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精选5篇)
为人民服务范文第1篇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4年春,一支由中央机关和枣园警卫人员组成的小分队,来到延安七十里外的安塞县峡峪开荒种地,张思德参加了这个队伍,并被选为生产副队长......
...............................
张思德烈士牺牲时年仅28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
但是,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灿烂的,他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为人民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为纳税人服务;为人民服务;联系与区别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5-0020-02
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寻求相关国家机关依法给予保护时,往往被拒之门外,即使见到负责人也是相互推诿扯皮,当你质问他们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你又不是人民!”、“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代表你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 [1],你能代表群众吗?”,更有官员将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对立起来,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2]。那么,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种借以为人民服务之名,行逃避为人民服务之实;借以代表群众利益之名,行损害群众利益之实呢?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旗帜鲜明地提倡为纳税人服务,应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你可以说公民不是人民、不能代表群众,但是你不能说他不是纳税人。
在如何对待为人民服务还是为纳税人服务的问题上,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只是少数人,提倡为纳税人服务就是提倡为少数高收入人群服务,这样必然会忽视多数低收入弱势人群的利益,为纳税人服务只是税务机关的事。持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不了解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把为纳税人服务狭隘化,甚至把为人民服务和为纳税人服务对立起来,要么就是故意混淆视听,逃避责任。
其实,为纳税人服务并不排斥为人民服务,二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二者又有区别,各有侧重,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更能唤起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加以认识。
一、为纳税人服务与为人民服务的联系与区别
(一)为人民服务与为纳税人服务的联系
要弄清为人民服务与为纳税人服务的联系,首先应该弄清人民与纳税人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是个集合名词,属于历史范畴,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在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3] 纳税人是个个体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税种不同,纳税人也不同。中国的税收制度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的复合税制。流转税和所得税是按税负是否转嫁划分的,分别属于间接税和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各种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等均属直接税。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各种税收,如中国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城乡维护建设税等税种,流转税类是中国各类税收组织中收入最多的一类税。间接税的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纳税人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但税负是落在商品最终的购买者即消费者头上的,因此,列宁说:“间接税就是不直接按地或家业征收的税,而是由人民间接缴纳的,也就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要付更多的钱。”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必将越来越多,特别是利息税的开征,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更加广泛。即使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人总离不开衣、食、住、行,只要他消费了商品或接受了劳务,他就是间接税税负的直接承担者,是间接纳税人。
由此看来,无论直接或间接,人民就是纳税人,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纳税人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与为纳税人服务的区别
1.服务的主体不同。为纳税人服务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依靠财政资金运作并行使职能的国家行政、司法等公共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才成为为纳税人服务的主体。为人民服务的主体是一般主体,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外,其他单位和个人都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主体。
2.二者的性质不同。由于其主体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性质不同。为纳税人服务属于法律范畴,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种职责或职务行为,不能随意抛弃,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各级国家机关的职能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人民服务属于道德范畴,是一种自愿行为,行为人为与不为完全凭其主观意愿,他人无权强制其为或不为。
3.二者服务的对象和方向不同。为纳税人服务的对象只能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服务方向是单向的,只能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向纳税人提供服务,反之则不能称之为为纳税人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方向是双向或多向的,人民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服务。
4.服务的内容不同。为纳税人服务的内容具有单一性,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是与其职能范围以及工作职责有关的公共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则具有多样性,人民相互之间提供服务大到社会公共利益,小到私人之间的生活琐事,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二者侵害的客体和承担的后果不同。为纳税人服务的主体由于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违法行政或徇私枉法,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由此应承担的后果,除批评教育外,轻者应受到行政处分,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为人民服务的主体由于不作为而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道德,其行为只能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和自己良心的谴责。
二、普及法律知识,旗帜鲜明地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提倡为纳税人服务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法律、普及法律同时,要让所有公民都知道自己就是纳税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是对纳税人纳税贡献的一种回报。因此,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提倡为纳税人服务,对其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加快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机关作风有了一定的改进,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一是受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较深,公务人员没有把自己当成Public Servant(公仆),而是当官做老爷;二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权力中心,缺乏服务意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小政府,大社会”。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政府治理的观念由政府为中心,转变到以公民为中心。官是让老百姓为他服务的,老百姓是轿夫,现在要官为老百姓抬轿子,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2.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中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增强其法治意识。提倡以德治国更要有以法治国加以规范。道德对人行为的规范是内在的、精神上的,而法律则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更能从法治意识上增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你们的经费及劳动收入是纳税人的钱,你收了纳税人的钱,就必须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广大公民的信托者,纳税人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很多利益委托你代为保管,由于你没尽到保管责任,就等于侵犯了纳税人的权益,因此就要求你主动地为纳税人服务,而不是被动地为之服务。否则,就是不作为,就应该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
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客观要求。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时,在充分考虑自身权利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相对人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公共资源是靠国家财政资金维持运行的,利用公共资源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应是无偿的,而不应是有偿的,在这一领域,不能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经济效益相比,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很多公共资源一方面享受财政资金的补贴,另一方面又向社会收取高额费用。如:一些重点中小学校,利用部分公共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民办公助班,然后堂而皇之地收费,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这种现象严重背离了市场公平原则,严重侵害了公民的正当权益。由于收费过高,造成相当一部分公共资源闲置、浪费。
当前,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一部分不涉及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的公共资源,如公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公共设施,向公民免费开放,一方面满足了公民学习、娱乐的需要,同时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4.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发挥广大公民的民主监督作用、提高纳税意识。
发达国家的任何公民都能对办事推诿、扯皮的公务人员大声说:“我是纳税人!”提倡为纳税人服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将加大公民对公务人员的监督力度,这对克服、、提高效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要享受权利就得承担义务,只有依法纳税,才能更好地享有权利。不依法纳税,不但不能享有权利,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将增强其纳税意识。
提倡为纳税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对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J].求是,2006,(1):3-9.
[2]任磊萍,何岩.记者调查经适房土地建别墅遭官员质问:替谁说话? [EB/OL].省略/china/xwzh/200906/t2009
0617_505369656.html.
为人民服务范文第3篇
别谈什么顶层设计,我只知道执政为民;
别谈什么网络问政,我只知道听取民意;
我是电子政务,我为你服务。
进入“十二五”,电子政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表现在IT技术日新月异、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基础建设逐步完成、运维服务尝试试点;电子政务网站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网络舆情正成为新的热点;云计算正在电子政务中落地、政务服务大厅正在成熟化运行、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正在广泛应用在各个业务线⋯⋯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词是“民生”。下一阶段,电子政务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回顾近10年的电子政务发展不难看到,我国以政府核心业务为主线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取得了成功,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信息系统工程,如“金关”、“金税”、“金盾”、“金卡”、“金财”、“金审”等多项电子政务工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缺乏顶层设计、难以资源共享、部门协作困难、安全保障不足。在诸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扑面而来的新的历史阶段,“十二五”电子政务该何去何从,是否能适应时代赋予的意义,真正体现便民、利民和执政为民的宗旨?
加强顶层设计
“毫不客气地说,尽管这些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存在严重不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尽管电子政务有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各地方、各部门也有相应的规划,但是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还有待提高,规划实施的力度还存在不足。
根据一项对部分重大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18个部级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共建设信息系统70多个,支撑的政府核心业务超过100项,其中多数信息系统已经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府行政事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电子政务的支撑。
电子政务越重要越是反映出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不少公开场合,很多部委信息化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而排在首位的便是缺少顶层设计。
杨学山指出:“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加强战略谋划、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工作协调。这四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是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当前面临问题和走向新阶段、建设新平台所必须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以青岛为例。该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被誉为“青岛模式”,也被业内一度赞叹道“不可复制”。原因在于青岛电子政务采用了集中统一、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28个部门实现了主机集中托管;统一构建了81个部门的内部OA系统、50个部门378项审批业务系统、48个部门5800多项行政处罚业务系统和17个领域的电子监察系统;为43个部门虚拟了60多个公众服务网站,为20个部门建设了内部信息共享系统,为80多个部门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为60多个部门提供防病毒等网络安全服务。
不过,青岛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政务创新、重建设轻应用、重监管信息化轻服务信息化、重机关信息化轻基层信息化的现象。
“我们从整个社会的横向来看,由于将核心业务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导致各级政府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在部门内部之间,而跨部门间的合作很少,信息共享更是很难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众多信息孤岛的出现。”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分析说。
为此,针对青岛存在的上述问题,“‘十二五’期间,青岛市电子政务将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出总体目标:建成并不断完善适应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应用需要的共享技术支撑体系;基本解决部门分散建设信息化系统问题;推进跨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基本建成政府监管和服务所需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加快网络环境下一体化政府建设进程。”青岛电子政务办公室副主任张燕说。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民认为,应该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从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来认识新阶段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应尽快建立适合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框架。
宁家骏认为,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将其解决。比如,目前各部门之间未能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息难共享以及公众办事流程多、效率低等问题,就可以通过强化电子政务共享协同来解决,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合理规划信息资源,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统筹部署应用系统,支持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向民生倾斜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包括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农村人口和外籍人员在内的几乎所有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提供差异化、内容丰富的公共服务。因此,“十二五”对电子政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电子政务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这种需求的核心就是要围绕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认为:“我国有必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设四个重大的、全国一体化的社会信息系统,即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重要食品和药品管理系统,以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现状。”
针对国家对“十二五”电子政务的要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电子政务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举例说,现在南方一些城市用联卡技术构建市民卡,这是大趋势。如果以区域联卡来构建市民卡,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市民卡变为公民卡,会给老百姓提供大量便捷服务。
无论是周宏仁还是汪玉凯提出的电子政务建设热点,均与民生一词紧密相联。周宏仁是从部委大项目、政府服务角度谈及建设需求,而汪玉凯则是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提出观点。汪玉凯更是认为,电子政务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一些全国性的重点应用项目,如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等,提升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为人民服务范文第4篇
2006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外记者。香港文汇报记者问道:“任期已经过半,回顾过去这1000多天的施政历程,您觉得什么成绩令您最欣慰?什么情景是您最感动的?什么事情是令您最痛心的?您能否给您本人及团队打个分?您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完成下半段的任期?”同志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样支持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我觉得最痛心的问题是在我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得更好。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总理在这里实际上阐明了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问题,也阐述了服务人民的科学内涵。
服务人民,或是说“为人民服务”这个提法,最早见于同志1944年写的纪念张思德的那篇著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同志对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作了详尽的解释。他开宗明义地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同志阐述为人民服务,多次使用“完全”“彻底”“全心全意”这样的词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更是反复强调,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成败的标准。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党性和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客观要求,是共产党自觉性、阶级性、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和谐统一,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人际关系。
人民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服务人民有不同的要求,今天,我们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核心。这里的“本”,应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去把握,人民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财富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认并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所持的根本立场,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
二、背离人民的表现及根源
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追求,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和干部却不是这样的,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他们从不关心群众到冷淡群众,甚至走向背离群众。其表现是:一、一些人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工作上搞花架子、形象工程,有的甚至搞强迫命令,乱摊派,侵占群众利益;一些部门搞权力寻租,学校乱收费,医疗费居高不下,服务行业搞霸王条款,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建筑、矿山事故频发。二、一些人大搞极端个人主义,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损公利私,损人利己,甚至违纪违法,不惜丢失人格国格;有些人公开向组织伸手要名、要利、要官。三、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维护局部和小团体利益,往往对国家的宏观决策和中央的号令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行为,反映出来的是在长期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小农意识和封建割据意识,既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也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正常发展。
背离人民的深层次原因,从认识根源看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史观缺乏自觉的理性把握,当有些同志确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好事后,那种英雄创造历史、领导可以决定群众的错觉就会慢慢产生;从历史根源上看在于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官贵民贱的官本位和等级观念使得一些同志在群众面前缺乏民主、平等,把自己视为救世主;从现实根源看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提倡为人民服务没有形成共识,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利己的、求利的,为人民服务是利他的、求义的,二者是对立不可兼顾的。从自身的根源看是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从外在的硬约束来看也因为制度约束的“软化”和某些误导,驱动了一些人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
古人早就说过:“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可见,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同志说,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上个世纪末,国际上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丢失政权的教训证明,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战争年代,我们不容易脱离群众,因为脱离群众,不要说无法工作,就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为了保护革命者,打败敌人,革命圣地延安每4个人就1个人牺牲在前线。只有8万人口的河北阜平县,有1万多人在抗战中牺牲。有一位老一辈革命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是不会忘记群众的,忘了也会想起来,以后的人就难说了。今天重温这一段话,的确语重心长。那些背离人民的行为,轻者损坏党群关系,产生消极的社会示范效应,造成严重的腐败问题,葬送一大批干部,加大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难度和成本;重则对党的执政地位直接构成威胁,最终会葬送我们的政治,毁掉我们的政权。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三、实现为人民服务的途径
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要坚决防止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趋利性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中,搞权钱交易。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谋私的手段,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对于广大普通共产党员来说,要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终生不渝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自觉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思想基础,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一心为人民,一切为人民,克己奉公,无私奉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当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合理协调各方面利益,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我们要正确处理普通劳动者与优秀人才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求努力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但在肯定优秀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普通劳动者的作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和其他阶层的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要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存发展。对于由于自然原因而致贫的困难群体,应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和救济援助的力度,改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使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对于由于社会原因而致贫的困难群体,应通过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途径增强其生存发展的能力,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岗位使其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对于由于自身原因而致贫的困难群体,应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开展救济抚恤使其获得基本生存条件。
要坚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推动着社会发展,理应充分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激发他们致力于实现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讨论题:
一、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范文第5篇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内容极其丰富,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讲的是怎样树立和巩固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大问题。
作为一个革命战士,我们的一生应该是革命的一生,斗争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为悼念张思德同志牺牲所做的讲演。这篇讲演,一方面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悼念,另一方面,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和发扬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革命精神。
为什么要发扬张思德的这种精神呢?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我党我军进行一切工作和斗争的根本出发点,是每一个革命战士必须树立的革命世界观。在其他许多文章中也是不断这样教导我们的。在《两个中国之命运》中,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今天我们学《为人民服务》,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去年给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对我国广播事业极其重要的指示,也是对我军极其重要的指示。我们只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观点,才能不仅当好国内革命的促进派,而且当好国际革命的促进派,真正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
殷切地期望我们青年。他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又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才不会辜负伟大领袖对我们的期望。
二、逐段地学习一下《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第一段:论述了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在一个是“完全”,一个是“彻底”。实际行动做到了,那就是全心全意了,如果只做到了一部分,那就是半心半意,如果一点也做不到,那就是假心假意。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段:论述了对“死”的看法。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概括说,“死”的意义有“重”和“轻”的不同。那么什么是分辨“重”和“轻”的标准呢?我们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都提出过不同的标准。如过去的封建统治者,曾提出这样的标准:皇帝叫大臣死,不死就是不忠;父亲要儿子死,不死就是不孝。而资产阶级认为,为了赚钱死了也是值得的,所以,他们就提出什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标准呢?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见我们分辨死的意义的轻重标准,就在于是不是为人民的利益。我们活要为人民利益而活,死也要为人民利益而死。
第三段:论述了对待批评的态度。他首先论述了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批评,并举出一个接受正确建议的例子;然后归结到“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这样一条原则。又说,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这个队伍就一
定会兴旺起来。”
世界上的主张、办法很多,可是总起来说,都可以归成两个:一个好的,一个错的。那么,什么是分辨好的和错的标准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分辨好的和错的标准,就是人民的利益。凡是对人民有利,符合人民利益的东西,就是好的,我们就把它坚持下去。反过来,凡是对人民不利的东西,就是错误的,我们就改正。只要大家按这个标准办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那么我们这个队伍怎能不兴旺起来呢?
第四段:论述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奋斗的问题。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问题在于对这个牺牲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害怕牺牲而不敢革命呢?还是不怕必要的牺牲,努力奋斗,但又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呢?这是要不要革命的界限。
教导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有些人在困难的时候容易悲观失望,觉得这也错了,那也错了,看不到成绩;而看不到成绩,就好比说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奋斗都白费了。困难的时候又容易觉得顺利的条件太少,不利的条件太多,看不到光明;而看不到光明就好比说我们的前途没啥希望了,再奋斗也是白费劲。如果过去、现在、将来都不好了,那怎能“提高我们的勇气”呢?所以,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是教导我们要有奋发图强,保持革命信心,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五段:论述了为人民服务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在革命队伍中,不管职位高低,凡是有利于人民的,就是高尚的工作,就是有前途的工作。
总起来说,这篇文章的内容极其丰富。是我们干一辈子革命所必须反复学习和实践的。
三、学习《为人民服务》,要着重树立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要树立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的生死观。
首先从生死问题谈起。对生死问题作了全面论述,我们应怎样领会呢?概括起来说就是,活着要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也是为人民利益而死,这就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的一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