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朗读视频(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上完后自己感觉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导课比较有趣。首先我通过展示漂亮的贝壳图片让孩子们看一看,夸一夸,充分展示孩子的丰富词汇量,进而引出课题。随文识字中让孩子们先找出要认的生字,然后利用“语境识字”、“利用图片记忆”、“猜字谜”等多种方式,尽量给孩子们创设有趣的识字氛围。

  当然,我感觉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不足之处有:

  一、给孩子们预留的写字时间太少,没能及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写字姿势,没能展示更多的孩子的书写。

  二、整节课上得有点仓促。教会认的16个生字的时间有点仓促,不论是在读生字,还是说识字方法上,时间都有点紧张。最后在检测完词语后,就没有时间让孩子们读课文了,所以这个环节我就只能省略了。

  三、课文中有几处需要轻声读的字,要做出重点强调。比如“漂亮”中的“亮”,单独读时是四声,可是放在此处则是要轻声读。我在讲到此处时,忘记给孩子们提醒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能有大的提高。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二年级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二年级1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你喜欢它们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漂(piào漂亮)(piāo漂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损ǔn赚zh

  贫p甲j

  珍zh随s

  2.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iāopiào

  (1)水面上漂()浮着一片树叶。

  (2)贝壳很漂()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饰品)

  (2)出示第二、三句话,举手朗读。

  ①第二句话告诉了我们贝壳另外的特点是什么?(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因为这个特点,所有贝壳被当作(钱币)。

  ②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与钱财有关)

  ③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

  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读课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是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还把贝壳当作。

  4.贝壳有哪些特点?()

  ①漂亮、珍贵

  ②可以随身携带

  ③和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④不容易损坏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讨论分析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珠宝(王字旁与玉石有关)

  3.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的字?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组讨论。

  5.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汉字。

  贝()()()

  钅()()()

  王()()()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独体字:贝、甲、币、与

  左右结构:坏、钱、财

  上下结构:关、骨

  上中下结构:壳

  2.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6.比一比,组词语。

  甲()巾()

  由()币()

  坏()钱()

  怀()线()

  才()与()

  财()写()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2)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3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1

  【知识技能】

  1、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的词语,会写珍贵钱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贝壳吗?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不同种类的贝壳。

  (1)欣赏各种贝壳,感受贝壳的漂亮,令人喜爱。

  (2)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贝壳,为什么。

  导语: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读顺句子,不唱读,不回读,注意语气和语调。

  (3)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4)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y cái qián ji bèi ké huài bì un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按照小组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让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抢答。教师拿出哪个字,学生举手抢答。

  教师随机纠正读音:“钱、关”前鼻音,“财”是*舌音,“甲、坏”是三拼音节。

  (2)认读本课新词:(课件出示)

  漂亮、贝类、珍贵、饰品、随身、损坏、容易、赚钱、赔本、购物、贫困

  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注意“珍、饰、赚”是翘舌音,读音分别是;“随、损”是*舌音,“品、贫”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读轻声。

  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课件出示):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识记生字“与财钱甲骨贝壳坏币关”。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故事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财”是“贝+才”,“坏”是“土+不”,“币”是“丿+巾”,“关”是“丷+天”,“甲”是“日+〡”。“壳”是“士+冖+几”。

  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线”把“纟”换成“钅”,就是“钱”。

  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它们:“写”去掉“冖”,是“与”。

  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城头月”就是“骨”,“回来团圆”是“贝”。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钱、骨、壳”

  (课件出示):钱、骨、壳的动画笔顺图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师点拨:

  “钱”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间是竖提,右边不是“戈”,多一横;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壳”的上面是“士”。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练读。

  (1)**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4)**练读,说说读了短文,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了汉字“贝”的有关故事。)

  (四)总结:

  我国的汉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读一读。

  甲骨文贝类珍贵漂亮饰品钱币购买

  偏旁钱财携带货物。

  (2)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3)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4)单独出示文中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5)一起朗读生字。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

  (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学生查字典回答)

  (三)课堂小结: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赔购贫货

二年级下册语文《“贝”的故事》教案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字卡、词语卡;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贝”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2.多**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给你哪些快乐。

  4.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要求: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在词语中画出生字,读好整个词语。

  (3)想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课文

  3.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舌音:随、损、财

  翘舌音:珍、饰、赚

  多音字:漂

  5.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容易、钱币、钱财、赚钱、赔钱、购买、贫困

  6.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7.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如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根据字形来识记“类”:大米。

  根据规律分析记住“财、赚、赔、购、贫”都有贝字旁。

  8.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我会写”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3)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五个字:贝、甲、与、币、关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

  贝、甲:

  (1)第二笔都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2)“贝”字下部的撇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甲”字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4)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与:

  (1)书写时,竖折折钩略向左倾斜,钩要短小有力,整个笔画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币、关:

  (1)同桌间观察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学生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3.导入: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的主要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骨文的“甲”字是:(“十”的变形,握柄)+ (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骨”的演变。

  甲骨文“骨”的字形“ ”上部“ ”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像肉“ ”,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

  (“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让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赚、赔、购、贫”。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导学: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④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书后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四个字:壳、骨、钱、财

  3.重点指导。

  钱、财:

  (1)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两个字中的“撇”都要写得短小舒展,“点”的运笔要由轻到重。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壳:

  (1)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有力。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骨:

  (1)同桌间观察这个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喜欢的人分享既是幸福也是对所学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3)

——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上完后自己感觉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导课比较有趣。首先我通过展示漂亮的贝壳图片让孩子们看一看,夸一夸,充分展示孩子的丰富词汇量,进而引出课题。随文识字中让孩子们先找出要认的生字,然后利用“语境识字”、“利用图片记忆”、“猜字谜”等多种方式,尽量给孩子们创设有趣的识字氛围。

  当然,我感觉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不足之处有:

  一、给孩子们预留的写字时间太少,没能及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写字姿势,没能展示更多的`孩子的书写。

  二、整节课上得有点仓促。教会认的16个生字的时间有点仓促,不论是在读生字,还是说识字方法上,时间都有点紧张。最后在检测完词语后,就没有时间让孩子们读课文了,所以这个环节我就只能省略了。

  三、课文中有几处需要轻声读的字,要做出重点强调。比如“漂亮”中的“亮”,单独读时是四声,可是放在此处则是要轻声读。我在讲到此处时,忘记给孩子们提醒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能有大的提高。

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2

  《贝的故事》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来用一个课时只讲讲“贝”的故事、说出形声字特点、指导写田字格生字即可,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对祖国文字博大精深的自豪感,同时拓展更多的形声字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我认为本课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新加课时。

  通过老师讲造字的故事,抛砖引玉,引导孩子回家认真读配套《主题丛书》,像学习讲“贝”的故事、“万”的故事、“水”的故事等有趣的汉字故事一样,把造字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同时,我把集中识字当作本课重点,通过同座互读、开火车读、捡贝壳、摘苹果争当“识字大王”、放飞汉字气球等游戏,不但兼顾到对孩子们长时***的吸引,还兼顾到对每一个孩子的认读能力的锻炼,既注意到培优,又照顾到了每位孩子的知识积累。

  作业超市的设计与导课及课中练习呼应,使得重难点首尾相照。孩子只需要收集比如:***或言字旁的一类字,然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不仅减轻了孩子的作业负担,更有利于孩子们在交流中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无定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和本班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

  假期自己备这节课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没太多重点内容,一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今天听了同步课堂,再次感受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课外拓展的巧妙链接,词语理解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老师用多种教学活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中,老师注意了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老师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甲骨”时,老师出示形象直观的甲骨文字,既认识的汉字,又了解了*汉字的文化演变,很巧妙的把识字和课外拓展链接起来。根据本课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偏旁部首归类、反义词对比、组词法”进行识字。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老师采用“分苹果”的游戏给汉字进行分类。对多音字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漂、当”有两个读音,学生了解了读音之后,老师让学生用“漂、当”不同的读音说句子,注重了语用。

  写字环节也是环环相扣,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分析字形,强调重点笔画,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看老师板书,自己练习,在学生写字前,老师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肩*、臂开、足安。写完后观察对比,然后给组组词。识字写字教学过程是那么严谨。纵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每节课的识字教学训练得不够扎实,教学活动有些单调,为了赶教学进度,有时候不能做到当堂检测。写字指导有点粗糙,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字形,总结特点,对字的拓展需要加强。

  词语理解多元

  字词是语文要素,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会灵活运用。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词的理解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手法令人叹服。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老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词语形容。根据贝壳的特点,会引出“美丽、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等词语。在学习“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在读好这句话的基础上,老师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小训练,()的饰品,可以说漂亮的饰品、珍贵的饰品、精美的饰品,不漏痕迹地进行词语的训练,学生会用了,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在处理贝字旁的字都和钱财有关这一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然后通过图片讲解,汉字故事等形式理解字词的意思。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领悟词语意思能力较弱,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重点词语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怎样处理重点词,不但是教学任务,也彰显着一个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能力。网络课堂虽然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瑕不掩瑜,从老师的课堂设计中,我们也能学到许多宝贵的方法,通过听名师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这难道不是一种提高吗?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4)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月亮湾》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课一开始我就在优美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地方----美丽的月亮湾。快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我通过配乐范读将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月亮湾。美妙的音乐,美丽的村子构成了美的境界。学生通过听、想感受美,欣赏美。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悟。

  朗读有两大功能:一是感悟功能,二是再现功能。我在这一课教学中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紧抓字、词、句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月亮湾的小村民,带领着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环节一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月亮湾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月亮湾真美呀!”环节二教学“小河”一句时,我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因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我们的村子叫做月亮湾”。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环节三教学“倒映”这一句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识的渗透月亮湾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

  不足: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范读配乐朗诵,而在学生的朗读中没有配乐,这也是一个遗憾的地方,如果在学生的朗读中也能加入音乐的话,学生是不是会朗读的更有感情,也更有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在这课中,我们学习了两组新的形近偏旁“日字旁”、“目字旁”、“两点水”、“***”。两张表格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古今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不同偏旁的意思。韵文12个词语再分别列出了带有以上四个偏旁的汉字,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带有“日字旁”的字大多是和太阳有关的;带有“目字旁”的字大多是和眼睛有关的;带有“两点水”的很多是和冰有关的;带有“***”的`字再熟悉不过了,和水有关。每一个词语都配有插图,这又为孩子们的说话训练提供了素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选择文中的词语说上一句、两句话。

  这让我挺欣慰的。当然,在交流“东海、黄河、长江”时,他们表现不是太好,介绍了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听到接下去想当然的一句东海是第三大河。看来有些孩子课前并没有做好预习作业呀!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教学完《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寥寥几笔匆匆记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总觉得表达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又或许是我想表达的东西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正如指导孩子学习课文,明白“各有所长”的道理一样,过程无需太复杂。

  朗读,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理解与表达所需,同时,它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反思这一课,我在朗读的形式上,主要采用了**读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中是采取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的。我在小组朗读之前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即“小组汇报角色分工情况”,这主要是强化小组成员的分工意识,也让小组的朗读更具方向性。然而,由于我自身教学经验的缺乏,有些地方还是没有读到位,没有读“透”。如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到“太阳很自信”“太阳觉得自己肯定会赢”,我也相机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词。此处是课堂教学环节中自然产生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顺势把课堂学习氛围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还很不成熟,最后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遗憾。

  等待学生,给予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小组学习不再流于形式。回想以往的公开课上,为了防止拖堂,我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总是浮光掠影似的走了过场。特别是小组活动,常常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它常常是课堂的一个“摆设”。这一次的课堂,我自己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朗读时,在我将要喊停的时候,我甚至告诉自己,再等一会,再给学生一点时间。我给了学生“宽裕”的时间,学生也给了我一个**的惊喜。小组朗读时,孩子们的朗读超出了我的预计。在接着的小组表演环节中,孩子们的表现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定。足够的时间,孩子们有了个性阅读的空间,有了**思考的空间,我们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文明理,无需太复杂。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把更多学习时间留给孩子们,他们的表现,是对课堂最好的评价。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1】《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本班学生在质疑以及查阅资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本**胆放手,充分让学生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质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决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能够较好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理解全文内容,从而体会三位太史的尽职尽责、不畏强权。 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太史们坚持正义,廉洁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课后的读后感中也都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对太史们的敬佩之情。可见,通过本课的学习,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种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教学反思: 1、结合资料,了解背景

  引导学生在搜集有关课文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抓住线索,集中分析

  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

  3、抓住词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2】《秉笔直书》一文的教学,感觉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轻松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识字4的教学内容和识字3的内容比较相近,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区分形近偏旁:日、目、两点水、***。其实还是用识字3中学到的形近字的构字规律来进行区分,所以小朋友学习时觉得驾轻就熟,比较简单,能利用偏旁表达的意思进行区别,后来的默写中也反映出小朋友掌握得比较好,只有三个小朋友错了,只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我想识字教学要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只有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了解偏旁本义,探究构字规律,才能将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紧密结合起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1】《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本班学生在质疑以及查阅资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本**胆放手,充分让学生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质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决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能够较好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理解全文内容,从而体会三位太史的尽职尽责、不畏强权。 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太史们坚持正义,廉洁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课后的读后感中也都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对太史们的敬佩之情。可见,通过本课的学习,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种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教学反思: 1、结合资料,了解背景

  引导学生在搜集有关课文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抓住线索,集中分析

  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

  3、抓住词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2】《秉笔直书》一文的教学,感觉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轻松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你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课下的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在本课的生字学习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自学生字。在小组学习中,孩子们交流了四个生字的读音,互相提醒“等、往”是后鼻音,不要发错音;有的孩子用对比记忆法,找到“往”和“住”的区别,学会了“往”;还有的孩子通过细心观察,提醒小伙伴写“忽”时,“心”的部分要铺开,三个点的高低分布要注意;有的孩子通过找反义词的方式,知道了“前”的反义词是“后”。这个环节,如果单纯是完全靠老师来讲,一方面老师会感到特别疲惫,另一方面学生会感觉到很没意思。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想把他们知道的东西都展示出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小组交流之后,他们就更有信心表现了。所以在,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这个环节,课堂学习时非常有效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妈妈生病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创造了光明,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爱迪生的智慧。同时也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这节课是新授课的第二课时,在孩子们已经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我首先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已学生字,学习、理解生词**。会写四个生字。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本,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爱迪生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其中,第2点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无法体会到爱迪生的智慧。所以,我把体会爱迪生的`智慧设定为本课教学重中之重的教学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感觉,这节课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复习导入之后,我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手术明明是医生做的,为什么医生却说,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妈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样,在识记生字时,我也让生自主记生字。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记住生字,这也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习能力。

  二、角色体验,注重朗读能力的提高。

  朗读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体验角色,朗读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以读为本,诱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感受当时情况危急的这个环节,我着重引导学生体验爱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紧攥的拳头,焦急的神情来读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读得绘声绘色。再比如,在感受爱迪生的智慧时,我通过动画的演示,用爱迪生的办法,让原本昏暗的房间变得明亮起来。学生在观看动画演示的同时,也体验着爱迪生的智慧与快乐,于是,接下来的,朗读更是水到渠成,无需赘述。读的方式上,采取个别朗读,另生评读,教师范读,男女生赛读,教师情境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提高。

  三、课堂练习,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在本节课上,我一直坚持学生说完整的话,对回答问题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及时提醒和说完整的机会,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理解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时,我设置练习:爸爸一边搓着手,一边说:___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在手术成功之后,我又设置了练习,让学生想象妈妈会怎样夸儿子,再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夸他。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说完整话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中。因此,本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我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认为,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感悟出来的寓意,比老师说教更让他们牢记。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用词造句后,我设计了一个采访学生的环节“假如你获得了冠军奖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今后会有什么打算?为什么?”可是课文中的蜗牛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以这样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先是学生自主把段落读通读顺,然后我把重点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再练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我问学生:谁能够满怀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读一读?相机指点学生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我认为读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这里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这个寓言故事蕴涵的道理“满招损,谦受益”!

  课后,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我是选择用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特征,然后告诉学生其实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得过飞行冠军。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假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孩子们用心听歌词,明白蜗牛爬行速度非常缓慢,再告诉他们蜗牛还得过飞行冠军呢!效果会更突出的。另一个我感到教学比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这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我讲解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理解蜗牛那种得到冠军以后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理。课后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分析不适合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过于追求完美课堂所造成的。第三,在这节课中我对写字的指导不够,今后会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中我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导入时,通过课件中的新疆图片 , 先让学生从感官**解葡萄沟盛产葡萄的特点,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为自己主动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是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本班学生已能自主读文,比较读文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读……”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的环境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先让学生在屏幕上观察茂密的枝叶,然后在凉棚的下面出示了闪动的新疆的孩子在乘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把语言文字与其**的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

  由于我所教的孩子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只见过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没有见过红的、白的、暗红的,无法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美,我又利用了课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动画的形式相继出示,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经过讨论、叙述后理解了“五光十色”并能说句话,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进行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指导朗读中,我的激励性评价突出了重点,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现在脸上和声音上读给同桌听”……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并展现自评、互评,有得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反馈、倾听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5)

——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 (菁选3篇)

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视频,生字卡、词语卡;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教师)

  2.尝试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收集汉字小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贝”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汉字秘密的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朗读视频

  2.多**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

  3.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带给你哪些快乐。

  4.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要求: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在词语中画出生字,读好整个词语。

  (3)想想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4.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舌音:随、损、财

  翘舌音:珍、饰、赚

  多音字:漂

  5.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甲骨文、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携带、容易、钱币、钱财、赚钱、赔钱、购买、贫困

  6.反馈自学情况。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7.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如根据字谜来识记“品”:一家人三口,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根据字形来识记“类”:大米。

  根据规律分析记住“财、赚、赔、购、贫”都有贝字旁。

  8.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我会写”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3)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五个字:贝、甲、与、币、关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书写。

  贝、甲:

  (1)第二笔都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2)“贝”字下部的撇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甲”字最后一笔是悬针竖,要写得挺拔有力。

  (3)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4)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与:

  (1)书写时,竖折折钩略向左倾斜,钩要短小有力,整个笔画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币、关:

  (1)同桌间观察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学生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3.导入: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的主要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骨文的“甲”字是:(“十”的变形,握柄)+ (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骨”的演变。

  甲骨文“骨”的字形“ ”上部“ ”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像肉“ ”,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

  (“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让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赚、赔、购、贫”。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导学: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④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书后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明确本节课重点指导的四个字:壳、骨、钱、财

  3.重点指导。

  钱、财:

  (1)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两个字中的“撇”都要写得短小舒展,“点”的运笔要由轻到重。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壳:

  (1)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圆润有力。

  (2)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3)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骨:

  (1)同桌间观察这个字的'书写特点,尝试书写。

  (2)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4.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喜欢的人分享既是幸福也是对所学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课件。(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难点 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学前准备 制作多**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退潮时的图片: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你喜欢它们吗?

  3.揭示课题: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

  **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

  (3)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捡贝壳。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选一选,填一填。

  【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认真读课文:

  (1)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2.反馈。

  (1)**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

  同桌互读互听。

  分小节展示朗读。评价。

  (2)你知道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贝、壳、甲、骨、钱。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重点指导“

  “壳”的上面是“士”;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4.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 1.巩固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前准备 制作多**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

  财富财产赔本赔礼

  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3.捡贝壳生字游戏。

  4.复述课文内容。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5.导入新课。

  【板块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有什么作用?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4)拓展:介绍什么是甲骨文。

  (5)介绍“贝”的写法演变过程。

  2.默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的特点: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2)贝壳在古代的用处:饰品、钱币。

  (3)为什么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呢?

  (4)你知道“赚、赔、购、贫、货”各是什么意思吗?结合课文提示猜一猜。

  3.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4.结合课后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

  6.结合课文的介绍,读一读并想一想“纟、日”与什么有关。并动手查查它们的意思。

  7.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板块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币、与、财、关。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4.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是什么?

  贝的特点、用途。

  与贝有关的汉字。

  练习与作业

  课内练习

  1.课堂作业本第4题:选一选,填一填。

  2.课堂作业本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课外积累

  1.课堂作业本第2题:读一读,记一记。

  2.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教案3

  一、课文简析。

  本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并用四幅图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以及让我们了解了用偏旁猜测汉字意思的方法,感受到了汉字的特点。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甲骨文:是**的一种古老文字,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珍贵:是指价值高;意义大;宝贵;珍爱,重视。饰品:用来装饰的物品。携带:意思是随身带着,照顾,帮助。五、近义词。

  保护——保卫、张开——打开、漂亮——美丽、珍贵——宝贵、喜欢——喜爱。

  六、反义词。

  保护——破坏、张开——合上、漂亮——丑陋、珍贵——普通、容易——困难。

  七、多音字。

  漂:[ piāo ]漂流、漂浮。[ piǎo ]漂白、漂洗。[ piào ]漂亮。骨:[ gǔ ]骨头、骨肉。

  [ gū ]骨碌、花骨朵。

  八、段落大意。第1自然段,写了“贝”字的由来,是根据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第2自然段,写了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的意思。九、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甲骨文、张开、样子、可以、钱币、贝壳、动物、有关、钱财、比如。

  2、比一比,再组词。

  贝()见()财()材()坏()怀()

  巾()币()与()写()关()送()

  3、课内阅读。

  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句话。

  (1)选段共()句话。

  (2)古人根据贝壳的特点,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还宝贝可当作()。用“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

  4、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财富、财产、

  赔本、赔礼、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分析:这6组词语分别由:“珍、币、财、赔、购、贫”6字组词构成的。

  珍惜:重视爱惜,对待某个事物特别的爱惜。

  财富:对人有价值的东西。

  财产:是指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

  采购:是指企业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保证企业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贫苦:指贫穷困苦。

  5、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珠宝

  (1)镜:古代的镜子是由铜制成的,“钅”字旁的字,表示与金属有关。

  (2)珠:古代的珠宝大多由玉石制成,所以“王”字旁在汉字结构里面又被叫做“玉补”,很多和玉的意思有关的字都是王字旁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贝的故事》教学反思3篇(扩展6)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菁选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鲁班和橹板》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2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思考、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你读过课题,分析记忆完“鲁”和“橹”后,我问学生:通过课下的初读课文,你知道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吗?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很自然把学生带进课文第一自然里。讲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学生找到了关键词“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样子和鲁班看到后怎样想的?最后指导读好这段话。学生们把十分吃力和满头大汗读得特别到位。从他们的朗读中让我仿佛看到了吃力摇船的老艄公。

  在本课的生字学习环节中,我充分相信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们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自学生字。在小组学习中,孩子们交流了四个生字的读音,互相提醒“等、往”是后鼻音,不要发错音;有的孩子用对比记忆法,找到“往”和“住”的区别,学会了“往”;还有的孩子通过细心观察,提醒小伙伴写“忽”时,“心”的部分要铺开,三个点的高低分布要注意;有的`孩子通过找反义词的方式,知道了“前”的反义词是“后”。这个环节,如果单纯是完全靠老师来讲,一方面老师会感到特别疲惫,另一方面学生会感觉到很没意思。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想把他们知道的东西都展示出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小组交流之后,他们就更有信心表现了。所以在,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这个环节,课堂学习时非常有效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刻以《课标》为基准,研读教材,备透学生,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用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一、用谜语导入,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同学们对猜谜语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用谜语导入。果然,我的谜语一出,同学们就兴奋起来,他们纷纷猜测谜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于是,我趁这个机会,引入了这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生字教学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生字教学中,我注重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字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读。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对生字有个初步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同学们自读、齐读、指名读,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同学能很流利地把生字词读出来。不仅如此,我还用不同的方法帮同学们记忆生字。这样用总结的方式记生字效果非常好。

  三、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还能尽可能的让每个孩子都参加到学习中。所以这节课我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我先把问题呈现给大家,然后让他们合作完成,再由小组长汇报。效果出乎意料每个小组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有更新的收获。比如,有的小组还想象了一下蜘蛛看到蜈蚣时的动作、心理等,充实了课文内容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在于,同学们对蜘蛛性格把握得不够准确,思考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在课堂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字词教学中,对蜘蛛的形象把握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全方位把握内容不能顾此失彼。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1、《找春天》教学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

  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2、古诗二首

  《草》教学反思

  片段:《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交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年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那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他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分析与反思:

  这位老师在教学《草》这首诗时,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而实在。学生背古诗,既是一个整体把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展示、运用都有所顾及,而且每一轮引导都逐渐深入。但存在的问题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字能力及巩固?背诵的面——其他学生背的效果?时间——有人说是表演,玩花样!新课标始终坚持认为学习要以全体学生为主,要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课堂到来。

  4、《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于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我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些才能,学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唠叨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昭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5、《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着重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 追求*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 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 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我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6、《泉水》教学反思:

  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感悟,以读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升华提高

  另外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如〈小池〉。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7、《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首先,在学习“玲”字的时候,考虑到“玲”字组词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就出示“小巧玲珑”一词让学生认识,但我只举了一个例句,孩子可能还没完全明白什么是“小巧玲珑”;“端详”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确实有难度,所以我找了另外两个对比较鲜明的'词“张望”和“注视”让学生作比较,讲到端详一词时,我并没有做到引导孩子理解这个词,而是通过做动作、举例句让孩子理解,这个过程并没有实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其次,在引导孩子体会人物心情变化,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收效不大,我没有更好地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和玲玲的心情。

  最后,孩子在回答什么是“好事”和“坏事”时,我没有一步步地引导孩子说出答案,而是急于让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导致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月亮湾》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课文,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品读课文。

  课一开始我就在优美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地方----美丽的月亮湾。快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我通过配乐范读将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月亮湾。美妙的音乐,美丽的村子构成了美的境界。学生通过听、想感受美,欣赏美。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悟。

  朗读有两大功能:一是感悟功能,二是再现功能。我在这一课教学中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紧抓字、词、句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月亮湾的小村民,带领着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环节一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月亮湾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月亮湾真美呀!”环节二教学“小河”一句时,我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因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我们的村子叫做月亮湾”。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环节三教学“倒映”这一句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识的.渗透月亮湾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

  不足: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范读配乐朗诵,而在学生的朗读中没有配乐,这也是一个遗憾的地方,如果在学生的朗读中也能加入音乐的话,学生是不是会朗读的更有感情,也更有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视频,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如果你是蝴蝶、蜜蜂、蜻蜓,会对成天背着奖杯的蜗牛说些什么?你会对飞不上天的'蜗牛说些什么?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通过层层的朗读、理解,学生明白了蜗牛由于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导致了现在这副摸样,让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不足之处

  1.虽然这节课朗读的训练比较多,但由于学生长时间形成的不好的朗读习惯,导致朗读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指向性不到位。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非常有儿童趣味的文章。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很容易进入角色。在读到“四海为家”一句时,孩子们都放慢了速度,当我问为什么要这样读的.时候,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说:地方很远很多,所以时间要花的多,所以应该读得慢些。看来孩子们虽然不知道这个词的具体意义,可是他们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了,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来,我很开心。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猴子种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针对我班学生不好动,不喜欢发言这些毛病,又因为在学习这篇课文的

  2、3自然段与

  4、5和

  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

  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我认为朗读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先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以朗读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做到以读代讲,甚至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最后总结全文只有***能讲的不错,大部分学生心理明白却说不出来,或者干脆不说。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出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唤起了求知的积极性。接着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书,教室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二、结合生活,识记生字。

  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用”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读一遍课文回答:“谁在画风?”时,我出示文中插图,采用与他们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记住“宋、涛、”等六个字。学生在问好中认识了生字后,小组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为本。

  《画风》一课,内容浅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动手划出相关句子。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让学生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赵小艺的自信,陈丹、宋涛的兴奋、惊奇。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这一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四、读写结合、训练写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相结合。当学生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后,我这样引导:“我们班有爱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吗?有爱画画的孩子吗?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画什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本节课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同时注重朗读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说自己怎样画风时,面不够广。后来巡视中学生画的多,但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却少。同时发现有时问题问得太琐碎了。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大海中的惊涛骇浪、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又采用了一些小游戏。比如我请学生说说“扌”的.字,一边说生字,一边做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动作是和“手”有关的,所以才是“扌”。还有区别形近字,我是让小组中的学生扮演兄弟姐妹,向大家介绍怎样分清他们。我是大哥“篮子”的“篮”,我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我的上面是“q”,表示竹子;我是小妹“蓝色”的“蓝”,我的颜色是从花草中提取的,我和花草有关,所以我的上面是“艹”……

  本堂课是属于孩子们的,所有学到的知识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强调了自读自悟。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阅读目标之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修饰性词语的认真体会、理解、积累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能调动学生情绪,能收到好的效果(让学生想象情境读、做做动作读)《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本环节的设计便缘于此,促使学生在畅谈自己感受的互动交流中逐步获得深层的理解与感受。]

  在课的结束阶段,让学生达到多种教育的熏陶(奉献的、环保的……),有效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在上画风这篇课文之前,没能及时与同年级科任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也没有经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老师好的建议,仅仅是自己个人看了几遍课文后,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经验来上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由于自己本身的水*有限,上完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就本节课来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虽然自己基本上能按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来上课,但由于课堂开始自己比较紧张,导入语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反而也导致学生跟着老师紧张,课堂上出现冷常教师也没能尽快的调整,课堂语言比较*淡,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准备了一些课件,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画风的图片及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老师没能结合课件,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风,并且把风吹物动的画面有感情地读出来。而且朗读的方式不够多,学生没能真正做到在朗读中感悟。

  3、在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里”的句式说话时,因为模式差不多,但是教师采用训练的方式一样,单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用得不较少。

  总之,这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好好吸收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本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小伙伴做游戏,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没敢承认,但心里很内疚。当“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愧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品质——诚实;老奶奶宽容的心也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教材和本班学生情况,我从下面两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本,引领朗读

  针对这样一篇充满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读为**,抓住文本。因为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反复让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会怎么做,让学生在体验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过程中知道了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在体验了小男孩的情感过后,我让学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当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当看到“我”和往常一样送报纸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当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在体验老奶奶的情感时,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怀,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真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领会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我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写便条,这一“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练笔的机会。挖掘文章空白点,领会文本的内涵,将所学的语言文字有效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还让学生对“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表扬我”谈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事件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这样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学会评价是与非。

  课后,我对这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感觉到有待改进的地方。(1)朗读中的评价还不够,应该让学生之间多一些评价,评价应该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读得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评价。(2)课上的启发性语言不够,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我没有做到循循善诱,使得问题解决得不透彻,说明自己在课堂灵活性上还需下功夫,努力钻研,多多练习。(3)没有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类似的事情,到现在没有承认,那学了这篇课文后,自己知道怎样做了没有?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多做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磨练,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资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大语文观,它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从课堂的汇报可以看出,通过搜集交流,学生对瀑布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围绕瀑布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搜集过程,更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交流之后,要求学生“下课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贴到墙报栏里,大家都来读一读”,使材料发挥了最充分的作用。

  2、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马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有的像又宽又长的水帘子……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加动作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阅读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中。因此,本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我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认为,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感悟出来的寓意,比老师说教更让他们牢记。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用词造句后,我设计了一个采访学生的环节“假如你获得了冠军奖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今后会有什么打算?为什么?”可是课文中的蜗牛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以这样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先是学生自主把段落读通读顺,然后我把重点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再练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我问学生:谁能够满怀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读一读?相机指点学生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我认为读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这里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这个寓言故事蕴涵的道理“满招损,谦受益”!

  课后,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我是选择用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特征,然后告诉学生其实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得过飞行冠军。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假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孩子们用心听歌词,明白蜗牛爬行速度非常缓慢,再告诉他们蜗牛还得过飞行冠军呢!效果会更突出的。另一个我感到教学比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这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我讲解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理解蜗牛那种得到冠军以后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理。课后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分析不适合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过于追求完美课堂所造成的。第三,在这节课中我对写字的指导不够,今后会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