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小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时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学校出席全国**会议。1922年赴**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的**,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争取**的**。1945年为***同盟**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研究探讨法
2、朗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家。一位爱国人士。(**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家。
2、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家”方面,他又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么闻一多先生这么辛苦的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说,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家的闻一多。
1、作为**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与作为学者的他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么样来读能让闻一多先生那大义凛然的**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练读课文16-18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时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学校出席全国**会议。1922年赴**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的**,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争取**的**。1945年为***同盟**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小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学**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
采用多**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诚实守信是**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文章,学习言语形式
(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文章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2.文章写作为**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二)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1.研读作者在文章中对闻一多先生做出的评价,学习议论的写法。
2.抓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所选取的部分事例,说出事例写了什么,学习记叙的写法。
3.明确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4.总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选取了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三)学习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1.材料的详略解读。
2.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好处(避免*铺直叙)。
四、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诗化的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1.示例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根据示例研读,从课文中其他地方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人物形象。
3.人物品质概括,明确课文结尾的总结作用、概括总用。
诗化语言: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音铿锵,感情浓郁,震撼心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根据板书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文章言语形式的进一步感受。
2.阅读闻一多现代诗《一句话》,进一步理解闻一多精神。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
六、作业
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感触,认识到言行一致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部分人价值观、道德观**,让人忧心忡忡。
请以《我的说和做》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说和做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说和做的?对自己的说和做做出较恰当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时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学校出席全国**会议。1922年赴**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的**,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争取**的**。1945年为***同盟**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 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习
多**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习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小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七、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
**家→{说了再做}→大勇的**家。↗行的高标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3)
——部编《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选3篇)
部编《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部编《说和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近、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时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学校出席全国**会议。1922年赴**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的**,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争取**的**。1945年为***同盟**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部编《说和做》教学设计3
知识与地位:《说和做》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杰出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本文写了卓越的学者、大勇的**烈士闻一多先生,他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钻研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的敌人****,视死如归,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始终如一。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教学重点:理清层次,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
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考点分析:熟记重点字词、学会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
学情分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只是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课前先通过闻一多纪实的纪录片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理解“说”和“做”的不同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目标学科维度
1.积累字词,掌握“气冲斗牛”“锲而不舍”“目不窥园”等词的读音;
2.理清层次,概括事件,理解“说”和“做”的不同特点,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4分钟)
1.建立评价机制。每回答一次奖励一颗星。回答精彩获得掌声得2分,最后评出两个优胜小组。
2.导入: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他们吗?用一句话来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3.单元导入板书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二、学法引领,新知学习(23分钟)
自主指导一、预习检测,积累字词(预设5分钟)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件字词在学案上写上读音,对子互查。
并熟练记忆以下涉及成语的意思。师**回答。
地壳兀兀穷年校补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群蚁排衙
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初步了解本文人物闻一多
自学指导二、理顺结构探寻英雄精神(预设21分钟)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学案中的问题以及下面出示的表格,在文中做好批注和勾画,小组交流后展示。
展示要求:要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补充或评价。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著作)?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3.作为**者的闻一多做了哪三件事?作为**家的闻一多说和做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句(段)话,我看到闻一多的形象。
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的方面
说和做的特点“”了再“”,“”了不“”“”了就“”
追问:人物形象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讨论,展示成果。
5.讨论:你喜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还是喜欢作为**家的闻一多?谈谈你的看法?
6.你认为哪句名言或诗句也能体现闻一多的精神。
三、小小展示台——纪念闻一多(预设13分钟)
播放有关于闻一多的视频。
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
最伟大的诗篇。”
朱自清:《挽闻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烧毁
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学法指导:你能仿照这些评价结合一句诗或一句名言写写你心目中的闻一多是什么样的吗?(不少于50字)
②教师总结(预设2分钟)
四、课下作业(预设1分钟)
写一篇作文《我心中的英雄》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熟记字词,夯实基础。为后面的文章理解做铺垫。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概括事件,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并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目的是更深刻地感受到闻一多身上的崇高品质,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用四句话总结,进一步感受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精神。
板书设计: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1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是**全**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的特务杀害了,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2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战士。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争取**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争取**!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在***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向闻一多先生致敬!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读后感3
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
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
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是**全**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的特务杀害了,
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3篇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
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
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说和做教案设计(一等奖)ppt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
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
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
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
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
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
小结**: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
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3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3篇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这是一个游戏,你说我做。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做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
3、 感知准确听话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及突破办法通过游戏,知道怎样听指令做动作,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多**课件、图片。
一、 课前诵读
导:依据“学研展练评”教学各环节设计教师活动
二、 课前辅助环节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这样的游戏叫《我说你做》。
三、 学(初步感知)
课件动画演示:学生做游戏的情境。
四、研
1、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试着叙述视频内容。
2、通过看视频,师生共同拟定游戏规则。
3、教师宣读游戏规则。
听得准,
记得牢,
说得清,
做得对。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这是一个游戏,我说你做。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做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
3.感知准确听话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游戏,知道怎样准确听指令做动作,培养良好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学前准备
多**课件、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1.第一轮游戏。(教师准备几个动作分组传下去)
2.评出优胜小组。
3.进行第二轮游戏比赛,评出优胜组。
(教师准备一组动作分组传下去,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4.评出优胜小组。
5.师:怎样才能把别人的意思准确无误地做好呢?如果做错了,想想会是什么原因。结合自己小组的比赛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研究研究,可以向优胜组请教。
6.总结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做得对。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游戏要领:
听得准,
记得牢,
说得清,
做得对。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由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我说你做”变得直观,易于理解。游戏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由词语到一句话,动作的难度加大,也使儿童的听说能力逐步提高,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趣之中,由实践引导学生总结要领,使理论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不仅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培养,而且使学生的评议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使口语交际教学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互相融合。
《我说你做》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3.让学生有大胆说、敢于说和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的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奖励物品作业本、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图上有几位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玩什么游戏呢?
(预设答案:我说你做)
2.猜一猜:
(1)发令的小朋友在说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每一位小朋友都按照发令的要求做了吗?
(没有,有一位小朋友没有按照要求。)
(4)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预设答案:这位穿条纹衣服的小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听别人说话,还有可能是蓝裙子小朋友说话太轻了。)
二、游戏锻炼听说要求。
1.所以,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玩游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发令官要大声说,说话声音要让别人听得见(清楚说的小嘴巴);
(2)参与游戏的小朋友要注意听别人说话(注意听的小耳朵)。
2.好,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谁有清楚说的小嘴巴,注意听的小耳朵。
(分4个小组,指定好发令官,分组游戏:发令官发令,其余组员听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三次发令为一个回合,每个回合之后,组员对发令官发令的语速、声音大小进行评价,对组员的动作是否迅速、标准进行评价,发奖品;另外组进行游戏、评价、奖励,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三、课堂小结,活动延伸。
1.要玩好《我说你做》的游戏,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呢?(清楚说的小嘴巴,注意听的小耳朵)其实,不光光在游戏重要这样,我们人与人之间讲话都要做到——(清楚说的小嘴巴,注意听的小耳朵)。
2.上课的时候,也要做到。今后,老师要对符合这两个要求的小朋友进行奖励,(作业本)小朋友们好好努力哦。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选2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3.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前预习:生字、生词、查找臧克家、闻一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者或**个人**者的人们,在美帝国**及其走狗*派面前***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派的威胁,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这段话高度赞扬了谁?明确:闻一多。表现了他怎么样的精神品质?明确: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2.检查预习情况:
⑴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师生正音。
⑵全体学生解释下列词语:望闻问切、兀兀穷年、迥乎不同、赫然不同
⑶简介臧克家、闻一多。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思考㈠根据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战士。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几件事?又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读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二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明确:课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二部分“作为**战士(**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传单,群众大会演说,三件事作为例证。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思考㈡本方是以什么来结构文章的?明确:作者是以议论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三、品味探究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学生思考上下两部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合作学习小组次交流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师生评论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及“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四、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二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明确: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五、作业
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拓展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的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战士的大度,成为***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讨论: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反**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烈士。
四、补充闻一多的一两个事例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家。一位爱国人士。(**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家。
2、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家”方面,他又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么闻一多先生这么辛苦的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说,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家的闻一多。
1、作为**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与作为学者的他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么样来读能让闻一多先生那大义凛然的**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练读课文16-18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动手做教学设计
动手做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手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手做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课件打出一则“手”的谜语)
2、揭题质疑。手的本领可大呢。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吗?(归纳学生所**题:谁动手做做看;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引出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关注本课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就课题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带着问题深入课文,由此找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⑴**读。调皮的生字排队和大家见面来了,仔细看看第一排和第二排生字宝宝读音有什么特点?(第一排前鼻音;第二排后鼻音)回答对了的同学带读。
⑵男女生赛读。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还认识吗?(去掉音节读)
3、认识词语。
⑴课文里有两个人名,外国人的名字可不好读,谁能读一读?
⑵其他几个词会读吗?
4、指导书写。今天所学的字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能找出来吗?(出示“题”与“提”)
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
④生练习写。(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讲究方法,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此设计突出重点,在生字出现的形式上有意作了安排,使学生注意抓住字音特点,区别前后鼻音读音的不同,并以学生带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指导书写两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以各种方式读熟课文。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了,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⑴指名读各自然段,注意及时正音。
⑵齐读。
⑶分角色读。
2、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在书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全班交流,解决所**题。
⑴谁动手做做看?
⑵为什么伊琳娜要动手做做看?用书中的句子回答。(一个奇怪的问题)
①其他的小朋友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师引读)
②为什么伊琳娜会想到动手做做看呢?
③齐读妈**话。
④补充:伊琳娜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奖。
⑤妈**话到底要告诉伊琳娜什么?
⑥齐背所学儿歌“人有两件宝”。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光要动脑子想,还要动手做一做才行。
⑶怎么做?带着疑问,带着妈**鼓励,伊琳娜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②伊琳娜的妈妈知道是这个结果吗?她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伊琳娜?
③伊琳娜为什么开始生气,后来又笑了呢?
4、理解朗志万的话。
①科学家朗志万真的在哄骗他们吗?
②朗志万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了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原来科学家朗志万是要告诉大家,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让我们再读读朗志万说的话。(齐读)
6、省略
动手做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教案《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精神。
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动手做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
2、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3、认读词语:
朗志万漫出鱼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4、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讨提出问题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CAI出示: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指导朗读。
二、研讨动手实验部分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4、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
5、指导朗读伊琳娜生气说的话。
三、研讨悟出道理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⑵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练读、对读、评读。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⑵指导读出语气。
4、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5、分角色朗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了吗?动手做了吗?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4、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动手做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 **: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学生**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 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引导**:别的东西指除了什么之外的东西?放进金鱼,水会怎么样? 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怎么样?你们觉得奇怪吗?) 指导读句子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 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动手做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老师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有两个铁球,想想如果我从高处让他们同时落下,你认为哪个先着地?(学生畅所欲言)到底谁说的对呢?我想学习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你会知道该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这样他们不仅对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改中指出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欲望,这样我们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还认识吗?(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的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住,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他们都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你们的想法和伊琳娜是一样,她也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孩子们当你们对一个问题有了疑惑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那课文中的伊琳娜呢?
设计意图:新课程**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那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词吗?听了妈**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他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的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也是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你生气的时候会怎么说?试着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1、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2、孩子们,想想当伊琳娜去质问他的时候,科学家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改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反馈的过程。
5、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课文的前后照应,在课前提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完了之后想到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带着答案离开课堂。
附板书设计:
15、动手做做看
相信
科学家问题问妈妈
疑惑做
问科学家
动手做教学设计6
一、导入
1、你们*常在家都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吗?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三、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四、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朗读课文1~3自然节的对话部分。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词卡。
2、伊琳娜头像。
教学过程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学生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因此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历来都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童识字是为其初步的阅读和写作打基础的。
一、联系生活,直接点题
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有些事情只有动手做做,才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要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读文。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易过多,只要能够达到阅读的初步要求就可。)
三、识字读词,突出重点
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其实,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
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有个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科学家朗志万和伊琳娜小朋友。)
出示人名:伊琳娜 朗志万(齐读)
这5个加点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来我们就读这5个字。“伊 琳娜”这3个字生活中并不常用,“琳和娜”有时会出现在女孩子的名字中。“朗”这个字你们以前认识吗?在哪见过?(朗读课文)“志”这个字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上面是士兵的“士”谁能给他找个好朋友?(志向、志愿、同志)这5个字都会读了么?那么我们再读一下这两个人名。
除了这两个名字,课文中还有几个带生字的词也提了出来。(齐读一个贴一个)
漫出 鱼鳞 哎呀 哄骗
(注:哎是表示语气的叹词。读ai不要读成ei。哄是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谁能领大家读一读?这个字在本课只读三声。我们再读一遍。)
词语会读了,如果把加点字拿出来,你能读准吗?有信心的同学挺起胸膛。(齐读)
谁有信心领读。
出示字卡:朗 志 伊 琳 娜 漫 哎 哄 骗 另 题 提 喝 鳞(强调哎的读音,出示多音字喝的卡片)。
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再开火车读一读好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要读得清楚干脆。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每节课都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落实识字、写字的要求。甚至可以这样说:不能落实识字、写字要求的可不是一节合格的课。
四、指导写字,辨别形义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里有一对同音字是谁?(提、题)
找对了,现在请你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不同)谁能分别给它们找个好朋友?(**、问题)
真不错,老师这儿正好有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我解决。看谁最聪明?出示:伊琳娜聪明可爱,爱()问() (题、提)
一生来贴,大家一起辨别。
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 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你们和伊琳娜一样聪明,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两个字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那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同学们观察得这样仔细,听了他的提醒我们一起来写这个题吧。日不要写太大,一在横中线上,它的脚丫真长呀,别忘了最后一笔是点。
好,下面请你对照老师的范字,认真地写两个,别忘了同学的提醒!(巡视,纠正)
提手旁的字我们经常写,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观察一定能写好。这样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书上写,我们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写字教学要重视写字的质量。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些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五、回归课文,练读感悟
通过检测我发现你们读字、读词都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动口读读看吧!我找几名同学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得准确通顺吗?谁来读1、2、3自然节,4、5、6、7各一人(简单评一评)。
再读课文一是检察读文情况,二是深入感悟的热身。
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听得也很认真,我给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伊琳娜头像)。
激发兴趣,调节气氛。
哎呀,她看起来不太高兴,究竟是什么问题使她愁眉苦脸的呢?(指一二生回答)你们是在第几自然节找到的?好,大家一起看第一自然节,把这个问题画下来。
画完的同学想一想,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奇怪的语气)一、二人读,评价(有点奇怪、更奇怪了)。
朗志万提了这么奇怪的问题,那小朋友们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找到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引导:朗志万刚提出问题,他就马上回答了,他仔细想了吗?那么我们就应该想也不想地读出来(稍快)。
另一个小朋友回答时很自信,他用了一个词(一定),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得重一些,认为自己的回答一定是对的。老师来当一回科学家,我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当小朋友,我们只读对话,不读旁白,就像上课**一样,回答时要举手。
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
这样,同桌之间一人一句互相练一练(巡视,选三名同学表演一下,大家当小评委评价一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他们读得不错,你们评得也很认真,我们再来合作一次好么?
我来读旁白,你们一起读引号里面的句子,我也许会加上点提示性的语言,要注意听!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简单小结,联系下文
读得真棒,老师发现你们这节课的收获真大呀!不但学习了生字和生词,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节。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4~7自然节。
下课。
动手做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引导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把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方法:
范读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
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思考: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2、学生**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4、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5、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哄、喝、提、题”4个字。
4、学生描红,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
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思考:“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思考:“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相机指导“哄骗”、“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3、指导朗读。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2、请你**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
3、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妈妈:不能光想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怀疑—受到鼓励—动手—
实践质问
教学这课时,孩子们处于低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地模仿行为,活动的依赖性较强。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上完公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居里夫人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这时老师顺势而导:“法国科学家郎志万经常喜欢问小朋友们一些奇怪的问题,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生生这间的朗读评价中,在老师对重点语句朗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的朗读水*得到提高。
动手做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读“朗、志”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另”等9个字。
2、学生用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到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3、学生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树立遇事多动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识字、写字,在朗读中了解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2、树立遇事动手的思想,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制作简单课件。
3、搜集类似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听《小马过河》。(播放动画,听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说)
是啊,小马亲自一试,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那么当你们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时,有亲自试一试,动手做做看的习惯吗?
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个好习惯。课文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动手做做看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思考,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再去接触文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和发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我们先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学生**读课文。
现在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读读这篇课文,看看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要想读好课文,先得解决这一只只“拦路虎”,看看谁是勇敢的武松?(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3、在勇敢的武松面前,这一只只“拦路虎”都被打败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词卡认读)。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好一段就给自己画个“”,如果这一段没读好,就再读一遍,给自己画朵“”。
5、和自己的同桌读读画“”的段落,看看能不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
设计意图:从识字到读好课文,一步步落实,让学生经历初读的全过程。将生字比作一只只“拦路虎”,学生成了打败“拦路虎”的“武松”,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主动识字。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作出评价,太阳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云则是对自己的提醒,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他人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太阳。有坡度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好。
三、整体朗读,以思促读
刚才不少同学都得到了很多“”,现在,我就要来考考大家,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2~3名同学朗读。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请同学们找到有关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说,引导读好相关段落。
3、是啊,小朋友这么相信朗志万,可他却骗了小朋友,确实让人生气,你能学学伊琳娜的语气读这句话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郎志万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科学家郎志万的话。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6、在伊琳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谁的建议提醒了她?
⑴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光想不做。
7、分角色读文,进一步体会文意(进一步体会这个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⑴在四人小组里练习分角色朗读。
⑵学生自主选择想扮演的角色,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步领悟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尝试实验,启迪思维
1、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吧!亲自去验证它的真实性。
指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好自己的两件宝,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齐声朗读《人有两件宝》。
设计意图: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也能想到,让学生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既验证了它的真实性,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养成动手做做看的好习惯。
动手做教学设计10
《动手做做看》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 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话。
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 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动手做教学设计11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谈谈。
四、朗读指导。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 )如( )另( )
种( )和(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动手做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事件的感觉,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特色与价值:
1、自主、开放、有情趣地解读课文。
2、在体验与理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杯子 金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你们相信老师的话吗?(相信),谢谢你们对老师的信任,为了感谢你们的信任,我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给你们看一看。(出示装满水的杯子)瞧,你们一定会说它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那可就错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里放东西,水会流出来。可是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1:金鱼身上有鳞。
生2: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谁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说对了呢?
2、师:对,我们应该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生1:谁动手做做看?
生2:为什么动手做做看?
生3:动手做什么?
生4:这是谁说的呢?
二、理顺思路,实验释疑
1、、师:孩子们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并在旁边作好记号。
2、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读书所得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万提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指生朗读这一句话)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奇怪)为什么说它奇怪呢?
生1:装满水的杯子放进东西水会漫出来,放金鱼却不是这样。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能回答出来!“漫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来”就是说水装得很满,流出来了。
师: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生3:牛奶漫出来。
生4:妈妈烧的汤从锅里漫出来了。
师:孩子们真会联想,你们能说说“这样”指的是怎样?(大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放进一条金鱼, 。)
师:课文中有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同桌互读)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女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地说──
男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你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在课题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你也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大屏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师:孩子们真会说,那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高兴,因为通过实验我知道了科学家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2:我知道了当一个问题不能确定结果的时候,就要做实验。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2、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1: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大科学家肯定知道水会漫出来,用错误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
师:你说的真好!用**上的一个词就是(哄骗)。
生2: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
生3: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
……(师表扬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郎志万说呢?
生:您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顺利过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变。生对比读后,知道反问句语气更强烈,陈述句语气更*淡,文中应该用反问句更适合表达伊琳娜的心情。)
4、师引读:一个大科学家竟然用错误的问题来考我们小朋友,伊琳娜生气地问:(生用生气的语气并配上动作读伊琳娜说的话)
师引读:难道因为我们小就可以哄骗我们了吗?伊琳娜大声地问:(生的声音又更愤怒)
师引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气冲冲地问:(生已感同身受)
5、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1: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2: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2、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1、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生组内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3、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作业布置
1、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留心观察,有礼貌地指出来。
2、请你动手做一做:
准备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满水,用一张扎了许多小孔的薄薄的纸片将瓶口盖住,再倒过来,放开手,小纸片会掉下来吗?瓶子里的水会倒出来吗?
板书设计:
朗志万 伊琳娜
**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动手做做看! ! !
动手做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1、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4、落实字、词、句理解,注重读、说、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
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老师用多**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的语气。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图文结合理解)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附: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动看科学家
手读哲学家
做想其他人
做问不一定都是对
动手做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认字)。
教师个案:
⑴ 直接揭题。
⑵ 设疑:
①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②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① 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② 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⑴ 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① 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② 识字游戏:
a、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b、小兔开门游戏。
c、认读生字词语。
⑷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⑸ 初步感知课文:
① 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② 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造句。
⑶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⑴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① 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② 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③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动手做教学设计1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锯是怎么发明的?
2、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提示,指名读。
3、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这又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c、去拼音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四、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1、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提、题”,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提、题”中都有“是”字,但“题”是半包围结构,“是”的“小脚丫”伸得长。
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主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些相应的变动。”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也有义务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也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控艺术,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可屡屡均以眼睁睁地看着课堂恣意活跃,开放过度,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受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启发,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又一次尝试。课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立课文重难点,以读代讲,细致洞察,灵活调整的作战方针。作好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透。
在众多学生的朗读中,我敏锐地捕捉教学契机,直击问题核心。以“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为切入点,适当加以激励,点拨、引导,并立即现场“动手做做看”。这样,不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激情倍增,灵感迸发。重点抓住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试牛刀,初见成效,让我尝到教育**的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更增添了我坚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由于害怕浪费过多时间,教学难以收拢,引导上有些操之过急。当然,这是教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决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攻下宝垒的。
动手做教学设计16
教学目标
1、从伊琳娜的做法中受到启发并真正理解之万的话的意思。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难
理解科学家郎之万所说话的含义。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建议
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使用这种导入方式,使师生首先互动起来,达成默契,为更好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自主阅读:
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读。让学生明确自己可以选择多种读书方式,避免长期选择单一读书方式。
初读课文后,教师用适当的方法激发读书兴趣,再由学生提出好的阅读方式,征得大家同意后,师生共同朗读。
3、读课文。提示学生读到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写一写;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然后**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疑问的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最后**读了课文后自己收获。
4、延伸升华:
想像伊林娜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当她再次遇到郎之万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续编故事,看谁的作品最吸引人。
5、检查识字:
动手做教学设计17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2、出示鸡蛋,思考: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用同样的力,在同样的地方,同时旋转两只鸡蛋,谁先停?
3、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A: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B: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动手做教学设计18
学习目标:
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鼓励学生**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3.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2.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体会: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a.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b.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3.拓展课文内容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2)学生思考后**发言
3)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4)老师小结
4.巩固生字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5.课外作业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教学后记:
语我国文***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自己读书”,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从这个目标着眼,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阅读教学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笔圈、点、画、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书时坐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善于使用工具书;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动手做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教学设计2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法国有一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郎志万,有一天,他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有的小朋友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郎志万都摇摇头说:“不对!”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 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教学设计21
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课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读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 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 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 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 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读,要求:
⑴ 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 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 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 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 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动手做教学设计22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天学习第十三课《动手做做看》,齐读课题。让我们也把双手动起来和文中的人物一起动手做做看。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集体识字。齐读生字卡片。
3、〈课件,含有本课生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
三、朗读感悟。
1、通过刚才读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板书:朗志万 伊琳娜2、默读课文,说说两个人物中更喜欢谁?边读边画,把你喜欢他的语句画下来。
说说默读要注意什么?
3、小组内讨论,两个人物喜欢谁?说说喜欢的原因。
4、生汇报。
(一)学习五段。
1、把鱼放在杯子里,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一起看看。〈课件 动画〉
2、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怎样语气读?(惊讶、生气、奇怪、吃惊)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怪吃惊的样子,自愿读,加上动作。
3、〈课件图片水漫出来〉“漫”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二)学习六、七段。
1、此时此刻,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科学家朗志万怎么会哄骗小朋友呢?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呢?学生**读,体会不同语气。指名读,全班齐读。
2、这段话中 “哄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3、现在我不喜欢科学家朗志万了,你们呢?学生**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其实生活中那些发明家都是动手做做,亲自实践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比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你还知道其他的故事吗?
5、老师希望大家做个生活中的有心者,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变成!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学**、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的话,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男女生练读。
2、师生合作读全文。师引读,生接读。
四、课后延伸。
2、现在你是伊琳娜你想和朗志万说些什么?
3、伊琳娜是个爱动脑,动手的好孩子,老师希望全班同学都动脑、动手做做看,科学家朗志万说的不一定对,那其他名人说的是否对呢?
介绍亚里士多德,出示他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先着地。”
4、大家可以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伊琳娜
哄骗
动手做教学设计2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同学勤于考虑,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同学字)
他们之间的不同同学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同学说出身份的不同。
2、什么样的人才干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读一读。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只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动手做教学设计2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课件、生词卡、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伊琳娜)还有呢?(朗志万)还有其他词语,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谁?(板书:伊琳娜)
2、出示伊琳娜的两张头像:观察,说说伊琳娜的表情。(生气、笑)
3、看了这两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A、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什么事情让伊琳娜生气了?
B、伊琳娜为什么笑了?/伊琳娜怎么又笑了?
三、再读课文,细细品味
解决问题A:
(一)朗读1到3自然段,思考:
1)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同桌互读书上小朋友的话。
3、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他们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二)对朗志万的**,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请默读4到5自然段。
1、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3、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个怎么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别人的话)
4、她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读妈*的话: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女生齐读。)
5、请一女生上讲台做实验。
做完后,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齐读。)
6、此时此刻,伊琳娜,你是怎么想的呢?(很生气,觉得受骗了。课文里也有一个说被骗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哄骗,齐读并板书出来。)
小结:原来伊琳娜是因为这件事而生气的!
过渡:那后来她怎么又笑了呢?
解决问题B:
1、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6到7自然段,并划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
2、朗读伊琳娜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1)指导朗读: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生气、质问、急匆匆)
2)多种形式读:个别读。(3人)
过渡:听了伊琳娜的质问后,看朗志万又是怎么回答的?
3、读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练读。男生齐读。
2)伊琳娜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假思索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时还要动手做一做。)
3)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
4)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把她会说的话写出来,要求尽量写长一点。)展示两个人。
4、配乐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现在,你们对开始提出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2、你喜欢伊琳娜吗?为什么?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静思名言,深化知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背诵。
六、扩展阅读
1、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动手做教学设计25
【学习目标】
1、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
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三、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二、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⑴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⑵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三、拓展课文内容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2、学生思考后**发言。
3、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4、老师小结。
四、巩固生字
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五、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教学后记】
我国***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自己读书”,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从这个目标着眼,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阅读教学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笔圈、点、画、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书时坐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善于使用工具书;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动手做教学设计26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文中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琳”“漫”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朗”“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勇于动手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作为一篇叙事性教材,识字量不大。所以理解课文内容成为本课时重点,体会伊琳娜情感的变化,感受趣味,受到启发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水、杯子,金鱼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引出课题。
1、课前趣味实验。
2、导入揭题:只要我们动手做做看,看似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第13课《动手做做看》。
3、交流讨论:你喜欢自己动手做事情吗?你自己动手做过哪些事呢?
(设计意图:课前实验既能紧紧地吸引学生***,又和本课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为本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2、复习过渡:这个故事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是──郎志万(板书)。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
3、指导写字:写好“朗”“志”两个生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第一课时识字掌握情况,在和故事人物再次熟悉的情境中,巧妙地再现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三、深入课文,探究阅读。
1、过渡: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本是什么呢?孩子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2、情境体验,走进伊琳娜。
问题一:疑惑。为什么疑惑?
重点理解: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当伊琳娜疑惑的时候,她向谁请教?
出示妈**话:“不能光想,你要动手做做看!”对照课题加深理解。
问题二:生气。为什么生气?
朗读感悟: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的语气)
过渡: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
指导朗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问题三:高兴。为什么高兴?
揭示原因:让我们来听听科学家的解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明白道理: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现场实验,验证说法。(这一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顺序)
4、拓展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设计意图:针对叙事性教材的特点,采取了采用图文结合、情境体验、深入浅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指导朗读让他们获得各自独特的阅读体验。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
四、总结全文,朗读明理。
1、故事当中的三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2、合作朗读全文。(老师引读,学生接读对话)
3、拍手读儿歌:《双手和大脑》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朗读全文,是对文章的一次整体回归,在朗读中和评价中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启发。升华故事的教育价值)
五、拓展延伸,课外实践。
1、知识拓展:科学家的故事。
2、课外实践:
动手做教学设计27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初步谈话: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科学家的话吗?
2、谈话质疑: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识字方法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考试的“考”。
(5)编写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5、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6、去掉音节。用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抢摘“丰收果”“夺红旗”“猜字谜”等。
7、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识字效率)
三、感悟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2)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要求:让学生反复读一下“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3、课件出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己读书思考。
(1)、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然后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并说说理由。
(3)、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读好伊琳娜的话。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4)、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围绕郎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课件出示,说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示下面几种理解: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的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四、拓展延伸:
从课外书或者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动手做教学设计28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
《动手做(二)》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学生分析
学生对*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两节课《认识图形》和《动手做(一)》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二)》。就班级整体情况来看,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课。班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上课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这样的学生能占到三分之一。针对学生认知水*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在课中从学生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以及磁性黑板、视频展示台。
教学流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面图形组成的。
【在展示简笔画作品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说“像什么”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简笔画复习学过的*面图形。】
2.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
【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
教师: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教师: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形。)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
【把两个比较简单的、只有一种折法的图形放在教学之初,便于学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1折,2剪,3比。)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总结学法,以利于后面的内容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4.教师: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您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一种横折,一种竖折,还有一种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教师: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并请一名同学上来剪、比。)
【把正方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有很多种折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折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三、拼一拼。
1.教师: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
2.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0页,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
【在同桌说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别人的观点,分享成功的体验。】
3.教师: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4.教师:这里有六幅图,分别请六位同学上来拼。
请上来拼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5.教师: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拼好后,粘在大白纸上。
选择有创意的能构成一幅情境的图形粘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说说像什么,再请作者介绍一下。
【让学生先模仿拼,再进行**创意,既有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折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1.教师: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2.教师: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蛙或纸鹤)的?
【请一位同学折纸,起示范作用。】
3.教师: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学会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
说和做优秀教案设计
4.教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五、**创作。
1.教师: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教师: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
3.教师: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发挥想像,**创作,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一开始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们说出看到的图形像什么,当时学生们的想像使我感到万分惊讶。一位女生说:“半圆像个孩子的头,有一个孩子盖着被子在睡觉。”在让学生进行折、剪、比的过程中,要求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除了横折、竖折外,第三种方法难度是比较大的。我并没有**要求,而是尊重了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进行**创作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创作出了一种物体,还有的学生则能构思出有情境的画面,想像得非常好,让人惊叹,这也显示了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水*。只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创作环节没能设计展示完全,但我已经看到,学生们的思路被完全打开了:有设计汉字的,有设计楼梯的,还有风车、漏斗……
动手做教学设计29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 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学生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学生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学生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动手做教学设计3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0—22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够正确画出*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过程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知高,并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初步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的画法。
3、情感态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迁移能力,在自主构建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认识了长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四条边互相垂直,四个角都是90°。
2、老师手里有一张*行四边形的纸片,如果把它做成长方形,应该怎样剪?有几种剪法?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尝试操作以后,分小组进行交流。
3、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剪拼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到展示台前汇报,并把不同剪法的纸片贴到黑板上。
4、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剪法中的剪痕有什么共同点,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行四边形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叫*行四边形的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高的画法
(1)要画出*行四边形的高,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三角板)师:谁来为同学们演示一下你的画法?
(2)师生共同总结画*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板的直角边和*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对齐(如图),从边上的一点画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它的高,用虚线表示,垂足所在的边叫*行四边形的底。
(3)学生在*行四边形中练习高的不同位置的画法,并在练习中体会和感悟*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2、画梯形的高。
(1)出示梯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行四边形的高,同学们知道梯形的高怎样画吗?
(2)学生**操作,展示不同作品。
(3)引导学生思考:*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画三角形的高。
(1)师: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已经会画两种图形的高了,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准备好的锐角或直角三角形中尝试画高。
(2)师:谁想来展示台前介绍一下自己的画法?学生汇报,注意纠正错误画法 。
(3)总结归纳三角形高的画法,并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4)师:大家知道三角形的高有多少条吗?有的学生认为有三条,有的学生认为有一条(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4、总结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结合学生回答,**展示:。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标出下列图形的高以及相对应的底。
2、画出下面图形给定底边上的高。
动手做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二、图片导入
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疑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课文的疑点,以此为切入口,利于突破重点,激发探究读文的兴趣。
〖对话*台〗
一、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识字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二、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顺着伊琳娜情绪波动的原因探究读文,不仅能较好地朗读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感悟到伊琳娜是亲手实验后才发现了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更便于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⑴“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⑵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⑶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四、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伊林娜生气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做看,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
五、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用情境式的游戏指导书写,更利于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书写和发现的乐趣。
第二课时
〖对话*台〗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二、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⑴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⑵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⑶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⑷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可以当**进行采访,同时建议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三、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四、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从课内走向课外,在各种语文活动中强化学生不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五、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动手做教学设计32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
2、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3、认读词语:
朗志万漫出鱼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4、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讨提出问题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CAI出示: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指导朗读。
二、研讨动手实验部分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4、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
5、指导朗读伊琳娜生气说的话。
三、研讨悟出道理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⑵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练读、对读、评读。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⑵指导读出语气。
4、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5、分角色朗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了吗?动手做了吗?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4、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动手做教学设计33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新课程**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动手做教学设计3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2、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问题: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她一副惊讶的样子?学完课文你就明白了。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感知课文内容: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一定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
2.检查初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3.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 篇──骗piàn
(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 哄hǒnɡ 喝hē
(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ɡ”
(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
(5)比较识字:题──提tí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
三、细读思考,梳理疑难。
1.引导学生用默读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
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动手做教学设计35
教学目标:
1、利用认识的图形的特点,折出别的图形。
2、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 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动手做教学设计3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钟)
1、谜语导入:两棵小树,十个树杈,写字画画,全都靠它。
(双手)猜对了,我们的双手可能干了,有时大脑想不明白的问题,只要动手
做做看,就能找到答案呢。
2、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3、质疑课题:课文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读了课题,我们不禁产生了些疑问,小
朋友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3分钟)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回答对课题的质疑。板书:朗志万 伊琳娜
3、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明白朗志万是大科学家,伊琳娜是小姑娘。
三、识记生字(10分钟)
1、从主人公身上导入生字:朗、志、伊、琳、娜
我们可得记牢故事的主角啊,来读读他们的名字吧。这里面可藏着不少的生字呢。(课件出示五个生字)
带拼音朗读,去拼音朗读,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巧妙易记。
联系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出谜语识字:士兵的心---志
换偏旁识字:笋---伊
熟字加偏旁:林—琳,那---娜
给志找找朋友:志气、志愿、同志、立志、志向、志同道合
2、引出另外五个生字:鳞、哎、哄、骗、漫(课件出示)
除了主人公名字里的生字朋友外,课文里还有五个生字朋友,看谁最快找到他们,在书上用铅笔画起来。
3、刚才我们用了很多巧妙的识字方法,这五个生字的识记一定不在话下吧。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再给他们找到新的朋友就更棒了。
4、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给生字组词。
5、检查交流情况。抽读生词。(课件出示)
朗志万、伊琳娜、鱼鳞、哎呀、漫出来、哄骗
老师看见同学们交流得可认真了,基本上全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下面我把他们藏在词语花里,不知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念出来呢?
6、从“哄骗”导入课文内容。
我就知道光读准他们的字音是难不倒你们的,里面每个词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那我再考考你们。“哄骗”是什么意思?(用假话或**骗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查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查工具书是最快捷、准确的方法。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呢。
注意“骗”的字形。
哎呀,骗字藏起来了,小朋友们能找到真正的骗字吗?(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哄骗,让学生分辨,从而明确正确的写法。)
学生书写“骗”,教师巡视。
四、朗读感悟(18分钟)
1、再读课文,找出朗志万说的话。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哄骗的意思,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是谁哄骗了谁呢?朗志万是怎么哄骗伊琳娜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想知道的话,赶快读课文吧。把朗志万说的话画出来。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他读得好吗?(读出奇怪的味道了。)
朗志万的问题奇怪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话。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
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伊琳娜是怎么想的呢?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第5自然段。做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的实验。 伊琳娜怎么做的呢?她动手做了这个实验。结果怎样?指名朗读。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吧。
做完实验。问:我来采访一下小伊琳娜,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觉得气愤?
8、学习第6、7段。
是啊,你一个堂堂的大科学家怎么可以说假话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太过分
了。要不是我亲手做了这个实验,我还不相信呢。越想越气的伊琳娜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了。谁来读一读伊琳娜和朗志万之间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她读得好不好?把小伊琳娜的一腔委屈和气愤都读出来了。还有谁愿意来试试?请**学读一遍。
面对小伊琳娜的质问,朗志万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这回我们请男同学来读一读。(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理解朗志万的话。 出示朗志万的话: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读出了朗志万的宽容和智慧,也读出了他对小伊琳娜的欣赏。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呢?(联系妈**话理解)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10、整体感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了。那么有趣的故事老师真想再听一遍,小朋友们讲给我听听吧。想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角色。全班分五组。
五、小结全文。(8分钟)
1、小练笔。
小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刚才还十分气愤的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呢?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尤其是伊琳娜,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待会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要求)
2、全班交流。
3、是啊。正因为有了敢于质疑权威,肯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主见,不轻信盲从的思维方式,小伊琳娜的妈妈和朗志万才成了科学家,伊琳娜长大后也成为了大科学家呢。颜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也会有了不起的成就。对吗?对!好,下课。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不会 金鱼图
朗志万 →→→
鼓 漫出 水杯图
励
(伊琳娜生气头像)
(伊琳娜头像) (伊琳娜高兴头像)
(金鱼放入杯中,水漫出图)
动手做教学设计37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理解。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感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试读。
2.学习小组组长检查成员认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情况和识字方法
小组汇报为主,全班补充评价
4. 开火车读生字。
5.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齐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等)
(二)检查课文
1.课件或录音机范读。
2.**模仿读课文
3.组内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4.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男女生赛读。
(三)游戏,巩固字形
出示课件: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的苹果,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你们想和苹果交朋友吗?想和苹果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苹果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
三、教学写字。(课件出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四、指导自学
1、学生自学课文,围绕“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标、画、记
2、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课文朗读
二、教师适时点拨提升
1.快速读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抓住“哄骗”等引发争辩)
2.读课文结尾郎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样理解?
教师相机出示:哄骗 要动手做做
3.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补充拓展训练
1、科学家的话,我们尽量去试一试。
2、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科学家的话。
3、当自己怀疑时,一定动手试一试。
4、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态度和思维
四、推荐阅读
读《小马过河》,说说自己的感受
动手做教学设计3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
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带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金鱼图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教学设计39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通过动手做实验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你知道哪些科学家?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朗志万。教学“朗、志”,给“朗、志”组词,出示图片用“朗志万 法国 科学家”说一句话。
3、出示伊琳娜图片,再来认识一个女孩 “伊琳娜”。教学“伊”,给“伊”组词。
教学“琳娜”,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左中右结构)。指出“琳”读前鼻音。
4、在他们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13课 《动手做做看》 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对话。
②标出课文的小节。
2、检查反馈
学生分节读课文。
ⅰ)朗志万向伊琳娜提了哪个问题呢?请一生来读第一节。出示这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请别的小朋友也来提提这个问题。
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
ⅱ)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们有哪些不同反应?
请一生读2、3节,请一生读4、5节,请一生读6、7节。
ⅲ)点评学生朗读
三、探究学文
1、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2、伊琳娜怎么想?她又是怎么做?
学生交流。妈妈怎么说?指导读好妈**话。
出示伊琳娜怎么做的句子。抽生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怎么做呢?
第一步:杯子里装满水;第二步,把金鱼放进去。
请学生**做实验。要一边说,一边做。大家仔细看,水有没有漫出来呢?
4、看到这个结果,伊琳娜非常----(惊讶),让,我们用惊讶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指导朗读
5、拓展说话,出示句子:伊琳娜非常生气,她想:( )。
第二天,她就去找朗志万,谁能来读一读伊琳娜的话。齐读伊琳娜的话。
6、你觉得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孩呢?出示朗志万的话,读一读。同桌分角色读6、7节。
7、拓展说话,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她对朗志万说:( )。
8、小结:现在,你们明白朗志万提这个问题的目的吗?(预设:他就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时要动手做做看。不轻信、不盲从科学家。)
伊琳娜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儿。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习伊琳娜,遇到事情都要动手做一做。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抽生读 开火车读 齐读
2、给哄、骗组词
五、写字
1、哄、骗:分析字形、结构特点。
2、师板写“骗”。
3、学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朗读深化。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三、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收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四、写字
反思:上好这堂课,简单理理自己的思路,有以下几点:
一、感觉今天同学们学习状态比较好,因为后天学校安排同学们去春游,心中不免担心,可能会有个别同学分心,会坐不住。看来,我的担心是多虑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好,不仅都静下心来,专心听讲,还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
二、感觉今天上课比较顺。从谈话揭题,到随文识字,到探究学文,直至完成写字教学,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三、在本课中,识字教学比较扎实。能联系学生旧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结合低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了几次比较有效的说话练习。
四、在教学中还是有些遗憾。如在引导学生读、说朗志万提的问题时,忽视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奇怪”在哪里?要是能落实“奇怪”,可能效果会更好。
探究关注点:课堂教学高效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
动手做教学设计40
教学目标:
1、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能够一边默读一边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在小黑板上写需要认识的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最敬仰的人最谁?学生交流
老师谈出自己小时候最敬佩的人是科学家,因为觉得他们有学问,有知识,什么都知识,所以也觉得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例如:在我心目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说的许多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深,例如:“人无毅力将一事无成。”“荣誉奖章只能做为孩子们的玩具。”等等,大家有没有自己了解的科学家?谁能为同学们介绍一番?
请小组交流,老师下去巡回。指两名同学当众交流。(8分)
2、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谁了解他的故事?(如果沉默,可布置同学课后继续去查找他的资料。)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朗志万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请同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朗读课文两遍,思考这两个问题,并找到与老师的问题有关系的两个段落进行详细认真地阅读。
4、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反复读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指名读妈**话,集体妈**话,说说你认为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指导朗读妈**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光”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以后遇到问题也要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例如《小马过河》一文。
(妈妈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这说明妈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二遍,思考朗志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朗志万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设下陷井,其实不是在哄骗孩子,而是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获得真理,这是对孩子们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这种引领对孩子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体会伊琳娜在与朗志万交流前后态度的变化,由越想越生气到高兴地笑了,体会伊琳娜内心思想感情的变化。
整朗读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检查认字的情况
给课后要认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认真批,如果被老师发现有批错的现象,要扣批的同学的分。
小组长记下各位同学的扣分和得分的情况。
6、学习书写生字:
考:注意引导学生写准横的位置。组词:考试 考验 考查
获:引导观察上下结构,注意草字头写大一点,下边左边和右边的都与狗有关,思考这个字的内涵。 组词:获得 获取
志:注意引导学生写准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谜:士兵的心。志气,志向 志愿 同志
智慧:注意指导学生在写时注意智字上宽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动手做教学设计41
课情分析:
《动手做做看》主要写伊林娜在朗志万的启发和鼓励下,通过亲自动手做做看,终于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告诉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但却富于情趣;语言*实,却给人以启迪。故事紧紧围绕伊林娜的情绪变化顺势展开,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对于这一生活细节,孩子们有过想法但没有实践经历,强烈的好奇心会趋使他们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从而积淀成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金鱼卡片、图片、实验器材(鱼缸、金鱼、石头)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导入,启智慧之门。
1、揭题: 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动脑筋想。
生:还要动手做做看。
对!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做做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谁?
(2)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3、解决问一:伊琳娜和朗志万(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随机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
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检查生字情况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动手做教学设计4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插图)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由角质组成。
哄骗:用假话或**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动手做教学设计43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教学设计44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的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当中,伊林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他不盲从,不懂就问。伊林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他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答案,朗志万和伊林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12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教具设计:
多**课件、生字卡片
教法设计:
合作探究学习法、自主探索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小朋友猜一猜:我们身上有两件宝物,分别是什么呢?(学生交流)老师小结:其实这两件宝物是双手和大脑。那你知道这两件宝物都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看来这两件宝物的作用可确实不小。那在*日里,我们都应该怎样来很好的使用它们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双手和大脑的文章,相信学了课文之后,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我们的这两个朋友。
4、板书课题,集体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认的字,你有办法认识它吗?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愿意成为你的学习伙伴,在你的身边随时为你提供帮助。
2、学生放声、大胆的自主朗读课文。
3、老师随时指导学生,尤其重视学生的识字方法的运用。
4、教师小结,并激励学生进行朗读课文: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们都是能干的孩子,都能够把课文放声的朗读下来,是有自信的孩子。老师也相信你一定也非常有自信的在大家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看看勇敢的孩子在哪呢?
5、抽学生起来读课文,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刚才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这些字大家还比较生。
6、来我们大家一起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小黑板的生字)
7、这些生字戴上一顶帽子。(给生字加上拼音)
(1)师领读生字。
(2)找小老师领读。
(3)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来记住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8、黑板上的这些生字我们大家认识了,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你没有掌握,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c组学生)
9、生字我们大家已经掌握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三、感悟课文,提升自身的素养
1、谈收获。我相信大家一定从文中有太多的发现,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说了,谁来交流交流自己的收获?
⑴通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朗志万:科学家、伊琳娜:小朋友)
指导学生书写:朗字,不要把左边写成“良”。志字的书写:士兵的心
(2)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怎样的问题?(找生说)
2、这些小朋友是否同意了朗志万说的话?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找学生交流)
3、从小朋友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他们都同意了朗志万说的话。
4、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了吗?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呢?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听了妈**话,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看课文54页的图片,从这幅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1、水漫出来了2伊琳娜的表情(吃惊、惊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伊琳娜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肯动脑筋,不懂就问,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6、小结:实验证明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水同样会漫出来。
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指导学生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指导学生书写“哄骗”一词。
7、这么说科学家朗志万是在哄骗这些小朋友的,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答案)指名读。
四、小结: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啊,“实践出真理”。)
五、巩固练习:
1、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小组讨论)
2、你怎样评价伊琳娜?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光轻信权威、要勇于实践,亲手验证一下,我们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动手做教学设计4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教学**】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再读一遍题目。师:像“动手做做看”这样的字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拿出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朗志万 妈妈 伊琳娜)
2、过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到这样奇怪的问题,你会怎么想呢?
4、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
师引导: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 换词理解“光”。
⑵ 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语气)
⑶ 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⑷ 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呢?
小结过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种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去亲身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 指导朗读“哎呀”。
② 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② “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说:“第二天”或“一早”呢?(着急生气地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
③ 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⑴ 理解“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⑵ 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板书:实践出真知)]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拿出本、动笔写一句话,强调书写。)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