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腾和王熙凤究竟是什么关系-王子腾简介

王子腾和王熙凤究竟是什么关系-王子腾简介

王子腾和王熙凤究竟是什么关系

1、王熙凤是王子腾的女儿

因为《红楼梦》里有多处清楚地谈到王熙凤的出身: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说:“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做亲娶的就是政老爷夫人王氏之内侄女。”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又说,“大舅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周瑞家的也说:“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叫凤哥的。”书中三番五次、不约而同的强调王熙凤是王夫人内侄女的身份,也就是肯定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人,书中王夫人娘家总共有兄妹三人,大哥是王子腾,妹妹是薛姨妈。显而易见,王熙凤的父亲只能是“龙王来请金陵王”的代表人物――“大舅老爷”王子腾,别无他属。(有的本子里还有一个“王子胜”,但是庚辰、有正本里没有,鉴于胜、腾二字繁写体非常相近,故“王子胜”应该是“王子腾”的笔误。)

2、王熙凤不是王子腾之女

她不识字。她的举止完全不像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如果王子腾是王熙凤的父亲,那么薛姨妈就是王熙凤的“姑妈”,可是:第四十七回写贾母、王熙凤、薛姨妈等人打牌,王熙凤说:“我这一张牌定是在姨妈手里扣着呢。”又说:“姨妈瞧瞧,那里头不知玩了我多少去了。” 王熙凤这一口一个“姨妈”的称呼,全然忘了她本来应该叫薛姨妈作“姑妈”。这种情形在其它回目中也有,显然这不是王熙凤一时的疏忽。我们知道,《红楼梦》中虽然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可是全家的长幼辈分是十分清晰有条理的,各人之间的称呼也都中规中矩,唯独在王熙凤和薛姨妈这一对人物上出现混乱,原因不是巧合这么简单。如果王子腾是王熙凤的父亲,那么薛宝钗就是王熙凤的姑表妹,属于非常亲近的亲戚关系,可是整部书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什么王熙凤和薛宝钗这对表姐妹的来往纪录。即使不从亲戚这个角度来看,王熙凤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整部书里她们同时在场时候很多,但是她们两人直接交谈的描写却几乎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王子腾简介

中文名称 王子腾

外文名称 Wang Ziteng

妹 妹 王夫人,薛姨妈

性 别 男

出 处 红楼梦

民 族 汉

国 籍 中国

主要成就 任节度使,后升统制,旋升都检点

职 业 九省都检点

《红楼梦》中人物。首见第三回。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裔,王夫人、薛姨妈、王子胜之兄。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鲍二家的自缢后,阻其娘家亲戚申诉,并左右都察院审理张华一案的,都是王熙凤倚王子腾之势所为。而他又因贾雨村私断金陵命案便累上保本、引荐雨村进京。

人物评价

王子腾死后,一度在荣国府任"内阁"、"财政大臣"亦即管家奶奶的其侄女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一落千丈。王熙凤虽然也有自身放高利贷牟利的罪证而"抱病致羞惭",后来终于完完全全地"力绌失人心",落得个"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结局。这其中也不无王子腾的影响,虽然这一影响并不很直接。试想,如果王子腾不倒,贾府上下能不还有一点,在第101回,通过见琏与凤姐的口角对话可知,王子腾死后,因海疆御史参了一本,说是王子腾在任时留下的亏空,本员已故,应着落其弟王子胜、侄王仁赔补。这件事,多么类似曹家在曹寅、曹(禺加页)相继于任上去世后,康熙、雍正皇帝要求继任的曹(兆加页)弥补亏空一事。仅仅只作过下级官员的高鹗,不一定能详细地知道发生在曹家的这种内幕,自然也只有曹雪芹能写的出这样的内幕来,且写得自然而然。

王子腾的确是《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客观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红楼梦》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这一影响通过王夫人、薛姨妈、元春等发生作用,涉及到了贾宝玉婚配对象的选择问题。还可以说,王子腾是《红楼梦》中的一条暗线,他在客观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红楼梦》故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这一影响通过王夫人、薛姨妈、元春等发生作用,涉及到了贾宝玉婚配对象的选择问题。还可以说,王子腾是《红楼梦》中的一条暗线,而这条暗线贯穿于洋洋洒洒的百二十回作品的始终。这一点,除了雪芹本人,别人万万做不到。

人物影响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际遇,人们多以为最关键的因素是元春。元春身为皇贵妃,对贾府的兴衰际遇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对包括贾府在内的四大家族之兴衰存亡,起关键作用的人物除元春外,更应该是王子腾。或许,连同元春的被封为贵妃,也不能忽略了王子腾的.作用。作品中写元春因为她的"贤孝才德"而被选入"凤藻宫",其言外之意十分明显。历史事实一般是:能被帝王选中并被封为贵妃的,必须是下边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容貌十分的出众,帝王本人着迷般的喜欢;一是家庭的政治背景好,帝王与之联姻有利用价值。封建帝王不可能选那些仅具有"贤孝才德"而没有家庭政治背景且又十分丑陋的女子为他的妃子。元春被封为贵妃,作者只字没有提她容貌方面的情况,连元春的判词也只是说:"二十年来辨事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段判词中的"三春争及初春景"主要是从元春的命运即她后来的身份地位比迎春、探春、惜春高贵这一点上说的,并非在说元春的容貌出众,比迎、探、惜三春漂亮。判词中的"辨是非"也是作者的一个隐喻。对此,读者不禁要问,元春辨的是什么样的是非呢?也许还有别的政治方面的什么"是非",这另当别论,或许也值得挖掘,但其中有一点是第18回元春省亲时说出来的感到入宫作妃子是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这一点在关于元春的曲子《恨无常》中也得到了印证。可见,元春的宫闱生活并不如意,而是受冷落,可能皇帝并没有真正喜欢过她。这样,作者不去写元春之容貌的目的就比较明显了,即这并不是作者的失误遗漏;如此大的问题,任何一个作者写作时,都会考虑的,曹雪芹不写之写,目的在于给读者暗示,元春被封为皇贵妃,乃是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是皇帝为了利用她们的整个家族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喜欢元春本人。皇帝从现实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选取他所要利用的政治力量。当然了,皇帝所要利用的政治力量肯定不只是从五品官的元春之父贾政的力量,而是包含了更有价值的元春的母舅王子腾的力量。或者反过来,主要是因为王子腾,皇帝才选封元春为贵妃。或许有人要问,王子腾何以不促成自己家的女儿们入宫为妃,而促成他妹妹的女儿、贾府的女子入宫为妃呢?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王家也有女性入宫为妃,作者因其与作品内容关联不大,故未写;另一可能是王家没有年龄适合的女子。这后一种可能或许更符合实际些,但无论那种可能,都说明了王子腾的作用。而元春被封贵妃,又反过来加强了王子腾的地位,尤其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二者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元春省亲,显示出了贾府的气势,更衬出了王家的气势。作者于第十六回,就借赵嬷嬷之口点出了王家的江南接驾,意在说明皇帝更信任王家,王家比贾府更有气势更体面。作品还借凤姐与贾琏争强好胜而说出"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儿扫一扫,也够你们用一辈子了"的话,又一次间接地叙出王家的雄厚财力。?

还有贾珍让贾蓉到凤姐这里借玻璃屏风招待人作摆设用一节,也说明了王家远比贾家富有得多。从西洋而来的玻璃屏风,在当时是十分稀罕的物品,贾珍只所以让贾蓉来借,是因为宁府没有,荣府可能也没有。而王家却把它作为女儿的陪嫁品给了凤姐。贾珍为了招待人摆阔,所以只能派贾蓉来向凤姐借。凤姐也就对贾蓉说:"单就我们王家的东西好。"这也显示出此时的王家远比贾家富有。

从《红楼梦》的描写还可看出,王子腾处于官位屡屡上升之时,四大家族亦盛。如第四回薛蟠行凶打死了冯渊,轻易地被遮掩过去;贾府的秦氏丧事,办得轰轰烈烈,连北静王爷也来参加;还有元妃省亲的空前盛举。而王子腾处于失势阶段时,整个四大家族之势亦渐失。而第八十六回里的薛蟠案子,贾政等多方努力,就是救不下薛蟠,按说这时候的贾政才升了官,并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失去了王子腾这个靠山,因为王子腾已渐渐失去朝廷对他的宠信或重用。后来的王子腾之死,则是四大家族走向彻底衰败的根本原因。

王子腾之死,依作品第95回的交待,是在进京的路途中,突然病故,属于暴病而亡,这种情形本来就令人深思,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同在第95回,元春亦因病突然死亡,也属暴病而亡之类。且元春之死是先一年的十二月十九日,王子腾之死在次年的一月十七日之前,死期相距仅二十余日,不到一个月。在此之前的第93回,有外面的人搜寻贾府之事,掀翻风月案,暴光贾府丑闻;第94回,贾府大观园(不是别处)里出现"花妖",并且"失通灵宝玉知奇祸";这些现象,看起来是为元妃之死埋伏笔,实际上也是因为王子腾之死埋伏笔。即王子腾之死也是"海棠花妖"所暗示,"失宝玉通灵"所预知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奇祸",因为王子腾身份地位比元春重要得多。作者的目的还在于让读者明白,王子腾、元春的政治派别一致,两人是要倒都倒、要立都立的。对元春、王子腾之死,如果进一步分村,便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其中的症结在于王子腾以及元春与"王"即皇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否则,不可能在二十几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四大家族中的两个地位最高且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会相继暴病而亡。

从作品所写的王子腾之死的情形也能看出这一端倪。王子腾死的情形是:在离京城仅二百余里的进京途中,因"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再没有名医、再误用了药,也不至于仅用一剂药就一下子死了。再者,王子腾难道没有随从的医生?这未免不合乎情理了,他在名份上是进京赴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的任,他这样的身份,怎么能没个贴身的医生相随?再者不是名医的普通医生,若没受人指使,怎敢给王子腾这样的大人物胡乱用药,更何况是"一剂"就致对方于死地呢?元春暴病而亡的情形,因是在宫内发生的,当更加隐秘。不过,我们说王子腾、元妃二人之死的属于政治斗争的原因还在于:依作品的描写,元春做了贵妃后,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即元春并没有做到让皇帝对她言听计从的地步,而是如前边所说,元春的宫闱生活并不如意,她可能就是个被冷落的妃子,她又没给皇帝生下一个儿子什么的,皇帝封元春为妃子,只不过是给她一个虚名儿,目的是为了利用她的家族的政治力量。王子腾、元妃之死特别是王子腾之死对四大家族的影响是致命性的,第101回的"散花寺神签惊异兆"的情形,第105回更是出现了"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马总)马使弹-劾平安州"等使得贾府彻底衰败的事件,就是力证。

综上所述,如果不是王子腾与"王"(皇帝)的关系出现问题,若不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四大家族不会这么快地彻底衰败;薛蟠的第二次案子也不至于那样棘手、难以了结;也未必会有第93回、第94回那样的前兆;第95回元春、王子腾两人也不可能在十分短的时间内相继因病而亡;后来也不会有"惊异兆"、"查抄宁国府"、"弹-劾平安州"等事件发生。王子腾死后,王家也马上彻底地衰败了。可以说,王家败得比贾府更惨,具体情形怎样,作品也明确写出了这一点。从后四十回描绘出的一些痕迹看,王家惨败得可能连个立足之地都没了。因为王家的王仁等,后来来到了贾府,希图从贾府得到补救,希望得到些凤姐的遗物、私房钱。在愿望难以实现的情形下,王仁等还狗急跳墙般地要卖掉自己的外甥女--凤姐的女儿巧姐,王仁的行为丧失人伦,但倘若王家不彻底衰败,他断不至于会这样。这又从王家的角度上显示出王子腾暴病而亡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实权派

从作品中对王子腾描写交待的痕迹可以看出,他对朝廷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给他用的名字,依谐音,乃是"王之藤",这里"王"或许指的就是国王或皇帝;"腾"与藤同音,隐含有藤儿、藤缦儿之意,即王子腾是"王(皇帝)的"藤缦儿",关系非同寻常。当时现实环境下的王子腾是个掌有军权拥有重兵的实权派人物,作品的开始部分交代时他位居京营节度使,即掌握着京城一带的军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军政要员。难怪护官府里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这里不只是渲染了王家的富贵,同时还隐喻性地交待了"龙王"对王家或可以说是对王子腾的态度。

四大家族过去的格局,是依"贾史王薛"的顺序排列,即贾府最有威势、地位显赫,其次是史家,再次是王家,最后是薛家。护官府后的小注可以说明这一点:贾府当初的爵位是"公",史家当初的爵位是"侯"、王家当初的爵位是"伯"、薛家无爵位,是个身份地位特殊的舍人--皇帝赐予的"紫薇舍人"。可是眼下的情形变了,与当初不同了。眼下即作品一开始的四大家族中,因王子腾的关系,王家最有威势,王子腾也是四大家族中最有威望的,虽然从名份上可能还是贾府最高,可实际的情形的确已经变了。就连不知天高地厚的薛蟠这个呆霸王,在全家进京时他最为担心害怕的,是他母舅王子腾的管教约束。第4回写薛家母-子进京,薛蟠在途中一听见母舅王子腾升了外任,以九省统制的身份出都查边,立即"心中暗喜"。薛蟠所喜的是:"我正愁进京去有个嫡亲的母舅管辖着,不能随意地挥霍享受,偏如今又升出去了,可知天从人愿"。尽管薛姨妈对儿子说,别以为舅舅升了外任就没人管教你了,进京后还有贾家姨父贾政老爷管教你、约束你,但薛蟠对此毫不在意,或者干脆就是不以为然。事实上,整部《红楼梦》中,薛蟠的贾家姨父贾政对薛蟠几乎没有什么管教力和约束力,所以薛蟠不怕贾政,而怕王子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子腾的威势远远大于贾政。不仅如此,王子腾后来还不断升官,由九省统制而九省检点,继而九省总督,最后更是荣升为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官居一品。而四大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官职都与王子腾相差较远,贾府里,贾政只是个工部员外郎,从五品之官。当初宁国公是个"一等将军,京营节度使",宁国公的后代,袭一次官,就要降一等,所以宁国府贾珍所袭的官爵,也不很高。贾赦的官爵当与贾珍一致,或者仅仅比贾珍高一点。再从贾赦素日的作为及性格上看,他并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在处世能力与水平上,贾赦甚至不如贾珍。对于史家,作品中没有明确交待,但从一些迹象和史湘云的情形可以看出,史家已经是生计十分艰难了,他们开始尽量减少使用下人,许多针线活儿需史湘云自己动手,且常常要做到很晚。很自然,史家这时候的官位也高不到那里去,或者是只有爵位而没有官位。至于薛家,仅为皇商而已,他们家因给皇家做买办经营特殊的垄断性商品而赚了很多钱,有官场上的关系,但家里面本身没人做官。此外,王子腾在四大家族中的地位,还可以从贾宝玉身上看出来。小说第25回写到:"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

还有一回过节,贾宝玉拜亲戚,只是去了王子腾家,余者一概不去。这其中原因当然有王子腾家是母舅家的关系,但作者特意交待这一笔,还有点明王子腾身份地位的目的。

正因为王子腾是王家的掌权者,也是整个四大家族的台柱子、核心人物,所以因为他的缘故,使薛蟠逃过了第4回的人命案官司;王子腾还有权保荐人做官,且连内眷像王熙凤也包揽官司,有恃无恐等。贾雨村在第一次官场失意之后,投机钻营,先依赖贾府继而又依赖和投靠王府。他的复职,作品虽然没有正面交待王子腾所起的作用,只是写贾雨村被林如海推荐而投靠了贾府。但贾雨村复职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循情枉法,乱判葫芦案,放过了凶手薛蟠,因为贾雨村这样做的目的为的就是"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这个"王"字怎么来的?--不要以为只是门子顺口一提,而是有着原因的。

"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沙弥门子的话切中了要害--必是贾政转托王子滕才促成贾雨村之"起复委用"的!--可见贾家势孤权弱到何种地步!薛蟠案子后,贾雨村立即借此机会给贾政、王子腾各去了一封信,给贾政去信可以理解。为什么又无缘无故地给王子腾去信呢?如前分析,一种可能是王子腾在贾雨村复职一事上起过作用;另一可能是贾雨村觉得自己仅仅投靠贾府还不够,还应该借此机会投靠更利害的角色--王子腾。不管那种可能,都说明了王子腾的地位及威势。如果前一种可能是事实,则更说明了贾政官位之低、权力之小,即贾政帮助别人还要通过王子腾起作用。再退一步说,贾雨村复职之事,纵然没有王子腾出面,全是贾政所为,那还有一点,即正赶上皇帝大赦开恩、重新启用旧员的这一大好机会。后来的情形,则说明贾雨村投靠上了王子腾,作品中曾明确交待说:因王子腾"累奏保本"举荐,使贾雨村有了个直接面圣的机会。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面圣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而举荐他们的人,必须是深得皇帝信任的。贾雨村若仅仅投靠贾政而不投靠王子腾,由贾政保荐他,那么贾雨村是很难有或者不可能有这个面圣机会的。

另外,现在的四大家族中,薛家仅为皇商,虽身份特殊,但毕竟还只是"舍人",即没有任何官爵。而作品中另外一家林家,何以未入四大家族之列?难道仅仅是籍贯不一样的原因吗?何况林如海还是书香门第出身,祖上亦曾为官为宦,且林如海本人又曾点了探花,娶的又是贾府的嫡派小姐,贾母的亲生女儿贾敏,各方面条件并不比薛家差。由此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薛、林两家各自的联姻对象不同,薛家的联姻对象是当今当世权力熏天的王家,而林家的联姻对象却是名分地位高但真正起作用的官职地位较低的贾家。

人物作用

他在全书中并未正面出过场,却是贾、薛两家的重要奥援。鲍二媳妇受辱上吊后,阻其娘家亲戚申诉,并左右都察院审理张华一案的,都是贾府倚王子腾之势所为。而他又因贾雨村私断金陵命案便累上保本、引荐雨村进京。正如葫芦僧所说:四大家族之间彼此“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第四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