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精选5篇)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有关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知识培训[3]。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23,(4):45-46.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第2篇

执业机构名称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50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7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啤酒制造企业,也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制造商。公司拥有国内品牌价值最高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啤酒品牌“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商标不仅早在1991年即被评选为驰名商标,还连续多年蝉联世界品牌500强。2023年,青岛啤酒更成为一家拥有千亿级品牌的公司。

青岛啤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法律事务总部负责。目前,知识产权模块由三人组成,由法律事务总部副部长作为模块负责人,统筹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工作。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和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商标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乃至发展战略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04年以来,公司确立了“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并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作为公司愿景。在这一背景下,青岛啤酒的知识产权工作以商标为核心、以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目标展开。立足于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近年来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结合公司管理需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青岛啤酒商标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经营,使得公司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商标库。如何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商标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仅有三人的知识产权团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模块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并经过多轮讨论、沟通,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开发上线了一套适应公司实际情况和满足公司管理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对每一件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将与一件商标或知识产权有关的程序、案件、权属证明、使用证据等相关联的信息整合和串联起来,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了对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数据集成和分析,有利于公司对知识产权现状的全面把握以及及时发现管理问题并加以改进。

2、完善管理制度、搭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一家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集团化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地域广、层次多;并且基于快消品市场的竞争态势,各个区域都呈现出个性化的需求,因而管理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一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搭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青岛啤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由知识产权团队结合多年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实际问题系统编写,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规范商标注册流程,将商标注册可行性论证提前到新产品命名阶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注册风险给新产品研发上市计划带来的影响;积极倡导系列化的前瞻性储备注册,并引导业务部门使用公司现有的储备商标,以盘活公司无形资产。(2)加强商标使用管理,重点关注集团内单位与第三方之间的许可使用关系,严格前置审核程序,规范使用许可合同的签订,统一下发使用标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过程监控,避免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侵权风险。(3)对侵权行为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击,除了采取传统的向工商部门举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之外,在商标注册前端密切监测,对近似商标提出异议;对侵犯公司在先权利的外观专利等提出撤销申请,通过多角度的打击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侵权气焰。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第3篇

执业机构名称 腾讯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55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23年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犹如这句古老的谚语所描述的模样,随着今日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成长,出现了大量新型的、复杂的法律问题。而在这些问题面前,腾讯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务团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不仅仅只是在这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更是在这枷锁中“带着脚镣在跳舞”。

在此情况下,腾讯知识产权法务团队结合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着自身知识产权法务的管理策略,并将这种变化和发展一步步深入到公司的各个层面。

知识产权法律工作是极具专业性、挑战性的工作,腾讯知识产权法务的专利、商标、版权、域名等团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作为腾讯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来讲,每个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细分专业方向的法律领域均需要较长的知识学习与经验积累,知识产权法务管理者更需要的是在行业发展方向与公司发展策略之间进行综合管理,充分的磨合是团队不断成长与成熟的关键。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既懂与知识产权各分支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的人才极为缺乏,腾讯知识产权法务团队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一方面积极引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但同时更加注重自己团队的培养锻炼,通过案例实践、内部培训、法律研究等方式,打造了一支执行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抗压能力强的高素质知识产权法务团队。

随着腾讯国际化的步伐,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仅涉及国内,更延伸到海外众多区域,目前,腾讯知识产权法务团队在国内外的商标、域名、专利、版权布局累积已达3万多件。

腾讯公司知识产权法务团队贴近业务实践,全方位支持业务团队的知识产权运营,与业务团队一起设置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知识产权法务团队特别建立了细分的接口小组,建立了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同时,知识产权法务团队在公司购买外部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时,高度重视与对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深入合作,例如在商标、版权的维权和管理方面,知识产权法务团队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向合作伙伴展现出了腾讯对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高度重视。腾讯公司知识产权法务团队先后于2023、2023、2023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专利金奖、商标金奖、版权金奖。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第4篇

执业机构名称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团队成员人数 10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6年

北方微电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专注于高端半导体装备研发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由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共同投资设立。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接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的研发及产业化任务,是国内首家将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应用于大生产线的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将中国集成电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20多年缩短至3年,先后成功开发了等离子刻蚀、PVD、CVD高端工艺设备,并成功应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功率半导体、先进封装等领域。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400余件,国外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500余件,在美、日、韩、台湾地区、新加坡等重要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地区累计授权数量达20余件。经过多年切实有效的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离子硅刻蚀机”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发的LED刻蚀机市占率达60%,PVD设备工艺指标超过国际主流设备。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一、创建了专利管理融入企业运营全程的专利战略

公司知识产权部创建于2006年,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团队首创了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战略,带领北方微电子从零起步成为首批北京市专利示范企业、全国专利试点企业。该战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

1、创建了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在集成产品开发(简称IPD)项目管理方式下,创建了研发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项目团队中设置专利工程师全程参与,同时在项目立项、整体方案设计、细化方案设计、上市前、销售等各阶段均进行相应知识产权工作,比如在各阶段均进行专利检索分析、在方案阶段进行布局规划和上市前的尽职调查等。

2、建立了按关键技术和部件为标引的企业内部专利数据库

建立了按关键技术和部件为标引的企业内部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分享、点评和推荐等功能,并且大部分专利摘要都由专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二次改写,同时该数据库由专门的专利工程师根据专利跟踪结果定期更新,通过该数据库的建立,公司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1/3,以公司开发的半导体照明领域使用的PECVD设备为例,该设备开发仅用了半年,并且原理机就通过了客户的验证,实现了销售。

3、搭建了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知识产权高效融入企业运用各体系

通过专利构思电子审批流程实现了发明方案的三级审批,建立了可追溯的内部审批机制,同时建立了法律、市场、技术三个层面十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方式,使得公司专利申请量增长的情况下确保专利质量地提升。

建立了供应链管理制度,在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级及采购合同环节均设置知识产权审查内容,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流程化审批,在流程中设置知识产权审批节点,将制度真正落地。

在《北方微电子职级晋升管理制度》中嵌入专利相关规定,在《北方微电子年度培训计划中》根据公司当年经营指标和产品规划设计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培训结果与绩效挂钩。除此之外,在岗位职责说明书等人力体系相关文件中均有相关专利内容,在海外高端人才招聘流程中设置专利检索分析环节,帮助人力判断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等。

总之,从组织架构和制度设计层面将知识产权与人力体系、采购体系、市场体系、研发体系、项目管理、财务体系等相融合,使知识产权贯穿公司各领域、各部门的业务流程,使得知识产权与公司的运营紧密相连,支撑着公司战略的实施。

二、将公司主商标打造成北京市著名商标

建立了完整的商标管理体系。创建了商标申请管理制度、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商标奖惩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建立了商标申请审批电子流程、商标使用审批电子流程等,使公司的商标工作步入正轨。北方微电子拥有的商标在注册过程中成功地抵挡住了第三方提出的异议,获得了商标的成功注册。随后有计划地组织该商标在公司产品上的使用和市场上的推广,使得该商标于2023年被认定为北京市著名商标。除了该主商标外,随着公司产品线的扩展,在主商标的基础上又根据产品特点成功注册了6个子商标。

三、软件版权、商业秘密管理及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业绩

1、软件版权管理:负责软件版权登记等管理工作,建立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创建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审批流程,共计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通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保证了公司软件产品独立销售的自由度。

2、商业秘密管理:在商业秘密管理方面,开创性的设立了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并在此委员会下设商业秘密管理秘书处,由专门的商业秘密专员负责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上述制度和流程能够顺畅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商业秘密管理组织结构,具体组织运行机制如下: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范文第5篇

创业之初的艰辛

从2001年开始至今的十一年间,陈路长一路见证了三一重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从“一个人的时代”走向“三级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

2001年,当陈路长从兼职转变为专职知识产权管理者时,负责这项工作的仅有他一人,他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企业的专利规章制度,如专利联络人制度、专利申请及激励措施等。制度的建立过程需要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大量研究,这也为他日后开展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3年开始,三一重工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工作逐步发展起来。2004年,三一启动了建设内部局域网的中外专利信息数据库,也是从那时起,三一重工开始对工程机械行业竞争伙伴的专利公开进行定期跟踪,并采取应对措施。现在,三一重工不仅拥有先进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及专利分析系统,还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专利预警体系,通过该体系收集实时专利信息,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专利分析,包括申请人分析、专利侵权分析、引证分析和专利地图等,他们不但全面了解竞争者的动向从而帮助指导研发,而且对可能影响或阻碍公司发展的重要专利信息,预先制定应对方案,为公司决策层发出预警提示,尽可能地控制和消除可预见的侵权纠纷风险。

在创新及发展决策的强大支撑作用下,三一重工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面形成。2008年,三一重工正式组建知识产权部,并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包括由专利委员会、知识产权部、事业部研究院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专利委员会作为管理层主要负责战略决策的制定。知识产权部主要负责具体的规范、流程、指导工作,并承担集团的知识产权考核和运营。事业部研究院是具体的执行层,每个不同的研究院分别设置了专职或者兼职知识产权人员。

对于创业的艰辛,尚德电力法务部高级知识产权经理王桂香有着更深的体会。王桂香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之后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律硕士学位。2003年研究生毕业在中兴通讯开始了她人生第一份工作,就这样进入了知识产权领域。

在中兴,王桂香系统性地完成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修炼”,取得了一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2009年,王桂香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从中兴跳槽到当时只有一个人负责专利工作的尚德电力公司,想通过尚德这个平台全面地锻炼自己的能力。

作为尚德知识产权团队的元老级人物,王桂香在组建团队和建立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她的努力之下,尚德从只有一个人负责专利工作发展到了现在的一个分工明确的知识产权团队。此外,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当地的律师会兼职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支撑,在这部分业务上和国内团队合作。除组建团队之外,王桂香还曾参与了一些重要的知识产权制度制定和改革工作,其中包括国际专利评审制度、专利评估制度以及研发立项专利风险分析。

在组建团队和建立制度的过程中,王桂香经历了不少的酸甜苦辣。据她回忆,加入尚德后,最大的困难是角色转换。在中兴,更多的是要做好业务;而在尚德,更多的是要做好管理。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业务的规划、制度流程的设计、与公司中高层沟通等等,都要面面俱到。对于管理团队,她则更要费心调动员工积极性、培育进取、务实、真诚、健康的团队氛围,边探索合适有效的管理方式边实践。一步一步积累到现在,她始终觉得自己有很多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基础工作是常项

进入福田汽车之初,李千江就注意到公司内部对于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强。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使李千江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谙熟于心。为了适应公司整体的管理运营工作,他决定从推动建立并完善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入手。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积极推动下,2008年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最初只负责商标业务,并负责协调各部门知识产权业务工作。2009年正式成立知识产权部,作为法务部内设的二级部门,统一管理公司的各项知识产权工作。

从公司成立到2009年之前的十多年里,福田汽车总共才申请了一百多件专利,与公司每年数百亿元的产值严重不匹配。因此,公司知识产权部最初的工作也是从推动专利申请开始的。

专利申请被视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繁琐的部分。为加快推进专利申请工作,福田汽车于2009年制定了专利倍增计划,提出在未来3年,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要增长一倍,争取用3年时间,使公司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2000件。李千江介绍说,“为了保证该计划的顺利落实,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进行政策引导,将每年的专利计划分解到各个研发中心,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奖励金额是当时全行业最高的,比同行业其他企业普遍要高出一到两倍;二是加快人员队伍建设,公司从全国各地招聘了一批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的人才,在吸收国内同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与体系;三是配套资金的保障,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投入从最初每年几百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万元;四是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福田汽车顺利完成了这项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截至2023年9月,福田汽车共申请专利2500余件,授权专利1700余件。

联想集团专利中心高级经理陈媛青是一位非常低调的经理人,她在介绍自己的职业路径时谦虚地形容说“跟白开水差不多”。翻开她的简历,的确显得十分简单:北方交通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律,还未毕业便来到联想实习,从2001年至现在,在联想专利中心历任专利主管、专利高级主管、专利管理经理、专利管理高级经理。这份简历上只有一个工作经历,而这一份工作一做就是十一年!

陈媛青所接触的工作围绕专利相关的方方面面,从如何将有价值的创新点挖掘准确、如何撰写、如何包装一个价值很高的专利、专利风险的预测、评估,如何将一个案子很好的解决,让研发部门满意,让产品部门满意。但她最为看重的是曾经负责过的专利流程运营工作。

“流程运营工作在事务所或者很多公司都是不起眼的、很基础的工作,但我不这么看,如果把专利业务比作项链,那流程运营工作就是专利业务这串项链上的线,平时不容易被发现,但一旦线断了,项链也散了。”陈媛青这样评价流程运营工作。

也正是在做流程运营工作的过程中,陈媛青时刻从单件专利的审查状态来审视专利挖掘、撰写中的得失,透过具体的专利业务数据去解读整个专利业务的发展状况,从投入产出分析来思考专利的价值,两年多的流程运营工作让陈媛青看事物的视角更全面,更宏观,也为她在之后从事管理相关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全方位的员工培训

说到培训这一话题,赵杰介绍了比亚迪的情况:“我刚进部的时候,人比较少,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或省、市级组织的培训,我们都会参加,后来部门成员多了,就请老师到公司内部做培训。我们把新入职的员工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另一种是工作内容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员工。对于前者,因为部门成立之初要求专利人员有理工科背景,因此培训内容主要是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进行约一个月的培训再上岗,上岗之后再‘传帮带’,三个月后基本就可以独立承担工作,再有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探讨、学习。我个人觉得,参加专利人考试其实是促进系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不管能否考过,只要真正用心复习,都能对专利方面的知识体系有所把握。对于后者,我们会培训他基本的法律、知识产权知识。比如说市场人员在做市场开拓时要注意哪些跟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问题;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跟产业链各个供应商接触时要注意哪些知识产权问题等,都有单独的培训,更侧重他们本身的应用角度。”

于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创业版上市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软件企业。作为分管集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高管,金蝶公司董事会秘书兼法律部总经理易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显得格外从容而自信。易薇加入金蝶十二载,曾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

据易薇介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金蝶在公司内部逐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三大块,针对不同业务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员工设置了不同的模块课程,对员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知识产权培训,同时在公司微博、员工论坛和内网上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产权知识宣导与案例剖析,从而不断提升全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例如,针对新入职的员工,金蝶公司会在其入职培训时统一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及保护》课程的基础培训。针对IP管理部门员工,则开设有《软件专利撰写要点及审查要点》、《专利诉讼、无效及其应对策略》、《知识产权许可与运营实务》等课程培训,让专职IPR人员熟悉了解业务知识与操作实务。

在研发中心内部,金蝶按照研发人员的层次及知识产权掌握程度分别开展《研发专利基础知识培训》、《软件专利审查规则培训及专利点挖掘》、《专利侵权分析及专利方案规避设计》、《Triz创新方法及软件专利的创新应用》、《金蝶公司技术发展趋势及专利战略布局分析》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课程的培训。另外,为了降低使用开源代码的侵权风险,还开设了《开源代码与许可授权风险管理》课程。同时,针对不同产品线的实际情况,公司也会对上述标准培训课程做适当的调整。

在知识产权战略层面,金蝶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开设有《金蝶公司专利战略布局规划》、《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等针对性课程。这样,公司每个层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配备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全球专利布局

王海波向本刊记者表示:“我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12年,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变化的只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在不断的深化和拓展。”

王海波说,在中兴通讯工作的12年间,随着公司所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的变化及发展策略的调整,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业务重点也相应经历了若干次的变革。他个人的工作职责从早期的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等基础性业务,逐步过渡到以管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推进工作,如今除了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外,知识产权诉讼、许可谈判和资产管理等已经成为他的工作重心。

2000年,当王海波还是中兴通讯法务部知识产权科一名普通员工时,就和团队其他同事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增加专利申请,人员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专利挖掘的数量。他们需要不断与研发人员沟通,共同“催生”新的专利。

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是在真实的交锋中孕育的。王海波告诉记者,中兴初期的专利申请缺少整体布局意识,被国外主要同行把握时机趁虚而入,要求中兴通讯支付一系列专利许可费。于是,从2002年王海波开始负责知识产权科室业务起,就着重关注布局问题,并在2004年正式提出“专利布局”的概念。这一时期的中兴通讯默默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资产,而这一切并未引起国际巨头的高度关注。

2007年,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资产已经大大增加,专利资产取得所付出的高昂成本使得专利管理势在必行。这时“专利经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兴开始提倡全流程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涉及从研发到专利价值应用的整个过程。据王海波介绍,此时的知识产权团队已经从原先的十几人增加到超过百人。目前中兴通讯知识产权部主要根据业务及区域进行组织架构设置,大概分为业务科、许可科、运营科、规划科、综合科,及欧美分部。公司知识产权专职人员规模在150人左右,分别承担专利知识产权申请、管理、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知识产权许可运营、知识产权商业竞争等工作,部门体系和职能更加完善。在各个研发部门中都有专利工程师负责推进专利技术的发现与申报。除了专利工程师,在法务部之中有一个角色叫做知识产权经理,他们既有通讯技术的专业背景,又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分布于各个一线部门,其职责就是挖掘创新成果,评审其价值,并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专利布局申请专利,最终构建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目前每位知识产权经理人每年要提交上百件专利,而需要完成的评审则达到数百件。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电子通信巨头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些压力又通过专利诉讼直接传递到了类似中兴通讯这类国际市场的新进者身上。在此之前,中兴知识产权的着力点主要在中国,之后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调整,开始注重整体布局向国外的延伸,从中国市场逐步扩展到覆盖全球市场。

根据2023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申请量增加了33.4%。其中,中兴通讯提交了2826件申请,超过松下电器成为2023年全球排名第一的PCT专利申请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专利申请和专利布局之后,中兴迄今为止在全球拥有专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8万件,国内专利申请3.6万件,国际专利申请1.1万多件;全球专利累计授权达1.4万件。

从被讼到反诉

2005年初,飞天诚信进入北美市场发展,被国外的某知名同行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支付某项专利的高额使用费,但飞天诚信发现对方的诉讼理由并不充分,支付这笔费用并不合理,于是当时成立仅有7年的飞天诚信积极应诉,开始了长达4年的诉讼历程。并在后期奋起反诉,取得了成功。虽然双方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后达成了和解,但这一次“吃亏”让飞天诚信牢牢长了教训,公司高层领导深深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诉讼伊始,飞天诚信决定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团队。也正是在这时,宫朝红加入了飞天诚信。

最初加入飞天诚信团队时,宫朝红对于专利还是个外行。如今,刚满30岁的宫朝红已经成长为飞天诚信公司知识产权部经理,负责公司相关产品的一切知识产权事务。

宫朝红十分看好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发展前景,随着知识产权诉讼案例越来越多,同行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之战愈演愈烈,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必然将越来越重视。她希望有一天,当公司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时,她所率领的团队,能够真刀真枪的“打一战”,最终不仅获得胜利,还能够为公司挣得利益,并从中检验知识产权团队的实力,真正达到“练兵”的意义。

如果说,飞天诚信是被诉讼“打”大的,那么对于爱国者则可以用“身经百战”来形容了。

2002年,爱国者刚进入U盘市场,就与“U盘之父”朗科展开专利战,受到该案影响,爱国者在2004年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2006年双方握手言和,成就了中国知识产权界的四大诉讼之一,爱国者知识产权部也从此一战成名。为此,身为爱国者知识产权总监的黄晶感到非常自豪。

从与朗科的诉讼案,到在美国遭遇的MP3侵权案,再到2008年在欧洲展览会上整个中国馆被抄袭,黄晶越发意识到专利其实可以作为商业上进攻和防守的武器:当一个公司要进入一个新市场,尤其是一个新技术领域时,专利是非常好的辅助手段。

从此以后,爱国者的知识产权部不再一味申请专利、商标,而是慢慢开始学会运用专利和商标来打商业上的攻坚战。他们招聘了专业的专利和商标管理人员,成立了法务部,储存了大量的专利和商标。2007年,爱国者的国际市场发展到了高峰,知识产权部开始经营专利许可。同时,随着第一次专利维权的成功,爱国者每年都会加大维权投入,发起一两讼,其中就包括2023年轰动一时的爱国者诉东芝、惠普案。爱国者从“被告”变“原告”,实际上标志着一个中国企业从防御慢慢走向进攻。在爱国者控告东芝侵权案中,爱国者胜诉,为中国企业成功世界品牌开创了先例,让国内企业明白,只要拥有过硬的知识产权体系,就不用惧怕世界名企。

在中兴通讯工作期间,王海波经历了公司全部重要的诉讼及谈判,包括和目前通信行业、跨域行业的几乎所有的巨头公司以及InterDigital等国外主要的专利池组织、运营公司等数十起谈判。在此期间,中兴通讯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逐渐掌握了谈判和诉讼的主动权。他说这些改变源自中兴通讯十几年的自主创新,专利总量一度突破四万件大关,PCT申请在2023年达到了全球第一,只有这样的知识产权实力及风险管理实力,才能支撑中兴在面对海外通信巨头和NPE(非专利实体)知识产权压力时,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2023年4月,爱立信在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分别中兴通讯侵犯其数项专利权,中兴通讯当即决定在中国提出反诉。2023年2月双方握手言和,同意相互撤销针对对方的所有专利侵权诉讼,并签署了全球范围内的专利交叉许可。中兴自身知识产权的实力积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兴谈判的话语权。在专利诉讼领域,这其实是国内通信企业反诉知名跨国企业并且以双方握手言为结局的第一案。

无形资产管理

区别于大多数国内其他同行,杨旭日的头衔中多了“无形资产”几个字,这也说明了北大方正集团在知识产权管理理念上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总监的杨旭日,在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管理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