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教育(精选5篇)
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目标;团结竞争;排除干扰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第2篇
一、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行动开始于西方国家,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迅速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自杀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从这一严峻形势来看,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富足,却在精神世界频频亮起红灯。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生命教育在我国要全面贯彻实行下去,真正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保驾护航。
生物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的各种形态以及促进生命健康正常发展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等。可以说,如果一个生物科学的研究者本身对生命本身缺乏敬畏,对生命是一种漠然的态度,他很难有动力去进行相应的生物科学研究。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自然揉和进去,通过有意的引导和教育启发,促进学生正视死亡和生命,正视生命由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规律以及生命质量的高低等问题。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结合有关专题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要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借助很多宝贵的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世界日”开展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3月12日“植树节”,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学会关爱社会、关爱自然;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对学生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告诫学生珍爱生命;6月5日“世界环境日”,提醒学生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给学生介绍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鼓励学生健康生活,敬畏生命。伴随着这些节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进行一些小讨论,也可以从生物科学的专业角度去给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的解读,使每一个世界主题日活动都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和收获,而不是走走过场。例如,关于世界无烟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理解吸烟的危害,可以从专业期刊杂志上找一些证明吸烟有害的研究文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吸烟是有害行为,从而自觉地加以抵制。结合这些世界主题日活动,每年的教学活动可以固定进行一些设计,形成常态化的活动安排。总之,要多了解学生的心声,多听听学生内心当中有哪些为什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真正深化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珍爱所有的生命。
2.利用模拟实验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孕育知识比较复杂,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理解透了生命孕育知识,学生才可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例如,《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这是理解生命如何延续的关键一节,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生命孕育的本质,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信息是如何传递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生物科学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更为直观、近距离地了解生命诞生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往往会感叹生命的神奇,不由得会对生命本身产生一种敬畏的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
3.树立环保意识,渗透生命教育
人类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可是人类往往会自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在财富贪欲面前,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得无厌,并对自然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当我们的大自然无法通过自我循环进行自净的时候,人类才深切感受到了自身行为给自己所带来的危害。近些年来,环保理念盛行,这是由于我们身边的环境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很多人也因为环境污染而感染上各种疾病,甚至落下终身的残疾或丢掉生命。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幕肪潮;と胧郑唤起学生地球主人翁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去关心周围的自然生态,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学生一般都非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呈现一些基本的事实,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平时多收集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具体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及事例中学会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糊涂,就能使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保护自然生态的价值观,从而指导好自己的行为。
在这方面,可以用的资料非常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到田间地头去观察自然生态环境,去观察河流的水质,观察鸟类的栖息情况;还可以问问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说说他们小时候天是什么样的,水是什么样的;带领学生去寻找污染环境的源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自然生态、减少污染、杜绝污染的紧迫性。在考察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大家献言献策,提出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鼓励学生从科学创新的角度去思考环境保护的问题。
总之,在对生命充满尊重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主阵地,挖掘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本质,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真正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丁如兵.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对策[J].学周刊.2023(23):53-54.
2.刘慧.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进展与改革[J].成功(教育),2023(8):187.
3.o元.上海市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
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法律教育;法律素养;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23)10-0071-02
教育是全面而系统的,单一的教学形态是无法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法律教育,是学生全面培养、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依托,是全面贯彻新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不过,从实际的教学形态来看,法律教育的地位和内容无法构成教学效力,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无法彰显。据此, 就如何实现法律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律教育彰显教育方针,构建了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培养,而更多地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为主线,形成新形势下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法律因素成为了学生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储备知识。在法律教育之下,充分体现了当前的教育方针,以职业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依托,形成的系统培养机制,有效地做到“培养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等,这是现代教育优化的缩影和需求。
(二)法律教育凸显教育的全方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
法律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形式,以其切合实际需求的角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成分。学生处于个性、思想发展的关键期,其内在道德元素的须知,强调了法律教育补充教育形式的重要性,以规范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这对于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熟知社会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重要性是等同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下,更好、更有利的去适应社会、创新工作素。
(三)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依据
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学生如何审视和面对社会元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元素的变化、以符合当今人才素质的需求。社会在变化,人的思想意识也在转变,如何审视好社会变化、如何正确的自我引导,是学生通过法律教育所能有效实现的。据此,在法律教育的良性促进下,学生的成长更加的健康,对于预防学生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
高等职业学校在法律教育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把法律教育兼容在德育教育之中,造成了法律教育的实质性缺失,无法形成其真正的教学效力。目前,学校的法律教育教材是德育教材的一个次要部分,没有形成相对系统而全面的加血体系,这就谈何构成教学效果了。我们要分清楚,道德人和法律人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而学校恰恰把两者等同兼容,造成了广义上的学校德育教育。所以,法律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进而造成本质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二)法律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置于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在谈及法律教育的同时,不得不说道法律素质这一概念,其是基于法律教育以形成自我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一种内在的法律品性和特征。面对现在的法制社会,法律素质的需求已成为现代人立足长远发展,审视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被孤立,法律素质放置于素质教育之外,对于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的机制,缺乏明确的说明和实践,造成了法律素质教育的实质性“空白”。所以,法律教育成为了表面式的教育,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教育价值。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法律教育的完善措施
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完善教育的进程中,要审视好已有的教学问题,以开拓新的教育形式和框架,进而够好地形成法律教育的效力。
(一)强化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专门课程建设的推进
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给予法律教育正确教育地位的前提。教育部门要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审视好学校教育的缺失面。在足够的重视之下,可以稳固的推进专门的课程建设,把兼容的教学内容分化出来,以独立的联系性的教学关系,来进行全面的法律教育。
(二)健全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要逐渐地健全素质教育理论,要切实的跟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形成全面而有效地素质教育理论。在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中,要明确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形成法律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真正价值,当然,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全发展,还要依托了教学体系的优化,把法律教育以独立而联系的内容模式,来形成有效地教学效力。
(三)强化学生法律基础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法律教育的开展不能“一竿子”的把其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这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法律教育更多地是(转上页)(接下页)强调学校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诸如:知法、守法等行为品性的养成,是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同时,在法律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进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自觉的形成法律效力的意识。
四、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已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关于如何构建全面的培养机制,是强化职业教育效力的关键内容。基于法律教育的教学形态,已成为德育的教育、职业教育等的重要内容支柱,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需求的。据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审视当前存在的法律教育问题,以构建系统的教育体系,进而更好地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龙屏风.高等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2] 谢东鹰.浅论我国高等职业法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
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23)17-0105-01
人格是个人一定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综合。其实不然,人格不仅仅是个人的尊严,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就会被人唾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尊严,可能就会灭亡,或者沦为他国的附属。因此,人格是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以在现代的高中教育中人格教育是基本的教育,学会做人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本文将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意义及纵观历史对人格的要求,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阐明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 人格是历史的需要
从古至今,高尚的人格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过去皇帝招贤纳士要考察人格,现代公司招聘也要看一个人的人格。梁启超说:“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纵观历史,凡是从小培养高尚人格的人,长大之后必有一番成就。如妇孺皆知的东汉故事孔融让梨,孔融从小就被教导做人要谦虚礼让的高尚道德,长大之后官至虎贲中郎将。可见,高尚的人格是被历史所需要的。
二 高中语文德育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格
既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该怎样具体实施呢?
1.引导学生多读古诗词
古代很多诗词包含了人忠贞爱国、坚韧不拔的高尚人格情操,作为学生的教材,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留给后人的是,文天祥忠贞不屈的铮铮爱国情怀,这样的诗词对学生的心灵有一定的震撼作用,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很好的作品。还有三国时曹操的《观沧海》,一首充满了英雄情怀的诗词,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也表现了诗人气吞日月、统一天下的伟大梦想。让学生感悟古代英雄的豪情壮举的同时,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再有的《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险,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陕北。读完这首诗,当年长征的情景仿佛再现在面前,可以想象那时红军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也没有退却,是一种多么让人振奋的精神,同时还有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也值得新一代青年人学习和发扬。
2.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坡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使人聪慧,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品位,读书还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花样年华,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反映了深厚的父子情,《我的老师》则反映了师生之情。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也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优化的空间。
3.引导学生多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世界充满了未知和乐趣,在语文的课堂,教师可以将语文与日常生活综合在一起,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引入科学世界,鼓励创新,让学生养成平时多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伴随我们终身的学科,我们学数学,要运用语文知识读题、理解题。做化学实验,我们要用语文描述实验现象。总之,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因此,我们要以语文为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教授语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形成在生活中多运用语文解决事情的能力,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通过这些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魅力,让自己成为有内涵的人。
5.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以身施教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要播撒阳光的种子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显而易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评价标准。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肩负起塑造一代强国的栋梁英才的重任。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以宽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三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浓缩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学生走上一条健康、多彩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新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吉林教育,2009(5)
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心 准备活动 新颖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3)05-0177-01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体育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身体负荷的增大,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跑步不能坚持、上课不认真、请假学生增加等,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体育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学会动脑,传授可自觉的锻炼方法,避免学生过渡疲劳而产生体育恐惧心理。同时,采用新奇而“刺激”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学会欣赏体育魅力,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
一、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输出、输入量的增强,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这些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了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加强教育,培养兴趣
学生的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一剂良药。如同在文化课教学中的“解答了一个富有挑战性难题”一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其中也包括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获得等。相反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运动技能的提高,总是在简单重复低水平的运动技术动作,就会使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有成就感,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自己赶超的目标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帮助所有学生获得这种成就感,树立这样的学习信心,他们便有动力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获得克服生理、心理惰性后的成功感,自然而然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和同学对一个学生进步的认同是对其后继学习的莫大鼓励。课堂上一次良好的运动表现,一次出色的示范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运动竞赛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这些都会给学生很大的精神鼓舞,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是中小学生思维十分单纯,他们往往认为:我体育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同学的肯定,我还得保持下去,要好好学习。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宽松环境,以及能否提供给学生的创新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具备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并有意识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后,我用“大森林”这个游戏勾起了同学们浓厚的运动兴趣,这个游戏主要是在森林中猎人追赶野兽的游戏,在猎人追赶野兽的同时森林里的大树也充满了灵气处处帮助猎人追赶野兽,同学们互相追赶的同时也增加了团队的精神,更加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协调配合的能力。
我对这节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加工和创造,精心创设了一个完整新异,更适合高中学生口味的情境,掀起这节课的高潮,首先引导学生们“入戏”,让学生进入“猎人”这个角色,从“猎人”“野兽”, “大树”到“追赶”,接着“猎人”为了追赶野兽,森林里的大树积极配合齐心协力追赶野兽,直至最后大家“庆祝猎人的胜利”,学生们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个故事情境中,宽松民主的氛围,愉悦欢快的情景,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保护学生创新积极性的良好环境,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促使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使创造思维得到发展。创新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浇灌、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要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必须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让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更积极地参与运动,提高运动水平,健康地成长;建议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体育课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体育课堂要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