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论文(精选5篇)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范文第1篇

道路自信是前提。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自信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理论自信是引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为其他三个自信提供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形成高度的理论自觉,才能促进道路自信的正确拓展、制度自信的完备有效、文化自信的传承发展,从而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正确方向、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科学论证。

制度自信是保障。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展开,制度自信具体表现着、规范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只有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会形成有效依托和可靠保障。

文化自信是灵魂。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核心和灵魂,为其他三个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有扎根与发展的深厚土壤,理论自信才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资源,制度自信才有创新创造的活力之源。只有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才会更有动力、理论自信才会更有理性、制度自信才会更有保障。

二、从历史上看,“四个自信”层层递进丰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

道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逻辑原点和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实践的选择。只有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理论才有实践基础,制度才有现实依据,文化才有深厚土壤。道路的具体实践为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而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则以科学化的理论、制度形态和文化形态表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道路的探索不嗌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理论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总结和提升。理论源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自信论证了道路自信的合理性、制度自信的合法性和文化自信的科学性。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会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才会不断强化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任务要求,为道路的拓展和制度的完善及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强化和固化。把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固化,就上升为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强制性、稳定性、系统性等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标准的模板可以沿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们党以巨大的实践智慧和勇气,通过不懈的实践探索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将其总结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进而将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为一种制度。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升华和内化。道路、理论、制度经过不断巩固、强化,内化和渗透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则升华为文化。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会有对道路、理论、制度发自内心和心悦诚服的自信,只有文化自觉,才会有对道路、理论、制度清醒理智的把握和践行。“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三、从实践上看,“四个自信”有机联系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共同的哲学基础。“四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也是“四个自信”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哲学基础。

共同的实践依据。“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的发展推动着党的每一次理论的重大突破、每一次制度的重大变革和每一次文化的重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既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又切合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共同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文化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即两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自信”凝心聚力,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光明网)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范文第2篇

十八大以来,曾在多种场合强调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23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23年5月和6月,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而最令人深刻是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虽然在2023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的并列,但七一讲话是第一正式提出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将文化自信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一论断,是对文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也我们党理论创新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文化自信?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坚定?带着问题,我们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剖析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的命题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我想,这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1从民族复兴需求来看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I域,不论是共识凝聚还是思想引领,说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运动,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观念创造和共识凝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展开,既生成着一个利益多样、观念多维、价值多元的社会,又推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传播、大融汇、大创造。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空间高速扩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更加积极展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构筑起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为内涵和标识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的发展壮大既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文明形态的引领,其中所蕴含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芒。

1.2从的国内外环境来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放眼世界局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随着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显著扩大。同时,也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由于社会制度差别、意识形态对立和利益诉求不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空前强化了全球范围的开放性和关联性,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问题愈加突出。纵观国内形势,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叠加、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我们有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道路,但也将长时段的各种矛盾压缩在短时间里集中暴露显现,所以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如何解疑释惑、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正气,如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所有这些都亟待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

1.3从我们党内自身来看

中国人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曲折过程。目前,在“中国梦”的语境下,聚焦党内情况,“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严峻而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文化自信越发重要。

新中国成立68周年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颠覆我国,加之经济增速国力增强,手里的钱和权多了,部分党员在纸醉金迷中迷失了方向,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丧失基本信仰,如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信风水,一些项目开工竣工,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李春城被中央纪委通报“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李春城曾将家里老人坟墓迁往成都都江堰,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改风水,有企业为此花费千万元;成都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发生突发事件后,李春城安排道士为企业“作法驱邪”;还有广东省揭阳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弘平甚至走火入魔“亲力亲为”,休息日头戴草帽,手拿风水罗盘,上山下乡看风水。2023年建成的“揭阳楼”、已经奠基的“榕江观音阁”、规划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城门,处处显示他的风水观。然而,风水神明保不了平安。他们最终锒铛入狱,受到党纪法律的严惩。这些人,简单来说就是信仰缺失、道德败坏,严肃来说就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动摇,对社会主义缺乏自信。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拯救自己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已经迫在眉睫了,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内心的真挚信仰,就必须向中央看齐,牢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自信,用文化自信来捍卫我们的理念,重塑我们的初衷。这样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顺利完成。

1.4从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来看

讲文化自信时,总是有前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出现,如……。直到“七一”讲话将这四个自信并列,凸显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总书记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更基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上,而道路、理论、制度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所以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更广泛,是因为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像道路、理论、制度自信都有特定的存在空间。比如说,道路自信讲的是路径,理论自信讲的是行动指南,制度自信讲的是行为规范。而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

文化自信更深厚。因为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一旦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个影响就不仅是深厚的,而且是长远的。

1.5从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度来看

曾经一度,一句“丑陋的中国人”颇为流行。之所以流行,似乎是因为击中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人性的软肋,掘出了民族性中耻于言表的东西。一时间被视为石破天惊之语,成为一种时尚的表达。而认识度不够的人会在某些错误误导之下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每到西方节日,满街庆典,反观我们的春节,有一种莫名的落寞感;充斥眼球霸占电视的日本动漫,国人争相抢购的美国大片电影票以及深入到每家每户的韩剧日剧,现在基本上连六十岁的阿姨们都会说一句么么哒,而我们的国产剧,国产电影有段时间兼职无人问津;每到黄金周,新闻总会爆出我国旅客在国外“买!买!买!”甚至人在日本买了一??集装箱回来,难道真的是外国货质优?并不是,这些仅仅是外国的文化输出做的比我们好,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文化自信,而我国民众现在陷入了“文化焦虑”,也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这一点,表露除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民间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2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给出答案:“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总书记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我们何以能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蕴,或者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这三个层面。

2.1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之“根”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罗素也曾经感慨过,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文化是其中的一块瑰宝,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印证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我们的文明具有:

2.1.1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2.1.2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天人合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所有这些,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取向,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它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

2.2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之“本”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需要培育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遥想当年,无数热血青年历尽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越过敌人重重封锁,奔赴圣地延安,支撑他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革命文化,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形成与发展的直接来源,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基因。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信心信念有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红色革命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本”。

2.3先进文化――文化自信之“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中的许许多多的闪光人物,像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的牛玉儒,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义兄弟,为群众奉献一生的杨善洲,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中国首位获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等,无论是民间的杰出人士,还是光彩耀人的明星,无论是睿智学者,还是党员干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背后,透射着的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形成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先进文化。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经过这些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和中国方案。这些,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所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纲”。

3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

在5月7日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就反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墒侄家?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时至今日,令世界倍加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经济的中国”,更是“文化的中国”。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在向国外迈出脚步,电影变形金刚中满满的中国元素、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2》,女主角爱丽丝一身的“中国风”服饰,让影迷眼前为之一亮。再看看《琅琊榜》《芈月传》《无心法师》等国产剧在海外的热播,更是一如当年的青花瓷风靡欧洲,甚至于我们及其夫人每次造访外国或者回见外国友人,外国媒体都会对两人身着的中国元素大加赞赏。可以说,世界正在以更积极的态度认知“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因此,我们的国人就没有理由不自信。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其中的深刻之处,正在于指出了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无法割舍的血脉基因,更蕴含着破解各种难题的钥匙。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就成为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党员干部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通过具体的践行中华文化,把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转化为真正有影响力的软实力,进而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应然责任。具体来说,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3.1以古鉴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曾经在他著作中说过:“把风水算命之书请下书架,把经典著作摆上案头,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辽阔高远的精神世界在哪里。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读政治,还要读历史,读经典文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孝悌忠信,以文化人,中庸和谐的政治思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态度;以清廉忠诚为荣、以贪腐奸佞为耻的价值坚守等等,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折射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以古鉴今、修身立德,进而磨炼意志、奋发勇为、超越自我,这对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固根守魂,在弘扬红色历史革命文化中保持政治本色

今年1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这里我认为最能体现坚定信念的就是我们的革命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遭遇了千年不遇的浩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始了救国救亡运动,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苦难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传承,只有铭记历史、固根守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3.3正本清源,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范文第3篇

  学习四个自信个人心得体会1

   近期通过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我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将我的领悟融入到工作当中,引导社区居民为实现“中国梦”人人奉献一份力量。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有的放矢,要求我们在政治意识方面要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立场,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做到红线不能踩,底线不能触。大局意识方面要自觉服从大局,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意识来服务。核心意识方面时刻以集体利益、社区居民利益、党的利益为核心,敢于同损害利益的人作斗争。看齐意识方面要向党中央看齐,要向单位标杆看齐,时常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生活上的实在人。

   “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对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文化自信方面要新时代优良文化传承到每一个居民上,让它生更发芽。道路自信方面要我们深信现在的这条道路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此道路上昂首挺胸,大踏步的向前进。理论自信方面要把所学的理论大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自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来审视自己的三观。制度自信方面就是让我们在这种自带优势的制度下自觉跟着党的步伐前进。

   学习四个自信个人心得体会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作为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给我们带来哪些指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自学,去探索。

   一、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历史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这三个自信的根基,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也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内涵

   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个文化基础在农耕文明中发生和发展,适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适合农耕社会,适合氏族群体。进入现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本人认为就是毛泽东思想。

   自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中华文明也践踏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国运重启于帝国主义的凌辱之下,民族复兴于受尽苦难的血泊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绝。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也扭转了中华民族羸弱的国运。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下得到了实现;孔子的“仁”,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保证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本条件。既不忘传统文化之根,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才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其他三个自信,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70多个春秋。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鲜明的党派文化和内涵。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会员不仅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中共党史党章,更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四个自信个人心得体会3    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党员。

   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增强政治意识要做到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增强大局意识要做到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核心意识要做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看齐意识要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自信;理想信念

[作者简介]曾涛(1986-),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共晴隆县委党校讲师,科研信息科负责人,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6-0035-02

在中纪委七次全会讲话中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这一重要论述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的深层次关系。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与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就没有自身的血脉与根基,就没有事业的生机与进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也高度重视文化的力量,并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治国理政的宏旨大业中。

党的十以来,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也折射出这四个字在他心中的重要分量。早在2023年11月15日,他履新总书记当天会见中外记者时就谈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的两年间,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23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与以往相比,这次语境更庄严、观点更鲜明、态度更坚决。

“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有机一体,既体现出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又极大地拓展了“三个自信”的广度和深度,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路上的文化自强,为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指向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本质特征。同时,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是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指引共产党人无畏前行的精神灯塔,是支撑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净化剂,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党有440多万个党组织,8800多万名党员,要使全w党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须靠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理想信念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理想信念的伟大作用既来自其本身的科学内涵和鲜明价值,更来自其所依赖的文化土壤和特有的文化基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他要求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可见,理想信念必须以深深的文化自信为源头、为根本、为灵魂,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三、如何在文化自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阐明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规律。党员干部要按照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建设。

(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浩然正气,是理想信念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源。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牺牲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意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奋斗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早已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精神品格。共产党员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优秀分子,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修身立德。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必须将根深扎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超越自我、超越当下、磨砺意志、身体力行。

(二)时刻铭记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如星空照耀,是理想信念的生长文化土壤,也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根。中国革命文化正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成为了共产党人诸如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太行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形成的基础。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党和人民军队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是革命文化的灵魂,也是革命文化的产物。革命文化以其扎根人民、志向高远、敢于奉献、甘于牺牲的品格和内涵,铸就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牢固根基。

(三)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35-0013-02

自从中共十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学术界对“三个自信”的研究不断深化。在研究的过程中,理论自信是重点。在对理论自信的研究中,涉及理论自信的含义、内容、来源、实现路径、重大意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理论自信含义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

第一个层面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自信。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理论自信,是理论主体对自身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肯定性评价。”[1]“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2]有学者认为:“它是指对理论持有的执着信念和不放弃、不偏离的执着精神,即是说认定某种理论作为始终不渝的思想遵循。”[3]

也有研究者提出:“理论自信则是指个体或者组织(团体)对自己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所持的坚定不移的态度以及对理论发展充满信心的积极体验,是对理论的信任和认可。”“它是指对理论持有的执着信念和不放弃,不偏离的鉴定精神,即是说认定某种理论作为始终不渝的思想遵循。”理论自信首先表现在对理论观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认可和接受上,其次表现在对理论体系的不足和缺点的认识上,第三表现在对其他理论体系的态度上,其四表现在对待理论体系未来发展的信念上[4]。

还有研究者从政党的角度阐述理论自信的涵义,“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一个政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前景抱有坚定的信心。”[5]

有学者在这个层面上从理论主客体的角度阐释。认为对于理论自信而言,理论不是人的本体,就谈不上有独特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严格的解释,理论本身并不可以作为主体,而将理论与自信相结合后,理论就赋予了人的表象,理论因此被人格化,而在现实生活中被具体的人来表现出来。“就理论自信而言,既然存在理论主体,就必然有理论客体,而且客体显然只能是理论本身。”[6]理论自信的主体也因此可以划分为五类,即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非党员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普通党员、普通群众。

还有学者表明自信是对理论主体的反思认识,在反思性认识中,主客体具有直接同一性。“我们的理论自觉和自信的主体,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代表这一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我们所要增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对于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1]

第二个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有学者指出: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有执着不放弃的信念,不偏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革命政党忠贞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政党,夺取革命的胜利[3]。还有学者认为:“理论自信就是要自觉地运用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洞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直面当代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困境,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7]

第三个层面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信。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创立了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是对党成立之日起科学理论成果的自信。有学者认为:“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坚定信心。”[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正是在全党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形成和丰富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对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特色,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所谓‘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信理论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9]“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价值。”[10]

第四个层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这是研究的重心。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毋庸置疑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中积累的理论成果的自信,应该与时俱进的侧重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这种理论自信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必然的政治品格[11]。

也有研究者认为:“‘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即党的十报告所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理论信念作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一种执着的追求,即一种信仰。”[12]还有学者指出:“理论自信,指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长期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性指导力的坚信不疑。”[13]此作者强调对理论的自信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不移。

还有学者提出:“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科学性的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自觉行动。”[14]

笔者认为研究理论自信,首先要搞清楚理论自信的主体,理论自信的主体并非只是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的,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一同奋斗形成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理论成果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变的信仰,同时也是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不断发展中最新的理论成果的信仰,并非是单指某一种理论,坚信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对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指导中华民族九十多年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曾提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5]

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息息相关,理论选择对了,就会少走弯路。学术界过多地对西方理论观点的借鉴,甚至呼吁学好外语有助于对理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理论不自信的表现。理论自信的提出就是为了纠正对中国特有理论不自信的现象,纠正对自身理论产生的怀疑现状。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在不断变化,从党的十五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到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党的十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指导思想在与时俱进的变化,新的理论在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民众模糊的理论概念,我们到底坚持哪种理论,成为新的问题,所以在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理论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自信”的同时也要注意,并非“本本主义”,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应该有现实的实现途径,将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自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九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坚信着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以开拓中国的新境界,为中华民族提供最强大的精神食粮。不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现代社会领导干部更是要有这种精神。才能使理论大众化,使每一位公民做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综合学术界关于理论自信含义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理论自信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表现在从不同的层面上对理论自信的含义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关注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自信,更和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既从理论层面上关注理论自信的含义,更从实践层面上关注理论自信的含义。这样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增强理论自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理论自信应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为基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军队建设理论等科学理论的自信,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形成的一种自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重要品质就是“理论自信”。

参考文献:

[1]田心铭.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10).

[2]张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3(4).

[3]齐卫平.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党和人名事业的希望所在[J].思想理论教育,2023(9).

[4]佘双好,冯倩.理论自信的表现及其培养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9).

[5]邹祥勇.理论自信的五个逻辑层面及内在关联[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3(4).

[6]刘希良,钟惠英.理论自信的构成要素论析[J].前沿,2023(7).

[7]赵秀娥.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理解――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为视角[J].理论研究,2023(2).

[8]张泽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浅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23(2).

[9]韩喜平,巩瑞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5).

[10]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23(3).

[11]黄蓉生.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23(3).

[12]贺善侃.论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23(1).

[13]梅毅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3(1).

[14]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J].前线,2023(4).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收稿日期:2023-10-0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