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做“四有”好老师
坚持立德树人 做“四有”好老师
“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2023年教师节前夕,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回总书记忆起学生时代,饱含深情地感念师恩。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为韩愈《师说》的开篇之语,在我国,尊师重教思想已经深入民心,并且经过长久历史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始终秉持比学习,讲纪律,守规矩的理念,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近日,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即某校为重塑师道尊严,将戒尺“请”进了学校,并且在每个班级内都摆放了一个戒尺,力求能够通过戒尺所蕴含的深层意味,告诫学生必须要尊敬老师、敬爱老师,务实学习。但是这一行为是否真正起到重塑师道尊严的作用呢?仅凭一把戒尺是否能够真正引导学生尊敬教师、敬爱教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师德建设,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增强学生对老师是尊重,其中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们有“爱”。要像一个长辈、父母一样在各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护。学生必然会犯错误,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决不能一打了之、批评几句就万事大吉。在这个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去年的一天,在课上,班上一个女孩子上课讲话被我发现了,然后我随即向她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她没有答上来,我就让她站着听课,课后叫她到办公室谈话。没成想到办公室途中她就流泪了,非常委屈的样子。后来我听她说完事情的原委,知道事情并不是因他而起,而是有其他同学引起的。我随即对她进行安慰和劝导,同时叫另外那位同学也到办公室协助谈话。最后在我的悉心的劝导下圆满地解决了事情。通过那次谈话,我发现我无意间走近了同学们的内心,他们需要的是考试取得好的分数,进入好的高中。但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尊重以及爱护,是老师及时给予的肯定与赞美,哪怕是一次会心的微笑与肯定的眼神,对他们都有莫大的帮助。
带着如何完成师德建设这一问题,我回顾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教育工程师,更何况我所面对的是那一个个天真而又稚嫩的学生,一把“戒尺”怎么能比得上一次次的细心教导,怎能比得上一次次的轻声安慰。我认为虽然当下重塑师道尊严已经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必要选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改变正确的育人理念。弘扬师德的良好风尚不能一味的宣扬教师的惩戒权,如果我们一味的用惩戒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又怎么能分清学生到底是害怕戒尺,还是尊敬教师呢。在发展心理学中更表明,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尚处于懵懂期,并且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戒尺的惩戒力与师道尊严可能是不对等的,即使教师向学生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惩戒的权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理解,可能会和教师预期产生一定出入。特别是对于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具备逆向逻辑思维的能力,并且处于人格的完善期,但此时期更是其青春期的早期阶段,教师频繁的使用管理权和惩戒权,可能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的心理,但是也有可能激发其叛逆心理。所以说,“戒尺”是一把双刃剑,将其请进课堂既有利又有弊。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如与他们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去适度的管理与引导,并遵循启蒙教育、鼓励教育、以人为本等等育人理念。
每一位学生教师,都要自觉的在教育教学中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学生尊重。从而创造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保证自身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从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用教育的乳汁去哺育渴求成长的学生们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需要广大学生教师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切实做好文明火种的传播者。自觉肩负起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要对注意应用管理策略的巧妙性。以自身的管理、教育工作,让学生的成长站在自己的肩上。只有教师的知识层面越高,管理策略越巧妙,学生的起点才越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才能越高;知识的乳汁积累越多,学生才能更加尊重教师,才能更重视得到的教育,师德建设才能更加完善。所以,“教书者必先强己”,重塑师道尊严也只能由教师出发,让教师不断拓宽教育知识覆盖领域,自觉提高育人能力的更新步伐,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适应于学生,也是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尊师重教心理的重要方面。一位教师想要真正被学生所爱戴,就必须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能够教会每一位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在保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原则下。还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教学艺术和方式,例如向学生传递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敏锐捕捉学生成长成才的普遍规律,主动适应当下学生思维方式和喜好等。积极探索新型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方式。将创新教法贯穿于学生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教师的教育追求中去。一位教师,想要学生发现师道尊严的重要性,就必须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严格的锤炼职业操守,切实加强师德修养,时时自尊自律,处处自重自省,用自己的执著追求、高尚品格和博爱胸怀为人师表,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融入到对学生的无形熏陶和日常引导中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导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河南80后“白发校长”张鹏程的教学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生于1982年的张鹏程还不到40岁,却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校长爷爷”。孩子们口中那一声“爷爷”,既因为他比同龄人看起来苍老不少,更因为学生们打心眼里和他亲近,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这不禁让人想起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老师,并未生儿育女的她,用真爱点亮教育的希望之光。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光荣的教育事业,感人至深。张鹏程、张桂梅老师是我们民族教育的脊梁,给我们树立了师德典范,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标兵。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还有无数的乡村老师在默默的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他们甘当“蜡烛”和“人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那句经典诗句。他们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像他们那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努力,为了新时期的教育事业和百年大计奉献自己的全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