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精选5篇)

旧建筑改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业建筑改造可行性改造方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载体,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其本身也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过程之中。我们很少能够见到经历千百年后一直作为同一种用途的建筑,相反,我们经常能够目睹昔日的宫殿成为今日的博物馆,昨日的厂房变成今天的艺术区。

我国现期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高楼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而旧工业建筑却如风中残烛,虽然仍处于可设计期,但因功能、设施、外观等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又得不到法规条例保护而被人们闲置。特别是大量遗留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旧工业建筑,面临着被转移、拆迁的结局。如何将它们作为城市文脉、地域文化传承下来,是如今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老工业的远离暗示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艺术创意产业促使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电影电视、音乐广告、软件开发、创意产业、艺术品市场等都在城市中寻找新的据点,旧工业建筑的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北京798工厂的“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工业仓库区的“艺术中心SOHO区”、广州河南河涌边旧仓库的“Park - 19”艺术平台等都是由上世纪的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成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设计案例。

旧工业建筑主要类型

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大跨型”旧工业建筑,指单层大跨度的建筑,其支撑结构大都为巨型钢架、拱架和排架等,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改造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费用低,却极具实用价值。

其次是“特异型”旧工业建筑,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构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这类形态特异的建筑,对改造形成很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再生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再次是“常规型”,指层高较“大跨型”低而空间开敞的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仓库等。其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合改造为餐厅、loft住宅、办公楼、艺术、娱乐场所等多种建筑形式,数量也占到改造项目的绝大部分。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可行性

首先从建筑本体上讲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简捷、结构坚固,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1.建筑平面。一般工业厂房都有着简单规整、几何形式的平面和整齐的柱网。大跨度的平面空间有利于根据改造需要进行灵活分割,建筑师可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舒适、合理的空间。

2.建筑立面。老工业厂房的立面通常是比较大气,根据结构功能需要形成的立面比较简洁。改造时可根据现代建筑的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成拥有新式建筑功能及特点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新立面。

3.建筑剖面。厂房建筑因为其功能需要通常层高比较高,一般根据改造需要可以加层重新分隔空间,把一层变成两层;也可以部分加层,营造特殊的空间感觉。大空间可以灵活分割,让建筑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4.结构方面。一般厂房结构都要考虑到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的荷载,它的结构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都是可以满足的,因此不需要做很多结构上的加固和改造,也节省了很多材料耗费。

第二,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大大减少了资金投入,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

第三,大部分旧工业建筑所处的地段环境优越,商业价值高。当前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原工业重心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原工业旧址多数处于市区繁华地段,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餐饮、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第四,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改造后的建筑延续原有的建筑历史文化性,合理地利用旧建筑的历史文化特性,可使改建的旧建筑比新建建筑更具有不凡的品质。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主要方式

1.将工业厂房改造为loft。loft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我们通常所说的loft是指“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设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 。多数的loft是由一些前卫的艺术家自行挑选合适的厂房重新布置而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室或是装修成格调高雅的咖啡厅或餐厅。这种改造形式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由艺术家们挖掘出老旧工业厂房的内在艺术气质,并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它们的工业美感,让老的建筑焕发现代艺术气息。改造过程中,保留原有建筑粗糙砖墙、钢铁柱子等具有老式工业美学表现力的结构特征,与新增部分的精细工艺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视觉冲击,给人以现代美感。这种改造方式是最早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种厂房改造方式,由于艺术改造需要的构思时间较长,投资行为也只限于个体,要大范围的普及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比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798厂改造、上海徐家汇的“建境工园”、昆明的“上河创库”艺术家主体社区等。

2.将工业厂房改造为单身公寓。现在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资金的缺乏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去购买一套几房几厅的常规商品房,况且很多还是单身的青年,并不需要如此大的居住空间。单身公寓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类人群的需要,紧凑的房间布局、简单实用的功能既满足了一个单身青年居住的基本需要,一般厂房的层高比较高,可以考虑改造成复式的单身公寓。这样既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又方便创造出适合单人居住的私密空间,并且简洁的风格也正好符合现代青年们的追求。

3.将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廉租房。廉租房的存在是为了缓解城市低收入者买房难、经济适用房紧缺、大量无房者存在等社会现实问题。改造旧厂房,有效再利用原有的建筑资源,快速缓解城市存在的社会问题。

4.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孵化楼。这种改造类型,虽然不多见,而且需要一定适合的条件,但它仍是一种厂房改造的良好形式。很多新的工业园区都在城乡的结合部,在原有的老工业基地上新建的,因此在园区内还留存有很多老的厂房,大多数仍结构稳固、平面规整有极大的再利用价值,通过内部加柱加层,可以改建为二或三层的孵化楼。将破旧的表面清洗后重新喷漆做保护层,更换门窗,新建门斗,增设观景电梯,加装中央空调等等,让改造后的建筑能符合现代高新技术办公及管理的要求。还可以保留原厂房的一些特征及内部物品,可以很好的起到装饰效果,也能增加孵化楼的文化历史气息,将大工业时代的生产工具转化为信息时代的审美对象,通过时代的反差与延续性构成对使用者产生潜在的激励作用。

5.将旧工业建筑的水塔、烟囱、等改造成为该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其外观特征与周围建筑有明显差异,在该区域十分醒目,而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为人们所熟悉。

6.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工业主题的旅游区。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可作为新旅游主题。

7. 将旧工业厂房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我们对这种独特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例如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建议

前面已经探讨了老旧厂房改造的几种基本方式,但在实际中应该如何选择最好的方式,如何继承建筑的历史文化性,这都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以下是我们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几点建议:

1.在对建筑改造的前期,应与结构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不可盲目追求形式感,而忽略结构的承载能力。

2.绝大多数的旧工业建筑没有被列为文物建筑,对于具体的改造工程,其文化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我们设计师的自觉性来获得保护,我们对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应更多关注的是改造后的建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3.在对建筑历史文化性继承的同时,我们应更多的考虑的改造后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非建筑的时尚性更非其经济性。

4.在改造设计中要考虑原有建筑的风格、形式、材料等历史性因素,改造力度要适当;对于新建建筑应做到与旧建筑新旧协调,呼应生辉,相得益彰。

5.作为设计人员在改造过程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审美观的差异。

6. 在进行景观改造时应与自然结合。景观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被尽量本土化,结合场所需要进行植物培植。7. 由于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利用起步晚,改造的操作经验相对匮乏,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实践,积极学习国外成功案例。“变化是文化和社会的驱动力,所有的东西都会过时。然而它并不需要总是剧变的或是破坏性的”。然而现实使我们感觉到新的并不总是好的,对旧建筑中有利的、合理的因素给予充分利用,发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促进她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并注入新的时代活力才能使旧工业建筑永葆青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建筑新旧协调,才能使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个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 1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J ]. 建筑学报, 2006(08):12-15.

[ 2 ]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初探[ 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5.

旧建筑改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复建,总体布置 , 环境设计 , 空间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DaSanYuan restaurant of reform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project practice, facing the complex function requirement and limited, unfavorab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olving contradic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design. For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general layou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main body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form of and rehabilitation of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function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ayout,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use function and space design to design and innovation, has protected th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e the national strictly protect arable land and economical use of land, land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old buildings rehabilit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eneral layout, the environment design, spac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三元酒家地处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258~266号,创建于1919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由于长堤大马路是岭南文化集散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发源地和广州金融发源地,历史底蕴深厚。近年来,广州对长堤大马路的街区布局、产业形态进行重新设计与整体规划,还原长堤大马路的岭南建筑风情,挖掘长堤大马路的金融文化底蕴。

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工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由大三元酒家旧建筑改造的“三旧”改造工程之一,也是广州市政府打造的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9160平方米。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原址为大三元酒家所在地,现将在其原址上复建一栋6层高(局部5层)办公及商业综合楼,即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建设项目。此地块东面为广利来宾馆(5层,局部4层),与本项目相隔约1米宽小巷;西面紧贴广州市烟草局越秀分局旧址(4层);南面约为16米宽的长堤大马路,北面紧贴多栋已建两层住宅,场地基本平整。是落实推进市“三旧”改造工作之一。

总体布局

(1)功能布局

结合用地的位置、地形特点及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服务功能区域的特点,将服务中心分为车道区,公共交通区、办公服务区、酒家餐饮区等四个区域。人流量最大的办公服务区设于用地前端,靠近城市主干道,且低层楼层。酒家餐饮区要求相对热闹,同时要有良好的独立区域,为金融街提供环境优美的便利用餐场所,位于高楼层是最佳选择。服务于办公服务区和酒家餐饮区的公共交通区,设于两者之间,位于首层。用地位于老城区,三面建筑紧挨,前面紧挨长堤大马路,为了舒缓停车堵塞交通,特在首层设置一条车道,便于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与城市的缓冲空间。(见下图)

总平面图

(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设计成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两个部分,这两个系统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分开。

服务中心内及周边交通流线庞杂,有人流:包括外来人流—办事,咨询、用餐等人流,内部人流—工作人员流线;车流:包括外来办事、用餐车流、内部工作人员上班车流、酒家货物车流、后勤车流等。理顺各种流线关系,使相互之间互不干扰,是在规划设计中比不可少的一环。车行入口:设于南边的长堤大马路上,为避免较大车流量等靠在马路上而使人流车流混杂拥堵住出入口,本方案在首层建筑西侧专门开辟了一条架空车行道;车流从长堤大马路进入西侧架空车道,在大厅西侧入口处接送客人后,由汽车提升电梯入口进入地下车库或调头离开。人行入口:设置了办公服务入口、酒楼客人入口和后勤货运入口。金融服务办公人员和前来办事人员主要是通过架空车道上的主入口和骑楼街上的次入口进入服务中心大楼,再通过扶梯及独立电梯到达各办公服务区。南面骑楼上另有独立电梯厅供酒楼客人直接上下大三元酒家。后勤货物入口位于建筑东北侧,有独立的货梯运送货物到各楼层。停车:设一层地下停车库,地下共有机动车位58个,考虑到项目用地较小,方案采用汽车提升电梯取代传统车行坡道,采用敞开式的机械停车方式,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停车位,满足就近停车的需求,保证服务中心办公及商业的停车需求,及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且减少停车穿行和干扰。(如下图)

交通分析图

(3)环境设计

由于用地是一块老城区地(即是拆迁复原),周边紧挨已有建筑物,寸土寸金,除去建设用地外,是没用绿化用地,为了还原原生态,增添新绿化,在屋顶露台设屋顶花园和绿化平台,营造一个充满野趣的空中花园。屋顶花园不仅可以观赏,更可以进入穿越,内外交融的室内绿化构成了不同层次,全方位的绿化空间,提供了一个绿色、生态的园林式环境,同时低碳环保有更大做,为屋顶降温节能发挥作用。

建筑设计

金融服务中心大楼共有六层(局部5层),服务中心大楼低楼层(即首至三层)为金融服务中心接待、公共交通、办公区及咨询服务。四至六层三层为大三元酒家餐饮功能区。外来办事人流可通过车道次入口和主入口进入到首层大厅,通过大厅电梯和扶梯到达楼层内各部门及相关单位。

使用功能:分公共交通、金融街服务中心综合性办公和大三元酒家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共用首层大厅出入,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通,使外来办事人员可从大厅电梯直接进入二三层办事,同时能直到大三元酒家就餐,通过扶梯能把二、三层服务性办公紧密贯通相连在一起,也可从大门独立电梯厅电梯直接进入大三元酒家。大厅、电梯和扶梯构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网络,使人流、物流方便快捷地达到金融街服务中心所需每个功能角落,同时可改善水平及垂直交通关系(如下图)。汽车可从首层车道进入机械式升降车梯直接进入地下室车库,减少坡车道,增加停车库停车位。

首层功能为过街骑楼、地下室车道、架空入口及大堂公共交通;二层有三间办公室、10间相当于VIP性质服务区、宽敞公共接待有休息区;三层为三间大办公室、一间120位大会议室,一间小会议室,9间小办公室,豪华气派的中庭;四、五层功能为超大空间餐厅,可以承办重大婚宴、喜宴等宴庆酒席,及配套设备辅助用房;六层为三间大包间,四间小包房,屋顶花园和采光棚。地下室一层功能为机械停车库和配套设备房,共有51个停车位,提供完善的所需使用功能。

空间及造型设计:基于南方建筑的传统表达,以“中西结合、豪华气派、富有岭南古广州特色”为基本原则,设计中从造型风格、建筑材料、使用手法和色彩等方面,针对长堤现有情况,结合老城区布局特征,尊重老广州岭南特色的前提下,提出动静结合,刚柔并挤,体现传统文化及现代特色相结合,与现代高技术手段完美结合,创造出来源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但又具有自身新建特色的融入原来周边建筑群,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高度融合,并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

项目用地有限,位置繁华,历史背景厚重 ,寸土寸金,尽量发挥老城区建筑群相挨特色,用心设计,使本项目在该老城区成为一道城市的新时代建筑。结合周边岭南特色的风格,采用大方、厚重、虚实对比的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手法,通过丰富的建筑体型变化细部处理,体现近代岭南传统文化底蕴,打造节能、环保低碳型综合性商业办公岭南特色建筑。见下图

立面效果图

历史照片

主体

金融街服务中心大楼考虑旧城区旧建筑“两共”(即共墙、共基础)等紧挨特点,结合现场实际,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采用350厚剪力墙,基础采用钻孔、旋挖灌注桩,另如果地址条件较好,采用筏板基础;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思考与启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

历史建筑承载着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地域文化,那“三旧”改造是否会对无形传统形成的破坏呢?

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指出:确保我市“三旧”改造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对旧城区改造的利用而形成的各种空间,体现了落实广州“三旧改造”方针实效性的特点,对进一步提高对“三旧”改造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旧建筑改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城市原有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高质量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问题。

一、城市旧建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有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与要求。在许多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工业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建筑在城市结构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伴随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科技的引进与开发导致了传统旧工厂企业的倒闭,遗留下大量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因为城市的扩张在老的产业与建筑周边兴建起新建成的住宅商业建筑物;或者由于城市的规划,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些都使得许多原来的工业建筑丧失了功能,被长时间地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在房地产开发的浪潮下,这些原本占据城市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建筑就成为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城中村,原本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原有的老式住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其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人口居住的需求,因此,对于城市中的老城区住宅也要进行改造再建,实现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同步。

之前的旧建筑改造方式,对旧建筑的处理基本的方法通常使用的就是拆除。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城市原本包含着深刻人文与历史内涵的旧建筑消失殆尽,使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的传承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城市改造的理念

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上世纪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过城市建设的改革过程,实现了从盲目推倒重建到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改变。

西方城市更新的理论基本上是从清除贫民窟到重建邻里单位,再到社区更新的思路来发展的,对旧城更新的指导理念也是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开始,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城市改革的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核心的理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较西方国家略晚,在改造理论上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借鉴。应当注重对旧建筑和旧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传统大拆大建的方式,理性选择能够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对于一般的非重要建筑,可以采取拆除的方式,对于有些重要的建筑或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应当予以保留,为了配合周围环境的变化及社会发展建筑功能的变化,可以进行重新的改造设计,或改头换面来迎接不断变革的社会。

三、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模式

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城市旧建筑重赋活力,需要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的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在改造中,应当把这些旧建筑同样看作是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这些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价值,合理地改造并充分的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应城市建设导致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在城市的旧建筑改造中,可以学习国外的模式,将废弃的产业建筑改建成小型博物馆、展厅或者是市民活动中心。作为房地产市场中新兴产品的单身公寓,也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有限又渴望住房面积紧凑、功能相对齐全的年轻人。或者是将仓库和厂房改造工作室或LOFT,出租给年轻人,即是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是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庞大,办公场所的建设问题并没有能很好地满足发展的需求,这种将旧建筑遗存改造成商业会所的方式,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大量的节约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对于城市改造的建议

在对国外先进再建模式的学习基础上,也要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寻找更为合理的模式。在城市的重建与复兴中,既要力求体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使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又要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多边合作,使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共同投入发展。

1、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要实现多样化

这种当前常见的LOFT风格起源于美国SOHO社区,也是由最初的艺术家自发随意建设,经过一系列改革进化之后,才走向了今天的繁华与成功。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不能盲目的跟从LOFT风格,也不能把设计改造思路只局限于单一的模式上。应当多思考学习新的发展改建模式,例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在搬迁改造的规划中,在不破坏厂房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厂房改建成了廉租房和小公寓,为大量中低收入者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住房保障,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除了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外,还能改造成像廉租房、办公室、餐饮等其他类型的空间,实现其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2.制定相关法规,实现科学设计

在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中,应当提供适宜的政策法规。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制定进行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或是专门的规范,使改建项目能够参照新建项目的最新规范为依据。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不能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而应当以结构安全为前提,实现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问题。在当前采用的模式下,应当继续研究学习,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翼峻.从LOFT到城市旧建筑改造利用[J].建筑与文化.2006(1)

旧建筑改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旧城改造的现状以及建筑规划设计

旧城改造,虽然是对城市中的旧城、旧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但是,实质上是要让城市更具有时代感,将城市的文明程度彰显出来。通过改造和更新,使得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品味提高到较高的层次。当旧城改造工程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就会造成城市改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经过改造的城市中会存在盲目拆迁、建设的现象,使得建筑物的数量增加了,楼层增加了,配套服务却不够健全。一些建筑盲目性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工程质量却令人担忧,各种施工问题的产生,为工程埋下了隐患。旧城改造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规划设计好建筑,而并不是简单地让城市的旧貌换新颜,否则,旧城改造就失去了意义。

二、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建筑规划设计

旧城改造旨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予以改善,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体现出来,只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符合人的要求,才能够使旧城改造具有现实意义。在城市中,人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旧城改造,随着人的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交通更为通畅,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更为齐全,就会使得城市的舒适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的空间环境以及景观效应,都需要通过建筑规划设计之后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所以,在对城市进行就旧城改造的时候,建筑规划设计是重要的内容,不仅要顺应民意,还要符合民心,才能够确保旧城改造工程顺利展开。在旧城改造中,首先是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以维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保护环境以及降低城市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都成为了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以某城市的小区为例。该小区为可持续发展的自持社区落实旧城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程。该工程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实现了跨越式创新。比如,为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小区的设计上要求步行即可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从小区的配置上来看,90m2户型独立配套,从超市到洗衣房、咖啡厅等一应俱全。从小区的总体布局来看,工程的地理位置在某路以南,在东部有生态景观。整个的建设场地为平地,四周的周边四点标高差距在300m~500m之间。

对于小区的建筑设计,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及小区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同时对主要户型的布局以及景观朝向方面的考虑,建筑形态以南北通透为主,拥有大面积的凉台,垂直绿化设计,为小区的居民塑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生活上也更为便利,可谓是“城中的绿色之城”。图1为建筑室内的南北通透设计。

(二)在旧城改造中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全面控制

在旧城改造中,只有对建筑规划设计全面控制,才能够实现旧城改造的目标。在旧城改造中,对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根据城市的功能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做到分区设计。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城市的主要构成就是建筑物,包括城市居民住宅、城市中的商业用房以及单位办公用房,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建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各种配套设施、城市的公用设置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设施旧城改造的目的并不是创造经济效益,而是要在保留城市固有的价值的情况下,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尽管如此,在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中,会由于改造中存在盲目性,导致旧城改造失去了改善民生的本意,而是过度地追求成为的美观,过于强调改造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大量的现代化建筑物被建成,各种配套服务却没有跟上,结果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建筑规划中没有与交通规划相结合设计,没有对城市环境绿化予以重视等等问题。

其二,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要做到整体与局部的有效衔接。旧城改造往往是对城市中较为陈旧的建筑进行改造,因此,属于是局部改造。但是,旧城改造属于城市规划内容,因此,局部的改造中要对城市的整体环境充分考虑,以通过景观设计使得城市品牌形象逐渐提升作为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进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城市的局部规划与整体规划的衔接度,在保留旧城街区的空间的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将改造的旧城融入到城市的整体景观中,使得建筑物与城市景观融合为一体。

其三,旧城改造中要重视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配套服务设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城市和谐环境的塑造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旧城改造中进行建筑规划设计,配套服务设施是重要的规划内容。旧城多是具有社会发展历史的城市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功能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城市原有的道路交通规划、给排水管道设计等等都存在着限制,实施旧城改造,就是要提高配套服务设施的应用能力,因此要做好规划工作,在保留现有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使得所有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其四,旧城改造中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定位。在旧城改造中,对于城市中国原有的建筑尽量保留,做到以修建为主,改建为辅,尽量不要扩建或者拆除。如果一定需要扩建或者拆除,也要将原有的空间特征保留下来,还要恢复原有的景观。因此,要对建筑规划设计合理定位,才能够将城市固有的文化保留下来。比如,城市老街^是城市文明的集聚地,这里的建筑所传达的是城市发展历史的信息。将城市老街区的建筑通过旧城改造加以保护,有助于维持城市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旧城改造中,主要的改造对象就是建筑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要保留旧城的特色,从时代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以突显城市的文化特色。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更为舒适而便利,这也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标。

旧建筑改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旧建筑 改造 更新 再利用 新旧共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客观存在丰富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其人工部分反映了人们在当下对存在的理解与愿景。隈研吾曾言:“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个国家、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然而建筑的语言不是某个特定风格的问题,无论哪栋建筑均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用途而建造。建筑的存在则是尽可能精确而批判地回答这些简单的事实所反映的问题。[[参考文献:

[] 卒姆托.思考建筑[M].香港书联城市文化. 2023.03:44.]]

老子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地手段来改造或更新这些无法应对新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却依旧意义深远的旧建筑,让它们在讲述完一个时代的故事后可继续演绎新的剧情,延续城市历史文化。

1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

1.1改造与更新的兴起与趋势

1928年,汉内斯·迈耶定义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皆由“功能乘以经济”这条公式产生,明确指出建筑的存在与其功能和经济密不可分。[[[] Hannes Meyes, “Building”, in Programs and Manifestoes on 20th Century Architecture, ed. Ulrich Conrad Conrads (Cambridge: MIT Press, 1984), 117.]]在关注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修复的《威尼斯》发表之后,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林(1965年)提出的建筑“再循环”理论和澳大利亚《保护具有文化意义地方的》(1979年)的“改造性再利用”概念,都着重强调了旧建筑再利用中的功能调整与潜在价值。

随着现代建筑神话的瓦解,旧建筑再利用在城市复兴中与新建筑达成共容。1995年之后,永续经营与空间经验倍受关注,旧建筑的再利用更倾向于空间改造,可适性再利用使得旧建筑的历史和美学价值得以被经济的保护。多年来,旧建筑的再利用始终围绕着功能与经济展开,贯穿于社会生命复兴和艺术创新。

1.2 改造与更新的意义

旧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对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可实现:节约资源和经济上的成本花销,建设周期短;减少大量建筑垃圾与施工建设中对环境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与生态压力;保全人类文明的完整性。

1.3 改造与更新对象的界定

并非所有的旧建筑都可进行改造与更新。密斯在1930年代指出真正符合每个时代以及当前的意义的建筑的价值与其使用材料、形式无关,能够谨慎得以存在才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Luduing Mies van der Rohe, “The New Era”, in ibid., 123]]所以,在界定改造与更新的旧建筑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首先,旧建筑本身的风格、样式、材料或特殊构造作法具有建筑史的研究价值,例如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铸铁构件建成的巴黎麦涅的巧克力工厂;[[[] 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J].时代建筑,2001(4):10-11.]]其次,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地段本身具有历史地标价值和意义,它们特殊的造型、色彩和庞大的体量对于城市景观与环境具有标志性作用,并且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历程,例如欧洲的教堂;此外,旧建筑在建造初始就具有较高品质,令其自身蕴含了继续使用和改造再利用的潜力和价值。

1.4 改造与更新的方式

在中国,悠久的华夏历史留下诸多璀璨的建筑作品,但由于经济、技术、价值观念等问题,政府对旧建筑的再利用能力有限。目前,对旧建筑常用的处理手法着重于建筑的物质性,更多考虑经济因素而采取彻底拆除重建新建、拆除并重建原有建筑、局部改造、保留整体并修复受损部位。 [[[] 林兆璋,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0.1:45.]]

在国外,旧建筑则多以改造性再利用作为主要处理手段,注重建筑的本身与外环境的对话联系。以欧洲为例,其处理方式表现为:重构空间并提炼其功能,使现代材质、标志、建筑手段与历史建筑并置与共生,借鉴传统装饰并提升细部质量,整合环境与优化空间艺术性。[[[] 王艳婷,黄超. 从艺术视角看欧洲旧建筑的改造理念与实践[D]. 天津:天津大学,2007:17-28.]]

综上,再利用可概括为改建、增建与扩建,即延续旧建筑的历史脉络,调整不和谐因素并创建与外界对话的新媒介,通过新旧材料的并置展现空间与场所的时间维度。

2改造与更新的案例分析

以下将以海口骑楼老街与天津第五大道历史风貌区的旧建筑改造与更新为例,针对中国近代中西文化大激荡时期所建造的建筑在当代的再利用进行分析。

2.1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著名的骑楼老街包括博爱北路、解放东路、中山路、新华北路与得胜沙路,它们见证了海口由港口小镇发展为沿海繁华商业城市的过程,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该处骑楼约建于民国商业活动鼎盛之时,大多由旅居东南亚归国的华侨同胞所建,富有浓郁的南洋风情。建省后,海口旧城区的居民逐渐转移到新城,除个别地段依旧延续了传统商业用途外,骑楼里日渐人去楼空。建设旅游岛的热潮,为骑楼老街带来了重振的机遇。2023年8月31日,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目前一期改造工程尚未完结,中山路区段已正式开街。对骑楼老街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分析如下:

2.1.1 改造前问题

骑楼老街沿江而建,建筑表面常年受海风侵蚀导致斑驳、脱落。建筑进深大,内部空间黑暗。外部柱廊上方结构破败,电线。通道堆满自行车、电动车以及各种杂物,廊柱或被粗劣的包裹装饰材料,整个建筑体年久失修,气生根植物攀附在夹缝中茁壮生长,建筑两侧不协调违规搭建或过分花哨的改建。整体上,由于建筑环境脏、乱、差以及业态单调,抑制了骑楼老街的发展。

2.1.2 再利用现状与建议

大部分得到再利用的旧建筑属于沿街建筑。针对骑楼多为“前店后居”模式,改造与更新时保留骑楼原本的三段式结构以及个性鲜明的外立面装饰,包括造型丰富多样的女儿墙、形状多变的窗楣、形似壁柱的窗间墙、凹凸不一的阳台以及个性张扬的外立面装饰纹路。为再现老街昔日繁华景象,老街装饰了许多复古的路灯、彩灯、招牌等,并添加部分现代元素的景观设施,较好地处理好建筑内部与外环间之间过渡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现代设计手法改善室内、半室外“老爸茶”1)场所,提高休闲品质同时。

但老街的改造与更新只停留在街道空间的修整,并未深入到旧建筑再利用层面。

首先,改造与更新应注重在建筑内部空间的重新规划利用,以便延续功能并增加经济价值。对于已严重缺失的建筑构件部分,比如柱廊顶棚、室内天花板与楼梯等,可引入现代建筑元素,用玻璃、钢材等取代易受海洋气候影响的木结构,让新旧材料产生强烈对比。对于缺失的门窗构建,可在保留原本窗户的模式基础上采用新型材料以抵御海风的侵蚀。

其次,关注骑楼的“第二轮廓线”[[[]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9:70.]]。尽管翻新的建筑都还原了老字号招牌,但现实店面的招牌应及时调整,保持建筑整体和谐,设计统一而不失个性的招牌。建筑临街门楣也需重点修整,增强临街建筑面的空间流通性。

最后,对于已被大型木本植物攀附或只剩临街单面墙的建筑残体,可根据景观需求只留下具有高景观价值的建筑体,改造为以观赏为主的遗址空间。将寄生有热带植物的骑楼残体改造为供观赏的景观场所,真实记录老街的沧桑而非只描绘繁华前景,令新旧共生。

综上,即不再局限于“前店后居”,保护其文化特质的同时赋予骑楼更多新功能,提升其内在价值。

2.2 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区小洋楼

五大道风貌区是《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3年)》中划定的天津9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它包括: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常德道、成都道六条平行街道。风貌区内的旧建筑是指旧英租界“墙外推广界”中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片高档住宅区,以花园别墅为主,辅以形态各异的连体式公寓楼,环境幽雅,是“天津小洋楼”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亦是半殖民时期的见证者。

随天津老城厢的拆除改造,除个别文物建筑,大量的旧建筑被强行推倒。决策者应在2005年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与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寻找平衡点,尽可能的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减少对风貌区内“杀鸡取卵”式的“建设”,令再利用的旧建筑能够与外环境和谐共处。以下是对风貌区内旧建筑改造与更新的分析:

2.2.1 改造前问题

有报道称,作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五大道街区中仅已认证的“文物建筑”受保护,周围街区与无文物身份的旧建筑却要遭受灭顶之灾,拆除内容竟包括茅以升少有的建筑作品。[[[] 朝格图. 老建筑“身份不明”不被保护天津“五大道”危急![N]. 南方周末,2009.05.20.]]当下,风貌区部分空间存在不少结构损坏且无法再利用的建筑,个别地段因年久失修或人口密度过大而出现了环境品质低下的现象。被挂牌保护的旧建筑并非都受到妥善修整,若干未被发掘的历史建筑前途黑暗。

2.2.2 再利用现状与建议

对该历史风貌区的改造、开发与旧建筑保的应做到以下几点: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功能要求;满足历史文化延续的要求;满足人们对老建筑视觉与精神等方面的要求;满足社会传统教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等需求;衍生城市机能,满足旅游、观赏和纪念等需求。[[[] 张长锐,魏广龙,黄晓光.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A]//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估计论坛论文集[C].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6.1:200.]]

随着附近商业区的建设以及部分居民的迁出,可将区内部分旧住宅改造为商业用途的会所、餐饮场所以及基础教育设施。不改变建筑外观形象,保持整洁、典雅的庭院环境。改造重点应为建筑内部空间的整合与再划分,通过金属、玻璃与复合木材在细部构造的使用,使旧建筑的古朴特质与现代低调的华丽紧密结合。

街区内无法修复的旧建筑,根据上位规划决定去留。需保留的旧建筑可通过复原原貌或原风格进行改建,其外立面以灰色系为主,可作砖结构或是装饰为砖结构外立面的砼结构,个性张扬的现代设计隐匿于建筑内部,令富有现代几何特色的轮廓与细微突显现代施工技艺的结构清晰区别于其他旧建筑。再者,通过对街道环境的修缮与整理,铺以朴实的柏油路,配植以美丽的花木令整个旧建筑群与现代相容。

2.3 小结

海口骑楼与天津五大道小洋楼建设时期相近,但其建设初衷却各有所重。前者是顺应港口城市发展自发进行产生的商业建筑群,后者是为满足租界的居住需求而建造。但两者都是城市重要的历史见证者,都需要进行妥善保留,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再利用。前者作为商业区的传统代表,需要通过内部改造与外部修缮实现聚集人气、创造商机,而后者则需要进行内部改造与外部修缮营造静谧、古朴典雅的居住环境,并适当将部分旧建筑改造成为高级住宅抑或休闲会所等可产生经济利润的商业建筑。

总体上,两者更新后的功能都是在原本的基础上衍生而得。旧建筑不应只作为文物进行供奉、展览,应该发挥其功效,令其融入市民生活,通过新用途延长其生命,使其与时俱进的“生长”,应对时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3 总结——与新时代协调并共生的旧建筑

在城市更新中,当城市空间发展到极限时,与其寻找广阔的空白空间新造建筑,不如对已有的、可用的旧建筑再利用,给予其新生,呼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延续并升华历史的内在寓意,实现新旧共生。再利用的改造与更新不应是“地道式”模仿,也非“改良式”模仿,更不是“传统符号”的演义。新旧之间是辩证统一,而非同一。而实现共生却非易事,比如现下兴起的旧城改造与古旧建筑保护。

因此,旧建筑改造与更新的成败取决于人,因“人”而异,因人而造,因人而“存”,因人而“旧”,因人而“新”。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观念与想法,不论是设计师、决策者抑或是群众,将历史文化的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各项利益紧紧捆绑,让旧建筑功能与角色顺应时代而转变却又不失本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