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歌(精选5篇)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1篇

陆游爱国主义诗歌主题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继杜甫、屈原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文坛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作家。他的诗词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处处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情感。他一生忧国忧民,写了大量的有关于爱国主义的诗歌,用笔揭露南宋统治的黑暗与腐朽,并激励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情感在陆游诗中的渗透是一种心灵之间的呼唤,是心与心的连锁感应,是心与心的强烈触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诗歌创作中,陆游是最多产的作家,他是一位创作力和想象力非常旺盛且丰富的作家,他一生都在辛勤的写作,甚至达到“无诗三日却堪忧”的境地。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他的作品极其丰富,“六十年间万首诗”,而现今存在的有九千四百多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丰厚的遗产。

一、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上

陆游诗歌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的各个层面,其中爱国主题是其最大的特点与成就。陆游诗歌的气势磅礴体现在他将爱国情怀表现在“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英雄气魄上。

1.借助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千万优秀的子孙。华夏儿女热爱和平、注重礼仪、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自强不息。每个儿女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和报国的梦。陆游的一生虽然命运坎坷,却常常在梦境中幻想自己热血报国,起笔写下现实的冷酷,陆游热爱人民生活,常常亲自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体验人民生活的疾苦,满怀同情。他的《楼上醉书》中“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就是将报国理想寄托于梦境中,他往往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联想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2.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

陆游诗歌中深刻的爱国情感也源自于他家庭生活的熏陶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诗歌中体现了护国杀敌的英雄气概和宁死报国的献身精神,无情地讽刺了南宋朝廷的屈服、妥协的投降态度。所以其诗歌中爱国主题体现在探寻自我理想的从存在方式上。陆游的诗歌《秋思》中有一句“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恰恰解释了他将爱国情怀寄托梦境的原因以及宣泄情感的内容。在这类型的诗歌中,陆游将自己时而想象为一员大将,一跃而起,过关斩将;时而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军师,披荆斩棘,随帝亲征。当他做一幅草书时,就好像对敌激烈的作战,故诗中有闻:“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当他一听见鸿雁的啼鸣,便会勾起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陆游这种借梦境幻想抒发的深刻爱国情怀,在诗歌中也是一种独到的体现,他的独特情感注入方式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二、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上

1.陆游与劳动人民共同生活数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陆游于农村的生活长达三十多年的时光,中国古代没有一位诗人能与之相比。他的目光几乎都投在了老百姓的身上,不仅与人民朝夕生活在一起,而且还深刻了解、忧虑人民的劳苦辛酸。他将自己与人民进行对照,深深查验自我,对老百姓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看到人民群众的疾苦,他不顾一切地想办法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民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亲自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迈向光明的大道上。在这一点上充分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在诗歌《农家叹》中表现了广大农民辛勤劳作、善良性格以及残酷的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无情掠夺,表达出作者对农民大众深受劳苦的莫大关心。陆游还曾为融入到人民生活中而作诗表达情怀,“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他经历着农民的生活,亲自扮演纯粹农民的形象,体验真正农民的生活,用远离尘世、淡泊名利的方式来贴近人民大众的内心。只有像陆游这样切身的去体会广大农民的艰难困苦,才能发自内心的对农民的生活报以强烈的同情,才能有感而发写出感人心扉的诗句。在对广大农民的疾苦的同情与关怀方面,深深体现了其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2.陆游与人民感情深厚,同甘共苦

陆游的诗歌中不乏多篇与人民共命运、同生活的内容,他为平民百姓送医问药、赠送礼品,忧人民之忧,喜人民之喜。以“雨”字为例,他就写了许多关于人民生活的记载,有久旱逢甘雨的快乐,有大雨滂沱的忧虑,还有雨夜不能寐的慨叹。陆游融入人民生活而且还十分虔诚地为自己身为一名农夫而感到自豪,为自己能够远离喧嚣的士大夫阶层而感到光荣。他的诗中无比热情的歌颂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着真实淳朴的感情。其诗作主题涉及到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草木虫鱼无孔不入,纷纷被纳入诗中,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三、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

陆游所生活的年代是饱经风霜、内忧外患的年代,由于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导致外族的不断侵略,陆游因此自小从少年时代就饱受流离失所、兵荒马乱的疾苦。但是成年后的陆游也没能摆脱坎坷的命运,虽然走向仕途,可也无比艰辛。不过陆游并不委身屈服,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励志要成为一名反对投降、决不妥协、坚持抗战的爱国将士。所以他以笔墨代利剑、立场坚定地站在民族大义上,挺身而出,不仅不屈不挠地痛斥入侵者的行为,而且还极力揭穿卖国者的丑恶面目。他坚持身为一名爱国志士该有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坚持“雪耻御侮,收复失地”。其爱国之雄心并不局限于纸上,他不满足于以口击贼,而是要亲临战场杀敌,将爱国情怀化为热血,为国效力。陆游的诗歌直抒胸臆,如“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书愤》中情感的直译。但是他如此报国的丹心并没能得到重视,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只能借助诗赋抒发自己的压抑和愤慨,用慷慨激昂的词句吟唱思国的悲怆。

陆游的壮志雄心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但并不影响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由衷感慨。在他的心中,爱国家、爱人民、爱山河这三者是一样的,并且他描绘祖国的山河壮丽的情感与他的爱国情怀密不可分,如《思故乡》中“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诗人无比畅怀的感情抒发。还有《柳桥晚眺》中“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陆游借助描写纯美的自然风光来感叹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将黄河、五岳群山这样气象雄壮、意境宽阔的祖国山河十分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饱含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由衷的赞美以及对沦陷区人民由于国家沦陷而艰难生活的真切怀念。

四、结束语

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他的充满着爱国思想感情的庞大诗篇给宋代的诗坛特别是给那些迂腐顽化、萎靡不振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激情澎湃的战斗气息。但是,诗人出身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避免不了存在着许多时代性的、阶级性的局限。诗人虽然与人民共同生活数年,接近人民,并且体会到了他们的痛苦和希望,但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还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他的爱国情怀与抱负只是寄托希望在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想法和决策上面,还要依靠统治者的重用才能建立自己为国奉献的伟大事业。他还把对抗外敌、舍命救国的志愿常与个人的功名成就紧紧纠缠在一起。于是,当他一旦遭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厌弃和打击时,便会顿感失去力量与支持,而产生一种孤独、空虚、悲观的思想感情。遂他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采取逃避的态度,时而以“狂放”“旷达”“不羁”的性格从精神上将自己麻醉。所以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有不少消沉、感伤的情绪融入其中,有时甚至在他写得那些慷慨淋漓的诗中也避免不了夹杂一些消极的情绪。难能可贵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直至终寝时候,还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可见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是多么的深厚和挚烈。

陆游的诗歌以南宋现实残酷的环境为背景,广泛真切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黑暗,跳动着这一封建时代的脉搏。他的诗歌内容显得颇为丰富、有力,所涵盖的层面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生活方面。陆游诗歌中所洋溢的炽热的爱国情怀,风格多种多样、气壮语豪,感情真挚、激昂、慷慨,从诗歌的本质特征来说,是无比自然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它就像一泓清灵却看不见底的深泉,一旦激发,却具有震人心弦、贯穿人心的巨大艺术力量。后人对其诗歌中爱国情怀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是极其必要而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

\[2\]严修.陆游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游国恩,李易选.陆游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国主义 诗歌 杜甫 陆游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们的爱国主义诗歌也被我们广为传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多诗人都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爱国主义融入到自身的作品创作当中。屈原把他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融入了《离骚》当中,并被后世所仿效和发展。在唐朝,杜甫受屈原的影响很大,他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写出了流芳后世的爱国主义诗歌。杜甫的爱国主义诗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我国的爱国主义诗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南宋时期,由于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侵略,当时国家受到屈辱,所以陆游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融入到诗歌创作当中,他用其一生的时光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直到弥留之际还表达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热情。通过杜甫和陆游的爱国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的爱国之情,我们通过对他们二人的爱国主义诗歌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我们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一、从成长和生活环境角度来杜甫和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

杜甫和陆游都是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教育,儒家的正统思想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家所提倡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是他们的理想。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国家处于乱世,自己时运不济、壮志难酬,不能够被朝廷所重用。杜甫曾经在朝为官,但是安史之乱以后,他到处飘零,生活也非常艰苦。而陆游在年轻时候也做过官,但是由于自身遭到排挤,不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生活背景使他们更多地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使他们的诗歌当中更多地体现出对人民的怜惜之情。在他们的诗歌中把爱国主义和爱民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他们爱国主义诗歌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分析,当时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中,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杜甫和陆游对当时人民的疾苦都非常的同情。而统治者不顾人民的疾苦,继续吃喝玩乐,杜甫和陆游站在人民的立场和角度,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进行揭露,不断地批判黑暗的现实。在杜甫的诗歌当中就描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在他的诗歌当中很多都是在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在陆游的诗歌中,很多都是揭露统治者对于人民的剥削,反应出黑暗的社会现实。其创作的《秋荻歌》,就痛斥了官员的残暴和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杜甫和陆游两位诗人都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深刻地揭露社会现实。这与他们长期和普通人民生活在一起,与之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有深刻的关系。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自身努力来为人民减轻痛苦。他们把普通的农民作为朋友,在内心深处与他们产生共鸣。

在杜甫和陆游的诗歌当中,含有很有希望国家和平安定,希望国家能够统一的元素。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自己经历了颠沛流离,他看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他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发生。在他所著的诗歌《春望》当中就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抒发了希望祖国统一,国家太平,人民能够不再流离失所的美好愿望。而当国家收复失地之后,杜甫也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祖国收复失地之后的兴奋。但是在杜甫的诗歌当中,像这样的好消息太少,很多时候都是坏消息。所以他的诗歌总体来说还是略显沉重。

二、从爱国爱民的角度,来分析杜甫和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

在陆游的一生之中,他把抵抗外族的入侵,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志向。在他的诗歌当中,很多地方都表现了希望能够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愿望。陆游的一生都志在恢复国家统一,虽然他这个信念屡遭打击,但是他丝毫没有动摇。陆游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自己的诗歌中这样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人未休。”随着年龄的增长,陆游的爱国主义热情丝毫没有降低。在他老年的时候,他还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杜甫和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们二人都把自己的爱国热情与民生、爱民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他们的诗歌当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杜甫的诗歌当中,描写过老妇、老翁、官兵、贵族、军阀、恶吏等等。他还在自己的诗歌当中对这些人物的形象进行对比,这样来突出人物间的矛盾。就诗歌创作与人民的疾苦相结合的角度,杜甫无疑是所有诗人当中做得最好的。

陆游的诗歌相对于杜甫来说,与人民的结合就少得多。由于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是很多时候是在朝为官的,即使不做官也不用为衣食所担忧。这使得陆游没有像杜甫那样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所以,陆游对人民的苦难的理解并没有杜甫深刻。

在陆游的诗歌当中,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战事,他把家仇国恨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当中,陆游希望能够为国家上阵杀敌,在他的诗歌当中处处都体现出忧国爱国的感情。他想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陆游的诗歌当中,处处都透露着慷慨激昂的热情,这样的诗句在杜甫的诗歌当中是很难找到的。杜甫虽然有忧国忧民的感情,但是他毕竟为文人,不能够上阵杀敌。而陆游从小就习武,身上具有侠义之气,所以在他的诗歌当中,很多地方都抒发了自己希望能够上阵为国而战的思想。

杜甫和陆游同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被人们称之为“诗圣”,陆游也是南宋诗人当中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二人的诗歌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师承关系上,陆游也向自己的前辈杜甫进行学习,在他的诗歌当中,吸收了杜甫诗歌的精华。他们都属于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们在诗歌的风格方面的差异比较大。杜甫的诗歌中比较重视诗歌的韵律性,强调诗歌的抑扬顿挫。而在思想方面,杜甫的诗歌更多是体现出社会的现实,显得比较凝重。这种诗歌风格与杜甫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杜甫作为一个爱国爱民的诗人,面对社会黑暗的现实,自己又不能够救助国家和人民,他显得非常的无奈。在陆游的诗歌风格中,更多的是突出了自己的开朗洒脱之情,虽然他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丝毫没有哀伤,更多的是体现出了自身的侠义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杜甫和陆游的诗歌风格不同,但是在他们的诗歌当中都表现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杜甫的诗歌当中更多的是描述社会的现实,而陆游的诗歌更多是抒发自己的感情。杜甫的诗歌是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历史,而陆游的诗歌是为我们表达了激昂的爱国热情。在杜甫的诗歌当中,处处都体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意识。在陆游的诗歌当中,处处都彰显着诗人的侠义之气。

杜甫和陆游所创作的爱国主义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虽然他们的爱国主义诗歌有着差异之处,但是都值得我们去深刻地体会和学习。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诗歌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的爱国主义热情,给我们的爱国主义以新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傅庚生.杜甫论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3篇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4篇

我愿化为一滴净水,

涓涓细流,润泽吉祥一方灵秀的热土;

我愿化作一缕阳光,

温暖煦煦,轻抚巍峨古城万丈的荣光;

我更愿化作一根脊梁,

坚实不屈,守护恢弘庙宇百年的沧桑。

作为景区的管理一员,

扎根守望,用青春丈量着劳动的价值;

作为景区的前线导游,

慷慨激昂,用脚步见证着最初的梦想;

作为景区的身兼数职,

事无巨细,用初心诠释着崛起的渴望。

宾至如归、贴心服务,是我们,

用真诚托起的品牌;

党风廉政、风清气正,是我们,

用信念捍卫的航向;

任重道远、砥砺奋进,是我们,

用奉献开拓的远方。

汇聚八方宾朋,名扬五湖四海,

我的大景区,浩纳春夏秋冬福,茁壮成长!

招引名企人杰,声耀天南地北,

我的大中国,荣放日月星辰辉,硕果累累!

春和景明、祥云缭绕,

这是一个凝聚向心力的同心小城,

这是一个绿色创新的活力新城,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艾青;杜甫;相似;不同

因为教授《大学语文》之缘故,对现代诗人艾青有了切身的研究和了解,在教学艾青诗歌《北方》时体会到他的风格是忧郁的,这种情绪弥漫在艾青所有重要的作品中,是构成其诗艺术个性的基本元素,《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如此,《我爱这土地》同样如此。《北方》诗中很多词语都喻示着忧郁,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的描绘中,渗透了作者忧郁的主观情感。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能给人以力量,诗中作者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我由此想到了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感觉两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就是两人的命运太相似,两人的爱国情感也相同。杜甫胸怀爱国主义的情感,他不论是被安史叛军拘押在长安的一年中也好,还是长期漂泊在大西南的四川两湖一代也好,无论是在皇帝身边做左拾遗的卑微的小官时期也好,还是被赶出朝廷流落四川两湖一带也好,无论生活如何走投无路,他的诗歌始终贯穿着一种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艾青也是如此,他解放前从1932年-1936年坐过的牢房3年,解放后从1957年到1979年被戴上的帽子被发配到黑龙江和新疆劳动改造达21年之久,但是他的诗歌始终没有改变那爱母亲爱祖国爱土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点相似之处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诗歌特点。艾青的诗歌风格是“忧郁”中有坚韧,悲伤中有顽强。其中的代表作《北方》和《我爱这土地》都表现出同样地个性特点。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根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的解释是: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代表作“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就是其诗歌风格的典型代表。

第三点相似之处就是两个人都是忠实厚道的正直之人。杜甫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的影响,对国家忠诚,对朋友仁义,对人民仁爱,对敌人憎恨。他的诗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李白的友情,对敌人的愤怒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艾青爱母亲,爱兄弟,爱祖国,爱土地。他从小生活在农家,与人民有割不断的亲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养育自己长大的保姆的深深的敬意与怀念,对他的那些兄弟们也念念不忘,《我爱这土地》抒发了自己对养育自己的国土的礼赞和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北方》诗中第四节反复咏唱着“……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即使被劳动改造了21年,他的感情世界依然不改对祖国的歌颂。1957年被错划为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以上对比看出艾青的确是一个忠实厚道的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追求光明,歌颂祖国,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始终不渝的赤子之心。

第四点:艾青和杜甫生活的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艾青生活经历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的各种反右运动,等许多动乱的年代,合计坐的牢3年,被打成劳动改造21年之久,合计24年,可以说命运命运多舛,身世坎坷。但却无法改变他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与热爱。杜甫历经唐代由开元盛世向安史之乱的急剧变化的年代,时代有高峰跌倒低谷,杜甫的命运也在这跌宕起伏的象过山车一般的时代起伏跌宕。饱受战乱、贫困、饥饿、和病痛的困扰。但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痛苦始终念念不忘。

可见两人所处时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急剧变化的时代,伴随着动乱战争饥饿与苦难,两个人的命运都遭受了时代的打击。时代有相似之处,命运同样具有相似之处。

第五点,两人都是天生就是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构成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第二座高峰。艾青被当代人称作是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又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的巨匠之一。他的诗作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并荣获过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章、葡萄牙自由勋章等国际文化奖。艾青为我国诗歌的繁荣发展倾尽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到老中青几代诗人。他是继郭沫若之后中国新诗的又一面旗帜,被聂鲁达称为“中国诗坛泰斗”。

两个人都是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他们各自用自己的诗歌反映了自己的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杜甫的诗歌被称为唐代的史诗,艾青的诗歌创作,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巨大变革,他的诗歌同样被当代人时代的史诗。艾青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

他们都从理论上和诗歌创作的实践上代表了不同时代的诗歌的最高成就。杜甫诗歌创作是中国格律诗的最杰出代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艾青的诗歌作品有解放前的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两个人的不同之处也有不少。

首先是两人的诗歌形式风格和语言不同。杜诗是严格的古典格律诗,押韵、平仄、用典、对仗皆工,而艾青的诗歌则是当代的自由体白话诗歌,艾青是新诗史上自觉而有力的自由诗体的提倡者,认为它“受格律的制约少,表达思想感情比较方便,容量比较大──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艾青的诗歌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没有均齐的段式、划一的句数、字数,没有一贯的韵脚,是典型的自由体诗。语句朴素、长而舒缓,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变化与一致之间、参差错落与均匀和谐之间、繁复与单纯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切的结合点,有很浓重的散文气息。艾青的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的停顿、衔接和转折,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各部分中主导语句的适当反复,全诗产生了一股内在的旋律,更加强了诗的美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