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1
动身**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他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蹊跷()()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蹊跷: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烛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叙述了作者同窗的哪几件事?从全文看,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qī qiāo
2、(1)古怪、无法猜解《枣核》阅读附答案阅读答案。(2)指老年。
3、缺的是故乡的温暖。因为友人身在他乡,条件再好,毕竟不是心灵的归宿
4、托“我”捎枣核、布置后花园、堆叠“北海”假山。线索是“枣核”。
5、不好。因为这一段起着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6、第一段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1)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如有所语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诎右臂支船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小题3】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①说话 ②相类似 ③通屈,弯曲。
【小题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
【小题3】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2分)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2)
——枣核的阅读答案参考 (菁选3篇)
枣核的阅读答案参考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二)体会文中包含深情的语言;
(三)理解**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巧设悬念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思乡之情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设想
(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三)课型、课时:教读 一课时
(四)教具:投影仪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 导语:
**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投影检查预习:
1、给下列文字注音
蹊(qi) 跷(qiao) 掐(qia) 嫣(yan)
倘(tang) 坳(ao) 掀(xian) 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词语解释:
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
(师生订正,齐读两遍)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句停顿及感情。
2、学生**阅读并思考:
①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② 课文是怎样揭示枣核的用途的?
逐层设置悬念,最后通过枣核用途表现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
③ 课文是怎样设置悬念,推动内容发展的?
明确:
第1段:设置悬念:再三托付,带几颗枣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跷。
2-4段:加深悬念:车站等候,殷切询问,托在掌心,故弄玄虚。
5-10段:解开悬念:踏访后花园,手栽垂杨柳,总缺点什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11段:点明主题。
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并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四)研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 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明确:本文语言不加修饰,朴朴实实,却把这位**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体现在字里行间,主要有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言之成理即可)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4、文中驱车途中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沿途的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发展作暗示。
5、友人身居**,生活优越,家庭和事业如意,为什么还时时想起祖国?假如你将来到了外国,你将会怎样?
学生**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只要紧扣"爱国怀乡",都应肯定。
(五)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以"枣核"或其它实物为寄托,以诗或散文等形式来抒发一下自己对家乡的思想感情。 (边写作边穿插音乐伴奏,完成后**讨论,评出几篇优秀习作)
(六)课堂小结:请男女各一位同学**总结,并予鼓励。
六、练习设计:
1、 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短语或句子,写点赏析文章,至少三处。
枣核的阅读答案参考2
枣核
3.友人说自己“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她“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她缺的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解,把所缺的内容写下来。
答:她心里所想都是故乡的一切,可见她缺少的是故乡的温暖,她通过载垂柳等来寄托这种思念之情。(丰厚的物质条件,也弥补不了对故国的思恋,这就是所谓的缺点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原因也在于此)
4.友人说:“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请根据上下文,说说你对加下划线字所包含的情感的理解
答:因为花园里的“北海”是主人仿照北海的景物布置的,加上“我们的”三个字,流露出主人对亲自选材、亲手堆叠“北海”这种做法的自豪、满足的感情。(联系上文,体会她的心情)
6、“也许是没出息的,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句中“没出息”,字面意思是没有发展前途或没有志气。很明显,这里不是这个意思。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答:前面“也许是”三个字意味着“没出息”并非肯定之语;“没出息”具体所指的是“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这句话正反映了同窗思乡心切,年纪越大,这种感情越强烈。“没出息”用在这里,是一种喜悦的自嘲之语。
7.朋友在“北海”上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作者详细技术这些有什么作用?
答:同窗思乡心切,却又无法回到故土,只能通过细心构造了个跟故乡相似的景致来解相思之苦,从侧面体现了同窗的思乡之情。
枣核的阅读答案参考3
枣 核
【学习目标】
1、体会外籍华人热爱故土的感情。
2、领会课文质朴而感人的语言。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美籍华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体现了**民族高度的凝聚力。这种感情是我们的财富,应该好好的体会文中洋溢着的热爱故土的感情。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感人至深的情感,是通过托带枣核、试种枣树这样的*常事来表现的。所以,文章怎样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赤子之情的,这是理解一个难点。
? 预备训练
1、注音填字
圣dàn( ) 匀称()chà( )紫嫣红
揣( ) 玛瑙()qīqiāo( )
2、写出解词有误的一项 ()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
A. 风烛残年(岁月) B. 嫣红(鲜红) ..
C. 泛舟(漂浮)D. 游子(人) ..
? 课堂达标训练
一、下列词语中的“良”与“感慨良深”中的“良”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良师益友 B. 用心良苦 C.良药苦口D. 除暴安良
二、语段研读
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财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机械长了。姑娘在**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的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里的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棵种子,试种一下。”
1、“她”为什么要栽垂柳?她几十年前就种了,这说明了什么?
2、文中的“没出息”是指3、托带枣核的真正原因是
4、“游子的心境”是指什么样的心境?请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来解释。
? 课堂提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不止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财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机械长了。姑娘在**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的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里的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棵种子,试种一下。”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家乡味道她手栽 .
像是缺点什么想旧历年 ..2、久别重逢,她把我安顿好,不叙别情,却“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这合情理吗?为什么?
3、最后几句话,连用四个“想”作用是
二、阅读课外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祖国是什么
祖国是什么?
有一天,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脸,问白鸽。
白鸽从天边飞回,从四面把方衔来了答案。
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
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
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晓风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渡的龙舟。
星星回答: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
青松回答:是精神抖擞开屏的孔雀。
鼻海回答:是吹拂大地温暖的春风!
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黎明!”
白鸽扑棱扑棱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这个答案是:
1、结合全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20字)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加点字能否去掉,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笑脸。 ...
2) 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
3) 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
3、本文综合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段中孩子所说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5、请你也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说祖国是什么。
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字
yānhóng( ) qīqiāo ( )
,shānào( ) xiāngqiàn( )
2、解释加点词语
泛舟 故弄玄虚 .安顿 感慨良深 ...
3、《枣核》通过一位“旧时,现在的“带几棵枣核,想在后花园试种的故事的叙写,表现了广大**华人,赞颂**民族是一个 的民族。全文洋溢着一股之情。
课外强化训练
一、 填空
《枣核》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 ”巧设悬念,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于用“”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既是一条 线索,又是一条凝聚着浓浓乡情的 线索。
二、语段研读
梦里几度回故乡
在**新泽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里,每天黄昏,她总是百无聊赖地站在窗前眺望远方。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棕色的山峦映衬着暗蓝的天。屋里响着的*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如她的心里。她预感今晚又将梦见*。自从移居**后,晚上做梦常常回到故乡,和父母、朋友们在一起。这样多少可以缓解思乡的情绪。
夜幕降临时,先生问她今晚吃什么,她决定自己动手做。她实在厌倦了那些**的食物:牛排、猪排、火鸡和厚厚的番茄酱??
**人吃起肉来兴致勃勃,并不断和朋友、亲戚交流食谱,获得新的口味。他们“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调,总是把蔬菜放在一大锅清水里煮半个小时,最后加进一块黄油,连盐也不放。??
她总算是幸运的。她在**的家舒适宽敞,上下三层,屋外有开阔的阳台,花园里她先生亲手栽种的苹果树和樱桃树,环绕在碧蓝的游泳池旁。那是一个**人一生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虽然如此,她感到**人并不比*人幸福。他们一生都在承受压力和竞争,连、睡梦中都无法放松。她想起有一天她先生的感慨:“你知道我想念*的是什么吗?那里的人们的轻松自如和那些令人激动的变化,那里的活力!别担心,我们会回去!”
是的,她相信他们会回去!
1、本文表现的是 之情,文中的“她”寄情于 。
2、与课文《枣核》相比,在表现手法上,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①屋里响着的*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如她的心里。 .
②他们“憎恨”蔬菜,也不知道如何烹调?? ..
③她总算是幸运的?? ..
4、本文采用、的特点。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3)
——枣核的阅读答案
枣核的阅读答案1
枣核
萧乾
动身**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他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他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他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五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问题: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蹊跷( )( )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蹊跷 :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烛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的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叙述了作者同窗的哪几件事? 从全文看,叙事线索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 qī qiāo
2.(1)古怪、无法猜解。(2)指老年。
3.缺的是故乡的温暖。因为友人身在他乡,条件再好,毕竟不是心灵的归宿。
4.托“我”捎枣核、布置后花园、堆叠“北海”假山。线索是“枣核”。
5.不好。因为这一段起着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6.第一段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4)
——英语练习(Book1and2)以及答案3篇
英语练习(Book1and2)以及答案1
一、对话
补全下面对话,每个空只填一个词:
Li Hong is a receptionist. She works at a guest house of a technical school. Lizzy is an overseas student. She is from South America. Li Hong now meets her at the airport.
Li: Hi, you must ______(1) Lizzy. I’m Li Hong _____(2) the technical school.
Lizzy: Oh, how do you do, Li Hong? Thank you for ______(3) to meet me.
Li: How do you do, Lizzy? ______(4) to China. Did you have a good ______(5)?
Lizzy: Yeah, quite good. ______(6) I am a little tired. It’s a _____(7) journey, you know.
Li: Yes, let’s go back to the guest house of our school. Everything _____(8) ready for you there.
Lizzy: That’s very ______(9) of you.
Li: You are _______(10).
二、语法与结构
1、 用be 的适当形式填空。
Today _____ Saturday. It _____ on the weekend. So it _____ our holiday. Usually, we _____ happy to spend the evening quietly at home on Saturday, but today there will _____ a big party. Mr. and Mrs. Harris will come to the party. They _____ our American friends. They _____ from New York. Mr. Harris _____ an engineer at a joint-venture in our city. And Mrs. Harris ____ a teacher of English at our university. I _____ very happy to see them at the party. This evening will ____ a pleasant memory for me.
2、 将下列各句分别译成相应的汉语或英语。
1. 我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
2. 斯通(Stone)先生是一位英语教授。
3. 她很擅长弹钢琴。
4. 他的确太累了。
5. 见到你真高兴。
6. Li Hong is the manager of this company.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
7. 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
8.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9. Carelessness is my weak point.
10.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答案:
(对话)1. be 2. from 3. coming 4. Welcome 5. journey 6. But 7. long8. is 9. kind 10. welcome
(语法与结构)
1、 is , is , is, are , be , are , are , is , is , will be , be
2. (1) I am a student at this school.
(2) Mr. Stone i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3) She is good at playing the piano.
(4) He is really too tired.
(5) I’m so glad to meet you.
(6) *是这个公司的经理。
(7) 英语不容易学。
(8) 有志者事竟成。
(9) 粗心是我的缺点。
(10) **是*******的首都。
英语练习(Book1and2)以及答案2
一、词汇
用下列所给的`词或短语填空,必要的地方变换形式。
not only … but also, whenever, in good health, in charge of, wish, be skilled in
(1) It is not easy to get this job. However, I _____ you good luck.
(2) I always ask him to help me ______ I’m in trouble.
(3) Mrs. Green is ________ our class.
(4) He learned to drive ten years ago. So he ______ very _______ driving now.
(5) You’d better speak English ______ inside _______ outside class.
(6) The old man is at least eighty years old. But he is still ________.
二、对话
根据情景补全下面对话。
Li: Good afternoon, Professor Waters.
Waters: Good afternoon. Mr. Li. _____________(1).
Li: Yeah, it’s been quite a long time. __________(2)?
Waters: I’m fine, thanks. ________(3)?
Li: I’m fine, too.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teaching?
Waters: Not bad. The students are lovely. And how ___________(4)?
Li: Just so-so. Always as busy as a bee.
Waters: Take care. Don’t make yourself too busy.
Li: ______(5). Bye.
Waters: Bye-bye.
三、语法与结构
1. 将下面各句变成否定句。
(1) They will be happy ?with the arrangement.
(2) This house was ours.
(3) They were schoolmates in primary school.
(4) They are eager to join us.
2. 将下面各句变成一般疑问句。
(1) It will be a fine day tomorrow.
(2) There are many university graduates working in their company.
(3) You are careful enough.
(4) Everything is fine with me.
Key:
(词汇) (1) wish (2) whenever (3) in charge of (4) is very skilled in(5) not only… but also (6) in good health
(对话) 1. Long time no see 2. How are you 3. And you 4. are things with you5. I won’t
(语法与结构)
1. (1) They won’t be happy with the arrangement.
(2) This house was not ours.
(3) They were not schoolmates in primary school.
(4) They are not eager to join us.
2. (1) Will it be a fine day tomorrow?
(2) Are there many university graduates working in their company?
(3) Are you careful enough?
(4) Is everything fine with you?
英语练习(Book1and2)以及答案3
一、对话
Dylon: I went to Yale University.
Liu: Did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学习了什么课程)
Dylon: I did an M.A. in philosophy.
Li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学习了多久)
Dylon: Four years.
Liu: When did you graduate?
Dylon: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于1995年)
Liu: What did you do after that?
Dylon: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了德国)
Liu: German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在那里做什么)
Dylon: I taught English to a group of German college students.
Liu: 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Dylon: Only one year.
二、语法与结构
1、 将下面句子变成一般疑问句。
(1) He saw his friend Jim on his way to school.
(2) They moved there on October 2, 1994.
2、 将下面句子变成否定句。
(1) She enjoyed reading books when she was young.
(2) We watched TV for half an hour yesterday evening.
3、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What _____ you ______ (buy) yesterday? I _____ (buy) a few cakes.
(2) He ______ (go) to America the year before last.
(3) Uncle Green _____ (die) in 1993.
(4) I ______ (be) born in Shanghai.
(5) We had a nice holiday in America, but we _____ (not visit) to New York.
Key:
(对话) 1.What courses did you take there?
2. How long did you study there?
3. I graduated in 1995.
4. I went to Germany.
5. What did you do there?
(语法与结构)1. (1) Did he see his friend Jim on his way to school?
(2) Did they move there on October 2?, 1994?
2. (1) She didn’t enjoy reading books when she was young.
(2) We didn’t watch TV for half an hour yesterday evening.
3. (1) did; buy ;bought (2) went (3) died (4) was (5) didn’t go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5)
——《*梦》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梦》阅读练习及答案1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近代史——*的奋斗》
材料二 “无端忽作太*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各界人士做一场“*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共商**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的**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者想看到一个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他们为梦想做了些什么?(举两例)(2分)
(2)梁启超在19世纪末的**梦想是什么?(1分)孙中山为实现“*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表现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梦想开始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例新*在20世纪50年代为实现第二个梦想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
(5)“在**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拥有怎样的“*梦”?(2分)
【答案】
(1)“师夷长技以自强”(或维护清**的封建**)(1分)。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任写出两类既得1分),或洋务派创办的具体企业、学校等。(任写出两个即得1分)
(2)实行变法或建立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1分)。指导思想是****。(1分)
(3)这个梦想实现了(1分,只说“梦想实现了”,不得分),*建立了**民族**战线。(1分)
(4)*******的成立。(1分)颁布《*******土地**法》(或进行土地**,或废除封建土地**,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或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实行****改造)(1分)。
(5)*理论(1分);答案只要符合“**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1分)
《*梦》阅读练习及答案2
材料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脚步的加快,*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1分)这一事件对*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二新*成立伊始,*等老一辈**家就带领**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没有**,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枣核阅读全部答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梦”,十一届****以来*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表现。(6分)
(4)*几代人为实现*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事件:*战争(1分)
影响:
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②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③为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6分)
(2)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根源:左倾错误(2分)
(3)表现:
a.农村首先进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
(4)启示:
①****现代化建设不是****的,必须立足*的国情作出**的决策;
②****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言之成理即可。2分)
《*梦》阅读练习及答案3
(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李鸿章曾认为,“*文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实践活动(创办的近代企业)举一例说明?
(2)梦想要成真,还须**远瞩的智慧。孙中山提出,“我们**的目的,是为*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故要民族**……”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建立什么国家(名称)?他在1924年进行了*建立什么军校?
(3)梦想要成真,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在1930年指出,“**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与*会师建立什么**?*他又开创是***胜利怎样的道路?1934-1936年,**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举一例说明)
答案
1.创造江南制造总局
2.**情感*或则实现**共和 *国 黄埔军校
3.*工农**或第四军 农村包围城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或**长征)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6)
——**版《枣核》教学反思3篇
**版《枣核》教学反思1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是在为老师自己的阅读而教,为教参而阅读 ,为考试而教阅读。老师的阅读感受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迭起……过于精致细腻、转换频繁的课堂间接地侵占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 教师讲解过深、过细、过透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语文课完全没有了语文味,难怪孩子不愿上语文课了。
有鉴于此,要想真正让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去感悟,培养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心灵,发展孩子的阅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阅读教学就必须重视“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的关键在于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突破文章中心的'一个突破口。为此,《枣核》一文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标题“枣核”展开的。
**版《枣核》教学反思2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学习的。
完成情况:
本节课我以读《月之故乡》这首诗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后来还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爱国**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
改进措施:
1、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
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版《枣核》教学反思3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 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
《枣核》阅读练习以及答案3篇(扩展7)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菁选3篇)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 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
(2)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
19.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2分)
(1)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肖像特征)
(2)佛印——________________(神态特征)
20.“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8.(1)靠近 (2)船桨
19.(1)峨冠多髯 (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
20.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鸡犬相闻 村中闻有此人
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C、问今是何世 同行二十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捕鱼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
2、选出下面划线字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意义不同的一项[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选文中“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
A、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B、为外界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D、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4、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5、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C
2、C
3、B
4、C
5、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3
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⑴其船背稍
夷
⑵钩画
了了
2、给下列句子划出一处朗读停顿。
居 左 者 右 手 执 蒲 葵 扇
3、在文中找出两个同假字并解释。
⑴ 同 ,解释
⑵ 同 ,解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作者评论王叔远的微雕技术“ ”,还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这一点?
参***:
1、⑴*;
⑵清楚明白
2、居 左 者/ 右 手执蒲 葵 扇
3、⑴衡同横,横放;
⑵诎捅屈,弯曲;
4、“略”(意思对即可)
5、嘻,技亦灵怪矣哉!细若蚊足,钩画了了;5人8窗6物34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