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听的故事(精选5篇)

小学生爱听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是伴随着儿童成长的,利用故事来让学生学习英语,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单调的,一味的听说读写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幽默、有趣的故事,学生会很想去理解其意思,便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他们听懂一个故事后,也会非常有成就感。小学英语教师把这种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到教学中,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爱玩爱闹的小孩子,他们的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无法理解深奥复杂的英语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可他们又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于是学习就成了负担。但是每个孩子都爱故事,如果让他们整天看故事听故事,我相信他们也相当乐意并且非常开心,而为了能听懂故事,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他们脑中经常会有许多大人无法理解的想法。而故事也是想象力的产物,尤其是孩子钟爱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徜徉在故事中,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在学习的同时,打开想象的翅膀,编织更多他们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单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故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通过故事学英语,学生边听边思考,期待着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结局又会是怎样,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学生在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后,也会想要那样流利的讲故事,于是会更认真的听,同时对比着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听课本上的单词句型,其效果必然不会很明显,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学3bunit10《doyouplay…》时,如果简单地呈现单词教授运动类单词:football/baseball/vollyball/basketball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体会不到这些单词的生动性,于是我自编了一个动画故事,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了,小动物们纷纷积极参加各项比赛,让学生结合图来感受这些单词意思,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致。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听了别人读之后,学生经过自己理解,再模仿或者用自己组织的话说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目的。故事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发展语言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应该让他们自己来编故事,讲故事了,也就是该孩子们输出的时间了。如教学4aunit7《where》时,当我将本课的句子whereis/are…?教完以后,我利用电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将经典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进行了适当地改编:《whereareyou,mom?》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们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热情高涨,在不知不觉中操练和巩固了所学句型。让学生运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改编、续编或重编故事,既提高学生听和读的熟练度,又培养了他们说和写的流利度。当学生在聆听和阅读故事时,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的内容,因此也得到了猜测字义方面的训练。这样,学生的才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学生编去某地郊游的故事。学了shopping的对话,可以编写和妈妈购物的故事。学了动物类的单词可以编写动物之间的趣味故事。

5.培养学生演的能力

表演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最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不能让学生枯燥的表演句子和单词,我们首先要挖掘词汇和句子的“可表演点”,然后在设计故事。故事教学可

以利用自然场景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置于近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这样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教学3aunit9《onandoff》时,我运用《小兔子乖乖》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了本课的新单词和句子。兔子妈妈拿着篮子出门,将basket一词引出教学,妈妈关照小兔子,引出don’topenthedoor/window.的教学。狼来了,狼叫门,再次练习说openthedoor/window.的话。小兔子说closethedoor/window.妈妈回来,让小兔子开门。妈妈奖励小兔子一盒子礼物,引出box的教学。这一故事中,学生轻轻松松中学会了新词,并且在积极的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和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句子:open/close….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个角色,在设计时应让角色有主由次,语言又难有易,以满足不同性格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故事表演中来。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充分考虑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语言;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声音和动作。

四、故事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长时间集中注意,在英语的学习和语言的接受过程中容易分散精神,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率。当课堂上的内容是学生喜爱的故事,而不再只是机械重复词句时,学生会更集中注意力来配合老师上课,而不是昏昏沉沉,开小差。把课文融入故事中,学生会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既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如:讲解“christmasday”时,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圣诞老人的故事,听过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听。圣诞老人最喜欢听话的小孩,每年圣诞节,他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从烟囱里下来,送给孩子们最喜欢的礼物。然后又用大屏幕显示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很快从大屏幕上学会了这一课的单词、短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让他们不知不觉而又自学自愿地去体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英语好学,让学生乐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它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尽自己所能去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无愧了。

参考文献

[1]包天仁.《中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英语教育教学研究,2006,(3).

[2]晁霞.《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6).

小学生爱听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23)06-0066-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阅读也应该从阅读兴趣的培养开始。

一、榜样诱惑,接受阅读新体验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如果想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那就去诱惑他吧。

榜样诱惑一:名人故事熏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文学百花园里的颗颗明珠,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我经常利用午读时间,用浅显、生动的语言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好读书,车胤囊萤照读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孩子在听完故事交流感受时纷纷说:“我也要多读书,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看来,这种“名人效应”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榜样诱惑二:身边的同学带动

学生身边同龄人读书的事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大,我常用班内爱读书的孩子给其他孩子树立榜样。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加表扬,并指出这就是爱读书的好处;当有学生说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学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知识的出处。成为榜样的学生很是自豪,读书的劲头更大了。其他的孩子在他们的带动与感染下也都爱上了读书,班内的读书气氛更浓了。

榜样诱惑三:教师行为示范

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无声力量。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都是他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诱惑孩子爱上读书。午休时间,在班内开展师生共读童话故事活动,带孩子们去感受故事中的美好世界。看到教师也在认真读书,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二、氛围营造,融入阅读大世界

(一)每月好书推荐

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任何书籍,目的都是让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因此最好推荐一些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生动的书籍。如童话类的,这些故事想象力丰富,能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诗歌类的,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的韵律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诗歌会博得他们的青睐,一般来说,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诗最受他们的欢迎;图画书类的,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识字量不大的一年级新生从听故事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

其次,推荐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声情并茂地给孩子娓娓道来,把孩子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迭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用心聆听,情感交集,期待真相大白之际,教师的讲授戛然而止,教师转而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情节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这可以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阅读,这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午间小广播

故事是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能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世界里飞翔。中午是孩子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们班每天都会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午间小广播”活动:有时是老师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时是班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给大家讲故事;老师还会借助网络给大家播放有声故事或将精彩的故事通过投影仪投到屏幕上,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图画,一边听录音一边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述故事……

2.“故事大王”争霸赛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内举行“故事大王”争霸赛,为孩子搭建舞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阅读的甜蜜,从而更加喜爱阅读。

3.共读一本好书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品尝到阅读的甜蜜,我在班内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在校主要采用同伴互读和师生伴读这两种形式,两人共同读一本好书。同伴互读是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个阅读同伴,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形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实现共同阅读、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师生伴读是帮助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的一种做法。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了解他们的阅读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和单个学生一起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4.天天诵读经典诗文

经典诗文是祖国文化的精髓。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结合我校经典诵读考级要求,开展“2分钟诵读活动”,每节课前两分钟采用“诵读经典,体悟成长”的固定导语来进行引领。诵读内容单周为古诗文诵读,双周为现代诗文诵读。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背诵、想象。

三、家校牵手,养成阅读好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仅仅靠学校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家长的力量。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不够重视,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更是少之又少,亲子阅读很难实施……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重点讲述了阅读对孩子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向家长推荐读物,号召家长在家与孩子共读,交流心得体会,调动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转变家长的观念,教会他们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一)每晚故事――读书成为“睡前曲”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少,听故事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有些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怕孩子听不懂,就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口头语。其实这没必要,因为对于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都是全新的。我们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对于他们而言都一样。因此,我主张给孩子“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这样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理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语文词汇。每天晚上坚持给孩子读故事,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万一哪天你没空,孩子便会噘着小嘴说:“妈妈,我还没有听故事呢。”看,听故事竟成了孩子的“睡前曲”,孩子也便爱上了阅读。

(二)小小奖励――书本成为最好的礼物

儿童文学家严吴婵霞老师说过:“很少会有儿童自己爱上书,一定要有人诱导他们进入文字的奇妙世界,给他们指示阅读的途径。”我想,奖励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你可以带他去书店选一本他喜爱的书;到了孩子的节日或生日,将精美的图书作为礼物送给他;当他做了一件值得赞许的家务时,可以奖励他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可以想象当孩子拿到自己的“奖品”时,会如何地爱不释手,然后迫不及待地去阅读。

(三)诱惑孩子――读书成为最美的习惯

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选择孩子喜爱的书籍,自己先去读,然后将其中有趣的情节有意无意地讲给孩子听,讲到引人入胜处就戛然而止,给孩子留下悬念,吸引孩子自己去读。等孩子读后,还可以假装自己没时间看,又表现出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情节,让孩子讲给你听,和孩子一起聊故事里有趣的人和事。慢慢地,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呈现出良好稳定的状态,阅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最美的习惯。

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进行阅读引领和指导,相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尹健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小学生爱听的故事范文第3篇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窄,好玩好动,所以我充分利用并发掘教材资源,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关注教材细节,逐步摸索了一些教学上的小窍门,上活品德课,让孩子们爱上品德课。

一、关注插图,教给观察的方法

随便拿起一本小学品德课本翻翻,你会发现,每一课都有多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精心设计选编的,它延伸拓展了教学视野,烘托映衬了文字情境,丰富了情感意韵,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教育作用,既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如《我在餐桌上》一课,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指导学生合理饮食,注意均衡营养。平时孩子们看见爱吃的就眉开眼笑,不爱吃的呢就挑挑拣拣。“故事屋”版块的“奇奇餐厅”绘有大幅彩图,有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点心杂粮……先认一认,再选一选,告诉学生要根据身体的一些表象合理选择,如经常便秘的要多吃杂粮、蔬菜;牙龈常出血的要多吃水果蔬菜,过于肥胖的呢要少吃油炸食品和荤菜……

在教《我掉了一颗牙》时,孩子们都不明白,嘴巴里明明没虫子,牙齿怎么会被虫咬了个洞呢?插图帮了我们的大忙。“菜叶子嵌在牙缝里”“爱吃糖”“不肯刷牙”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坏习惯,使孩子们明白蛀虫最爱吃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碎屑,只有保持牙齿的干净,才能拥有一口好牙。

刷牙的顺序与姿势是教学中的难点。课文提供了上下两排牙齿的刷牙顺序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看着插图中的箭头模拟刷牙,同桌观察纠正姿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保证每颗牙齿的每一面都刷到,有效清洁牙齿。孩子们边练习边感叹:“哦,原来牙齿要这么细细地刷才行!”

面对这么多的插图,胡乱看肯定不如有序看,比较看肯定优于单一看,我们在教学中要领着学生带着问题看,有目的地看,边看边想,化难为易,使枯燥变得生动有趣。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插图巨大的潜在作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讲好故事,提高倾听的能力

低年级品德教材中,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教学中如何以故事中的形象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故事的启迪下学知识、受教育、陶冶情操、明白道理,关键是要讲好故事。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阅读相关故事,并紧扣课标,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合情合理、合乎时代。讲故事时力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努力把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匹诺曹的鼻子》中的主人公来源于《木偶奇遇记》,课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编,绘有两整页彩图,讲述了现代匹诺曹的故事。由于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读过《木偶奇遇记》,我利用品德阅读课一章一章地把故事读给学生听,常常是没到上课铃声响,孩子们都早早地坐在位置上催促我,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了老师身边。

但是无论老师多么卖力地讲,学生不听的话,再好的故事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用心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我告诉孩子们能否倾听是学习好坏的分水岭,而倾听别人发言也是一个人文明与否的标志。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本领、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

倾听是有方法的,品德课上,故事讲完,我常常会问:(1)你听懂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验性的要求。(3)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用问题来促进倾听十分有效,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边听边想,也就真正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在教《匹诺曹的鼻子》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用心倾听:“你觉得鼻子长了好看吗?”“匹诺曹的鼻子怎么又长了?”“长鼻子是什么标志?”“你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匹诺曹的鼻子变长?”

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架设“倾听”的桥梁,降低“倾听”的难度,保护好每个学生“倾听”的热情,为孩子的倾听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让倾听发挥故事的特有的功能,让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萦绕在孩童耳边,一句句教诲回荡在脑海,以故事明理、以故事激情、以故事导行。

三、动动做做,指导行为的养成

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低年级品德课一课一得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要提出一个行为要求,使学生明白道理要落实于行为,促进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课的有利条件,具体指导学生说说做做,进行有效的实践。

1.表演法

“表演法”就是由学生按课本中的情节进行表演,让他们判定谁的行为正确,谁的行为不正确。二年级上册的11课《我不任性》就是一则很好的表演素材。即兴让三两同学当一回爸爸、贝贝、同伴,在编排、演绎、观赏、评点时,学生很快就能辨别是非,实现思想、行为的纠偏。

表演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2.游戏法

游戏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在宽松的氛围中长道理学知识。《找朋友》《网小鱼》都是孩子们爱玩的游戏。课堂上,走出教室,拉起小手,一张张笑脸立刻绽放笑颜。边做游戏边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多么的愉悦!

3.动手法

这类活动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小实验、小制作、小种植等活动。如:“画国旗,折五角星”这个主题,折叠—修剪—展示,这一列的过程他们全程参与、全情投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爱听的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故事 幼儿教育 诀窍

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形象活泼的语言吸引小听众,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父母说:“我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总爱缠着我给他讲故事。”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工具、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可以说故事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幼儿园里,如果老师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经常讲给幼儿听,往往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讲故事,幼儿能学习语言,接受品德教育。世界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可是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有的教师讲故事幼儿不爱听,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给幼儿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

讲故事有什么诀窍呢?不外乎恰当选材、趣味讲述、有效启迪。

一、选择合适的故事

1.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故事

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儿才会感兴趣。一般来说,两三岁幼儿理解力有限,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可选择一些讲述生活常识、规范幼儿行为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词汇尽量口语化。随着孩子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故事内容可渐趋多元化,如思想品德、革命历史传统、自然科学常识等,情节要有起伏,词汇可使用浅显易懂的书面语。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2.针对幼儿个性选择故事

如果发现幼儿个性上存在不足,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对胆小懦弱的孩子,要多讲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对粗暴霸道的孩子,要多讲些谦逊礼让的故事;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多讲些颂扬内在美的故事。

3.抓住教育时机选择故事

幼儿犯了错误,有时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或产生逆反心理,强化错误行为。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避免负面影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二、学会有趣味地讲述

1.教师要熟悉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不应照着书念,因为念书不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影响教育效果。幼儿故事一般不长,故事内容是容易记住的。讲故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根据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熟悉故事,把故事情节和主要对话记熟,同时要想好怎么讲,不一定把每句都背诵出来。在故事情节和主要对话不随便改动的情况下,用口语化语言讲,会讲得更生动,更能吸引幼儿。对难懂的词,应该考虑怎样解释清楚。

2.掌握讲述的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定会兴味索然。首先,应分析主题,确定用什么语气,需要突出什么,讲到哪儿应提个什么问题让孩子回答,等等。讲故事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要和蔼可亲,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②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③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④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要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在讲故事的语言技巧方面不妨学学孙敬修老先生,他在讲故事时,就十分注意语言适合孩子的口味。此外,对故事进行形象化加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象声词。这样可以使故事活起来、动起来。

培养和发展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讲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大脑中就会浮现一幅幅鲜明的图像,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还可以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三、进行有效启迪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开发幼儿智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予幼儿多方面的启迪。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时讲到高潮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猜猜故事的结尾,处理故事的结局。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儿子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下面的故事情节就让小歌德想象。第二天,讲故事前,先让孩子说说是怎么想的,再讲。

小学生爱听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就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