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一
一是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由于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不够优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
二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实用类人才总量少。由于对农村实用类人才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挖掘、培养力度小,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三是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柔性引进多、全职引进少。**市作为农业大县,传统加工型企业多,产品现代技术、科技含量低,企业家创新思维不够、认识不足,发展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到依靠人才科技上来,高层次尤其是领军人才承载力不足。
??基层建议:
一是持续创优人才环境。出台柔性引才奖励扶持办法,优化现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常态化组织开展本地籍专家人才家乡行活动,吸引人才回乡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环境,为人才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促进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尽献才智。
二是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枣乡英才”工程,拿出一定名额向农村实用类人才倾斜。与高校对接,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商学院等平台,聘请高校专家人才、科技小院驻站硕博研究生等为导师,指导种养殖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等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能力,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植更多农业科技型企业,为人才作用发挥提供舞台。
三是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持续举办人才创新创业对接洽谈会涉农领域专场活动,搭建农业企业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农口院校专家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指导生产,促进更多农业智力成果在乐陵转化。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二
十九大
报告
中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振兴以后的乡村宏伟蓝图。作为一名分管农业工作的基层镇街干部,我拟围绕这二十字总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不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工业振兴,都需要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建议:一是选好基层党支部领头人,配强支部队伍,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充实乡镇农业干部队伍,提高农业干部专业技术水平,激发农业干部工作激情,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近几年来,农村的水、电、路、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薄弱地方需要亟待改进。重点应将水、电问题摆在首位加以解决。在用水问题上:部分农村还存在因夏季或春节期间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饮用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大农村饮用水管网的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确保用水充足;二是建议在大水厂供水充足的情况下,提倡大片区供水,关闭一些分散的、设施落后的小型水厂,确保用水安全。在用电问题上:仍有部分农户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出现电器无法使用、电灯照明出现红丝等现象,建议: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确保农村居民用电无忧。如果基本生活的水电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无从谈起。城镇居民也没有人愿意带着资金和技术到农村发展。
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扩大其知名度。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三是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当地一些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回家乡企业务工。农村青年返乡越多,农村的“三留守”人员就越少,长期驻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便能得到家人的长期关爱,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将大大提升。
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走访了解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盼望是什么,他们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居民娱乐生活,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支持产业发展(如推动土地流转,承接农业项目)。三是可通过系列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广大村民传承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并促成农村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农村真正成为生态优美、产业兴旺、邻里和睦、百姓富裕的大美乡村。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x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xx,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x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x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定把党建工作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强化政治引领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党章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全镇党员干部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2.持续推进农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四项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扎实抓好“六课堂”和共产党员示范“三大行动”,定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党性大体检,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制度,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扎实开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3.建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以镇党委书记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镇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农村工作部门抓落实的工作制度。落实“三级书记合力抓振兴”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每年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二)建强领导班子
4.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注重从符合条件的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村教村医等群体中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依法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逐步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2023年底前全镇60周岁及以上村党组织书记比例总体控制在2%以内。
5.加强带头人队伍培育。按照市、x、镇三级联动培训机制要求,每年全覆盖开展以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村镇建设规划等专业知识为重点内容的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选育提能计划”,每个村至少储备2名35岁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级后备干部。支持和鼓励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通过电大、函授等方式提升学历,在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后,按照学费总额的100%给予一次性补助。力争到2023年全镇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在岗总数的40%。
6.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紧扣“三农”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干部的平时考核和综合分析研判。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措施,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镇村干部经常性“咬耳扯袖”,及时纠正乡村振兴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充分发挥好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专项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及时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对工作中有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干部,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7.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根据市中区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调整方案,落实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保障,调整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探索建立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奖励制度,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干部绩效奖励挂钩。落实好定期休假、健康体检、抚恤慰问、谈心谈话、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等制度。落实容错纠错暂行办法,鼓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三)建强基层党组织
8.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大力实施农村党建“红色五领”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健全“三分类三升级”长效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深入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推进“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深化农村党建改革,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联建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党组织按产业、区域联建共建。
9.抓好农村党员“双带双培”工作。依托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党员联系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等,推动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双向培养”计划,全面推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持续推行农村党员示范岗、承诺践诺、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五清”行动中的组织功能和模范作用。
10.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保障。严格落实村级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维护经费等保障。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实施薄弱村、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按照“市上制定规划、区上制定实施方案、乡村具体抓”要求,引导支农、扶贫等项目资金投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投入办法,力争2023年底前全部消除“空壳村”。
(四)强化人才支撑
11.培养一批农村乡土人才。深入推进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坚持提质与扩面相结合,分层实施精准培养,到2023年底,实现全镇农村家庭能人占有劳动力家庭户数的100%,到2023年,“治理型能人”“技能型能人”“引领型能人”等乡土能人培养总数达到农村家庭能人总数的20%,“治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引领型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乡土人才培养总数达到农村家庭能人总数的3%,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农村本土人才队伍。
12.回引一批返乡创业人才。紧扣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持续实施“金桥行动”,集中引导一批在外流动党员返乡创业,2023年底前每年至少回引3名返乡创业人才。
13.培养引进一批农村专业人才。大力实施“大学生进农村”计划,每年为引进的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支持大学生到乡村开展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业富民。
(五)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
14.深化乡村社会治理。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问政平台”,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村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党员依法兼任或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
15.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建立1支专兼职法治宣传小分队,每个行政村完善1个村规民约、落实1名法律顾问、建设1个法治宣传公开栏、建设1个法律图书室,每个村民小组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为每户农户发放1张法律便民服务联系卡,进一步健全农村法治工作网络体系。
16.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依托农民夜校开设“道德讲堂”“文明学堂”等,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妻子”等评选活动,在行政村探索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探索组建村级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黄赌毒禁委会。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补齐农民群众“精神短板”。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评问责,扎实有效推进。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每年专门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谋划、抓推动、抓落实,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督查考核。x党委要采取随机抽查的形式,定期不定期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对工作积极、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消极应付、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予以通报批评。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抓基层党建重点督导、年终目标考核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探索创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x委部署要求,积极丰富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措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充分依托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x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 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23年至2023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23年至2023年平均为4.76亿元,2023年达到4.88亿元(2023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23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73.52%,但总量仅完成2.1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
(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
(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五
从全市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振兴典型来看,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好的地方,都在基层设有完整的机构,有相应的人员配置,专职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各项政策,或者每个街道配有2-3个专业学农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路人,乡村振兴好的村普遍都有经验丰富的村支部书记带头,他们有乡土情怀,又能发现和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工业发展为主,辖区内的三个街道均没有完整的农业服务机构,每个街道仅仅设立一处农业办,配备1-2人,从事上级农业、农机、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各项涉农工作,光是繁杂的报表、检查、材料等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到村级、田间地头等实地了解情况。例如:辖区内的梅家埠街道是开发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农业办名义配备4人,实际情况是,农业办主任一肩挑,一名水利专职人员还是退休后返聘的,再也没有年轻人学水利专业,其他几名人员,有重大任务就抽调,使得本来不多的人员,更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日常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基层如此,区级更是如此,设立一个综合涉农部门,应付市级十几个单位,领导抓的重点工作,就要全员靠上,涉农部门在平常看来,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部门,这就导致目前机关中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调出,觉得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是无能的变现。目前开发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处于极度短缺,没有传帮带的瓶颈中。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也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过去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善涉农管理人员以及农村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三)需要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本此调研发现,开发区、农民、涉农企业都希望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金融机构,应与农业产业密切结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各地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具体说来,一是在政策上,国家各部委应密切合作,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做事有依据,另一方面也保证其做事有空间。二是在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更加向乡村建设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形式,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类项目,对于农业主体贷款从事经营活动给予更多优惠。三是人才和技术方面通过组织下派、政策引导、加强培训等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创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条件,从而一方面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四)在人才引进、农民培训和创造良好农村创业环境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
根据调研,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政府职业培训、农民返乡就业的满意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支持力度”、“认为当地政府对乡镇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几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3%、64%、63%;有63%的被访者希望当地政府对乡村建设和农业加大投资程度,这说明还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方面的工作不怎么认可。在“认为大家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创业环境”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明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和创业引导这两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在“认为当地政府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和“认为当地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两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3%和37%,说明国家、省市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乡村振兴的意见与建议篇六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一)产业短板
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才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生态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
(五)组织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情况突出、桌椅凳子配套不足、党员群众开会自带凳子等;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与率低。
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投入不足;农民自我累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准入门槛过高,贷款难、融资贵,难以发展等等。
二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不完备,各地未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根据和制度保障。
三是乡村青壮年外流严重。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极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常年在家的只有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市抽走,农村越来越空心化,难以发展致富。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未能全方位发掘乡村自生发展动力,或是未能为乡村发展制造动力;另外,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滞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等原因也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
人才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以财政项目和人力资本开发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智库,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外出人才回乡,支持和鼓励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优秀乡贤,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与本地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充分发挥乡贤乡绅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
组织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党史学习教育等,强化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缮活动场所,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活动开展有保障,按照“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