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c语言实验报告结论怎么写)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阅读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1)

——c语言实验报告心得总结3篇

c语言实验报告心得总结1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认识,也对这个学期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就充满信心。通过自己与同学合作编写程序,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合作做项目,虽然那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项目。每天大家来得很早,大家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很好的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实训中深切体会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伟大的精神和热情为同学指导的促学方式,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抱怨,但是到了结束时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是老师给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就到了教室,在讲课中海给我们分享他在公司上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有那些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是*时上课时无法学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收获。

  通过这次实训,也使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许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上网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者抱怨项目的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也学好用C语言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还有就是对于未来,近程就是下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然后每天都能写一些程序,上网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时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锻炼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篇章,更是在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2)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3篇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1

  为期一个星期的c++实训已经基本结束,但是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明白C++语言这门课程光仅仅是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上机训练也不容忽视。

  通过上机训练,才能够明白自己知识的不足,才能够有的放矢,更加深刻的理解C语言中的知识点。通过实训,我找到了许多知识漏点,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以前认为自己已经懂了的知识点也理解更加深刻了。

  尤其是遇到了自己当时不知道如何编写的C++语言题目如何编写,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同学的交流后,试编和改错,最后能够顺利的编写出来,带来的也有成就感。并增加了我们对C++语言的兴趣和学好C++语言的信心。

  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程序的多种解决方法,知道了不同编写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总结C++语言实训的几个重要作用: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C++语言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应用电子专业的同学也相当重要,我们会再将来继续学习并熟悉这门课程。

c语言大学生实验报告2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在集成环境中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运行TC

  (2)启动TC集成环境,输入一个源程序,编译并运行。

  2.掌握单步执行、设置/去除断点,观察变量或表达式的值。

  (3)在该程序中按CTRL+F7单步招待并在观察窗口中查看变量和表达式的值。

  (4)设置/去除断点,继续调试。

  1、熟练掌握if.switch分支语句的使用。

  2、熟练掌握for.while.do.while循环语句的使用。

  3、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说明、参数传递及嵌套和递归调用方法。

  4、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说明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综合应用链表的操作

  二、实习地点

  **交通**管理学院计算机系机房十三号.

  三、实习成果

  熟练掌握TC集成环境的使用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报告和实*结,描述实习操作和心得体会,总结在这次实习中的业务收获,作出自我评价。熟练掌握并应用TC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联合使用,学会链表的构造和常用操作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日志和实习体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资料,拓宽视野,培养自学能力。

  四、实习心得

  在短短一周的实习期间使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我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无论面对学习中多大的困难,同学们都会帮助你,老师也会帮助你,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老师安排我们有具有的分工:

  首先,在计算机机房里同学们积极的对C语言进行巩固与实习,老师热心的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同学们的任何。老师把我们分为几组,每一组十一个人,并且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在我们实习结束后每一组的同学都把自己组里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告诉大家编程的原理、方法等,使同学们既有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同学们把自到自己的小组里,大家具体分工,你编这道题,我编这道题……我们不会的地方就去问学习比较好一些的同学,或者去问老师,老师和同学们总是那么的热心,只要你还不明白,不论你问多少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耐心地给你细心的讲解,直到讲会为止。

  最后我们把每天收获到的知识和心得都以实习日志的形式写好,最后交给老师。我们把自己的成果交给老师,就这样,这次实习圆满结束。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它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C语言的知识,更让我们学习到了同学们之间的那种团队精神,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3)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3篇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声明。

  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4、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①输人程序: #include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

  三、实验步骤:

  ①输人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a, b; float d,e; char c1,c2; double f, g; long m, n; unsigned int p,q;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789;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 printf("a=%d,b=%d c1=%c,c2=%c d=%6.2f,e=%6.2f ",a,b,c1,c2,d,e); printf("f=%15.6f,g=%15.6f m=%ld,n=%ld p=%u,q=%u ",f,g,m,n,p,q); }

  ②运行此程序并分析结果。

  预计结果:

  a=61,b=62

  c1=a,c2=b

  d=``3.56,e=`-6.87

  f=````3157.890121,g=```````0.123456

  m=50000,n=-60000

  p=32768,q=40000(`**空格)

  结果:

  g的输出看来是四舍五入了。

  ③在此基础上,将程序第9~14行改为:

  a=61;b=62;

  c1=a;c2=b;

  f=3157.890121;g=0.123456789;

  d=f;e=g;

  p=a=m=50000;q=b=n=-60000;

  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p=a=m=50000;q=b=n=-60000;这两条语句将p、a、m的值和q、b、n的值都重新赋了相应的新值。除m、n外都是整型、无符号整型或字符型,因此输出会按数据类型**截取,因此得到的值会不尽相同,但可以从理论上做出推测,但由于编译系统的不同,真正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

  ④改用scanf函数输人数据而不用赋值语句,scanf函数如下:

  scanf("%d,%d,%c,%c,%f,%f,%lf,%lf,%ld,%ld,%u,%u",&a,&b,&c1,&c2,&d,&e,&f,&g,&m,&n,%p,%q);

  输入的数据如下:

  分析运行结果。

  (说明:lf和ld格式符分别用于输人double型和long型数据)

  ⑤在④的基础**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a=%d,b=%d c1=%c,c2=%c d=%15.6f,e=%15.6f ",a,b,c1,c2,d,e);

  printf("f=%f,g=%f m=%ld,n=%ld p=%u,q=%u ",f,g,m,n,p,q);

  运行程序:

  ⑥将p、q改用%o格式符输出。

  ⑦将scanf函数中的%1f和%ld改为%f和%d,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结果。

  出现错误,提示为:浮点错误:超出范围。程序异常中止。 (2)按习题4. 8要求编写程序

  题目为:

  设圆半径r=l. 5,圆柱**=3,求圆周长、圆面积、圆球表面积、圆球体积、圆柱体积。 用scanf输人数据,输出计算结果口输出时要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c语言实验报告结论怎么写

  {

  float h,r,s,sq,vq,vz;

  float pi=3.1415926;

  printf("Please input the circinal r, and the cylindrical h:");

  scanf("%f,%f",&r,&h);

  l=2*pi*r;

  sq=4*pi*r*r;

  vq=4.0/3.0*pi*r*r*r;

  vz=pi*r*r*h;

  printf("circinal girth is: l=%6.2f ",l);

  printf("circinal area is: s=%6.2f ",s);

  printf("sphere surface area is: sq=%6.2f ",sq);

  printf("sphere cubage is: vq=%6.2f ",vq);

  printf("cylindrical cubage is: vz=%6.2f ",vz);

  }

  (3)编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人两个字符给c1 ,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和printf输出这两个字符。 上机运行程序,比较用printf和putchar函数输出字符的特点。 程序如下: #includevoid main() { char c1,c2; printf("Please input tow letters: "); c1=get); c2=get); printf("Putchar is: "); putc1); putc2); printf(" "); printf("Printf is: "); printf("%c %c ",c1,c2);

  }

  可见有putchar输出的结果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顺序输出的。每个putchar函数只能输出一个字符,且只能输出字符,而printf可以输出多个数据,且为任意类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C语言上机实验,我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几个例题,我对顺序结构中scanf和printf语句的基本实用情况有了一定的理解。我相信这些都为后来的编程打下基础。对C语言学习,我会更加努力。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4)

——解剖实验报告3篇

解剖实验报告1

  一、 实验名称:鸡的解剖

  二、 试验时间:20XX年X月XX日

  三、 实验地点:动医楼

  四、 使用器械:镊子(不带齿)、手术刀、手术剪

  五、 解剖程序:首先把鸡处死,方法是:在鸡的颈部靠近头处开口放血致死;然后解剖

  六、 观察内容

  1. 嗉囊:食管的膨大部,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偏右

  2. 腺胃:纺锤形,在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

  3. 肌胃:紧接与腺胃,近圆形,呈暗红色

  4.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前端与肌胃相接,灰白色,管状

  5. 空肠:前接十二指肠,后接回肠,灰白色,管状

  6. 回肠:前接空肠,后接结直肠,夹在两条盲肠之间,灰白色,管状

  7. 结直肠:很短,前接回肠

  8. 胰腺:夹在十二指肠降升支之间,淡黄色,长条形

  9. 肝:位于腹腔前下部,暗褐色,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绿色胆囊

  10. 法氏囊:位于鸡的泄殖腔的背侧,是泄殖腔的一个盲囊

  11. 气管:较长而粗,半透明管状,位于皮下,偏右,进入胸腔在心基上方分为两个支气管

  12. 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叉处,分外鸣膜和内鸣膜,禽类的发声器官

  13. 肺:位于胸腔背侧,扁*四方形

  14. 心脏:位于胸腔前下方,心基朝向前方,椎体形

  15. 肾:位于综荐股两旁和髂骨内面,红褐色

  16. 卵巢:位于左肾前部肾上腺的腹侧,上有发育着的大小不一的黄色卵泡

  17. 输卵管: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五部分 壶腹部:**部位

  壶腹部:产生蛋清的部位

  峡部:形成蛋壳膜

  **:形成蛋壳及其色素

  **:在蛋壳外面形成少量灰质

  18. 髂腓肌:相当于臀股二头肌,位于髂骨脊,以圆腱止于腓骨

  19. 坐骨神经:位于髂腓肌下面,体内最粗大的神经,白色,线状

  七、 体会:通过这次解剖实验课,我对鸡的一些**和器官有了一

  定的了解,也掌握了相关的一些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在外人看来也许解剖课很没意思,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乐趣。

解剖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麻醉小白鼠

  实验方法以及操作

  1.小白鼠取拿方法 提尾

  2.麻醉剂 1%戊巴比妥那 (0.5ml/100g体重+0.5ml)

  3.注射位置 小白鼠腹中线与一侧后肢连线的1/3处进针

  4.注射方法 45度角度进针,进针后回针筒以检验针头位置是否合适。如果感到会有阻力,且回抽出气泡为正确。

  实验结果

  小白鼠成功被麻醉

  讨论分析

  1、称出小白鼠的体重,按比例来抽取适量戊巴比妥钠溶液

  2、由一人提起小白鼠的尾部,并**住小白素另一个同学打针,回抽并注射溶液。若回抽阻力很大,且松手后,针筒会还原,则可能插入到肌肉中;若抽出血,则可能插入肝脏中。

  3、成功麻醉后,由第三个同学做好标记。

  4、洗手。

  5观察小白鼠情况。

  思考题: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动物麻醉?

  1、麻醉剂的取量要精确。

  2、打针的位置要准确。

  3、操作时要稳,且45度角注射。

解剖实验报告3

  一、实验名称:羊的解剖

  二、报告人:XXX

  三、试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四、实验地点:牧医楼一楼

  五、操作:XXX

  六、老师:张书松

  七、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八、解剖程序:首先把羊处死,处死方法:在羊的颈静脉沟处开口,在颈静脉沟深处找到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上开口放血,使羊致死;然后进行解剖观察

  九、观察内容:

  1.肩带肌:躯干与前肢连接的肌肉,大多为板状肌,起于躯干止于前肢的肩胛骨和肱骨

  2.斜方肌:扁*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3.菱形肌:在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软骨的内侧面。起作用为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

  4.背阔肌:位于胸侧壁的上部,三角形大板状肌

  5.臂头肌:位于颈侧部浅层,长而宽的带状,起于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止于肱骨嵴;作用: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侧偏头颈

  6.肩胛横突肌:呈薄带状,起于环锥翼,止于肩峰部的筋膜

  7.腹侧锯肌:大型的扇形状,下缘呈锯齿状,位于颈、胸部的外侧面

  8.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突向胸腔,上面有3个孔:

  ①主动脉裂孔

  ②食管裂孔

  ③腔静脉孔

  9.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以肌齿起于第5至最后肋骨的外面

  10.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向前方,起于髋结节,止于腹白线,呈扇形向下方扩展

  11.臀股二头肌:长而宽,位臀股部的外侧。起点分为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下方有坐骨神经

  12.肋间外肌: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于前一肋骨的后缘,肌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扩大,引起吸气。

  13.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层。起于后一肋骨的前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前一肋骨的后缘。作用:向后方牵引肋骨,使胸廓变小,帮助呼气.

  14.胃:羊的胃为复胃,分为:

  ①瘤胃:最大,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椭圆形

  ②网胃:4个胃中最小,呈梨形

  ③瓣胃:约占4个胃的7%或8%,呈两侧稍扁的圆球形

  ④皱胃:约占4个胃的8%到7%,呈一端粗一端细的`弯曲长囊其中瘤胃、网胃、瓣胃称前胃,内无腺体;皱胃称为真胃,内有腺体

  15.肠:分为: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盲肠、结肠、直肠

  16.心脏:位于胸腔纵膈内,夹在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呈倒圆锥形

  17.肺:位于胸腔内在纵膈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较大,粉红色,呈海绵状,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18.肾: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略呈豆形,红褐色,位于腰椎下方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5)

——c语言实习日志3篇

c语言实习日志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更多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矗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转载自第。)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矗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

c语言实习日志2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认识,也对这个学期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就充满信心。通过自己与同学合作编写程序,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合作做项目,虽然那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项目。每天大家来得很早,大家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很好的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实训中深切体会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伟大的精神和热情为同学指导的促学方式,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抱怨,但是到了结束时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是老师给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就到了教室,在讲课中海给我们分享他在公司上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有那些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是*时上课时无法学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收获。

  通过这次实训,也使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许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上网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者抱怨项目的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也学好用C语言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还有就是对于未来,近程就是下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

  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然后每天都能写一些程序,上网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时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锻炼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篇章,更是在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c语言实习日志3

  从这学期开始接触C语言,它对于我来说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觉得这个东西我是用不着的,其实不然。从这次C语言的实训,我才认识到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运用了它,只是我们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一个程序它的产生与它的规律。

  在次过程中我们深刻的感触到团队的重要性,*时都没怎么认真,老师讲的东西我们也并不是都懂或者是上课的时候都没听,*时没在意,自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脑子就不够用了。首先是小组的明确分工,自然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也是老师精心策划的结果。紧接着的调试,我才知道一个程序的产生是多么的不易,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这样的,并且我们也早已在享用它的便利,有了它才有了我们握着鼠标的一挥而就,才有了我们凌乱数据的一目了然与井井有条。

  一个程序就这么产生了,可是它仅仅是我们拿着老师设计好只是有那么点点缺失的程序的录入,要让我自己弄那么一个程序出来感觉真的是天方夜谭。在画我们自己挑选的版块的流程图的时候又一难题出现了,都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了,从课本的翻阅到群组的讨论,其间大家都是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识,共识了我们的智慧,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老师一个个不厌其烦的指导,让我们亲自弄清楚每一个细节,了解每一个步骤,在脱口讲解与老师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同的同学身上找出不同的问题,共享问题,共享智慧。记得我们老师也是微笑着对我们说“是不是这样才觉得真正的学了点东西?”。我们的回答是“对”。

  这次实训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又稍稍提高了那么点兴趣,不觉得它是那么的无聊与迷茫。让我从客观上认识到其实电脑还是不如我们人脑,因为他的心脏还是人来设计的。只是那些人他们的付出与他们的脑细胞和我不同而已。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6)

——初中实验报告3篇

初中实验报告1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初中实验报告2

  实验: 练 习 使 用 显 微 镜

  目的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

  显微镜、e字玻片、动植物永久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和步骤:

  一、对照图示认识显微镜,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分析

  5、收放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不要损伤显微镜、目镜和物镜。

  2、材料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将玻片压好。

  3、下降镜筒时,不要注视目镜,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头。

  4、取下玻片标本时要小心;

  5、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1

  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思考回答:

  1、在进行低倍镜观察时,使镜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什么地方?为什么?

  2、光线较暗时,应选用反光镜的*面还是凹面?

  3、怎样计算出视眼中的图像的放大倍数?

  4、若视眼中“e”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到视眼**?

初中实验报告3

  (一)、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

  1.绝缘体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

  1.光的折射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四)、热学实验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将矿泉水瓶放倒在水*桌面上,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很容易被吹的滚动起来。当将瓶中装满水再用同样的力吹它时,它却不容易被吹动。当用同样的力使它们滚动起来时,装满水的瓶子滚动的较远。这些现象说明:质量大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3.物体受*衡力和非*衡力将一塑料瓶静止在水*桌面上,此时瓶子受到重力与**力这一对*衡力的作用。将一塑料瓶抛出后,瓶子最终落回地面,说明它受到重力的作用。瓶子在空中作曲线运动,说明它受到非*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4.探究摩擦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没有落下来,说明它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将一塑料瓶放在水*地面上,使其从同一位置分别向前滑动和滚动,比较两次运动中所用推力的大小。前者是滑动摩擦,后者是滚动摩擦,而且还可得出结论:“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摩擦”。

  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将装有一半水的塑料瓶竖放在一块软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再将塑料瓶内装满水,重新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这两种情况中塑料瓶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把一装满水的塑料瓶分别竖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情况,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液体压强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将其瓶口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最终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7.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紧压在瓶口,然后使瓶口朝下,发现硬纸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也可将热水灌入塑料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来水冲瓶子,可观察到塑料瓶被压瘪,并伴有变形时产生的响声,也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8.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塑料瓶中装上适量的水,左手拿着一支吸管竖直插入瓶内水中,右手横拿着另一支吸管,将嘴对着横管的一端用力吹气,观察管内液面和管口的情况,从而得出“流体流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结论。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较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11.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通过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

  12.能量转化把塑料瓶向高处抛,观察塑料瓶的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可演示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随处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实验,同学们在学习中兴趣一定很浓,其实可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c语言实验报告分析总结3篇(扩展7)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

  在数字电路实验中,需要使用若干仪器、仪表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普通示波器、存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万用表和逻辑笔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而逻辑分析仪和存储示波器目前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中应用还不十分普遍。示波器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且使用相对复杂的仪器。本章从使用的角度介绍一下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示波器工作原理

  示波器是利用电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测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便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测量实验结果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和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组成。

  1.1示波管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正如图1所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密封在一个真空玻璃壳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现在的示波管屏面通常是矩形*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构成荧光膜。在荧光膜上常又增加一层蒸发铝膜。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而发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亮点的辉度。铝膜还有散热等其他作用。

  当电子停止轰击后,亮点不能立即消失而要保留一段时间。亮点辉度下降到原始值的10%所经过的时间叫做“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μs为极短余辉,10μs—1ms为短余辉,1ms—0.1s为中余辉,0.1s-1s为长余辉,大于1s为极长余辉。一般的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选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选用长余辉。

  由于所用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上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及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极(G2)(或称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很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发射电子。栅极是一个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园筒,套在阴极外面。由于栅极电位比阴极低,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作用,一般只有运动初速度大的少量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能穿过栅极小孔,奔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返回阴极。如果栅极电位过低,则全部电子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达到调节亮点的辉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极都是与阴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三个金属圆筒。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所加电位比A1高。G2的正电位对阴极电子奔向荧光屏起加速作用。

  电子束从阴极奔向荧光屏的过程中,经过两次聚焦过程。第一次聚焦由K、G1、G2完成,K、K、G1、G2叫做示波管的第一电子透镜。第二次聚焦发生在G2、A1、A2区域,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能使电子束正好会聚于荧光屏上的一点,这是第二次聚焦。A1上的电压叫做聚焦电压,A1又被叫做聚焦极。有时调节A1电压仍不能满足良好聚焦,需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A2又叫做辅助聚焦极。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电子射线方向,使荧光屏上的光点随外加信号的变化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图8.1中,Y1、Y2和Xl、X2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板组成偏转系统。Y轴偏转板在前,X轴偏转板在后,因此Y轴灵敏度高(被测信号经处理后加到Y轴)。两对偏转板分别加上电压,使两对偏转板间各自形成电场,分别**电子束在垂直方向和水*方向偏转。

  4.示波管的电源

  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供给有一定要求。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电位相近,偏转板的*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为零。阴极必须工作在负电位上。栅极G1相对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而且可调,以实现辉度调节。第一阳极为正电位(约+100V~+600V),也应可调,用作聚焦调节。第二阳极与前加速极相连,对阴极为正高压(约+1000V),相对于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由于示波管各电极电流很小,可以用公共高压经电阻分压器供电。

  1.2示波器的基本组成

  从上一小节可以看出,只要**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能**示波管显示的图形形状。我们知道,一个电子信号是时间的函数f(t),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在y轴加上被测信号(经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示波管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被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电信号中,在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是锯齿波。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它由示波管、Y轴系统、X轴系统、Z轴系统和电源等五部分组成。

  被测信号①接到“Y"输入端,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推挽输出信号②和③。经延迟级延迟Г1时间,到Y2放大器。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④和⑤,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稳定波形,将Y轴的被测信号③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在引入信号的正(或者负)极性的某一电*值产生触发脉冲⑥,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产生扫描电压⑦。由于从触发到启动扫描有一时间延迟Г2,为保证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X轴开始扫描,Y轴的延迟时间Г1应稍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Г2。扫描电压⑦经X轴放大器放大,产生推挽输出⑨和⑩,加到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正程,并且变成正向矩形波,送到示波管栅极。这使得在扫描正程显示的波形有某一固定辉度,而在扫描回程进行抹迹。

  以上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双踪显示则是利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被测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当转换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看到的是两个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

  示波器中往往有一个精确稳定的方波信号发生器,供校验示波器用。

  2示波器使用

  本节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本节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2.1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

  2.2示波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Power)

  示波器主电源开关。当此开关按下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

  2.辉度(Intensity)

  旋转此旋钮能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观察低频信号时可小些,高频信号时大些。

  一般不应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聚焦(Focus)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成最清晰状态。

  4.标尺亮度(Illuminance)

  此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照明灯亮度。正常室内光线下,照明灯暗一些好。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可适当调亮照明灯。

  2.3垂直偏转因数和水*偏转因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移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这一定义对X轴和Y轴都适用。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数。垂直灵敏度的单位是为cm/V,cm/mV或者DIV/mV,DIV/V,垂直偏转因数的单位是V/cm,mV/cm或者V/DIV,mV/DIV。实际上因习惯用法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有时也把偏转因数当灵敏度。

  踪示波器中每个通道各有一个垂直偏转因数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从5mV/DIV到5V/DIV分为10档。波段开关指示的值**荧光屏上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波段开关置于1V/DIV档时,如果屏幕上信号光点移动一格,则**输入信号电压变化1V。

  每个波段开关上往往还有一个小旋钮,微调每档垂直偏转因数。将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数值与波段开关所指示的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此旋钮,能够微调垂直偏转因数。垂直偏转因数微调后,会造成与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不一致,这点应引起注意。许多示波器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微调旋钮被拉出时,垂直灵敏度扩大若干倍(偏转因数缩小若干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数是1V/DIV,采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数是0.2V/DIV。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在屏幕上被测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的垂直移动距离之比常被用于判断被测信号的电压值。

  2.时基选择(TIME/DIV)和微调

  时基选择和微调的使用方法与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和微调类似。时基选择也通过一个波段开关实现,按1、2、5方式把时基分为若干档。波段开关的指示值**光点在水*方向移动一个格的时间值。例如在1μS/DIV档,光点在屏上移动一格**时间值1μS。

  “微调”旋钮用于时基校准和微调。沿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处于校准位置时,屏幕上显示的时基值与波段开关所示的标称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旋钮,则对时基微调。旋钮拔出后处于扫描扩展状态。通常为×10扩展,即水*灵敏度扩大10倍,时基缩小到1/10。例如在2μS/DIV档,扫描扩展状态下荧光屏上水*一格**的时间值等于2μS×(1/10)=0.2μS

  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源CAL,专门用于校准示波器的时基和垂直偏转因数。例如COS5041型示波器标准信号源提供一个VP-P=2V,f=1kHz的方波信号。

  示波器前面板上的位移(Position)旋钮调节信号波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旋转水*位移旋钮(标有水*双向箭头)左右移动信号波形,旋转垂直位移旋钮(标有垂直双向箭头)上下移动信号波形。

  2.4输入通道和输入耦合选择

  1.输入通道选择

  输入通道至少有三种选择方式:通道1(CH1)、通道2(CH2)、双通道(DUAL)。选择通道1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1的信号。选择通道2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2的信号。选择双通道时,示波器同时显示通道1信号和通道2信号。测试信号时,首先要将示波器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根据输入通道的选择,将示波器探头插到相应通道插座上,示波器探头上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连接在一起,示波器探头接触被测点。示波器探头上有一双位开关。此开关拨到“×1”位置时,被测信号无衰减送到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此开关拨到“×10"位置时,被测信号衰减为1/10,然后送往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乘以10才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

  2.输入耦合方式

  输入耦合方式有三种选择:交流(AC)、地(GND)、直流(DC)。当选择“地”时,扫描线显示出“示波器地”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流耦合用于测定信号直流绝对值和观测极低频信号。交流耦合用于观测交流和含有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一般选择“直流”方式,以便观测信号的绝对电压值。

  2.5触发

  第一节指出,被测信号从Y轴输入后,一部分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上,驱动光点在荧光屏上按比例沿垂直方向移动;另一部分分流到x轴偏转系统产生触发脉冲,触发扫描发生器,产生重复的锯齿波电压加到示波管的X偏转板上,使光点沿水*方向移动,两者合一,光点在荧光屏上描绘出的图形就是被测信号图形。由此可知,正确的触发方式直接影响到示波器的有效操作。为了在荧光屏上得到稳定的、清晰的信号波形,掌握基本的触发功能及其操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触发源(Source)选择

  要使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则需将被测信号本身或者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加到触发电路。触发源选择确定触发信号由何处供给。通常有三种触发源:内触发(INT)、电源触发内触发使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触发方式。由于触发信号本身是被测信号的一部分,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出非常稳定的波形。双踪示波器中通道1或者通道2都可以选作触发信号。

  电源触发使用交流电源频率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这种方法在测量与交流电源频率有关的信号时是有效的。特别在测量音频电路、闸流管的低电*交流噪音时更为有效。

  外触发使用外加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外加信号从外触发输入端输入。外触发信号与被测信号间应具有周期性的关系。由于被测信号没有用作触发信号,所以何时开始扫描与被测信号无关。

  正确选择触发信号对波形显示的稳定、清晰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数字电路的测量中,对一个简单的周期信号而言,选择内触发可能好一些,而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周期的信号,且存在一个与它有周期关系的信号时,选用外触发可能更好。

  2.触发耦合(Coupling)方式选择

  触发信号到触发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多种,目的是为了触发信号的稳定、可靠。这里介绍常用的几种。

  AC耦合又称电容耦合。它只允许用触发信号的交流分量触发,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被隔断。通常在不考虑DC分量时使用这种耦合方式,以形成稳定触发。但是如果触发信号的频率小于10Hz,会造成触发困难。

  直流耦合(DC)不隔断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当触发信号的频率较低或者触发信号的占空比很大时,使用直流耦合较好。

  低频抑制(L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低频成分被抑制;高频抑制(HFR)触发时,触发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加到触发电路,触发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抑制。此外还有用于电视维修的电视同步(TV)触发。这些触发耦合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需在使用中去体会。

  3.触发电*(Level)和触发极性(Slope)

  触发电*调节又叫同步调节,它使得扫描与被测信号同步。电*调节旋钮调节触发信号的触发电*。一旦触发信号超过由旋钮设定的触发电*时,扫描即被触发。顺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上升;逆时针旋转旋钮,触发电*下降。当电*旋钮调到电*锁定位置时,触发电*自动保持在触发信号的幅度之内,不需要电*调节就能产生一个稳定的触发。当信号波形复杂,用电*旋钮不能稳定触发时,用释抑(HoldOff)旋钮调节波形的释抑时间(扫描暂停时间),能使扫描与波形稳定同步。

  极性开关用来选择触发信号的极性。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增加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拨在“-”位置上时,在信号减少的方向上,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时就产生触发。触发极性和触发电*共同决定触发信号的触发点。

  2.6扫描方式(SweepMode)

  扫描有自动(Auto)、常态(Norm)和单次(Single)三种扫描方式。

  自动: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或者触发信号频率低于50Hz时,扫描为自激方式。

  常态:当无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处于准备状态,没有扫描线。触发信号到来后,触发扫描。

  单次:单次按钮类似复位开关。单次扫描方式下,按单次按钮时扫描电路复位,此时准备好(Ready)灯亮。触发信号到来后产生一次扫描。单次扫描结束后,准备灯灭。单次扫描用于观测非周期信号或者单次瞬变信号,往往需要对波形拍照。

  上面扼要介绍了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示波器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功能,如延迟扫描、触发延迟、X-Y工作方式等,这里就不介绍了。示波器入门操作是容易的,真正熟练则要在应用中掌握。值得指出的是,示波器虽然功能较多,但许多情况下用其他仪器、仪表更好。例如,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判断一个脉宽较窄的单脉冲是否发生时,用逻辑笔就简单的多;测量单脉冲脉宽时,用逻辑分析仪更好一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