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论文(精选5篇)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艺术工业设计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FB47文献标识码A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一种规划(计划)的态度观点。”——莫合力纳吉(LaszloMoholy-Nagy)。“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谨慎的关键的决策。它不重视把外形摆在最优先地位,而是把与之有关的各方面后果结合起来考虑,包括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效果。”——利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社会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设计艺术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对社会的理想。讨论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先要看看人们对社会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责任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设计的观念不断地发展,探索未知,为后工业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就是说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的双重性的调和,即科技给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响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急。设计的观念决定了设计艺术发展方向,本文即从以下角度探讨了设计艺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

1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变革

人类的价值和思维方法的改变都是漫长的,但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发展。控制人口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丹麦的设计师福林特(NielsPeterFlint)的设计观念能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他怀疑西方的物质享乐和消费注意价值观,主张从工业文明的物质享乐转变为非物质的过程,强调服务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换,他甚至向往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他正专心于“衍续”(sustainable)产品和建筑的观念设计研究,并开设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专门出售“衍续”产品。

可以看出,工业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设计观念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因此,设计与社会经济形成互动的关系是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实质。英国的工业化开始发生于18世纪,西欧、北美的工业化都始于19世纪,到本世纪中叶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而其他一些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始于20世纪;对于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此工业化是一个世界化的进程,而且至今这个进程还远没有达到终点。工业化带来的是工业文化和工业文明,其本质是追求物质化。西方在达到高度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生活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另一方面也目睹了工业化带来的一切负作用。西方的许多学者提出,从工业化的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21世纪的设计观念是,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转变;从物质的设计向非物质的设计转变;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转变。

人类社会发展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在信息时代的设计中得以解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事具体的工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减少,而从事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在迅速增加。人们的需求重点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转移。我们的社会从过去的“硬件社会”向今天的“软件社会”转化,人类已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的技术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工业时代生产规模的庞大、集中、标准化向后工业时代的小型、灵活、多样化发展。产品的个性化和文化特色成为生产的重点设计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走向融合,使得传统的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产品设计中,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已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科技主义文化已不能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已变成了一种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新的设计形态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设计的产品也成了一种时时变化着的东西,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师与顾客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例如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的设计和网页设计,它们的传统形式已不复存在,纸张、油墨、装订线已变成了各种电子线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不像一份报纸、一本书那样摆在我们面前纹丝不动,而是在屏幕上闪烁着各种光芒,变换着各种造型,每当你按下一个按钮,将会出现一幅新的场景与新的文字,它们将按照你的要求,提供给你不同的功能:查寻资料、浏览网站、了解产品、发送文件。在这里,任何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和衡量标准都显得毫无意义,设计师同时也是艺术家,它将充满感性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存空间,在更高层次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设计艺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因为那是孕育它的土壤。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种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但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概念,结果就会如同水中捞月一般。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概念上,东西方的哲学体系有基本的差异。在西方而言,特别是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人类已被视为大自然的主宰,甚至可以控制大自然,因而导致后来兴起的工业革命,以及各种卓越的科技发明。可是,在东方来说,人类往往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且不断努力寻求与大自然的协调。我们这个以西方为主导,竞争激烈的消费社会,往往欠缺安稳;而东方哲学体系所灌输的和平安静思想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意识、生命力的节奏与韵律、线面的有机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种种充满活力的造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而它们恰恰是承载东方文明的载体。这些造型不是单纯的再现已知事物,也不是纯粹的主观的幻想,而是以科学思维所不能替代的直观感受在未知的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中的探险。它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的勇敢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的审美观和哲学观,因而这些造型是富有生命力的、是永恒的,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

先进世界资讯发达,社会及文化发展渐成一体化。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然立足于本土文化和思想基础,将精髓融汇于现代思潮中,丰富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多极化的现代国际文化体系。

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制的逐步瓦解,经济发展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已有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价值观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把握住历史的契机,站在新的高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观、美学观的再认识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道路。

设计是文化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流行的色彩与块面的罗列与拼凑。对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借鉴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设计实践中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原理和平面化特征以及画面中各元素之间力的平衡的研究是发展中国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绘画的构成中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说在平面化的效果中注重各部分的和谐与完整,各种元素之间力的关系力求达到平衡,即各种元素的力度包容在整幅画面中,“内容即使繁杂,也统一于意境”。同时,对传统构图中的“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传统笔墨效果的吸收与借鉴也是重要的课题。

3设计在未来的挑战之一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从长远角度看,最好的生态产品将会成功并控制市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自然资源迅速减少,环境污染公害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西方工业经济衰退。保存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要求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探索新方法解决垃圾处理,以减少污染,节约原料;改善产品结构,使其可修理;使用无废料的太阳能;节约用水设计等。

格鲁斯(JochenGros)于1975年提出“有意义的功能”理论,设法跳出自然科学思想的目的理性,倾向于人文科学思想方法,尤其是知觉心理学,它在德国首先提出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即生态设计。

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度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当代的发展不应该损害后代的发展权利和机会。目前,追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全球获得广泛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计划,《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农业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原材料,是建立在人类智力或智能充分发掘与利用基础之上的,不会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采和应用,进而产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相反,它要利用科技手段去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现代人类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变革是持续不断的,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探讨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必须明白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这一本质,在人类科学与文化都在进步与革新的时代,对于作为艺术与科学、物质与精神、人与环境和谐之纽带的设计艺术,变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参考文献

1V.C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1.综合性

传统艺术设计活动仅围绕着社会文明、文化等方面,设计题材内容相对单一,这限制了现代化艺术领域创作的变革趋势。新时期艺术思想强调了题材的广泛性,提出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展相关的设计活动。数字时代艺术设计更具综合性特点,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2.主观性

艺术是被创造的,设计师是艺术的创造者,坚持主观思想表达是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数字技术是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设计者才是新艺术的缔造者,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设计师可以结合有关的艺术题材,从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等方面,结合个人主体思想或艺术理念展开设计。

3.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艺术设计更是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创新”是艺术领域永恒的主题,只有创新改革才能塑造出更多的作品。从创造性思维角度出发,数字艺术设计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创造性的改造,不论是在商业活动中的信息传达里的应用,还是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中的应用,数字艺术根本目标就是让人类获得各种更有价值,这也是数字时代艺术设计的新思想。

4.科学性

艺术是一门内涵深刻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创作设计都能称之为艺术,科学理念也是影响艺术设计的新思想。一个好的产品不是的设计者的纯自我的表达,是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在里面的,是一个合理统筹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面对数字化发展时代,艺术设计的科学性要求更高,除了从专业领域展开设计外,还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通过科学的调查、合理的流程归划一步步的完善出来的。

5.技术性

数字时代本质上是科技变换时代,依赖于科学技术才能创造更多的艺术作品,科学理论应用于艺术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思想认识。各种材料的研究、电脑技术的应用、数据的整理、工业化的生产以及产品的销售等等,都是艺术设计不能绕开的问题,这类设计活动与人们社会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合理应用高端科技辅助艺术设计思想,才能实现数字时代的科技化价值,塑造出更加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数字艺术设计思想的应用形式

数字时代开辟了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时代,数字技术融入传统艺术设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些都依赖于新型设计思想的综合应用。数字艺术设计方案中常常会涉及到多方面内容,无论是设计师或者技术人员都要注重新思想的应用,把最先进的艺术理论、题材、内容等融合起来,创建更加符合现代化的艺术设计体系。本次结合常见艺术设计内容,对艺术设计新思想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主要应用形式包括:

1.广告设计

内容包括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 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广告设计是数字化艺术的主要内容,主要适用于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信息咨询等行业,对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水平较高。因而,数字艺术设计阶段要采用高端科技辅助广告设计,利用三维模型技术体现出广告创作效果,将设计方案借助模型体现出最终的效果,这是数字时代艺术的新概念。

2.室内设计

内容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可用数字技术为室内空间进行详细地规划,自动筛选出最佳室内布局方案。设计师借助数字媒体展示,事先规划出某个空间设计方案,从数字艺术角度编排建筑物结构,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室内设计的特征和规律。此外,数字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多个设计环节和表现形式和创意,能够具备较完备的多角度施工效果图的绘制及模型制作能力。

3.网页设计

网页艺术设计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在确立了网页主题之后,首先要明确和熟悉设计的对象和构成的要素。网页艺术设计涉及的具体内容很多,可以概括为视听元素和版式设计两个方面,两者都不开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网页设计主要服务于商业化运作,利用互联网科技辅助网页制作与编策,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提升了网页的吸引力,这是艺术设计创造性的主要表现。

4.环境设计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利用数字技术辅助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科技化方式。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景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和装饰装潢等。计算机动态展示是环境设计的先进科技,按照设计者要求选用动态模拟器,为设计师提供方案预演过程,对建筑环境、园林环境等提出更多可行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设计成效。

5.版式设计

是指书籍正文的全部格式设计,与艺术设计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强化了书籍版面的视觉效果。数字版面设计体现了综合思想的应用价值,对整个书籍相关内容均展开一系列的设计活动,除封面、环衬和扉页之外,前言也包括在其中。另外,数字软件可取代人工编辑操作,对书籍的版心、天头、地脚、内口、外口等要素,按照标准比例进行自动化边坡,从而提高了书籍整体的编排质量。

三、未来艺术设计师的新要求

艺术设计是不断创作的过程,任何一类艺术设计都要经过详细的编排,融合先进艺术设计思想及题材,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艺术作品。数字时代是艺术领域的必然趋势,数字艺术设计必将打破传统艺术设计思路,改变过去艺术创作领域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新时代艺术设计在广告、室内、网页、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对设计师的创作要求也在提升。

1.勇于革新

艺术创作的流程是从无到有,从一张空白的画布上开始,艺术家将自己的观点或感受表达在作品创作上。数字时代是艺术创作的新领域,革新思想是艺术设计不可少的,这要求设计师具有革新精神,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艺术设计成就。例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平台进行创作,提高艺术思想带来的不同风格,把创新性与主观性思想综合起来应用,用创新实现艺术方案的最优化。

2.符合大众

艺术设计目的是准确的向受众传递信息,设计师的作品不仅仅在于视觉享受,更需要让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准确的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社会群众是艺术设计的“欣赏者、使用者”,一切艺术设计均是服务于社会大众。无论是传统时代或数字时代,艺术设计思想都要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与群众审美艺术观念相结合,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最基本的理念要求。

3.持续创作

一个艺术家通常都是具有天赋的,艺术天赋应当长时间应用于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从最开始的时候,艺术家都要经历学习绘画,不断创作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对于当前数字化时代,设计师要坚持探索之路,从不同题材实施艺术创作活动。采用最新技术辅助艺术设计活动,体现出数字时代艺术设计新思想的创新价值,把数字产品与艺术理论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结论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涵盖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多个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质的学科。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样化因素,表现于与我们生活相关的设计之中。

(二)艺术设计的特点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和传统的艺术设计是有区别的。它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反面的变化在发展着变化。实际上,设计者表现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等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形式,就是艺术设计。

(三)艺术设计的风格

艺术设计风格形成,有着时代性和地区性,不同的时代思想和地区特点,通过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形式。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建立,一般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艺术设计的风格一般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及混合型风格这三种。

(四)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艺术创作、艺术设计作品和艺术设计欣赏是设计活动的三个部分。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隐匿在设计的产品之中;并且,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可以在相关的消费中进行体现出来的,所以这种设计也具有价值性。设计作品除了又使用价值外,还有其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在欣赏中得以实现。艺术与设计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其关系主要有以下这两大方面。第一,艺术审美观念影响设计作品。首先来说,审美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具有能动的选择和定向功能,进而可以直接性的影响到设计者设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二,审美观念助于设计者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设计活动是由诸多因素影响的,设计者民族文化不同,其创意模式、形态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

(五)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1.艺术在于诠释,设计在于理解。艺术家的设计理念是不仅仅是将一个观点或相关情感予以表露。而更多的是,艺术和人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各种联系方式。艺术创作的表现方式就显得别具一格。商业设计,则完全不同。

2.艺术讲究天分,设计讲究技巧。从最开始的时候,艺术家都要经历学习绘画等一系列相关的历练学习,不断创作来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处自己的艺术特长。但是,艺术家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天分。

3.艺术来源于灵感思维,设计来源于念头。或许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其创作的目的。换句话说,艺术创作其实就是从空白开始,创作方法就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达在各自的作品创作之中。

二、东西方艺术的异同

(一)东西方艺术的共同点

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

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

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

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

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艺术设计来说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通过对东方艺术的学习,在创作手法上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等性质融到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写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西方绘画时那种求实的管束。

(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

1.对美的欣赏不同

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

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

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c.中国艺术的目的是为抒情,而不是为了表现。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的特点在于写意,并且注重总结,吸取精华而来设计表现。

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

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

4.东西方艺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东方的艺术的艺术形式,其是一种思考力的形式。相反,西方的则是一种夸张,另类的艺术形式,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

1)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东西方绘画在选择材料的方法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方从色素来讲一般分为青,赤,黄,黑,白五色;而西方只选择三种颜色,其以红,黄,蓝为三原色。

2)在艺术创初期,两者的观察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国绘画它是讲究在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绘画则不然,其讲究刻意的取景。

3)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受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影响的:中国画在构图上通常会讲究留白,但是西方绘画在构思上讲究完整。

三、东西方艺术设计的相互对比分析

(一)东方艺术设计的本质

1.设计的真实性。这种设计理念自然为师,以自然力规划,强调了观察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设计灵感。

2.设计的秩序性。首先,历代中国创作对细节不够关注,在形式之外注重象外之象,内在情感,注重把造型形式作为白哦先内在神韵的媒介。其次,中国设计不讲究是空的限制,不按本身的规律创作。

3.设计的规律。中国传统设计根据朴素哲学的基本原理,讲究设计元素的收与放,紧与弛,明与暗,虚与实等的对比,在对比中提炼出存托、对比。

4.东方艺术设计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有:(1)师承自然;(2)打破时空;(3)模仿;(4)再现与表现;(5)抽象性。

(二)西方艺术设计的本质

西方艺术设计关于设计的最早的观念,出现在古希腊。艺术一直是同技术、技巧联系在一起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艺术包含技术、技能、技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艺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还是一种灵感活动;艺术作为摹仿活动或在说谎,或在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给设计艺术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真正开始改变把艺术视为手工技术的地位。这时的设计艺术观念继承了古希腊艺术的模仿性,更加重视设计艺术的功用价值,除了表现美以外,还表现真与善。

四、东西方艺术设计差异的原因探析

(一)东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性

东西方艺术设计方面的差异,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社会背景。艺术设计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离不开消费社会的,它与消费社会息息相关。设计者的作品,特别是它们的外观,不仅包含了其功能,更是某种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体现。因此艺术设计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设计的角度,都离不开社会这个范畴。

(二)东西方设计中遵循的哲学思想的差异性

艺术与哲学作为不同的文化、不同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虽有不同,但可以互补。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是以情感表现为核心,并且注重宗法关系。中国儒家、道家、禅家思想与艺术设计有极大的关系。可见,中国的艺术设计,是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与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而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看。西方哲学是以人与自然分离为前提,宇宙作为人的认识对象而存在的。

(三)东西方设计中伦理道德的差异性

中国的儒家强调艺术是人的伦理道德情感的表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他的人格人品的表现。而西方的伦理道德,认为审美和伦理是同一的,强调美的道德性。

(四)东西方宗教意识、的差异性

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宗教艺术。现代艺术也与现代宗教意识以及观念相互融合,两者有一种内在关系。东西方的不同,体现在艺术作品设计上,就形成了各自艺术设计的不同风格。

五、东西方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东方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纯粹的隔绝式设计是不可取、不存在的,随着现在工业设计的发展,以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深入,设计方法已经进化到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动态和优化的设计,设计与生产一体化越来越明显。在未来,中国的设计也是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体现为以下二个方面:

1.设计创作和传统工艺的联系,传统的工艺或工业技术配合现代的需要进行设计;

2.对基本实用工具和家庭生活用品的设计。

(二)西方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美学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走向了科学,终于导致西方美学发展成为了一种走向生活的美学。走向过程的美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和艺术设计的呼应,强调艺术设计的行动化、生活化、倡导艺术设计的非物质性、费非审美性质,与生活融为一体。这种过程的倾向趋势越来越明显,艺术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六、结语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在实践的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只有先按照现代社会的需求,从人才培训计划入手,先抓好各艺术设计专业的较为扎实的艺术素质教育,又有合理的技能教育,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待各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在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首先应该确定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模式应该是并存的,缺一不可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比较高的艺术素质功底和艺术创造能力,又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的。通过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加强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是当务之急。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教育,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行为,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庸俗化、简单化和遵从简单的实用主义。

理解“学以致用”要从精神之用和物质之用、间接之用和直接之用、即时之用和长期之用多角度去思考艺术设计教育和教学工作。加强传统艺术设计的教育就是强调艺术设计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行为,从根本解决简单化、庸俗化去对待艺术设计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开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不能只讲究实用,更应从精神方面去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系,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使学生达到艺术和实用相结合,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我们应该知道,有很强艺术功底的人,学习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是很快就能掌握的,但一个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软件操作人才,要想很快地提高艺术创造水平,那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路应该先重点加强传统艺术基础课的训练和提高艺术素质,再施以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信息化处理和软件课程,两者相结合,才能造就适应社会的人才。

设计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资源就是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是否能培养出优秀设计人才、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设计教学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因此,设计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设计理论知识,受过系统而规范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还应具备丰富的设计教学经验、设计实践经验。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除了室内空间外,还包括室外环境景观设计。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最好自身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多年的设计行家,具有准确的鉴赏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知识的内涵,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的学科中得到启发。例如,《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将酒店空间设计与园林、雕塑、装饰相互联系,并列举香山饭店等案例,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拓宽设计思维。合格的设计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而且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将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表现,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且可以融会贯通。

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设计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积极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由易到难,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地学习,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设计的学习不仅是一项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设计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仅凭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忽略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其各方面都处于不适应、紧张的状态,即使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最终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学习等,增强教学互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潜力具有推动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趋于成熟的,因此,设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1)要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目标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也是目前教育界中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感知、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情感表达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法以及设计目标等各种条件是不同的,因而对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就大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程度和个性差异等多种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一般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专业授课,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设计训练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针对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的、想象的方法来进行创造。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环境艺术设计表现、设计色彩、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要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成熟的专业设计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学科,从事理论研究的人较少,而且研究水平也相对较低,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应该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意识。但是学生不能只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专业习惯。第一,做事要有心,设计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建筑、雕塑、灯具、服装、书本等,这些都是设计方面的事物,在设计原理方面是相通的,要研究成功案例的方法学习人家的长处。第二,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设计方面的学生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本,把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下来,或者通过手绘的方式绘制下来,同样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一定会有很大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第三,多交流,多沟通。和其他学科的同学多接触,尽量做到知识广博,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和知识的相互贯通性,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作为大学生要学会表达,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品的闪光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喜爱并接受我们的设计,符合具体的要求,将自己的设计向外推出去。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多属于个性张扬的一代,但在很多行为处事上不够独立,依赖性强。性格的独立与行为的依赖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设计专业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行为标榜自己的标签。思想激进、行为懈怠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眼高手低是他们的通病,致使专业设计能力不足,创新观念淡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一种“标新立异”,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创新不仅需要个性的张扬,也需要行为、兴趣、信念等其他因素。创新理念不仅需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性格,还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动力,更应具有经得起失败的勇气和忍受挫折的考验,这一切因素综合起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设计创新思维的形成,是理论知识、设计手法、设计技巧、设计认识、设计鉴赏等有机协调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协调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教师不能囿于成见,拘泥于教科书和已有的结论,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能力,把几何学的、生物学的多种逻辑方式应用到设计创作中来,打开学生的视角,丰富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往往受到原有的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或是想象力不够丰富,只停留在造型语言的堆砌,没有深层次的思索,或是造型语言过于夸张,极尽能事地标新立异,完全没有审美可言。创造力的培养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知识、经验、思维方法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基础课开始就注重对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艺术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三大构成体系的教学目前是我们艺术设计类基础必修的课程,通过三大基础学科的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基础。但是在设计创意上表现不够活跃,存在一个瓶颈。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

4结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