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发展(精选5篇)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1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并广泛的应用于众多学科与领域,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著称部分一直采用传统的会计活动方式,但传统繁杂的手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因此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尤为重要,会计信息细化的发展可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将就什么是会计信息化及其表现,以及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予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小小的帮助和启发,进而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和企业财务水平的提高。

1什么是会计信息化

所谓的会计信息化是网络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及会计活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从传统的手工化的会计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过会计电算化阶段而形成,会计电算化时期也被称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需求的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会计信息化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快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传统的繁杂的手工会计记账和核算方式效率低,且易出现差错和漏洞,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摒弃传统的繁杂的会计活动方式,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2)除此之外,之所以要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存储和整理会计信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预测和决策的参考资料,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就传统的会计事物服务而言,其主要针对的是部门级的服务,进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流通仅限于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之间,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实现会计信息及财务信息的共享,使企业的管理经营透明化,形成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可有效的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与企业的会计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而在会计活动事物中实现一次信息化的产业革命,进而通过促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

2会计信息化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言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与漏洞,在会计电算化时期,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国内企业效仿国外企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不顾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情况的背景下,开始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而其中很多企业又因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和打击而停止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推进,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举步维艰。那么要想全面的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首先我们应该把会计信息化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从技术和思想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1)技术方面。所谓技术方面就是指建设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和管理软件系统,目前,在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市场上类似的组建企业信息的软件非常多,其中以ERP软件较为流行,其中也不乏一些在国外被广泛应用的品牌,但就目前市面上的组建信息化软件而言,大部分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设置的,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并不适用,所以中小型企业要想引进信息化软件时,应该谨慎选择与自身企业相匹配的信息系统。

2)思想方面。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和软件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企业引进一个ERP系统,就能解决企业经营与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因此要想利用信息化软件管理和经营企业,就需要在整个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改变企业员工的传统管理思想 ,推动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员工可以熟练而科学的利用信息化软件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但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摸索和应用过程中仍旧产生了诸多问题。

1)会计信息化是网络信息化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会计和计算机作为两个单独的学科,学科知识相对较为独立和专业。那么这就要求信息化发展的主体需要具备会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的专业技能,否则很难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但就目前企业人员的现状而言,能够通识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可谓少之又少,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阻碍,也是困扰很多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始着手,首先,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相互进行探讨和学习,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例如:企业的会计财务部门的从业人员可以向企业计算机部门的从业人员学习和交流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人企业计算机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向财务会计部门学习会计学知识,进而可以培养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另外企业还可以采取对员工进行定期会计和计算机课程培训的方式来培养可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进而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由于受到传统会计活动的影响,很多企业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员把会计工作简单的看作未为记账核算工作,因此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工作的习惯和思维的束缚,导致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就应该把会计服务的范围由一个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把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拓展到财务管理和企业决策的高层次操作上来,转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表示,其实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十分坎坷,因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建设,整个推进过程不仅不会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还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由于每个企业不同所导致企业在进行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成型的模式可以照搬照用,只能够在借鉴会计信息化理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下,通过反复的自我摸索和总结,才能够寻找到与自身企业相符合的方式方法,因此很多企业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半途而废了,因此,要想推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发展,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和财会工作人员应该做好长期努力和反复磨合的心理准备,不可急功近利,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可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持续稳定的发展起来。

4总结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2篇

一、会计管理与信息化会计管理的定义

对会计的定位不同,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也就不同,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以及管理活动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也不会一致。不少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会计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计的管理功能正变得更加突出。

7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会计电算化”,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现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而充分的应用,高速传递、纵横交错的局域网、广域网等互动式网络的形成,信息高度充分的共享和传递,过去意义上的“电算化”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方式——信息化会计管理应运而生。

所谓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术目标和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的总称。至此,会计已经不仅仅是处理数字和信息的技术活动,而是将会计界定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企业的整体管理服务的。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这时的会计系统完全是手工系统的翻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企业开始尝试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逐渐创新,开始为管理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信息,比如自动对账等。但是此时提供的功能仍然是报告不同格式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如何使用,能否为决策提供参考,却没有做到,也就是说,会计的高端的管理功能没有体现出来,而这一点正是当前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

当初,不少企业在搞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对于到底为什么配置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会计系统等软件,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目标,有的为了不再手工填制凭证,有的为了自动化、电子化甚至是“别人都在搞”等等,唯独没有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者管理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高投入、低回报”的结果。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与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落后,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改善。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一些规模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诸如ERP系统、SCM系统或CRM等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逐步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信息化环境下,各种新生的经济活动,譬如电子商务、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虚拟经济和虚拟企业的发展,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虚拟企业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把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超越空间约束,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正是这种新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带动了每个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和功能重塑,而会计管理是对企业在任何管理环节涉及资金运动的过程的反映和决策,因此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越来越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说,会计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研究会计管理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虽然传统会计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能够指导会计工作的开展,但是在信息化浪潮日益壮大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已明显过时,并不符合实际应用的情况。因此研究信息化会计管理能够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会计管理理论,尤其是目前所缺乏的,信息化环境下的用于指导和支持会计管理体系的新思路。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3篇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处理模式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财务信息化需要以会计电算化为发展的基础,利用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进行融合。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难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对企业整体的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但是从目前的局势上来看,想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想要达到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就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进行过渡。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论述

(一)会计电算化相关论述

1、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来说已经是人类相关技术的重要飞跃。所谓的会计电算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相关的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在日常工作中,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还能够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功能使有一定局限性的。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的目标。

2、会计电算化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事,还能够减轻相关从业人员的负担;其次,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能够对企业财务的风险起到一定的预示作用;最后,会计电算化能够推动会计技术不断地发展,促进相关理念的更新,对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方面能够为会计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论述

1、会计信息化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所谓的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会计与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当今时代对会计处理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会计信息化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这一对财务进行处理的方式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2、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普遍性、继承性、动态性和渐进性四个方面。普遍性就是指会计信息化技术需要运用到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各个方面,并且还需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在应用的范围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会计信息化虽然对传统跨级的相关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了重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继承了传统计算方式的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动态性:会计信息化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处理信息是实时的,能够保证信息动态地反映企业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演化方面。会计电算化通过与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标,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形式;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二、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目前企业发展的形势上来看,会计电算化根本不能够满足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目标。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只能够为财务部门提供相应的录入凭证和数据,只能够在部门内部进行使用,但是会计信息化能够突破这一情况,不仅能够为财务部门提供一定的服务,还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

(二)会计信息化能够有效弥补会计电算化的劣势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点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能够有效弥补会计电算化的一些劣势,并且,会计信息化能够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之内,通过权限的设置让各个不同部门的人进行浏览,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策略方式

(一)需要树立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树立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首先需要从宣传开始做起。对企业员工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能够提高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笔者认为,宣传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召开相关会议。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宣传会计信息化的知识,从根本上总结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实现向信息化过度的目标;2、宣扬会计信息化的优势,加快推动会计信息化的推广速度;3、通过新闻媒体对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在社会上形成认识的基础。

(二)对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相关软件进行更新

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购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和各个部门之间获取信息的网络渠道软件,并且还需要提高软件应用的安全性,对相关的软件进行保密设置。但是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保障内部沟通交流的方便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的参考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

虽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让相关的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汇总,这种对计算机航我的程度根本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笔者认为,在世界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培养高素质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力度。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信息化人才首先需要从基本知识入手,这样才能够让相关工作人员适应新的形势,其次,需要让会计工作人员学习系统的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了解操作的基本原理,转变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的理解。最后,需要在会计教学中加入会计信息化这一模块,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2、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3、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业绩和行为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4、内部控制亟需完善。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构成由原来纯粹的会计专业人员转变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业务从原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本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更为复杂的业务;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某些事项,现在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直接完成。因此,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如果对计算机系统缺乏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为达到某些非法目的就可以通过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而这些篡改是不留痕迹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传统会计工作大都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成几个不同的职能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相互核查、相互制约,以防止发生误差,还可以根据账目、证件、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检查错误;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所有的结果都是由最初录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初始数据录入错误,得到的账面数据也随之错误,为防止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把关,加强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1、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是关键。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否则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企业会计人员都应积极地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掌握现代化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人才。

2、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树立新的会计观念。一是树立新的时点观念。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具有时点观念才能与此相适应。二是树立新的时空观念。网络环境要求会计采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即从面向过去的回顾型转为面向未来的预期型。三是树立信息质量观念。企业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企业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大量信息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只有经过信息过滤、信息提炼,捕捉到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3、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的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控制、系统操作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控制、系统环境的管理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4、改革会计报告披露的时限和方式。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企业和投资者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这种经济活动的广域性与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对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战。首先,会计报告应尽快改变报送方式,实行无纸化、网络化的报送,方便、快捷;报告使用者可随时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自己所使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其次,报告披露内容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前景预测、风险分析的需要,尽可能广泛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信息、关联方信息、企业背景资料信息、前瞻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5、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掌握丰富的经济知识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功。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地提供数据,还要求其准确地分析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核算,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根据数据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面临的经济形势。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渐复杂多样化、竞争范围的扩大、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等一系列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财务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以及单纯的核算型电算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成为了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就是要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来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会计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实时控制功能,从而确保了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及时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财务依据。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2、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会计信息化发展范文第5篇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内容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目前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计算机、网络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理论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现代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管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其实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入、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