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篇一

第一种

[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南宋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2《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有一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唐宋时候,部分地区有打灰堆的习俗。元旦这天天不亮时,人们站在垃圾堆边上,手里拿着木棍竹杖之类的东西敲打垃圾堆,一边敲打还一边叫疼;有的人还把细绳绑着的人偶扔进垃圾堆里,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这种奇怪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有个商人叫区明,有一次经过彭泽湖的时候,忽然从湖中走出了大队的车马,把区明吓了一跳。为首的一人衣着富贵华丽,自称是青湖君,他热情地邀请区明到家里做客。区明半信半疑地上了车,大车哗啦啦地开进水底去了。

这位青湖君可真是好客,他摆酒设宴,热情地款待了区明。酒酣耳热之际,青湖君问:“大家相识一场也是缘分,你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只要我有,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区明正在迟疑,只听见身旁有人悄悄地说:“只求如愿,只求如愿!”区明便懵懵懂懂地回答说:“我只求如愿……”没想到青湖君脸色大变,皱着眉头说:“哎呀,我最珍惜的就是如愿,真舍不得把她送人。不过话已出口,也只能信守承诺,你就把她带走吧!”青湖君让人把如愿叫来,原来是个美貌的婢女。区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区明带着如愿回到家里,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他万没想到如愿法术高强,不管区明想要什么,如愿都能顺利地拿给他,就像机器猫一样。区明大喜过望,他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如愿的法术,几年之间就成为大富豪。

有人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起码在区明身上得到了印证。区明的钱越来越多,脾气却越来越坏。正月初一大清早,如愿起床晚了,区明竟然拿着棍棒把她打下床,一直撵到院子里。如愿无处可逃,看见墙角有个垃圾堆,便一头钻进去,不见了踪影。

区明傻了眼,走上前去用棍子使劲敲打垃圾堆,叫喊着如愿的名字,可是如愿再也没有出现。

后来,人们就用打灰堆的方式纪念如愿的出走,同时也寄托着对新年如愿的美好希望。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是苏轼的《守岁》诗。大意是过了个今夜难道就没有明年了吗?时间还是有的,但可怕是浪费光阴,虚度年华。努力抓紧今天——今年最后的一天,这样才是可赞赏的啊。由此可见诗人惜时如金的精神,奋发进取的态度。

除夕守岁有佳诗 展士珍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今选录一部分供大家品赏,以增添节日的情趣。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4《岁占》就是根据初几的天气来预测一年的年成

5、按照福安地区的汉族民俗,初二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如果冒昧在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吃闭门羹,但是主人脸上却少了过年应有的热情。明朝年间,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地过年,可家里死了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初一)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办丧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旧按往常一样,到亲朋家逛门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

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篇二

一,问刘十九

昨晚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刚打开门,就听见卧室孩子的声音:“爸爸!”放下东西,到天天的床前。

“今天我们讲什么呢?” “我们讲白居易的一首诗好吗?” “白居易是大诗人!”

“是啊!不过今天我们讲的不是你以前听过的《草》,我们讲《问刘十九》好吗?” “好!”

我靠在天天身边,开始讲: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可是后来他被小人陷害,被贬官了,贬到江州当司马。” “江州是什么?”

天天是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楚的孩子。“是一个地方。” “司马呢?” “是一个小官。” “哦。”

“江州很小,很穷,人也很少,但是人们听说大诗人白居易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也都很喜欢他,因此,白居易在江州也交了不少朋友,有一个叫刘十九。”

“有一天,和现在一样,是很冷的冬天,马上就要下雪了,白居易坐在家里,想:这么冷的天,干什么好呢?干脆喝酒吧!”

“古人就喜欢喝酒。”天天很老练地作出了总结。

“是的,”我笑着说,“不过古代的酒是用米酿成的,刚酿出来的时候,上面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泛着绿色,跟小蚂蚁一样,好可爱的。而且古代人冬天喝酒的时候要用火炉温一下。”

“这样就不会感冒。”天天从医学角度进行了解释。“对。”我又笑了。

“但是一个人喝酒很寂寞,应该请一个朋友来喝啊,请谁呢?” “请刘十九!”天天替古人作出了选择。

“对!于是,白居易就想写一封信给刘十九,请他来喝酒,白居易是诗人,于是他的信也用诗来写。”

问刘十九 白 居 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刚酿出来的酒啊,上面浮着绿色小蚂蚁一样的泡沫,真好看,红泥做成的小火炉让人好温暖。天晚了,马上要下雪了,白居易问朋友,能够来喝一杯吗?”

“无是什么意思?”

“‘能饮一杯无’就是‘能不能来喝一杯’的意思,无就相当于‘好不好’。” 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进行了评论: “诗人写信都用诗写,真好玩。” “后来呢?”

我愣了一下,诗里面没有写后来怎样,但是为了满足天天的好奇心,只好杜撰了: “后来啊,刘十九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心里十分高兴,马上就出门到了白居易的家里,两个人一起聊天,喝酒,这时候啊,天上也下雪了,两个人很高兴,然后就完了。”

二,游子吟

天天上床之后,就等着爸爸来讲诗的故事。我坐到床头,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一首关于妈妈的诗好吗?” “好!什么诗呢?” “《游子吟》。” “好啊!什么叫游子呢?”

“游子啊,就是古代那些因为读书或者工作还有当官离开了家的人啊。” “那么‘吟’呢?”

“‘吟’是一种诗歌的名字,等天天长大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的。” “这首诗是唐朝一个诗人叫孟郊的写的。孟郊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刻苦。他长大了之后,就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去考试。”

“考上了吗?”

“没有,他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上。那时候啊,他的生活很苦,但是还是坚持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

黑暗里,我听见天天轻轻舒了口气。

“后来啊,他就到一个叫溧县的地方当县尉。” “县尉是什么?” “是古代的一个官。” “哦。”

“当了官之后,孟郊终于挣钱了,于是就想把妈妈接来一起住。在路上的时候啊,孟郊就想,为了把自己养大,妈妈吃了多少苦啊,现在一定要让妈妈过好日子了!于是,他就写了这首《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要离开家的时候,妈妈在灯下给他缝衣服,线缝得很密。” “为什么呢?” 天天对针线很不熟悉。

“这样啊,孩子穿的衣服就很结实啊。以前还有一个风俗,说给孩子的衣服缝得密一点,孩子就能早点回来。”

“哦。”

“所以孟郊的妈妈也很想他能早点回来啊。‘意’就是心里,‘恐’就是害怕。所以妈妈很害怕他回来得太晚了。”

“寸草心是什么?”

天天的思维已经跳到了下一句。

“‘寸草’就是小草,这里孟郊的意思是,我现在对母亲好,但是我的心只能跟小草的心相比。怎么能够报答春晖一样的母爱呢?”

“那春晖是什么呢?” 天天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看,春天来了,阳光灿烂,花儿也开了,树叶也绿了,这些都是阳光的功劳是吗?” “嗯,是。”

“春晖啊,就是春天的阳光。所以小草即使报答阳光,你说能够报答得了吗?” “报答不了。”

实力悬殊的道理天天还是懂得的。

“所以啊,孟郊的意思是说,妈妈的爱太伟大了,自己永远也不能报答啊!”

三,观沧海

与学生学习诗词害怕长篇的相反,天天希望每天晚上讲的诗歌都很长。这倒不见得是他好学,只是希望诗歌长一点,睡觉的时间就可以晚一点。因此那天当我又靠在他身边的时候,天天首先提出了要求:

“爸爸,今天讲一首长一点的诗好吗?” “好吧,那我们就讲曹操的《观沧海》吧!” “就是打赤壁之战的那个曹操吗?”

“是啊,不过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没打赤壁之战呢。” “沧海是什么意思?”

“就是大海啊,观就是看的意思。” “长吗?”

“比较长,爸爸给你背。”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背完了之后,天天满意地点了点头:“嗯,还比较长,给我讲诗的故事吧。” “好。有一年啊,曹操跟敌人打仗……” “打赢了没有?”天天的问题总是直指结果。

“打赢了。结束之后,曹操想休息一下,于是登上了那里的一座山,这座山叫碣石山,正好对着大海。曹操登上高山,远望过去,好浩大美丽的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光闪闪,海上有很多岛屿,露出水面,就像是小山一样,所以叫‘山岛竦峙’。”

“哦。”天天表示明白了。

“在岸边,在岛上,都生长着很多很多的树,所以叫‘树木丛生’,树下还有很多很多的小草,所以就是‘百草丰茂’。”

“真美丽!”天天似乎入神了。

“这时候正是秋天,秋风吹起来了,很大的海浪从海上涌起来,好壮观啊!” “大海很大吗?”天天问,他还没见过海呢。

“当然啊!很大很大,无边无际。站在大海上,太阳和月亮都像是从海里升起的,星星也好像是从海里升起来的似的。”

“呵呵好夸张哦!”天天笑了:“太阳和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不是从海里升起来的……” 天天准备给爸爸普及科学常识。

“是啊,因为大海太大了,所以这里曹操都有错觉了啊。而且天天你看,曹操在海边看得久吗?”

天天思索了一下:“久。”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从有太阳的时候看到有月亮的时候,从白天看到晚上了。” 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好像是诗词鉴赏题的原题。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曹操高兴极了,于是他说:

“我真是太幸运了啊!我要用诗来把这些写下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所以啊,曹操就写了这首《观沧海》。”

“好了,讲完了,该睡觉了臭小子。” 天天把被子往上拉了一点,问我: “爸爸,你见过大海吗?” “见过。”

“以后你也带我去看大海好吗?” “好的,爸爸带天天一起去看大海。”

四,虞美人

平时给天天讲的大多是诗,这天晚上,天天要睡觉的时候,居然我一时想不起哪首诗比较熟悉了,于是决定给天天讲词:

“天天,今天爸爸给你讲《虞美人》好吗?” “虞美人是什么?”

“《虞美人》是一首词的名字,”我又觉得不妥,改口说,“是一首词的词牌。” 天天大概还没有反应过来词牌是什么意思,于是继续问: “为什么叫虞美人呢?”

“你还记得爸爸给你讲过的项羽的故事吗?项羽被包围的时候,他的虞姬很难过,为他舞剑,唱歌,后来自杀了?”

“嗯,想起来了,她为什么自杀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久,于是说: “好了,爸爸还是给你背词好吗?” “好的。”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作者是李煜,以前爸爸没给你讲过。从前啊,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南唐,李煜就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很会写诗写词,喜欢喝酒,但是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国家很穷很弱。”

“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天天希望能给古人一锤定音。

“他是一个很好的词人,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哦。”天天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时候啊,北方出现了一个国家,叫宋。” “就是宋朝!”天天插嘴说。

“是啊。宋朝很强大,于是就派兵攻打南唐,南唐就被打败了,李煜也被俘虏了,带到了北方。”

“这时候,李煜才后悔,自己以前怎么不好好治理国家呢?所以他写了很多词,都是怀念以前的国家的,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春天开花了,秋天的月亮升起来了,一年又是一年,可是李煜被关着,觉得日子过得很慢很慢。所以他说: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呢?‘何时了’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他难过呢?因为他现在被关着,想起了很多很多以前的往事,数也数不清啊!” “春天来了,他住的小楼昨晚又感觉到东风吹了起来,于是李煜又想到了自己的国家,他十分难过,不堪回首啊!”

“什么是‘不堪回首’?”

“就是不愿意回头去想以前的事情,因为太难过了啊。”

“李煜想到他以前的皇宫,以前的国家,皇宫的栏杆啊,台阶啊,都和以前一样,还在那里,可是皇宫的主人却不是自己了。‘朱颜’原来指女子,这里就是指李煜自己。”

“哦。”天天回答。不过我估计天天这时候对这种香草美人写法多半是似懂非懂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我问问自己,能有多少忧愁呢?忧愁太多了,就像是这长长的江水,永远流动,永远也流不完啊!你说他的愁多不多?”

“嗯,很多!”天天使劲点了点头,表示对李煜的观点的无限认同。

五,夏日绝句

要六岁的孩子乖乖睡觉大概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天天更是如此。这天他上床之后,还没有一点睡意。我说:“爸爸今天讲一首天天的诗好吗?”

“我的诗?”天天很惊奇。

“是啊,你不是叫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讲一首夏天的诗,叫《夏日绝句》。” “哈哈哈哈!我就是说嘛,哪里是我的诗啊!”天天知道上当了,但是很开心。“什么叫绝句呢?”

天天的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绝句是一种诗歌的形式,一般只有四句。比如杜甫有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天天很熟悉,应该是他以前看碟子看到的。

“是啊,这就是绝句。今天讲的《夏日绝句》是一个女诗人写的,她的名字叫李清照。爸爸给你背一下好吗?”

“好!” 夏 日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嗯,好,给我讲讲诗的故事吧。”没有故事的诗,天天是不感兴趣的,只是傻小子未必知道,没有故事的诗,根本是不存在的。

“有一年啊,李清照来到了乌江边上,有人对她说:这里是以前项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听了十分感动……”

“项羽为什么自刎?”天天打断了我的讲述。

“你忘了爸爸给你讲过的《垓下歌》吗?我笑着说。项羽和刘邦打仗,在垓下被包围了。到了晚上,他的营地四周都响起了楚地的歌声。”

“四面楚歌!”天天插言说。

“是啊!项羽说:难道我们的家乡都被敌人占领了吗?于是他也不想再打下去了。于是他和一百多个骑兵冲出重围,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向他问路,老人讨厌项羽的残暴,于是故意给他指错路,结果项羽再也逃不掉了,最后手下的人都战死了,他也被围在乌江边上。”

“嗯,我想起来了。”天天点点头。

“当时啊,乌江的亭长,就是一个小官对项羽说:我这里有船,可以帮助大王逃回江东,以后再打回来。可是项羽不干。”

“他为什么不干呢?”

“项羽说:从前我起兵的时候,带着从江东出来的八千子弟兵,可是现在打败了,这些人都全部死光了,我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呢?”

“哦。”

这时候啊,敌人的追兵也逼近了,项羽最后就用宝剑自刎了。“他为什么自刎呢?” “因为不想受辱啊!” “什么叫受辱?”

幼小的天天当然还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然而我似乎也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 “受辱就是被侮辱啊。以前他当大王,现在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就会侮辱他,他不愿意这样,所以就自杀了啊。”

天天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好了,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好吗?李清照这时候就到了项羽自刎的地方,她想起项羽不愿受辱的精神,十分感动,于是她说: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即使死去,也要成为鬼里的……”

“英雄!” 天天接嘴。

“很对!李清照觉得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啊,活着是大豪杰,死去了也是鬼中的大英雄。所以李清照说,我现在还在想项羽,想他当年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就是因为不愿意受辱啊!”

清平乐 村居

天很冷了,周末,给天天洗了澡,他看了会书,要睡觉了。“今天讲什么诗?”天天躺在床上问。“今天讲《清平乐?村居》。”我回答。“谁写的?”

“是宋朝的一个词人,叫辛弃疾。” “哦。”

“辛弃疾可厉害了,他是一个大诗人,还是一个将军。” “文武双全!”天天反应很快。

“是啊。辛弃疾是南宋时候的人,当时,北边的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 “被谁占领了?”

“是北方的一个国家,叫金国。”

“虢国在哪儿?”小孩子的思维跳跃得让人反应不过来。“什么虢国?”

“就是‘暗箭伤人’那个成语里面的虢国。” “哦,这个爸爸不知道,那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你讲的是什么时候的?” “是宋朝的。”

“哦,你讲吧。”解决了背景问题,天天开始下命令了。

“当时,北方的领土被金国占领了,很多大臣和将军都想把这些领土收回来。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当时的皇帝和一些大臣贪生怕死,不愿意打仗。”

“什么叫贪生怕死?”

“就是总想享受,不愿意为国家出力。所以,辛弃疾很难过,后来他就不想当官了,于是他到了乡下,看到很多农民,他看见他们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所以就写了一首词,叫《清平乐?村居》。村居就是农村生活的意思,爸爸给你背一下。”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嗯,什么意思?”天天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过一首诗一定要我讲它的意思。

“茅檐就是茅草盖的房子,农民很穷,所以他们的房子很矮小。但是他们住的地方景色十分美丽,有一条清清的小溪,小溪岸边,还有青青的小草,美丽极了。”

“农民喝了酒,互相聊天,说着‘你好你好!’吴音就是吴地的话。” “什么叫吴地?”

“就是你看《三国演义》里面的吴国的地方。” “哦。”

“大家都在打招呼,有白头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种豆子,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什么是鸡笼?”天天问。

“就是养鸡的笼子,用竹子编成的。” “哦,农民好辛苦哦!”天天居然一语中的。

“是啊,农民很辛苦。但是最小的一个儿子最可爱,他呀,趴在小溪边上,正在剥莲蓬吃呢!”

“那是生的啊!”天天说。“莲蓬可以生吃的呀。”

“那我们这里的莲子怎么都是煮熟了的呢?”

我一时想不起怎么解释:“我们这里的莲子,是晒干了之后吃的,但是新鲜的莲子是可以吃的。以后爸爸如果看到有新鲜莲蓬,给天天买来吃好吗?”

“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不过,现在天天该睡觉了。爸爸再给你背一遍,然后闭上眼睛,乖乖睡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天天给爸爸讲诗歌故事 周末,我对天天说:“爸爸带你去看电影好不好?” “我想租碟子回家看!”

“那爸爸给你一个选择:看电影还是租碟子?” “先看电影后租碟子。”小子挺贪心。“那不行,只能选择一个。”

“那还是租碟子吧。”天天思考之后决定。“那好,我们出去租碟子。” 牵着小家伙的手,我们走到楼下。“爸爸黄鹤楼在哪里?你去过黄鹤楼吗?”

“黄鹤楼在武汉,去年爸爸去过武汉,但是没有上黄鹤楼。” “那我给你讲碟子里面的黄鹤楼诗的故事好吗?”

“当然好啊!”我笑了,看来好为人师是人性,天天也未能免俗。

“一片羽毛从黄鹤楼顶上掉下来,一只嘴巴、脖子是红色,身上都是黄色的小黄鹤飞下来,想捉住羽毛。飞到二楼的时候,它停住了,里面有两个伯伯在说话。”

“哦,是吗?他们说的什么呢?”

“一个穿棕色衣服的伯伯说:‘李兄啊,我马上就要走了,到百花盛开的扬州去了,真有些难受啊!’一个穿白衣服的伯伯说:‘是啊,孟兄,真舍不得你走啊,呜呜呜呜呜呜……’他们哭了。”

“是吗?”我问。

“好朋友分别,心里很难受,你说他们哭不哭嘛?”天天抬起头,仰起小脸很严肃地启发我。

“对对,是难受,要哭!”我连忙点头,表示对天天老师的观点无限的支持。“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黄鹤楼……什么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对!谁写的?” “李白。”

“哦,”天天点了点头,不过他背诵的诗歌倒是一点不错: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诗写得真好啊!”天天感叹了一句:“这首诗什么意思?” 我哑然失笑:“你意思都不知道你还说它好?”

“好,爸爸给你讲。故人就是朋友,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在黄鹤楼送他,孟浩然向着西边告别,所以就叫‘西辞’。”

“孟浩然要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扬州了……” “烟花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就是有很多鲜花盛开的意思。”我回答。

“孟浩然坐的船远去了,船上的帆越来越小,消失在天的尽头,只看见……” “只看见长江在流!”天天接嘴说。“是的,只看见长江在天的尽头流啊流。”

“其实天是没有尽头的,古人不知道!”天天试图用现代科学给古人挑刺,“爸爸,天为什么没有尽头呢?”

“因为宇宙太大,人们还不知道他是否有尽头,至少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它的尽头,所以说天没有尽头。”

“哦,”天天若有所悟,“就是,奥特曼就是宇宙的守护者,人类的保护神!我要租奥特曼碟子!”

我笑了,天天的思维转换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题都城南庄

从严格意义上说,有故事的诗歌并不是太多的,因此,当天天要我讲有故事的诗的时候,我几乎是第一反应就想到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题都城南庄》好吗?” “好!谁写的?”天天的版权意识十分明确。“是唐代的一个诗人,叫崔护?”这个诗人天天还是第一次听说。“崔什么?”

“崔护,就是保护的护。”

“哦,好吧,给我讲故事吧。”弄懂背景资料是天天听故事的前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崔护。有一年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花儿都盛开了。崔护就和大家一样,到城外去踏青。”

“什么叫踏青?”

“踏青呀,就是春天的时候出去春游啊。” “哦,说起春游,天天明白了。”

“崔护走啊走啊,一路上看了很多春天的美景,真漂亮啊。可是他走了很久,又累又渴。怎么办呢?正好,他看见一大片桃林,桃林里面有一家人家,于是崔护心想:我就到这家人家去要点水喝吧。”

“嗯,对。”天天对崔护的选择表示了高度赞同。

“崔护走进这家人的园子,园子里也栽了很多桃树,桃花盛开,美极了。崔护去敲门,可是敲了半天,也没有人答应。”

“是不是没有人啊?”天天在推测。

“过了一会,门里面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你是谁啊?’” “崔护回答:‘我是过路的,因为渴了,想到你们这里讨点水喝。’”

“过了一会,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端着一碗水,对崔护说:‘你喝吧。’”

“哦,有人啊。”天天说。

“崔护喝水的时候,那个女子就靠在门边看着他。枝头的桃花就开放在女子的脸边,很美丽。后来崔护就喝完了水,告别了女子。”

“后来呢?”天天似乎也意识到肯定还有下文。

“第二年,又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崔护又到这座都城南边的人家这里来踏青,他又走进这家人家的园子,敲门,可是这次,他敲了很久的门,也不见有一个人出来。崔护有些遗憾,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名字就叫《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什么意思?”天天问。

“这首诗的意思是啊: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门里面,那个美丽的女孩子的脸和红艳艳的桃花相映,真是美丽极了。可是今年我来的时候,那个美丽的女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只剩下美丽的桃花,还和去年一样,在春风中微笑呢。”

“嗯,这个故事真好听。”天天满足地说。大风歌

和往常一样,天天上床,我关上了灯,黑暗中,躺在天天身边: “今天,爸爸给天天讲《大风歌》好吗?” “嗯,有故事吗?”天天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有啊!爸爸讲好吗?”

“好!大风歌是什么意思?”天天问。“就是在刮起大风的时候写的诗。”

“呵呵真好玩,刮大风还要写诗啊!是谁写的?”天天问得很有专业精神。“是汉朝的皇帝,叫刘邦。” “哦,给我讲吧。”

“好吧。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叫刘邦,他和许多人一起推翻了秦朝,又和项羽打了四年的仗……”

“他们为什么要打仗?”天天很不喜欢暴力。

“因为都想当皇帝啊,所以他们为了争夺天下而打仗。” “哦。”

“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

“就是四面楚歌的时候打败的是吗?”天天听过这个故事。“是啊,于是刘邦当了皇帝。不久,有人叛乱了。” “什么叫叛乱?” “就是反对皇帝,造反。” 天天似懂非懂。

“刘邦带兵去打败了叛乱的人,回来的路上,他路过了沛县,这里是他的家乡。他以前的乡亲们都来迎接他,于是刘邦下令,全体人马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刘邦就和乡亲们整天喝酒唱歌,聊天。这一天,刘邦十分高兴,又刮起了大风,刘邦说:我来写一首诗吧!于是就写了这首《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说的是:大风刮起来了啊,云也在随着大风飞扬。我当了皇帝,威力遍布天下。可是,我希望国家能够安定,不受敌人欺负,那么,我哪里能够得到勇士,来替我守住四方,不让敌人侵略我们呢?”

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有些不满足: “太短了。”

“明天我们再讲一个长一点的故事吧,现在,天天得睡觉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晚上,天天刚上床,我还没到卧室,就听见天天在说: “爸爸,今天讲宋词里面的‘望海湖’吧?”

“什么望海湖?”我觉得有些奇怪:哪里有这样一首词呢?我估计天天多半是不认识“潮”字,把望海潮看成望海湖了。

等我走进卧室,果然看见天天拿着一本儿童版宋词在看。“你说什么‘望海湖’?”

“你看,就是这个。”天天把书拿给我看。我一看,果然是柳永的《望海潮》。我笑了: “小粗心鬼,这是望海潮啊!”

“哦,我看错了,”天天认错很快,“谁写的?” “柳永。”

“给我讲这首词好吗?”

我想了一下,这首词主要写景,北宋的市井生活距离我们已经太远,对一个六岁男孩来说过于陌生。

“这样,爸爸给你换一首词讲好吗?” “好!讲什么呢?”天天很好说话。“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吧。” “好!”

“宋朝的时候啊,有一个大诗人叫苏轼。” “他也会写词!” 天天补充说。

“是啊,他不仅会写诗,写词,还会写文章,还是一个书法家,还是一个烹饪家呢!” “什么叫烹饪?”这个词天天没有听说过。

“就是做菜啊。苏轼还发明了一些菜呢,比如‘东坡肉’。爷爷做过的东坡肘子就是苏轼发明的。”

“哦,他好厉害哦!”天天惊叹。

“是啊,有一年,苏轼当一个叫密州的地方当太守。” “什么叫太守?”天天问。

“就是一个地方最大的官。一次,苏轼率领手下一起去打猎,打了很多猎物,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写了一首词,就叫《江城子?密州出猎》。”

“什么叫‘江城子’?”

“江城子是词牌,就跟前面爸爸讲过的虞美人一样,是写词的格式。密州出猎是题目,就是说,这首词是讲苏轼在密州打猎时候的事情的。”

“哦,那给我背一下吧。”天天对每次讲诗词故事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好听吗?”背诵完之后,我问天天。

“嗯,好听,什么意思?”天天并不满足于音韵的和谐。

“这首词是说:我现在老了,但是我有时候也跟少年人一样,偶尔发狂一下。” “呵呵,真好玩!跟少年人一样!”天天觉得很新奇。

“于是,我左手牵着猎犬,右手举着苍鹰。这里的苍鹰是打猎用的。”我解释。“苍蝇怎么打猎?”天天不解。

“这里的苍鹰是一种老鹰,古人驯化了之后,它就能听人的话,它飞上天空,看到哪里有猎物,就扑下来抓住,带给主人。”

“哦,我还以为是苍蝇呢!”天天将“蝇”字念成轻声,突出了两者的区别。“嗯,然后,我带着很多人,他们戴着好看的帽子,穿着貂皮的衣服,呼啦啦一下子就卷过了小山坡。”

“什么小山坡?”天天听得很仔细。

“平岗就是小山坡啊。因为我们骑马很快,所以就像风一样,一下子就卷过去了。现在啊,全城的人都出来看我打猎了,为了报答大家,我要象孙权一样,亲自射一只老虎给大家看看!”

“就是《三国演义》那个孙权吗?”天天问。

“是啊,”我回答,“据说孙权就曾经亲自射老虎,现在苏轼也要射,你说他勇不勇敢?”

“嗯,真勇敢!”天天赞叹。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我即使是喝醉了酒,但是我胆子很大,还可以拉开弓射箭,即使我的头发已经有些白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有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天天总是对故事很感兴趣。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魏尚,他因为一些罪过被贬官了。” “什么罪?”天天追问不休,好在这段历史我还比较熟悉。“是有人说,他报告给皇帝的战功是虚假的。” “什么是战功?”天天又在追问。

“就是打仗的功劳啊,比如消灭多少敌人之类的。” “哦,天天终于明白了。”

“因此他被贬官了,后来敌人大举入侵,皇帝说:谁能够领兵打败敌人呢?有一个大臣叫冯唐,就说:魏尚可以!皇帝说:好!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赦免他,让他带兵打仗吧!”由于牵涉古代典制,我没有详细给天天讲“持节”,不然由此再扯到“使持节”、“假节”什么的,今晚就别想睡觉了。好在天天也没有追问。“苏轼这里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我还是想为国家出力啊,有谁能够象魏尚一样,带来皇帝的命令,让我上战场抵抗敌人呢?”

“哦。”天天似乎明白了。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啊,我一定会把弓拉得象满月一样的圆,射下西北天空的天狼星!” “天狼星是牛郎星吗?”天天不明白。

“不是,”我笑了,“是西北天空的一颗星星,古代人常常用天狼星代指战争,或者代指敌人。当时,宋朝北方有一些国家老是想侵略我们。所以苏轼希望能够拿着武器,上战场,打敌人,报效国家啊!”

“哦。”故事讲完了,可是天天似乎意犹未尽:

“爸爸,我给你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吧!”我知道这是天天从儿童成语故事碟子里面看到的故事。于是说:“好啊。”

黑暗中,天天绘声绘色地讲指鹿为马,讲完之后,还要给我讲故事。我说: “好了臭小子,已经很晚了,乖乖睡觉……”

推敲的故事

今天有晚自习,回家的时候已经十点过了,和往常一样,刚打开门,就听见了天天的叫声。我放下电脑,来到卧室,天天睡在床上。我靠在他身边:

“今天我们讲推敲的故事好吗?”

“好啊!是谁的?”天天总是对当事人很感兴趣。“是唐朝一个诗人,叫贾岛的。”

“哦,贾岛,我知道,他写了《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天天对这首诗十分熟悉。“背得真好!”我夸奖天天。

“贾岛是一个诗人,以前曾经是个和尚,但是他十分喜欢写诗,而且写诗很认真。有时候,他思考一句话、一个字怎么写都要想很久。”

“哦!”天天赞叹道,“那他诗一定写得很好了?”

“是啊!”我回答,“有一次,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走在街上,突然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就是说晚上了,小鸟在池塘边的树上都睡觉了,月光下,和尚也推开了门要回去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觉得好像用‘敲’字更好。”

“为什么呢?”天天很好奇。

“我也不知道。”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但是贾岛就骑在驴上一直想啊想啊,还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

“突然,冲上来两个士兵,一下子把贾岛从驴背上拉下来,押到一个人面前。原来啊,贾岛想诗想得太入神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结果冲进了一个大官的仪仗队里,这个大官叫韩愈。”

“呵呵真好玩!”天天觉得贾岛有些不可思议。

“韩愈也是一个诗人,他看见兵丁把贾岛押过来,就问:你为什么闯进我的仪仗队啊?贾岛说:贫僧想两句诗,想得入神了,没有想到冲进您的仪仗队了。韩愈就说:是哪两句诗啊?贾岛把两句诗告诉了他。天天,你说,应该用推好还是敲好呢?”

“嗯,我觉得应该用敲。”天天思考了之后回答。“为什么呢?”我为天天与古人暗合而暗喜。

“因为门很大,又很重,和尚推起来太费劲,所以应该敲门,让别人来开门。” 听了天天的解释,我终于发觉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的确不一样。“嗯,天天真聪明!韩愈也说:我觉得应该用敲。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韩愈说啊,静悄悄的夜里,发出几声敲门的声音,于是夜就显得更安静了啊。” “为什么呢?”六岁的天天还不是太明白“鸟鸣山更幽”的道理。

“你想一下啊,敲门声轻轻的,咚咚咚!夜很安静,声音又很好听,于是这夜晚不是更美了吗?”

“哦。后来呢?”天天问。

“后来啊,韩愈不但没有怪罪贾岛,还和他成了朋友,和他一起作诗,贾岛终于成了著名的诗人。”

“哦,”故事讲完了,天天似乎还没满足,“你刚才说那个人,贾岛刚刚认识的诗人,叫什么名字?”

“韩愈。”

“你能够给我背一下他的诗吗?”天天很贪心。我笑了:“不用爸爸背,你都知道他的一首诗。” “什么诗?”天天问。“天街小雨……”我停下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天背得很流利,我知道这首诗是他从书里面学到的。

“那这首诗什么意思呢?”

“春天来了,小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了,很柔和,很滋润,就像是奶酪一样。远看小草是绿色的,走近看,就没有那么绿了。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在这春天啊,美丽的烟柳,就是象烟雾一样的柳树……”

“柳树为什么象烟雾呢?”天天有些奇怪。“你说呢?”

天天想了一下:“因为柳枝很长,春天的时候,树叶‘登’‘登’地冒出来了,就像烟雾一样。”

“是啊,天天说得真对。还有,那时候正在下着小雨,蒙蒙的,远远看过去,你看柳树像不像烟雾呢?”

“嗯,真的有些象耶。”天天表示赞同。

“是啊,这样美丽的柳树,整个长安城里都是,于是长安城就更美丽了啊。” “嗯,是的,这首诗是韩愈春天写的吧?”天天问。“是啊,是春天刚到的时候写的,就是早春。” “嗯,真美!”

“好了,小子,现在该睡觉了。明天是圣诞节,你会有礼物的哦?” “什么礼物?”

“你最喜欢的,爸爸答应过的啊。” “恐龙合体特击队!”天天一直盼着这礼物。“是啊,你要红速龙是吗?” 天天几乎从床上蹦起来:“好

惠州一绝

天天喜静不喜动,所以,我们希望他能多运动。这天下午饭后,我要他跟我一起出去散步,天天不愿意去。我只好以利诱之:

“散步的时候爸爸讲故事。” “好吧。”天天思考之后,终于答应。还没走到楼下,天天就催我: “爸爸开始讲故事吧。”

我搜尽枯肠,还是找不到适合给天天讲的故事,没有办法,只好故伎重演: “爸爸讲一个诗的故事吧?” “好!”好在天天还不挑食。

“宋朝的大诗人苏轼很厉害,又会写诗又会写词……” “还会书法!还会做菜!”天天听过我讲苏轼。“是啊!他还会烹饪,真是全才!” “什么叫全才?”天天问。“就是什么都会啊!”

“可是他不会武功,不是文武双全!”在天天眼里,只有文武双全才是全才。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他擅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也叫全才。” “哦。”

“后来啊,就有一些坏人想陷害他。” “为什么要陷害他?”

“因为苏轼太有本事了,那些人嫉妒啊。”

“什么叫嫉妒?”追问不休是天天最大的优点,虽然这个优点有时候弄得我苦不堪言。“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不高兴,就想害别人啊。” “哦,明白了。”天天终于停止了追问。

“于是,小人陷害苏轼,就贬了他的官,把他贬到一个叫惠州的地方。惠州在广东,当时是一个很荒凉偏僻的地方,苏轼吃了很多苦。但是惠州有一个大优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天天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是这个地方在热带,天气很好,所以啊,就有很多水果。苏轼很喜欢吃这里的水果,就写了一首诗,叫《惠州一绝》。”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什么意思呢?”天天仰着头问。

“罗浮山是惠州的一座山,苏轼说:这里的气候真好,罗浮山下,一年四季都跟春天一样温暖。不会下雪,也不会冻着人。山下有很多果树,一年四季,一会儿桔子成熟了,一会儿梅子成熟了,多得吃都吃不完。可是,苏轼最喜欢吃一种水果……”

“荔枝!我也吃过荔枝,红红的壳,白色的肉,酸酸甜甜的,真好吃!”不知道天天此时流口水了没有。

“是啊,所以苏轼说:假如一天能让我吃三百颗荔枝……” “三百颗!好多哦!”天天惊叹道。

“是啊,苏轼说,如果能够吃到的话,那么把我贬到这里,我也不生气了,哪怕我一直生活在这里也好啊,因为荔枝多好吃啊!你们都吃不到!”

“哈哈!”天天咯咯地笑,“就是嘛,荔枝那么好吃的,我也想吃。爸爸,给我买荔枝好不好?”天天一下由历史回到了当下,由浪漫主义跳跃到了现实主义。

“好的,”我笑着摸着天天的头,“等荔枝出来了,爸爸也给天天买,看你能不能吃三百颗!”

春夜喜雨

今天晚上本来打算给天天讲杜牧的《清明》,我刚开了个头: “今天呀,爸爸给天天讲杜牧的诗。”

“杜牧我知道,”天天抢着说,“他写过那个什么喜雨呢?” “天天搞错了,那是杜甫写的。”我笑着说。“哦,那是什么喜雨呢?”天天问。“是《春夜喜雨》。”我回答。“杜甫和杜牧哪一个大?”

“杜甫大,杜牧出生的时候,杜甫已经去世了。” “哦。”

“那爸爸就给天天讲杜甫的《春夜喜雨》好吗?” “好!”

“杜甫生活在成都的时候,住在草堂……” “杜甫草堂!”天天说。

“对。有一个春天的晚上,杜甫睡觉的时候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他很奇怪:是什么呢?于是起来到窗前一看,原来是下雨了。小雨滴滴,落在地上,声音好听极了。”

“是不是滴滴答答滴滴哒哒,象吹小喇叭一样?”

“我想是的吧,声音很美。杜甫想,春雨下了,禾苗一定能喝得饱饱的,明天就会长得更壮。杜甫心里很高兴,于是说:我要写一首诗。” “他为什么要写诗呢?”天天好奇地问。“因为他是诗人啊,高兴的时候就喜欢写诗。” “哦。”

我摸着天天的头,开始背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什么意思?”我还没背完,天天就开始问了。

“杜甫说:这场春雨真聪明啊,它知道应该在这时候下下来,正好在春天。小雨随着风潜入黑黑的夜,滋润万物,一点声息都没有。”

“要是是大雨,肯定就不是这样了。又有闪电,又有雷,‘轰’!‘哗’!‘咚咚’!”天天爬起来给我模拟狂风暴雨的情景。

“好了,小子躺下!”我把他放倒在枕头上。

“杜甫从窗口看出去,外面有一条小路,小路上面的天空,有乌黑的云。为什么是乌黑的呢?”

“因为要下雨啊。”天天很干脆地回答。

“是啊。杜甫再看,窗外的河上,有一条船,河上漆黑漆黑的,只有船上的一盏灯在亮着。杜甫就想,明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春雨把花打湿了,一定很美丽……”

“就是,花瓣上有露珠,小小的,圆圆的,就像珍珠一样,真美丽!”天天插嘴。“对啊。所以杜甫说:早上起来看被打湿的花,这些美丽的花一定会把成都城装饰得更加漂亮!锦官城就是成都,这是成都的另一个名字。”

“哦。”

“现在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下好吗?” “好。”

我开始背的时候,天天也跟着我一起背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背完了,照例亲了臭小子,我说:“好了,该睡觉了,爸爸去写字。” “写什么?”

“就是爸爸给天天讲的诗啊。”

“就是那个《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我给天天看过我博客写的东西。“是啊。”我回答。

“真好笑!怎么是我自己给自己讲故事呢?”天天笑了。“呵呵,是每天给天天讲故事的意思啊。第一个天天就是每天。” “第二个天天呢?”天天问。“就是你啊。”

“哦,就是天天给天天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很认真地把第二个天天的第二个天字念成了轻声,“就是每天给夏子仪讲诗词故事对吗?”天天又补充了一句。

“很正确!现在你该睡觉了,爸爸去写。” “你记得住吗?”天天似乎有点不放心。“能记住的,写好了,天天和爸爸一起看。”

清明&过华清宫绝句

昨晚本来就打算讲杜牧的《清明》的,但是被天天打岔,就讲杜甫的《春夜喜雨》了。今晚,我打算讲《清明》了,唯一的问题是,天天可能很熟悉这首诗。果然,我说杜牧的时候,天天还将他和杜甫混淆,但是我一说清明,天天马上说:

“我知道我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天背得真好!要不你给爸爸讲吧?”我说。

“嗯,不,我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是你讲吧。”天天挺谦虚。

“好吧。有一年的清明节,杜牧一个人在外面游玩,这时候是春天,还有些冷,又下起了小雨,杜牧觉得有些忧伤,也有些难过……”

“还有些无聊!”天天补充。我觉得天天说得比我还好。“是啊,还有些无聊。于是他想喝酒了。” “为什么想喝酒啊?”

“因为他无聊啊。”我觉得我似乎有点被天天逼得“无聊”了。

“可是啊,他到处看,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于是杜牧就问:请问你知道哪里有酒家吗?牧童用手指着远处说:杏花村!”

“嗯,对。”天天点头。

“所以啊,杜牧就写了这首诗。现在天天再给爸爸背一下这首诗好吗?” “刚才背了的啊?”天天有些不愿意。“再背一遍啊。”

“好吧。清明时节……”

“还有题目和作者呢?”我打断了他。“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天天背完之后,我自己都觉得今天讲得太少了,于是又补充: “杜牧是个大诗人,写过很多有名的诗,比如说《山行》……”

“我知道我知道!”天天急不可耐地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天真能干!背得真好!还有一首也很有名,《过华清宫绝句》。”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最后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爸爸你给我讲讲前面吧。”

“好的。这首诗是这样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给我讲讲这首诗吧。”天天要求。“好啊。唐朝有个皇帝叫唐玄宗……”

“唐玄宗是唐太宗的祖先!”天天断然改变了李氏家谱。“不,唐太宗是唐玄宗的祖先。”我纠正说。

“哦,唐太宗就是派唐僧西天取经的皇帝。”天天对《西游记》十分熟悉。我无意分析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因此没有继续纠正天天: “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妃子,叫杨贵妃。” “是个美女!”天天判断十分准确。

“是啊,杨贵妃十分喜欢吃荔枝。但是长安没有荔枝,于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广东广西去运送来。所以皇帝就派快马专门为杨贵妃送荔枝。因为马太快了,路上很多人都被撞死了,有些马都被累死了,有些人也累死了。”

“为什么呢?”

“因为路途遥远啊,从广东到长安有几千里呢!” 天天惊讶得张大了嘴:“这么远啊!”

“是啊。所以杜牧很不高兴,就写了这首诗。杜牧说:回望长安宫殿,十分美丽,就像是锦绣的一样,到早晨的时候,山上宫殿的门一个接一个打开了……”

“爸爸你说的是哪两句?”天天对诗歌的理解是一定要落实到字词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哦。”

“这时候啊,一个人骑着快马,扬起灰尘,飞快地跑进来,杨贵妃一看见这个人就笑了。为什么呢?”

“因为她知道是送荔枝来了。” “是啊,可是别人不知道啊。”

“无人知是荔枝来。”天天主动把我的讲解和诗对号。“对,别人还以为是国家出了什么大事呢。”

“杜牧有点不高兴。”天天做出了判断:“为什么不高兴呢?” “因为他觉得不公平啊。” “为什么不公平呢?”

“你想啊,为了杨贵妃吃荔枝,皇帝就累死这么多人,撞死撞伤这么多人,还累死好多马,你说公平吗?”我解释。

“嗯,是不公平。”天天回答:“所以杜牧很生气。”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天天上床了,灯关了,等着我讲故事。“今天讲什么故事呢?”天天问。“今天讲古诗十九首的故事。” “谁写的?”天天问作者。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写的,后来有人把他们搜集在一起,但是已经不知道作者了。” “哦,有故事吗?”

“有啊,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哈哈!这个故事都早就下岗了!”天天大笑。“什么下岗?下岗什么意思?”我莫名其妙。“就是太老了的意思。”天天一本正经地解释。“那天天给爸爸讲吧?”

“嗯……不,我要听你讲。”天天只想当听众。

“好吧。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养了一头牛,每天劳动,十分认真辛苦,人家都叫他牛郎。由于他十分勤劳,大家都很喜欢他,连天上的仙女都喜欢他了。”

“就是织女!”天天插嘴说,“是最小的那个仙女!” “就是,”我说,“织女是在天上织布的……” “她织的是云!”天天很认真地纠正。

“是吗?”我故作惊奇地说,“那彩霞一定也是她织的吧?” “就是!很美丽很美丽的!”天天强调。

“哦!织女看到牛郎这么勤劳,十分喜欢他,于是就偷偷从天上跑下来,和牛郎结婚成了夫妻,他们还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天天补充。

“哦,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后来,这件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气,说仙女怎么能嫁给凡人呢?于是派天将把织女抓回去了。牛郎就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 “他怎么追?”天天问。

“上天追啊。”我说。

“他怎么会飞呢?”天天继续追问。“这个……”我一下子语塞了。

“他的牛以前死了,现在复活了,告诉他:我的皮可有用了,你把我的皮剥下来,就可以做成一条小船,你就能驾船飞上天追织女了。”天天很耐心地给我补充遗漏的环节。

“呵呵是吗?爸爸都忘记了。牛郎就驾着船,带着两个孩子在后面追,眼看要追到了,王母娘娘一看,从头上拔下金钗一划,于是在他们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宽宽的天河。”

“就是银河!”天天说。

“是啊,银河阻挡住了牛郎织女,他们只能隔河相望。后来喜鹊十分同情他们,就在每年的七月七日,为他们搭起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牛郎织女的传说。”

这个传说天天很熟悉,但是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嗯,现在给我讲诗吧。” 我开始为天天背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的意思就是很远,‘皎皎’的意思是美丽。前两句的意思是说,银河隔在中间,牛郎和织女隔得好远好远,织女在这边织布……”

“是织云!”天天纠正。

“嗯,是,是织云。她的手又白又巧,所以叫‘纤纤’,‘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 “什么是织布机?” “是古人织布用的机器。” “哦。”

“这两句说织女的手又细又白,十分灵巧,正在织布机前织布。可是,她织了一天,也没有织出一匹布,为什么呢?因为她一直在哭泣啊!”

“因为想念牛郎。”天天做出判断。

“是的啊。银河很清澈,也很浅,可是却把他们分开得这样远。” “这么浅的水,他们为什么不走过去呢?” “也许是因为王母娘娘有法力阻止了他们吧。” “哦。”

“河水清澈,挡在中间,他们两个隔河相望,连一句话都不能说。” “为什么呢?” “因为太远了啊。”

“哦。”听完了故事,天天很满足,突然他问我: “爸爸,银河是什么样的?”

我愣了:天天从小长到六岁,似乎的确没有看见过银河,在这灰暗的天空,连星星都很少见了。而我自从长大,似乎都再也没有见过银河。我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悲哀。

“银河……就是在晚上,一条很宽很白的带子,从天这边到那边,象一条河一样……” “就是银河系!银河系是很多很多星星组成的,远看上去就像河一样!”天天用现代天文知识给我解围。

天天给爸爸讲打油诗

元旦放假了,终于能够睡个懒觉。我起来得早一些,打开电脑,把昨天给天天讲的故事写了。过了一会,天天也起来了,还没洗脸刷牙,就拿着一张小卡片跑到我面前:

“爸爸你看这首诗真好玩!”

物品拿来一看,是他的唐诗小卡片,上面是张打油那首“流传千古”的诗: 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我笑了:“为什么好玩呢?”

“嗯……就是好玩。”天天似乎也说不出什么理由。

吃了早饭之后,我带天天到街上买水彩笔,走在街上,天天又提起了那首诗: “爸爸,今天那首诗好好玩哦!” “哦,是吗?那天天给爸爸讲一下好吗?”

“好!我先给你背吧!”天天对“诗歌鉴赏”的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了。街上很嘈杂,但是天天还是很大声给我背了一遍。

“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下大雪了,雪下得到处都是,江水上也是,所以叫江上一笼统。”天天学着爸爸逐字逐句地耐心讲解。

“井上一窟窿。是说井边也有雪,只剩下井口一个黑窟窿。” “哦,是吗?”

“下雪了,雪落在黄狗身上,把黄狗都变白了。” “呵呵,真好玩!”我附和。

“雪落到白狗身上,白狗都变胖了,这里的‘肿’有‘胖’的意思。”天天的解释居然十分准确。

“哈哈,这首诗是真的很好玩啊!”我笑着说:“不过,有一种说法说是‘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那是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因为下大雪啊,天地都茫茫一片,所以叫天地一笼统。因为满地都是大雪,大地啊,山啊,河流啊,都变成白的了,只有天空是黑漆漆的,所以有人说,井上一窟窿不是说水井,而是指天是漆黑的。”

“哦,是这样啊。”虽然跟自己的观点不一样,但是天天还是虚心接受。不过我更喜欢天天的“解读”。

“这首诗好好玩哦!”天天念念不忘的是这个。

“是啊,所以,后来人们把一些写得不像诗的顺口溜就叫做‘打油诗’了,‘打油诗’就是从这里来的啊。”

如梦令

“爸爸,我给你讲了打油诗,那你也给我讲一个诗词故事好吗?”天天讲了雪诗之后提要求了。

“好啊,讲谁的呢?”我问。

“讲李清照吧!上次你给我讲过一个她的故事的。”天天说。上次给天天讲过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好吧!不过现在太吵了,我们到安静一点的地方再讲好吗?”

“好的。”天天答应得很爽快。我一边牵着天天的手离开大街,一边在想给天天讲什么故事。

“有一天啊,李清照晚上喝了酒,就睡觉了。到晚上的时候,她听见刮起了风,下起了雨,但是她没有起来看,因为醉意还没过去。”

“呵呵,她喝醉了。”天天理解很正确。

“是啊,第二天早晨,李清照还没有起来,她的丫环起来了。” “什么叫丫环?”天天问。“就是侍女……”

“什么叫侍女?”天天还是不懂。

“就是服侍她,是她的仆人,给她做事的女孩子。” “哦,那就是给她服务的。”天天用了一个很正式的词。

“嗯,也对吧,”我继续讲,“李清照就问丫环:‘昨晚刮风下雨,你看看咱们的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回答:‘小姐,海棠花还和以前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了,说:‘你知道吗,经过这风雨,叶子会更美丽,但是花却会被打落不少啊!’这就是这个故事。”

“背背。”天天的命令简捷明了。“好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什么意思呢?”天天问。

“李清照说:昨天晚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刮起了大风,我昨晚喝醉了,睡觉醒来,都还不舒服。”

“哈哈,她喝醉了。”天天不喜欢喝醉,尤其不喜欢我喝醉。

“‘卷帘人’就是李清照的丫环,李清照问她:刮风下雨之后,花园怎么样了?丫环却说:小姐,海棠花还和平时一样呢!李清照不高兴地说:你真粗心!你知道吗?窗外的绿叶因为下雨之后肯定会更美丽了,可是花肯定被打落了很多了!‘绿肥’就是指绿叶有了雨水的滋润更加绿了,就象胖了一样;红瘦就是说花被风雨打落了,就象消瘦了一样。你还记得吗,有一首诗说‘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天天马上接过来,“哦,就是,我明白了。”

游园不值

昨天天天就说他的水彩笔不能用了,叫我给他买新的。今天放假,于是带着天天去街上买。找了几个店子,才找到合适的。天天拿着水彩笔,对着我说了一句话,逗得卖水彩笔的阿姨直笑:

“回去我用水彩笔画你上次给我讲的‘一枝红梅出墙来’!” “我也笑了: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哦,我记错了。”

六岁的天天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爱把它画出来,不管是唐僧猪八戒孙悟空,还是奥特曼米老鼠。这首《游园不值》是很多天前给他讲的。

那天,天天照例躺在床上,等我讲诗词的故事。“今天我们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好吗?” “好!”天天总是很干脆。

“叶绍翁是宋朝的一个诗人,有一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真美丽啊!叶绍翁想起一个朋友,他有一个花园,这时候应该更加美丽吧,于是他穿上木屐,去找朋友。可是,他扣了很久的门……”

“叩门就是敲门!”天天补充。

“是啊,‘僧敲月下门’也就是月下和尚叩门的意思。我们继续,他扣了很久的门,可是还是没有主人来开门,叶绍翁想,你是不是害怕我的木屐会踩坏你花园的青苔呢?”

“为什么会踩坏青苔呢?”天天觉得奇怪。

“因为木屐下面有两个齿啊,而且是木头做的,很硬。” “哦。”天天明白了。

“叶绍翁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他只好失望地离开。正要走的时候,突然看见墙头有一枝红色的杏花,春天了,开得十分美丽,叶绍翁笑着说:原来春天是墙关不住的啊!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游园不值’,游园就是去游览花园的意思,不值就是没有碰上主人在。”

“哦,背一下。”天天命令。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屐齿就是木屐上的齿,这两句是说,主人大概是害怕我的屐齿会踩坏他的青苔吧?不然,为什么我扣了这么久的门还不来开门呢?”

“主人不在。”天天做出判断,居然十分准确。

“但是,即使你把门关上,那美丽的春天也是关不住的啊!你瞧,一枝红色的杏花不是从墙头伸出来了吗?”

“嗯,杏花是什么?”

“就是杏树的花呀,秋天的时候天天吃过的杏子就是杏树结出来的。” “哦,是什么颜色?”天天又问。“你说呢?”

“红色!因为他说是‘红杏’!” “说得真好!”

刚把这篇写完,天天拿着他画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个我看,一个小枝上,几朵鲜红的杏花,的确很好看,我由衷地说了句:“天天画得真好!”

塞下曲

“今天晚上,爸爸给天天讲《塞下曲》好吗?” “好!”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将军,很厉害!” “象颖考叔一样厉害吗?” 天天刚看了颖考叔的故事。

“你颖考叔还厉害呢!他姓李,名字叫李广。” “李广,我知道我知道,他很厉害……” “是啊,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

“称他为飞将军!”天天接着说:“有一次他被匈奴人捉住了,他假装昏迷,突然一下子飞上了敌人的马,因此人们称他飞将军。”

“是吗,这么厉害啊?”我故作惊奇。

“还有一次,”天天继续说,“他晚上散步,看见有一只老虎,就一箭射去,第二天一看,原来是一块石头,箭射进了石头里,用好多士兵拔都拔不出来!”天天对李广的故事很熟悉。

“是呀,今天讲的这首诗,就是讲这件事的。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卢纶。” “卢纶?没有听说过。”天天还是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的,他不是很有名。爸爸还是给天天背一下好吗?” “好!” 塞 下 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说的是,晚上,森林很阴暗,一阵风吹过来,草在摇晃,好像有什么东西似的。” “好像有老虎!”天天说。

“是啊,于是在夜里,将军拉开了弓,‘嗖’地一箭射出去!” “引是什么意思?” “引就是拉的意思。” “平明寻白羽……”

“平明是什么意思?”天天问。

“平明就是白天。白天的时候,将军去寻找箭射在哪里了呢?” “射进石头里了!”天天给出了答案。

“是啊,原来啊,那不是老虎,是一块大石头。李广厉害不厉害?” “嗯,真厉害!”

“现在,天天和爸爸再把这首诗背一遍好吗?” “好的!林暗草惊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个周末,有成都难得的冬日的阳光。

吃午饭的时候,我就告诉天天,吃饭后我带他出去玩。等天天吃完之后,带着他的滑板车,我们去桂湖森林广场。走到一半的时候,天天说想去宝光广场,我说好吧,反正都是玩,于是我们一起朝宝光广场走去。

“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路上,天天提出了要求。“好啊,讲什么故事呢?”我故意给天天出难题。“还是讲诗词故事吧!”天天很善解人意。“那么讲什么诗词故事呢?”

“讲那个什么古原草……”天天记不清题目了。“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吗?”

“对对!就是这首诗!”天天应该是从碟子里面知道这首诗的。“好吧!”我答应了天天。

“唐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白居易……”

“我知道我知道,他是一个大诗人!”天天插嘴。

“是啊,白居易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很爱看书,爱写诗,等他长大了的时候,他的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后来,他到长安去……”

“我知道长安

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篇三

龙源期刊网 http://

有趣的中国诗词

作者:成然

来源:《课外阅读》2023年第01期

回文诗

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儒达乃儒,医明是医。

这些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又名“回环”。如果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无独有偶,王安石的《泊雁》诗也属此类: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这两首诗顺读倒读,文通字顺,音韵和谐,章法合理,意境优美,是很典型的回文诗。十字诗

从前,有几个富贵人家合着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可几个富家子弟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起书来,脑袋像铁板,就是用木工师傅的钻子钻,也钻不出一个孔来。教书先生再怎么勤恳严厉,也不管用。端人家的碗,得服人家管,弟子冥顽不灵,先生们的书还是要教的。这天,先生想感化众弟子,便写了一首十字诗:

龙源期刊网 http://

成理达通径教学开

写罢,先生充满期待地对学生们说:“这是一首七言四句诗,你们谁能读懂并念出来?”众弟子呆若木鸡。忽然有个学生举手,先生大喜,忙点他站起来念。那个学生说:“先生啊,这诗横读竖读也就两句,您怎么说是四句呢?您有没有搞错啊?”

先生啼笑皆非,长叹了一口气说:“这诗叫十字回环诗。读法要从才秀开始,又回到秀才落脚。”先生说完,便把全诗念了出来:

才秀成径教学开,开学教径有路来。

来路有径通达理,理达通径成秀才。

念完,先生告诫众弟子,要登科取仕,必先知书达理,考上秀才,逐步登上仕途。

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篇四

他俩,我懂

——《望江南》改写

74班 刘畅

我是她家的一盆小花,已陪伴她度过了好几个年头…… 又是崭新的一天,我醒来后,发现主人早已醒了。此时的她,脸上洋溢着红光,面带笑容,手里正拿着一张纸……我知道是他(她心中的那个他)要回来了。只见她轻步走到那古朴的铜镜前,拿起木梳,梳理那垂过腰际的长发。(描写细腻)

记得那天,他像她发誓:“待你长发及腰时,我便……”后来也正是如此,只不过现在她的秀发间多了几根白丝,少了一些活力。她掩起了这些白丝,大概是怕他看出自己对他的思念吧。梳洗完了,她便移步走到了窗前,她家的窗子正对着江边的港口,(想象大胆)她便在那里驻足等待,眼里闪烁着悠悠的思念……

点点白帆一一驶来,却始终不见她想念的那个他…… 已过了半天了,他面上的愁绪越来越浓……

一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回来。她的脸上只有失望与无尽的思念。她回到床上哭了,哭得十分伤心,把她所有的思念都哭了出来。这正是他俩之间坚贞的爱情吧。(点题)

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是她家的一盆小花,已陪她度过了好几个年头。(照应开头)

评语:①想象大胆合理

②构思完整巧妙 ③描写细腻逼真。

梅的自述

——《卜算子·咏梅》改写

74班 乔富花

(开端)我是生长在驿站外面的断桥边的一朵小梅,很孤独地开着花。没有人关注我,更没有人陪伴我。我甚是寂寞。因为我生来孤僻,脱离了花群大众,不与他们争宠比美,才这般遭冷落,被遗弃在这偏僻荒凉之地。(遭遇及原因)

(发展)夜晚来临,我害怕这夜的黑暗。但夜偏和我作对,还常常呼风唤雨,使我在风雨中痛苦煎熬。我感觉自己快要被撕裂了,但我不能屈服。我咬紧牙关,倔强地坚持着,抗争着……(更悲惨的遭遇)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感到疲倦了,我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闭上。我快要死了吗?我想是的。忽然,脑袋一沉,眼前一黑,我被碾碎了……(终被害死)(高潮结局)但我的灵魂看到一对老夫妻经过,恍恍惚惚地听到:“好清香的味道,是什么花呀?”“梅花吧!”听了之后,我感到很受安慰……(虽死犹存,高洁坚贞)

优点:①拟人手法的运用

②情节完整 ③构思合理 ④形象鲜明

改写《石壕吏》 74班 王美玲

战争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又让多少文人投笔从戎。只可惜我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无奈,只得推荐自己到官府中谋个下差。有幸的是我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见了杜甫,他收留我在身边做了一个书童。(交代自己情况)

转眼间,安史之乱到了第二年。战争本已经胜利在望,但史思明派来援军,再加上我方内部不和,大唐又一次与战争一同站在风口浪尖上。(故事背景)

那天,我随主人从洛阳到华州,到了石壕镇,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战争所带来的灾害,我们只得借宿于一户人家中。庆幸的是有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妇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睡觉之处。(铺垫)

我和主人正准备休息了,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外面有人大声地呼喊:“开门,快开门!”主人对我说:“这是抓壮丁的啊!”(开端)

只听得哪位老妇人走了出去,开了门。几个人涌进了院子,一人大声吼道:“你们家的男人都去哪儿啦!”

妇人回答:“哪去了,哪去了,我也想问啊!” “少废话,快说!”一个男人吼道。

“官爷,您看,这是我的三儿子从战场上寄回来的家书,他说,两位哥哥都已经牺牲了……”老妇人哭诉道。

“那家里还有别的人吗?”

“官爷,请您放过我那儿媳吧,他还有个吃奶的孩子呢。” “不行,你们家非得再去一人!”

“官爷,那就让老身跟随你们去军营里吧,我还能为将士们煮饭呢!”……(发展高潮)〖以对话为主〗

那一夜,我和主人都失眠了……(结局)【引人深思】

评语:故事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以人物对话为主,从听觉的角度展现了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语言简练,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古代有趣的诗词故事 诗词趣味故事篇五

篇一:<

“嘿,思语,明天我过生日,恰好周末,晚上过来玩吧....”,思语点头

“大炮啊,你明天也过来玩吧.......”大炮也点点头

梁静文逢人就说起这个事,特别是在同一个厂区且在同一个工作室的人,大家听着,也只是点点头,一句话不说。待梁静文下班离去,几个伙子就凑在一起谈论着梁静文明天生日的事

“就他那样,还过生日,切....”

“傻不拉几的,还逢人就说.....”

“你看小荣,人家都不太搭理他,还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跟人家说....”

几番谈论,谁都打定主意不去,恰好,慕容过来了,遇到梁静文,梁静文拉着慕容,认认真真,开开心心的说着明天要过生日的事,慕容笑着说好,梁静文很满意的点头离去。慕容,刚来这个产区上班,对很多人、很多事都不太了解,只是模模糊糊记得几个同事的名字,梁静文就是其中之一。慕容回到宿舍,就听到大家讨论这个事,听得不明不白,只是敢肯定,他们是不去的,慕容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听着

“慕容啊,梁静文跟你说他要过生日的事了吧!”大炮看着慕容说道,这一问,宿舍几个人也一起望着慕容,慕容没说话,只是点点头,“你要去吗?”

“不知道,看吧,你们了...”

慕容这一问,反倒诡异起来,大家也不说话,也不议论,各自忙活起来,慕容看着,也不过问,毕竟刚来,不了解他们,要是说错了话,那可不好相处,便安安静静的回到床上。翌日,太阳高高悬着,周末的宿舍的也多了一丝懒意,都静静的睡着,忽然,高山的手机响起,吱吱,几张床同时摇动,几个人直起身子,大炮不紧不慢的拿起手机,开上扩音

“喂,谁啊!..”

“高山,还没睡醒啊,我,梁静文...”

“哦,大哥啊,生日快乐哈..”

“谢谢兄弟,跟你说啊,今晚你一定要来啊,在你们几个人当中,我最看重你,打心里就认定你是我的兄弟,今晚必须过来一起玩...”

“好嘞,等会你把地址发给我,晚点就来...”

“好,那我挂了..”

挂完电话,慕容看到其他人鄙夷的目光,不一会,大炮手机响起,同样的动作,吱吱,直起身子,大炮不紧不慢的接着电话,开上扩音

“喂,谁啊!..”

“大炮,还没睡醒啊,我,梁静文...”

“哦,大哥啊,生日快乐哈..”

“谢谢兄弟,跟你说啊,今晚你一定要来啊,在你们几个人当中,我最看重你,打心里就认定你是我的兄弟,今晚必须过来一起玩...”

“好嘞,等会你把地址发给我,晚点就来...”

“好,那我挂了”

接下来的几个电话都是如此,唯独慕容没有电话.....篇二:

“听说没,梁静文好像辞职了,今天都没来..”

“听说了,听他们说,昨天还在食堂抱着腿哭了一会,大晚上的....”

“不,不是食堂,是厂门口的草地上...”

“哪有,不是在宿舍吗?”

“管他的,反正是哭了...”

“就是,你们知道吗?今早他遇到思语,叫思语帮他去主任那里拿签字的辞职报告单,思语以前就不想搭理他,他找她,不是碰一鼻子灰嘛!”

“可不是,我听说,思语还吼了他....”

“你们这是部分,我看到梁静文拉着思语不放,思语才吼他的,当时,人那么多,他们特别显眼,知道的是什么情况,不知道还以为男朋友辞职,女朋友不同意的争吵了”几个人噗嗤笑了起来

篇三:

“梁静文悄悄的走了,我吃饭时间回去,床上都收拾干净了..”

“真的啊!”

“嗯嗯..”

“那以后再产区就不好玩了,真是的,早知道那天就去了..”

“去,哎哟喂,你可不知道,那天去的人只有三个,吃的东西叫老鸭汤,除了锅里的哪一丁点鸭肉配菜,桌面上一样都没有,就连喝酒,都是提六瓶又送回两瓶的,说什么等会拿,弄的好尴尬,三个人都静静地吃东西,不喝酒..”

“你怎么知道的,你又没去..”

“嗨,他舍友去的,昨天在食堂吐槽,我刚好也在,听到的..”

“啧啧..”吸一口气

“差点忘了他的本性,你看他的装束,一个星期就翻来覆去的三套,上那么久的班,钱都不知道花那了”

“你们可不知道,他喜欢去风月场所,那天我和高山看到的,不过,他那么瘦,身体受的了吗?”又是笑语几声

“不说了,干活去....”

篇四:

慕容从头到尾都在听他们谈论,却始终没有弄清楚缘由,这天,慕容提到点滴,引起一窝蜂,原来,梁静文家里很窘迫,但他又喜欢吹牛,总是说他爸妈是干嘛干嘛的,每个月还给他四五千的生活费,怕他在外面过的不好,可是,他穿的衣服,从头到尾都只是那几件。刚开始,他们刚来的时候,梁静文就很大方的说请他们吃饭,可每次都说有事,好不容易得他请吃饭,五个人吃烤鱼,喝酒,也就三四百,结账的时候,他的钱包里只有五十块钱,问老板可不可以刷银行卡,老板说可以,他一下就不动了,没办法,大家出钱结的账。情人节那天,梁静文可出风采了,当着几百号人的面追思语的闺蜜,说了很多霸气又情味十足的话,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真情告白,知道的人真不想说什么,刚追完人家,虽然没有答应,但不也至于把人家说的那么不堪,(在红灯区,这种样子的女人,一百块一个)刚好,被上厕所的思语听到,恼羞成怒,还差点动手了。上班的时候,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静的,唯独他那里在自娱自乐的唱歌,还说黄色笑话,带着旁边的人吹牛,还时不时调戏一下几位姑娘,组长都打了很多次招呼,可一点用都没有。正因为他爱吹牛,装阔,还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再加上他的长相,可谓是绝配,全身上下瘦的像跟柴,风大一点感觉都会被吹走,瓜子脸,眼睛往里凹,鼻子有些塌方,参差不齐的老黄牙,经常穿灰色短袖,灰色裤子,一双拖鞋游走天下,二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像三四十的人,关键是,说话还很犀利,连主任都被他说过...篇五:

梁静文走了,谈论他的次数从偶尔到经常提起,的的确确,产区变得安静很多,大家都只是低着头做事,后来,和梁静文一批进来的人,也走了,而这里,还留有一个梁静文的人生,待他未来拾起,只是后来,慕容路过上海,恰好遇见梁静文,他还是一样,喜欢吹嘘着自己,装阔,慕容没有打扰,只是在想,结局早已注定,到底是自我的迷失,还是社会的阴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