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释(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一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

  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

  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籍碑”。引出新旧**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

  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晚秋”点明季节。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课内迁移:

  《湘夫人》“桂棹兮兰桨”。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

  皆代指船。“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背西风”,

  背靠着秋风。“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饮酒成风,**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72户,脚店(一般酒楼,无

  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宋人对酒的热爱。

  “彩舟”一句:彩舟,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释疑:上句写了“归帆去棹”,来来*的船,为何这句又写“彩舟”?笔者以为北宋造船业发达,船型众多,不同船舶功用不同,如远洋海船、运粮船、飞篷船、舫船。“云淡”指淡薄的浮云。“星河”,一曰天河之大,一曰繁星交辉。笔者认为,“星河鹭起”也有可能是“华灯初上,白鹭翩飞”之意。“画图难足”意为作画也难以完全表现出来。足表示“完全、足以”之意。

  下阕“念往昔”一句:“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

  课内迁移:柳永的《望海潮》的“户盈罗绮,竞豪奢”。

  时事拓展:“摔倒炫富”源于***一位博主在社交*台

  发起的“炫富挑战”。看似不小心的一摔,他身边散落的,全是他炫出的名牌奢侈品。“河南考古”一摔,炫出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文物碎片;**一摔,炫出了8年间最珍惜的荣誉证书。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惨剧。韩擒虎,隋朝名将,原名擒豹,因十三岁时生擒一只猛虎,由此改名。当他带兵攻至金陵朱雀门

  外时,陈后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因一士兵口渴被捉住,押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韩擒虎相貌威武,智勇双全,史*载突厥使臣们一见韩擒虎,浑身发抖、不敢直视。在魏征主持编撰的《隋书》中,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悲恨相续,指六朝**之悲、失国之憾,接连不断。“千古”一句:词人登高面对此景,空叹历朝兴盛与衰亡。

  课外拓展: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六朝”一句:六朝旧事像流水般逝去,如今只有被寒烟笼罩、凝成一片绿色的衰草留存。

  “至今”一句:商女,亦称“秋娘”“秋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课内迁移: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我国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商音相当于今天的re音,其凄厉之感与秋天肃杀

  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

  **遗曲:此曲传为陈后主所作**之音《玉树**花》,此三句化用杜牧的《**花》中“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

  六、板书设计

  上阕绘景:壮丽雄浑的金陵秋景图。水,陆,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下阕抒情:**之叹,借古讽今,忧虑朝事,告诫北宋当权者应居安思危;古今对比,虚实结合。

  四、背诵全词

  【同步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6分)

  A.棹(dào) 簇(cù) 澄(chénɡ) 鹭(lù)

  B.旷古(kuànɡ)亘古(ɡèn)委琐(suǒ)嗟(jiē)

  C.栖居(qī)屹立(yì)悲怆(chuànɡ)拜谒(yè)

  D.凝(nínɡ)笨拙(zhuō)惦记(diàn)埋怨(mán)

  解析 A项“棹”应读“zhào”。

  答案 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登临送目临:面对。

  B.千里澄江似练练:绸缎。

  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但是。

  D.征帆去棹棹:船桨。

  解析 C项但:只有。

  答案 C

  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故国: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

  B.千里澄江似练:喻指长江澄碧如缎带。

  C.星河鹭起:星河,银河,喻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强调水天一色。

  D.六朝: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解析 D项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答案 D

  4.下列各项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解析 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

  答案 C

  5.名句填空。(6分)

  (1)千里澄江似练,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答案 (1)翠峰如簇 (2)征帆去棹残阳里 (3)六朝旧事随流水

  【高考对接】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0分)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5分)

  答:

  (2)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并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我”夜泊溪畔,独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以及想到如今梦中难寻旧友,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塑造了一位孤独、愁苦的词人形象。

  (2)运用了映衬与拟人的手法。用映衬的手法极写天气寒冷。梅花是冬天开放的,有着傲雪的精神,它应该是不怕冷的。但今夜的雪是如此之大,天气是如此之冷,连傲雪的寒梅也禁受不住,像“我”一样深深地沉浸在愁苦之中,将梅花拟人化了。

  其他写愁情的句子,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以船来载愁,将愁物化了,使得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2分)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这首小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3.背诵整首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一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张择端所绘的风俗画《清明

  上河图》中的一个画面。在此画面里,前后两位车夫正推着一辆串车,串车上有一个大字屏风被当作苫布,屏风下似乎放置着一些书籍文字,提出问题:“他们去往何处,又因何而去?”

  展示一碑: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的宋代摩崖石刻“元祐*籍碑”。引出新旧**之始王安石及课文《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三、文本分析

  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晚秋”点明季节。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静与清亮。“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课内迁移:

  《湘夫人》“桂棹兮兰桨”。此处“帆”与“棹”,借代手法,

  皆代指船。“残阳”点出登高时间,乃黄昏时分。“背西风”,

  背靠着秋风。“矗”,直立,“斜矗”指倾斜地插着。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饮酒成风,**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清明上河图》中就有28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72户,脚店(一般酒楼,无

  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宋人对酒的热爱。

  “彩舟”一句:彩舟,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释疑:上句写了“归帆去棹”,来来*的船,为何这句又写“彩舟”?笔者以为北宋造船业发达,船型众多,不同船舶功用不同,如远洋海船、运粮船、飞篷船、舫船。“云淡”指淡薄的浮云。“星河”,一曰天河之大,一曰繁星交辉。笔者认为,“星河鹭起”也有可能是“华灯初上,白鹭翩飞”之意。“画图难足”意为作画也难以完全表现出来。足表示“完全、足以”之意。

  下阕“念往昔”一句:“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繁华竞逐”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

  课内迁移:柳永的《望海潮》的“户盈罗绮,竞豪奢”。

  时事拓展:“摔倒炫富”源于***一位博主在社交*台

  发起的“炫富挑战”。看似不小心的一摔,他身边散落的,全是他炫出的名牌奢侈品。“河南考古”一摔,炫出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文物碎片;**一摔,炫出了8年间最珍惜的荣誉证书。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南朝陈**惨剧。韩擒虎,隋朝名将,原名擒豹,因十三岁时生擒一只猛虎,由此改名。当他带兵攻至金陵朱雀门

  外时,陈后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因一士兵口渴被捉住,押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韩擒虎相貌威武,智勇双全,史*载突厥使臣们一见韩擒虎,浑身发抖、不敢直视。在魏征主持编撰的《隋书》中,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悲恨相续,指六朝**之悲、失国之憾,接连不断。“千古”一句:词人登高面对此景,空叹历朝兴盛与衰亡。

  课外拓展: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六朝”一句:六朝旧事像流水般逝去,如今只有被寒烟笼罩、凝成一片绿色的衰草留存。

  “至今”一句:商女,亦称“秋娘”“秋女”,酒楼茶坊的歌女。

  课内迁移:白居易的《琵琶行》的“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我国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四季相配,因商音相当于今天的re音,其凄厉之感与秋天肃杀

  之气相应,故以商配秋。

  **遗曲:此曲传为陈后主所作**之音《玉树**花》,此三句化用杜牧的《**花》中“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

  六、板书设计

  上阕绘景:壮丽雄浑的金陵秋景图。水,陆,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下阕抒情:**之叹,借古讽今,忧虑朝事,告诫北宋当权者应居安思危;古今对比,虚实结合。

  四、背诵全词

  【同步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6分)

  A.棹(dào) 簇(cù) 澄(chénɡ) 鹭(lù)

  B.旷古(kuànɡ)亘古(ɡèn)委琐(suǒ)嗟(jiē)

  C.栖居(qī)屹立(yì)悲怆(chuànɡ)拜谒(yè)

  D.凝(nínɡ)笨拙(zhuō)惦记(diàn)埋怨(mán)

  解析 A项“棹”应读“zhào”。

  答案 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登临送目临:面对。

  B.千里澄江似练练:绸缎。

  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但是。

  D.征帆去棹棹:船桨。

  解析 C项但:只有。

  答案 C

  3.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故国: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

  B.千里澄江似练:喻指长江澄碧如缎带。

  C.星河鹭起:星河,银河,喻指倒映着星空的长江,强调水天一色。

  D.六朝: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解析 D项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答案 D

  4.下列各项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解析 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

  答案 C

  5.名句填空。(6分)

  (1)千里澄江似练,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3)________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答案 (1)翠峰如簇 (2)征帆去棹残阳里 (3)六朝旧事随流水

  【高考对接】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0分)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5分)

  答:

  (2)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并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我”夜泊溪畔,独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以及想到如今梦中难寻旧友,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塑造了一位孤独、愁苦的词人形象。

  (2)运用了映衬与拟人的手法。用映衬的手法极写天气寒冷。梅花是冬天开放的,有着傲雪的精神,它应该是不怕冷的。但今夜的雪是如此之大,天气是如此之冷,连傲雪的寒梅也禁受不住,像“我”一样深深地沉浸在愁苦之中,将梅花拟人化了。

  其他写愁情的句子,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以船来载愁,将愁物化了,使得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2分)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这首小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赏析3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赏析1

  桂枝香·金陵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遗曲:指歌曲《玉树**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后人认为是**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换头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之君的荒*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花》这样的**之曲。作为***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上进行**,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3篇

刘禹锡《金陵怀古》原文1

  金陵怀古 :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翻译: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字词解释:

  ⑴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冶:一作“台”。

  ⑵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⑶蔡洲:江中洲名。蔡:一作“芳”。

  ⑷幕府:山名。

  ⑸兴废:指国家兴亡。人事:指人的作为。

  ⑹山川空地形:徒然具有险要的山川形势。

  ⑺**花:即《玉树**花》,陈后主所作歌曲名。

  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三年(827年)。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首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大概与《金陵五题》写于同时。

  赏析: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花》是公认的**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后世点评:

  方回《瀛奎律髓》:每读刘宾客诗,似乎百十选一以传诸世者,言言精确。前四句用四地名,而以“潮”、“日”、“草”、“烟”附之。第五句乃一篇之断案也,然后应之曰“山川空地形”,而末句乃寓悲怆,其妙如此。

  作者资料: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3)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选3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1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作者:宋,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注释】 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

  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竟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四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的典故,指南朝陈**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① 悲恨相续:指六朝**的悲剧连续发生。凭高:登高? 谩嗟:空叹。四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绿:苍绿,暗绿。⑩商女:歌女。

  《**》遗曲:指《玉树**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后人认为是**之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拼音解读

  guì zhī xiāng ·jīn líng huái gǔ

  wáng ān shí 〔sòng dài 〕

  dēng lín sòng mù ,zhèng gù guó wǎn qiū ,tiān qì chū sù 。qiān lǐ chéng jiāng sì liàn ,cuì fēng rú cù 。guī fān qù zhào cán yáng lǐ ,bèi xī fēng ,jiǔ qí xié chù 。cǎi zhōu yún dàn ,xīng hé lù qǐ ,huà tú nán zú 。

  niàn wǎng xī ,fán huá jìng zhú ,tàn mén wài lóu tóu ,bēi hèn xiàng xù 。qiān gǔ píng gāo duì cǐ ,màn jiē róng rǔ 。liù cháo jiù shì suí liú shuǐ ,dàn hán yān shuāi cǎo níng lǜ 。zhì jīn shāng nǚ ,shí shí yóu chàng ,hòu tíng yí qǔ 。

  相关翻译

  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豪华*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悲恨接连发生,六朝**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遗曲。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者皆以骄奢*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酒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宋词中的名篇。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诸公”之作均已不传,而王安石此篇却流传千古了。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上片写景。“登临送目”,写登高眺望。开首四字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写景抒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总写了金陵景。“故国”,指金陵。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此建国立都。“故国”二字不仅点明了“登临送目”的地点,而且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了伏笔。晚秋时分,故国天地,一派肃爽。接下去的词句开始对金陵景致作具体的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长江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东去;远处的山峦苍翠葱绿,簇拥在一起。这里“澄江似练”句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棹,船上的橹。这里帆与棹都借指船。“背西风”指迎着西风。这两句是说,夕阳映照之下,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酒家的旗招迎风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写极目远眺之景。星河,即银河,这里指长江。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江中小舟被轻云缭绕,时隐时现,似浮游于天际;长江之上,一群白鹭腾空而起,云天淡淡,小舟游弋,白鹭腾空,宁静之中有飞腾之势,这景致是美丽的。“画图难足”总括上片,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下片抒怀,写兴亡之感。在这片“画图难足”的大地上曾演出过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剧”。“念往昔,繁华竞逐。”写建都金陵的六朝,一个比一个更奢侈豪华。“叹门外楼头”,写者名的**之君陈后主,杜牧《台城曲》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名将韩擒虎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拥着嫔妃寻欢作乐。这正是“繁华竞逐”的一个最好注脚。“悲恨相续”让人看到的已不只是一个陈后主了,六朝走马更迭,一个接着一个**。令人悲慨,“千古’几句,言登高远眺,空叹兴亡,六朝往事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烟雾笼罩下的一片芳草。结句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诗意,其寓义是深刻的,当我们把“谩嗟**”与“时时犹唱《**》遗曲。”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感到作者胸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古仍然是为了视今,王安石不愿宋**重蹈六朝覆辙。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的眼光和魄力,决非普通文人的哀怨感叹。行文走笔也有高屋建瓴之势触处生春。这一切构成了此篇独特的

  磅礴气势,无可替代。 (赵木兰)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2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作者:宋,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

  【注释】 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

  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竟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四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的典故,指南朝陈**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① 悲恨相续:指六朝**的悲剧连续发生。凭高:登高? 谩嗟:空叹。四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绿:苍绿,暗绿。⑩商女:歌女。

  《**》遗曲:指《玉树**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后人认为是**之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拼音解读

  guì zhī xiāng ·jīn líng huái gǔ

  wáng ān shí 〔sòng dài 〕

  dēng lín sòng mù ,zhèng gù guó wǎn qiū ,tiān qì chū sù 。qiān lǐ chéng jiāng sì liàn ,cuì fēng rú cù 。guī fān qù zhào cán yáng lǐ ,bèi xī fēng ,jiǔ qí xié chù 。cǎi zhōu yún dàn ,xīng hé lù qǐ ,huà tú nán zú 。

  niàn wǎng xī ,fán huá jìng zhú ,tàn mén wài lóu tóu ,bēi hèn xiàng xù 。qiān gǔ píng gāo duì cǐ ,màn jiē róng rǔ 。liù cháo jiù shì suí liú shuǐ ,dàn hán yān shuāi cǎo níng lǜ 。zhì jīn shāng nǚ ,shí shí yóu chàng ,hòu tíng yí qǔ 。

  相关翻译

  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豪华*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悲恨接连发生,六朝**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遗曲。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者皆以骄奢*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酒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宋词中的名篇。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诸公”之作均已不传,而王安石此篇却流传千古了。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上片写景。“登临送目”,写登高眺望。开首四字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写景抒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总写了金陵景。“故国”,指金陵。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此建国立都。“故国”二字不仅点明了“登临送目”的地点,而且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了伏笔。晚秋时分,故国天地,一派肃爽。接下去的词句开始对金陵景致作具体的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长江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东去;远处的山峦苍翠葱绿,簇拥在一起。这里“澄江似练”句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棹,船上的橹。这里帆与棹都借指船。“背西风”指迎着西风。这两句是说,夕阳映照之下,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酒家的旗招迎风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写极目远眺之景。星河,即银河,这里指长江。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江中小舟被轻云缭绕,时隐时现,似浮游于天际;长江之上,一群白鹭腾空而起,云天淡淡,小舟游弋,白鹭腾空,宁静之中有飞腾之势,这景致是美丽的。“画图难足”总括上片,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下片抒怀,写兴亡之感。在这片“画图难足”的大地上曾演出过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剧”。“念往昔,繁华竞逐。”写建都金陵的六朝,一个比一个更奢侈豪华。“叹门外楼头”,写者名的**之君陈后主,杜牧《台城曲》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名将韩擒虎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拥着嫔妃寻欢作乐。这正是“繁华竞逐”的一个最好注脚。“悲恨相续”让人看到的已不只是一个陈后主了,六朝走马更迭,一个接着一个**。令人悲慨,“千古’几句,言登高远眺,空叹兴亡,六朝往事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烟雾笼罩下的一片芳草。结句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恨,隔江犹唱**花”诗意,其寓义是深刻的,当我们把“谩嗟**”与“时时犹唱《**》遗曲。”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感到作者胸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古仍然是为了视今,王安石不愿宋**重蹈六朝覆辙。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的眼光和魄力,决非普通文人的哀怨感叹。行文走笔也有高屋建瓴之势触处生春。这一切构成了此篇独特的

  磅礴气势,无可替代。 (赵木兰)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3

  桂枝香

  朝代:宋代作者: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桥,颇有杜*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桥,还记得杜*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

  创作背景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风有苏辛之色,又不流于轻浮,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62年(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鉴赏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本词;

  2、体会作者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3、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并体会词人借怀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

  教学难点:赏析豪放派词气势磅礴的风格。

  课时:一节课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翻译注释

  教具: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部《三国演义》,展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当我们回首这些千古英雄时,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涌上心头,豪放派词人苏轼在缅怀这些英雄时抒发了怎样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让我们踏着音乐,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二、生生对话,了解作者

  1、回忆作者,指生回忆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2、简介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这时苏轼年已四十七,事业无成,**失意,借怀古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抱负。(老师总结,点击幻灯片,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诵课文,生生对话

  1、欣赏课文朗诵:注意朗诵的语气。(结合视频,配乐朗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朗诵,指三名学生朗诵,后全班齐读。(学生朗诵,配以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有种美感。)

  四、检查预习,疏通词意。(指生说词意,教师总结。)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五、赏析词意,师生对话

  (一)朗诵并思考:齐读上阕,思索:

  1、在上阕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诵下阕,思考问题:

  由赤壁的景,作者忆到了周瑜,那么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儒雅,指挥若定,泰然自得,风流倜傥)

  六、合作探究,师生对话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怀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苏轼为什么独想起周瑜?(学生讨论,交流意见。用周瑜和苏轼的资料对比,学生理解起来更清晰,更直观。)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七、拓展延伸,对话自我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戏曲来体会教师播放京剧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欣赏、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豪放派词的风格。)

  八、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

  九、课堂练习

  默写句子:

  本词的过渡句是

  直接写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课后作业:

  周瑜是战场上的英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是文坛上的英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有建树头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是科学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温饱。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请以“英雄”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随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人被称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人物的**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四、教学设备:多**。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

  1、范读(多**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乱石穿空一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国(山势险峻) 江 时 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周惊涛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郎(巨浪惊险)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卷起千堆雪画 豪 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江水汹涌澎湃) 杰 ……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伟***就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有气势“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明确:气势磅礴

  (乱石)穿空险峻雄伟

  (惊涛)拍(岸)——巨浪冲击岩石

  卷起千堆雪声势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这几句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写赤壁雄伟壮丽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显得气势豪迈。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美女配英雄,潇洒的风姿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70万大军瞬间就被周瑜给消灭了)

  周瑜当时可真是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4、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音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外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江城子·记梦》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短评。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四课《宋词四首》中的一首。这课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本词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了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本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

  (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题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介绍词的有关常识。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创作背景等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老师可适当补充。)

  1、关于苏轼:

  (1)生*:(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顺便讲了。学生虽然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

  (在背景介绍中,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三)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加深**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1、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赤壁图画、三国人物不断切换,背景音乐悲怆、悠长,朗诵深沉有力,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联系着词的内容,脑海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指导朗读,正音、疏通文字。学生齐读与**读结合。点名读得较好的学生朗读。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以及洒脱豁达的胸襟。)

  3、让学生在朗读时思考:本词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雄伟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四)品析词作

  赏析上阕:(多**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时间

  3、为什么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上阕以诵读法、点拨法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赏析下阕:(多**出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回答)

  1、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乱石、惊涛、浪花,气势磅礴,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34岁47岁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6、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下阕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阕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早生华发”等,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五)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练习

  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婉约词对比。

  (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自主学习苏轼的一首婉约词《江城子记梦》,对比苏轼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

  (作业为背诵本词和自学《江城子记梦》,体会同一词人作品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四课《宋词四首》中的一首。这课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本词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了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本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

  (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题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介绍词的有关常识。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创作背景等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老师可适当补充。)

  1、关于苏轼:

  (1)生*:(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顺便讲了。学生虽然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

  (在背景介绍中,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三)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加深**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1、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赤壁图画、三国人物不断切换,背景音乐悲怆、悠长,朗诵深沉有力,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联系着词的内容,脑海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指导朗读,正音、疏通文字。学生齐读与**读结合。点名读得较好的学生朗读。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以及洒脱豁达的胸襟。)

  3、让学生在朗读时思考:本词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雄伟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四)品析词作

  赏析上阕:(多**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时间

  3、为什么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上阕以诵读法、点拨法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赏析下阕:(多**出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回答)

  1、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乱石、惊涛、浪花,气势磅礴,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34岁47岁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6、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下阕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阕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早生华发”等,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五)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练习

  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婉约词对比。

  (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自主学习苏轼的一首婉约词《江城子记梦》,对比苏轼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

  (作业为背诵本词和自学《江城子记梦》,体会同一词人作品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篇(扩展6)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篇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点击浏览该文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