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管理对学生管理的作用
一、动力管理原理内涵及主要思想
动力原理是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管理需要以动力为助推,并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活动有效地进行下去;动力是推动管理活动有序运转的重要驱动力量。在动力原理中,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它是管理动力的源泉,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与管理的动力成正比。因此,动力管理原理就是指调动管理中的各种原动力,充分发挥和保持人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人的动机,并合理地加以利用,从而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动力原理认为,人的能动性主要来源于人的“三大动力”,因此,要调动和保持人的积极性,就要充分地激发人的这“三大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首先,物质动力就是通过物质报酬、奖励等方式满足和实现管理对象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追求,从而提升其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其次,精神动力就是指组织及其管理对象的观念、理想、信仰等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形成的管理动力,它包括精神奖励、理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等。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弥补物质动力的不足,有时甚至可以成为决定性的推动力量。最后,信息动力是指信息的传递所构成的反馈对组织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冲击下的压力有时会转变成竞争动力,它对组织活动起着直接的、全面的促进作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这三大动力,是推动管理活动不断持续下去的力量,管理不仅需要这些动力,而且更需要管理者正确地运用这些动力,从而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动力管理原理也可以指通过合理运用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以激励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动力管理原理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要求
动力不仅是管理运动的源泉、动因,而且,动力运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制约着管理活动能否有效地进行。动力原理要求管理者在从事一切管理活动时,都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重视人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能动性。归纳而言,动力原理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运用,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内在和外在需求,充分发挥物质、精神、信息三大基本动力,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最终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在将动力管理原理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应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充分、科学、合理地加以应用,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效果。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协调运用好“三大动力”。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物质、精神、信息三大基本动力的作用,应注意结合实际,融会贯通,灵活掌握,把三大动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对集体利益的追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协调、恰当运用好三大动力。学生管理者应坚持以物质动力为基础,特别重视发挥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的作用,给予学生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等活动的积极性,把动力变为自觉的行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2.要正确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动力的关系。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集体和个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以班级团体动力为基础,刺激学生个人动力作用的最大释放,正确处理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的辩证关系,以求达到个人和集体均为最佳的管理效果;同时,也应平衡好长期驱动力和短期驱动力的关系,保持动力运用的连贯性、延续性,对于因环境、条件或是学生个体需求存在变化时,动力运用方式应尽快做出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弹性指数,确保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3.正确把握动力刺激度。动力原理在学生管理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动力刺激量过大或不足的问题出现,一旦动力刺激过大或不足,都将导致管理工作出现不良后果。剌激量过小,起不到激励、助推作用;剌激量过大,可能会产生抑制或干扰作用,同样也起不到推动作用。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好动力刺激量,才能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而对于应当如何把握动力刺激度量,则要求学生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寻经验,把握分寸。
三、动力管理原理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方式
根据上述原则和要求,如何将动力管理原理灵活、正确、恰当地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从而使三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作用,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性,答案并不难找寻。具体而言,动力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加以运用:
1.目标动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这是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具有适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目标,加强目标管理,指导学生行动,使学生的需要与学校、班集体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让目标设定(如奖罚制度、班级和个人考核制度等)在班级中反复讨论,达成共识,从而确定一个在要求上是经过最大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行为动力的一个标杆。
2.情感动力。也就是说,以关怀、关爱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应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做到学习上信任、生活上关心。要有手足情、姐妹爱,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疾苦。当学生感受到来自班集体、辅导员或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之时,就会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只要把关怀、关爱注入到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唤起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就会赢得相互尊重与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和生活。
3.言行表率,榜样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辅导员或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是良好班风的源头,其示范、表率作用是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辅导员或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都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工作在前,享受在后,真正体现教师的良好示范、表率作用。其次,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需更加重视引导全班学生学习他们自己队伍中的榜样,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先进典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以先进为榜样,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提高自身修养。
4.奖惩动力。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动力,它是指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以确保行为的延续和巩固;惩罚则是从负强化角度约束人们,改变消极和错误的思想行为,以重新唤起他们学习、生活的热情。管理者应合理地运用奖惩动力方法,我们既要以评优、评先、入党或适当的物质鼓励等正面动力来激发学生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要采取以德育分减扣、给予处分等负面动力来促使学生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纠正自身错误,促使学生良性发展。
5.民主参与动力。民主参与是指管理者要注意发挥班会的作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重大决策和学习目标的制定,经常与学生沟通情况,交流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和思想上与班级患难与共的积极态度;要发挥班委、团支部、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班会讨论审议班级重大议题或方案,让全班同学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利用班委、团支部及时反馈学生中的信息,协调好人际关系,创造相互信任、彼此相继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对于学生考核制度、奖惩条例、班委选举、助学金评定等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辅导员或教师需慎之又慎,积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扬民主,充分讨论,做到制度公正、评定公平、班务公开,增强透明度。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也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从而推进班级的民主管理,促使管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动力因素,科学运用动力原理,是需要贯穿学生管理工作始终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只有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自身情况,抓住时机,从实际出发,合理、充分运用各种动力手段和因素,大胆创新管理方式与方法,才能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最终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李玲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