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丁芒先生七言绝句之美

我喜欢丁芒先生的自由曲,也欣赏他的格律诗词。最近,我再一次拜读了丁老的诗词曲精选本和一些文学理论著作,觉得如果把他的自由曲比作带刺的玫瑰,那他的格律诗词,则如可读、可品、可赋、可歌、可画的雪里红梅,美得令人依依不舍,不忍离去。

本篇先就丁老的几首七绝佳作谈谈读后感。

在丁老大弟子程运生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丁芒诗词曲精选》一书中,开篇一首题为《石桥暮归》:

南石桥高挹落霞,苍茫寺角晚烟斜。

暮钟撞碎轻波月,邀得清风到我家。

这是诗人15岁时写的作品。一天暮色将临时,诗人游览经过南石桥,被他收入眼帘的除了暮色,还有石桥、落霞、佛寺、晚烟、水波、月亮,这时寺内钟声响起,一阵凉风拂面而来……如此良辰美景,怎能无诗?于是,一首七绝脱口而出。诗中有声、有色、有物、有感、有远景、有近景,层次分明,美得如梦如画。

“桥高挹落霞”,一个“挹”,用得生动而贴切。在词典上,“挹”是舀的意思,这里可引申作“捧起”之解。“石桥”和“落霞”都倒映在水中,好像石桥拱手捧起水中的落霞,既是客观现象,也是诗人的主观想象。如果有人认为这“落霞”是天上的“落霞”,那这个“挹”用在这里就太勉强。而今诗人用“挹”字,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落霞”是水中的“落霞”,而“桥”也包括水中倒映的“桥”。只有在水中,才可以用勺“舀”,用手“捧”。同时因为倒映的缘故,所以视角上感到桥“高”。

诗第三句“暮钟撞碎轻波月”,按字面解,声音怎么会把月亮撞碎呢?正如首句,石桥怎会捧起落霞呢?实际情景是:月光照在水上,波光粼粼,这时正好寺中的晚钟敲响,仿佛是钟声撞碎了月亮,将光洒在水波上。“撞碎”一词链接了“暮钟”和“轻波月”这两种本不相关的物象,用得奇而妥帖,鲜而合理。这是新诗中常用的“嫁接思维”,或叫“跳跃思维”。

尾句“邀得清风到我家”,采用了拟人手法。“邀请”一词,日常生活中总是邀请人,不可能邀人以外的风物。如今诗人要邀请清风,说明这“清风”使人特别感到凉爽,感到心旷神怡。也说明,天色已晚,诗人归心似箭:我不能逗留此处陪你玩了,但又舍不得抛下如此醉人的美景,我还是请你到我家来吧!此为点睛之笔,既突出南石桥晚景之美的魅力,又呼应题目“暮归”。

清朝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时贤勿论,古人多工于此技。丁先生虽非古人,但尤工遣词造句。正是用词的新奇、工稳、准确,运用比兴修辞的合理、贴切,才使诗句灵动,诗意飞翔。

再看《咏春芽》:

北地春芽破雪苔,嫩烟浮绿趁风来。

寒侵冻土成芳久,诗入红梅次第开。

首先,这题目就充满诗意。“春芽”是什么?什么神来之物能冲破厚厚的积雪,升起淡淡的岚气,浮动浅浅的绿韵呢?我猜,只有梅花。其实不用猜,结句“诗入红梅次第开”已点明题意。

诗的首句写“春芽”生长的典型环境,在“北地”,满“雪苔”。第二句写诗人所见所感,烟是“嫩”的,绿能“浮”的,这里面不仅有他见到的,应该还有感受、想象的层面。第三句转得巧妙,“寒侵冻土成芳久”使人想起“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的诗句,但是,在丁先生看来,“梅花扑鼻香”不全是“一夜寒彻骨”的缘故,而是“诗入红梅”才“次第开”。这里的“诗”是什么?诗是揭露本质的载体,这里的诗应该是指红梅的坚贞品质,红梅的脱俗风骨,红梅的傲雪本性,红梅的俏不争春精神。此诗不仅在写作上体现完美的“起承转合”的技巧,而且颠覆了千百年来诗家对梅花的绝唱:“不是一夜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在意境上更深层次的赞美了红梅。像人一样,思想观念决定行为,内因是主要的。红梅的绽放是本性起决定作用,天时乃外因而已。

常言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说,红梅开了,百花还不醒吗?所以,将“红梅”说成“春芽”,妙趣横生。

在传统诗词中,一般都说“梅影入诗来”,但在新诗中,常用倒装:“诗入红梅”。更何况“此诗”不是“彼诗”,而是比“彼诗”更诗化的妙语。

古人说,诗难达诂。意思是说,好诗难以百分之百地诠释和解读。对于丁老的诗就是这样,限于水平,学生我难以分析得十全十美,但感觉得到,他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述两首,一写晚景,一写红梅,状景咏物,形象生动,美轮美奂。它们的共同之处:一是诗句中没有直接溢美之词,却句句是景,情在其中,意在其中,美在其中。不作“裸赞”,尽得风流。二是结句闪闪发光,笔到意丰,领军全诗。犹如点亮的孔明灯引领读者仰望星空。用丁老自己的话说就是结尾“翘高”整首作品。三是启动新诗思维,巧用当代词语,鲜活易懂,雅而耐读,如坐春风,如对佳人。

下面再选读两首不同题材的七言绝句,让我们共同品味:

劳顿一生无土埋,伤筋动骨未消灾。

世间虽颂夕阳好,梦里犹惊鞭影来。

《悲剧形象――老牛图》

好一句“梦里犹惊鞭影来”!不用解释,老牛的悲剧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拍案叫绝。丁老生肖属牛,诗中老牛的形象正是他自己的写照。短短四句,写尽人生。

一臂远伸扼海喉,奔涛止步乱风收。

舷梯送上迎宾曲,万国欢声进九州。

《平湖乍浦大港》

“奔涛止步乱风收”“万国欢声进九州”!丁老笔下的大港,简直就是大国的缩影。这种政绩形的题材不容易写,搞不好会写成老干体,但丁老挥笔,同样写得鲜活感人。

丁老的律诗和词,花开两枝,妩媚壮美兼备,极富感染力,学习心得将另篇阐述,本文不再涉及。

一位文学大师说,美是文学艺术的最高追求,文学归根结底是美学。丁老的一生为追求文学的至真至美做出卓越的实践,他创新的思维、犀利的笔锋、美丽的诗篇将永远激励我们晚辈勤奋学习、不懈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