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小故事(精选5篇)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孝 道德修养 基石
算起来,真正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其实,详细推算,还要早些。记得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虽时隔多年,但是感受是越来越深了。工作在教育领域26年里,深感现在的孩子愈来愈难教育,出现了知识丰富,道德修养浅薄的局面。每每面临新生的到来,更加觉得我们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匮乏了,以及有必要对新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了。
为此,我认为在校园中开展《弟子归》是大有必要的。现如今的孩子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好张扬、且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缺少必要的尊敬,对同学缺少理解和包容。而《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一、“孝”与公民道德建设
孝,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它与公民道德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的孝道,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是家庭美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根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孝是爱心。孝是人间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它以爱为基础,又生博爱。亲情之爱,可以延伸。“爱由亲生”,“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当代教师交流总有的教师提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不爱其亲何以爱他人,不敬其亲何以敬他人。爱国,源于爱家。爱家,在于孝敬亲亲。一个不“孝”父母的人,何以爱人民、爱祖国。因此,孝可以从“私德”转向“公德”;从家庭伦理,转向政治伦理。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是责任。是对家庭父母长辈的责任,这是一种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为核心的责任,是无私、无怨、无悔,一片赤诚的回报。“移孝作忠”,忠孝相连。忠的本质是责任。孝于亲、忠于国。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孝是诚敬。子女对父母有一种赤诚之心。欺骗父母的孩子,不会成为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往往变成社会的败类;敬,是孝道的核心。对父母只有“养”没有“敬”,如同饲养犬马。
孝是顺从。对于自古以来的“孝顺”应有历史和全面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孝单纯地理解为给父母、给长辈温饱即为孝,其实不然,那些只是孝其身,并没有孝其心,孝其心即为顺从父母的心意。《论语》讲:“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很少冒犯长辈和上司以及危害社群,而不犯上却好作乱者是没有的。孝生顺,在孝的实践中培养顺从和服从,至少不能发脾气和顶撞父母。这对于少年儿童来讲,是一种社会化的训练,是一种服从权威的训练。
二、当代学校的“孝育”
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要从“孝育”开始。孝道与孝行,都不是人自发产生的,而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孟子》有言:“教民以孝弟为先”。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够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对此,我制订了《三礼标兵评选条件》,三礼班会,用以“孝”的教育。
①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②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
③上学时要和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④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
⑤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先让父母吃,要为父母盛饭。
⑥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让父母休息。
⑦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
⑧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药。
⑨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
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1.“孝”的故事“孝”的课
故事的典型性、模仿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容易接受。中外古今有关“孝”的美德故事数不胜数,既是天下百姓“行孝”实践水平的高度体现,又是历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我们为实验学校提供的中华美德实验教材选编了有关故事,教师与家长也为学生推荐,学生自己又去收集了自己身边有关“孝”的故事。
如《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代父戍边》、《岳母刺字》、《朱寿命千里寻母》、《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回忆我的母亲》、《探病母》、《孝子孔繁森》,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2.“教孝”与“学孝”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有“孝敬父母”的要求。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这项教育没有具体意见。许多中小学除了上文提到订目标、立规矩、选内容、编教材、开设“孝敬课”等之外,还有许多帮助学生“学孝”、“行孝”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动”中感悟“孝”的亲情。
要学生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新年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幅对联”。这项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孝”、“礼”、“勤”、“诚”、“耻”的品德,受到学校、家长、社区的广泛支持和好评。
围绕“三八”、“五一”“八一”教师节等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父母、尊伟人的教育活动。不少学校分别将这些节日,定为全校学生的“孝敬日”。学生在“孝敬日”至少用一个课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
三、组织以“孝”为主题的各种自我教育活动
①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
②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③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
④我和父母同堂讲“孝”道。
⑤古今孝敬父母童话、故事会
⑥我和父母同台朗诵、演讲和歌唱“孝”:《妈妈的爱》、《妈妈的吻》、《祝福妈妈》、《好爸爸,坏爸爸》、《我的妈妈是中华》、《常回家看看》、《游子吟》……
⑦我给爸妈洗次脚。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第2篇
孝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基因。在当代,孝老爱亲思想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供大家参考。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1一、理解、感恩父母。
甲、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感受着母爱的真情成长。
乙、是啊,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亲,感恩父母是所有人的整个人生都应倾心为之永恒主题。
合、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
甲: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漫画。
乙:你有什么感受?
甲:是啊,父母的爱如水、如山,让我们欣赏《母亲》这首歌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合: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C、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二、如何孝敬父母?
甲:还记得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你能讲解吗?
甲:谁还能讲这样的历史故事。
乙: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先来看一看身边的人物事迹。
观看孝女彭彩金事迹。
乙、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
温馨提示《五个必须做到的》
1、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
2、对父母有礼貌。
3、体贴父母。
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负担的东西,不为难父母。
5、向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等。
甲:最后欣赏歌曲《跪羊图》,升华情感
乙:让我们怀着对父母的感激之请齐唱《感恩的心》献给爱我们的父母。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2甲:初一年组《孝老爱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我是主持人刘津池,我是主持人邹莹莹。
甲: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乙: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甲: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乙: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甲: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合)让我们带着感动,共同唱起歌曲《跪羊图》。
(肇敏卉指挥,学生共唱)
甲: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感受着母爱的真情成长。
乙:是啊,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亲,感恩父母是所有人的整个人生都应倾心为之永恒主题。
合: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
甲:请观看孟佩杰孝顺父母的视频。
(播放那个视频)
甲:孟佩杰的故事让我们动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历的佳话。
已:《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甲:是啊,千百年来,古人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新一代传承这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
乙:让我们重温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吧!
(学生讲述古代现代孝德故事)
甲: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乙:《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说: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甲: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爱抚自家的儿女的同时,也要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乙:是的,我们要像尊重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甲: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当我们在小区玩耍,看到提着重物的老人,你是否曾帮忙拎一下?当我们坐在公交车上,看到刚上车的老人,你是否曾让座给他们?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看到老人在车流前犹豫,你是否曾搀扶他们过马路?
甲: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重温《弟子规》等经典文字,将孝心传递吧。(学生齐背《弟子规》)
甲:同学们,父母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是他们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他们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
乙: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父母一路陪伴我们,在你内心深处,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敬爱的父母说吧?
(学生评议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
甲: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颗赤诚的孝心,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乙:下面让我们大家互相交换精心准备的小礼物
结束:《孝亲敬老歌》音乐响起,
甲: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花了很长时间,
教我们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
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教我们洗脸,教我们梳头发;
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要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这份伟大的爱!
乙:
所以,
当他们变老时;
当他们想不起,或接不上话时;
当他们啰嗦地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请不要埋怨他们……
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
当他们梳头手开始发抖时,
请不要责怪他们,
因为我们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慢慢地变老。
合:
只要我们在他们眼前,
父母的心就会很温暖。
甲: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乙: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合:孝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递下去,越传越远……
甲:初一年组《孝老爱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3主持人A: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今天这节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点燃心中的孝心吧!
课件:孝老爱亲
课件:“孝”字的演变
主持人B:(出示“孝”字演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对,这就是“孝”字。“孝”字,是一个会意字,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边,下边是一个“子”字。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是融为一体的。这便是孝。(下一张灯片)子背父母,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主持人A:《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主持人B: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什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故事。你们了解吗?
课件:24孝图和故事(亲尝汤药)
主持人A:我小时候就听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0--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主持人B:你刚才说的就是我们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经典故事吧?
主持人A:是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呢?
学生自由发言:卧冰求鲤,闻雷泣墓,孝感动天……
出示图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各小队一个)
《11 怀橘遗亲》、《13 扇枕温衾》、《20 扼虎救父》
主持人B: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吧!
出示:24孝图和故事
主持人A:是啊,千百年来,古人用他们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新一代传承这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
主持人B:生活中有许多的新《二十四孝》故事,你是否看过,听过呢?
出示:故事善良孝女——孟佩杰
出示故事内容(配乐朗读)
主持人B: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伟大,感动,联系到自己只想到接受爱,没有想到要回报爱……)
主持人A:同学们,父母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是他们用虬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无邪的天空,没有风也没有雨,是他们赠我们傲翔的双翅搏击长空。我们始终飞不出那一双牵挂的眼神。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父母一路陪伴我们,在你内心深处,一定珍藏着最令人感动的那一幕,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吗?学生讲父母照顾自己的故事:(生病照顾我、最好的东西留给我、爸爸不冷……)
主持人B: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亲人给我们的只有奉献,奉献,永远的奉献!!面对父母博大的爱,我们又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学生讲述曾经为父母做的事情。
出示课件:天平秤
主持人A:我们将父母的爱放在天平的左边,把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放在右边,我们会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说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很少。
主持人A:同学们都知道“小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故事吧。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完成下面的填空后你会怎样做呢?
课件:你是否了解你的爸爸妈妈?
学生发言:自己对父母太不关心了,了解的太少了。
主持人B: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颗赤诚的孝心,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生活中,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除了父母,还有很多人——他们的身影(出示老人图片),你是不是很熟悉呢?让我们亲切地喊出来吧!(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主持人A: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生都在操劳着。他们将我们的父母抚养大,现在,还要照顾我们:做饭,洗衣,接送我们上学,陪着我们完成作业……面对这些长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B:帮长辈做一次饭。洗洗碗。扫扫地! 帮爷爷奶奶捶捶背,陪老人上街买菜,买东西。 用自己攒的零用钱为长辈买一件喜欢的礼物!走进父母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 其他我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主持人A: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爱抚自家的儿女的同时,也要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主持人A:是的,我们要像尊重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主持人B: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当我们在小区玩耍,看到提着重物的老人,你是否曾帮忙拎一下?当我们坐在公交车上,看到刚上车的老人,你是否曾让座给他们?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看到老人在车流前犹豫,你是否曾搀扶他们过马路?
主持人A:《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主持人B:意思是说: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主持人A: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重温《弟子规》等经典文字,将孝心传递吧。
各小组展示诵读:《弟子规》(入则孝),《 孟子》节选。
主持人B: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恩情,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
《孝亲敬老歌》音乐响起,出示漫画。
主持人B: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花了很长时间,
教我们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
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教我们洗脸,教我们梳头发;
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主持人B:我们要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这份伟大的爱!
主持人A:
所以,
当他们变老时;
当他们想不起,或接不上话时;
当他们啰嗦地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
请不要埋怨他们……
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
当他们梳头手开始发抖时,
请不要责怪他们,
因为我们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慢慢地变老。
AB:
只要我们在他们眼前,
父母的心就会很温暖。
主持人B:
如果有一天,
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时。
请你紧紧的握住他们的手,
陪他们慢慢走,
就像
就像当年他们牵着我们一样。
主持人A: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
主持人B: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AB:孝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递下去,越传越远……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和长辈的感恩和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让孝在我们心中永驻。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4尊老爱老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2.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3.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
4、教育学生尊老敬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活动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尊老敬老
三、活动准备
1、关于敬老爱老的名言名句,录音故事《陈毅探母》。
2、设计问题:爷爷奶奶平常为我们做过些什么?老年人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不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读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活动过程
1、猜谜:“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猜一种动物)
提示学生猜出谜底,并简单介绍,我们人类,没会走路时是爬着走的,是双手和手脚共四条腿走路的,老了拄着拐杖,就像用三条腿走路了。
2、老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家中,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不是有一句古话“有老才有小”嘛。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年媳妇十年婆,再熬十年成太婆。很多人,就这样在一日日一年年的奔波劳碌中老去。很多老人,辛苦了一辈子,都希望有一个安乐的晚年。可是有些家庭不孝敬老人,甚至遗弃老人,把老人当做包袱推来推去。这与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班里同学,我们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谁知道关于敬老爱老的名言名句?指名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谁会背《游子吟》?(指生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么熟悉的诗句呀,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母亲为临行儿女缝补衣服的细节,赞扬了母亲春天般的关爱。那么我们今天结合生活谈谈这几个问题:爷爷奶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老人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老人在生活中有哪些不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首先请大家听小故事:《陈毅探母》。放录音。
3、学生发言(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的尊老或弃老的事例发表意见看法)
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家里,碰到爷爷奶奶生病时怎么做的?爷爷奶奶和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说说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如何对待老人?
学生互相说说,再指生发言。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好,大家都知道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老不敬,弃老不养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尊敬长辈才是做人的美德,做人要先有德,“孝敬老人”从我做起,树立文明新风尚,让社会充满爱,让我们再听一遍“陈毅探母”的故事。
敬老爱老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5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父母长辈的关爱,知道长辈的辛苦,激发学生尊敬和爱护长辈,进一步加深对老人的感情。
2、通过演讲比赛活动,进行爱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长辈、尊敬老人。
二、活动时间:班会课
三、参加人员: 9.4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宣布:《敬老爱老》主题班会开始!
主持人甲: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主持人乙:重视人伦道德,敬老爱老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合: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在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的今天,我们来应该如何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学生呢?下面请看我们的主题班会。
(2)、倾听每组代表带来的《敬老爱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升华感情
主持人甲:通过这节课,我们加深了对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的理解。
主持人乙:我们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应该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更应该从行动上做到,从我做起。
合:人人都有变老时,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后天的自己。所以我们要大声对说:我们要尊老爱老。
(4)、倡议(主持人宣读倡议书)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第3篇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感恩父母!共同阅读有关孝顺的演讲稿2023,请您阅读!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1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2“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们常年在外奔波的时候,也该停一停、歇一歇脚步,去看看父母。几句交谈,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悦;不需要礼物,不需要金钱,父母能看到我们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是一辈子最大的心愿。不管我们是穷是富,不管我们有无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儿丑,儿女永远都是老人心目中最好的孩子。,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鸦有反哺之行。孟母三迁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记住了一代慈母的形象。人类繁衍生息,与之对应相系的孝心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孝,百行之首,是德之本也;孝,意味着责任,责任如山;孝,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对朋友、同学要仁义爱人,孝心所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成为一个于社会、于人类有用的人呢?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
孝是什么?
孝是我们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孝是一种博大。它包容世间万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东汉孔融四岁让梨,黄香九岁替父亲温暖冰冷的被窝,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明代朱冲秋“割股为羹”。
古人的孝感天动地,今人的孝同样为人称道。
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2001年7月,张尚昀申请休学,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为老母治病,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
张尚昀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孝子”!他在尽孝母亲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成功!
讲到这里,张尚昀背着母亲艰难行走的场面,和他边打工挣钱,边学习,边为母亲治病的情景,仿佛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从张尚昀的身上,我们读懂了孝的含义,这金光闪闪的“孝”字,激励、感召了我们当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谢谢大家!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56班的贺雨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尊老爱幼》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谢谢大家!
有关孝顺的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点亮真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如花一般的世界里,也许没有体会过故事中那生死间迸发的爱,可是,父母之爱却同样如涓涓细流,汇入我们的心田。早上,当我们匆忙从被窝中爬起,是谁为我们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大雨滂沱的大雨天,是谁撑着伞来学校接我们回家?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会硬,会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呢?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呢?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呢?没有!当我们遇到困难,是谁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当我们受到委屈,是谁能耐心听我们哭诉?当我们犯错误时,是谁能毫不犹豫地原谅?当我们取得成功,又是谁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是父母,是我们那最平凡、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曾子 伦理思想 孝
曾子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是得到了历代学者认可的对儒学的传承做出积极贡献的学者之一。曾子的思想也以伦理为核心的,直接渊源于孔子,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思孟学派直接源于曾子,而且后世以“一贯之道”理解孔子思想,也是曾子首开其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曾子思想的研究与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本文有鉴于此,力图以《曾子》十篇为基本文本,从承志谕道的孝敬论、内省重行的修养论和宏毅守礼的人格论等三个方面论述曾子的伦理思想,揭示曾子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
在历史上,曾子以孝称著于世。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孔子以恢复周礼为矢志,其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家庭道德基础之上,孝就成为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考《论语》论孝有17处,以孝梯为仁之本,表明孔子对孝的极大重视。作为孔门弟子,曾子的孝的思想直接源于孔子。
曾子论孝坚持了孔子的观点。孔子以“敬”为孝的核心内容,认为它是人养父母和养其他物的根本区别。曾子也说:“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论语·子张》)因此,曾子所论之孝,其涵义与孔子思想基本一致,而特别突出了和阐发了“敬”的涵义。
他说:“所谓孝也,民之本教日孝,其行之日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投,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在此,他提出了孝德的这样几个基本要求:养、敬、安、久、卒。孔子讲“色难”、“不敬何以别乎”。曾子继承了这种观点,并在敬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孝应该做到养而能敬、敬而能安、安而能久、久而能卒。
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曾子大孝》)孝的主要内容就是尊亲、不辱、能养。尊亲者扬父母之名;不辱者,不陷父母于不义;能养者,克己奉亲,而“敬”则是其精神实质,无论尊亲、不辱还是能养,都必须贯穿一个敬字。“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曾子立孝》)由此,曾子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孝敬的基本内容,对孝的精神实质做出了较全面的发挥。
第一,敬养。勿庸置疑,孝敬父母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养其亲,但是,正如孔子所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唯有敬才是对父母之孝。故曾子也认为,孝养父母不是简单的养,而是要养之以敬,要做到使父母感到安逸、舒心,长久如一,直到父母死后也应如此。敬养的实质是诚于心,时刻将父母放在心中,故孔子有“游必有方”之说。所以曾子认为父母在时应该不计较官职的高低“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韩诗外传》曾记载曾子的话说:“吾尝仕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初,攘题三围,车毅百乘,犹北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庄子·寓言》也记载曾子说“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泊,吾心悲。”乐与不乐,就在于能否奉养、敬爱父母。若能,虽禄不过钟釜,犹欣欣而喜;若不能,在虽堂高九初、禄富三千钟,也无法有真正的快乐,因为父母既没,他们再也不能享受这种成果,自己纵有高官厚禄,也无法再对父母尽孝。
第二,敬志。在曾子思想中,养父母之养不仅仅是养其口体,更要养其心志。他说:“孝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日,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乐其心者,即要让父母心情偷悦,尊敬父母的意愿,不违背他们的意志。乐其耳目者,就是要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使他们的身心愉快。曾子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一个“忠”字,是要以诚敬之心对待父母的意思。故曾子又说:“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以道。”(《曾子大孝》)孝的精神是敬,而敬则要求“先意承志”,即尊敬并且继承父母的意志。当然,他没有忘记承志的前提,那就是必须符合“道”。“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曾子大孝》),“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优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曾子事父母》)一言
[1][2][3][4][5]
以蔽之,乐父母之所乐,忧父母之所忧,自己的喜怒哀乐唯父母的意志为转移。孝敬父母不是简单地为父母提供生活的必需品,也不等于是尽力供养父母,而是要守礼、要敬、要忠。礼的作用是使其力做到恰到好处,敬的意义是使对父母的孝敬发自本心。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能够让父母甘食安居、心情愉悦,这就是敬志。
第三,敬体。曾子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予的,是父母身体的延续,所以这里的“敬体”不仅是对父母身体的担忧和敬重,还包括了对自己身体的敬重,如果损残了自己的身体那等同于是对父母身体的损伤和不孝。《孝经》开宗明义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也强调:“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曾子大孝》)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们的身体也是父母身体的延续,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对父母起码的孝敬。曾子这一思想深受孔子的影响:“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曾子大孝》)要孝敬好父母首先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做冒险的事情,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举手投足间都时刻记得要保护自己身体的完整,“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埃命,不兴险行以徽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出门而使,不以或为父母忧也;险涂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以不敢忘其亲也。”(《曾子本孝》)曾子直到老的时侯都在小心注意白己的身体不受毁伤,快要死的时候见自己的身体保存完好才放心。
由于西周以来宗法制度的确立,孝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道德规范,孝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礼记·祭义》说“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孝经》更是将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曾子的伦理思想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说:“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曾子大孝》)在曾子看来孝普遍地存在于宇宙之中,是世界上最普遍、最永恒的道德,也是其他一切道德的基础。他把孝看作是高于一切的东西,突出了孝在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把孝作为统领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个人道德行为的价值准则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这就是不仅认为孝具有真理价值上的绝对性,而且还具有行为规范上的极大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这种观点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传统伦理道德建立在家庭道德基础之上的基本特点。
由于曾子将孝看作是诸德之本,因此,践行孝德,就不仅仅是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子女,更是要做一个遵守社会道德的好人。如何做一个有德的好人?曾子阐述了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论。他的道德修养理论中有很多观点和方法,都被后来的儒家学者继承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内省”、“慎独”、和“忠信”。
曾子秉承了孔子儒学的基本精神,始终把道德完善看做是一个学者的终极追求,因此,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时时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这就形成了他道德修养的第一个重要思想,即注重内省的修养方法。《论语·学而》记载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谓三省只是一种例举,并非说是仅仅对这三件事进行反省。但是,在此,至少说明曾子认为这三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特别例举。忠是对人尽职尽责,信是对人诚实不欺,习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对一个人而言,这是三种重要的德行。故曾子经常对自己这三个方面的行为进行反省。“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曾子立事》)他将这种反省的方法作为自己每天的必修课程,旦夕惕警,终生持之以恒。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儒家;孝伦理;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2-0034-02
“孝”是儒家伦理体系的起点,是人心向善的道德根源。何为“孝”?《尔雅·释训》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将孝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指的是子女要好好照顾、侍奉父母;“从老省,从子”,是从“孝”字的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字,意为子在下面侍奉上面的老人。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援引谢幼伟先生的观点说:“中国文化在某一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
一、儒家孝伦理的基本内容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它而产生出来的。那么,作为一切道德根本之孝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杨国枢先生将其归纳为:敬爱双亲;顺从双亲;谏亲以理;事亲以礼;继承志业;显亲扬名;思慕亲情;娱亲以道;使亲无忧;随侍在侧;奉养双亲;爱护自己;为亲留后;葬之以礼;祀之以礼。杨维中先生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养亲:即子女对父母的奉养;尊亲:对父母,不仅要做到奉养,还要从人格上尊敬他们,使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满足;遵亲:顺从父母的意愿;礼亲:对父母的奉养符合周礼;光亲:主张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建立功业,以光宗耀祖。肖群忠先生认为儒家的孝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事生;事死。其中事生包括养、敬、忧、谏四个方面,事死则包括俭、哀与不违三个方面。本文从养亲、敬亲;尊亲、谏亲;祭亲、继亲三个层次,六个方面来阐述儒家孝伦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养亲、敬亲。养亲,就是要求为人子女者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满足父母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居有其所、腹有所食、体有所衣,衣食住行皆能有养。根据《礼记·祭义》中曾子所述:“孝用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养亲仅仅是做到了“其下能养”,更高层次的要求就是尊亲:使父母感受到精神上的奉养,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论语·为政》中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子女做到能养不代表就是对父母的孝,而是要做到更高层次的“敬养”。即从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提高到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
第二,尊亲、谏亲。《孟子·离娄上》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认为,孝亲有“养口体”和“养志”之分。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而不顺从父母的意愿只是“养口体”,而“养志”不仅要让父母衣食无忧,还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父亲健在的时候看儿子的是否孝,就要看儿子的志向是否与其父一致;父亲去世后,要看儿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父亲生前的志向。父亲去世三年儿子也不改变其父生前的行事原则。只有这样,才算是做到了孝。儒家孝伦理在强调尊亲的同时,提出了“谏亲”。所谓“谏亲“是指父母的行为处事有什么明显不对的地方,作为儿女有义务向父母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醒父母改正。如果父母没有听从自己劝谏,自己也不得心中不满进而产生怨恨,还是要恭恭敬敬的对父母尽孝道。
第三,祭亲、继亲。儒家孝伦理在人们对父母事死方面和事生有同样的伦理要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奉养他们,死后要按照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按照《孝经·丧亲章》所说,就是要“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父母在世之时,对他们恪尽孝敬之心,父母去世以后则怀着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并时常缅怀祭奠他们。作为孝子如果能做到这些,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根本义务,履行了对父母生养死葬的道义。
二、对现代社会孝行异化的剖析
所谓孝行异化是指现代人“善事父母”的行为的方式方法脱离了孝道本身的伦理要求,从而使之丧失了孝道本身应该具有的道德价值。当前社会上孝行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不赡养父母。自古以来,赡养父母都是为人子女应尽的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子女年幼尚无能力自立的时候,是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成人,而当父母年老体衰,作为子女天经地义的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反观时下每年的节假日,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宁愿选择旅游,甚至宁愿到乡村体验农家乐,也不愿意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孝经·五刑章》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如果按照《孝经》所说,在三千罪名之中,不孝敬父母是最大的罪责,那么子女连最起码的赡养义务都没有做到,不知当以何罪论处。
第二,养而不敬。很多人认为做到了赡养父母就是对父母行孝,没有意识到孝首先要求的是子女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因为血缘的关系,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本质要求。有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孝道,就是以优越的物质赡养父母。当父母健在,是否仅仅就是物质上赡养就够了呢?其实孔子说的“礼”还包括用尊敬的心对父母进行生活上的照应和爱护。孝道第一首要是敬,是属于内心的。孝心不是做做样子,对父母的敬,是要打心眼里发出的,不是为了怕别人笑话不孝而做出的虚伪举动。也不是知道要孝,就故意以大宗的礼品招摇过市,向邻人显摆来表示自己的孝心,而平日里从不在意父母的冷暖心情。当这些“赡养”之幌子被拿开,当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其真实“赡养”之心不知会伤父母之心,国人之心到何种程度?
第三,轻事生,重事死。有一句俗语说道:“在生不孝,死了拜耗”。有些人对父母在生不尽孝道,父母离世了倒尽孝道。父母生前,子女对父母不管不顾;但是死后的丧葬,却办的风风火火。但事实是,只有生前活的“尊严”,才能死的有“尊严”。老人怎样才能活的“尊严”?无非就是儿女的孝顺。儿女的孝顺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很多人在父母生前不养,不孝,不敬,而在父母去世之时却因忌惮于世俗而大肆的操办丧事和祭祀活动,甚至不惜重金为父母修建豪华的墓地和祠堂,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就是对父母的大孝。殊不知,父母需要的仅仅是为人子女者对其生前的一片孝心而矣。子女不重事生,反重事死,岂不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这又谈何之孝心?
第四,愚孝。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愚孝”之所以为愚,是其只重动机,不重效果;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从根本上说,不是真正的孝道。即子女以孝之名,对父母的命令不分是非曲直,不必有理性的判断,只需一概无条件的遵从。这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家长制权威不容置疑不无关系。儒家提倡“以孝治天下”,后来却演变成“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若在古时,人们出现这种观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那时社会还太落后,“三纲”中的“父为子纲”地位在人们心中太重,太难以撼动,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原因。可如今,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解放,为什么现在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愚孝”呢?如果长此以往,子女在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自身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绝对服从权威的奴化性格。
现代孝行异化情况之复杂、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泛、人数之众多,足以说明孝行异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三、儒家孝伦理的当代价值
儒家孝伦理是古代社会中国人最高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不论时代如何进步和改变,作为根源于人类血缘关系的“孝”,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中国历代人们的思想,始终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而且也起到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作用。
第一,提倡孝伦理有利于家庭和睦。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之家庭必然要承担养老之责,子女必然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加强孝伦理建设,使子女懂得对父母不仅要进行物质上的赡养,而且要进行精神上的赡养,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第二,提倡孝伦理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礼记·大傅》中说:“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称,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社稷”也就是国家,“重社稷”也就是重视国家、热爱国家的意思。中国人的爱国心不仅包含着对故乡土地的情感,而且包含着对祖先的崇拜。所以拥有着共同祖先的中华儿女不论身处何地,都时刻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不忘对祖国的统一和复兴所应尽的义务。这种情感就是孝子对祖国的孝养,是爱国精神的体现。提倡孝道,有助于将全世界的华人紧密的联结起来,有利于培养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提倡孝伦理有助于将孝从家庭伦理提升为社会伦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解决社会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实养老机制的需要,也是当代家庭养老的重要保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养老问题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未富先老”,这就决定了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目前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尤其在农村,依靠家庭养老更是老年保障的重要形式。这样,传统孝伦理的现代价值也因此随之进一步凸现出来。因此,提倡儒家孝伦理,积极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就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孝道不仅是一种扩展性的伦理规范,而且是一种开放性的伦理规范。它体现出孝伦理始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进而扩展为整个社会,由个人私德扩展为社会公德的特性。所以,要把孝伦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启蒙教育开始,并使之成为终生教育的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孝要从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开始,将爱的范围逐步扩展升华,最后达到泛爱众的道德情操。
总之,提倡传统孝伦理之精华部分的教育,规范社会家庭关系,树立尊老敬贤的时代新风是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凝聚力的核心。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