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精选5篇)

民间美术范文第1篇

学生设计作品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激起其自身内在的情感,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电脑是1个高效的设计语言工具,但不是万能的,把电脑作为设计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电脑只是1个工具,它需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我们的观念,需要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完备的文化修养相结合。熟练地使用各种软、硬件只是从事设计创作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中去。

设计是1门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现象之1。这种与传统文化的连带关系,决定了设计活动必然会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记。尽管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呈1种动态的趋势,但它始终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土壤,不能脱离民族心理的共识。设计的受众永远是针对具体的,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群。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求新扮酷、构思怪异、造型离奇的作品可以取悦人的感官,满足猎奇的心理,但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是不能慰藉观者的心灵的,更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1、将民间美术融入设计教学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设计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业的压力使学生不能体会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多种艺术语言的交叉中找到设计的灵感。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过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无比绚烂的1页,是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反映。民间美术将吉祥的内容与美的形式融为1体,表现了喜庆、乐观、吉祥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和美的共鸣,使人的心灵获得激荡和铸造。它所产生的愉悦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审美因素超越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它沟通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倾向和共同的感觉经验,必然导致人们具有共同的审美基础,使处于不同目标与不同角度的人,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民间美术就像1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深层意识中连接起来。

教师应在对民间美术溯本求源的解读中,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要将民间美术中的文化精髓通过对现代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2、教学方法、步骤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构成形式美的角度、从设计方法论的观点,把握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内涵的拓展与应用。从感知、理解、再现的潜层面着手,进而利用所掌握的现代设计观念、方法与民族化的民间本土艺术语汇对比、映衬、沟通,最后实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从而完成对本土化审美形象的心理体验、升华和对现代设计理念的消化超越。

1.解读民间美术样式

通过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文字、图片,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了解民间美术样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其前景、危机和潜力。对构成的特点、形式法则和配色规律进行临摹整理,分析记录民间美术的装饰状态。研究各种纹样的称谓及特殊含义和传统,并分析其文化内涵及工艺制造特色,即附着于何物之上,客观分析记录原因。

2.挖掘文化内涵

在熟悉民间美术样式的基础上,以文化背景为前提,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对其本质和美学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规律,吸取有价值的成果。文化是1个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存在、发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设计的文化积淀和永恒动力,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现。任何1个民族都是统1的文化共同体。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受“天人合1”“阴阳5行”观念的影响,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这1哲学观、美学观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链条。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设计定位,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形象。

3.设计与运用

在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将民间美术的素材通过直接、间接、再创造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技巧再现出来,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信息飞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时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运用(冒号):直接把民间美术的构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或工艺制作方法,借用到设计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的图案、造型样式作为1种创作的素材,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借题发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图,设计出的作品与民间美术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特性。这1阶段的重点是掌握民间美术样式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语言,掌握好民间美术词汇的运用。

间接运用(冒号):总结民间美术造型的形式法则,寻找适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语言,如强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经过融合、消化,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使民间美术作为1种民族文化的营养,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修养。创作的作品与原始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深化与再创造(冒号):再创造是借助民间美术的装饰语言创作出有新意的图形、样式,但又不失民族风格。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精神追求与思维方式上得到全面的体现与继承。在这1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酝酿设计的创作灵感,寻找能够抓住自己视线的并能激发自己设计欲望、创作热情的兴奋点。借助对民间美术样式的感受引发自己的联想,以民间美术的独特语言和视觉图像表达自己的创意,使得作品在融合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浓郁的东方风情和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民间美术范文第2篇

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民间美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也燃气了我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与热情。

民间美术在五四以来一直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完整的进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民间美术进入教学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最早民间美术进入到知识体系,是通过民俗学,作为一个民俗的佐证。民间美术进来以后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在一开始来从事民间文化的研究者是从口传文化和语言学转换过来的。后来的民俗学,再往后的社会学和民族学。这些领域都涉及到了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因为口传文化本身就是普遍的,民俗的事项也是普遍的。民间美术因为它的专业性进入到民俗学和民间文化研究。它的手工性和民间的技能和专业,许多人不从事美术或者是造型艺术实践,很难去进入民间美术研究领域。

收集、整理民间剪纸艺术,向民间剪纸艺术学习是在延安鲁艺时期提出的。学习民间剪纸的表达方式,深入到民间生活中去。延安鲁艺还有一个传统就是表现民间的生活,着实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感受和了解。而今天的我们是把它放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表现,那个时候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延安木刻艺术的确是以吸收了民间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是学习民间剪纸和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语言。回到了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质朴和直接、明了、简洁、朴素。另外一个,他们开始真正的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借鉴民间农民所创造的剪纸。

而如今我们正在抢救民间剪纸。我们正努力的在记录剪纸背后的文化和剪纸人的故事。80年代的靳之林先生,在延安呆了十三年。他主要是发现了剪纸背后的文化,写了《绵绵瓜瓞》。到了现在,农村开始衰落,文化开始逐渐的消失。非物质遗产又提出了活态文化,以村社为主体的研究、保护和抢救这样的方法。最初是延安鲁艺时期做剪纸是收集、整理来学习;到靳之林先生是发现背后的文化,发现背后那剪纸和考古这样的历史文化的关联;到了现在又发现了村社,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以一个村社为最小单元,又提出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历史这样的使命,提出了活态文化村社研究法。

我们的方法就是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了解乡村里所拥有的民间美术传统。之后,开始加进了研究历史文献、考古文献、民俗学的调查结合起来。历史、考古、民俗、田野结合的。再往后,就提出了活态文化概念。以村社为主体的活态文化研究方法。围绕中国民间剪纸,提出了对乡村的关注、对农民的关注、对农民多承载的文化的关注以及一个完整的剪纸形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他自己的脉络。文脉就是它的源头,承上启下的传统。我们的文脉是来自乡村,来自农民,来自于一个革命传统的文脉。民间美术就是来自于陕北的,来自于陕北延安鲁艺。

中国两个最普遍的文明方式和文明工具一个是毛笔,是男人,通过精英文人和科举制来的书写传统;另一个传统就是广大的乡村妇女,通过剪刀所承载的民间剪纸所代表着的民间乡村文化和故事。这是两个最普遍,最重要的东西。中国五十多个民族,至今还有二十多个民族是有剪纸传统的。而男人的毛笔在一百年前就衰败了。女人的剪刀还在伟大的继续着。这是因为剪纸第一它有普遍性,第二剪刀它的使用,它的文化工具,所有的汉民族几乎都有剪纸。剪纸的两种工具一种剪刀,一种刻刀。另外就是说它背后的文化,所有的剪纸都涉及到不同民族信仰的文化、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文化、婚丧嫁娶文化、巫术的文化,所以说它涉及到文化的宽度和普及度以及民族所连带这种丰富的程度都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所无可相比的。

剪纸主要是以手工所连带的文饰类型。剪纸所含概的文饰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在汉民族地区无论南方,北方都曾经有过剪纸传统。木版年画,皮影只是几个艺人在做,大部分人只是在看是收受众体。但是剪纸所有的妇女不是受众体,所有的妇女都是参与体,所以陕北人说,会生孩子的就会剪花。剪纸可以说汉民族的妇女绝大部分在传统社会都是会剪花的,是一个参与者,是一个传承的主体。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不是每个妇女都会,但是也都比较普遍。我们不能说剪纸是绝对普遍的,但相对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的类型可以说剪纸是最具有普遍性的。这是它能成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生变化,第一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中青年的妇女都不剪了;另外就是民俗的淡化也影响了剪纸的使用。例如衣服都是买现成的东西了,不做衣服,不纺布。妇女是一套过程从纺线、绣花、剪纸、刺绣。现在衣服鞋都是成品。生活已经不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了,他都是购买现成的物品。剪纸在乡村一方面民俗还在残存着使用,在南方地区普遍的是巫俗,少数民族服饰;在汉民族地区,陕北窗花都贴的很少了,服饰的剪纸,刺绣的剪纸几乎就没有了,巫俗的剪纸有时候还在用,但都很简单。呈现出一个新的倾向乡村的青年女子和中青年妇女有一些已经开始用剪纸作为进入到商品,进入到现代工艺品的流通领域。

民间美术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变成民间艺人,而是说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自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文明的角度,就应该确定民间美术是一种其中的社会资源、文明资源和一种文化资本。民间美术以前是不被重视的,它只重视文人精英,只重视西方传来的,认为这些才是是知识体系。民间美术不是知识体系。这个错误是源自于封建社会的所残留下来的,轻视底层,蔑视农民,不尊重农民。认为民间是没有文化的,可以说民间没有西方的知识,但他是有文化的。

学习民间美术,第一就是要尊重农民和农民有感情。我们要尊重农民,用人民的语言来表达人民的情感和思想。文化的人民性也是我们的文脉,也是我们的思想。我们应该树立出民间美术的文脉。首先他要得到尊重,来宣传,认知,收集,整理民间美术。现在剪纸变成遗产,剪出了背后的文化,剪出了背后的奶奶。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来尊重乡村妇女。她们是有文化贡献的,不仅仅是男人在舞文弄墨,女人的剪花也剪出了生活。而且男人的毛笔在科举制取消的同时就衰落了,但是女人的剪刀今天还在乡村里剪着。

现在的中国乡村已经在逐渐的搬空了。小娃娃没有地方上学,小娃娃的妈妈就领着孩子到城里住去了。他们走了没人来种地,文化就更没人来传承。人气都没有了,还这么传承。民间美术是一门红火的艺术。孩子们回来过年,匆匆忙忙就走了,甚至把老人接走。乡村处在一个大的变革,甚至消失。许多事情是我们做不了的,但那是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的。把他记录下来。苦难的农民,民间美术的温床就是生在苦难的温床上,他只能依靠这个东西来满足他的精神,没有人慰藉他。剪纸既然可以慰藉那么苦难的人,她也可以慰藉当代社会,那些心灵蒙难和失落的人。中国的剪纸这么丰富。还有这么多民族的剪纸还存在,这些民族应该受到尊重,是中国作为世界传统遗产当中的一个部分,而不能游离于以外。应该把她普及化。

民间美术范文第3篇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20年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2003,(6)2—4.

民间美术范文第4篇

民间美术主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民间美术其简洁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了劳动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劳动者的欢迎,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其质朴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的传承。民间美术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它所体现的设计意图和美的造型与人民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通,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性。它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为劳动人民所创造,又为劳动人民所享用,自生自发,源远流长,健康、淳朴、清新而富有活力。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中民间美术部分占很大的比例,其涵盖了民俗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建筑陈设中的民间美术,衣饰穿戴中的民间美术,生活器具中的民间美术,生产劳动中的民间美术,环境装饰中的民间美术,戏曲表演中的民间美术,游艺竞技中的民间美术等,教材中列举的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实物,甚至每天都在接触。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保留着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的特点,更靠近现实生活,因而显出其淳朴、自然的趣味。民间美术的创作是在劳动者共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反映了劳动者的理想和情趣,集中了劳动者的智慧,融合了劳动者的艺术才能,具有很强的集体创作的特征。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落实教育方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是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体会其淳朴自然的特点,培养淳朴、朴实的审美观;体会其集体性特征,认识到集体智慧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民族文化的伟大,体会作品反映的教育内涵,本身具有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意味,认识其刚健、淳朴、清新、简约的艺术品质,认识到其深厚的美术意义和价值,认识中国劳动人民的文化观和审美观。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向劳动者学习,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敬仰他们的品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知识的积累。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术。 美术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情感渲染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美术新课标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它既是审美的动力、中介,又是审美的体验、效应。如果没有审美需要唤醒的驱动的情感,审美就是一种被动的活动、不能形成深刻的体验、深层的领悟、主动的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发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这些风格各异的艺术,蕴藏着劳动人民永不竭止的创造力,浓缩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启发着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如剪纸是我国流行最广,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劳动人民凭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创作出许许多多为生活增彩添喜、生动活泼,受群众欢迎,极富艺术情绪和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在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挖掘美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美术课程。在实践中传承已有的当地民间美术资源,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抒发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寄托了人们对幸福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劳动者是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生活的创造者,劳动创造了美。

民间美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现代美术

民间美术的成形来自于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之中,在长期久远的历史长河中,经由无数的劳动实践而产生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将当地地域中的生产与生活有效引入到的民间美术的灵感创作之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性与地域性特点的民间美术艺术。我国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之中的关键性组成,主要经由夸张的平面造型与丰富多样的颜色为人们带来视觉感官方面的冲击。现代美术设计与民间美术二者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在具体内容与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统一之处。因此,将民间美术艺术合理引入现代艺术设计进程中,可以推进现代艺术设计具备丰富的传统色彩,形成独特的魅力。

一、民间美术艺术与现代美术设计的关系

(一)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的源头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这一种文化主要显现在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之中,是民族艺术发展的根源。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来看,民间美术不单单是艺术的发源处,也是艺术的发展途径。但从艺术的心理范畴之中来看,民间美术是关键性的审美前提,需要艺术创设人员具有特殊思维模式和先进的艺术创作理念。在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美术设计的模式大多是在深刻探索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一部分国际上好评如潮的设计作品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由此可见,我国民间美术所包含的深刻文化是现代美术设计获得灵感的根源。

(二)视觉感受中二者具备的相似性

中国民间美术具备装饰性质与表现性质共存的特性,民间美术的色彩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直观的视觉体验,是一种简明而又丰富的融合体。现代美术作品的设计,主要是把一部分字体、图案等多种组成内容合理结合,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与关注,这就与民间艺术特性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都是重视给人们一种视觉方面的体悟,从而来传输某一种思想与内在情感,这是现代美术设计人员共同追求的境地。民间美术艺术就在这一特点上,显现得十分完善,因此,二者在视觉表现方面具备一定的共通性,设计人员可以探查寻找到这一共通之处,并将其合理引入到现代美术设计之中。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的融合

中国民间美术表现形态十分夸张繁杂,但是,在颜色的相互搭配方面就显现得较为单一,红色、黑色等主要色彩相互搭配的艺术作品较多。正是这一种颜色搭配方式,反而会带给人们一种较为直观的视觉冲击,起到了醒目作用。但是,在现代美术设计之中,所需要显现的标准也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美术设计人员都是追求简明、醒目与纯粹,二者之间的特性与标准相符合。并且大部分现代美术设计基本上都继承了本民族传统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将民间美术加入到现代美术设计之中,可以带给人们一种最为质朴与纯粹的视觉体验,并发出灿烂的东方韵味,切实实现艺术设计作品与设计标准相适应,促使设计作品更加出彩。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之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艺术造型手法

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具备十分特殊的视觉特性,其艺术形态最大程度将思想意识全面结合到作品之中,创设起来具备相应的随意性与自由的特点。通常情况之下,劳动人民在进行民间美术艺术创造的进程之中,都不会被限制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中,民间美术的造型模式与艺术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也不会遭受到外界事物的限制与干扰,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自然之感的律动与形态,最终诞生了形态各式各样、具备与情感动态相似的各种造型形态。这些艺术造型表现方式多样,具备显著的抽象性,可以有效显现出民间创作者的创新思想与创作目标。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主要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创作核心与内在,在创设人的认识概念之中,“人”是属于大自然的,人与自然具备十分紧密的关联,不可分割。民间创作者通常经由比喻的方式来自由展现出劳动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悟。因此,可以有效看出,民间美术创设者对于艺术作品内的形态不单单应用了抽象性的展现模式,同时,也将抽象的内容进行了实际性的展现,使得作品在实体与抽象这二者之间实现自然统一,这一特点在美术设计之中经常被展现。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之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进程之中的实际应用,最大程度应用在现阶段美术作品的包装以及立体的雕塑之中,促使现代美术设计作品可以有效满足我国的人民群众审美观念与审美素养。在大部分现代美术设计范畴之中,艺术形态与表现方式,都在现阶段美术设计之中获取了较为优良的使用效果。这种表现方式可以灵活合理地将空间与时间的画面相协调,实现整个形态变得更加精简与美观。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就应用了这一表现方式,并且其在构想创新这一范畴之中,也十分灵活形象。一部分民间艺术创作者在开展民间美术创作进程中,其所进行创作出的艺术造型,在一般情况下都具备实体性与抽象性的特性,但是,艺术作品在现实与抽象之间的相互转换过渡,需要重视的关键部分是在线条方面,必须关注其所具备的,对于人们的视觉感受所造成的冲击。这都是现代美术设计所没有的特性。因此,就可以切实应用这一特性,灵活规划设定出一部分表达内容丰富多样,同时具备深刻意蕴的艺术作品,这样才可以确保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持久不衰。一部分自然界之中的物质,如云朵、雨水等,这些物质不具有固定的表现形态,也不具有特定的形式,对于这种类型的物质,在现代的艺术设计进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革新优化这一物质形态的不固定性,经由实际表现手法的应用,将这一类具有抽象性质的物质表现出来,使得艺术作品的表现外形更加具备美观性。例如,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中,其中的奥运火炬上祥云的图案,就实现了抽象形态向实际形态过渡的进程,这一过度十分灵活,同时也具备美观性。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应用

颜色是人们赏析艺术设计作品时,所产生的第一感官要素,因此,现代美术设计作品的美观程度高或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赏艺术作品的人们,对于所设计出的作品色彩搭配与所展现的色彩样式第一感觉。因为每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差距,人们的环境关系也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域与不同的种族人群也会逐渐产生不一样的民族色彩理念。

(一)民间美术艺术色彩

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具备特殊同时又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特性相互结合与渗透,在民间美术艺术之中,色彩方面的合理协调配比在一般情况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联结性,可以最大程度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让人们切实体悟其中所包含的朴实情感与深沉的文化积淀。例如,深红色这一颜色在人们的心中大多代表着吉祥与红红火火。民间美术色彩大部分较为奔放与积极,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劳动人民在平时的劳动心理。这些都是现代美术设计所无法模仿的,现代美术设计出的艺术作品,大部分都模仿了民间美术在这一类型色彩设计方面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色调是十分积极的,低迷的民间美术作品数量十分之少,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存在。这一状况与人民的实际生活与所处于社会氛围具有紧密关联。

(二)在现代美术艺术设计之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之中的应用,主要显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平面艺术设计之中的应用。近年来,大部分获得优异评价的平面设计作品,其作品的艺术设计思想都是在根源处入手,对于本民族所具备的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并挖掘,在这一前提上将其引入作品之中。民间美术色彩所具备的特殊文化表象、纯正的风格与相关设计理念等,都极大程度丰富完善了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并催生出了大量具备中国传统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这都与我国的传统艺术与相应的民间绘画颜色具有一定的关联。其所规划设计出的作品,一是高效显现出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尊敬,二是切实有效发挥了相应的继承作用,最大程度展现出我国的民族独特风采。第二个方面,是在作品包装设计方面的使用。艺术作品包装设计的最根本目标,依旧是为了让人们具有良好的赏析观感,获取优异的视觉成效,从而切实引发消费人群的注意,有效激起消费人群的购买欲望。民间美术色彩的特性主要就是通过颜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通过颜色来传达其中蕴含的神韵。应用颜色来牢固吸引人们的心理与目光。例如,绿色包装设计之中所代表植物,白色则代表肌肤,大多应用在美妆领域。在包装的设计进程中,颜色是最为有效的语言,经由对民间色彩的借鉴来达成包装的目标。第三个方面,是在服装设计进程中的使用。服装设计的颜色变化跨度相对较大,与此同时,也决定了作品设计的成功与否。民间美术的色彩长久以来都是服装设计人员进行素材选择的根源。第四个方面,是在装设设计方面的应用。很大一部分现代装饰设计都显现出了十分强烈的复古风格,大部分设计人员不单单满足于对颜色的应用,而是融合了复古文化,同时,在这一文化前提之下开展二次创作,有效达成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