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字帖欣赏钢笔(精选5篇)
行书字帖欣赏钢笔范文第1篇
1.明确学习目标
书法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硬笔的发展史,学以致用,写好字,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在让学生了解硬笔书法的发展史时,我们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书法学习的重点是硬笔楷书和硬笔行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和行书练习,学习的难点是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训练。教师要进行创作专题讨论,分析学生在硬笔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评价作品的优劣,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风格特点、用笔特点。中学生学习硬笔书法,主要是为了把汉字写规范,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书法创作打基础,所以,必须从楷书或行楷练起。目前书店里硬笔书法楷书字帖甚多,毛笔的楷帖亦是不少,正因为多,选择面就广,尤其显得杂,让学生不好分辨好坏。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购买一些平庸的字帖,而要根据各自欣赏角度认真选帖,如历届钢笔大赛特等奖和《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推荐的楷书字帖,对于毛笔,晋、唐、明、清小楷字帖皆可作为学生学练的范本。在字帖选好后,对帖中的范字要有取舍,结体好的字范方可临摹,反之则不予考虑。在临摹中先可采取反复练习法,把字的笔画、整体逐渐刻在脑子以后,再避开字帖对基本笔画及结合字型反复多练,从而将笔画初步组合,也就如机器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将它装配在一起,然后从单字走向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文章,由单体到全部,逐渐临摹深入。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法教学的路子千万条,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学习书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没有捷径可走。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生动故事,寓教于乐。中国古今出现了无数卓越的书法名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像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愿望。二是动态演示,调动兴趣。每节课老师总要将重要的内容现场演示书写给学生看,都认真地将学生要练习的字现场示范书写。在提、按、顿、挫,笔走龙蛇过程中,既展示书写的动态过程,又调动学生的尝试欲望。三是读帖欣赏,诱发欲望。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教师在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经常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向学生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
行书字帖欣赏钢笔范文第2篇
专业的书法在练习的时候最好是使用美工笔,就是笔尖上弯的笔,任何合格的钢笔笔尖都适合练字,但是不同阶段的书法练习对于钢笔笔尖的需求是不同的。
钢笔的笔尖弹性和笔尖于纸接触的面不同,写出来的线条也是有差别的,弯曲的笔尖不会划纸,出水也是十分流畅的,笔尖在转向运作的时候不会出现断墨的现象,可以选择包尖型和露尖型的钢笔。
练习钢笔字可以练习眼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欣赏力,可以运用手功控制运用笔的能力,在练字之前最好是先观帖,观帖是练习之前不能缺少的环节,最好是先看清格式、通篇的布局、字形特点、笔画的特征及笔顺然后再练习。
行书字帖欣赏钢笔范文第3篇
我想,上述一切工作的开始之际,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方面先行交流,可能会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一、如何定位“中小学书法教育”。
所谓“理念”,含有“观念、价值追求和主要策略”诸种意义。正确的课程理念是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讨论、系统思考而形成的,要求以精炼的概括表明该课程的主旨和主要策略。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是写在《指导纲要》“基本理念”之前的概括论述,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给出基本定位,明确了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和途径。
这一定位,将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书法家常说的“书法”区别开来了。这个区别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区别,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评价,才能切实符合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时下中国书法家所撰文章中,有的认为,“中国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具有艺术性、典范性的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写出来的汉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有的认为,“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有的说,“书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书法”不能套用这些书法家的“界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书法”,包括汉字一般性的书写法则和特殊性的书写艺术欣赏。“中小学书法教育”首先看重最基本的书写法则,培养最基本的书写技能和正确的书写态度,同时也适度融入书法文化艺术教育。
老师们很容易产生疑问:这个界定似乎与以前常说的“写字教学”差别不大,以前都讲“写字教学”,现在提“书法教育”,两者有什么异同?
笔者认为,“中小学写字教学”和“中小学书法教育”二者相同之处是基本的、主要的。它们一脉相承,都以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都以提高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也都要关注书写的审美艺术价值。
从“写字教学”到“书法教育”,也有些发展变化。作为“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增加了此方面的课程内容。
那么,今后中小学是否就不用“写字教学”这个概念呢?肯定不是。“写字教学”这个通俗用语历史悠久,并且会和语文教育共存亡。《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都使用“写字”这个通俗概念,但并不排斥“书法”二字,不排斥“书法教育”的艺术追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里,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初中阶段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但重点十分明确:中小学生主要是写好汉字。这符合中小学的教学实际。
比较客观的认识是:书法教育和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教学互为促进;语文教师是书法教育的主体,书法教育主要在语文课程中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不是着意培养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精英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并行不悖。今后,“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这两个概念会同时使用,互不排斥,不能认为以后只说“书法教育”,不说“写字教学”。
二、四条“基本理念”。
《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共四条,笔者结合研制过程中的调查与讨论,逐条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为什么将此作为《指导纲要》基本理念的首条?首先要认识到“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书写汉字是与认识汉字紧密相关的。对汉字归类,或归于形,或归于意,或归于形和声,这一特性有利于认知汉字。学生书写“山、水、田、木”,是在认识象形字所表达的意义;书写复杂结构的“猴、镜、警、鲸”字,是在认识形符与声符所表达的意义;书写细微差别的“王、玉、于、干、士、土”等字,要一笔一笔分辨清楚,才能会识会用……书写的过程即是认知的过程,是从中慢慢摸索汉字构字规律的过程。这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与成人书法学习的最大区别,把握好这个区别,才能把握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方向。
中小学书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小学生,也包括中学生;包括字写得好的学生,也包括写好字有困难的学生和不怎么努力练字的学生;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都重视书写,而不是只有“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才重视。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评价,要考查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是否“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是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法教育的评价也仅此而已。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能好高骛远。“掌握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首要目标。因此,《指导纲要》不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书法创作”要求,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只提“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对初中学生只提“愿意在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对高中选修书法课的学生才提出:“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可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
《指导纲要》还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指导纲要(草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校长、教师、家长都为这个规定叫好。因为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太重;因为许多“考试、考级、竞赛”都意在“敛财”、“升学加分”,书法教育不能走上邪路。当然,也有团体反馈意见:希望考级问题“不要一刀切”。征求意见后的讨论中,领导和专家们都认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必须“切一刀”,严格规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通知”(教基二[2023]1号)中再次强调:“教育行政部门不组织、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书法考级活动。”从行政角度防患于未然。
基本理念二: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
书写工具的进步,提高了书写速度,硬笔书写成为主流,这是时代使然。但是,电脑打字导致书写能力的下降也是个世界性问题,许多国家都有学者担心“手写萎缩,大脑退化”,大力呼吁“拯救手写”。练好硬笔字,仍然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指导纲要》里所说的“硬笔”,在小学低年级为“铅笔”,在小学中年级之后均为“钢笔”。这个“钢笔”实为“铅笔之外,学生常用的硬笔”。为什么都叫“钢笔”呢?因为市场上各种“硬笔”陆续出现,圆珠笔、碳素笔、中性笔……都可以写出漂亮的汉字,但是,这些硬笔名称变化太快,不便罗列,只有“钢笔”资格较老,仍然在广泛使用。所以《指导纲要》只说:“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这里并不排斥钢笔以外的其他新式硬笔。
为什么练习毛笔?首先要明确,硬笔书写是从毛笔书写发展而来,当今写字教学的基本笔画、基本写法都与毛笔书写一脉相承;其二,在当代社会,毛笔书写仍然实用,况且写好毛笔字有利写好硬笔字;其三,用毛笔书写可以把字放大,减低速度,慢慢琢磨好之后,慎重书写,具有磨炼心性、培养意志的功能;其四,以毛笔书写为代表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重视毛笔书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指导纲要》里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前文说过,各国都有学者在呼吁加强手写,在这个“拯救手写”的世界潮流中,汉字可能更有条件走在前面。因为汉字特有的艺术特质,使书写能够成为审美享受和艺术创造,获得超越世俗功用的审美愉悦――练习书法的国人越来越多就是一证。
基本理念三: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
“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汉字书写有哪些规范?以前的写字教学有:笔画书写规范、笔顺规范,结构比例规范以及章法规范。毛笔书写有执笔规范、临帖规范。书写还有字体规范,篆、隶、草、楷、行皆有基本规范。楷字书写是一贯要求,其次还强调学习“规范的行楷字”。这个要求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在7-9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目标中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10余年来,许多学校没有落实这个要求。行楷字书写起来流利美观,日常书写中经常运用;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行楷书写训练,没有掌握行楷字的基本规范,作业一多,一写快就是潦草。有关行楷字的牵连、省略、笔画变化、特殊笔顺等,需要结合优秀范字,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既能提高书写速度,又能保证书写质量。我国台湾地区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求学习写“行楷字”;日本学生在初中要求学写毛笔行楷字。《指导纲要》研制中,准备在小学高年级提出书写硬笔行楷字要求,在初中提出书写毛笔行楷字要求,后来,考虑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保持一致,只在小学高年级提出“小学高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初中阶段“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其中,对提“有能力”还是提“有兴趣”的问题,也有过讨论。最后,大家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可以练好行楷字、行书、隶书。
遵循书写规范还包括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第二款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定。书法教育中实用性书写尤其是硬笔书写教学,必须强调写规范汉字。该法第十七条还规定“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其第三种情形为“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据此,学生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练习书法,或者尝试书法“创作”,当然可以写繁体字、异体字。
书写练习,遵循规范非常重要,为什么“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关于这一条也有教师有过不同看法,担心“个性化表现”鼓励随意乱写,担心怪异书法教坏了学生……最后,大家认识到,任何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写汉字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画画,没有体验,没有感悟,就是临摹也难达到“形似”,更难“神似”。这种体验与感悟,是在开始写字时就会有的,低年级小学生有的会说“那个捺像把刀”,有的会说“捺像个踢足球的脚”,等等,就是用自己的体验感受笔画特征;到了高年级,对各种字体、书体以及不同风格书写,学生逐渐会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是不能整齐划一的,个性感悟体验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防止用自己的书写爱好及审美标准统制学生的审美情趣,防止用苛刻的笔画要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即使是临摹经典碑帖,小学只要求“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初中要求“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临摹首先是追求“形似”,只能是“力求”。严格地讲,经典碑帖的临摹不可能“完全一样”,历代的优秀摹本,都有临摹者自己的风格。
书法欣赏是《指导纲要》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书法之美千姿百态,个体感受当然是林林总总。书法教育同样要把学生的“体验、感悟、个性化表现”当作创造性表现加以鼓励。
基本理念四: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行书字帖欣赏钢笔范文第4篇
一、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是一门艺术,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书法大家。存留下很多优秀法帖,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他们欣赏品味。教师还可以请当地的一些书法名人到校挥毫泼墨,或者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书法展览。通过欣赏作品和书写过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汉字的美,进而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书法欲望。
二、通过历史典故,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
写字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俗话说:“字要习”,意思就是要经常练习,才能把字写好。所以,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写字态度。
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从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陶文,到今天的汉字,大约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并且还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之一。想练就一笔好字,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坚持每天练习的习惯。从古至今我国曾出现了不少有名的书法家,他们都有持久的习字习惯。通过给学生讲这些书法家习字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书法家书法“美”的背后是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明白只要刻苦练习就能练就一笔好字,进而增强学生写字的耐力,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书法专题活动。如:点评学生作品,点评作品时,教师一定要抓住作品的闪光处大作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充满写字的兴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书法(写字)兴趣小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根据情况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并对优秀习作进行展览,推荐发表;让学生大胆走出校外,写标语、对联、广告等。在教室,张贴自己的作品,在卧室、书房粘贴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让他们经常受到书法这门艺术的感染,获得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写字兴趣的火花。
四、严加要求,培养认真习惯
书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得力工具,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写字,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每一笔,都不放松。严师出高徒,只有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会产生压力,而压力也正是前进的动力,兴趣的导火索。但是,这里所说的“压力”并不是让学生怕写字,不敢写错字,而是让他们知道写好字的重要性。之所以让学生产生“压力”,是因为规范地书写祖国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谨慎、沉着等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培养健康优美的体形等。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些之后,就会静下心来,专心习字。
五、身教言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
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从课堂板书到作业批改、从评语到批阅日记,都要规范地进行书写。作为教师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写出的字十分漂亮时,学生们就会滔滔不绝地称赞一番;然而当你写出的字飘飘欲飞,极不规范时,学生们写字也就会草草了之。由于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当你教一个班级的语文课长达几年时,你的学生的字就是你的翻版。针对小学生模仿力强、榜样效应明显的特性,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字帖。可以是古代的名帖、名碑,可以是现代的名家作品,供他们欣赏。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字向同学展示,让他们去欣赏、去学习,进而激起全班学生写字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写字兴趣。
六、教法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的写字教学通常是教师讲授书写方法和笔画特征,再机械地去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规律,在写字教学中采取游戏、编顺口溜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如教学钢笔字的运笔方法时,可编成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又有角,学会顿笔很重要,运笔轻重要记牢。横要平,竖求直,认真练习工夫到,撇出锋捺伸脚,笔画健美字才好。”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行书字帖欣赏钢笔范文第5篇
本文以书法艺术为着眼点,结合钢琴艺术,着重从三大方面来阐释书法创作中的音乐性。
一、节奏感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云:“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象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节奏是构成_件书法作品和钢琴作品的第一大基本要素,缺失节奏感亦就丧失了艺术的灵魂。
速度是影响节奏最直接的因素。孙过庭《书谱》中谈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刊以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孙过庭这些比喻点明了书法创作时速度掌控的重要性。书写真、行、草、隶、篆各体都讲究速度的,区别在于真、篆、隶较之行、草的速度要缓慢些,变化幅度要小些。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作时的轻重缓急,换言之,作品若没有了速度,那就失去了活力,最终不能打动欣赏者,不是一副好作品。
在钢琴艺术中,速度则关系到整首作品的风格和基调。自从有了节奏术语,在钢琴作品中,都会在乐谱的开始处标记着速度术语,表示整首乐曲的基本速度。(见图)
首先,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对速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样都标记着Allegro,不同作曲家心目中也有不一样的速度。比如莫扎特时期的Allegro和肖邦时期的Allegro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属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其次,当今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同一首作品,也使用了不同的速度,他们心目中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速度,结果会导致相对不同的演奏风格。
力度也是影响节奏的因素之一。速度、力度皆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速度的疾徐中伴随着力度的刚柔,在力度中体现着速度的快慢。如米芾的《蜀素帖》,提笔线条较细的相对而言落笔速度较快,在米老娴熟的技法下,无论运笔的速度如何,都能保持线条力度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将书写时力度的刚柔融合得较为完美。
同样,一个好的演奏家,一个优秀的乐团,他们创造的音乐一定具有非常神奇的张力,直接体现的就是力度的变化。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必须有起伏的,否则就会令欣赏者乏味。比如中国最伟大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乐曲由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描述了船员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惊涛骇浪进行一场生死搏斗,随后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激流汹涌澎湃的黄河形象再次出现,中段突然出现了一段气息悠长的美妙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音乐又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中。整首乐曲需要非常强烈的对比,这些对比必须依靠演奏家强劲的指触和委婉优美的触键来完成力度悬殊如此明显的乐章。
在行草书中,无论是单字结体还是整篇章法,都是有起伏,是立体的,非平面的。书写时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作品产生一种跳跃感和生动感,他们像一个个音符,在跳舞、在行走。就像唐代孙过庭《书谱》,每个字的造型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即使是相同的字,处理方式也不同。图中只是选取了《书谱》的局部,但这五行字足以表现空间的跌宕起伏、顿挫波折、高低错落,极富变化。
钢琴奏鸣曲在音乐中是一种比较庞大的曲式,基本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呈示部是作品的开场白,是故事情节的起始,随后出现展开部,预示着矛盾的出现,激化。最后在再现部矛盾得到最终的解决。整个过程必定要经历高潮和低谷,从而使整个作品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二、时空性
从时空关系来看,书法和钢琴都是时间和空间的体现,但有所侧重。书法较之钢琴更具有空间性,而琴声的发出是建立在流动的时间上的,在一定的时间里展现作品的特点。书法的点画组成线条,线条组构成汉字,每个字有他特定的空间,这是我们视觉感官可以感受的到的。每一件钢琴作品也都有他特有的线条,只是这个线条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因而音乐中的空间更具抽象性。就像“永”字,他的八个基本笔画的结合构成了他的字内和字外的空间。书法别是行草书的中轴线是通过学习者的理解后可以用笔描绘出来的线条,如王逸少写的《兰亭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第一行的中轴线构成了作品第一行的行气,同时形成了该行字两边的外轮廓线和空间,随着行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了行与行的空间,生成了整篇的章法。
巴赫是钢琴演奏中最难演奏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有多声部的特点,有时候两手需要演奏多于两个,甚至高达四五个声部,他们是互相独立、不受干扰的线条,每一条旋律线都必须具有歌唱性和各自独立的特点,只有这样,音乐才具有立体感,就像一个建筑物,具有时空性。也许这和巴赫时期巴洛克风格建筑有一定的关系,除了华丽的外观,还需要壮观的内饰。
三、心手合一
无论书法还是钢琴,都需要作者发自内心,即自然、真实地流露内心的情感。这些思想情感都是通过手来传达的,当然,这是建立在技法娴熟的基础上的,是贯穿习书、习琴者整个艺术生涯的,所谓“书不离手”“琴不离手”也。
在学习书法中,读帖是非常关键的。经典法帖上记载着书者传递给我们的全部信息,需要我们一步步扎实、耐心地去消化吸收。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字帖,也就开始了由浅知走向精通的过程。通过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加强手对笔的掌控性,把贴中所见的笔法、字型、章法布局熟练于心,牢记在心,用心体会书者当时的创作心境,思之于心,最终达到技情合一、心手合一。学会了法则与模式后,就要转向创作实践了,在创作者落笔之前,应对这个刨作成竹于胸,心中早已构思完全,用谙熟的手上技法将其一一展现出来。从你的心灵深处发出,从身体部件――手的运动中获得视觉效果。
音由手出,乐由心生;书由手出,情由心发。
沈尹默《书法论丛》云:“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是的,书法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书者可以学习音乐演奏,使其作品更具有歌唱性,使书者的作品具有音乐史诗般的张力,深度和立体感。
注释:
1.贝多芬铜琴奏鸣曲第一首.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P.197.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P.164.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
[2]《书法赏评》黑龙江书法活动中心.2023年05期.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4]沈尹默《书法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
[6]孙过庭《书谱》.上海辞书出版社2023年7月.
[7]米芾《蜀素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