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鸡诗词3篇

咏鸡诗词1

  宋·释智圆

  檐前栖息傍蒿丛,风雨司晨尔有功。

  鹦鹉**凭佞舌,侯门翻得养金笼。

  【赏析】诗人以鸡和鹦鹉做对比来讽刺世态,鸡司晨有功,却只能在屋檐、草丛安身;鹦鹉**,却可以凭着一张会奉承的嘴得以安身于金笼之中。

  鸡

  宋·张继先

  鸡德灵居五,峨冠凤彩新。

  五更大张口,唤醒梦中人。

  【赏析】《韩诗外传》:“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鸡,古代称作德禽,又称烛夜。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准时唤醒人们起床。

  题金鸡报晓图

  明·唐寅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

  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

  多少王侯勒马听。

  【赏析】“一声啼散满天星”,几千年来,鸡伴随着**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俗,司晨守夜,寒暑往来,乐此不疲。鸡这种守时报晓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也享有农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晓窗

  清·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赏析】所有的人,他们的`岁月与生命,都无一例外地消磨在报晓的鸡鸣声中。年轻时彻夜游乐,听到鸡鸣方才入睡,年老时则鸡鸣即起。人生短促而时不我待。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奋发,建功立业!

  咏鸡

  红冠花颈尾巴长,翅秀头昂音嗓亢。

  不慕雄鹰遨劲宇,愿陪鸾鸟扮春光。

  司晨报点催人舞,除害擒虫酿蛋香。

  树下篱边喂幼子,欣将五德永传扬。

  注:“司晨报点催人舞”:借“闻鸡起舞”的成语典故。

  “欣将五德永传扬”: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晓,是信德。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咏鸡诗词2

  鸡

  宋·释智圆

  檐前栖息傍蒿丛,风雨司晨尔有功。

  鹦鹉**凭佞舌,侯门翻得养金笼。

  【赏析】诗人以鸡和鹦鹉做对比来讽刺世态,鸡司晨有功,却只能在屋檐、草丛安身;鹦鹉**,却可以凭着一张会奉承的嘴得以安身于金笼之中。

  鸡

  宋·张继先

  鸡德灵居五,峨冠凤彩新。

  五更大张口,唤醒梦中人。

  【赏析】《韩诗外传》:“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鸡,古代称作德禽,又称烛夜。雄鸡司晨,守夜有时,准时唤醒人们起床。

  题金鸡报晓图

  明·唐寅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

  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

  多少王侯勒马听。

  【赏析】“一声啼散满天星”,几千年来,鸡伴随着**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俗,司晨守夜,寒暑往来,乐此不疲。鸡这种守时报晓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也享有农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晓窗

  清·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赏析】所有的人,他们的岁月与生命,都无一例外地消磨在报晓的鸡鸣声中。年轻时彻夜游乐,听到鸡鸣方才入睡,年老时则鸡鸣即起。人生短促而时不我待。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奋发,建功立业!

  咏鸡

  红冠花颈尾巴长,翅秀头昂音嗓亢。

  不慕雄鹰遨劲宇,愿陪鸾鸟扮春光。

  司晨报点催人舞,除害擒虫酿蛋香。

  树下篱边喂幼子,欣将五德永传扬。

  注:“司晨报点催人舞”:借“闻鸡起舞”的成语典故。

  “欣将五德永传扬”: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晓,是信德。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


咏鸡诗词3篇扩展阅读


咏鸡诗词3篇(扩展1)

——咏松诗词赏析3篇

咏松诗词赏析1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翻译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去卖,我相信你的真实用意是好的。

  你想把这生长在深山溪边耐寒的松树,卖给富贵的人。

  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但春天开放淡淡的花儿不好看。

  都*安历来喜欢粉***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道的尘土。

  注释

  寒涧树:指松树。

  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徒:白白地。

  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鉴赏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禄的人,因为*素有所蓄积于心,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来。

  创作背景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咏松诗词赏析2

  五粒小松歌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翻译

  前些时候谢秀才与杜云卿叫我写《五粒小松歌》,我因为选编书集事情较多,没有时间写诗,经过十天,勉强写出八句,算是完成友人的意旨。

  小松树像一条小蛇,满身蛇鳞,蜿蜒曲折,新嫩的松花松果像清香的米粒,被仙人当食物采摘。

  那松叶浓绿有光,像在水中浸过,一束束龙须般的针叶,整齐得像用剪刀剪成。

  小松树的主人壁上高挂着州邑地图,主人堂前进进出出的多是俗儒。

  月明露白的秋夜,小松树似在流着泪滴:“山石和溪云,你们是否还肯写信来对我眷顾?”

  注释

  选书:按一定标准,选辑某人的作品,编集成书。

  曲辞:这里指诗歌。

  蛇子蛇孙:比喻小松枝干。

  洪崖:传说中的仙人。

  龙髯:龙须,比喻松树的针叶。

  州图:州县的地图。

  溪云:山涧的云霭。

  书:书信。

  创作背景

  据诗序可知,此诗为友人所作,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以后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之职时期。

  赏析

  此诗前半首咏小松树,形容小松的姿态。五粒小松,即华山松,生长在深山中,石笋相伴,溪云回护,迎风挺立,经霜常绿,舒展自在而富有生机。但是,五粒小松一旦进入主人的深院,移栽如盆子,细丝捆束,铰刀修剪,失去了**生长的可能。诗人在小松树的姿态描写中,已经将自己备受压抑拘束的生活感受注入,意含象中,寄托遥深。

  后半首写小松树不得其所,它被摆在主人堂前当点缀品,主人壁上挂着粗俗的州县地图,主人交游的多是志趣不高的朋友。小松树在孤独、凄凉的环境里,只能对月坠泪,感伤自己的遭遇,遥想深山里曾经相依相伴的石笋和溪云,不知它们还忆念它否。诗人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不满现实的束缚压抑,渴望**的心绪,蕴含于姿态奇特的小松树形象中,思致婉曲,别具情趣,思想和艺术绾合得非常巧妙自然。

  全诗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咏松诗词赏析3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翻译

  无边的山色,连接着遥远的天空,东南的泽国,在苍茫的烟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轮红日,明镜般的江水,风掀银浪起涛声。

  山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

  隐居的旧友哟,你在泽国的何处?我跑遍了五湖,未寻到你的行踪。

  注释

  松汀驿:驿站名。在江苏境内太湖的边上。

  含:包含。

  空:指天空。

  苍茫: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泽国:形容**的地方。此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

  海:地面潴水区域大而近陆地者称海。

  先见日:因东南近海故。

  江白:江水泛白波。

  迥:远。

  鸟道:指仅容飞鸟通过的道路,比喻险峻狭窄的`山路。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人家。古人烹饪时都以柴草为燃料,燃烧时会产生浓烟,所以见到炊烟就表示有人居住。

  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此指遗世**的老朋友。遗逸,隐士;遗才。

  五湖:此指太湖。

  赏析

  松汀驿只是太湖东岸边上的一个供人宿食及停车置马的小旅店,但却美景无限,可见太湖的美名绝非虚传。太湖古称震泽、笠泽、五湖,面积古称三万六千顷。因为水秀山明,湖中水产丰富,所以开发得很早,在春秋时代就是吴王夫差打猎游憩的地方。

  此诗前六句描写了山色、水光、东海日出、白浪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用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结尾二句意义不甚可解。唐汝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为隐士栖逸之所,殊不知古时之遗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无考,人亦宜阙。”因此他就说结句有含蓄,实则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出。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删去了唐汝询的解释,批云:“其驿或在吴越间,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后来屈复却说:“言高原小径,既通人烟,则遗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三家对结句的体会,都不相同。因为“那知”和“不在”的关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为“岂知”,意为:岂知旧时隐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吴解“那知”为“安知”,意为:怎么知道旧时的隐士不会在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为“岂知”,但是作肯定语气。施蛰存则认为,这里的“旧遗逸”指旧时隐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两句的意思理解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无范蠡可追随。这末二句是从前面“人烟小径通”的进一步联想而来。“五湖遗逸”是整幅风景画的一个构成部分。前六句是实写,后二句是虚写,虚实结合,给此诗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滞之嫌。

  题目“松汀驿”,从来没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询云:“驿之所在未详,疑必依枕山陵,襟带江海。其高原险绝,则为鸟道;其小径幽僻,则通人烟。斯固隐沦之所藏乎?”唐汝询、吴昌祺都是松江人,却不敢设想这个“松汀驿”乃是“松江驿”之误。在题咏旅途的唐诗中,没有见过第二个“松汀驿”,而“松江驿”却是常见的。许浑、窦巩都有题松江驿诗。由吴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驿在太湖之东,故诗云“苍茫泽国东”。这个江字,大约很早已误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无法在地理书中找到作注的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找不到朋友,落脚在湖畔一个名叫松汀驿的驿站时,题在壁上的诗。张祜始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隐居丹阳(今属江苏),其一生行迹主要在苏南太湖附近一带地方。


咏鸡诗词3篇(扩展2)

——咏花的诗词3篇

咏花的诗词1

  《自选咏花诗词三十四首》自序

  因爱成痴故写花,春风酬我几芳华?

  何时笔蘸云林色,涂就人间一抹霞!

  ——魏艳鸣

  一、咏金陵梅花山梅花

  六代气为神,冰心不染尘。

  雪融先得发,引领一城春。

  二、咏雪中腊梅花

  天女纤纤捻蜡妆,人间偶得一枝香。

  含情不忍冬寥落,先自娉婷破雪霜。

  三、小雪有感寄梅

  纷纷飏下解相思,独感花飞一片痴。

  寄语寒消今夜雪,明朝春色漾梅枝。

  四、观案头瓶插蜡梅落瓣

  银瓶出水一枝春,品逸香寒谁识君?

  遽尔红尘开又落,飘然犹自抱清芬。

  五、金陵梅花山重晤梅花

  共花能做几清谈?淡淡香侵薄薄衫。

  为报倾心赴前约,春风一诺到江南。

  六、南京挹江门小桃园观桃花

  挹江门外小桃园,晓日花开娇欲言。

  似绾春风凭水问,沧桑兴废几城垣?

  七、咏莫愁湖海棠花

  浓宜佳日淡宜风,春景倩谁妆玉容?

  应是莫愁纤手素,清波浣出女儿红。

  八、题东南大学六朝松畔琼花

  夜餐月露晓餐霞,独出红尘别样花。

  隔断隋宫两千载,六朝松气养清嘉。

  九、咏兰花

  幽情欲诉倩谁知?羞问春风迟不迟!

  不着锦裳偏着淡,心香一缕寄清辞。

  十、咏凤仙花(指甲草花)

  *地山尖谁复怜?婷婷待月笑尘寰。

  东风吻上纤纤指,一片春心付蔻丹。

  十一、题咏合欢花

  绯云飞上美人腮,暮合晨舒淡淡怀。

  绾尽东风分付与,几时花下笛箫来?

  十二、徐州吕梁湖看杏花

  波清如玉韵玲珑,水起彭城潋滟风。

  湖上春光凭一望,杏花十里浅深红。

  十三、雨中买得栀子花

  雨巷幽长逢卖花,翠波香雪怯风斜。

  携归对问前尘事,瓶里春光梦里家。

  十四、咏寿县八公山梨花

  万亩晴春君试看,清芬骀荡尽驱寒。

  花因长得英雄气,恣肆铺排雪满山。

  十五、咏白绣球花

  穿丝几度结成球?中有深深浅浅愁。

  绣缕春风偕月下,相思飞雪漫枝头。

  十六、咏巢湖银屏山牡丹

  招云为魄石为家,刚健雄奇第一花。

  初见春山情已许,从兹有梦壮天涯!

  十七、咏木香花

  为谁牵蔓舞婆娑?相悦春风拥翠罗。

  妆罢花颜清胜雪,繁星摇落一千河。

  十八、题夏日紫薇花

  堪叹群芳亦逐凉,石城何处不骄阳?

  紫薇无意争妍艳,暗送心湖一缕香。

  十九、咏睡莲花

  水为肌骨玉为颜,淡碧罗裙深浅眠。

  楚影娉婷心事少,半塘清梦自田田。

  二十、闻**诸友赴滕州赏荷遥寄

  滕阳千里寄天涯,遥想红荷亲落霞。

  今夜但祈香入梦,清风作伴采莲花。

  二十一、咏米兰花

  餐霞吞露透晨曦,清韵仙姿风骨奇。

  守得花开尤恋夏,金珠摇曳碧罗衣。

  二十二、题夹竹桃花

  非桃非竹说前由,竹节桃颜娇岂柔?

  独许此花风骨韧,荼蘼开后立清秋。

  ***、咏秋菊

  山林漠野淡梳妆,摇曳金风一缕香。

  若得此花长解意,秋光日日胜春光。

  ***、桂花秋兴

  心随桂子共悠游,云外天香竞觅秋。

  许是怜人痴立久,黄金一瓣落肩头。

  二十五、咏十二月水仙花

  青裙翠羽坠明珰,珏玉莹莹冰雪妆。

  仙袂凌波浑欲去,梦回洛水待陈王。

  二十六、咏青莲

  世事千秋味,此花独类贤。

  直茎通大道,清气隔尘喧。

  叶翠融天碧,裳红濯水鲜。

  无心云出岫,莲梦一嫣然。

  二十七、赞梅

  落落枝条艳艳花,暗香一缕醉天涯。

  蝶怜粉蕊等闲舞,燕借春风自在夸。

  不共絮泥零逝水,岂随扬柳委尘沙?

  中宵和月谁同梦?阆苑梅仙萼绿华。

  二十八、咏案头兰草花

  案上青波心底流,抛书几度又凝眸。

  叶舒鄂北云山绿,蕊共江南花月悠。

  蕙露雨浮良夜梦,诗情香染玉霄楼。

  倩谁借我春风笔,长伴清思君子俦。

  二十九、咏牡丹

  国色名花谁与同?天香脉脉水溶溶。

  蕊凝九宇乾坤气,枝曳千秋晴雨风。

  汉殿杨妃初出浴,洛川神女乍惊鸿。

  我裁尺幅留卿语,刻录春声入画中。

  三十、秋波媚清明返乡访八公山梨花不遇

  年少无心赏仙葩,惆怅月笼纱。红尘隔断,书窗寂寞,谁解芳华?

  东栏犹忆一株雪,客路到云涯。从今而后,梦魂系我,还是梨花。

  三十一、浪淘沙令油菜花

  黄萼几重重,香透云中。东君着意染芳丛。泥味尘心谁点化?粉蝶青蜂。

  羞与竞花容,谢却英红。悄将蜜意种无穷。待到玉珠生碧荚,又是春风。

  三十二、眼儿媚金陵鸡鸣寺樱花

  云借春风织轻纱,玉蕊浣烟霞。声声钟里,樱花似雪,雪似樱花。

  柔情几许红尘系,渺渺落谁家。芳心忆否?天涯绕梦,梦绕天涯。

  三十三、满庭芳遥忆寿春八公山梨花

  淮水催妆,楚山支鉴,浣出仙子梨花。雪魂冰魄,疏韵借云霞。合是瑶台宝树,方蕴得,玉蕊琼葩。多情梦,万千惆怅,绝代许芳华。

  清嘉,浑胜那,蟾宫捧月,银汉浮槎。正坡上孤高,郭外横斜。绰约漫开绿野,绿野处,村似吾家。君知否?此时有客,风雨忆天涯。

  三十四、江城子洛阳牡丹

  多情当属洛阳君。绽彤云,正芳辰。毓秀八关,一水浣奇珍。花讯如潮波潋滟,香馥郁,韵*。

  惯看晴雨往来春。念纷纷,意殷殷。冰雪澄心,造化塑丰神。淡极偏能称富贵,身入世,梦无尘。

咏花的诗词2

  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2.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7.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8.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9.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10.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1.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苏舜钦《夏意》

  12.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3.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14.飞花*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15.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咏花的诗词3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


咏鸡诗词3篇(扩展3)

——咏竹诗词3篇

咏竹诗词1

  1.咏竹

  南朝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洁,徒自抱贞心。

  2.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3.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4.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5.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6.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7.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8.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9.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0.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11.竹里径 唐·司空曙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

  13.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14.庭竹 唐·刘玉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15.* 唐·元稹

  一枝*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帝痕。

  16.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17.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18.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19.初食笋呈座中 (唐·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20.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22.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23.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24.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25.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26.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27.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28.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29.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30.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1.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32.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33.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34.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35.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36.咏竹著

  明·*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37.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38.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39.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0.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高节清风曾见。

  41.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42.石门竹枝词

  清·王慕兰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43.外山竹月

  清·王慕兰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44.题画竹 清·戴熙《题画竹》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45.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6.七律·答友人

  *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47.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48.题竹

  *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49.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50.竹(题画诗)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51.岁寒三友(题画诗)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52.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53.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咏鸡诗词3篇(扩展4)

——《咏鹅》中班教案3篇

《咏鹅》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通过学习会区分鸭子和鹅,感受鹅脖子的曲线美。

  3、认读重点字词“鹅”“毛”“清”“白”。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启蒙阅读》第三册幼儿用书。

  3、相应的字词卡“鹅”“毛”“清”“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已学过的字词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过的字词“有时、月亮、刀、**、的、金、高、红、阿姨、桃、石榴、李子、栗子、梨字宝宝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结合大范例,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出示字卡“鹅”学一学鹅怎样叫引导幼儿学鹅叫)

  2、出示字卡“毛”谁知道鹅毛是什么颜色?(出示字卡“白”)引导幼儿学念这两个字词。

  3、看看河里的水清不清呀?(出示字卡“清”)引导幼儿学念。

  4、读了这首古诗,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鼓励幼儿**题,如提什么是“曲项”)

  5、教师朗诵故事一遍。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完整的回答古诗的名字叫《咏鹅》)

  **: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6、引导幼儿学念古诗。

  7、发书

  请幼儿完整指读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和字宝宝说再见。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咏鹅》中班教案2

  《咏鹅》教案

  实验三小米文娅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课文,自主积累古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①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们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跟大家见面。(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活动,本课以猜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③师: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鹅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鹅》。(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

  2、感知诗意。

  ①播放课件。 ②师:同学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是这幅图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师:古诗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④师:谁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连成几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多**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师:读好一首古诗,必须读出节拍,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行诗、一句诗或整首诗读给同桌听。 ②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把整首古诗读一遍呢?

  ③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请大家自己练习读。 ④全班同学有节奏地朗读。

  ⑤比赛读。

  ⑥师:谁有信心读好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欣赏动听的歌曲和美丽的画面。 ②师:欣赏完以后,你们觉得大白鹅可爱吗?你们喜欢吗?骆宾王喜欢大白鹅,就写下了这首诗。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白鹅的喜爱呢?比如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背诵有关鹅的儿歌、跳天鹅舞、讲鹅的故事等等。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练习,然后各小组派****表演。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

  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教后反思:

  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面。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是这种图画是通过凝练的文字构成的。诗文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对孩子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图激趣,让学生徜徉在优美情景中。

  柳条飞舞,带着春的期盼跃入我们的眼帘,飞洒一片绿色于池中。**的湖水荡漾着清波涟漪,摇碎了宛如绿宝石一样的湖面,摇出片片鳞光。湖中白鹅曲项高歌,红掌拨动绿波,雪白的`羽毛映衬绿波,显得那样清美,快乐活泼。如诗的画面,如画的诗歌却是一个只有七岁的“神童”创作的,这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愿望。

  于是,开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然后以开心的导语将孩子引入本课的学习:“这六个单韵母宝宝十分感谢您们,要带您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课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

  当我出示这幅图的时候,孩子们被眼前美丽的画面惊呆了,都不禁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声。接着我问到:“你觉得画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举,然后我将孩子们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变成一段话,让孩子看着图,听着我如诗的介绍,一个个听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画中。这个环节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让孩子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诗歌的情景当中。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练和贯穿字里行间的**之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基本以教读儿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诗歌教学要利用诗歌的音韵美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孩子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

  但是,入学后的诗歌教学这是第二次,孩子们还根本不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因而,通过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让孩子在美妙的音韵和节奏中享受着诗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第一遍朗读,要求是听准字音。因为听读识字仍然是目前孩子们识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听老师读,这次读是让孩子们注意听清老师的节奏,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不仅使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还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感情朗读,学习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只是了解诗歌大意,重点是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在诵读中识字识词,熟读成诵积累诗歌。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个简单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对应着诗歌让孩子吟诵,吟诵出诗的味道,吟诵出对诗歌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的时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让学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带来的画面的明朗和优美。我的思考:

  1、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咏鹅》中班教案3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诵读课文,自主积累古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①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你们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跟大家见面。(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活动,本课以猜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③师: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鹅在水中游泳唱歌,他非常高兴,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咏鹅》。(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

  2、感知诗意。

  ①播放课件。

  ②师:同学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就是这幅图画,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师:古诗是怎样描写这幅画的?

  ④师:谁能完整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连成几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多**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师:读好一首古诗,必须读出节拍,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行诗、一句诗或整首诗读给同桌听。

  ②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把整首古诗读一遍呢?

  ③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请大家自己练习读。

  ④全班同学有节奏地朗读。

  ⑤比赛读。

  ⑥师:谁有信心读好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欣赏动听的歌曲和美丽的画面。

  ②师:欣赏完以后,你们觉得大白鹅可爱吗?你们喜欢吗?骆宾王喜欢大白鹅,就写下了这首诗。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大白鹅的喜爱呢?比如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背诵有关鹅的儿歌、跳天鹅舞、讲鹅的故事等等。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练习,然后各小组派****表演。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教后反思:

  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诗歌是第3单元中的《山村》,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思浅显,给孩童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美丽的画面。诗歌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只是这种图画是通过凝练的文字构成的。诗文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能够对孩子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做了以下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图激趣,让学生徜徉在优美情景中。

  柳条飞舞,带着春的期盼跃入我们的眼帘,飞洒一片绿色于池中。**的湖水荡漾着清波涟漪,摇碎了宛如绿宝石一样的湖面,摇出片片鳞光。湖中白鹅曲项高歌,红掌拨动绿波,雪白的羽毛映衬绿波,显得那样清美,快乐活泼。如诗的画面,如画的诗歌却是一个只有七岁的“神童”创作的,这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愿望。

  于是,开课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六个单韵母,然后以开心的导语将孩子引入本课的学习:“这六个单韵母宝宝十分感谢您们,要带您们一起去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我就出示本课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观察。

  当我出示这幅图的时候,孩子们被眼前美丽的画面惊呆了,都不禁发出“哇,太美了!”的赞叹声。接着我问到:“你觉得画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举,然后我将孩子们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饰**,变成一段话,让孩子看着图,听着我如诗的介绍,一个个听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画中。这个环节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下一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基础,让孩子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诗歌的情景当中。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古体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练和贯穿字里行间的**之美。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基本以教读儿歌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而,诗歌教学要利用诗歌的音韵美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孩子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

  但是,入学后的诗歌教学这是第二次,孩子们还根本不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音韵,因而,通过范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让孩子在美妙的音韵和节奏中享受着诗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首先让孩子认真听老师的第一遍朗读,要求是听准字音。因为听读识字仍然是目前孩子们识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再让孩子们来听老师读,这次读是让孩子们注意听清老师的节奏,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不仅使学生能够读准诗歌的字音,还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

  三、感情朗读,学习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课标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诗歌教学只是了解诗歌大意,重点是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在诵读中识字识词,熟读成诵积累诗歌。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达到能够让学生对诗歌有个简单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诗歌的配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然后对应着诗歌让孩子吟诵,吟诵出诗的味道,吟诵出对诗歌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的时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词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让学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带来的画面的明朗和优美。我的思考:

  1、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唱读较为严重,这说明*时我的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应该加强教师的示范朗读,注重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感受老师的语速,从而有效改变唱读情况。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不集中,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听课习惯不好?是形式较为单一?我的教学应该关注这部分的学习状态,否则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将留下空白。


咏鸡诗词3篇(扩展5)

——《咏菊》阅读答案3篇

《咏菊》阅读答案1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赖”即无聊赖,“欹”通“倚”,诗人倚石默念,情难自已,诗心澎湃。

  B. 心头蕴秀,临霜对菊,下笔成诗,口齿噙香,对月吟咏,人、菊、诗皆香。

  C. 素,有色白之意,“素怨”即“秋怨”,与“秋心”互文。此联为全诗中心。

  D. 评章:吟咏。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15. 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

  14. D

  15. (1)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对自身处境的感伤;(3)无人理解的孤独愁苦;(4)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错误,选项“只有……才”的.说法过于绝对,“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但并非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看诗中写了菊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中融入了林黛玉什么情感。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是说诗人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吟诵,这里表现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前一句“满纸自怜”表达对自我处境的怜惜,后一句说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表达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是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尾联“一从陶令*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人以“千古高风”来形容菊花,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这其实是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咏鸡诗词3篇(扩展6)

——中秋咏月的古代诗词3篇

中秋咏月的古代诗词1

  年代:【唐】作者:【潘纬】体裁:【五律】

  古今逢此夜,共冀泬明。

  岂是月华别,只应秋气清。

  影当中土正,轮对八荒*。

  寻客徒留望,璇玑自有程。

中秋咏月的古代诗词2

  年代:【唐】作者:【薛莹】体裁:【七绝】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咏鸡诗词3篇(扩展7)

——中秋咏月诗词3篇

中秋咏月诗词1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翻译: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中秋咏月诗词2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翻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咏鸡诗词3篇(扩展8)

——咏荷花的古诗词3篇

咏荷花的古诗词1

  咏荷

  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朱颜笔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言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看。

  花中君子来何方?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暖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咏荷花的古诗词2

  1、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孟郊《乐府三首》

  2、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

  3、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郑谷《莲叶》

  4、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李珣《南乡子》

  5、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白居易《咏菊》

  6、晚来妆面胜荷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7、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皇甫松《采莲子》

  8、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9、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10、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11、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刘商《咏**莲花》

  12、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陈霆《踏莎行晚景》

  13、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4、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咏鸡诗词3篇(扩展9)

——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词及译文 (菁选3篇)

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词及译文1

  骆宾王的诗《在狱咏蝉》赏析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府事。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犯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译文2:

  深秋里秋蝉不停地长鸣,触动了我在狱中念家思乡的愁情。哪禁得住乌黑的蝉影,对我已白头之人高声悲鸣。秋露重重有翼也难以向前飞进,秋风阵阵歌声也容易淹没而变得消沉。无人相信我如秋蝉一样清高廉洁,有谁来替我表白此种心意。

  【简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骆宾王诗鉴赏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

  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凡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1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不*”的*常慨喟。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他下狱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例如有传说,武后*,排斥**,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

  骆宾王屡次**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狱。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

  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诗的序言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悟*(昭雪疑狱)

  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由此可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

  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声唱,指蝉的鸣叫。诗序里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虫响悲乎前听?”诗人失去了**,听了寒蝉时断时续的鸣叫声,觉得异乎寻常,深感***一种幽咽、凄楚的意味。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南冠客思侵”。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诗人仿佛是在对蝉倾诉,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我本来就够痛苦了,哪里还受得了你不断地向我诉苦呢!正所谓以苦引苦,人何以堪!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陷害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诗人并没有言过其实,残酷的现实正像他所预料的,尽管“*之已奏”,却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消息。直到调露**,高宗到东都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狱,但“坐赃”

  的罪名却和他的“文名”连在一起永远地被载入史册了。这愤恨如何能*消?到敬业起兵伐武,他积极参与并起草了《讨武曌檄》,或许原因正在于此。

  曾经说过:“问咏物如何始佳?答:未易言佳。先勿涉豈犬,一豈犬典故,二豈犬寄托,三豈犬刻画,豈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正是“去此三豈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诗的首联,“西陆”对“南冠”,“蝉声”对“客思”,“唱”对“侵”,对仗工整。次联则换以流水对,上下连贯,前后两联错落有致。第三联含蓄蕴藉,富于理趣。尾联用语犀利畅快。尽管有人认为“未免太露”,但精通诗道的骆宾王却认为不如此难以抒胸臆。这种“一吐为快”的风格,正是骆宾王诗歌一贯的特色。陆时雍曾经说过:“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这种“坦易”的诗风也表现了他倜傥不羁、豪放脱俗的气质。骆宾王的诗虽然不能摆脱六朝遗习,但不刻意追求形式。这首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词及译文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前言」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注释」

  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捆绑**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缀诗:成诗。

  ⑺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府事。深:一作“侵”。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⑾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商飞。

  ⑿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⒀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⒁予心:我的心。

  「翻译」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赏析」

  《在狱咏蝉》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上的受**。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词及译文3

  骆宾王的诗《在狱咏蝉》赏析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府事。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犯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译文2:

  深秋里秋蝉不停地长鸣,触动了我在狱中念家思乡的愁情。哪禁得住乌黑的蝉影,对我已白头之人高声悲鸣。秋露重重有翼也难以向前飞进,秋风阵阵歌声也容易淹没而变得消沉。无人相信我如秋蝉一样清高廉洁,有谁来替我表白此种心意。

  【简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骆宾王诗鉴赏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

  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凡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1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不*”的*常慨喟。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他下狱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例如有传说,武后*,排斥**,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

  骆宾王屡次**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狱。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

  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诗的序言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悟*(昭雪疑狱)

  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由此可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

  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声唱,指蝉的鸣叫。诗序里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虫响悲乎前听?”诗人失去了**,听了寒蝉时断时续的鸣叫声,觉得异乎寻常,深感***一种幽咽、凄楚的意味。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南冠客思侵”。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诗人仿佛是在对蝉倾诉,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我本来就够痛苦了,哪里还受得了你不断地向我诉苦呢!正所谓以苦引苦,人何以堪!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陷害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诗人并没有言过其实,残酷的现实正像他所预料的,尽管“*之已奏”,却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消息。直到调露**,高宗到东都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狱,但“坐赃”

  的罪名却和他的“文名”连在一起永远地被载入史册了。这愤恨如何能*消?到敬业起兵伐武,他积极参与并起草了《讨武曌檄》,或许原因正在于此。

  曾经说过:“问咏物如何始佳?答:未易言佳。先勿涉豈犬,一豈犬典故,二豈犬寄托,三豈犬刻画,豈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正是“去此三豈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诗的首联,“西陆”对“南冠”,“蝉声”对“客思”,“唱”对“侵”,对仗工整。次联则换以流水对,上下连贯,前后两联错落有致。第三联含蓄蕴藉,富于理趣。尾联用语犀利畅快。尽管有人认为“未免太露”,但精通诗道的骆宾王却认为不如此难以抒胸臆。这种“一吐为快”的风格,正是骆宾王诗歌一贯的特色。陆时雍曾经说过:“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这种“坦易”的诗风也表现了他倜傥不羁、豪放脱俗的气质。骆宾王的诗虽然不能摆脱六朝遗习,但不刻意追求形式。这首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