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100年的历史长河里,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留学归来的李大钊也给觉醒的中国带来了革命的火种:“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先生写下这句话的时候,身处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大钊先生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他的武器,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和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坚信这条道路是高尚的、光明的、必胜的,因此他愿意为之舍弃自我、奉献一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正是这种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践行者;1927年4月28日10时,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剃去头发的李大钊,穿着他那满是褶皱的灰布长棉袍,将脚下的铁链用长袍给遮挡住,脸上充满了坚毅,眼神直视着前方,拍下了自己最后的一张照片,随后毫不恐惧的走向了绞刑架。

而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一般人行刑时间都是二十分钟,而李大钊的行刑时间却用了四十分钟,因为敌人对他经行了惨无人道的“三绞处刑法”来延长痛苦。第一次将他绞晕后放下,劝他悔过,李大钊同志苏醒后愤恨的说:“你们是绞不死我的灵魂,绞不死革命的。”第二次绞晕后又劝他悔过,李大钊同志宁死不屈,等到了第三次才结束了李大钊的生命。

其实,李大钊在就义前有多次机会可以出狱,共产党人也采取了很多营救方式。但李大钊为了保护同志,拒绝了。他说:“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人民,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阳光惠普整片中国大地,我坚信!这也是电影《革命者》中,李大钊在就义之前的内心独白。在这些独白中,李大钊铿锵有力的声音不仅彰显着着他心中的理想与气节,更启迪了无数的年轻人与他一起走向了共产主义的道路,并为之奋斗终生,甚至牺牲生命,而这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而信念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和成功的起点。能够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不会被击倒,他们是一群人生的胜利者。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无数共产党员怀着革命的信念、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对革命信念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念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信念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在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一语道破天机。

“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这也是李大钊留给后辈们的铮铮誓言。李大钊的后人也这个信念的践行者。在建党100周年的“七一勋章”有一位获得者叫李宏塔的。大家对他并不熟悉,李宏塔是李大钊之孙,李葆华之子。李宏塔曾担任安徽省民政厅长一职,但他从不享受国家关于省级厅长干部的有关待遇之规定。他到下面办事,从不坐公家小车,近处骑自行车,远处坐长途汽车。到下面检查工作,从不吃下面的招待飯,均是自己掏腰包简单吃点。他的工资大部分用于帮助穷人,他不住公家分配给他的厅长级的干部住房,直到退休,还是住在原来几十平方米简陋的住房内。李葆华一生踏实做事,老实做人,清白做官,曾有李青天之美誉,一生受到人们的赞誉和尊敬。可以说,李大钊、李葆华、李宏塔,祖孙三代,满门忠良,为共产党为官者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那么,这位一位新闻从业人员,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呢?有人说,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两件事,一是创造,一是传播,而记者是同时做到这两件事的人。记者的使命是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时代立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得更具体:那就是我们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而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是当下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当下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经常刷短视频的用户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一般是初中或小学水平。所以,有业界戏称,当下视频内容的的现状是一帮大学生为一帮小学生服务,制作的内容还得迎合小学生的审美标准,这无疑拉低了大学生的审美标准。而作为权威的央媒,我们无疑不能为了流量而一味迎合用户的需求,而是要引导用户的,用正能量引导用户,帮视频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