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赏析3篇

八声甘州赏析1

  八声甘州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别本尧道作秋江、赵学初作曾心传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简析】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老友勺别重逢,旋又离去,赠上的难道仅仅是一枝芦花吗?它实在是我的一片心呀!零落的难道仅仅是芦絮,是秋色吗?它实在是我们比秋色更浓重更花茫的故国之思呀!朋友,还记得前年联袂北游,踏雪冒寒 、古道走马的情景吗?可是除更增**沉痛,竟了字不能写出……如今你这一走,留给我的是加倍索寞。登楼排遣吗?又怕见那夕阳,它更使我忆起夕阳一般沉沦的故国……

八声甘州赏析2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早年曾隐居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

  1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12.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参***

  11、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或:比喻。(1分)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

  1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珍惜;(2分)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2分)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2分)

  赏析: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写钱塘江潮水一涨一落,但一说“有情”,一说“无情”,此“无情”,不是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风,却绝情地送潮归去,毫不依恋。所以,“有情卷潮来”和“无情送潮归”,并列之中却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此词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下面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西兴,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几度斜晖”,即多少次看到残阳落照中的钱塘潮呵!这里指与参寥多次同观潮景,颇堪纪念。“斜晖”,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时分,二则此景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发问的形式,写出天上阳光的无情。地下潮水无情而归,天上夕阳无情而下,这是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谓面对社会人生的无情,不必替古人伤心,也不必为现实忧虑,必须超凡脱俗,“白首忘机”,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这几句,带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强烈的哲理色彩,读来令人感慨。

  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记述他与参寥在杭的游赏活动。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结尾几句: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归隐山水的志趣,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友情。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词人借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会象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友恸哭于西州门下。

八声甘州赏析3

  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寿阳,古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郢城为秦兵攻陷,曾东逃迁都于此,故词人怀古,称之为故都;东晋改名寿阳,即今安徽寿县。八公山,在寿阳城北,淮河的支脉淝水流经其下。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在这里进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氐族)亲领步骑80余万“南征”,企图一举**东晋。谢安命其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兵与苻坚决战于淝水,击溃前秦号称百万之众的**。

  叶梦得随高宗南渡,系主战派人物之一。绍兴初,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寿春等六州宣抚使。离朝出任地方长官,对朝廷内的主和派颇为不满,但却无力改变,内心感到压抑。至寿阳登临八公山吊古,一方面仰慕当年谢石、谢玄在**指挥作战,得到朝廷谢安等人的有力**;另一面又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国事劳心劳力,也不过“空成今古”,更何况谢安晚年就已经受到国君的冷落,自己又何必为往事而悲怆,以此来排遣心头的烦恼。但烦恼是排遣不掉的,所以结末又有“可堪岁晚,独听桓筝”的凄凉寂寞和不满之情的倾吐。

  上片开头写寿阳城,曾经是古代的国都,城边江岸生长杂乱的野草,迷茫一片;望淮河的支脉淝水,依然象当年一样环绕孤城寿阳滚流不息。这是淝水之战的地理位置,而今词人登临于此,纵然风景依旧,却已经人事全非。以下一个“想”字,贯穿七句,“想”的都是淝水之战的情景。“乌衣年少”,指贵族子弟谢石、谢玄等人,他们直接指挥淝水之战,打败异族侵略者;乌衣,即乌衣巷,晋代王谢贵族居住的地方。“芝兰秀发”,形容年轻有为的子弟正茁壮成长,英气勃发,这是渲染“乌衣年少”、谢家子弟的才情。《世说新语》记载谢玄的话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戈戟云横”,武器象阵云一般纵横陈列,明写晋军军容和声威,暗写“乌衣年少”的心胸和韬略,又活用《世说新语》典,该*载:“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戈戟。”以下说“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都是指符坚的**沸沸扬扬,不可一世;而“乌衣年少”却从容沉着,只是“坐看”而已,可见其胆略过人。“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更写出了谢家子弟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战争,以少胜多,迅捷克敌,一举成功,那是怎样的神采和气概啊!

  上片于山城回想当年开展淝水之战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下片抒情,写自己的感想。

  换头三句说,往事近千年,那时败逃的异族侵略军,惊恐万状,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而今同样一个八公山,还有同样的断崖和草木,遥遥地簇拥,显得峥嵘可怖。这是呼应上片开头三句,说山河依旧,为下文抒写“英雄不再,朝中无人”作反衬,且从对历史的描写,引向对现实的感喟。“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云涛吞吐,气壮山河,也徒然无补,因为已经没有地方能够找到谢家子弟那样的英雄豪杰来询问抗敌作战的对策了。这分明是说“朝中无人”了,也是词人吊古感怀的“情结”所在。“信劳生”四句说,历史上的英豪,为国事劳心劳力,到头来空成今古之谈;可笑我啊,又何必为往事而思念、悲怆?这是为排遣苦恼而退一步着想,也是为下文进一步抒写词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作铺垫。“东山老”,指谢安,因为谢氏曾隐居东山,出山后**和指挥淝水之战,坚决抗击前秦的进攻;但同时也暗喻作者自己,梦得词多以谢安自况。据《晋书·桓伊传》载,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谢安陪孝武帝饮酒,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孝武帝闻之甚有愧色。说的是谢安与孝武帝同听桓伊弹筝,可是本词结尾却写作:“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受到国君疏远冷落的孤独寂寞心情,远远超出谢安当年的遭遇,可见这里说的“东山老”,既指谢安,又是作者自喻,活用典故,抒己之情。国者的热情往往受到**者的冷落和扼杀,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当时的**悲剧,作者的感慨是很深的。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阅读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1)

——《八声甘州》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3篇

《八声甘州》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1

  出处或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2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2)

——八声甘州 柳永答案3篇

八声甘州 柳永答案1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3)

——八声甘州 柳永答案

八声甘州 柳永答案1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

  (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4)

——《单声》观后感3篇

《单声》观后感1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观看《单声》纪录片的作业,我听到后手舞足蹈高兴极了。为了准时观看节目我提前结束了篮球培训急忙赶回家打开了电视。

  节目里先讲述的是单声的父亲,是一名当时在上海特别有名的律师,他的祖籍是泰州。有一次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们,为了争取自己的**上街*时全部**进去了。单声的父亲是他们的辩护律师,他用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成功的说服法官让大学生们当场获得**。因为单声的父亲是律师,单声也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法律系,后来他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踏**留学法国的旅程。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了法国巴黎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同时又转赴英国伦敦大学继续深造。

  单声毕业后本来想在英国找工作的,但是英国不给他发居留证。无奈只能去德国进出口公司工作了。当时跟一名***官做服装生意时被军官发现单声对当地的法律比较了解又是一名高**的人。而且他的穿着跟其它人不一样,西装领带非常有绅士风格。

  因此,得到了***官的认可拿到了非常多的衣服订单,开始慢慢积累了财富。

  在偶然的机会单声在拍卖行发现了圆明园里面的古物,他想*圆明园里面的都是国宝,这就是*宫殿里面的东西,不拿回来就都给外国人拿走了。这样单声开始收集*流失的国宝并无偿捐给了*泰州,泰州*也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专门建造了单声博物馆。

  单声认为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最想做的事是有一天能落叶归根回到祖国,回馈社会,为祖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最感荣耀的事是被中、英*联合邀请以贵宾身份出席**回归盛典及特区*成立盛典。

  虽然大部分时间他***生活了很多年,但却有不变的爱国精神,单声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展开各种公益活动,祖籍泰州的单声一直以来很关心着家乡的发展。

  通过单声对祖国无私奉献的.事迹,身为祖国未来的我们,传扬爱国爱家乡的精神,应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丝力量。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5)

——《脚步声》小班教案3篇

《脚步声》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认真欣赏故事的能力。

  2. 引导幼儿模仿各种走路的声音。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 故事录音、图片。

  2. 动物头饰若干。

  3. 高跟鞋一双、拐杖一把。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脚步声》。

  1. 山顶上住着兔姥姥,她的耳朵可灵了,怎么灵法嘛就来听故事吧。

  2. 幼儿欣赏故事,教师边听故事边出示图片。

  3. **:

  1)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去看望生病的兔姥姥了?

  2) 它们的脚步声一样吗?都是怎样的?

  二. 模仿动物的脚步。

  1. 再一次欣赏故事《脚步声》,仔细听听大羊、中羊、小羊的脚步声到底是怎样的?

  2. 幼儿模仿大、中小羊的脚步声。

  3. 想一想为什么大、中、小羊的脚步声都不一样呢?

  三. 走路的声音。

  幼儿模仿妈妈穿高跟鞋时、爷爷拄拐杖时、小猫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完成活动目标。

  一是先向幼儿**:哪些小动物走路会发出通知声音?它们的脚步声都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幼儿模仿。

  二是让幼儿欣赏故事《脚步声》。

  三续编故事。在第二个环节欣赏故事《脚步声》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大羊、小羊中羊为什么要去看姥姥?它们的脚步声是什么样的?羊姥姥为什么一猜就猜中了?最后请幼儿模仿大中小羊的脚步声。

  在续编故事的环节里,首先让幼儿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也来看羊姥姥?他们的脚步声又是什么样的?

  最后请几时位幼儿分别穿上不,同的鞋子制造不同的脚步声,有跑鞋、皮鞋、凉鞋等走路,请其他幼儿背对他们,猜一猜他们分别穿什么鞋子制造出了脚步声,为什么?遗憾的是在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显得乱些。达不到事先预定的效果。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出在老师的身上,幼儿天生好动。这个环节又是游戏 环节,如果当初安排典型的,能让幼儿模仿就促够了。

《脚步声》小班教案2

  【设计意图】

  故事《脚步声》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文学作品,兔奶奶根据三只羊走路时脚步声的不同,判断是谁来了。利用这个文学作品,让幼儿学习根据声音的特征进行判断,不但发展了幼儿细致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儿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够留意身边不同的声音。通过学学说说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萌发了初步的角色对话意识。

  根据孩子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生长的环境,故事里的“姥姥”这一称呼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故事中称呼“姥姥”改为奶奶,出现的象声词走路的脚步声也进行了简单化,便于孩子学说。

  【活动目标】

  尝试分辨大羊、中羊和小羊以及其他动物与人群走路时不同的脚步声。

  【活动准备】

  操作图片;故事动画;脚步声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听故事《脚步声》

  1、老师分段讲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重点**:

  A、是谁上山去看兔奶奶了?

  B、为什么兔奶奶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呢?

  C、X羊看见奶奶是怎么说的呀?

  (幼儿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重点**:

  A、X羊的脚步声是怎样的?

  B、X羊见到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脚步声,学说三只羊的话。)

  小结:哦,原来大羊、中羊和小羊的脚步声都不一样,所以兔奶奶一下就听出是谁来了。

  二、经验迁移

  1、你还听到过谁的脚步声

  (幼儿说一说、学一学)

  三、听录音,猜猜谁来了

  1、这里还有脚步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录音磁带:***妈妈穿着高跟鞋、爷爷用拐杖、小马跑、大象等各种不同的脚步声。)

  重点**:

  A、这是谁的脚步声?

  B、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仔细听,开动小脑筋,找找特殊的地方。

《脚步声》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认真欣赏故事的能力。

  2. 引导幼儿模仿各种走路的声音。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 故事录音、图片。

  2. 动物头饰若干。

  3. 高跟鞋一双、拐杖一把。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脚步声》。

  1. 山顶上住着兔姥姥,她的耳朵可灵了,怎么灵法嘛就来听故事吧。

  2. 幼儿欣赏故事,教师边听故事边出示图片。

  3. **:

  1) 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去看望生病的兔姥姥了?

  2) 它们的脚步声一样吗?都是怎样的?

  二. 模仿动物的脚步。

  1. 再一次欣赏故事《脚步声》,仔细听听大羊、中羊、小羊的脚步声到底是怎样的?

  2. 幼儿模仿大、中小羊的脚步声。

  3. 想一想为什么大、中、小羊的脚步声都不一样呢?

  三. 走路的声音。

  幼儿模仿妈妈穿高跟鞋时、爷爷拄拐杖时、小猫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完成活动目标。

  一是先向幼儿**:哪些小动物走路会发出通知声音?它们的脚步声都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幼儿模仿。

  二是让幼儿欣赏故事《脚步声》。

  三续编故事。在第二个环节欣赏故事《脚步声》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大羊、小羊中羊为什么要去看姥姥?它们的脚步声是什么样的?羊姥姥为什么一猜就猜中了?最后请幼儿模仿大中小羊的脚步声。

  在续编故事的环节里,首先让幼儿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也来看羊姥姥?他们的脚步声又是什么样的?

  最后请几时位幼儿分别穿上不,同的鞋子制造不同的脚步声,有跑鞋、皮鞋、凉鞋等走路,请其他幼儿背对他们,猜一猜他们分别穿什么鞋子制造出了脚步声,为什么?遗憾的是在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幼儿显得乱些。达不到事先预定的效果。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出在老师的身上,幼儿天生好动。这个环节又是游戏 环节,如果当初安排典型的,能让幼儿模仿就促够了。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6)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3篇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课堂成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及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变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注重自悟

  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是将学生的问题变成课堂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提出问题,我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使学生从不同侧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最终“老师为什么要让**向陆叶道歉”这个问题便在学生的层层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导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对于学生的问题:“‘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来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看到学生没能读出**“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时,我并不急于范读,而是用戏剧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促俄生读书感悟。结果学生不仅把**“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还把他窘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看来激情、激趣与鼓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催化剂。

  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我想: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才会不断涌现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而教师则要紧紧抓住文本,并辅以积极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才会呈现出如此精彩的画面。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2

  学校要开展校本研讨活动,我按教学进度选定了《说声“对不起”》这篇课文。

  写教学设计时,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这本课文心理描写很为突出,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孩子心中的那种紧张,那种不知所措写得真实、生动。翻阅课文时,我就在想: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与我们学生贴近,细腻的心理活动与我他们也是那么的相似,倘若不将其作为一个仿写的案例,岂不可惜了!于是,我就预设教学流程:

  ①读题解题,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明白事理;细读课文,剖析心理;

  ②拓展延伸,加深理解。我计划将教学的中心落在两个环节上,先学习文本人物的心理描写,再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自己的内心活动叙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理念,尤其是刚刚接触习作的中低段教学。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想的容易做起来难。一节课,根本没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点。恰恰是最重要的内容没来得及引导,遗憾加不甘,后悔在前面两个环节用时太多。我反思,自己也许还存在那种“面面都想到,结果面面不到位”的顽疾!合理分配时间,点面有详有略,看来自己得要抓紧时间改进了。至于引导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我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大胆说,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只要是自己真实想法,不是人云亦云,我都给予他们以鼓励、肯定。

  当然,最后的导向还是要的,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一面去思索,去做人。教学无止境,慢慢摸索是正道!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课堂成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及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变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注重自悟

  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是将学生的问题变成课堂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提出问题,我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使学生从不同侧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最终“老师为什么要让**向陆叶道歉”这个问题便在学生的层层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导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对于学生的问题:“‘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来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看到学生没能读出**“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时,我并不急于范读,而是用戏剧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促俄生读书感悟。结果学生不仅把**“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还把他窘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看来激情、激趣与鼓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催化剂。

  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我想: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才会不断涌现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而教师则要紧紧抓住文本,并辅以积极的引导,才能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才会呈现出如此精彩的画面。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7)

——《赠卫八处士》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赠卫八处士》原文及翻译赏析1

  赠卫八处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译文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注释

卫八处士:名字和生*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苍,灰白色。“访旧”句,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一半。访旧,一作“访问”。“惊呼”句: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惊呼,一作“呜呼”。成行(háng):儿女众多。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驱儿:一作“儿女”。罗:罗列酒菜。“夜雨”句:与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有关。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累:接连。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今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赏析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共情境,家共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共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入复何入,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共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能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能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面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你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你,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我们已分别二十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入复何入,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伤痛。

  前十句主要能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面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这两句能说,相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四句能说,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的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笔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谊。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面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的带过,可见其裁剪精炼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两句能说,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从中看到处士的热情款待:酒能让儿子立刻去张罗的佳酿,菜能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能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能随其所有面具办的家共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能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这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能细斟慢酌,面能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能主人内心不*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的点出了今昔的感受,总束上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末两句能说,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末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寻味。

  诗人能在**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能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入相会,特别不寻共。于能,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面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入复何入,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能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入情事的描写,正能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能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能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面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能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面转入“今入复何入,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面能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能“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入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能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面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静面愉悦,连文字风格都能淡淡的。面杜甫则能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面仍极顿挫之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8)

——叹息声3篇

叹息声1

不知大人们为什么在烦恼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唉”一声,就特别的舒服。

以前,姥姥在我家住的那几天,有时,就能听到她的叹息声,我以为是她干活累了。我好奇的.问问姥姥:“为什么要唉声叹息?”姥姥说:“这样舒服一点。”而妈妈也是一样,我曾经问过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唉声叹气?爸爸说,是干活累的。

妈**叹息让我很心疼,我真的以为是她干活累的,可妈妈还照样干活。有时候,妈妈叹息的声音,我都能听见,妈妈却听不见。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叹息?”妈妈疑惑的说:“我什么时候叹息了?我怎么不知道?”我感觉很好笑。

后来,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纳闷,我又问妈妈一次,她竟然和姥姥的答案是一样的。

一声叹息的声音,或许真的可以让人舒服一点。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9)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翻译及赏析1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韵或仄韵转*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但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之事。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消息;二、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索居块处。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含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径**。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1041年),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翻译及赏析2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韵或仄韵转*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就是这种心情。

  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但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之事。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消息;二、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索居块处。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

  “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含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径**。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

  创作背景

  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1041年),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韵或仄韵转*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调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免,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懒,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这首词写的正是这种心情。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

  其实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以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以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增减。张先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这里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上片后三句是说,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面两个“春”字各具不同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此处只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罢了。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但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就像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下片前两句是说,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的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不料云满晴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吹动,也竟自在月光照耀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喜悦和无限的美感。这才是在张先的许多名句中唯独这一句始终为读者所爱好、欣赏的主要原因。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末四句是说,一重重帘幕密密的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经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结尾写词人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因为外面有风,如果帘幕不遮,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就赶快拉上帘幕。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灯焰仍在摇晃,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人初静”一句,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夜深人静;二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三是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作者在末一句所蕴含的心情是复杂的',春天毕竟过去了,自嗟迟暮的愁绪更强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再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不可能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八声甘州赏析3篇(扩展10)

——柳永《八声甘州》全诗 (菁选2篇)

柳永《八声甘州》全诗1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全诗2

  ⑴潇潇:风雨之声。

  ⑵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⑶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⑷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

  ⑸苒(rǎn)苒:渐渐。

  ⑹渺邈:遥远。

  ⑺淹留:久留。

  ⑻颙(yóng)望:抬头远望。

  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⑽争:怎。

  ⑾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