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1
作者:邓丽琼转贴自:湖北沙市实验小学点击数:377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湖北沙市实验小学
邓丽琼
(XX年荆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 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 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 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一、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练习。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 )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 )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根据课文填空。 补上缺的标点符号。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用“//”标出来。 二、写一件可笑的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写。 学习小结: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思考.练习 1.朗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讨论: (1)这个成语的意思。 科目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执教人 齐利娟 课题 11、揠苗助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审核人 导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读懂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3、懂得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寓意。 2、明白必须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 知识连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通过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读课文 合作交流 1、读完课文,同学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3、禾苗有像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这个人非常着急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焦急的语气) 4、他想出办法了吗?想到办法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5、议一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6、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yù yán pàn wàng jiāo jí jīng pí lì jié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枯( ) 披( ) 揭( ) 盼( ) 苦( ) 疲( ) 竭( ) 胖( ) 3、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他一边喘气一边说”表明农夫: ②“累坏了”用文章中的四字词语来表示: ③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没有白费,你认为呢?为什么? 我的收获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郑晓莉 一、教材分析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出“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明白不顾事物的发展,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3、构建寓言教学图式。 三、教学难点 构建寓言教学图式。 四、设计思路 注意将学习策略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运用精加工策略,通过复习,激活相关旧知识,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情,又有利于为新知识作好铺垫。老师灵活地通过旧知识的引导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吗?谁能简单地讲一讲?(指名讲) 师:《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生: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生:世上没有永远的冠军。 生:不能一生陶醉在一时的冠军中,那你将永远没有进步。 师:《蜗牛的奖杯》是个-------(生接着答: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是怎样的吗? 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受到教育。(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故事 道理)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寓言相关的旧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播下图式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要读课文,我们先过生字关。 投影出示:揠苗助长 焦急 巴望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一大截 纳闷 指名读新词。 师:你读得很好,7个生词只读错了一个。我不说你错了哪一个,我请另一个同学读,你认真听。自己发现错音,改正错误。 (师发现甲生读错,“焦急”一词,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指名让乙生读,提醒学生认真听,由甲生自己发现错音,并更正错音。甲生读对后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比别人直接告诉错误处,效果更佳,此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次让机会给甲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我展现和自我调整的机会。 师:将本课生词带入文中,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篇。读好后同桌之间,选一自然段检查对方,并给予评价。 (立即,教室里书声朗朗,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自读课文,自读后同桌互查并评价) (教师检查学生的情况,该活动应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这一目的)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一读,我读第一自然段,我读时,请你们认真听,听后说说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淋漓尽致地让学生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同学们不由鼓起了掌,并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我从“巴望”这一个词中,看出农夫急切的心情。 生:我感到农夫很焦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长了没有。 生:因为农夫很焦急,田里的禾苗明明在长他却认为一点也没长。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到了农夫“焦急”的心情,及“巴望”的意思,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意。 师:农夫这么焦急,希望禾苗长快些,他想出办法了吗?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作记号,很快找到答案。) 生:农夫想出的方法是将禾苗一棵一棵拔高。 生:农夫累得筋疲力尽,但他很高兴,他认为禾苗真的长高了。 生:我从“兴致勃勃”中看出他为自己想出拔禾苗的方法感到高兴。 师:农夫的办法可行吗?会有怎样的结果?(许多学生手举得老高,争着回答。) 生:农夫的办法是不可行的。植物的根离开了土,吸不到水和养份,植物就会枯死。 生:农夫想要禾苗长得快些,应在施肥,拔草上下工夫。 ……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生:做事情前应想清楚才做。 ②生: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 ③生:植物的生成是有规律的,不能违背植物的生长规律。 …… 师:同学们能从一个小小的故事中明白这么多的道理,你们真聪明。 △寓言故事的说理性很强,学生讲的道理与故事有关联,并言之有理就应肯定,不能强求同一个答案。 师: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课文。(师提醒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师带领学生建构图式 师:同桌间相互复述故事。(教师巡视后,指名上台复述) 师:在原来“故事”前板书 “讲”字,组成“讲故事”。 师:小组交流从故事中你明白的道理。师在原来“道理”前板书 “说”字,组成“说道理”。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了许多人急于求成而把事办砸的例子。你能举个例子吗?(师边说边板书“举例子”) 生:我妈妈望女成凤,一到双休日,既叫我上补习,又让我上美术班和钢琴班,压得我都喘不过气来,我都烦死了,害怕双休日的到来。 生:有的人盖楼,地基还没打好,就急着盖楼,结果楼塌了。 生:有的病人,想病快点好,一下子吃了很多药,反而病更重。 …… △学生学寓言后能将寓意迁移于生活事例中,说明已真正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对学生今后生活中处事有所帮助。 师:以后学习寓言,可按着“讲故事、说道理、举例子”的步骤学习。 △师指着板书构建图式后,总结寓言图式,并介绍图式作用,生读图式后,要求学生快速记忆下图式。 师出示相对应的问题训练单。 1、我能讲出(复述)这个故事吗? 2、这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我能说出来吗? 3、我能举一个相关的例子吗? (学习寓言前可先拿出训练单,将学习训练单方放于桌前,边读寓言边用训练单上的问题问自己。) 布置作业:用图式和问题训练单预习一则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面对信息不断膨胀的今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我在教《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抓住寓言的特点及要求,初步建立寓言阅读的图式,让学生掌握图式,为今后独立学习寓言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在教《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的几点心得: 一、构建图式,并引导学生记忆。运用精加工策略,通过复习,激活相关旧知识,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可为新知识作好辅垫,老师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结合构建图式,使学生更清楚图式的来源及实用性和广泛性。例如,教师导入时请学生回忆并讲述《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及说出这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学《揠苗助长》时也紧紧地抓住了“讲故事”“说道理”“举例子”这三点进行教学。最后,完善出了寓言图式:①讲故事②说道理③举例子。 教师按着复习→新授→构建图式的脉络展现了图式的来源及它的实用范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寓言时实现方法的迁移。 构建图式后,老师在强调图式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快速记忆图式。让图式在学生脑中生根。因为图式文字较少、概括性强,好似順口溜,学生易记。但如果缺少这一要求,图式教学是不完善的。 二、注意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策略知识教学相融合。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策略知识教学或注重策略知识教学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尽力做到两者的齐驱并进。在讲故事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刻理解文中农夫的“焦急”心理。为学生生动的讲述故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图式和问题训练单一起使用。 布置作业时可将图式和问题训练单结合,让学生尝试自学寓言,既训练学生图式的运用,又训练学生原认识策略的运用。 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加强策略教学的意识。策略教学不仅是老师用策略,还应教会学生用策略,这才是策略教学的真正目的。 【自读质疑环节】 生:老师,古代真有这样的老农吗?他叫啥? 师:你说呢?你觉得他叫什么名字合适呢?下面我们结合寓言内容给拔苗的老农取个名字。(学生当即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生:老师,我觉得他应该叫“白费力”。您看,他顶着烈日,白白忙活了一个下午,结果禾苗都枯死了,气力岂不白费了? 师:能结合课文来取名字,真不错!看来,老农要好好谢谢你。 生:按理说,老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我觉得他连苦劳也没有,辛辛苦苦种下的地就这样白白糟蹋了,徒劳无功,所以我给他取名“吴功”。 师:挺有道理的。还有别的名字吗? 生: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不是“贾聪明”吗? 生:我给他取的名字是“胡涂”。你看他也不顾禾苗的死活,就胡里胡涂地将禾苗拔高了一大截。 生:那都是心急惹的祸啊!叫他“辛急”算了。 生:老师,我叫他“大傻”。我还编了个顺口溜:大傻大傻你真傻,心急禾苗长不佳,尽将禾苗往高拔,还说气力没白花,结果禾苗都枯死。你说他,傻不傻? ……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拔苗的老农听了大家给他取的名字,肯定自叹不如。 (进入精读明理环节) 【评析】 “我为老农取个名”这一设计看似闲笔,实则不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上述片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展开的。教例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吴功”、“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在朗读方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分组、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分析感悟理解本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采取教学方式都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操作中朗读理解感悟等目标均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讨论“巴望”能否换成“盼望”“希望”和理解“总算”等词语时,学生们能很快达成共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3、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4、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2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5、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6、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指名读第2自然段。 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教后小记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不能很好的转变,教学设计不够新颖,引导不够好。如教学时,师问: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第一段的内容时,学生们哑口无言 。所以教师只能唱独角戏。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因为农夫看到禾苗没长,所以┅┅”只有这样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上课时,教师没有给太多的学习空间给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的思维都是围绕教师来转。因此在操作中有些前松后紧之感,时间掌握不够好,自我感觉在挖掘寓意这一环节上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拓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每节课上得更精彩。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做各种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将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学习中.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1,在设计"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等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设计了讲故事,闯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富教于乐,达到了学习最佳境界.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支持了学生的想象. 3,"自主学习"拓展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4,"我给老农取个名"这一环节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作者:袁琼英转贴自:;点击数:116 语文课,爱你没商量——《揠苗助长》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慨叹:孩子学了多年的语文,可语文水平依旧不能如人意!于是改革前沿的语文教师,尽显其能,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借用布鲁纳的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是否爱你的语文课,是否爱语文是语文学习成败的关键。前一阶段听了我校一堂公开课《揠苗助长》内心感触颇深,借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听课前,知道公开课内容是《揠苗助长》后,心里暗叹:寓言故事能上出什么新意。可走进课堂,教师的开篇引语便像磁石一样地吸引了我,使我为之一振,于是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堂趣味十足的语文课。 一、课前猜心里 师:马上上课了,老师想施展一下看家本领:钻进你心里! (学生小眼睛好奇地看着老师) 师:看我猜!(板书)哈!今天有人听课! (学生微微笑,回头看看听课老师,很兴奋。) 师:(板书)唉!要到电教室就更好! (个别学生哈哈笑。) 师:看,猜到你心里去了。知道老师怎么想的吗?(板书)哼!你们就想看动画! (许多学生羞涩地看老师。) 师:看有人心里又在想:(板书)咦!你怎么知道? 师:(板书)嘿!我有绝招!啊?快说! (学生眼睛盯着老师,正等着老师教绝招呢!) 师:(板书)哈哈!不急!待会说! 猜学生的心里,挺有意思。一边猜一边板书出来更让学生欣喜。课堂上学生一个个睁着明亮的眼睛盯着老师,那眼神充满惊奇、充满激动、充满渴望!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谓独到、精心,它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令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更可贵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面走进农夫的心里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农夫为什么会做出揠苗助长的事,体会农夫的心里,了解农夫的想法最为关键。而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体会人物的心里却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的这一设计使学生后面的学习水到渠成,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意想不到的“揠” 师: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是否见过?在哪见过? 生:(一生激动地说)我见过,以前在电视上见过,还有我这本书上有(生举起一本课外书),名字叫拔苗助长,和揠苗助长是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揠苗助长又叫——生齐:拔苗助长!(师在揠苗助长旁板书:拔苗助长)从这里你知道揠的意思是——生答:拔(师板书) 师:有个问题我想不通,“拔”那么简单不用为什么要用“揠”呢?这个字多难写呀! 生:用“揠”要告诉我们,他的意思是拔。 生:用“揠”告诉我们拔苗助长还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 …… 师:同学们真会猜,对这个问题老师一直都想不明白,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拔”指把物体连根拽。“揠”表示抽出植物的部分,不表示全部拔出。这样一比较,我知道“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不够准确,用“揠”才是最准确的。 语言文字是丰富而形象的,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深入体悟之上的,如果教师浮光掠影看文字,也就不可能达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字的目的。在这里教师就“揠”和“拔”的区别上能够深入去思考,能够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独特的钻研,不得不令人佩服,令人感叹。什么是钻研教材,老师在这儿应该做了典范!教师不仅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揠”和“拔”的区别,而且很科学的指出用“拔”代替“揠”是不恰当的,同时通过这一块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教师对待知识的严谨认真的态度。这不也蕴含着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吗?由此,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在扬中听薛法根老师的一堂《爷爷的芦笛》,薛老师在字词教学中留给人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也一直震撼着我:“看老师写两个字,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看认真,看仔细,写在自己的心里。”薛老师半蹲下身子,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书写。老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都像这样以严谨认真来对待知识,学生收获的又岂止一二呀,况且两个字中都蕴含着这么有意思的知识!教师正以自己的实际做法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知识是可爱的。 三、走进农夫的心里 师:刚才有同学说,读书要读出感情,我很赞同。那么知道怎样就能读出感情吗?就是要走进农夫的心里! 师:现在我就把我的绝招教给你们,那就是——察—言—观—色! 师:现在我们就来找找,哪些词可以让我们察言观色。读一读,画一画,好吗? 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巴望着十分焦急终于想出了办法筋疲力尽) 师:静静的读这些词,想一想,这个农夫心里在想些什么?(教师贴出相应的农夫表情图) 生:我从巴望着猜想他的心里会想,苗啊苗啊,快快长吧! 生:我从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在想,苗啊苗啊,我已经陪你十几天了,你怎么一点也没有长呀,你真是急死我了! 生:我从十分焦急猜想他心里会想,我天天来看你,怎么看不到你长呀! 生:从终于想出了办法,我猜出农夫心里想,哎呀!我把他们往上拔一截不就长高了吗? 生;从筋疲力尽我猜想农夫心里想着,唉!真累呀!我都走不动路了! …… 这一版块的教学,老师把“绝招”教给了学生,谁不想学绝招呢?看,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绝招,语言的绝招!这一“绝招”让学生学会了透过语言文字去察言观色,让学生学会了透过词语去猜测人物心里,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读语言文字。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老师的这一“绝招”中得到了训练,语文水平在这一“绝招”中提升。 四、给主人公起名 师: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没有名字呢?读读课文,思考一下,你想给他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 (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生:急性子!因为他是个非常想得到结果的人! 生:急于求成!他想让他的禾苗在一瞬间长高! 生:雷厉风行!因为他一下子就想做得很快! 师:雷厉风行是讲做事的作风,在这里还是急于求成比较恰当! 生:欲速则不达! 生:贪吃嘴!他想让禾苗长得快些,早点吃到粮食。 生:不!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并非贪吃! 师:是呀他巴望禾苗长得快些有错吗?说他是贪吃嘴,这样对待农夫可不公平!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生:等不及!禾苗不可能一天长好,他等不及! 师:他的急有什么错呢?他的急到底错在哪? 生:农夫异想天开,想禾苗一夜长高! 生:他错在方法上,他不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所以闹得禾苗都枯死了! 师:你们真能干,读懂了课文,因为他急于求成,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所以闹得是竹篮打水——(生接)一场空! “故事的主人公怎能没有名字!读读课文,思考一下,你想给他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好?”一语激起千层浪,给主人公起名,多么有意思的活动!于是学生根据故事内容便开始展示自己起名字的水平,一个个争先恐后。不过要想起到点子上,就得读懂课文,就得找准农夫的特点。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思维,学生们就能非常投入地走进课文,去阅读,去思考!这样的教学想让学生不喜欢也难!这样的教学真是充分展示语文课的无穷魅力! 五、知音相遇 师:可是农夫想不通,怎么办呢?我们来为他找个知音,劝劝他好吗?你觉得前面我们认识的谁可以做他的知音呢? 生:郑人! 师:好,让我们把郑人找来吧! (两生上前扮演郑人和农夫,教师叙述创设情境) “郑人”:哎!老兄!什么事让你这么愁眉苦脸呀? “农夫”:唉!真是倒霉呀!我辛苦劳动了一天,终于长高的禾苗竟然在一夜之间都枯死了,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 “郑人”:你是怎么让它们长高的呀? “农夫”:我把它们都往上拔高了一截呀,怎么会枯死呢?我实在想不明白。 “郑人”:哎呀,老兄,禾苗生长得扎根土壤才行,你这样做,它的根怎么往土里长呀,它当然会死了! “农夫”:老兄,原来是这样,扎根泥土越深才能长得越好呀!看我做的糊涂事哟! …… 认识农夫行为错误的原因,才能感悟寓言那深刻的寓意,这在学生来说也是最难体会的。教师此处的设计采用了曲径通幽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思索,读懂故事,读懂文本,加深了学生对寓言故事内涵的体悟。同时更让学生享受了自我发现的乐趣。 整堂语文课,学生都学的饶有趣味。教师别出心裁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学会了读懂人物心里,学会了把握语言文字,学会了感悟寓言的寓意。这样的课堂学生学有趣味,学有所得。它必将会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必将得到学生的喜爱,也必将会使学生从心底发出感叹:语文课,爱你没商量! 作者:袁琼英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6 《揠苗助长》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大家读得很认真,提出了几个问题,也找出了答案。今天老师也有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好吗? 生:好!(听老师说要和他们讨论问题,兴致很高) 师:看图,读了课文,我在想,图上的这个“拔苗助长”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该怎样评价他呢?比如,我会说我们班的韩润同学勤奋好学,但是胆子有点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那么,对这个农夫,我们该怎么评价他呢?大家议一议吧。 学生纷纷和周围的同学讨论。 (教师巡回了解情况。听了几个同学的说法,我发现学生还是停留在对农夫具体做法的评判上,马上停下来,再引导。)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他把秧苗拔高了,秧苗没有水和养料都死了。 师:对,他这种做法对吗?生:不对。 师:这些咱们昨天都说过了,谁有新的看法? 生2:他总是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师:对,他有什么想法? 生2:他想让秧苗长得快一些。 师:你们从他的想法和他后来的做法中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再讨论。 学生议论纷纷,接着交流。 生4:我认为这个人很勤快!(有些学生不以为然的笑话他的观点) 师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急着否定别人哦,要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再问发言的学生)你为什么觉得这个人勤快呢?我们很想听听。 生4:他干了很多活,不怕累。 师,面向大家提示思考:他说得有道理吗? 学生有两种意见,我鼓励他们大胆说自己的根据。议论了一下,继续讨论:生5:我觉得他是个勤快的人。 师:我们来读第一段。(齐读)你们的爸爸妈妈盼着你快快长大,老师盼着你们快快的长学问,长知识,这种想法对吗? 生:对。生6 :对呀,这个人想让他的秧苗快快长大,他家没有吃的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师板书:想法。引导:就是说他有一个美好愿望,是没错的,对吗?(板书:美好)那么你们有什么愿望? 学生纷纷说自己的愿望,来不及单独发言的,在小组内说说。 师引导:同学们都有美好的愿望,甚至远大的理想,太好了。这样我们做起事情来才有劲啊。学生纷纷插话:我想要自行车,就地攒钱,不买小零食;我想当科学家,就得每天好好学习…… 师: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农夫。他有了美好的愿望了,可是,实现了吗? 为什么呢? 学生议论。生7:他把秧苗拔高了,秧苗死了。 生8:他应该给秧苗除草、浇水、施肥。 师:就是说,他的做法错了,对吗?板书:做法错误 看这八个字(愿望美好;做法错误),我们能总结出什么来? 大家一起总结:有了美好的愿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结合世界说说自己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略) 作业: 1 这个寓言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还知道其他的寓言故事吗?课后讲给同学和家长听听。 2 创新思维:替农夫想想办法,除了浇水施肥除草这些办法外,怎样能让秧苗更快的长高。(结合新科技,发散思维) (反思: 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但是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本单元主题是“愿望”。和这个主题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读书、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所以需要的不是再现情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他们不断讨论,倾听,思考,争辩。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最终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袁丽丽转贴自: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点击数:158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五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三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什么是寓言呢?谁来说说? 生:“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什么这样读?(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看来 更多教案,论文,课件.试题尽在 桃李园课件网 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四、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辽宁省辽阳市新阳小学 袁丽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运用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 一、了解寓言,揭题导入 1.师:上个星期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都读了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吗? 什么样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呢? 师总结并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2.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师板书:寓言。 3.课题:揠苗助长。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助”可以组什么词? 设疑: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师引导:谁帮助谁?为什么帮助?怎样帮助呢?结果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刚才同学们都读课文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桌讨论一下把句子补充完整。 出示幻灯片“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师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精读寓言,体悟道理 1.农夫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一说。 (1)关键词:“巴望” 教师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这里巴望可以换成什么词呢? 师板书:希望、盼望、渴望。(提示:近义词) 师:你觉得用哪个词更好呢? 师总结:用巴望更能体现农夫当时急切的心情。 师:“巴望”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渴望!那渴望到什么程度? (2)关键词:“天天”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农夫是巴望着禾苗长高? 师引出“天天” 师:是啊,这个农夫天天都去,今天去,明天去,后天也去,是天天都去看。 师:好,那你来读读这句话。再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天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恩,你读出了农夫那种非常渴望禾苗长高的心情。齐读 (3)关键词:“好像” 师:那农夫天天去,他发现了什么?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并用铅笔画下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比较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他的禾苗到底有没有长高呢? 师:有,只是我们看不出来。 师出示第二句,同学们看有没有什么变化,那把课文中的好像去掉行吗? 再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对比读。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学们的感悟能力真强,是呀,去掉一个词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以后我们说话写文章时时都要更加严谨些。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农夫,他当时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说话训练: 一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个人想: 。 两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 三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那人想: 。 (4)关键词:“焦急” 你看,这个农夫就是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所以,出示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谁来演一演这个焦急的农夫呢? 师旁白,学生表演。 师:你觉得这个农夫演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来通过一个字更能体会农夫当时的心情呀!(看图,猜字。) 师:不知道没关系,来,我们仔细看看,上面像个什么动物呢?对,像只鸟,大家看焦字的上部分是隹字,这个隹字意思是是短尾巴的鸟 师:你们看这只小鸟在什么上,是,在火上烤呢? 师:好,那我们来一写。写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谁来提醒你的小伙伴? 生书写。 认识偏旁四点底。 师:从这幅图上看,我们知道小鸟怎么了? 师:那你知道四点底都与什么有关吗? 师:与“火”有关。你还能找出四点底的生字吗?(熊、照、蒸、煮、煎、熟等) 师总结:那我们都知道了,四点底的生字都是与火有关。 师:看样子我们更能感受到小鸟。想想小鸟在火上烤,它是怎样的感觉呢? 师:对了,农夫就是这样的心情。 个人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再来体会一下农夫焦急的心情。 2.那农夫是怎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呢? 关键词:筋疲力尽。 出示(图)你们看,这就是那位农夫,他想得是什么办法呢?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请仔细观察。 (他在很认真的拔禾苗、他已经拔起了许多禾苗、他的碗里还有水,但他也顾不上喝,这是什么时候太阳落山了) 师:农夫拔呀拔,他拔得腰酸背痛呀,他拔呀拔,拔得 ? 师总结:是呀,中午,太阳高照,农夫在卖力的拔着禾苗,汗水从他的额头上流下来,他也顾不得擦,口渴了也顾不得喝一口水,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请你用一个词语总结一下,筋疲力尽,对,农夫弄得筋疲力尽! 师:让我们在课文中找出农夫拔禾苗的句子读一读, 师:从他的朗读里你听出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来体会农夫的筋疲力尽。 让我们向他一样,把农夫的辛劳,农夫的筋疲力尽读出来 齐读) 3.体会禾苗与农夫的感受。 师:渐渐地,农夫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 ,小禾苗,小禾苗,农夫帮助你长高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1)禾苗生气地说_________。 (2)禾苗伤心地说:___________。 (3)禾苗 地说: 。 (4)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 。” (5)太阳公公急得满头大汗,好像在说:“ 。” 师:你们看,小鸟和太阳公公看见了,也想对农夫说一说呢。 可是农夫有没有听到禾苗的哭泣和小鸟和太阳的劝告?没有, 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请同学来演一演读一读 我们和他一样起来演一演读一读。 4.那结果怎样呢? 我们一起读读文中的第五段。 师:儿子看到这一幕,他对爸爸说: 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 师总结:哎呀,这个农夫真的是,禾苗会慢慢生长的,你那麽心急干什么呢?你看,有趣 你太着急了,把禾苗都弄死了,你可真是一个“愚蠢”的农夫呀! 5.齐读课文,明道理 师:故事讲完了,大道理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我们说出来了,现在我想在请一个同学来说说《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了吗? 是啊,小朋友们,禾苗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1)爸爸想让三岁的儿子学书法,培养他成为书法家,这位爸爸呀!你可千万不要________呀! (2)乐乐想让小鱼快点长大,于是把鱼食全倒进鱼缸,乐乐呀!你这样_____是不对的。 (3)豆豆平时都不认真学习,碰巧一次考试考了一百分,于是,他觉得自己每次都能考一百分,不认真学习了!豆豆呀,你这样_____________ 是不行的呀! 五、布置作业,情感延续 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还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老师真高兴,课后可以多找一些寓言故事来读(出示:寓言的书),明白更多的道理。 课后反思: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寓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和摹写人物以及景物,常常能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以至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并唤起情感的体验。这则寓言情节简单,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教学中,是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一、课外阅读,课内有指导 新课程注重的是积累。平时,我们都在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两次。第一次是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寓言故事,在班级中开一个寓言故事会,让学生先对寓言感兴趣,并初步了解寓言。第二次开头揭示课题时,让学生看图认寓言,最后按要求能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课后再去动手查一查流传千古的中外寓言。 二、关键词语,读中感悟 我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教学文章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巴望”让学生先找一找“巴望”的近义词是“盼望”、“希望”,“渴望”,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巴望”是急切地盼望。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文中农夫的急切心情,由此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的重点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好像”等等,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把词语理解与说话训练有效结合起来。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悟来诠释“重点词”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运用朗读、想象说话、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努力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描述生动、流畅、有序,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训练有素的。 四、激发情趣,朗读有效 朗读的训练。应始终以读为主。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渐渐明晰了本寓言的寓意。假如在学生读到“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学生能边大声地喘着气,边学着老农的样子说话。那就真的是把课文读活了,真正地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了人物的身份特点。 我的不足: 重视了寓言教学,重视了文章的词语的美。可能就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整体美,在这节课中,应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最后回归课文,感悟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多读,多体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不应该忽视语文朗读效果。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认识语言文学,更是获得人文关爱的过程,而朗读则能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语言,还原情感。《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3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4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5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6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7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8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9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10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1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篇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