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管理(精选5篇)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1篇
经历大约二个月的实习阶段,逐步熟悉油站的业务流程,亲身体会到作为石化企业的销售终端―油站工作人员的责任与艰辛,也更让我坚定了作为一名信息工作者而努力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而奋斗的决心。
从宏观方面来看,石化企业正面临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而产生对能源如电力、石油的强劲需求,同时也面临中国走向WTO中与来自国际石油巨头如壳牌、BP公司的竞争挑战。在机遇和挑战的面前,怎样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通过信息化实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使效益最大化。
省公司已通过企业的内部改革,实现了信息工作的垂直管理。省公司信息管理处作为信息化战略的决策中心,全面布署信息化步骤。市公司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执行中心,重点在于将来自决策中心的信息化布署进行贯彻和落实。面对直接管理的近百个油站与油品经营部,怎样迅速有效的在基层全面开展实施信息化工作,对市公司的信息中心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首先,油站从原先的纯粹手工报表过渡到计算机联机处理的电子报表系统,其间存在的思想转变、岗位职能的改变是所有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难题。其次,市公司辖区内油站分布分散、面积广、数量多、人员流动性强的固有特性,对公司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考验。这些普遍性和特性共存的特点给基层的信息化工作的执行和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困难面前市公司该如何将信息化落到实处?怎么解决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本人结合多年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同事的集体智慧,谈谈以下几点想法。
1 提高培训质量,以点带面
通过培训是企业中最有效的提升员工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定期和不定期对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培训,不但可以实现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有效的传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对非专业的各岗位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也有来自提供服务的IT供应商的工程师对信息人员的专业培训。考察实际培训效果,从结果看问题,我们便不难发现往往培训结束,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仅浪费了数天的培训时间,也增加了公司的培训成本。可以粗略的估算一次,若1次为期2天的培训中,16个市公司中每个市公司派2人参加,按每人每天200元的食宿费用,每人单程60元交通费用和35元每天的出差补贴标准计算:2×16×(200×2+60×2+35×2)=18,880元
也就是说组织一次这样小型的培训最低成本接近2万元。实际中需经常培训的项目有对各市公司零售片区经理、各油站站长、统计员、计量员及机关各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培训,其费用开支可想而知。借鉴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或者保险公司的培训机制与思想,将专业理论和技能简单有效的表达出来,以多种形式来强化人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敏感程度。针对公司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入改进。
2 对培训讲师进行预先培训。
让培训讲师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身份向一个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讲师身份转变。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培训不是技术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而只是知识的一个转移过程。将学员看成同自己一样进行开发研究的同事显然不适宜,我们需要的是将学员看成一个对即将讲授内容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完成了这种角色的根本转变,才能正确的准备讲义,使其更符合学员需要,讲解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培训效果。
3 对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正找出培训障碍的症结所在。
培训课程结束后,对其培训的效果作个基本的调查,可以真实反映出学员的接受能力与讲师的授课水平,从中找出二者的交叉平衡点。这样便可以找出改善培训效果的最好方法。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使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员充实到基层去,对提高员工素质将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4 完善管理制度,有法可依
企业步入信息化轨道后,基于各个企业的特性,很难直接拷贝某一公司现成的信息化模式。而只有在自身特性的前提下,量身定制出合乎自己情况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基层单位中,因为工作重点往往在效益创收上。限于岗位编制、人员短缺的原因,在制订引导信息化执行的管理制度上存在许多空白。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决策到执行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来完善。以制度为根本,才能从管理上理顺信息化的工作思路,才有了指导信息化工作的依据。(1)根据省公司相关制度,尽快建立完善的油站信息系统巡检制度。从巡检的内容、人员安排、路线选择和巡检结果几个方面来考虑,将巡检工作落实执行,并从巡检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消除隐患,为下一步公司全面实行ERP系统作好铺垫。(2)制订相应的信息系统应急措施与危机处理制度。基层单位一般皆因条件所限,在机房建设、供电线路、设备冗余及实时监控上,存在诸多缺陷及一些可能诱发事故的因素。从各市公司的实际环境出发,制订出相关的应急措施和危机处理制度,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得到有效处理,将损失尽可能的减少到最小程度。在基层的信息工作中,一方面要在努力提升公司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基础上,专注于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的运行维护中来,对事故处理作出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方案并加以演习,防患于未然。诸如键盘鼠标的故障、电源插头和接口的松动、电脑重启操作及常用的windows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与传真机的卡纸处理及色带的更换,这些属于基本办公应用技能的掌握不应属于信息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忽视了信息人员更重要的基本责任。
5 加强管理监督,有法必依
公司全面实行信息化,需要将信息化工作做到公司每个员工、每一个岗位上。如果投入巨资的信息化工程,却是虎头蛇尾般的结果,这就是失败的信息化案例。怎样才能将每项信息化工作得以落实执行,真正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改变,从业务操作水平上得到提升,这就要求在实施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对每一步、每个模块进行有力的监督。对每一过程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督促,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套新的系统推行,最初吸引人们的目光肯定是所描述的强大功能和实施后的成效预测。在系统推行之初人们往往保持高昂的热情,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会因许多现实中无法预计的因素改变而面临诸多问题,便产生急燥、灰心、甚至是对立情绪。这种局面一旦未能及时控制,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成功实施,最终将导致工程的失败。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信息技术已经打破计算机科学以及技术范围,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推动力,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全球化发展,在建筑市场中激烈竟争,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将需要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确保建筑行业发展。
二.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是指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
我国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把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需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是覆盖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我们在全球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抓住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施工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施工的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也就不断增多,信息的传递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现代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可靠性、经济性方面都明显制约了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时,对工程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就难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行。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加大施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比重,还有更深刻的内涵。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共享,减少了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作业。其次,信息化管理使监督、检查等需要信息反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工程施工的计划性工作和组织流程更加科学化。
四、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工程施工管理实行信息化,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缩短施工期限,可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减少窝工和返工,缩短建设工期。
(2)节约项目成本,可利用网络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实现快速工程决算。
(3)自动化收集信息,提高施工效率。现代利用高科感知功能对土壤表层的酸碱度、温度以及土壤实际密度等,并且能够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传统模式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亲自测定,对土壤酸碱度、温度以及实际密度的测定都要进行人工开挖,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传统科技发展的落后,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与现代的信息化检测有很大的出入性。而现代的技术能够对现场检测完毕后,对当时检测的结果在CAD工程制图中进行快速修改,缩短了整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工程施工领域在信息化的引导下,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全面数字化。如今我国开始全面普及工程施工发展信息化的程度。施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相关设备,为工程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全面数字化开始深入到企业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以,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施工企业全面数字化必定指日可待。
(2) 高效和精确管理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令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得到强化,而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大大地提高企业和施工方的工作效率,无形地令施工项目获得一个高效的管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运营成本开始逐步递减,而且还可以精确监控着企业的支出和成本,这种具备着高效性和精确性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吸引着施工企业的最大亮点。
(3)市场导向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上文提及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全面发展信息化。所以大部分施工企业都会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4)电子商务全面普及。过去,我国的施工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力的依赖性过强,当施工企业发生人才流失时,许多项目的施工就没有办法如常进行。这时候,信息化的发展令建筑企业解决了这一大难题。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减少人力的参与,加上电子商务这一应用可操作性强、方便等优点,作者认为,电子商务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手段,为企业的不断发展铺路。
(5)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施工行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目前市场上也没有一款完全符合施工行业特征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其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复制,不同的企业进行使用时只能进行定制或者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完善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五、结束语
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对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茂刚.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施工技术,2000,29(11):3-5
[2]何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106-108.
[3]刘芳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7).
[4]陆正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23,(15):28-29.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B/S结构;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63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23)01-0000-0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Zhu Xiaozhong1,Cong Yan2
(1.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Lanzhou730060,China;munications Network Center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itself is also an urgent need to use the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China Petroleum Group company to build a unif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referred to as "information 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or "platform").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tform Corporati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roup,the company's overall planning project internal support teams and enterprises,the information sector. Build a unifi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ideas and means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work, institutionalized and standardized,systematic,modern,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enhance the Group'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level of a less an important measure.
Key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T;B/S structure;Internet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持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推广、信息队伍组织与管理都由分散向集中转变。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 “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十字方针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集团公司搭建了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将实现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部门、信息化建设内部支持队伍的全方位管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结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从平台系统概述、总体方案设计与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介绍、应用效果总结四个方面,详细论述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的成功实践与经验。
一、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概述
(二)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系统目标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要实现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管理方面,通过平台使各级信息化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人、财、物相关的准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支持信息化建设、投资、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决策。在业务方面,建立便捷的数据、信息填报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指标数据填报流程标准化;实现审核审批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网络化,确保信息化工作台帐的完整性、准确性。在技术方面,向企业各级信息化部门提供流程定制手段,提供标准接口,与相关系统自动进行数据交换,保持数据源唯一,实现共享;实施系统用户统一管理,权限分级控制,确保信息安全。
(二)平台支持的业务范围
系统支持的业务范围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覆盖的主要业务流程
系统功能涵盖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完整流程,实现了五个方面的业务管理。
信息化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各所属单位的信息化部门组织机构及人员状况,内部信息化支持单位、第三方人员基本信息及流动情况。
信息化投资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投资规划、项目立项、投资计划下达情况。
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立项资料、项目进展、文档资料、周报简报等;项目相关的招标信息、合同、内部任务书信息,以及相应的执行情况;项目人员考勤、任务进度、付款申请以及支付记录等。
信息化资产管理:硬件、软件、数据资产等信息。
信息化工作综合事务管理:人员动向、工作审批单、部务会议、日程安排、工作督办、信息化工作考核等。
(三)平台建设的原则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建设遵循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符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统一、成熟、实用、兼容、高效”的十字方针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在管理、技术及实现等方面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公司现有系统成熟经验,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不做重复或分散投资,与现有或将来的信息系统有机集成,方便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业务动态管理。
二、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总体方案
(一)平台数据架构
系统数据分为3种类型:
1.核心数据:核心业务数据,包括计划、商务、立项、合同、资产等信息。
2.基础数据:人员、组织机构数据。
3.辅助数据:工作流程、模板等数据。
数据存储分为2个部分:
1.工作数据库:提供各种数据的存储。
2.分析数据库:提供各种业务的分析、统计、查询功能,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跟踪。
(二)平台应用架构
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将实现以下应用目标:
1.掌握各项目内外部实施队伍状况、各所属单位信息技术人员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考核、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
2.有效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形成的软、硬件等信息化资产,实现资产实物与项目、投资、场地清晰对应,加强软硬件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3.对各信息化项目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计划下达、实施进展、合同执行等情况。
4.统计分析各所属单位自建信息系统数量、功能及运行状态。
从业务角度看,系统提供以下四类服务:
1.信息收集:包括人员、机构、资产、合同、投资、费用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2.动态分析:提供统计、查询功能,进行数据钻取、分析。3.综合事务:提供各类日常事务处理功能,包括工作审批、工作督办、人员考勤、文档传递等功能。4.基础服务:提供系统的基础服务,包括报表展现、流程服务、界面配置、功能权限、邮件短信功能。
三、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包括7个主要功能模块,分别为综合办公、投资规划、项目管理、商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
(一)综合办公
综合办公包括制度管理,工作审批(含公章申请、来文处理和通用工作三类审批),工作日志,工作周报,人员动向(含网上签到、人员动向、工作日历、短信提醒),日程安排,工作督办等业务功能。
(二)计划管理
规划计划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化规划、项目立项、投资批复、年度计划上报与审批、投资下达申请与审批等业务功能。各单位可通过投资规划、年度计划功能管理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信息化配套资金投入以及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投入等情况。
(三)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监控及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信息、项目任务进展、项目周报简报、项目培训情况、项目一览。
1.项目立项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状态、项目经理、项目批复文号、项目批复金额、主要建设内容等相关信息。2.项目任务进展。实现项目进度管理,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并据以跟踪项目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3.项目周报简报。用于各个项目按月、周或者不定期记录工作总结,项目简报及后续工作安排。实现与门户网站的接口,将项目周报到各项目的门户上。4.项目培训情况。对各个项目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管理,包括培训课程、内容、对象等的管理与统计查询。5.项目一览。展示各个项目的人员、任务进展、合同、投资、资产信息,方便项目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项目进度、人员、成本、资源等情况。
四、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应用效果总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通过应用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实现了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门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和信息化建设内部支持队伍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相关人、财、物信息集中收集。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共录入信息队伍人员10460人,自建信息系统1308个,机房915个,硬件设备(服务器、网络、存储、场地设备、安全设备等)37209台,个人计算机413634台。满足了综合办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商务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等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工作的“信息化”,企业的各级信息和管理部门可以准确、及时掌握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规范化工作审核与填报机制,能有效防范项目实施风险,降低项目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这也对传统的互联网构建模式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对社交网络和移动交互网络而言,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都应当与时俱进,在新的领域不断的开拓,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新探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要在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相关对策,保证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学生信息的安全,同时让学校在调取学生相关信息时,能够采取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如下特征。首先,由于大数据容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它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尺度上的数据,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数据的分析,同时,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大数据数据量大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要在地理位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分析过程之中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时,要认识到数据类型的丰富。由于数据类型的层出不穷,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妥善的处理与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库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数据分析效率,满足多个领域的日常工作需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性发展。
3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
在当前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数据的处理量进行适当的规范化,推动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工作的多元化和创新性。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充分挖掘相关数据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大数据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大数据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依据
大数据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分析和观察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借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深度挖掘学生的信息,并对此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大数据在对学生信息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日益发展完善的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电子商务领域,大数据都能够充分发挥基础的数据分析作用,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方式,对人们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也必须认识到,要从传统的经验是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大数据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例,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进行考量时,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丰富,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于传统的纸质化报告模式进行颠覆与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用数据实现科学的分析与系统的总结。
3.2通过大数据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愈加明显。而大数据就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他们更应当与时结合学生的情况,确保高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网络平台,促进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创新。相关人员也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数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合理的判断,制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大数据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相关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有效的分析与信息检索,因此,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相关管理者能够给不同需求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此外,在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大数据相关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和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借助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招聘单位的需求联系得到了有效的分析与汇总,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实现高校课程设置的优化,实现高校就业效率的提升。
3.3组建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管理团队
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专业化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化学生的管理工作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完善,效率不断的提升。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团队的水平,组建一支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有足够多的了解,也要对学生的实情况有系统的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高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此外,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团队进行培训时,高校管理者要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掌握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与工具,并最终实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校园内部网络进行实时的跟踪与交流,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确保学校热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关注,对突发事件进行舆情引导和舆论控制,从而保证学校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另外,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新闻和师生互动来体现,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大数据有着不同的作用,大数据能够助他们实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信息进行监控,实现信息安全。
3.4在大数据时代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大数据到来之际,相关管理人员共应当挖掘大数据的奥秘,利用大数据在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确保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的行为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学生信息被不良的系统和不良人员侵害。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性,要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管理信息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设置相关的登录口令,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避免非法者入侵,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够促进大数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合理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愈加完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不仅为学生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包括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也包括不断的推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化。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应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案之一。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性能稳定和迅速便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相关人员也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的调查,确保在大数据时代能够随时调取学生的各项信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重要意义价值。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也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的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意义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谦.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
[2]王泽阳.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00(005):153.
[3]杨阳,苏力,王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3(03):201.
[4]王鑫家.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07):47-50.
信息化工作管理范文第5篇
一、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
有关调查显示,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方面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缺乏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普遍认为只要保证学校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可以了。部分学校领导忽视了对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革新,单纯地认为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只是将传统人工工作方法转化为计算机工作方式,忽略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真正的含义,并且觉得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这一观念严重阻碍了人事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1]。
(二)缺乏信息化人事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从学生个人档案、学习资料、课程安排、生活管理到教师的个人档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安排等,这些内容繁琐复杂,工作量巨大,如此繁杂而庞大的工作量对人事工作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就必须要具备一套科学、有效、完善的信息化人事管理制度作为管理基础。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人事管理制度缺乏的问题,在信息化人事管理制度上缺乏可行性的章程,使得管理者工作定位不明、工作目标缺乏,很多工作无据可依。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人事管理上工作流程混乱、无章可循,内部工作细节不精确,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2]。
(三)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人员作为这项工作的首要执行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善于将学校的人事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然而,从当前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这些管理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信息管理方面能力的缺乏,对于数据库、网页制作、编程等方面的计算机知识极度缺乏。此外,当前的人事管理人员并没有花时间提升自身的能力,其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对策
(一)革新管理观念
要想彻底改革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人的思想层面上着手,全面革新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观念,引导他们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从而使他们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运用对提高学校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意义,将观念改革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外,在革新管理观念的基础上,要强化对信息化技术、互联网及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和重要作用,使人们接受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技术,从而确保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切实推进[3]。
(二)完善人事管理信息化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任何事的基础,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学校首先要将人事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工作权限及工作方法等逐一明确,并且熟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维护、内容建设、审查批准等内部管理工作的流程,将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落实,确立岗位负责制。在工作方法上,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按章办事,确立认识管理时间制度,从而保证各方面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管理人员能力的大小,学校要聘请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并帮助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培养专业水平高、知识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拔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并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二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提供管理者培训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如举办讲座、进修等;三是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与校外企业和高校做好技术交流学习工作[4]。
三、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化全面革新的新形势下,为了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方面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全方位的角度逐步推进高职院校人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贾蓉 吴文星 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水涓.高职院校人事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4):125-127,132.
[2]陈利红.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现状及信息化建设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9-13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