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精选22篇)

廉洁小故事(精选22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廉洁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廉洁小故事 篇1

  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也有损公肥私、爱沾小便宜的人。我的外公就是一位清正廉洁,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外公是一名儿科医生,经常把那些奄奄一息小生命救回来。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在外公家吃早饭,只听见一阵急促的“咚咚、咚咚”敲门声,外公去开门,我心想:“这下雨天,怎么会有人到外公家里来呢?”。只见一个身上湿淋淋的男人拎着两瓶酒和一大盒蜂蜜来找外公:“我儿子病得很历害,医生让我们转到南京大医院去看,我怕路上担搁,听说您的医术高明,就想请您去看看我儿子”。外公边放下钣碗边说:“帮病人看病,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你不必买这些,儿子看病还要花钱。这样吧,东西你放下,我这儿1000块钱你拿去,东西算我买下了。”说完外公硬是把1000元钱塞给了那位叔叔,钣没吃完就去了病房……

  外公终于又把一个小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了。那位叔叔感动的热泪盈眶:“吴医生,您真是难得的好医生,我们全家会一辈子记住您的救命之恩。”出院时,这位叔叔给外公送来了一面锦旗。

  我为有这样一个外公而感到自豪,我长大了也要向外公学习,做一个清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廉洁小故事 篇2

  如果人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廉洁,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当然是一塌糊涂。如果人们都廉洁守法,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当然是多姿多彩喽!

  我家隔壁的小王叔叔就是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他中等个头,头发很短,脚上总是一双又旧又老的运动鞋,身上总是那已经退色的深蓝色的工作服,口袋里总装着一把轻便的小钳子,他的工作就如他的口袋里的东西一样,他就是一位修车工人,不过也是一个部门经理,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真老实。

  去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王叔叔却一心一意在工作上。“咚咚……”王叔叔家来人了,“来了”王叔叔便去开门了,“你好!”“好!”只见那个人一进来就把一大包礼物塞到王叔叔手里,王叔叔接受了,“王经理,我想请个假回娘家,这些礼品你收着吧!我走了!”“你来就是为这个,如果人人都请个假,那公司就没人了,把东西拿回去。”说完那个人便走了。

  如果人人都像这样,那么世界会多美好呀!偏偏又有人不知廉洁。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回家后,看见有两个人一起谈话。第一个人说:“这些钱你收着,把事情办好后,我会再给你一些!”“什么事呀?”另一个人说:“我儿子这次高考成绩不太好,你跟校长说一下啊!”“好!”他们说完就离开了。

  这个世界要是每个人都廉洁守法就好了!

  廉洁小故事 篇3

  “绢帕麻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是形容廉洁的诗,可廉洁又是什么呢?是荷花,出瘀泥而不染;是溪水,清澈纯净;是春风,安抚人们的心灵;是扁舟,载着我们驶向美德的彼岸。

  也许廉洁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从古至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廉洁之人,我们的祖国才能变得繁荣富强,如东汉时期的杨震有一次,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市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地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后来这个故事就家喻户晓,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来告诉那些不廉洁的人要学会自律。

  古有杨震之廉洁,今有华人必之廉洁,我们小学生也要讲廉洁。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值周,我检查我妈妈班——六年级4班的眼操和卫生,到了我妈妈班,美术老师正在讲课,学生们在剪纸做手工,我便喊了声“报告”就进去了。一开始,我就发现了一大堆卡纸“躺”在地上,我看了看扣分表,有“过道不干净”,正当我决定扣分时,从我的心灵中又冒出另一个“我”,她对我说:“这可是你妈妈的班呀!扣了分,妈妈还要被扣钱哦!”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是啊!要是我扣了,妈妈肯定会会批评我吧!我可不想我枪口上撞,于是我准备不扣,可这时又冒出另一个“我”,这个“我”又告诉我:不能不扣,要做廉洁的孩子,要公平公正!”我又想了想:“对,虽说是妈妈的班,但也要公平公正。”于是我把这纠结的0.1分扣了下来。

  回家后,妈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表扬了我是一个廉洁的好孩子,我可高兴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后人瞻仰和传承的廉洁品质,廉洁既可以小到一颗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的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它与我们既像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做弘扬正气、廉洁为贵的合格公民。

  廉洁小故事 篇4

  廉洁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廉洁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廉洁是曲,和曲为歌,方知歌之动听。—————题记

  夜已深,静,听一潭池水涌动。

  男人归家,同一滩软泥落在沙发边,妻子已沉沉睡去,渐起渐弱的呼吸声在耳旁回荡,脸露带甜意,同转动的时针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她一定做了个好梦,他想。

  男人是一家外企的执行长,他夙兴夜寐与工程师们商议,他栉风沐雨与工人们在工地来回作考察,他废寝忘食纪录工程流程,他想,工作一完成,就要好好休息一番。

  同往日整理文件,一封未匿名的信封,媚态百生,它在谄笑。男人有些疑虑,打开信封,仅有一张末位带有五个零的支票,男人恐慌,摇醒熟睡的妻子。

  “这是,谁送来的?"妻子回复“是今天王议长亲自送来的,说是为了犒劳你的。”妻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给你就收下吧。”“真要收吗?收下就算贪污了!”“你不收,别人也会收,有利益大家都会图的,你难道不明白吗?”“容我再想想。”男人合眼沉思。

  收了,我的人生就不配称作清廉了。

  不收,与王议长就别想谈合作了,唉。

  不,我不应该收,男人想。

  深夜,汽车的鸣声划破静谧,一辆大众在寂寥无人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直达目的地,妻子下车,敲门,将支票归还,男人笑了。我们做对了,他想。

  在这世俗的世界里,廉洁清贫的人,是周恩来,只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

  廉洁小故事 篇5

  古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亦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辞辛苦出山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政界名流,频频由廉洁两字散开,抒胸意也可,阐心声也罢,细细品酌,纵披拂着千百年尘土,亦是振聋发聩,引人即反思又不得遐想连篇。正所谓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官场之上,利益的诱惑何止之大。司马迁却经得起诱惑。西汉时期,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企图拉拢他,派人送他一对珍贵的玉璧,司马迁之女对这对晶莹剔透的玉璧很是喜欢,司马迁却劝导女儿:玉璧贵在无暇,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并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司马迁此举,并不是因为他不爱珍宝,而是因为他更想要心灵上的廉洁。

  西汉司马迁大义退玉璧,以身为例教会我们廉与洁。

  自古有清廉守业之人周公,忧国忧民之廉之人蔺相如。有名迹悬鱼太守,刘宪一钱太守。还有廉洁文人墨客,用墨汁,羊毛软毫记叙廉洁,以诗词抒胸中之廉洁意之人。他们,亦生平事迹被人传诵,又亦默默无闻执着于廉与洁。他们,都是廉的诠释者,洁的传诵者。

  不论做官还是做人,守住心灵的底线,但求无愧于人,方能坦荡立足世上。然而,这条心灵的底线廉洁,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把他一退而退,到最后弥散于无形呢?保持一时的清廉容易,保持一世的清廉却难。有多少落马之人,论能力,是个实干人才,功绩颇丰;论初心,也曾决心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地工作一生,却错听旁人一句有权不用,逾期则废。在即将荣休之际想利用最后的利益狠捞一笔,却落得晚节不保。令人惋惜。因此,守信廉洁,就要从一而终。哪怕一处防线放松,一个口子打开,贪念的污水如潮水一般逐步涌进、逐步吞噬心灵,最终造成道德的缺堤。

  廉绝不解释廉价。身廉志不廉。廉可能是思想飞跃,人人都将廉了记于心,人类无疑向前再跨一步。

  洁解释为洁净。两袖清风即是洁。双手干干净净,心中也涌入甘泉。洁的存在也无疑在促使人类的进步。

  廉与洁绝不只存在于官场之上,中华清正廉洁之风已经自上而起,也自下而生。各方各面,倡廉,倡洁。而我,中华的下一代,应是将廉和洁种植于心,落根发芽。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廉与洁我很高兴认识你们。

  廉洁小故事 篇6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曾说:“不受日廉,不受日洁”,但这对人来说可能?

  人一生为什么要活,因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欲望,人不可能失去欲望,即使是那些到处说自己已经看破欲望一样,他们也有让别人欣赏他们这一欲望,如果人真的什么欲望都没有,也就是说他连生的欲望都没有,那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但为什么世上还有廉洁的人呢?因为人不是什么控制不住欲望的动物,他们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自己的正义感,责任感去压制欲望,正如晋代的吴隐先生,“不惧饮坏泉”,饮后还是一生廉洁自律,当然坏泉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传说,但这也说明有坏念不可以廉洁一生。如果说坏污和腐败是黑,这是世间必然的,是的,我们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廉洁起来,我们不是圣人,但每个人的廉洁就如夜路上的一盏灯,而夜路上的路灯,当然每一盏都有着让一个地方,或大或小的地方明亮起来。是的,这让我想起我在书中看到的一句对话:“朋友,你在这个满是坏人的世界做什么好人?你一个人是无法改变世界的本质的”。“谁说的?至少世界上多了一个好人,当然也更美丽了一些呢!”没错,我们虽不能向神一样让阳光洒遍大地,但我们到少可以让世界更美丽一些。

  近年来,我看到许多的坏官被捕的报道,这让我忧喜参半。这么多坏官他们完全被自己的欲望吃了,这不得不让人觉得他们可怜又可恨,但让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让世界多了很多的好人。是的,廉洁的火焰已经开始传递给更多的人,虽然黑暗无法消逝,但它无力狂妄,世界的光早已散发到人间:从东汉的羊续到宋代的包拯、张俊再到现在的众人。没错,一个人的廉洁与否和他是否做官,身份如何没有一丝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廉洁时,每个人都有强大内心时候,不只是为自己而想,而为别人,国家多想,这何尝不是廉洁呢?这何尝不是深黑的夜中一盏明亮的灯呢?何尝没有为世上多一份光明呢?

  晚上各种各样的灯让深夜一片光明,何时人们的心中的深夜也可以像这样呢?我想应该不远了………

  廉洁小故事 篇7

  故事里说的是一名书生在书市里看书,有一位少年书生挑了一部《吕氏春秋》排队交钱时,看到前面一位老者,不小心掉了一枚铜钱,这位书生把那枚铜钱踩在脚下,然后把它捡起放入口袋中。

  老者看在眼里,却没有吱声。

  可是就因为他的这个举动,而毁了他的美好前程。那个书生后来进了誉录馆,要见江苏巡抚汤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苏州巡抚是几年前那位老者,这个书生就这样掉了他的官。

  廉洁小故事 篇8

  “妈妈,什么是廉洁呀?”我曾用稚嫩的声音这样追问过妈妈。妈妈微笑着回答我:“廉洁就是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廉洁是像周总理一样吗?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廉洁是像包拯一样吗?嫉恶如仇,严于律己,铁面无私,执法不避亲党,所有亲朋故旧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让后人瞻仰和传承的廉洁的品质,廉洁既可以小到一粒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到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它与我们既像是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身边就不乏有像这种刚正不阿,严于律己,勤俭廉洁的人。

  我的爷爷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干部,衣服一年到头穿来穿去也就那么几套工作制服,从来没有为自己购置过一件新衣。他总是很节俭,平常掉在桌上的饭粒,他都要捡起来吃,即使是刚做好的饭菜还有很多,他也会默默地把那些剩饭剩菜一点不剩的吃完。

  爷爷常对我们说:“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

  在工作上爷爷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记得那一天,一个穿着气派的老板来我家做客。一番寒暄之后就切入了主题:“张书记,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让您给我把把关。”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上次我已经和你说过了,这个检查是公开、公正、公平的。”“您说的对!说得对!”这位叔叔一边点头哈腰一边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卡塞给爷爷。这时爷爷有点恼火了,声音比以前更坚决了:“我已经说过了,我建议你还是把精力放在完善自己的缺点上吧!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那老板一脸无奈相,只好勉强一笑:“那打扰了,再见!”

  像这样来我家送礼的人还真不少,可每一次都被爷爷拒绝了,爷爷总说:“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因此,爷爷还落下一个“傻子”的称号,可他却乐意当这种“傻子”,这也是最美的“傻子”。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身上的这种廉洁的精神,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下去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做到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的话,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廉洁小故事 篇9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廉洁”这种精神都是被人们所称赞的。

  在我的心目中,廉洁的典型代表人物就属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了。他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从古到今无不被人们所敬佩。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人在看《少年包青天》,我看着电视里面那个黑黑的皮肤,额头上有一个月亮状印记的那个人,对妈妈说:“妈妈,那个人长的好难看啊!”活生生的就是一个黑炭头嘛。妈妈笑着揶揄我,并告诉我有关包拯的事例,渐渐的,我开始喜欢上包拯了,更令我欣赏的是他那种清正廉洁的品质,印象最深的,记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的是他在审判案件中,有一个皇上的儿子犯了法,皇上很想为他的儿子求情,却被包拯的一句话说的心服口服,从此,并对包拯更加欣赏有加。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例里,我们可以知道廉洁对于人们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一个有廉洁的人,是多么值得被人们尊敬的。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志士因为拥有这种精神而被人们敬仰。古有包青天,今有周恩来总理,中国的'一代伟人周总理,他去世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存折竟然只有一块钱,一块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都很清楚。堂堂一个中国的领导人,却拥有这样廉洁的品质。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中国人所赞叹,更让外国人所震撼,联合国更是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廉洁的楷模,做出了从所未有的举动——为周恩来总理降半旗。这对于周恩来乃至中国来说是一种多吗大的肯定呀!

  纵观这两位廉洁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得出:人并非生而拥有廉洁,但廉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让我们从小培养廉洁的品质,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廉洁之花在你我之间盛开。

  廉洁小故事 篇10

  “污泥不染而尊,清正廉明为贵”有些人认为廉洁就是不受贿赂,但我认为廉洁就是平常的小事,你不信?那我就讲给你听吧。

  昨天傍晚,我吃完饭后,来到公园散散步,做做操,看到旁边有一家商店心想:既然来都来了,就去买一点零食再回家吧。

  我走进去拿了几包薯片和一瓶牛奶,正准备付钱时,却发现钱丢了,哎,这么多人肯定找不回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售货员姐姐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温柔地对我说,“没关系,小妹妹,今天这次姐姐请你好吗?”我不好意思地说:“姐姐,那你住在哪?我明天还你钱。”姐姐告诉我,她就是在这一栋楼。我对姐姐说:“姐姐,那我明天早上就来你家好吗?”姐姐说:“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姐姐家还她的钱,没想到姐姐收下钱后,又给了我一盒牛奶,我就对姐姐说:"姐姐您真善良,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姐姐也对我说:"小妹妹,你也是一个真诚的孩子,这牛奶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你们看廉洁总是环绕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寻找,总会找到身边的廉洁。

  廉洁小故事 篇11

  古今中外的廉洁故事很多,中国有很多代表性人物,如周恩来、宋庆龄、包拯、于谦、任长霞等,我选其中一位来说说吧。

  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20月没下过一场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在大会上很痛心地说:“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多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表现。

  周总理一生清贫,他发扬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急人民之所急,无半点私心。这样大公无私的品质,是我们的好榜样!

  廉洁小故事 篇12

  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

  廉洁小故事 篇13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廉洁小故事 篇14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廉洁小故事 篇15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廉洁小故事 篇16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诚信、廉洁、正直。

  不久前,我读到一个公孙仪拒鱼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相国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人们争着送鱼给他,但均被拒之门外。他的弟子们劝们说:“你既然喜欢吃鱼,就该收下人们送来的鱼,为什么不接受呢?”公孙仪深刻地分析到:“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才不肯接受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到时候就要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是徇私枉法。徇私枉法,就难免被罢官。如果我的相国职务没有了,这些人也一定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到那时我又没薪俸自己买鱼,还能再吃到鱼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现在的社会。当今社会上,有的人当了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拉上了官位;有的人当了官,不断贪污人民的财产;有的人当了官,假公济私、只收礼不办事。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可耻啊。

  当然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像公孙仪那样,乃“出淤泥而不染”的为政清廉者。他们把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和人格。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严于律己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品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清正廉洁”永远驻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做个诚实、正直的学生吧。

  廉洁小故事 篇17

  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廉洁小故事 篇18

  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

  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

  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

  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廉洁小故事 篇19

  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廉洁小故事 篇20

  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

  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廉洁小故事 篇21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

  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

  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廉洁小故事 篇22

  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謚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

  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