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析
摘要:受到“智慧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迅速发展,但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停留在表面形式,本文结合智慧教育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路径和方法,希望通过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创造高效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智慧教育;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线下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的讲授导致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而产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弱化了培养人才的效果。[1]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规划教学设计,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混合式教学。[2]
一、智慧教育
在2009年IBM智慧地球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智慧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3]“智慧化”理念如: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名词被逐渐提出,也被推广到教育领域。智慧教育也称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包含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全面、深入的改革与发展。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智慧教育颠覆了很多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现代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提倡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育质量。2023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智慧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并开始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初步尝试智慧教育。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即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并将二者有效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为了使用在线平台,更不是为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深度,提高学习的质量。[4]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各自的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此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自学+精讲的学习方式,全方位、立体化促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所学知识,见图1。
(一)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达到“1+1>2”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需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学习资源(课件、案例、讲义等)推送,预习任务和讨论主题;学生收到预习任务及学习资源后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梳理相关知识点,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互动,收集数据,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梳理重难点知识和学生遇到的关键问题,为线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充分利用平台的便利条件,通过签到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借助选人、抢答、讨论等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及时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情况;依据平台的学情报告,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注重教学效果。课后合理布置作业、章节测验,使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建立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及时反馈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对于热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讨论区,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课前、课中、课后借助于线上完美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设计,见图2。
(二)线下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是核心,教学完全依赖于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5]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线下教学虽然也离不开课堂,但课堂的作用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线下教学不再是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是对前期学习的补充和提升。有了线上学习的基础,学生不再是“误入”课堂,而是带着问题、任务有目的地进入线下课堂,因此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负责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体系化,组织实施教学互动,提升学习效果的辅助力量,学生也由“看客”“听客”转变为主演。线下学习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学习、讨论、互动、答疑等,推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线下教学的重点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安排,包括难点讲解、预习答疑、头脑风暴、热点问题分享、小组探究、争议问题辩论、成果展示、课堂总结等环节,通过优化教学环节设计(见图3),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启动探索式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策略
新时代智慧教育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施保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共享性和交互性,所以高校教师要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资源有机结合,将教学的主体归还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式学习,提升教学效果,见图4。
(一)科学合理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优秀的教学设计犹如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好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首先,教学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够考虑到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合理安排任务和作业。其次,教学设计要重新调整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时间安排,明确具体学习任务,归还学生学习决定权和主动权。再次,在学习的内容安排方面,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应是浅显易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或者布置查询资料等任务;课上是对重难点及易混淆知识点的详细讲解,或者是利用所学知识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讨论、争议问题的探讨;课后布置创新性和挑战度较强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差异化管理。最后,完善教育评价体制,合理安排线下和线上教育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创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多样性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核,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
(二)建设、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教学资源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学生利用线上资源的自主式首轮学习,优质资源有利于学生简便、快捷地把握知识要点,有效完成课前预习。因此在线教学资源的选择要符合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传的视频、课件、课外阅读材料、讨论题、章节测试等资料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保持一致;视频资料要清晰、完整,讲解循循善诱、引人入胜;案例、讨论材料等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优质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学习效率。
(三)组织与引导线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混合式教学中,课堂教学完全打破固有的、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模式,教师在了解学生预习成果的前提下,集中解析重难点、疑难问题,所以课堂教学的安排是混合式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安排有序、合理,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课堂教学照搬传统课堂或者杂乱无章,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还会引发学生反感,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真正将混合式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还需要教师掌握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带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四)确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如何,离不开学习主体的配合,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机制约束下督促学生完成预习、讨论、作业等学习任务,逐步地带领学生走出被动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不能再仅仅依靠期末的一纸试卷进行终结性评价,要将多种因素纳入考核体系,引入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态度,并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纠正学生不良习惯;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增加学生互评、平台自动评价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综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在合理的顶层设计基础上,有力执行和实施,并做好保障措施,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才能达到混合式教学最理想的目的(见图4)。综上所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把讲台上一个人的表演转变为师生互动、相互配合的一场“游戏”,师生必须各司其职才能让这场“游戏”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学生首先进行知识的初探,然后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进行探究,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知识道路上前行。任何一方的缺席或者懈怠都会使游戏提前结束,即便“游戏”能够持续,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违背混合式教学的初衷。所以要想真正让混合式教学越走越好,还需要每一个教师的倾情投入。
参考文献
[1]朱荔.智慧教育视阈下的ESP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体育英语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6):51-54.
[2]彭小诚,胡晓容.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J].福建电脑,2023(6):96-99.
[3]常博,史望聪.“金课”建设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教论坛,2023(4):34-35.
[4]谢祖通,林龙,沈海青.基于KTS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3(12):871,855.
[5]郑丽,宋伟,李梦瑶.公共选修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3(6):143-144.
作者:白雪莲 李佳 许晓冬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系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