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为题的作文(精选5篇)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作者在对开远市市民进行连续四年的幸福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幸福指数计算模型,分析了近四年来开远市市民幸福感的变化,重点对2023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建设幸福开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一研究基于客观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对幸福开远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开远研究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切发展都要以为民谋福祉出发。幸福是一种感悟,它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云南省开远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通过制度再造,突出产业建设与民生工程同步推进,并提出“全域发展,全民共享”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让开远市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市民幸福生活奠定物质基础;二是民生改善,市民幸福感获得提升;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开远市紧密围绕幸福开远这一主题,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过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提升了开远市民幸福感。自2008年起,我们就针对开远市幸福感进行了一年一次的调查,引入幸福指数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幸福开远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关联度,据此,为幸福开远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幸福指数的概念和开远市近几年的幸福指数变化趋势
(一)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本文中的幸福指数主要指影响市民幸福感的各项指标数据。
(二)2008年以来,开远市幸福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我们自2008年起,逐年对开远市市民幸福指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开远市近年来市民幸福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一。
图一
(三)幸福指数各项指标与市民对幸福的主观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项幸福指标与市民对幸福感的满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市民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的满意度稳步提升;环境变优美带给市民的幸福感增强;城乡文体基础条件的改善带给市民的幸福感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给市民带来幸福;城乡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给市民带来幸福;安全感的增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五成以上人群对教育教学感到满意;社会文明的进步提升市民幸福感;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给市民带来幸福感;健康向上的社会交往给市民带来幸福感;个人成就感在自身价值得到认同中提升;市民幸福感在“建美丽开远市”中获得提升等。
二、2023年开远市幸福综合指数
(一)2023年开远市幸福综合指数的计算和结果
1.幸福指数构建。幸福指数作为一个反映市民幸福感的评价指数,我们在遵循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量化原则及科学有效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个层次,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对调查中涉及的每题答案进行量化,量化标准采取百分制。由于不同方面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同,计算采取加权平均,对每题设置相应权数,通过层层汇总得到市民的幸福指数。
2.指标结构。除去个人基本信息、成就、幸福和自我实现后对问卷试题做因子分析,共找出10个主成分,分别为教育成果、城市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文化生活、就业保障、人际关系、社会文明、身心健康及城乡差距。为了能使幸福指数的计算更加清晰明了,我们在此建立一个三级指标结构。第一级指标即综合幸福指数。第二级指标即经过因子分析的10个主成分。第三极指标即问卷中涉及的相关题目。指标结构如图示二。
图二 幸福指数指标结构示意图
3.权数的处理。考虑到不同方面对居民的幸福感影响程度不同,幸福指数的计算采取加权计算方法,对不同的题目设置相应的权数。本文对权数的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定确权重。因子分析中公共因子所反映的变量间的内在联系,正表现了评价指标对评判对象的相对影响程度,因而可以利用该方法从样本中直接定权。因子负荷可以理解为公共因子对变量的重要系数,与权值意义相符。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在某些变量上的因子负荷过小,不太符合实际情况,为方便,本文用共同度Hi2作为定权的依据。
令β为权数,则βi= Hi2/∑Hi2。
4.幸福指数计算结果。幸福指数计算结果采用百分制,对每题选项赋分值,题目中每题共5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按满意程度分别赋予权重分值为非常满意100、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40、非常不满意20。设每题回答1到5的人数分别为Ai1、Ai2、Ai3、Ai4和Ai5,则每题幸福指数计算公式为:
Ti=(100* Ai1+80* Ai2+60* Ai3+40* Ai4+20* Ai5)/( Ai1+ Ai2+ Ai3 +Ai4+ Ai5)
将每题得分乘以相应权数,加总即为综合幸福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H=∑Ti*βi
表一 幸福指数得分表
教育成果 城市居住环境 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 文化生活 人际关系
幸福指数 70.2 70.35 72.8 65.89 72.35 72.96
社会文明 身心健康 就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 综合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 69.98 70.1 65.44 67.74 69.84
从最终的得分中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社会保障和文化生活带给市民的幸福指数较高,说明社会的和谐、市民之间的交往、邻里的往来、亲朋好友的关怀及家庭生活的融洽能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市民对自己日常的人际交往感到很满意,有近七成市民对亲朋好友在自己困难时给予的支持感到满意,72.8%的受访者表示家庭生活很幸福。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培育了市民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市民带来了较强的幸福感,市民幸福感的提升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联、民生工程的建设、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城乡低收入人群的救济补助都让市民切实的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更多的关爱。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人对自己获得的社会保障感到满意。同时,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为每日繁忙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人群对本地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和文体设施投入的加大感到满意,六成以上人群对本地民间、民俗文化表述认同,同时半数以上人群表示能较积极的参加各项群众文艺活动。
(二)结构方程模型下各项指标与幸福感的关联度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10个主成分作为结构方程中的潜变量,分别为教育成果、城市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文化生活、人际关系、社会文明、身心健康、就业保障和城乡居民生活,调查中所涉及的题目作为观察变量。为研究各个观察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测量方程为: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幸福观教育 开展对策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境界,是人人追求的理想。同志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幸福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盛成功。因此,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幸福和幸福观的界定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幸福的意识、情感、领悟和行为方式也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现阶段,幸福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生活目标与理想的现实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观是人生观中关于人生幸福问题的内容,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的根本态度。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差异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道路。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和实现幸福的手段和途径的认识,构成其幸福观。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有关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及原因分析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来看,是健康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有较高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幸福观所倡导的精神与物质统一的要求,能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对幸福的追求之中,能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理想信念的坚持与物质利益的追求并举、崇尚付出与回报的平衡、自我意识明显、鄙视自私自利等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仍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景,出现幸福感淡化甚至产生沉重感和负担感的情形。也有的大学生对金钱和物质享受过于看重,夸大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也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缺乏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无关等。大学生的幸福观出现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腐朽思潮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商品经济的唯利性和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转型与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有的思潮是积极和健康的,有的思潮则是消极和腐朽的,而腐朽观念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时期的大学生容易造成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所抬头,导致他们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创造、重索取轻奉献,造成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把握出现偏差。
第二,高校幸福观教育缺失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效果也不佳。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将幸福观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章节进行讲授,没有充分利用现实社会现象或创设必要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幸福,未向学生呈现什么样的幸福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幸福观是不正确的,或者阐述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能力等等。另一方面,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生“能力的发展被习惯性地曲解为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叠加,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由此变成了一种适应性的教育”[1]。也就是说,在一些高等教育中,知识变成一种僵死的教条,以纯粹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幸福能力的发展。
第三,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家长素质的提高。不少家长无视孩子自身条件,无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只重视成绩,忽视智力开发,更不屑于培育非智力因素,走进了唯分论的误区。而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形成了某些不良的教育心态,把子女当做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全然不顾子女的感受,造成子女与家长的对立,这种家庭教育极其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是一种缺乏对子女人格尊重的教育,最终的结果必然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人性道德,不懂得感恩,体会不到幸福感。
第四,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影响。人文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懂得做人之“道理”,遵守做人之“道德”,然后才是如何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材”。目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个人利益至上,夸大物质享受,盲目追求功利,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缺乏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当前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幸福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才能品德发展的水平确定,并随着社会发展进程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当前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人创造、获得幸福和享受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集体幸福的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内在精神幸福和谐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提高全民族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提高和进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内在精神上的和谐幸福与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幸福的重要条件。和谐社会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人的幸福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发展的需要。从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视角来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获取幸福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的必需。这是基于对人类长远的幸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所内含的一种必然要求,是当代与未来人类幸福和发展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保证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确保当代与未来人类的幸福和发展。[2]
第二,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主张幸福具有历史性,幸福范畴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承认劳动创造幸福,人不仅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获得幸福的条件,而且人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获得更深刻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作为幸福的完整阐述。一方面,马克思认为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既承认物质生活是幸福的基础,又强调人的物质幸福是低级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则是高层次的幸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幸福以集体幸福为前提,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同时,也强调社会幸福决定着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赋予社会幸福具体而生动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高尚的。马克思认为个人的满足与快乐,不能称之为幸福,只有在不断的追求、奋斗和创造中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才是真正的幸福。
因此,要使大学生对幸福有科学、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幸福观,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主导,贯穿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全过程。
第三,完善家庭教育,建设沟通机制。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子女教育的根在家庭,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方法是孩子健康成长、长才的关键。可喜的是,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期望通过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沟通,一方面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就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强化学校的积极影响,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幸福观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每个家长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渗透影响作用,从而自觉提高修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和高尚品质影响孩子,为孩子幸福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强有力的微观环境。
第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创造的丰富的文化财富通过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内化为国民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国民身上相对稳定的品格。其实质是从关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高度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发展。当代中国,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完善的人格,提高大学生感受和创造幸福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2):122.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幸福与危机并存,在企业发展快、压力大、考核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们从掌握员工的需求入手,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提出建设幸福南网,主要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促进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与公司的绩效,追求有意义的美好人生。幸福要靠大家去创造,我们主要开展四项工作:
第一,建设建立幸福南网大家一起谈,提升员工参与意识和追求积极人生的热情,围绕七个专题,33个与幸福相关的题目,通过集中交流座谈、一对一访谈等形式畅谈对幸福和幸福南网的理解,大家找问题,出主意,提建议,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第二,开展幸福盘点,了解员工的幸福观,初步树立影响员工幸福的关键指标体系。我们邀请中科院心理所专家进行第三方独立调查,210名员工参与深度访谈,862份开放问卷,经过分析研究,南网员工对幸福的联想提得最多的是家庭、健康、收入、以及开心工作、成就感、工作的认可等,而提到痛苦联想的时候,员工常会想到安全、压力、休息。员工提到影响幸福的42个因素,可以归纳为用工制度、培训发展、休息休假、领导风格、工作特征等10个方面。根据员工的幸福企盼和提升幸福的建议措施,初步梳理出幸福南网的指标体系,这里包括公司层面和个体层面。公司层面有安全文化、公平公正、领导风格、沟通协作、人际氛围、培训发展、工作特征、物质基础这8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个人层面包括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积极心态、培养美德、人际和谐、努力好学、乐岗敬业、崇敬追求等9个一级指标。为了追求指标的准确性,我们还组织8 753名员工进行抽样测试,进一步修正完善指标体系。也就是说,公司层面8个指标和个体层面9个指标,是影响我们南方电网员工幸福的关键性指标,是从员工口里面说出来的。
第三,开展幸福现状评估,掌握南网员工的幸福指数。利用南网幸福指标体系,开发了幸福测评工具,抽取21 716名员工进行了幸福现状测评,通过测评在公司层面上幸福指数为73.9,员工个体层面幸福指数为76.8,均处于均等幸福。在公司系统各个层级中,呈现出单位级别越低、本人岗级越低的员工幸福指数相对越低的总体态势。员工队伍优势是,安全文化,责任意识,人际氛围,培养美德,家庭和谐,乐岗敬业,企业认同度高,自我发展意识强,这是我们要弘扬的,要锦上添花。管理层优势,积极心态好,创新意识强,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就是员工的亚健康状态,安全的压力、劳动的用工问题和公平感受以及低岗级员工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第四,深度分析员工幸福原因,提出幸福南网的构架图,以及六大提升幸福感措施。我们采取深度调研、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影响员工幸福感六个关键因素,这六个因素是最不好的,进行现状和原因分析。我们发现,任务重、时间紧、工作缺乏计划性、安全责任事故后果及考核等因素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
建设幸福南网的构架可以概括为两大基础、四大支柱以及六项措施。两大基础,四大支柱,就是一个南方电网幸福大厦,两大基础最为基础是安全,是幸福南网根基之所在,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其次是物质基础,主要是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及分配的合理性。四大支柱,包括组织文化建设,工作流程与效率,员工健康保护与积极心态培养四个方面。同时提出六项措施:一是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力求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二是优化薪酬管理,深入分析,提高员工的薪酬合理性、科学性和满意度。三是重视沟通,弘扬关爱与协作,强化公平、公正,拓展组织文化氛围。四是通过工作重塑改善工作特征和流程效率。五是深化员工心理辅导工作,减少压力来源,倡导休假机制,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六是积极引导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积极的心态,并与关爱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80后”员工 工作幸福感 建筑行业
一、工作幸福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80后”的定义,从最简单的字面理解即1980―1989年间出生的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奎对“80后”的定义是:1980年以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处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1]。李琳和谢蓓(2007)则认为:“80后”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2]。
二、研究样本
根据之前的研究框架,我们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工作幸福感”有着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了解,但是全面薪酬、工作安全感、家庭支持、组织承诺、和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幸福感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根据上述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5个假设条件,
即 H1:全面薪酬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2:家庭支持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3:组织承诺和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4: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5:工作安全感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企业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性复杂性的心理感知,必须通过工作人员从获取的工作和工作环境信息中得以产生。在本文引入的工作幸福量表中,选取了5个题目,采用5分制计分方法,其中符合度最高的分值为5分,符合度最低的分值为1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要求工作人员要参与全部答题过程。
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对调查问卷的题量质量设计要适度、有针对性。对于调查问卷,它的问题数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进行仔细周密的设计。
(2)保证受访对象能尽快理解问卷的真实意义,防止和受访对象的思维产生矛盾,据逻辑结构对问题进行排序,由易到难,以确保问题受访者有个较为清晰的层次,达到调研效果。
(3)要保证能够向受访对象转述问卷的真实目的,避免问卷中的问题和受访对象发生分歧。
三、研究样本人口特征统计
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性别比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对问卷进行填写的大部分为男性,比例高达82%,女性比例只占到了18%。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行业性质所决定的。在建筑行业内,男性员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女性,图1也是对现实情况的充分反映。
四、员工工作幸福感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通过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组织里最核心是人力资源。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依靠技术、资金,更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本文研究把“80后”员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建筑企业员工为例,以员工工作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通过spss方法分析组织承诺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得出,当显著水平的值为0.001时,工作幸福感同组织承诺的相关系数为0.54大于零,这表明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F的值为81.592,这表明两者相关性的显著性比较高,当回归系数为0.665时,其回归方程为:y=0.665x+1.067,所以,假设成立,即员工工作幸福感和组织承诺成正相关的关系。可见,企业若想让员工工作幸福感得到提升,提高组织承诺将是一个确效的方法。
1.心理所有权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渐渐深入,心里所有权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很多学者在探讨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下,提出很多新见解新思路。
2.全面薪酬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收集了安徽省部分建筑企业员工的调查问卷,通过对他们所填写问卷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说明,我们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测评得出结论:组织承诺、心理所有权、全面薪酬、工作安全感、家庭支持都对工作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显著相关性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幸福感越强。根据此相关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改善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方法和切入点。要提高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员工的心理归属感和工作安全感,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员工家庭与工作的和谐,保证家庭的支持。
参考文献:
以幸福为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对策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自尊心强且情感丰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尤为强烈和执着。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是,由于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对追求幸福的途径也有不同的设想。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当然也难以获得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幸福的感知和获得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因此,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开展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感知和认识真正的幸福、能够正确地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
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愉悦和精神满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的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中,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是产生并形成幸福感的关键。幸福观与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比较稳定、深层次的、系统化的价值选择体系,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
对幸福的感受、理解、追求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虚心学习和修炼。大学生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青年群体,其对幸福的不同感受和不同领悟,以及对幸福获得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大学生只有具有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才能以健全的人格感知和创造幸福;教育者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也体验到幸福,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才能传递和创造幸福,实现其人生价值。可见,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幸福观教育都举足轻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密切联系,幸福观具体体现并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幸福观是正确的,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则是有所偏颇的。因此,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必须包括幸福观教育,以幸福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形成和提升。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幸福观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与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其必定存在着孤独、忧虑、烦躁、苦闷等心理障碍与疾病,也不可能以良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因此,幸福观关系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把幸福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3.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
幸福观与道德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对幸福的感知与追求存在着误区,混淆了幸福与以“不道德”所获取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道德滑坡的现象。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并能够正确处理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观,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
1.幸福观教育重视度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偏重于智育而忽视德育,认为分数就是一切,仅把幸福观教育依托在德育中。但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对幸福观教育的认识也不充分
。学校只在心理健康讲座上稍微涉及幸福观教育,仍缺乏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幸福观教育的研究工作。
2.幸福观教育内容不全面
幸福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幸福观教育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而没有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素质教育等时代主题联系起来。幸福观教育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跨学科课题,与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密切联系,因此,必须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3.幸福观教育形式单一
从目前高校的幸福观教育现实来看,在教育方式上主要偏重知识的灌输,脱离了大学生正当的人性基础,过分强调幸福观教育的理性与未来性,脱离了时代色彩而忽视了大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意义。
4.幸福观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分离
长期以来,高校都只重视有意安排的对大学生的显性幸福观教育,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隐性幸福观教育。幸福观教育本来就是生活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幸福观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应对当下及未来的生活都发挥积极作用,给学生个体及社会都带来幸福。
三、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正确的幸福观是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使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能够正确感受和认识幸福、合理追求和创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全方位完善幸福观教育,形成多层次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体系。
(一)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
幸福观教育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学校领导、各工作部门、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学校相关部门可成立课题组,齐抓共管,使各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反馈等工作都能各司其职,落实到位。另外,各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举行评比表彰活动,完善经费投入、人员培训等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幸福观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新时期大学生差异性较大、主体意识增强,幸福观教育这一长期的实践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幸福观意识的不同特点,持续地、针对性地、及时地开展幸福观教育,把幸福观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1.大一阶段开展幸福观感受教育
新生入学时一般感到比较迷惘,对其所学专业需要进行适应,在此阶段,应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定向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感受和认识幸福的能力,及时指导学生了解大学生活,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使大学生学会在求知和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因此,在此阶段应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应教育大学生处理好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基础,它要求大学生把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集体幸福、社会幸福联系起来。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代表着新一代青年群体的主流和方向,同时也关系着社会和祖国的未来,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应教育大学生处理好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关系。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是统一的:物质幸福为精神幸福提供了物质保证,精神幸福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应教育学生幸福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满足,更意味着社会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进步,从而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大二阶段开展幸福观能力教育
大二阶段学生对所学专业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而在此阶段,学生也会遇到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幸福观教育。
第一,构建追求幸福的知识基础。知识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要获得和享受幸福,必须掌握一套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一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通常是指大学生所拥有的综合性的文化涵养。
第二,提高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人的幸福能力由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两方面构成。要提高大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首先应提升大一阶段所学习的幸福感受能力,并教育学生从各种各样合理丰富的需要出发感受
幸福的存在,感知和谐的幸福状态。要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大学生懂得创造和奋斗的过程同时也是感知幸福的过程。
第三,加强德福一致观教育。德性与幸福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密切联系。德性是获得幸福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善念、善行,塑造一种“善”的人文情怀,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性水平。提高德性水平使得大学生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从而提升人的幸福水平。
3.大三阶段开展幸福观实践教育
大三学生开始回到现实、关注生活,各种各样的生活为幸福观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原材料,幸福观教育要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能够熟悉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生命的意义。
另外,幸福观教育回归生活尤其需要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践体验。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通过大一及大二阶段的理论知识传授,在大三阶段应把理论与实际、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接受幸福观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理论和知识的内化,并正确地外化为实际行动。
4.大四阶段开展幸福观挫折教育
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实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开始遇到人生的一些挫折与失败,因此,此阶段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此阶段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只有经历过不幸的磨练,才能真正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勇于面对困难与不幸,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应变力、承受力和克服力,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及时且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不断调控和优化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发现人生的幸福,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幸福。
(三)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幸福观教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实现途径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都应用以进行幸福观教育。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开辟幸福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第一,通过专题讲座讲授系统的幸福观教育知识。幸福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系统的专题讲座传授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定期安排不同专题的幸福观教育讲座,通过生动、有趣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感知和创造幸福等知识。
第二,通过专业课渗透幸福观教育。专业课教育与幸福观教育息息相关,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渗透幸福观教育,不仅能够使专业课体现出专业特色,更能赋予幸福观教育新的内涵。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幸福观教育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到的关于幸福观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真正提升学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具体来说,可在暑假期间举行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到贫困地区感受另一种生活,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可在寒假期间鼓励学生参加列车乘务员志愿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春运感受形形色色的真实生活,从而对幸福有新的认识;还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引导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幸福。
第四,通过校园文化营造幸福观教育氛围。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与感受都是不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幸福观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通过校园广播、电影等定期播放与幸福观教育有关的节目,在校园宣传栏中通过各式海报营造幸福观教育氛围等等,都能够使学生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第五,通过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幸福观教育。高校社团组织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社团组织学生开展的以幸福观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境界,使大学生能够以艺术的眼光发现自然美、社会美以及人生美;社团组织学生举办的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能让大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时代的进步,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学会把自身的幸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幸福。
除了通过以上途径拓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渠道,还必须把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与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的保障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机制,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结语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领着社会思想,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