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金融论文(精选5篇)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二、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
在经济全球化并高度繁荣的今天,多学科、多领域的整合服务正在满足社会各界的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全球银行间的计算机网络化,可以使本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同行建立联盟,利用对方的金融专家和计算机系统,实现客户网络制的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迅猛增加,传统的通讯交换方式已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大量的数据需要及时、可靠地在各银行间传递,而全球银行间的计算机网络化就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出一种新的数据交换模式:EDI。EDI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的缩写,意为电子数据交换。这种方式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迅捷、准确的计算机网络为客户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每一笔业务的延续时间不超过三十秒,节约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费用,实现了银行为客户提供优质、快速服务的宗旨。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上,EDI迅速成为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增加中间业务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和推动着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正是EDI这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沟通不同行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尤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正日益发展成为最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交易手段之一。从90年代初期起,美、日、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宣布,所有的商户首选交易方式为EDI,不采用EDI的商户将不予或推迟办理,EDI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日后国际化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三、创建银行内部通信网络
西方商业银行管理改革的主导是“以人为中心”观念的确立。人是经营管理的主题,行为科研究已在西方国家形成潮流,使世界企业管理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在商业银行界突出体现在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银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银行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有了高素质的银行管理者,才有高数量的客户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因此,银行创建内部网不仅发展了内部通信,加强了上下级的关系,而且也加强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这样做起码可以减少组织内部的文件流:即搜集保存于文件和活页夹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置入一个具有强大搜索功能的电子通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例如,瑞典最大的SPARBANKEN银行也处于激剧动荡的合并时期。它开发的内部网,名为CHANNELONE,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即电子邮件、论坛(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银行规则与其它组织信息数据库以及工作流系统。很显然,内部网改进了银行内部的通信。SPARBANKEN银行内部网/INTERNET解决方案经理LUSTIG认为,通过改进员工访问信息的条件,将会改进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迄今为止,我们将30-35%的时间用于直接客户服务,其余的时间则用于处理业务部门的任务,”他说:“现在,我们必须改变上述做法,将执行两种任务的时间比改为80:20,即80%的时间用于开展有效的用户服务,用于处理业务部门日常事务的时间仅占20%。”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营销渠道;核心资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3.066
1 引言
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趋势以及互联网金融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国内外银行同台角逐的市场竞争,同时还需要应对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冲击。在多重竞争压力下,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逐渐成为实践界与理论界共同关注的新话题。银行营销渠道作为联结商业银行和银行客户的通道,是金融服务和产品由商业银行转移到银行客户的途径,除了完成产品及服务销售基本功能外,还承担者向潜在消费者宣传银行新产品、为营销部门和广告机构反馈市场信息、提升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等诸多职能。因此,构建科学完备的营销渠道体系是商业银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也是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的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出路。然而,目前国内文献对商业银行营销渠道体系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在界定清楚商业银行营销渠道概念内涵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与分类,并分析商业银行不同类别营销渠道的特征,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分析基础,以及为商业银行在不同营销渠道、客户群体和银行业务间实现资源合理布局与协调,整合多渠道金融服务体系优势提供支持。
2 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概念内涵
营销渠道作为现代营销理论一个重要分支,是商家产品加工生产完成以后,经过一系列途径或通道使得产品到达消费者手里。简而言之,营销渠道是指产品由供给者流向最终消费者所经过的所有直接或间接路径。营销渠道作为嫁接商家与客户的桥梁,能够实现产品销售、服务提供和信息交流等诸多功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路径。
人们在日常消费等方面以及公司在投融资和理财等方面对金融服务和产品具有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需要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和销售金融产品来获取利润,而将两者联结起来的就是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结合营销渠道的概念逻辑,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营销渠道是指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由供给者(商业银行)到达消费者(银行零售业和批发业客户)所有方式与路径。
3 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分类及其特征
依据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销售理财产品方式的不同,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可划分为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如果商业银行通过自己建立的营销网络将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给银行客户,该营销渠道称其为直接营销渠道。如果商业银行利用外部营销网络将金融服务和产品转移给银行客户,该营销渠道则称其为间接营销渠道。
3.1 直接营销渠道
商业银行的直接营销渠道主要以物理网点为主,物理网点被称为银行传统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营销渠道,扮演着建立和维护银行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枢纽角色。商业银行的物理营业网点地点较为固定,为网点周边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银行物理营业网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全方位物理营业网点渠道。该营销渠道主要为批发业务客户和零售业务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专业化物理营业网点渠道。该营销渠道主要是针对银行业务具体细分后设立的专业营业网点,如为客户方便办理住房贷款而设立住房金融贷款中心等。(3)高端物理营业网点渠道。该营销渠道是为高价值优质客户提供服务,以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如个人理财中心等。(4)批发型物理营业网点。该营销渠道是针对大中型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和理财产品,如说银行通过批发型物理营业网点为这些公司客户提供代收代付、存贷款等业务服务。(5)零售型物理营业网点。零售型营业网点是专门针对个人和家庭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理财产品,如银行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现金存储、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
从服务功能看,银行直接营销渠道(物理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渠道中服务种类最多、功能最完善的渠道,能够办理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从服务方式上看,物理营业网点是面对面沟通的服务方式,商业银行服务人员与客户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客户的需要,并提供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从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看,物理营业网点主要以银行人员服务为主,由于人员服务时间有限,物理营业网点不能像自助渠道一样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此外由于物理网点较为固定,银行物理营业网点的服务空间地域存在局限,主要为周边区域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服务对象上看,物理营业网点可为个人和家庭客户办理零售业务,也可为公司客户办理批发业务。从建设和运营成本上看,银行建立物理网点的成本最高,其单笔业务费用约是自助银行的50多倍。从发展趋势上看,物理营业网点虽不及自助设备和电子银行办理业务便捷,但是功能上占有绝对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内物理营业网点仍是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中坚力量。
3.2 间接营销渠道
商业银行间接营销渠道包括自助设备和电子银行。电子银行渠道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商业银行兴起的营销渠道。
3.2.1 自助设备渠道
商业银行自助设备是通过整合和利用电子设备技术为银行客户业务受理提供自助服务,可被看作是一种自行操作和无人值守的营业网点。商业银行自助营销渠道包括自动取款机、自动存款机、自动存取款机以及自助其他服务终端。由于银行自助设备的界面功能清晰和使用便捷,其不仅可减轻银行营业网点柜台压力,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银行服务的柔性,还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整体形象。依据自助渠道是否依附于商业银行物理营业网点,可将其分为附行式自助设备和离行式自助设备两种,前者是物理营业网点一种扩展形式,依附于营业网点而建立,后者不依附于银行营业网点,是银行单独建立的自助渠道,如自助银行等。
3.2.2 电子银行渠道
电子银行渠道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营销服务模式革新的集合产物,指商业银行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电话、手机等通讯载体,为银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的渠道。商业银行通过搭建这种电子化服务平台,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时间与空间,满足银行客户足不出户全天候办业务的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服务渠道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
3.2.3 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目前普及程度最高的电子银行渠道,是商业银行通过借助互联网载体,在线实时为银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及综合业务服务。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商业银行陆续开通网上银行渠道,推出网上转账、在线支付、代缴费用及个人理财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要。
3.2.4 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商业银行通过客户服务中心利用语音自动应答和人工话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服务中心已从最初集中处理客户来电,逐渐演进可通过电话银行渠道为银行客户办理对公和对私业务以及提供账户挂失、转账等多种金融服务。电话银行可以实现双向服务,既能处理银行客户办理业务的要求,还能主动跟进客户,销售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全方位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3.2.5 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信息移动终端化浪潮,以随时随地服务于银行客户的宗旨,创新推出的一项新兴银行营销渠道。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通过借助移动电话通讯载体,实时实地为银行客户提供金融业务服务的渠道。手机银行作为网上银行的延伸,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优势,使得银行客户可在任何时间和任意地点享受金融服务,客户甚至在旅游、出差中都可高效便捷处理金融业务。
从服务功能上看,电子银行渠道除了现金交易外可为客户提供几乎所有银行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包括代缴代付、结算查询、网上支付等标准业务,基金、保险、证券等投资业务以及综合全面理财产品和信息服务。从服务方式上看,电子银行渠道和自助银行渠道一样,依托于互联网和电子通讯工具,通过识别和执行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来完成其所对应的服务。电子银行渠道更多的是提供以客户需求为依据的单向交易平台,无法实现与客户深层次的沟通互动。从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看,电子银行渠道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制约,能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且基本不受客户流量影响,能有效突破物理网点服务能力瓶颈,将银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不断拓展商业银行服务能力和规模效应。从服务对象上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普及率提高,电子银行渠道所服务客户群体逐步扩大,从最初只服务少数客户扩展到如今服务大部分客户类群。从建设及运营成本上看,电子银行渠道成本是所有渠道中最低的。电子银行渠道只需支付一次性软件研发和服务器购置等硬件投入费用,不像物理网点和自助银行渠道那样需要固定的营业场所,因而其建设成本最低。电子银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只需要承担服务器运行、软件升级以及日常维护等成本,由于电子银行设备和人员是集中投入和集中管理,相比其他营销渠道分散和持续的投入,其运营成本也是最低的。从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互联网、手机通讯工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逐渐被社会公众所接纳和使用,其普及率也会越来越高。
4 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和银行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的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是商业银行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理论话题。商业银行营销渠道作为银行与客户联结的桥梁,是商业银行吸引和留住银行客户的重要途径,更是商业获得差异化优势、争夺金融市场份额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对商业银行营销渠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梳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营销渠道的特征,可以为后续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理论研究铺石引路,也可为推进银行商业营业网点转型和网上自助银行等电子金融渠道建设,发挥多渠道金融服务体系整合优势,提升银行营销渠道自身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采用合适的现代化营销渠道来解决客户金融需求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48-57.
[2]孙波.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9):35-37.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Nowaday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the social problem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dilemma, a new financing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odel came into being, it plays a huge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and promot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mode of B2C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2C e-commerce, and discusses the various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P键词】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B2C;电子商务
【Keywords】online financial supply chain; financing; risk; B2C; electronic commerce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4-0046-02
1 B2C电商融资概述
B2C电商融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整合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等资金供给方的产品信息,通过商会、电力和税务等挖掘资金需求企业的信用数据,作为桥梁连接资金供需双方的产品信息及信用资料,以减少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优化传统信贷流程、提高传统信贷业务运作效率为目的新型金融中介服务[1]。
2 B2C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2.1 基于B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结构及融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B2C电商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B2C电商供应链的核心是信息流[2],其供应链运作模式可以理解为:B2C网站会提供一些产品的信息,浏览B2C信息的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进行下单,而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这些销售信息对自身的供应量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这种运作模式不论是对于客户,还是供应商,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B2C供应链中,除了信息流以外,还涉及物流与资金流。前者具体分为上游采购环节与下游分配环节,在实际中主要借助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电商企业自己建立的物流体系来实现;后者则具体分为电商企业的采购资金以及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需要花费的资金。支付以上两部分资金的方式也是目前较为常用,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网银支付、货到付款,等等。不过,目前很多电商企业为了将自身的现金周期变短,都会通过赊欠上游小企业采购款等方式延长应付账款的天数(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增加了上游小企业的现金流周期,一旦上游小企业资金流出现问题,整个B2C供应链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2.2 基于B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2.2.1 网络订单融资
B2C供应链在运行的过程中,应付账款所占资金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对于小型的电商来说,他们的库存量本就不多,此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据了企业运营成本的绝大部分。为了确保自身的正常运营,B2C电商可以凭借用户所下的订单,向银行申请融资贷款,此时需要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二者之间的监管平台。目前建设银行就已经开设了这种网路订单融资业务。
2.2.2 网络仓单融资
上游供货商将货物存放于 B2C 电商企业自有或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商业银行根据生成的有效网络仓单,以控制提货权为条件向供货商企业提供融资[3]。贷款形式主要包括基于供货商承诺回购货物和基于存货抵押的抵押贷款两种。通过网络仓单质押,有助于供应商盘活库存,解决因货物存储占用资金的问题。
2.2.3 电商担保融资
电商担保融资与传统的监管融资比较类似,不过后者主要利用大型生产或销售企业做担保,在由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或者结算等业务,而前者的担保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的B2C购物平台,也可以是上市B2C网站的信誉。
3 B2C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风险与控制
3.1 供应链自身风险
首先,B2C供应链是一个循环的整体,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对供应链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供应链中的市场需求,经常会由于外界的因素,比如节假日或者促销,而出现巨大的波动,由于很多电商不能准确地预测这种波动的出现,以至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其次,B2C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多个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实力方面,还是在信誉方面,都严重不足,这样一来,电商企业在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自身需要承担的金融风险就会增加;最后,电商企业追求的是资金的利用率以及效益的最大化,一旦他们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他们依靠的仅仅是融资,而不考虑其他途径。想要解决B2C供应链自身存在的风险,应该从电商企业与银行两方面着手:其一,电商企业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一定要注重供应的规模化,这样的选择更加有保障;其二,银行在为电商企业提供融资的时候,也应该选择业绩好的企业,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
3.2 信用风险
B2C供应链借助的互联网,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成熟的网络信用体系,也就不能对供应链中电商企业的信用进行准确预估,这给银行借贷带来了难题,一旦电商企业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甚至给银行提供虚拟交易记录,以骗取银行贷款,就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3 运营风险
B2C网站在实际的运营中,由于企业之间的规模与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需要面对的风险大小自然也不相同。比如,小型的电商企业遇到库存积压的风险明显低于大型企业,而大型企业在面对退货风险时显然优越于小型企业。面对这种情况,银行相关部门应该利用数据处理系统,对不同电商企业的原始数据进行统筹处理,并将分析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银行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4 结语
总之,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虽然是时展的主要趋势,其优势也相当显著,尤其是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过相关人员也应该及时看到这种融资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便提前采取有效对策,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风险,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玲丽.基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3.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商平台;电商金融;消费金融;小额信贷;现金贷;大数据;互联网信用信息;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此后,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金融产品相继出现。时至今日,这类产品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传统消费金融产品大都定位于高品质高信誉这一“小而美”的群体,具有一定局限性,长期以来难以突破。在互联网金融这一业态出现后,消费金融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参与格局被不断改变,低端群体的消费价值开始被深度挖掘。一方面,近年来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为消费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2009年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选取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进行试点,到2023年修订稿,再到2023年的全国推广,消费金融公司从无到有,从2023年第一批4家,发展到2023年末的22家。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发展消费金融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另一方面,电商零售业务的竞争对消费金融服务提出需求。前两年野蛮生长的P2P历经行业大洗牌后最终证明:缺乏客户信息的盲目金融发展是一种失败的商业模式。电商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主营零售业务已经进行到残酷的竞争阶段,“双十一”“6.18”这些被称为电商促销大战的特别节日我们已耳熟能详,发展单一销售业务的电商平台被认为是没有出路的,未来的电商企业必须提供综合服务,建立一个完整的消费生态圈。“有钱要消费,没钱创造条件也要让客户消费”,于是利用多年积累的海量数据为购物者提供金融服务,创造条件让其消费成为电商企业的一致选择。目前的消费金融参与者除传统的发放信用卡、信用消费贷款的银行外,还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企业、互联网现金贷、P2P平台。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一个尝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失败在所难免,电商尝试做消费金融也不例外。目前不论是业务操作还是监管,电商消费金融都处于试水阶段,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鉴于这一点,本文对目前电商推出的几种主要消费金融产品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监管当局、市场参与者及有关研究课题提供参考。
二、电商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商业价值
(一)现状
1.成为购物平台新标配。从2023年至今,短短三年时间内,各电商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阿里的消费金融始于2023年双十一推出的“天猫分期”,随后在2023年里,苏宁易购、去哪儿网、唯品会、小米手机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国美电器和聚美优品的产品也在2023和2023年分别上线。提供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电商企业的新标配,甚至有文章称“不做贷款的电商不是好销售”。阿里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金条”,去哪儿网的“拿去花”“借去花”,以电商生态为背景的消费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进入了胜者为王的残酷竞争阶段。竞争的结果是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淘宝,也可以选择京东,可以选择用信用卡,也可以选择像“花呗”“白条”这样的免息支付产品,甚至可以选择直接分期。最终帮消费者作出决定的,不止是卖家的产品,也可能是电商提供的金融服务。2.以短期小额产品为主。电商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小额短期的特点。花呗的最小授信额只有500元,唯品花第一期ABS资产池中的平均借款合同金额仅516元,多数还款日期在3个月以内。从用途看,可以在购物时用于短期内②免息购物、分期购物,也可以在免息期过后,选择有偿的最低还款额还款或分期还款,多数分期期数在3、6、9期,京东可以长达24期,与信用卡的基本功能类似。此外,为了满足用户的线下资金需求,电商也提供现金贷产品,贷款额度根据用户在电商平台的评分获得,循环使用,还款比较灵活,可以选择1到12个月,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前还款,利率按天计算,跟建行主推的“快贷”类似。3.带动小贷牌照价值回归。消费金融公司门槛较高,其中有一条要求“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似乎只有银行符合这一条件,目前仅苏宁和国美通过银行控股取得消费金融牌照。消费金融牌照难批,但电商做消费金融的热情却成反比,像阿里、京东这样大体量的电商也是走“曲线救国”道路,以网络小贷的形式经营,各电商企业纷纷效仿,网络小贷牌照受到追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市场上有214张网络小贷牌照③,4月份这一数据仅为115,短短4个月翻了近一翻。在最近广州审批的网络小贷中,有卖花的、挖煤的,民营企业对网络消费贷的热情可见一斑。有报道称有公司以倒亏3500万购买一家具有“网络小贷”资质的贷款公司④,不去讨论这种商业交易的真实目的或是其价值性,网络小贷牌照价值在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巨头电商网络消费贷的成功,将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小贷公司又重新带回大众的视野,并带动小贷价值回归。
(二)商业价值
1.可直接获利。电商消费金融目前收益主要包括卖家手续费、买家分期付款费用、最低还款额还款服务费、逾期罚息、现金借贷利率(见图2)。以花呗为例,消费者在购物时使用花呗全额付款,淘宝卖家需缴纳1%手续费、天猫卖家需缴纳0.8%手续费,采用分期购物或到还款时资金紧张,以最低还款额还款,需支付分期手续费或最低额还款时的利率,若逾期未还款,需按0.05%/日支付逾期费用(见表1)。由此看出,花呗只要被使用,都会有收益产生。2.增强主营业务收益。根据蚂蚁花呗数据,“用户在使用蚂蚁花呗后,消费能力较此前有10%左右的提升,对于中低消费人群的刺激作用则更为明显,在蚂蚁花呗的拉动下,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人群,消费能力提升了50%,商户接入蚂蚁花呗后,成交转化提升了40%,销售额平均提升了23%”⑤。“京东白条上线的半年中就拉动月订单数量增长33%,月消费金额增长为58%”⑥。网购的主力军80、90后甚至95后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但这部分人还处于财富积累阶段,没有60、70后那样的经济实力,电商提供消费金融为这些群体创造消费条件提供了可能。3.品牌价值。除可以直接计算的价值外,电商做消费金融的更大商业意义在于无法估量的品牌价值。一方面消费金融增加了平台本身用户的黏性,这对目前竞争空前惨烈的电商是意义非凡的。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对平台的业务起到的协同作用非同小可,以花呗和借呗为例,其信贷数据对芝麻信用数据的补充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只有消费数据没有信贷数据的芝麻征信无法前行,反过来,芝麻信用又对借贷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风控作用。此外,消费金融作为独立的业务,其扩张性远远强于电商的零售业务,目前花呗已经形成一个品牌,接入其他40多家购物、生活类电商和O2O平台,也包括小米、OPPO手机厂商。京东白条在京东商城的基础上,已推出“安居白条+”“旅游白条+”“校园白条”“汽车白条”等业务,大大拓展消费场景,带来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在主营业务竞争越来越惨烈、盈利空间下降的同时,消费金融产品却在蓬勃发展,其盈利能力超过主营业务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目前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纷纷从平立出来,蚂蚁金服目前的估值已达到650亿美元。
三、电商发展消费金融的优势
(一)轻资产经营模式
目前所有电商企业开展消费金融都是通过大数据风控筛选客户,直接在线上完成整个审批、放贷和回款流程,没有线下实体店,整个过程无人工参与,采用的是轻资产模式。如阿里的芝麻分是大数据风控的结果,也是用户能获得多少授信额的标准,同时,客户的还款行为会影响芝麻分,京东白条类似。而相反,其它机构的信息都是人工获取的,银行庞大的网点和人工成本自不用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需要铺设大量的线下渠道,运营及人工成本不可小觑。以国内唯一的纯外资、也是业务规模最大的持牌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为例⑦,2023年末,其业务网点已由大本营广东覆盖到全国29个省份的289个城市,拥有合作销售点超过11万个,员工队伍达至惊人的近5万人。同时,这种线下经营模式也给员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业务员为了业绩,不按公司流程审核,客户身份证被冒名贷款的例子屡见不鲜,2023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被罚款,北银消费金融更是被开了900万的天价罚单。而电商采用的是自动化流程的操控,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人为操作风险。
(二)低获客成本
无论是传统的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都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需要主动获客,银行开发一名客户需要实地去考察,反复审核资料。消费金融公司除了股东银行的自有客户及与商家合作的方式获客外,主要通过广告营销以及非法购买电话号码,进行大海捞针式地营销,不仅成本高,也毫无效率可言。有数据显示,像信而富、宜人贷这样完全靠营销获取客户的,其营销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50%左右(见表2)。而相反,电商的客户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获客成本低,采用全线上授信的方式,整个过程没有人工干预,获客成本可忽略。二是可获得客户数量巨大,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达到了5.16亿人,预计年末用户规模将达到5.4亿人。根据亿邦动力数据,2023年1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买家达到4.34亿。三是未来用户增长可持续性强。百度数据词条显示,花呗的用户中年轻人占比很高,90后达33%,80后达48.5%,而70后只占14.3%。随着90后参加工作,积累了财富,占比会有显著上升,据花呗公布,“中国现在有近1.7亿的90后,其中4500多万开通了花呗,也就是说,每4个90后就有1个用花呗”⑧。
(三)强消费场景
我国网购规模在2023年就达1.85亿,位居全世界第一,并且此后几年一直在全球遥遥领先,2023年达5.16亿元(见图3)。国内网络购物发展已日益成熟,可供选择的购物平台名目繁多,产品种类不断完善和丰富。除了产品竞争,各家电商也在支付、物流、售后服务上不断优化,积极发展跨境网购、农村电商,实现“卖遍农村,买遍全球”。在综合电商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也瞄准垂直电商进行深耕,如母婴、医疗、美容、家装等领域,中国拥有最便利的网上购物商城这一点毋庸置疑。
四、应关注问题
(一)信贷数据孤立影响风控质量
除央行的征信系统外,目前已有获得牌照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建立,但各机构各自为营,事实上都形成了各自的业务闭环,数据来源及风控模型各异,数据孤岛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是电商和银行的数据没有共享。虽然在使用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时,都要求签定一个查询个人征信的电子协议,但就笔者的亲自体验,目前使用支付宝“借呗”“京东金条”、去哪儿网的“借去花”,都没有查询个人征信,信贷数据不会上报征信系统。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没有数据共享。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大部分信贷业务来自银行,而银行的数据都进了人行的征信系统,在银行多头借贷的情况可以被监测到。而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对于大多数低端客户来说,第一笔贷款可能不是在银行,而是来自于互联网。如前所述,花呗用户33%为90后,48.5%为80后,这些相对年轻的群体在银行很难获得授信,但他们长期活跃在互联网上,在多家互联企业获得授信是很普遍的事。据网易财经文章报道,芝麻信用数据显示,“11%的P2P类消费金融用户最近6个月在互联网渠道向10家及10家以上的机构申请过贷款,持牌消费金融或银行线上信用卡有3%~4%的用户在10家及10家以上的机构申请过贷款”⑨。另有搜狐网文章称,“据不完整统计来看,目前现金贷多头借贷的比例恐已超过50%,多数借贷人在3家以上平台借款,借得最多的借贷人已在80多家平台有过借款记录,数据相当惊人”⑩。名目繁多的的消费贷平台让我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资金,信贷数据孤立的结果就是个人实际杠杆的不断放大,这对于还没有习惯信用消费的国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二)资金来源渠道及成本劣势
一方面是小贷合作模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提供消费金融的形式决定了资金来源渠道,目前多数电商都是以网络小贷形式经营。小贷公司最大短板就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起步阶段都是自有注册资金,第二阶段需要外部融资(见表3)。资产证券化不失为一个低成本融资的良方,电商也把握住了这个机会,2023年8月4日,作为上交所首单互联网消费金融ABS,蚂蚁花呗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随后,京东白条、小米小贷、唯品花都发行了ABS产品,然而由于消费金融审批门槛较高,只有少数的互联网巨头能分享这块蛋糕。2023年,消费金融呈现暴发式增长,前三季度个人消费金融ABS发行102只,达1786亿元,其中,阿里系的“花呗”“借呗”发行71只,占总数的69.61%,京东发行7单“京东白条”,小米小贷发行5单。然而,由于消费金融资金资产池个人贷款成千上万,如何验证小而分散项目的违约率和基础资产的真实性,一直是行业痛点,其潜在风险一直未能解决。2023年下半年以来出现过消费金融ABS以窗口指导的形式被一度叫停,ABS只能作为资金来源渠道之一,而不能作为唯一渠道。P2P合作模式用户承担费用高。像去哪儿网和聚美优品这样的垂直电商,没有自已的风控系统,采用的是由平台提供用户数据和场景,风控和资金由外部提供的合作模式。以去哪儿网的“借趣花”为例(见表4),放贷资金小于1万元时由百度网络小贷公司提供,而大于1万元时由P2P平台“积木盒子”提供。P2P平台作为一个信息中介,其本身不能直接放贷,因此用户承担的费用就包括:P2P平台(手续费)+资金提供者(投资收益)+投资资询公司(风控咨询费)+去哪儿网(提成费)。根据笔者测算,在去哪儿贷一笔由积木盒子提供的15000元、期限3个月的贷款,名义利率就达20.34%,而且采用的还款方式是提高客户成本的“等额本息”,借款12个月内部收益率达35.64%,比小贷公司提供资金的合作方式用户承担成本显然高很多,与借呗和金条较低的利息和灵活的业务操作相比更是毫无优势。
(三)非持牌经营监管缺位
众多电商拿着网络小贷的牌照,经营着与消费金融公司同样的业务。然而目前小贷公司由各地方金融办审批,放贷业务却是全国性的,定性是企业、非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于非金融机构无立法监管,经营数据及坏账率数据无法知晓。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大体量电商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抵御一定的风险,但其它小体量的电商显然没有抗风险能力,最终可能因为金融业务的失败导致企业破产。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就透露,企业才起步两年交易额有5亿就做放贷业务,结果没有任何金融从业经历没有任何风控意识,导致平台快速导闭。另一方面,由于电商在不断尝试金融产品,不断寻求资金合作,银行、P2P平台都参与到电商的消费金融业务中,消费者的数据被多方采集,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增加,而受害者根本都不知道是谁把信息泄露的,投诉无门。
(四)业务欺诈成常态
在百度指数搜索近半年的“花呗套现”,在2023年4月11日达到2928条,在5月11日的最低点也达到了1419条的搜索量。信用额度套现一直困绕着电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比较常见的是卖家配合买家以虚拟交易为买家套现,而更多的案件是套现不成反被骗。消费者本来就没钱才去套现,结果是钱套出来了,被店家卷走,消费者还不上,电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另一种诈骗方式是冒名骗贷。网上爆出的“驴妈妈被贷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线旅游网站“驴妈妈”与中银消费公司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小驴白条”服务,2023年12月有网友爆料银行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到中银消费公司,经询问用于归还在驴妈妈的贷款,而受害者从没有贷过款,身份证也从未丢失过。经调查,已有六七十人遭遇此情况,被消费贷款的金额从几千至一万多元,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都曾有过手持身份证照片办理一些业务的经历,而这恰好满足了在电商平台开通消费金融业务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进行实名验证的条件。
(五)不当营销影响体验感
电商消费金融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中小型电商不想落下分食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的机会,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流量就是市场的真理不变,小型电商为了抢占市场,不惜以强制消费的形式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最终反而影响了电商在消费者心中的形像,本来可能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但因负面消息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欲望。一种是增加消费者支出。网友A,在去哪儿网预定2023年7月上海出发国际往返机票,价格2700,在支付过程中,“拿去花”选项跳出,网友选择直接支付机票款,支付成功。第二天,网友发现绑定的银行卡的余额没变,经查询,发现网站强制使用了“拿去花”功能,机票2700,分九期,手续费168。网友打电话问去哪儿网人工客服,回答是APP个人设置账户与安全中将“拿去花”默认设置为开启状态。网友将此遭遇发到“知乎”网,后面居然有几十人跟贴,愤怒诉说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遭遇⑫。另一种是给消费者带来负面记录。网友刘先生于2023年3月,在去哪儿网购买机票和预定酒店共消费1438元,由于金额太小,刘先生并没有特意查询银行卡余额变化情况,不知道使用的是去哪儿网的默认支付方式“拿去花”。此笔消费产品的免息还款日期为2023年4月25日,却哪儿网于2023年5月27日致电刘先生崔债,责问刘先生为什么使用了“拿去花”却不还款,此时已产生41.6元逾期罚金。气愤的刘先生将此经历发到网上,希望广大消费者警惕此种强制消费还带来恶劣影响的行为⑬。2023年8月以来,拿去花产品被暂停使用,到9月末也未开通,网站给出的提示是“资金提供方系统维护”,具体原因不得而知,网站人工客服也不愿多回答。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互联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金融业务从线下引流到线上,个人借贷业务由银行引流到网络,堆积了相当庞大的互联网信贷数据,很明显资金提供方机构众多,资金使用端更是涉及上亿人。有不少专家学者已关注到这个问题,然而大多数观点更倾向于将数据纳入现有的央行数据库。本文认为,建立“互联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更符合当前业务特点,支付中介机构已由银联发展到了网联,信用数据库也应与时俱进,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互联网信贷数据与现有央行的数据格式不匹配。相比于传统信贷数据,互联网借贷数据金额更小、笔数更多、日期更短,这些频繁变动的借贷数据上报现有征信系统存在困难。如目前苏宁消费金融数据按监管要求已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由于征信系统特有的格式,信用报告展示与实际信贷情况有一定出入。二是互联网机构众多,存活时间又不确定,稳定性较差,与现有征信系统稳定的报数要求存在冲突,能接入央行现有征信系统的机构凤毛麟角。三是只有央行能收集到较全面的互联网信贷数据。目前第三方征信机构如芝麻征信、腾讯征信机构都属于民营牌照,虽然各自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但互联网信贷这块蛋糕还很大,未来还有无数的机构会加入,任何一家第三方征信机构收集的数据都会有所局限,而由央行出面建立的互联网征信系统,对信贷数据的收集具有强制性、稳定性、权威性,对征信数据的保密把控也会更严。
(二)与银行及保险公司合作解决资金问题
1.银行与电商在资金和场景上达成互补。电商与银行的跨界合作在不断推陈出新,但多以合办联名信用卡、合作消费送礼品、消费券、刷指定卡购物打折等无关痛痒的领域,由电商提供客户和场景,银行提供资金和风控的合作更值得深度挖掘。电商拥有其它机构无法比拟的客户资源和和消费场景,而银行拥有最低的资金成本,从这两点看两个行业合作的消费金融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但目前的情况是大体量的电商想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和金融服务体系,其消费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不再是最初长尾理论里的低端客户,已逐步向中高端客户挺进,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已由最初的平台购物消费贷转向家装、汽车、教育等传统银行深耕的领域,其它中小电商也会纷纷效仿。像阿里这样的大型电商在起步阶段自有资金能够支持,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张,资金来源成为决定其能否持续的关键,在消费金融ABS不能持续开展的情况下,没有比利用银行低成本的存款更好的选择。从银行角度看,其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以此获得客户流量并巩固主营业务,但从当前电商竞争已异常惨烈的情况看,这种与电商平台直接竞争的做法并不明智。2.消费金融保险。由保险公司对消费者在网购平台的赊销行为进行保障。在消费者到期无法还款时,由保险公司先支付,再自行追债,目前众安保险与蘑菇街合作的“买呗”业务就属于这种模式。用户在蘑菇街购物时,暂由平台向保险公司支付交易金额1.25%的保理服务费,若消费者选择分期还款,则由消费者支付每期1%(分3期还款)或0.75%(分6期)的分期手续费。目前这种保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由谁来承担保费,保费该收多少,最终的买单者保险公司怎么给用户授信,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还没有传统的保险公司介入。但此模式以赊销和保障的方式达成了商品交易,免去了先行垫付资金的流程,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少量的资金就可以促成商品交易,作为解决资金渠道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三)规范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应的需要更加多样和开放的金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确实带来了更多的金融便利。然而长期以来媒体进行了错误的引导和民众的错误理解,形成了监管就是限制发展的思路。于是监管当局对新型的金融业态呈现了一种包容鼓励发展的态度,无论是2009年兴起的线下小贷公司,还是2023年以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都有一种先放任其放展的态势,让市场决定其生死。然而由于市场强大的需求,低端消费金融产品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形成了一种“看不准、跟不上、管不住”局面。从调查可以看出,电商做消费金融有客户基础,有消费场景,有低成本的经营模式,是最具普惠金融意义的一种金融业态,具有最广阔的市场情景,对牌照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其业务属于不断尝试和探索阶段,监管层也需时间检验业务的可行性。牌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照样问题不断。监管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其正确经营,对经营过程中的更多细节加以规范化指引,如不良行为的披露。消费者信息的保护、电子合同的保存以及法律纠纷解决等,要让电商敢于做消费金融,消费者放心使用其产品,电商消费金融才能得以更长久的发展。
(四)资源共享降低欺诈的可能性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欺诈,信用卡领域的欺诈一直屡禁不止,而使欺诈成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与传统银行有实地调查、单位证明甚至担保及抵押物不同,电商消费金融实质是一种信用贷款,其唯一基础就是客户的信息数据,而客户的信息数据不仅不可能实地调查,而且分散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没有一个平台能囊括客户所有信息,但尽可能多地收集客户的有效信息,给客户一个更完整的“画像”,能有效降低欺诈。同种业务的电商之间因为存在竞争,开展合作的难度可能比较大,但不同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之间开展合作还是比较有可行性的。如苏宁金融的“任性付”目前已接入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小米手机接入阿里的“花呗分期”。无论是苏宁还是小米,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席之地,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他们也需要竭力维护和拓展客户,合作才能共赢。作为国内最早的社交网络平台——腾讯,其有最久远的客户社交数据,最早一批QQ用户,其账号已使用20多年,然而这些客户社交数据并不真实,或者说是与生活中的他们并不真正一样,成不了直接的信用数据,单纯用这些社交数据来作授信可靠性较低,腾讯金融产品”微粒贷”的失败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在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也没能真正将社交数据信用化落实。但社交数据是个人信用数据的有效补充,虽然权重没有真实的消费数据和信贷数据大,但它是风控模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变量,因此电商与社交网络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区分主次业务谨慎经营
电商做消费金融有先天的数据和场景优势,但消费金融天生就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品种,电商做金融,其风险容忍度比单纯做金融的互联网公司要低很多。电商本身是做实体的,金融业务是依托实体数据而来,即便金融业务已经独立出来,实现了盈利,但一旦金融业务风险爆发,必定会影响其主营业务,甚至拖跨整个集团,这一点是电商平台与其它单纯做金融的互金公司最大的不同。无论是去哪儿网的不当营销引起的投诉,还是驴妈妈的被冒名消费,其给消费者带来的恶劣影响最终都会转嫁到用户对网站的体验上。中小型电商在没有成熟的金融市场经验之前,为了抢占市场匆忙选择扩大金融业务,很可能因为这些业务的负面新闻而影响到主营业务。因此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要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把握好风控,谨慎经营,切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业新示范区中心支行课题组.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传统消费金融:冲击与竞合[J].南方金融,2023(12).
[2]马厚娟.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10).
[3]依绍华.电商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学刊,2023(5).
[4]谢平,邹传伟.互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23(12).
[5]马春芬.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J].国际金融,2023(11).
电商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支付 金融电子化 影响
从社会形势来讲,信息化时代决定了电子支付这种形式出现的必然性。而且电子支付的发展,确实在经济方面对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同样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我们日常的电子支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1 金融电子化现状分析
1.1 电子支付环境的规模化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支付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据银行卡的发行数量进行统计发现,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累计的银行卡发行量就达到了36.94亿张,相比同期增长了约19个百分点,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为2.73 张,银行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其对于我国金融发展的电子化来讲,是越来越重要了。
1.2 金融电子化的产品及服务提高
自1999年开始,网上银行业务被我国各大银行相继推出,而后个人网上银行、外汇买卖、代缴学费等业务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3年第一季度,仅仅银行卡交易金额就突破了100万亿元。
1.3 商业银行的完善系统建立
伴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不断的推出全新的金融产品,而后又以客户为核心建立了新一代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其包含了储蓄、银行卡、借贷等大量新生金融服务产品。由于办公自动化的高速发展,针对人力资源、资产负债等相关管理,各大银行又建立了完善的公文传输系统,实现了全国性的联网与跨行之间的数据共享。
1.4 网络化处理的实现
对于金融电子化的发展,我国外汇管理局和相关海关总署进行联合,建立了一个可以进行网上与自动核对的电子数据共享、交换机制。而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的对接,则完成于2004年,而在这之前,都是在实行集中的中小券商交易。
1.5 现代化支付体系的进展
从1989开始,我国开始规划金融卫星的通信网络建设启动,并与此同时开通了700余个地面卫星站同时运行,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发达县级以上的所有城市分行和支行。2002年10月,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成功投产试运行,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包括第一代人民币跨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及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跨行支付清算服务体系。2009年12月,央行正式启动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并于2023年10月成功上线,实现网上银行跨行支付清算、支持新兴支付服务组织接入、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诸多功能,作为一代支付系统的升级版,功能更加强大,灾难备份更加完善,风险管理更加严密。
1.6 安全保障体系
针对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加密处理,利用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地址校验、终端加密等安全措施,对其进行技术上的安全保障,切实的对交易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安全保障。
1.7 法律保障
而在法律上,我国与2004年通过了《电子签名法》,使电子商务具有了相应的法律效益,从而解决了交易者的身份真实性与不可否认性,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2 电子支付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价值分析
电子支付的进行,必然需要商业银行作为交易的中介平台,因此从电子支付出现的那天起,两者之间就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但是无论是信誉还是知名度上,都无法与正规的商业银行相比。而且各大商业银行本身就具有着优越的客户资源,而且其先进的系统、专业的团度以及雄厚的资金,都使其在各个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中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
3 电子支付对金融电子化的影响
3.1 非现金支付的工具使用
电子支付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现金交易工具的使用。这对于交易的安全和成本方面,都拥有着极大改善意义。其不但节省了现实中钞票的印刷、运输等成本,还提高了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使经济活动变得更加透明,对税收等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2 经济的增长及繁荣
随着电子支付这种交易形式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消费领域,形成了一个高效而又便捷的经济交易体系,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庞大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空间。
3.3 产业升级
电子支付在开始阶段主要是针对个人,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今电子支付也开始谋求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从而在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使其产业发生了升级,令企业发展更具效率。
3.4 金融创新
电子支付的出现,可以说是我们在金融方面做出的重大创新。在电子支付的发展中,其牢牢的抓住了传统支付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以及传统支付方式迟钝的支付反应。因此其在传统支付方式的支撑下,通过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个性化支付服务,完全发挥了金融体系整体的优势,并实现了其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4 对策及建议
关于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首先需要加大电子支付的相关投入,以推进信息化建设;其次进行地方电子支付培育,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然后不断进行新金融产品的开发,以拓展业务的全面性;最后以统一的标准来打破金融电子行业间的障碍,强化支付的安全保障。
5 结束语
总之,对于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发展而言,电子支付存在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其对于我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高,拥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加强其安全保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艳,王月辉.基于SERVQUAL模型的中国工商银行服务质量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
[2]向敏,冯明君.金融电子商务风险全面管理[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张君生.推进基层央行会计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
[4]李良.中国电子银行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3.
作者简介
宋瑾(1980-),女,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市中心支行,工程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