在电网侧,核心应用主要体现对电网运行全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一体化的管理,包括电网风险评估、智能变电站、调度决策支持、综合停电管理等应用。
在用电侧,核心应用基于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需求,提供更精细化、更灵活的需求侧管理与用电服务。主要应用包括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客户智能化用电优化分析、家庭智能用电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管理等。
智能电网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电网,大量接入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力设备,通过对大量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采集、分析与监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模拟仿真主要是为电网自愈提供数学支撑和预测能力,为操作人员在复杂电网环境中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电网集合了大量的电网工程技术、传感和高级量测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能够通过对广域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电网运行过程实时的监测与控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信息集成层主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与集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建立起众多的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但从业务分类来看,无论是自动化系统、主营业务系统,还是资源管理类系统,基本还处于条形分散状,电网运行环节之间、专业领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比较困难,信息流不畅通,难以实现综合应用和分析。电网强调建立高速的信息通道,使数据在业务流引擎的驱动下,在电网设备运行、电网调度以及各业务系统间有序流动,包括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电网拓扑结构数据、计量数据、用户数据以及外部应用系统数据等,从而实现信息集成,形成跨部门、跨系统、跨应用的业务协同环境。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将从信息集成标准、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集成等方面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在信息集成标准方面,接口协议和通信信息模型(CIM)等标准规范必不可少,同时搭建面向服务架构(SOA),实行分散式信息系统和集中式信息系统的兼容。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层是传输、存储和展示数据的基础环境,其规划的合理性和建设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延展性。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和通信信息平台等部分。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大规模传输和处理的基础环境,其建设水平影响着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因此基础设施层的建设旨在为应用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层一般包括系统硬件平台、系统软件、信息通信网络三部分。其中,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IDC机房和容灾中心等,软件平台包括GIS平台、云计算平台、电力商务平台、操作系统、中间件、实时数据库等。信息通信平台则由光纤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电力载波通信等复合通信平台所构成。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体系的数据采集层是数据采集的基础环境。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智能电表和相关视频监控设备等。
数据采集层是通过传感设备、射频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对电力系统资源层的设备状态和运行信息进行采集、交换,为对电力系统资源状态进行更加智能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提供支持。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传感器技术、MEMS技术、二维码技术、射频技术、智能电表等技术可以对电网数据、用电信息等进行更为科学与全面的采集;物联网技术信息汇聚层的传感网自组网技术也能帮助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利用建立数据预评判体系来消除坏值,优化数据采集工作。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更新速度,提高了数据采集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同时,高水平的封装技术可以使终端设备体积更小,散热性更好,自身能耗水平降低,在实现自身数据智能采集的同时,更为数据采集层稳定地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电力数据采集的触角延伸范围将更加广泛,数据种类将更加多元化,数据规模将呈海量增长。
智能电网下,信息的触角延伸到最底层的电力设备,大量的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频繁地被调用,业务运营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信息安全防御级别也需要提高。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针对电力数据的海量性和安全防御特点,研究各安全防护层级的安全技术,制定和完善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各业务运营的安全性。
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
1.信息化对电力营销的影响作用
信息化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对于供电公司而言,信息化会通过营销政策、营销行为以及营销环境等途径发挥作用。下面分析几点信息化对电力营销方面的几点影响作用。
信息化对供电公司营销行为的影响。首先,信息化丰富了营销手段,在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可以利用网络、实体店面等多种渠道进行营销,这就整合了营销渠道。其次,信息化简化了营销行为,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供电公司可以便捷的掌握电力消费者的欠费等情况。
信息化对供电公司营销制度的影响。信息化影响供电公司营销政策的修改,相比于传统的人工营销模式,信息化使得电力营销任务、目标和途径发生重大变化,如营销的目标更多的是催缴未征收电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等,这就要求供电公司对原有的政策进行修订,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实现对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制度化管理,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交流沟通的速度较慢,容易出现工作内容与职责混乱的情况;而在实行信息化管理后,能够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分配与区分,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操作,员工能够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获得明确的信息,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混乱的问题,从而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开展营销活动,提高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在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客户可以通过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获得各种电力服务,反映客户的需求,客户不必再往来于电力营业点,使客户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得到电力营销服务;同时电力营销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同客户进行即时沟通交流,既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后,可以适当减少营业网点的数量,有利于降低电力企业的营销成本。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对客户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营销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完善的存储和管理。但是传统的客户档案资料管理方式很难对客户资料进行有效整理,而在实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通过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对客户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同时还能将客户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高客户资料管理的科学性。
提高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可以实现各部门信息的有效共享。电力营销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各个部门及时对营销信息进行共享,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效率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行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电力营销信息化提升措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建立功能齐全的电力营销网络信息平台。电力营销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前提,通过建立起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网络单位,以公司市场营销部为网络中心的现代化电力营销信息网络平台,从而提升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客户的需求,对系统平台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信息平台满足企业与客户双方的使用需求;同时在平台建成后,要注重后期的维护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安全;另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快捷的使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功能。
对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建立起与信息化管理相对应的管理体系。部分企业在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后,没有及时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使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影响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实现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保证营销业务的顺利开展。
通过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狠抓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提高电力营销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高速有效的运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电力营销的服务形式进行调整,让客户获得更好、更快捷的服务,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客户群体,使电力营销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在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及时对客户进行跟进交流,并开展市场调查活动,挖掘潜在市场;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拓展客户报装服务的渠道(电话报装、网上报装等),减少报装环节所花费的时间,让客户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另外为了便于客户缴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多种缴费方式,如银行代收、网上支付、充值卡支付等,甚至可以在一些分布较为密集的小型超市中刷卡充值,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利用信息平台加强对电气营销数据的管理,提升电气营销现代化管理水平。电气营销数据能够有效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制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但是电气营销数据繁杂,记录和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通过信息平台对电气营销数据严格管理与监督,有利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对信息平台所提供的准确电气营销数据,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
3.结语
电力体制的改革推动网络的电力营销的发展,新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的开发应该遵循简明、实用、商务的原则。在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加强对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平台系统提升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并加强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制定与电力营销相协调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电力营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傅景伟.电力营销业务支持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胡江艳,姜新凡.建设技术支持系统进一步深化电力市场营销[J].电力信息化,200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