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算理。如:这节课中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而获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读懂应用题的题意,**列式计算,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达到以用引算,算用结合的教学目的。
在计算例832÷4,由于有了前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基础,我问学生:这道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学生都充满自信地说:“能”。我放手让学生尝试算一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通过探究学生能自主发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的百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要商1,用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这个算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理解和接受的,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由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没有在十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情况下,商0占位,还有的孩子直接把个位上的商写在了十位上。有的孩子处理得很好,计算准确。
我找二名同学板演,做完之后,分别给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算的,给学生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机会。在二名同学的讲解中,都会经历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一的情况,怎么办呢?二位同学在说明自己的算法时,都同时感受到只有在这一位上商占位,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有了自己的探索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心情很愉快。
其次,在**完成做一做之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笔算技能,此时,我及时提出:在算此类题目时,你有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吗?及时总结提炼出算法: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时,应在这一位写强化用占位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笔算除法的运算技能。
最后,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商末尾有除法,学生通过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进行的,因为商中间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比较容易理解。
我在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428÷4,计算结果有17(也有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的)、170、107,我指着黑板上的竖式问学生:“针对这几种算法,,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争相发表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学生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并且进一步体验了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所以马上确定商是17的算法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利用商乘除数得被除数来验算,确定商是170的算法也不对。这时有的学生问:“把1商在百位,7商在个位上,没法读数怎么办啊?”学生遇到了困惑,都皱起眉头。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帮助学生解难,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同学小组讨论、交流,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数啊,7到底商在哪一位上?”。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一组学生认为十位上商0,7写在个位上。可是有的学生不明白,问为什么十位上商0呀?这时有的小组的**拿出小棒,针对十位上的2÷4为什么商0演示起来。2个十*均分成4份,每份得不到一个十,十位上不能商1,就要商0。小棒演示直观明了,已有部分学生明白了十位上一个十也没有,所以要商0。可是从同学的眼神中能看出仍有部分同学不太明白,这时,老师让明白的同学起来再演示一遍,经过学生自己反复演示讲解,多数学生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用0占位的道理。在列竖式时,通过比较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学会选择简便写法。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要鼓励学生用简便写法,并逐步掌握这种写法。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算理。如:这节课中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而获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今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40页书上的绿点一、二,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打算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自主探究。本想这节课会按照我设计的思路上完,没想到学生的一句意料之外的结论让这节课上得格外精彩。自认为对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比较巧妙,既尊重了学生的看法,又引导着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及时澄清了孩子思维的误区,凸现了重难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片段如下:
当学生根据信息窗列出420÷3这个算式时,
师:比较一下,这个算式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生:被除数的末尾有0。
师:你能算出420÷3的结果吗?试试看。
学生板演了如下两种竖式:
140140
334203420
33
1212
1212
00
又练习了类似的几道题之后。
生:老师,我发现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窍门。
师:说说看。
同学们也都瞪大了眼睛。
生:我发现被除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管,只用42÷3,商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
生说完很有成就感的等待着我们的表扬。大多数孩子也像发现了新**似的,感觉很兴奋。看来学生很满意这个孩子的结论。显然学生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怎么办?是立刻纠正?还是让学生自我否定?稍一迟疑,我打定了主意。
师:你们能善于总结计算窍门,这一点非常好。大家的发现是否准确呢?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很有信心地说没问题。
我有意识地出了这样一道题:860÷6,结果大多数孩子列出了如下竖式:
140
6860
6
26
24
2
师:做完之后别忘记验算。
一验算,一个个的小脸上挂满了不解,怎么验算不上去呀?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1:2在十位上,和个位的0合起来是20,20除以6商3余2,不能商0。
生2:我们前面练习的题十位数除完之后是0,所以不用除也知道商是0。
生.3:看来我们总结的窍门有漏洞。
师:那怎样补充一下就好了呢?
生:当前两位能正好除完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道题前两位除完还有余数的时候要继续除下去。
师:大家能敢于否定自己,老师特别佩服你们。尤其是大家的积极探究的学习热情更令我高兴。相信通过这一组对比练习,你们已经从算理上掌握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后记: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思。学生真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而正是这种生机活力,使得进行中的课堂连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透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涨。所以做为一名和新课改一同成长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搭建宽松的*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3篇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1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3篇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二、目标解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都要与第二个因数相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了两种写法,竖式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二种更简便,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的算理。因为算理相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列各题(列竖式计算)。
123×3= 368×3=
2.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上计算。
3.汇报,说说两道题的不同,需要注意什么?
第1小题不进位,第2小题需要连续进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尝试解决。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现在因数中间有0,***分别相乘呢?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102×3(不进位) 109×3(一次进位) 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篇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
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台。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给多大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有利于学生交流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华,获取知识。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创设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环境,通过生生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参与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又怎么能轻易忘记呢?所以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重要。感觉本节课我还没有充分的放手给学生,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契机,而是着急的站出来,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深钻研,勤动脑,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上,要落实在*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5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三、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巩固商末尾有0的练习,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综合练习主要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思维,练习3是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商中间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对比练习,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3、提高练习让学生试编式题,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样安排练习有密度、有坡度,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提高练习没来得及处理,显得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9)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
一开始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补位的作用。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3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4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
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
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
3、计算 0÷2 0÷4 0÷7 0÷5 0÷34 ……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数都得0)
4、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通过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0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例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那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
板书 210÷7
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30的。谁会列?
3 0
7 2 1 0
2 1
————
讲解竖式的一般写法,强调末尾的0只要对齐数位直接写上去,这样简便。
三、商中间有0的除法
1、书 “试一试”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306÷3
(1)估计完后,先**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
(2)全班交流
(3)**完成另一题 312÷3 一人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
2、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那里,再改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
第6题,(余下的布不足3米,就不够再做一套校 服,所以求最多能做多少套校服,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回家作业
1、练习与测试P7
2、数学日记。
教学后记:在计算时,有些同学十位上有余数,个位上的零也不落下来,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估算的意识要强调。
学生讨论后自己小结,练习后自己学习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6
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课时,但知识点与前面一节课的直接联系不大,反而是与前面所学的“首位不够除”相关、相通的较多。可节课虽然归在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认为从知识层面来讲更属于“不够除商0”。
教学例10时,可以先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学生可能估计商的位数,也可能通过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种方式的估算结果,都能为后面探索笔算方法探索提供**。第二个层次,探索用竖式计算432÷4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设疑:十位上3够除以4吗?怎么办?”有学生想到商0,这时,我就提醒他们现在像首位不够除那样处理。
这节课较难的是361÷3这种末尾有0,又有余数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追问“1÷3不够怎么办”进而明确哪一位上“够商1,就商0”。随后的“试一试”要让学生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时,要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不够商1,要商0.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规范简写竖式。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讲本节课和上节课商0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商0。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8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9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1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用0来占位。
本节课我采用一个学生喜欢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认识规律,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学生充分感知“不够商1如何商”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而且在一次次不断地纠正后他们还会出错。如:808除以4,当被除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的0除以4,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8除以4,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722除以4,当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学生也会忘写。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商出现了漏写0的情况常常是浑然不知。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⒈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在用竖式笔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错误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在学习了432÷4=108后,比较432÷4404÷4这两道题的写法有何不同?我是这样**学生的:“432÷4和404÷4这两道题都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为什么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要落下来,而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用落下来呢?”学生通过观察并讨论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4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4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是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所以要落下来。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让学生做针对性的习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2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3
一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百、整十数除法口算方法和一般的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法则,学会了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也学会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懂得了在求商过程中,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用0占位的处理方法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又是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三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基础。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层次地呈现“商末尾有0的除法”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安排三道口算除法,引导学生复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然后安排两个例题:例11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例12教学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练一练除了安排单一的练习外,还特别注意安排商中间有0、末尾有0、中间末尾都有0等不同情况的综合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辨别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末尾是0的处理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底铺垫这一环节通过准备题让学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过程,观察几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点: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课。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找准新旧知识迁移点与生长点,便于学生知识迁移。此处我在学生回答完了结果后,没有及时让学生找出商的共同点:商末尾都有0,这里应该就复习旧知点明新课课题。
二、自主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没有新内容,只是末尾0的处理,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例11时,先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学生进行验证。得到正确商后,针对难点展开讨论: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使学生明确个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得0,添0起到补位的作用。试一试让学生试算后讨论“除到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尽后面0怎么办”引导学生将例11与试一试比较讨论概括得出:一个数除多位数,当被除数前面的数除尽,末尾有0时,有几个0商末尾就补上几个0。此处在具体实施时,我没有问学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写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对比验证得出商的末尾写0起到占位的作用。
例2的教学仍按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学习探究,在关键处设问: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不是0,但比除数小,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就是余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说说商末尾有0的几种情况,在第二组试一试中边计算、边议论、边小结、边巩固,归纳出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我在前面没有让深入让学生说商末尾有0的情况,所以在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说不到点子上。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10篇(扩展10)
——商除法教学反思
商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商除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除法教学反思1
学完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我就开始领着学生们学习这部分的应用题了。起初研究教材,觉得并不困难,在这道知道总数,知道一包两个.一盒四包求共装几盒的例题中,曾简单的认为只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能装多少包,或者一盒有几个这两个转换思想就可以了,我也是这样上课的,但经过课后对学生的**,发现他们理解的并不透彻,甚至有些学生迷糊了......我才发现,学生们还没有建立这种转换的思维,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解题方法,他们以前做过的都是直来直去的题目。认识了这些,我改进了方法,让学生交流**,并用同类型的题目加深练习,现在,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但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解答。
学生的思维和老师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学生,所以讲解题目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要参考他们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除法教学反思2
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和前面的首位能整除、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安排的一样,都是有一个情境让学生先有解决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利用实际操作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之称,然后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在教学这节课之前还有担心学生这节有点难了,怎样讲才好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算理。但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说似乎很简单。但把这样的知识混在之前学习的内容里面,学生错的多了。
本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可结果竟然有一半的人出错!主要错误并不是学生商的末尾不写0,而在于格式问题。原来普通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都要进行两次完整的除、乘、减,而现在商末尾有0的,就免去了后一次的乘和减了。很多学生继续算乘和减,这个问题倒也不大,关键是该算乘和减的学生也不算了,例如:48÷3的竖式中,学生就直接把第一次减后的结果16当作余数写在那里了!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认为最后一次不要算了,所以不管什么数字都朝上面上一个0。甚至有很多人把十位上的有余数的情况也能混淆起来,如:62÷5,好多的学生也不管,十位上商1之后,6减5有余数也不知道,直接把各位上的2移下来,一看不够除,所以在个位上很快得商**0。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把几种竖式的联系区别请学生说一说,在进行比较练习,这样或许会好点。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我也这样做了,但处理时还是不过到位。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我就在想,肯定是我之前的知识讲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混淆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算理。
有时候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而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时重中之重。
商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成功之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改进措施: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商除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研究:“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商都是0”;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时,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建构,提高计算的技能。
一是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开始,我利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主题图的教学情境: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在分西瓜。师徒四人分吃4个西瓜,应该怎样分?学生再一次的回忆了*均分的意义,列式4pide;4=1(个),当猪八戒把其他三个的也吃了以后,引出了0pide;3=?学生大多都能理解当被除数为0,除数不为0的时候,商得0。
“0不能作除数”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知识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呢?我列出了:0pide;0和3pide;0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概括出了: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商都是0。
二是引导探究,在对比中理解算理,促进算法。
教学了0的除法后,我**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生情趣高涨。随后,我出示了例题的主题图,先引导学生列式,尝试解决第一道算式: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学生有计算除法的经验,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完整的列式解答。**学生这道算式哪里比较特别?通过梳理,示范出简便算法。比较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出:当首位除完了,十位上的0可以不必带下来继续除,但是商上面要写0占位。
熟悉了算法后,我**学生开展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的掌握。
紧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解决第二道算式,商末尾有0的除法算式。
由于有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经验的积累,学生在尝试计算时,大多愿意用简便的算法。有部分学生在处理余数的0时拿不定注意,有的将0写在十位的下面,有的将0写在个位的下面。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你认为写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写在十位上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前面除完了,个位上的0就可以不用再除了。如果是写在了个位,就表示要将0带下来继续除,算式不太完成。
解决了两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与之前的除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并归纳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一般算法。
三是强化估算,引导反思,提高计算技能。
学生对于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计算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反思,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中,我出示了几道比较典型的错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错在哪里?怎样可以避免这类错误?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在计算时一要细致认真,每一步都要慎重计算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正确率;二要在计算前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有效避免漏写商中间或末尾的0。此外还可以通过演算来验证。
商除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认为所有知识都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合作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除法教学反思6
1. 在教学“832÷4”我是这样说的。从最高位除起,百位上是8,8÷4=2,因为8是百位,所以商2也要对着被除数的百位。2×4=8,8-8=0;把十位上的3拉下来,3里面一个4都没有,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3和在一起变成32继续除,32÷4=8,在商的个位上写8,4×8=32,32-32=0,所以832÷4=208。”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还是一定要强调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个十*均分成4份,不够商一个十,所以商0吗?
2.缺乏练习的强度。
整节课时间掌握得不好,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不够多,以后要在备课时合理设计时间,争取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次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商除法教学反思7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这节课当中,这课的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以下的教学观念:
1、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自*与选择权交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学习的情境,使之在开放性问题的情境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能判断商是几位数及准确的计算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怎样才能使除法的计算比较易于接受呢,我采用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的方式进行了教学,学生完全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展现了出来,这样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缺点和错误才更容易克服,学生有了自*和选择权,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2、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互相赏识,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予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的机会,弥补学生大班额教学中交流面小的不足。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能够培养学生有效表达自己的方法,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的能力,更好的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使自己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3、联系生活实际,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能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中秋节快到了,为了想双方的父母表示一下我得孝心我倒顺大超市买了四和脑白金共济花了544元,请你帮我算一算,每盒脑白金应该值多少钱?刚开始我就设计了距离学生生活较近的知识,利用在超市买礼品这一情景,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学习的过程当中,现实当中的问题学生自然乐意去解决。更愿意但当老师的小帮手。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
商除法教学反思8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这节课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我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索来解决问题,在教824除以4时,我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让他们利用以前学的方法自己解决,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我发现:百位上的8除以4商2,十位上2除以4不够商,他们就直接在个位上商6,这样商就变成了两位数,聪明的孩子们一看就知道做错了,商应该是三位数,他们就开始思索该怎么做呢?这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思考的过程,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汲取数学养分,亲身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抓好每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我们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并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难得,但数学知识是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前面学习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说抓好每一节课是重中之重。有一部分学生在做521除以4时,个位上1除以4不够商,孩子们一看直接余1,个位上空着不商,这说明前面的知识学得不扎实,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抓好每一个课时。总之,教学无小事,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多反思多总结,争取把每节课都上好。
商除法教学反思9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调商。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在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时,易于把握。
整节课的设计,是在“看书”这个大的情境中展开的,并对数据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将总页数设定为“169页”,每天看的页数分别为20到30,及其中的任意的数,不仅自然而然地由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过渡到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而且“169÷
21、169÷
29、169÷
28、169÷22”四个算式涉及到了“四舍”的方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并且都涉及到了初商成功和需要调商的两种情况。利用“169÷
23、169÷27”根据计算中出现的情况如何调商,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设计思路,由“情境引入揭示课题——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检测——互动交流——回馈指导总结反思”。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互动达成共识。
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高估,致使最先检测时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的节奏有点慢,感觉学生的学习和互动不太顺畅,在整个的“后教”环节,预想的互动场面没有热闹起来,精彩就此错过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还有偏差,对各环节的把握不是很细致,对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
商除法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贯穿于整个课堂,使课堂气氛办得轻松自然,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
具体设计如下:
一、通过猪八戒分西瓜,自己全吃光后,导致其他师徒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零”这一概念。
二、通过让猪八戒与孙悟空一起分桃子的故事,让学生当判官,亲自动手尝试309÷3的算法,从而体会商中间的0占位作用有的益处。
三、故事继续延续,学生继续尝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做法,通过自己的尝试,体会0站位的作用,是不可随便丢掉的。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参与度高。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这类题的方法,我觉得是这节课的亮点,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发出了争议,通过争议又加深了记忆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就是0在竖式中在什么位置必须写,用来占位,强调的少一些。
商除法教学反思1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以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初学容易出现商的书写位置的错误,它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课一开始,我进行了口算和笔算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注意让学生理**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层层推进。
(3)竖式计算教学在加强算理教学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过,虽然本节课显得朴实、扎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复习笔算和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后,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避免不应犯的错误。
(2)在探究算理时,由于我引导不到位,如果学生说18表示180时,我及时引导表示18个什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学生却说不出了,这样就有了练习的时间,不至于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造成这节课的不完整了。
(3)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时,我由于心急,没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是打断了学生找下一位学生回答。这样可能会打击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今后,在备课时要找准每堂课要求掌握的基本点,围绕基本点备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某一环节出问题而影响整体计划,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
商除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除法教学反思13
在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一课时,我基于上一课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程度,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商的末尾什么时候会有0?商末尾的0有什么作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一样吗?等。有的简单的问题一提出来,马上有人解决了,因为他们运用了上一课的知识,但还有几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有待于证明。紧接着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出题,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出一题,先自己做,再给组里的其他同学做,并帮着批改。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请出题的学生讲评。同时,小组间也展开竞争,评出优秀小组。
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在动脑思考,编一道题,做四道题,再帮同学批改题,自己又是教者又是学习者。编题时,培养了他们审题的能力,必须考虑到除数是两位数且商末尾有0这两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的认识到怎样才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怎样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批改的过程中,认识到做题的注意点。那么,课始提出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商除法教学反思14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二、新课
1、尝试练习
学生**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三、练习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商除法教学反思15
今天的教学比较失败,原因在于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只是按照教案执行下去,因此,在教学结束后,留下不少的遗憾。回顾一下,主要有这两个地方没有处理好:
一、 简便算法中商的处理不够到位:
课堂结束后,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一些糊涂的地方没有搞清。例如900÷50,竖式上900个位上的0去掉后,为什么不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了。
分析原因:
没有沟通900÷50与90÷5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个位上不用写0的原因。
亡羊补牢:
应该通过思考、**讨论这个问题达成共识:900÷5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它的商与90÷5的商相同,所以去掉0后实际上算的是90÷5的商。因此900个位上的0上面不需要再商0了。
二、 简便算法中余数的处理不够到位:
在教学900÷40时,因为预设不充分,在学生出现900÷40的竖式中出现了余数写成20时,没有充分的探究这样写是否正确,而一味考虑学生可能会忘记在横式的余数中忘记写0而作了错误的引导。结果课后有学生表示疑惑,既然40当作4来除,那么余数如果是20的话不是比除数大了吗?
亡羊补牢:在上面分析商末尾是否添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此题竖式最后的余数应该写几,但是横式上的余数应该写几,明确规范的书写方法,进行强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