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客流简析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量 分析 预测

1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概况

在轨道交通基本路网形成后,线路间将形成换乘和部分设施空间的共享,以实现线路之间的方便换乘和资源共享。但当个别线路因故处于非正常运营状态后,换乘站和不同线路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并有可能将一条线路上的故障放大到其他线路上。为确保建成后的大规模轨道交通网安全高效运转,应及早进行这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客流分布特点的分析,不断完善客运安全管理体系。轨道交通的发展引导着城市布局,改变着市民出行的习惯,不断提升城市 现代 化水平。针对客流量以及对客流影响的因素分析研究,不仅对客流预测和组织,加强客流管理,提升客运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更深入地进行投资回报分析,为交通规划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和决策的 科学 性。同时,客流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2 客流分布特点及分析

根据对过去10多年来地铁客流的统计分析,上海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有许多明显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规律和特点有7个方面,下面逐一介绍。

2.1 地铁运营以来客流变化趋势

总体来讲,10年来上海地铁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但因票价调整因素,客流曾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出现明显走低现象。根据地铁客流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将10年来的客流发展情况大致分成三个大阶段,见图3。 第二阶段:1999年3月~2000年底,持续约22个月的时间。总体上,客流呈下降趋势。1999年的客流比前两年都低,日客流从年初未调价前两个月的36.4万人次,很快地下降到调价后的28.86万人次,与之前相比,客流下降了7.7万人次。2.2 新老线路客流分布特征

2.3 客流波动周期

客流波动周期与现行工作制度紧密相关,在全年客流分布中存在着一个近似7d的客流波动周期,2005年第

3、4月份3条线路的客流变化情况见图5。图中较低客流为星期日,较高客流为星期五, 7d为一个小得客流量波动周期非常明显。在没有新线路投入的情况下,日常客流波动(σ/μ)一般在10%~15%之间。1995年地铁开通之初,周末客流量明显高于日常,星期天的客流量最大,但自1999年之后,星期五的客流量最大,比平均客流超出10%以上,反而周末客流较低,星期日的客流成为最低,比平均客流低8%~15%,星期一至星期四的客流量不相上下,见图6。

2.4 客流高峰、低谷与客流密度2.5 轨道交通网络效应

2.6 客流构成2.7 一卡通与单程票比例3 影响客流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对多年运营经验分析,发现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与 社会 经济 宏观因素有关,而且与政府政策导向、轨道交通路网形成、票价因素、线路走向、建设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运营服务水平、节假日、重大时间和沿线重要活动、天气状况等有关,他们都会对客流在带来不同程度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3.1 社会宏观因素

主要包括人口、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政府政策、人们的价值观念、交通服务供给状况等几方面。

(2)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及价值观念 一般情况下,出行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影响到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对城市整体而言,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交通总量及不同交通工具间的分配。自1995年的10年间,上海市GDP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1100多亿元。地方财力的极大提升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投入更多资金,有利于轨道交通路网可早日实现。与此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33倍(见表

1),而轨道交通票价基本未做大的调整,居民收入增加速度比票价增加速度快,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票价情况下,乘客乘坐轨道交通得到了更大经济实惠。然而,人们的价值观对出行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工作出行时间和效率、居所选择、出行舒适感等方面的价值判断等直接影响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在人们通过对交通工具进行比较、判断、决策后,选择哪一种交通方式适合自己。地铁里2min可行驶1km多的路程,不像地面交通那样容易受到干扰。最简单的例证就是从莘庄至火车站乘坐公交车可能需要1~2h,而乘坐地铁后仅需要0.5h即可,可以节约乘客大量的时间,节省大量的体力消耗。1号线北延伸开通后的情况更是如此,很多乘客宁愿多等上十几分钟乘坐地铁,而且明知道车厢内已经十分拥挤,但还是选择地铁这一安全准时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对市民的吸引力日趋明显。

(3)政府政策和 交通 服务供给状况 政府对交通工具的管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及公共服务的价格政策等因素对轨道交通的客流及交通总量有直接的 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后,上海市政府就大力改革公共交通,进入本世纪后,针对日益恶化的道路交通状况,清醒地认识到只有 发展 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 问题 。2002年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已经明确了轨道交通的定位,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主体,发挥大容量、快速交通优势,承担中长距离的出行。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全力建设轨道交通。政府政策对轨道交通的明显的倾向性,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轨道交通的基本 网络 ,使市民享受到快速、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城市的整个形态、工商业和居住区的布局对交通量有直接影响,还包括城市交通现有交通结构、能力、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价格比例情况、舒适程度、方便情况、发车频率、换乘情况、履行时间、安全准时等情况。地铁的大容量、小间隔、准时、安全、节省时间等优势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比拟。

3.2 票价因素

票价历来是杠杆,客流对票价高低十分敏感,票价对客流影响程度大而且直接,但票价有一个相对的临界点,可以通过调整票价对客流直接构成吸引和分流作用。调低票价,可充分吸引客流,调高票价,会抑止或失去一部分经常乘坐地铁的客流,将其分流到其他交通方式上。当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性价比彰显优势时,客流仍将回归,但恢复到原有客流水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表2是三条线开通后的票价调整情况。

3.3 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

3.4 线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2)线路之间及与其他公交工具的换乘 由于换乘问题不仅仅是节省乘客的时间问题,而且还是一个 经济 和安全问题。轨道交通之间的便捷换乘十分重要,列车以34km/h的旅行速度通过一个区间一般在2min内,而10min内,列车一般要穿越4个区间,列车已经行驶了6km。如果一次换乘少花费10min,对每天几十万需要换乘的乘客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节约。在上海地铁建设初期,人们对换乘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线路之间的换乘不是特别方便。随着 社会 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日渐凸现,对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要求也越来越高,线路间要求实现同站台零换乘。线路之间的方便换乘的合理理念应该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尽最大限度地缩短换乘距离、提高换乘效率、保障换乘安全、有足够的换乘空间、换乘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完善,而且必须满足非正常运营状态下的安全性和快速疏散能力。

(3)线路的配置和功能问题 目前 的线路配线大都是按照设计规范按照较低设计的标准进行建设的,存车线和渡线的设置间距过大,且配置明显不足。像上海这样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运营期间一旦发生非正常的情况,需要紧急救援和抢险,处置或存放列车的间距越长,对运营的影响就越大。在客流密度大的线路和区段,应考虑提高线路的建设标准,增加各类渡线和存车线等运营必须的应急硬件措施,为非正常运营救援时留有空间,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由于轨道交通列车发车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客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脉冲”现象,在考虑车站设备配置和换乘通道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客流的脉冲现象,避免成为约束客流通过的瓶颈。3.5 重大事件、节假日、天气状况和沿线重要活动等4 结论

通过上述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以来的客流 分析 研究,得到了有关上海轨道交通客流方面的特点和 规律 ,对影响客流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客流分布特点和规律不仅可以为运营管理提供指导意义,也可以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在进行客流预测和相关决策时提供客流方面的基础数据,对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有所启发和借鉴,为日后的客运组织和安全多留下一些空间,少留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