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童谣的文化功能
【摘要】吴川传统童谣是粤西吴川文化的组成部分。吴川传统童谣以吴川方言土语为载体,采用灵活的句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生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娱乐、教育、保存当地历史文化的功能,对满足当地人的社会基本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吴川传统童谣;娱乐;教育;保存
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文化功能论,认为“一个社会的所有文化其实只是一组工具,其目的在于满足人类自身的种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满足人类社会基本需要的相互联系而又各具功能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现象都如同生物有机体的器官和组织一样,都具有各自的功能。”[1]也就是说,人类文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功能。金波说:“童谣这一名称,古代即有之。大家都公认的解释是:‘童,童子。徒歌曰谣’,又说:‘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这说明童谣是专供孩子们颂唱的,由于没有章曲,所以很随意,可以自得其乐。”[2]简而言之,童谣就是传唱于儿童之间的形式活泼的、音乐性强的口头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吴川传统童谣是童谣中的一种地域性民间童谣,它产生并流传于广东湛江吴川。吴川地理位置特殊,它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鉴江、袂花江、梅江三江过境汇入南海。吴川地区日照充足,高温多雨。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古代百越之地的历史,使吴川成为了一个以厚重的儒家文化为根基,江海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融合的独特小城,并由此催生出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童谣。吴川传统童谣艺术形式特别,在语言上以吴川方言土语为主;篇幅较为短小,最短的就二句,如童谣:学口学舌,嫁只老公执木叶。在句式上,吴川传统童谣有三言、四言和杂言等,结构形态多样;表现手法有顶真、对比、夸张等,多样巧妙。此外,吴川传统童谣内容丰富,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以及当地人的生产劳动,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观念、价值追求、人生态度等。吴川传统童谣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得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一、娱乐功能
“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3]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娱乐功能,能给人以快感。正如鲁迅所言:“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鲁迅就是强调了文学的娱乐性。吴川传统童谣作为一种来自于民间且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文学,其娱乐性尤为明显。吴川传统童谣的娱乐性首先体现在它与儿童游戏行为相结合。吴川传统童谣中有不少童谣是反映儿童游戏行为的,趣味十足。如流传较广的《点脚泥鳅》:点脚泥鳅,同船坐舟,三官坐轿,白蚁行桥。桥儿扭扭,扭到三官大路口。三两儿童并排坐并伸直两腿,然后其中一个小孩用手从一头的腿数起,一条腿一个字地来回边数边唱,当数到“头”字的时候,相应的腿就缩起来,一直往下数,腿未能缩回来的那位小孩就要接受惩罚。又如童谣《扒沙堆》:扒沙堆,扒沙堆,谁人扒跌打三“锤”。这首童谣是小孩在玩扒沙堆的游戏时唱的。三两孩子围着中间插着一根小木棒的沙堆,一边唱一边往外扒沙子,直到其中某一位小孩扒跌小木棒,这位小孩也就要被其他小孩在手掌上打三拳以示惩罚。然后,孩子们再从头开始游戏,如此反复,玩得不亦乐乎。吴川传统童谣的娱乐功能还体现在它的音乐性和诙谐有趣上。吴川传统童谣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上。通过音乐性,吴川传统童谣起到了愉悦人心的作用,正如周作人所言:“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闻有韵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4]如《牵手手》:牵手手,买罗斗;罗斗烂,买鸡蛋;鸡蛋穿,买火砖;火砖断,砸爆阿九只卵。这首童谣“手”、“斗”以及“烂”、“蛋”、“穿”、“砖”、“断”、“卵”分别押韵,形成轻松明快的节奏。儿童在传颂之时,轻松愉悦之情也便油然而生。此外,吴川传统童谣还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产生诙谐有趣的效果,进而让人心情愉快。如童谣《好朋友》:凳凳手,好朋友,你结婚,我饮酒,你打跤,我帮手,你解裤,我快走。这首童谣从“凳凳手”到“我帮手”,都在写朋友之间的友好互助,最后却以“你解裤,我快走”即“你脱裤子,我赶快逃走”的玩笑结尾,诙谐有趣,惹人发笑。
二、教育功能
文学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通过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及包含于其中的是非判断和爱憎倾向,对人们的认知、思想、道德、性格等产生影响。吴川传统童谣作为一种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特殊文学样式,其教育功能更是显而易见。首先,吴川传统童谣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教育儿童认知事物上,如《手指谣》:矮仔蛤,点盐嗍,高相公,无千里,挖耳屎,砸死你。这首童谣把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形状特点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描述出来,能够形象地教小孩认识五指。又如教小孩认识指纹的童谣:一螺穷,二螺富,三螺担官凳,四螺去卖身,五螺开田水,六螺骑马上青云,七螺开仓粜白米,八螺开铺找金银,九螺九粪箕,十螺富贵无人知。在吴川民间,人们习惯把有同心圆,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指纹(也即斗形纹)叫做“螺”,并把“螺”的数量与贫富扯上联系。正因为人们对“螺”的特殊定义与理解,所以儿童在辨认手指上的“螺”时,便会非常认真地观察,以此加深对指纹的认识。其次,吴川传统童谣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教育儿童学习生存经验上。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吴川人民生活在滨江临海的地方,水产品丰富,也总结了不少吃水产品的经验,如童谣:一月沙螺二月蟹,三月黄鱼做得斋。这首童谣指出一、二、三月分别是沙螺、蟹、黄鱼的最佳食用时期。又如童谣:鳙鱼头,鲩鱼尾,鲢鱼肚皮,鲤鱼嘴。这首童谣指出了鳙鱼、鲩鱼等几种鱼的最佳食用部位。这些饮食经验以简短而且朗朗上口的童谣表达出来,非常易于人们学习记忆。最后,吴川传统童谣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教育儿童学习习俗上。吴川人十分重视结婚嫁娶。在结婚嫁娶时,吴川人又特别重视嫁妆。吴川传统童谣对结婚准备嫁妆这一习俗同样有叙述,如:亚哥哥,担杂货,问亚姊买乜个。买头绳,扎头巾;买胭脂,咬嘴唇;买红布,针红裙;买绿布,做新人。“头绳”“胭脂”“红布”“绿布”是旧时吴川女子出嫁时必备的用品,其中“戴头绳”的习俗还沿袭至今。吴川民间还有“拜月”的习俗。八月十五晚,家家户户准备好贡品,然后大人小孩一起“拜月”,在拜的过程中,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唱:“拜月爹,拜月饼,人也拜,我也拜,拜到明年好世界”。
三、保存功能
童谣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童谣记录不同时代的内容。吴川传统童谣是吴川人民在物质匮乏年代的产物,记录的是那个时候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况和文化状况。从这个角度而言,吴川传统童谣则起到了保存吴川社会历史文化的作用。首先,吴川传统童谣较好地保存了吴川的方言土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吴川传统童谣保存了吴川当地人特有的人物称呼,如童谣:分人冇分伝,生仔冇卵银,生娢女冇嫁人,嫁比亚刘文。这首童谣保存了第一人称“伝”,也即“我、我们”。又如童谣《一队鹅》:一队鹅,二队鹅,飞去那边睇妗婆;妗婆无在屋,睇三叔;三叔骑白马,三婶煮冬瓜;冬瓜跌下塘,拾只大槟榔;槟榔香,娶二娘;二娘头发未多长,再等两年梳大髻,口含八角满中香。这首童谣保存了人物称呼“妗婆”,也即“舅奶”。二是吴川传统童谣保存了吴川人对动物昆虫的特有称呼,如童谣:点点蝶蝶,菊花落叶,飞鼠卷尾,点着谁人就是你。这首童谣保存了吴川人对“蝙蝠”的叫法,即“飞鼠”。又如童谣:震嗻喊,能离飞。六月米,煮粥稀。康牛孩子抵肚饥,攞柴孩子得尼尼。这首童谣中的“震嗻”和“能离”分别是吴川当地人对“蝉”和“蜻蜓”的传统称呼。三是吴川传统童谣保存了吴川人对某些行为的独特表述,如童谣:拜拜月亮爹,分呢咩,拜拜月亮奶,分只蟹。这首童谣中的“分呢咩”是吴川人较为传统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分些肉”的意思。又如童谣:勾镰蛇,老鼠尾,阿妈去村勿跟尾,买封糕儿等路你。这首童谣中的“去村”“等路你”都是吴川方言的特殊表达,意思分别是“走亲戚”和“带礼物给你”。其次,吴川传统童谣反映了吴川人民的社会历史生活,具体表现在:一是吴川传统童谣反映了吴川人民在物质匮乏年代的艰苦生活,如童谣:无心机来无心机,皆因家穷煮粥稀,粒米落镬三桶水,洗得碗来肚又饥。因为家里穷,缺米少粮,只能用少量的米加大量的水来煮米汤,所以吃完米汤洗完碗,肚子又饿了。这首童谣把以前人们挨饿的境况非常真实地描述了出来,让人读之深感辛酸。又如童谣:磨谷煮粥,磨米煮饭,磨糠头煮出油,磨米碎煮成配,人人一碗,剩下你冇有罢之喳。这首童谣记录了人们吃“糠头”、吃“米碎”的艰苦生活。二是吴川传统童谣还反映了吴川女子的社会历史生活,如童谣: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实艰难。早早起来又话晏,晏晏起身讲早晨;大把拉盐又讲淡,手甲挑盐又嫌咸;后院拾个冬瓜仔,问过安人又话蒸;蒸蒸煮煮无中意,三朝打断三条角木棍,四朝跪烂四条绣花裙。何九夫郎你无知,脱落花裙血淋淋。这首童谣描述了女子嫁到婆家后的辛酸生活,无论是早起或晚起、加盐多或少、蒸或煮冬瓜,家婆都挑三拣四、处处为难,甚至打断木棍,罚跪至裙破血流。又如童谣:鸡公仔,尾婆娑,三岁无娘跟大哥。大哥疼我嫂嫌我,生成条命无奈何。这首童谣反映了在儿时便没有母亲的女子被大嫂嫌弃的事实,同样透露出女子命运的可悲可怜。最后,吴川传统童谣还保存了吴川的旧时风俗,如上文所提到的嫁娶风俗、拜月风俗等等。综上所述,吴川传统童谣是地域性童谣的具体表现样式,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文化功能。吴川传统童谣通过与儿童游戏相结合、音韵和谐的音乐性以及由戏谑方式而引发的诙谐有趣,娱乐儿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吴川传统童谣以活泼的形式教育儿童认知事物、学习生存经验和了解当地习俗,对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吴川传统童谣以生动的形式和真实的内容保存了吴川的方言土语,反映了吴川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化,是进行方言保护传承和地方文化历史研究的珍贵文本。
参考文献:
[1]谭霖.民俗学视角下马山童谣的研究[D].河南大学,2023,04:23-24.
[2]谭桂生.幼儿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6.
[3]胡有清.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误区[J].文艺报,2002,04:30.
[4]周作人.童谣研究稿本[J].鲁迅研究月刊,2000,(9).
[5]刘康华.嬉戏中的童谣[N].湛江日报,2007.[6]刘康华.玩耍中的童谣[N].湛江日报,2009.
[7]刘康华.雨中的吴川童谣[N].湛江日报,2009.
作者:林景兰 单位: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