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把它彻底看明白。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黛玉,她也无需别人明白,正因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透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此刻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下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理解世界,世界不理解人的世界上获得明白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一样,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终于又一次被我啃完了。虽然是第三次啃完,但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等一些人物我都很喜欢,不过我最喜欢的,最让我感到惋惜的还算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不过在林黛玉身上也有一点高傲、爱吃醋。
就说,当紫鹃怕林黛玉冷,让林黛玉的丫环给她送来一个暖手炉,可是黛玉却借题发挥对丫环说:“你倒听她的话,我平常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紫鹃本事好意,但黛玉却把她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如果说黛玉高傲,也不全是,我个人认为她的高傲是因为母亲的死而伤心过度养成的。不过黛玉也是一个很善良的姑娘。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在头一回吟诗中,大伙儿都埋头写着诗,可是黛玉既不念叨也不泼墨,宝玉劝其快作,怎奈自己还要写,只催了几声,就理自己的去了,谁知黛玉早已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写了出来,果然一鸣惊人。
虽说宝玉提醒黛玉是出于关心她,但是黛玉本来就有些傲气,很少见她弯腰低头,在众秭妹面前扮演着孤傲的角色,那就让这种“风格”延续下去吧,峭壁上一块嶙峋突兀的怪石,硬是凿成了和其它一样的石头,岂不太俗了?
刘姥姥也算是个倒霉的家伙,原以为来贾府可以捞它一把,可是被凤姐鸳鸯整得够呛。
就拿贾母宴请宾客来说吧,刁钻的鸳鸯跟凤姐串通一气,让刘姥姥在大家面前出尽洋相,这种打肿了脸充胖子的生活可不好过吧?
再后来,大家一起行令,刘姥姥她是乡下人,怎么会有这种出什么对什么的能耐呢?而鸳鸯还是咄咄逼人,又令刘姥姥成了大家的笑柄。
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尊严。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交代清楚,可是中国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红楼梦》,却在这几方面都留下了太多的悬疑。本人研读之下,对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感到不合情理之处甚多;虽前后连缀,考查再三,仍然是一片迷雾。今开列如下,以征慧识。
书中第二回说:“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紧接着就是贾雨村应聘做家庭教师,“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在这些叙述过程中,没交代季节和具体月份,但黛玉生日大,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探春和袭人谈论生日时,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看来此时黛玉年龄应该是六岁,不可能是七岁。而且按照过去民间风俗,计算岁数大多以虚岁为主。
接着出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嘴,给我们勾勒出贾府大家族的历史和现状。这个夸夸其谈的冷子兴是一个什么人物呢?为什么他对贾府如此熟稔?书中介绍,此人是都中一个古董商,是贾雨村最相投契的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但这个身份只说明了冷子兴的职业,第七回则注明了他是贾府地位重要的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夫妇在荣国府管理层中地位仅次于以资历取胜的大管家,直接听命于核心层驱遣,是被公子、小姐称为周哥哥、周姐姐的有一定权威的人物。这样看来,冷子兴的演说就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令人可信的事实。
冷子兴说贾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这时宝玉和黛玉的年龄差是四岁多。
林黛玉在贾雨村伴送下乘船赴京都,路程再远,船速再慢,也用不上半年时间。这一点通过贾母的话能反映出来,贾母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排吧。”可见林黛玉是在当年秋天从扬州出发,冬季到达贾府的。因此林黛玉到贾府时,还是六岁。
第三回黛玉回答王夫人时,陪笑道:“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 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年龄谬误,宝玉此时到底是十几岁还是七岁?第九十回贾母谈给宝玉娶亲时说:“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又出现了第二个谬误:林黛玉究竟比贾宝玉小一岁还是小两岁?当然这个谬误是续书中出现的。
再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左右瞻顾,事事小心,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一个六岁孩子,即使受过教育,也难以面面俱到顾及周全,书中出现的分明是个娴静典雅的少女形象。从宝玉和探春(探春比黛玉还小)的对话,也根本不是孩提间的话语。探春听到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问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大多呢。”还有作者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刻画林黛玉的美。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标致人儿”——是描写小女孩的口气么?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神仙似的妹妹”、 “捧心西子”更是对青年女性的赞语。同一回出现的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女孩形象。
贾母让黛玉和宝玉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只隔一个碧纱橱,如果都是小孩子,还没有什么,如果是十几岁的年龄,能不防嫌吗?别说是封建礼教盛行下的贾府,就是现代人也不能这样安排住宿。这又是人物描写与实际年龄极不搭界之处。
让我们继续探讨,书中并无任何过渡性的叙述,就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梦中与秦可卿发生云雨之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再怎么早熟,也不可能发生男女之事,这时的宝玉最小也应该是十四五岁年纪。实际情况怎样呢?第五回宁国府赏梅(梅花开的时间应是腊月或正月)。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书中说:“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见到凤姐穿的是冬装,“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说明又过了一年。接着是贾宝玉认识秦钟,二人入家学读书。第八回写道: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第九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咱们两个人,一样的年纪……”
接着贾府经过秦可卿患病、宁国府家宴、秦可卿丧事、林如海去世一系列重大事件,时间不觉又来到年末。第十二回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贾政过生日时(书中没写具体日期)接到圣旨: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并立即开始修建大观园。如果是冬季,北京天气寒冷,不可能进行园林施工,所以贾政过生日应该是转过年的春天。庞大宏伟的工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工。第四十二回讨论贾惜春作画时间时,黛玉说:“伦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功夫呢。”
元春省亲该是又一年的元宵节。这样算来,从第六回开始,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年。
元宵节后,书中明确写出,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这时的贾宝玉应该是十三岁。接着在第二十五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宝玉中邪祟时,瘸和尚为宝玉治病,持玉念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无论从薛宝钗过生日,还是从与秦钟相识,两者都能倒推出,第五回时的宝玉应该是十岁。十岁年纪就梦游太虚幻境,还经历男女之事,真是闻所未闻!端的“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书中三十九回,贾母问刘姥姥:“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可以推断,此时贾母大约是七十二、三岁。时隔不多日子,应该是同一年,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我今年长了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这样看来,此时宝玉是十六岁,宝钗是十八岁。
第七十一回,书中写道: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大寿,与七十三岁相差七年。此时宝玉、黛玉、宝钗分别是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五岁,都已过了成婚年纪,真是不可思议!
其后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中说: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晴雯死时是十六岁。可实际情况,晴雯比宝玉大。第六十三回写到袭人的年龄:“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第六回写到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说明晴雯、袭人、宝钗三人同龄,都比宝玉大两岁。贾母过八十大寿过了很久,而晴雯才十六岁,比她小两岁的宝玉不能不是十四岁。说宝玉十四岁还比较合乎实际,因这时的园中姐妹都没有出嫁。所以,贾母的年龄肯定出了很大问题。另外,书中很多人物的年龄都模糊不清。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笑道:“荣国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老先生的门楣了!”雨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自不少,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金陵是南京,石头城更是南京别称,通过上面述说,金陵即是都中(都中即京都)。可从第三回开始,林如海托贾雨村带黛玉乘船从扬州出发,赴京都前往贾府,京都明显是北京。林黛玉到贾府后,书中多次出现下大雪场景,贾府卧室都有炕,手炉、脚炉等北方家居必要设施。南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雪,更不会下得那么频繁。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母来了,很生气地对贾政说:”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
第一百二十回,书中写道: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都能验证:京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
这是地名上的第一个舛错。
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贾雨村给出的贾府位置图:“二宅相连”,应该是“二宅相对”;而且是东西相对。
再看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情况: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这里宁国府与荣国府同在大街北面,东西相连。
大观园的设计也是基于两宅相连的地理形势。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来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通过以上叙述,进一步证明了荣宁二府的位置是相连而不是相对。还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第八十八回,小丫头琥珀过来回贾母道:“东府大爷(贾珍)请晚安来了。”第一百零七回,书中写道:贾母素来本不大喜欢贾赦,那边东府贾珍究竟隔了一层。以上都明确说明了宁荣二府东西相连。这说明贾雨村口中的宁荣二府位置是错的。有人说第二回贾雨村看到的是贾府老宅,可书中并未交代,从他和冷子兴的对话,说的就是贾府现状。
1、祭祖活动中失踪的贾蔷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以外,贾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第九回贾蔷首次登场:这人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之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生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共起居,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诋毁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啐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于他。
因为贾珍与贾蔷的特殊关系,修盖为贾元春准备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时,贾珍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负责整个戏班筹建工作。回来后贾蔷做了大观园戏班的总管,并得到龄官痴心的爱。贾府败落后,他和贾环、贾芸沆瀣一气,利用代理管事的机会,偷典偷卖、酗酒聚赌,把贾府闹得乌烟瘴气。这里想说的是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书中写道: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帐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有人采访任正非,问他每天早上让他起床的动力是什么?他答我饿了,要吃早饭,仅此而已。你当真信他?
他是一个这么有目标、有激情的人,一个工作狂,他的时间这么宝贵,怎么会舍得浪费在床上?他的这个回答,就好比问开花是为了什么?你答开花当然是为了结果一样。大实话,又是大忽悠。难道开花更重要的不是为了绽放美丽,播撒芬芳吗?
最近正重读《红楼梦》。原本给自己列计划一天一回,共一百二十回,想着能在一百二十天里逐字逐句把它读完,那也算是不小的成绩。谁知,一两回读下来,根本刹不住。忍不住一直往后续,每天三四回。
二十年前我初读《红楼梦》,不管内容,只求情节,里面的诗词歌赋,繁琐的吃穿住行细节通通略过。仅仅把它当作宝玉宝钗黛玉三角恋故事来读。所以,除了认识几个主人公,几乎毫无收获。如今再读,态度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书中所有配诗逐字逐句细读,连书下方每一个注解都不放过。碰到我喜欢的名言佳句我还会拿笔记录下来,这是我第一次读书时旁边还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点也不觉得麻烦,相反,很是享受。
虽然网上有现成的人物关系图可以下载,但我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进度,慢慢完成了一个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自己做的,记得更牢,有利于后面阅读。
现在再读此书,感受真的很不一样,收获太多了。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了到底有没有成长或者变化,拿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再读,就知道了。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读起来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个人的经历、阅历和人生经验,还有理解能力,思想观念等等都在变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大百科全书,故事性也很强,确实名不虚传,好看至极。若要问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的动力是什么?当然是起来读书,有好书在召唤,我舍不得赖床。心理专家说,幸福要向内求,外在的东西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短暂的。
想想也有道理,难怪我从来没有因为要看一眼隔夜买的某个奢侈品牌包包而催促自己快点起床过。倒是常常为了某个约会、某本书或某次出门旅行而兴奋不已,不想睡觉。
那么,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最大理由是什么呢?愿你跟我一样,有所热爱,也有所期待。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一部小说,最重要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要交代清楚,可是中国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红楼梦》,却在这几方面都留下了太多的悬疑。本人研读之下,对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感到不合情理之处甚多;虽前后连缀,考查再三,仍然是一片迷雾。今开列如下,以征慧识。
书中第二回说:“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紧接着就是贾雨村应聘做家庭教师,“看看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学生……旧病复发,有好些时不曾上学。”在这些叙述过程中,没交代季节和具体月份,但黛玉生日大,是二月十二。第六十二回探春和袭人谈论生日时,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看来此时黛玉年龄应该是六岁,不可能是七岁。而且按照过去民间风俗,计算岁数大多以虚岁为主。
接着出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通过冷子兴的嘴,给我们勾勒出贾府大家族的历史和现状。这个夸夸其谈的冷子兴是一个什么人物呢?为什么他对贾府如此熟稔?书中介绍,此人是都中一个古董商,是贾雨村最相投契的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但这个身份只说明了冷子兴的职业,第七回则注明了他是贾府地位重要的当家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夫妇在荣国府管理层中地位仅次于以资历取胜的大管家,直接听命于核心层驱遣,是被公子、小姐称为周哥哥、周姐姐的有一定权威的人物。这样看来,冷子兴的演说就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令人可信的事实。
冷子兴说贾宝玉:“如今长了十来岁”。这时宝玉和黛玉的年龄差是四岁多。
林黛玉在贾雨村伴送下乘船赴京都,路程再远,船速再慢,也用不上半年时间。这一点通过贾母的话能反映出来,贾母说:“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且安置在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给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排吧。”可见林黛玉是在当年秋天从扬州出发,冬季到达贾府的。因此林黛玉到贾府时,还是六岁。
第三回黛玉回答王夫人时,陪笑道:“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 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年龄谬误,宝玉此时到底是十几岁还是七岁?第九十回贾母谈给宝玉娶亲时说:“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又出现了第二个谬误:林黛玉究竟比贾宝玉小一岁还是小两岁?当然这个谬误是续书中出现的。
再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左右瞻顾,事事小心,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一个六岁孩子,即使受过教育,也难以面面俱到顾及周全,书中出现的分明是个娴静典雅的少女形象。从宝玉和探春(探春比黛玉还小)的对话,也根本不是孩提间的话语。探春听到宝玉给黛玉取名“颦颦”,问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大多呢。”还有作者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刻画林黛玉的美。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标致人儿”——是描写小女孩的口气么?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神仙似的妹妹”、 “捧心西子”更是对青年女性的赞语。同一回出现的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也不是五六岁的小女孩形象。
贾母让黛玉和宝玉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只隔一个碧纱橱,如果都是小孩子,还没有什么,如果是十几岁的年龄,能不防嫌吗?别说是封建礼教盛行下的贾府,就是现代人也不能这样安排住宿。这又是人物描写与实际年龄极不搭界之处。
让我们继续探讨,书中并无任何过渡性的叙述,就到了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梦中与秦可卿发生云雨之事。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再怎么早熟,也不可能发生男女之事,这时的宝玉最小也应该是十四五岁年纪。实际情况怎样呢?第五回宁国府赏梅(梅花开的时间应是腊月或正月)。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书中说:“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刘姥姥见到凤姐穿的是冬装,“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说明又过了一年。接着是贾宝玉认识秦钟,二人入家学读书。第八回写道:秦邦业却于五十三岁上得了秦钟,今年十二岁了。第九回贾宝玉对秦钟说:“咱们两个人,一样的年纪……”
接着贾府经过秦可卿患病、宁国府家宴、秦可卿丧事、林如海去世一系列重大事件,时间不觉又来到年末。第十二回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贾政过生日时(书中没写具体日期)接到圣旨: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并立即开始修建大观园。如果是冬季,北京天气寒冷,不可能进行园林施工,所以贾政过生日应该是转过年的春天。庞大宏伟的工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工。第四十二回讨论贾惜春作画时间时,黛玉说:“伦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功夫呢。”
元春省亲该是又一年的元宵节。这样算来,从第六回开始,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年。
元宵节后,书中明确写出,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这时的贾宝玉应该是十三岁。接着在第二十五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宝玉中邪祟时,瘸和尚为宝玉治病,持玉念道:“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
无论从薛宝钗过生日,还是从与秦钟相识,两者都能倒推出,第五回时的宝玉应该是十岁。十岁年纪就梦游太虚幻境,还经历男女之事,真是闻所未闻!端的“又向荒唐演大荒了”!
书中三十九回,贾母问刘姥姥:“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可以推断,此时贾母大约是七十二、三岁。时隔不多日子,应该是同一年,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我今年长了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这样看来,此时宝玉是十六岁,宝钗是十八岁。
第七十一回,书中写道: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大寿,与七十三岁相差七年。此时宝玉、黛玉、宝钗分别是二十三、二十二、二十五岁,都已过了成婚年纪,真是不可思议!
其后七十八回,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中说:窃思女儿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载。晴雯死时是十六岁。可实际情况,晴雯比宝玉大。第六十三回写到袭人的年龄:“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第六回写到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说明晴雯、袭人、宝钗三人同龄,都比宝玉大两岁。贾母过八十大寿过了很久,而晴雯才十六岁,比她小两岁的宝玉不能不是十四岁。说宝玉十四岁还比较合乎实际,因这时的园中姐妹都没有出嫁。所以,贾母的年龄肯定出了很大问题。另外,书中很多人物的年龄都模糊不清。
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的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笑道:“荣国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老先生的门楣了!”雨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自不少,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金陵是南京,石头城更是南京别称,通过上面述说,金陵即是都中(都中即京都)。可从第三回开始,林如海托贾雨村带黛玉乘船从扬州出发,赴京都前往贾府,京都明显是北京。林黛玉到贾府后,书中多次出现下大雪场景,贾府卧室都有炕,手炉、脚炉等北方家居必要设施。南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雪,更不会下得那么频繁。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母来了,很生气地对贾政说:”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
第一百二十回,书中写道: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
另外还有很多地方都能验证:京都是北京而不是南京。
这是地名上的第一个舛错。
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是贾雨村给出的贾府位置图:“二宅相连”,应该是“二宅相对”;而且是东西相对。
再看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情况: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这里宁国府与荣国府同在大街北面,东西相连。
大观园的设计也是基于两宅相连的地理形势。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已尽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条小巷界断不通,然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联络。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了来的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来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通过以上叙述,进一步证明了荣宁二府的位置是相连而不是相对。还有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第八十八回,小丫头琥珀过来回贾母道:“东府大爷(贾珍)请晚安来了。”第一百零七回,书中写道:贾母素来本不大喜欢贾赦,那边东府贾珍究竟隔了一层。以上都明确说明了宁荣二府东西相连。这说明贾雨村口中的宁荣二府位置是错的。有人说第二回贾雨村看到的是贾府老宅,可书中并未交代,从他和冷子兴的对话,说的就是贾府现状。
1、祭祖活动中失踪的贾蔷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以外,贾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第九回贾蔷首次登场:这人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之中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贾珍生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共起居,宁府中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专能造言诋毁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啐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触逆于他。
因为贾珍与贾蔷的特殊关系,修盖为贾元春准备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时,贾珍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负责整个戏班筹建工作。回来后贾蔷做了大观园戏班的总管,并得到龄官痴心的爱。贾府败落后,他和贾环、贾芸沆瀣一气,利用代理管事的机会,偷典偷卖、酗酒聚赌,把贾府闹得乌烟瘴气。这里想说的是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书中写道: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帐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去,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曹雪芹的辛勤工作。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艺巅峰。这本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俗人情,充分体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几代人的命运。
母亲说《红楼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人看到爱情,医生看到各种药方,美食家看到山珍海味,政治家看到家庭兴衰,诗人看到诗歌歌赋…
而且我很迷茫。这本书太复杂了。老实说,我基本不懂。不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要互相折磨。薛宝钗是真善人还是假装?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了那么多苦?为何王熙凤的手段如此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假装逗别人开心?…太多了,我搞不清楚,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红楼梦》是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社会四大家族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述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崩溃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人物写得生动活泼,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的故事——石头记。以甄隐士为线索,整个故事开始结束。
之前说的都是前80回,后40回我觉得正好相反。这里有很多瑕疵,比如贾宝玉前80回已经暗了。
它是一个悲剧人物,在高鄂的作品中,它已经成为一个愿意学习和参加考试的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的人,几乎没有联系,很不可思议。
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每一回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
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听美好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百多年前,曹雪芹耗尽一生心力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红楼梦》,让我们了解到人情的冷暖,让我们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每每看一遍“红楼”,我的眼泪便会在不经意间流出,我承认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那你呢,是否曾为黛玉焚稿而流泪,为大观园中的生离死别而感动呢?
一曲红楼,唱尽人世浮华,诉尽世间离合,道尽人间悲欢;一曲红楼,响彻天穹,使天地为之动容……
这场“梦”注定以悲剧结束,我们无力改变它。因为它发生在封建制度之下。当时的叛逆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有默默地祈祷,期盼贾宝玉与林黛玉能在世外仙林中过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林黛玉从小丧母,没有受到礼教妇德的教育,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后来她寄人篱下,变得更加孤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她唯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今生唯一爱过的人是贾宝玉。但两人的爱恋注定是一个悲剧。他俩都追求自由,但这种叛逆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只好一个仙逝,一个遁世。“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死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似乎早已预见了这个悲剧。
贾宝玉一生痴痴傻傻、疯疯癫癫;林黛玉一生哭哭啼啼、猜猜疑疑;薛宝钗一生圆滑处世;王熙凤一生算计他人……可最终都只落得一个“悲”字。贾宝玉遁入空门,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独守空闺,王熙凤反误了卿卿性命……
我不喜欢那个认为天下女儿眼泪都要给他的狂妄宝玉,但我却欣赏那个一生只对黛玉痴情的宝玉。
我不喜欢那个整天猜疑的黛玉,但我却佩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黛玉。
我不喜欢那个处世圆滑的宝钗,但我却有些怜悯独守空闺的她。
在这红楼之中,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任命;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东,春流到夏……”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