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篇一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第一章 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的新要求及基础知识 第一节 学习“十七大”精神建设方志学科

第二节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第三节 地方志的性质 第四节 地方志的特征

第五节 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

第六节 地方志编纂人员的责任素质要求 第二章 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编纂原则 第三节 质量标准

第三章 地方志的体例编纂标准 第一节 地方志的凡例 第二节 地方志的体裁

第三节 地方志的行文基本章法 第四节 地方志体例分析

第四章 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 第一节 地方志的编纂程序 第二节 地方志的总体设计 第三节 各级地方志的设计 第四节 专志(篇)的设计 第五节 志稿的评审与修改

第五章 地方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 第一节 资料的种类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资料的鉴别、考订 第五节 资料的选用

第六章 地方志的凡例、篇目与总纂要点 第一节 凡例的制定 第二节 篇目的设计 第三节 志书的总纂

第四节 附录、编后记和索引的编写 第七章 各地方志专志的具体编纂要点指导 第一节 大事记的编写 第二节 经济部类的编写 第三节 政治部类的编写 第四节 文化部类的编写

第五节 民族、宗教部类的编写 第六节 人物人志的编写

第八章 年鉴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年鉴编纂原则

第二节 年鉴条目的编写标准

第三节 年鉴的分类、体例与文体文风 第四节 年鉴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年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使用 第六节 年鉴的具体编纂要求 第七节 年鉴的附录、索引与总纂 第八节 应用电脑编辑年鉴的方法

第九章 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特点 第二节 区县地方志书写准备 第三节 区县地方志书行文 第四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概述 第五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征集

第六节 区县地方志资料考证、整理与管理 第七节 区县地方志应用现代技术 第八节 区县地方志版式设计 第九节 区县地方志编制索引

第十章 地方志的续修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 第一节 续志的任务

第二节 两届志书的衔接问题 第三节 续志理论研究

第四节 方志续修的准备与实施

第五节 续修地方志的实践、探索创新

第十一章 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 第一节 政治标准 第二节 记述标准 第三节 体例标准 第四节 特色标准

第五节 志稿的评议和审定 第六节 志书出版

第七节 少数民族文字志书的翻译出版 第十二章 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地方志信息资源具有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 旧地方志的管理与利用

第三节 加强地方志信息资料管理,加快地方志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十三章 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 第一节 地方志行政管理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十七大报告,做好思想工作管理 第三节 地方志的日常工作管理 第四节 资料管理 第五节 审定稿制度

第六节 地方志文献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节 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相关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新时期地方志的编纂的基础知识、地方志的编纂原则与质量标准、体例编纂标准、地方志的设计与志稿的审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要点;及地方志的凡例、篇目、总纂要点,与各地方志专志、年鉴、新时期区县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标准及要点指导,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地方志志书质量评估标准与审查验收、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编纂工作的行政管理。本书特点:

指导性强——针对十七大的精神要求和新时期地方志编纂工作标准、要求与工作要点指导过程工作的具体细节、环节,本书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做到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规范性——本书主要依据我国最新的地方志编纂规范,按照其中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和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

紧跟时代——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了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活力和国情的真实性。

权威编著——本书由长期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研究及其指导的资深专家、教授结合自身经验与实践成果精心编写。

读者对象: 地方人民政府 文化局、档案局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 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编史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史志研究院、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研究所

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方志协会

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篇二

第一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农业税收

一、农业税。建国初,农业税是专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全 区1952年农业税收入为2428.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6.4%(当时辖县、镇)。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负担逐年减轻,农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低。到2000年,全市农业税收入为367l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比1952年下降63.6个百分点。

二、农林特产税 是从农业税分离出的一种税。1987年下半年开始试点,1989年开征。

三、耕地占用税

四、契税收入

第二节 工商税收 截止l993年底,市工商税征收税种有:产品税、增值 税、营业税、工商统一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 户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国有企业奖金税、国有企业工资调节税、印花税、固 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工商税收税款滞纳金、补税罚款收 入、其他工商税(包括车船使用牌照税、房产税、屠宰税、牲 畜交易税),共计l 8个税种。

第三节 企业收入

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对部分国营企业征收的所 得税、仍视为企业的上缴利润,列入企业收入。

1984年,实行 第二步利改税,全区绝大多数盈利企业,均由上交利润改为缴 纳所得税和调节税,仍列入企业收入。

l986年至l993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从1987年起,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利润、上缴基 数、年 终 结 算、多 退 少 补。

1994年,企业全部实行利改税,为便于考核统一口径,企 业上交的所得税仍列入企业收入。

第四节 其他收入

一、规费收入,包括公安规费、工商规费、卫生规费、民 政规费。从1995年 起,规费收入改列其他收入科目。

二、公产收入,包括财政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他公产租赁 和变价收入等。1962年至l993年累计收入440万元。1994年至 l997年共收入200万元。

三、罚没收入,包括公安、司法、工商、物价、审计、城 市管理等。

四、其他杂项收入,包括专款收入,企业上交折旧基金,以前年度支出收回,追缴赃款赃物变价收入及其他零杂收入。从1 997年起,行政事业费收入纳入预算内。

第 五 节 公 债

三、国库券。i981年开始发行。

发行期:1981年至1991年,每年发行一期,于每年元月1 日起发行,单位认购的于6月30日结束,个人认购的于9月30日 结束,计算利息从当年7月1日起。1992年至1993年发行的国库 券,第一期,从4月1日开始计息,第二期,从7月1日开始计息。l993年 第 三 期,为 非 实 物 国 库 券,由 银 行 负 责 发 售。

债券 面 额:l983年 至l 989年发行的分为5元、lo元、50元和l 00元4种,l990年至l 99 1年发行的分为5元、low元、20元、50元和1 00元5种; l992年分为50元、100元和500元3种:1 993年分为l 00元、500元和1000元3种。还本付息办法是:1981年至l984年发行的,自发行后第六年起分5年做5次偿还,每年20%;1985年至1987年发行的,于 发行后第六年一次偿还本息;1988年至l 993年发行的,偿还期 为3年,发行后三年一次性归还本息。其中:1992年和l993年

筝一期为5年:历年利率为:1981年,年息4厘;l982年至1984年,单位购买的年息4%,个人购买的年息8%;l985年,单位购买的年 息5%,个人购买的9%;1986年至1988年,单位购买的年息 6%,个人购买的年息1 o%;1989年至1990年,年息为14%; l991年,年息10%;l992年第一期年息为low.5%,第二期为9. 5%;1993年第一期年息为15.86%,第二期为13.96%。另外,1989年国家还发行了特种国债和保值国债,1990年至l991年继 续发行特种国债。发行对象、办法与同期国库券内容基本相同。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一、基本建设支出。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也称企业更新改造资金。

三、科技三项费用

四、流动资金 1962年至l983年,地区财政拨付给企

业的流动资金累计达4362万元,五、支援农业支出 包括支援农村生产和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

l、支 援 农 村 生 产 支 出,包 括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和 水 土 保 持 费、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发

展 粮 食 生产 专 项资金 支 出、农 村 农技推 广

和 植保 补 助费等。l981年后,大部分改为有偿(无息)支援,即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方式。从此,全区各级财政逐步建立 了有借有还的支援农业周转金。周转金使用范围,包括种养 业、乡镇企业和其他有关支农的项目。

2、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包括农垦事业费、农业事业

费、农场事业费、畜牧事业费、农机事业费、林业事业费、水 利事业费、水产事业费、乡镇企业事业费和其他事业费等。

第 二 节 城 市 维 护 费

城市维护费,是财政拨付的城市公用事业经费。支出范围 包括:道路、桥涵、给水、排水、公共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堤 坝、供气、供热、城市交通管理、消防、路灯等项公共设施的 维护费:园林、苗圃、公共绿地、风景绿地等园林绿化设施维 护费;公共厕所、清扫垃圾、街道洒水、扫雪等公共环境卫生 补助费:城市其他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费。城市维护费 支出,随着经济建设和市政建设的发展逐步增加。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财政用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 的资金逐年增多。从不同时期看,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一、教育事业费 包括中等专业学校经费,职业教育经 费,中学、小学、幼儿教育经费,特殊教育经费,广播电视教 育经费和其他教育经费。

二、文化事业费 包括文物事业费、艺术表演团体经费、图书馆经费群

众文化经费、其他文化事业费等。

三、卫生事业费(含中医事业费)包括医院经费、卫生

院补助费、防治防疫事业费、药品检验机构经费、妇幼保健经 费、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经费、其他卫生事业费等。

四、公费医疗

五、广播电视事业费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县广播站 和其他广播事业费。

六、体育事业费 包括体育竞赛费、业余训练费、体育场 馆补助费、其他体育事业费。

七、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主要用于各级党校经费。

八、计划生育事业费 包括手术减免费、避孕药具经费、基层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经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宣传服务站经 费和其他计划生育事业费。

九、科学事业费 包括自然科学事业费、科协事业费。

十、档案事业费、地震事业费和其他文教事业费 档案事 业费,第 四 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包括:抚恤费、离休费、退休

退职费、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自然灾害救济及其他民政事业 费。

一、抚恤事业费 包括牺牲病故抚恤费、残疾抚恤费、烈 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事业经 费和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维修费。

二、离休费 包括离休干部的离休金和离休人员的活动费

及其他经费等。

三、退休费 这项开支包括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退职人员 退职金和其他经费。

四、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包括农村社会救济费、城镇社 会救济费、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 费、殡葬事业费和社会残疾人福利事业费。

l、农村社会救济事业费。

2、城镇社会救济费,包括对城镇居民中的困难户进行

抚 恤 和 社 会 救 济 福 利 事 业 定 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

3、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费。

五、自然灾害救济费 是用于解决灾民吃、穿、住困难户 的救济费和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用于灾民的抢救、转移、安 置、治病等费用。

六、其他民政事业费 1985年开始单独设款。第 五 节 行 政 管 理 费

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机关经费、党派团体补助和公检法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

1、行政支出,包括人大经费、行政机关经费和1987年以 前的党派团体补助费支出。

2、党派团体补助费,包括党派补助费、政协经费、人民 团体补助费。

二、公检法支出 包括公安、安全、司法、法院和检察支 出。

1、公安支出,包括机关经费和业务费、看守所拘留所经 费、收容审查所经费、干部训练费和其他经费。

2、司法支出,包括司法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训练费

和其他经费。

3、法院支出,1991年,从司法检察支出款内划出单列。

支出范围包括法院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经 费。

4、检察支出,1991年,从司法检察支出款内划出单列。支出范围包括检察机关经费和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和其他经 费。

5、安全支出。第 六 节 其 他 支 出

其他支出比较零散不稳定,各年间变化较大,支出项目很 不统一。如其他部门事业费、价格补贴支出和专款支出类等均 列在其他支出费内。

一、其他部门事业费 包括工商管理部门事业费、税务部 门事业费、统计部门事业费、劳改劳教事业赞和其他事业费。

l、工商管理事业费,主要用于基层管理机构经费和工商 管理部门业务费。

2、税务事业费,主要用于列入事业编制的税务机构经费 和征收业务费,3、统计事业费,主要用于统计业务费和抽样调查队机构 经费等。

4、劳改劳教事业费,主要是对劳改劳教单位的补助经

费。包括教育改造和犯人生活费、犯人就医补助和警备设施及 劳改劳教工作人员训练费等。

5、其他事业费,包括财政事业费、审计事业费、行政机 构事业费、党派团体事业费补助、农业税征收费、乡(镇)财 政经费、城镇建设规划和其他费用。

二、价格补贴支出 包括粮食加价款、市镇居民的肉食价 格补贴、平抑市场肉食差价补贴、平抑蔬菜市场差价补贴、民 用煤销售差价补贴、农用生产资料差价补贴等。1985年开始,单独设类。

三、专款支出 包括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城市水资源建 设资金、教育附加支出。

l、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是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收入用 于补助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综合性治理措施,以及 补助环保部门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的专款支出。

2、城市水资源建设资金,是城建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从1986年开征,用于水资源建设的专项支出。

3、教育附加支出,是税务部门征收的按规定用于教育事 业的专项支出。

四、其他支出 包括少数民族补助费、人民防空经费和其 他支出费用。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l985年,实行“划 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河北省对廊坊地 区固定收入和分成收入仍实行“总额分成”的办法。收支基 数,以1983年决算为基础进行调增调减,最后核定廊坊地区收 入基数为l 3262万元,支出基数为9595万元,留成比例为72.

4%。1986年,实行“按比例上解”的体制。收支以1985年基 数为依据进行调增调减,最后核定收入基数为13370.9万元,支出基数为9623万元,留成比例为72%。

i987年,开始实行“上解递增包干、增长全留”的体制。收支基数未作调整,河北省照顾大厂县62.4.万元进体制,核定 廊坊地区留成比例为72.3%,上解省27.7%,基数为6038万元,l987年递增比例为6.5%,应上解省收入6430万元。年终决算实 际递增比例为5%,上解省收入6339万元。同年中央向地方第 二次借款,按1986年,财政支出20999万元为基数,扣除价格 补贴和个人工资部分l0983万元,借款基数确定为1ool6万元,比例为15%,省向廊坊地区借款额为1500万元。其中:地区本 级370万元,县级1130万元。1988年,财政体制未变,重新核 定收支基数,以1 986年决算为基数进行调增调减,核定收入基 数为19788.4万元,支出基数l2984.3万元,1987年,中央借款

1260万元进体制。最后核定廊坊地区留成比例为65.7%,比1987年减少了6.5个百分点,上解递增比例,由1987年的6.5%调为5.5%。1989年至1993年,体制基本没变化。1994年,在工 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采取整 体设计、分步到位的策略,在基本维持原财政体制分配格局的 基础上,同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即新老体制双轨并行。

第 二 节 预 算、决 算

一、预算

1985年年至1986年,地区预算安排,坚持“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分灶吃饭”的原则。凡应由各县解决的问题,均由各 县财政根据自己的财力自行解决,l987年至l993年,实行“收入上缴、递增包干、增长全 留”的体制。预算安排,仍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不打 赤字”的原则。首先要保证人员经费,其次再安排事业发展和 其他生产项目。

1994.年至2000年,预算安排,在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不打赤字”的原则下,实行了综合预算,即将预算内、外 资金统筹安排。

二、决算

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企业,所得税和利润分别统计,分

别列入决算。各县财政包干范围内的各项支出结余,根据集中 资金精神,控制结转项目,凡事业计划已经完成,不再结转,事 业 计 划 虽 未 完 成,但 可 以 不 办 或

缓 办 的,也 不 结 转。

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决算编报作了如下改进: l、省财政与地区财政需要年终单独结算的税利事项,由税务 部门提供结算依据数字。地区财政规定的结算原则,及时办理 汇编财政总决算。

2、国家采取集中资金措施增加的收入,凡 规定按现行财政体制办理的,作地、县收入,计入分成收入总 额:规定专项上缴中央、省财政的,及时缴入中央、省金库; 规定调价收入全部上交国家的,企业不得提取利润留成。

3、地区财政统一预留的上年调整工资数,在当年决算中以缴回上

年 预 留 企 业 调 整 工 资 应 补 未 补 数 科

目,如 数 缴 回 国 库。

l985年,国家不再集中企业折旧资金,由地、县在预算外 列收列支。

l989年,决算编报原则是:l、清理收支。要做到按规定

应收尽收,应退则退,应支则支,如实报帐。

2、清理往来。对暂存、暂付款项逐笔清理。属于应作预算收入的必须缴入国 库;列入决算;属于该列支的要如实转帐列支;属于清理收回 的要及时清理收回。

3、清理结转。对上级下达的专款,事业 计划已完成,不再结转,事业计划虽未完成的,但可以不办或 缓办的也可不再结转;对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一般要尽量少 结或不结转。当年出现赤字的区、市、县原则上不再结转。决 算设置五天清理期。

l993年,决算编审要求做到“三清”、“三(呆一压”。决

算数字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全面”。从年终开始,对收 支、往来和支出结转项目进行清理。将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及 时催交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将不该列支的不准列支:对属于 应作预算收入的“暂存款”,要及时入库,属于该退的也要及 时结清。年终决算,要保决算收支平衡,保决算质量真实可 靠,保决算进度按时上报。压缩结转。支出结转的原则是,清 理项目有保有压,有钱就结转,无钱不结转。结转必须符合财 政部统一规定的11项结转项目。即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 用、支援农村生产、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等。除此之 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得结转。有赤字的区、市、县严格控制支

出 结 转 项 目,压 缩 结 转,平衡 预

算,减 少 赤 字。l994年至2000年,决算编报原则和要求没有大的变动。

第三节 会计

一、预算会计

l、总预算会计。建国后,天津专署逐步建立健全了财政 总预算会计制度。

l984年,随着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廊坊地区根据河 北省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各级总预算会计制度。在会计科 目的设置上,国家预算资金和地方预算外资金分别核算、分别 设帐、各自平衡。预算资金的会计科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 结存三大类。

1989年,财政部重新制定了《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科 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结存三类。预算资金设21个科目,预 算外资金设l5个科目,共设36个科目。取消中央借用地方财政

款 科 目。将 地 方 购 买 国 库 券 改 为 购

入 有 价 证 券 科 目。

l998年,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由收付记帐法改为借

贷记帐法。会计科目:资产类设11个科目,负债类设4个科 目,净结余设5个科目,收入类设7个科目,支出类设7个科 目,共五类34个科目。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l989年,财政部重新制定了《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实行收忖实现制。有经营收入单位 可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科目仍设资金来源、运用和结存三 类。全额预算管理单位设39个科目。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设28个 科目。自收自支单位同设28个科目。

l998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由收付记帐法 改为借贷记帐法。会计科目设:资产类6个科目,负债类3个科 目,净资产类2个科目,收入类3个科目,支出类3个科目,共 五类l7个科目。

二、企业会计 l、工业会计。

1993年7月1日,为规范和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根 据《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 五大类:资产类有27个科目; 负债类有15个科目;所有者权 益类有5个科目:成本类有2个科目;损益类有11个科目。会计 报表只设月报和年报,月报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报有财 务状况变动表、利润分配表、主管业务收支明细表。至l999年 仍执行此办法。

2、商业会计。

l993年7月1日,廊坊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商品流

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科目设置4类:资产类30个科 目;负债类16个科目;所有者权益类5个科目;损益类14个科 目。会计报表:月报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报有财务状况 变动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利润分配表。会计核算形式,采用借贷记帐法。9 9 4 年 至 2 0 0 0 年,会 计 科 目 基

本 无 变 动。

第 四 节 财 务 管 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 l、固定资产管理。

l985年,廊坊地区执行国务院发市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 折旧条例》。(1)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季节停用和大修理停 用的设备,农业企业的经济林木。(2)提取折旧的方法,采 取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折旧应按月提取,并计入当月成 本,净残值比例,在原值3%至5%范围内,由企业主管部门确 定,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3)折旧基金用途:机械设备更 新、房屋建筑物重建、固定资产技术改造、试制新产品措施、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措施、劳动保护措施、零星固定资产 购置。

1993年7月1日,廊坊市执行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固 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但单价在2000元以

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物品。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直接 记入有关费用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提取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也可以实行快速折旧方法。一直延续到l999年。

2、流动资金管理。1983年,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由银行按信贷政策供应,此后,财政不 再增拨流动资金,过去各级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的流动资金留给 企业,不再收回。

3、成本费用管理。

1986年,廊坊地区执行财政部《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 法》,对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做了明确规定,企业计算产 品生产成本一般应设置原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 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1993年7月1日,国家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根据

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对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实行制造 成本法。即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分配与生产经营最直接的费 用。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 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抵值易耗品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生产人员 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修理费,办公、取暖、水电费,季节性、修理期间停工

损失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体现到当期损益。1994年 以来没变化。

4、利润分配菅理。1983年6月,全区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办法。凡有 盈利的大中型企业,实行利润均按55%税率交纳所得税,剩余 部分一部分交国家,一部分留企业;国营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按八级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

l984年,第二步利改税规定,国营企业缴纳所得税调节税 后利润,均归企业自己掌握使用,用以建立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后备基金、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前三项所占

比 例 一 般 不 少 于 留 利 总 额 的 60%,后 两 项 不 超 过 40%。

1987年,对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根据企业前三年利润 完成情况和技改指标完成情况确定利润上交基数,企业对财政 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全留,欠收自补”。一直延 续到l 993年底,1 994年起,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 得税税法》规定:交纳所得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按照财务 制度规定自行支配使用。

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全额预算管理

l980年,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超支不 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年终结余,除没有参加包干的大型修 缮费、大型设备购置费、大型会议费和专项业务费等专项资金 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外,其余正常经费包干结余,大部分应用于 发展事业,改善工作条件,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奖金。

奖 金 标 准,每 人 每 年 最 多 不 超 过 一

个 月 的 标 准 工 资。l987年,执行《河北省文教行政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行 政经费中的正常性开支,实行“以人定额、总额包干、超支不

补、结余留用”的办法;大型会议、购置、修缮费实行临时核

定,定额包干;文教事业中的正常性开支,逐步实行按工作量 供给的办法,学校经费按学生数核定,医院按编制病床核定。l99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数额较大,并能单独考核经济效 益的购置费、修缮费等专项资金实行“四专项”管理,即“专

项预算,专项审批,专项拨款,专项反馈”。1992年,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编制经费双包干”办法:

(1)列入包干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按编委核定的编制人数 核定包干经费(不含专项业务、购置、修缮费),对缺编单位 按实有人数核定包干经费,编内增人,相应增加经费;平编单 位按编制人数核拨经费;预算年度内增人不增经费,减人不减 经费;超编单位的超编人员一律不核定经费。

(2)奖励标 准:平编单位减人,按节约的人头费的50%计提奖励基金,剩 余部分用于单位的公用经费;对超编单位减人,按人均人头费 的40%提取奖金,剩余60%用于单位公用经费。(3)对平、超 编单位再增人,按月扣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一定数量奖励工 资,同时扣减下一年度单位经费。此办法延续到l998年2月 底。

2、差额单位管理

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篇三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3年9月,地处边陲的防城县东兴镇,一批进步青年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冲破家庭

樊笼及层层阻力,奔赴广州读书,寻求革命真理。不久,李成通、雷慧贞等4人在广州加入

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成为防城籍最早的共青团员。

1926年秋,受南路共产党组织的派遣,杨枝水、钟竹筠、邱祥霞等到东兴开展革命工作,成立了防城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对外公开的名称为防城县青年运动委员会。

1950年,防城县青年组织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防城工作委员会,张恒担任代理

书记;1952年林树海接任书记。1956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县委员会,林树海、唐述杰担任书记。1958年,防城县治迁往东兴镇,县名改称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团委亦改

名为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唐述杰担任书记。1964年,由刘创兴接任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防城县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普遍遭受冲击,其工作均被工代会、妇代会、红代会等组织取代,直到1972年底才恢复活动。1972年11月,共青团东兴各族自治

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东兴召开,会议以“发挥团员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战斗作用”为议

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东兴县第五届委员会,黎阅经担任团县委书记。

1978年12月,县治从东兴镇迁回防城,改称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团委相应更名为共青

团防城县委员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防城县共青团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从1979 年到1991年,召开了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次代表大会。

附: 1979年至1991年共青团防城县历届代表大会简况

┏━━┳━━━━━┳━━┳━━━┳━━━━━━━━━━━━━┳━━━┳━━━━┓

┃ ┃ ┃ ┃ ┃ ┃ ┃全县团员┃

┃次数┃ 时间 ┃会址┃ 书记 ┃ 大会中心议题 ┃代表数┃ ┃

┃ ┃ ┃ ┃ ┃ ┃ ┃ 数(人)┃ ┣━━╋━━━━━╋━━╋━━━╋━━━━━━━━━━━━━╋━━━╋━━━━┫

┃ ┃ ┃ ┃ ┃肃清流毒,解放思想,为四化┃ ┃ ┃

┃六次┃1979年10月┃防城┃朱海燕┃贡献青春。┃ 495 ┃ 16382 ┃

┣━━╋━━━━━╋━━╋━━━╋━━━━━━━━━━━━━╋━━━╋━━━━┫

┃ ┃ ┃ ┃ ┃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为两┃ ┃ ┃

┃七次┃1982年8月 ┃防城┃高吉刚┃个文明建设贡献青春。┃ 320 ┃ 13145 ┃

┣━━╋━━━━━╋━━╋━━━╋━━━━━━━━━━━━━╋━━━╋━━━━┫

┃八次┃1985年10月┃防城┃ 曾东 ┃青年应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242 ┃ 14350 ┃

┣━━╋━━━━━╋━━╋━━━╋━━━━━━━━━━━━━╋━━━╋━━━━┫

┃九次┃1988年10月┃防城┃ 曾东 ┃ 立足本职,参与改革。┃ 211 ┃ 12023 ┃

┣━━╋━━━━━╋━━╋━━━╋━━━━━━━━━━━━━╋━━━╋━━━━┫

┃ ┃ ┃ ┃ ┃青春献“八五”,奉献在本职┃ ┃ ┃

┃十次┃1991年8月 ┃防城┃龚义俊┃创业在今天。┃ 230 ┃ 14712 ┃

┗━━┻━━━━━┻━━┻━━━┻━━━━━━━━━━━━━┻━━━┻━━━━┛

防城县革命青年组织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分地发挥其社会职能。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

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社会进步活动。

自第五次团代会开始,团县委在全县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学英雄的活动,全县各

基层团组织分别举办雷锋事迹展览、报告会,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团县委还于1976年初

召开了1000人动员大会,尔后,全县成立了各种学雷锋小组1258个,有14166多青少年参加

了学雷锋活动。1977年6月,召开全县青少年学雷锋先代会,受表彰的学雷锋先进单位168个,先进个人689名。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防城县的峝中公社团委组织320名团员2059名青年投入 支前参战活动,出动支前工日17200个,火线运送弹药2050箱,送饭送水1700多担,抬担架

260多次,组织供应猪肉9万多斤,蔬菜12万多斤,木柴21万多斤,全社共有396名团员受奖,其中荣立一等功2人,二等功5人,三等功39人。全县91名团员分别受到团中央、团区委、团 地委的表彰。

在改革开放时期,共青团防城县委在农村团员中广泛开展科技兴农和培养农村青年“星

火带头人”的系列活动。全县各级团组织先后举办了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1760多期,培训各

族农村青年近万人,使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到1992年底为止,全县共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151名,其中江山乡珍珠养殖专业户林坤梅被评为全国

农村青年星火标兵。全县有5名团干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团干,6名团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青

团员,近2000名团员分别被评为地、县两级植树造林先进个人、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全县

有500多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防城各族自治县委员会为国家,为防城县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儿

女。在保国卫家、建设祖国、建设家园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篇四

农林科学院

2023地方志工作汇报

2023年,农林科学院在地委、行署、林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志办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志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年初以来,我院就把地方志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地方志工作,充分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由党委书记主抓,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认真抓好、抓紧,狠抓任务落实,经常研究、解决撰志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撰志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二、合力攻坚、层层落实

撰志工作是一项纷繁的工程,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我院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搞好撰志工作。一是加强与地志办的沟通。在纲目增设、修订过程中主动与地志办进行联系。二是建立科学的分工负责制。明确编写任务,给具体撰写人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责任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三、切实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撰志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为使撰志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院始终把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撰志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撰志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确定专题进行认真地讨论和交流。认真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大兴安岭地方志书年鉴编纂行文规范》。学习中,我们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大了对撰志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参加地区组织的业务培训。上述措施,使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为搞好撰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考证、初稿编纂工作

资料是撰志工作的基础,做好收集资料工作是保证年鉴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年鉴顺利完成的关键之所在。我们认真做好撰志工作的前期准备,通过到查阅、走访等形式,搜集大量的档案资料,保证了文稿质量,做到了图文并茂,为编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到目前为止,已按要求完成了年鉴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农林科学院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地方志书每 地方志与地方史篇五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我了解到王刚与周林志的事迹后唯一想到的话。

周林志,我们认识并熟知他,可能只是因为特敢于和歹徒搏斗的精神广为传扬,而我却感动于他十年如一日地往返乡间小路,为敬老院的老人挑水的身影。那因长期劳动的瘦小的身子在泥泞中,在炎热下,不变地走在敬老院与水井的路上。当炊事员,无怨无悔;任消防科长,认真负责。他就是如此,以挺立的身姿行走在自己的路上。1999年6月13日,强忍着伤痛仍穷追歹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我们的,仍旧是那个为人民追逐的背影。那晚,天特别黑,足以让世人沉默。

王刚,生于重庆,却扎根于蓬溪。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获少尉军衔并出任遂宁市蓬溪县武警事务长。向来兢兢业业的他在二十出头便攀向了事业的平稳期。而在1994年8月,特大暴雨冲击着蓬溪,眼看价值600多万的生产原料被洪水吞没时,他临危受命,在带领战士七小时奋战抢救了物资后,他又得知某村五户居民被困。在面对洪水淹没公路时,战士们跳进水中,游向对岸。当战士王卫兵被猛浪击中,正指挥秩序的他跳了进去,用全身的力量推上战友,他却卷进洪水,不明去向。24岁的生命,只在猛烈洪水中勃然向上,留给人们的,却是惋惜与赞美。

我想,卷走王刚的洪水,定时和这血与肉,构筑着国人的脊梁。

肖邦曾经说过:“爱国高于一切”,这两位烈士,无不用生命向世人诠释这伟大的精神。

而今,各种校园们事件让人们将目光投注在90后学生,不懂感恩,不明责任,不知困苦......种种批驳与谴责指向这个群体。而我想,他们只是将“奉献”这种时代精神抛在了过去,误以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是前人的事。

“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我要当教师”......这是来自小学生嘴里的梦想,无不是站在岗位上便誓死不离的职业。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孩子们改变,我只知道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是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在两位烈士的精神中去浸染自我,找回他们那‘为人们奉献小我’的梦想。

这是一个漫长且浸渍着满足的过程,而这也需要我和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

梅秀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