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大全(精选5篇)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寓言故事 教学实践

寓言故事指的是那些通过简短精悍的文字来表达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寓言故事是我们都不陌生的,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在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代表作,比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伊索寓言》、《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伊索寓言的教学对象一般为小学生,因为寓言跳不出故事的框架,而对故事存在着强烈需求的往往是心智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毕竟对于中学生来说,童年的告别也让他们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告别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里面的一个独特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中之重。寓言故事在篇幅上是比较短小的,而这就给学生理解故事内涵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寓言故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故事里面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寓言故事的教学困难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寓言内容

正如前文提到的,一般的寓言故事在篇幅上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它不像学生日常阅读的一些课文一样在字数篇幅上比较长,它通过概括性的语句,亦或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将整个故事所要表达内容和意义表达出来。寓言这样的篇幅文字形式,就给学生的课文理解和学习造成了困难。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设计时,要注重寓言大意的疏通性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理解寓言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毕竟,如若学生对于寓言所要讲述的内容都不能理解知晓,那么,他对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是不成功的。那么,教师要如何去疏通文章大意呢?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字词的解释,固定语句的阐释讲解来进行,例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教师可以通过对“揠苗助长”这个名字来进行阐释,揠苗助长首先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那些急于求成而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或事,“揠”,又通“拔”,“提、拉”的意思,苗“禾苗”,“助”帮助,长“长大、生长”,揠苗助长字面意思就是通过提拉禾苗来帮助禾苗生长。《揠苗助长》的内容大致为: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二、通过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内涵

寓言虽然篇幅短,字数少,但它要表达的故事内涵绝不输于那些篇幅上,字数多的文章。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和内涵往往简单易懂,但又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又会经常去犯错的地方。寓言故事的存在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对于人的一个教育意义,尤其是对小学生、儿童、孩子的思想启蒙意义。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往往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内容,比如《揠苗助长》是关于农民种农作物的故事,《掩耳盗铃》是小偷偷东西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都见到过,亦或是遇到过的事情,因此,对于寓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学《掩耳盗铃》时,可以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犯过与故事中小偷类似的错误,比如偷吃了零食却忘了擦嘴巴;说完成了作业,却不见把作业交上来,等。

三、注重扩展性延伸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涉及到的寓言故事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寓言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有限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延伸性的教学,比如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故事书,比如《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此外,还可以改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因此,可以根据自发的寓言故事编写和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寓言故事的叙述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总结】

寓言故事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的,它对于健全学生的任何,启蒙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故事大意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故事能够有一个好的掌握,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真正的做到东西,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得过且过。

【参考文献】

[1]苗增科 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语文,2023,16:12。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故事;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23)07-0032-03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表1 《狐狸和乌鸦》导入设计

[画面\&解说\&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添上一个窝\&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出示狐狸:嘴巴很尖,尾巴长而大\&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来制作的,所以,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其制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10]。数字故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故事形式等等,更是一个与教学长期磨合的过程。数字故事与寓言教学的整合是一次新的尝试,所以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指导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和应用数字故事的时候游刃有余,提高课堂质量,创新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

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3,(03):44-46.

[2] 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06):

9-10.

[3][10] 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23,(36):100-101.

[4][7] 沈慧玲.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的特征探析[J].科教导刊,

2023,(02):58.

[5] 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23,(03):186-187.

[6] 周洁.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一小学

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为案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03):28-

29.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第3篇

高效的语文课堂,言和意应该是和谐相生的,要让学生理解寓意,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还是得立足于语言这个载体,让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训练中学会理解与运用。寓言教学,“理”是中心,“言”为根本,在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讲述、续编、创写的策略,让寓言教学凸显“故事”本色,回归到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上,达到言意共生的境界。

一、讲述故事,在积累内化中巧妙悟理

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这一特点决定了故事的生动性,同时也决定了寓言的教化功能。这种教化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文学史、文化史上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并非因为那些深刻的教训,更多的得益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试想,如果略去所有的故事,仅仅把《伊索寓言》中所有的寓意摘录下来作为教育材料,这部作品还能流传至今吗?如果说寓意是寓言的骨架的话,那么,生动的故事就是寓言的血肉,使寓言丰满而又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抓住这一文体特点,还故事教学以本色——讲述。以讲故事为重要目标,又以讲故事为策略,引导学生在讲故事中阅读理解课文,展开言语实践,在言语实践中悟得言语表达的形式,习得语言,让寓言故事的语文教学价值得以完整体现,实现从“我教课文”到“学生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薛法根老师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牢牢抓住了“故事”这一特点展开教学。故事是适宜讲述的,学故事就得先学会讲故事。课堂上,薛老师不惜时间,按照“故事新手”“故事能手”“故事高手”“故事大王”这样的层次不断提升要求,清清楚楚指导学生如何讲好故事,扎扎实实让学生练习讲故事,学生兴致盎然,讲得绘声绘色。事实上,要把故事讲好,必须真正读懂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农夫的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也懂得了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必然导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道理。讲述和体悟如水乳交融,学生在对故事的积累内化中,巧妙悟理,言意皆得。

讲故事,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拥有了进行言语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中国古代寓言借事说理、寓意含蓄的特点,更懂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故事的智慧,因此,课堂上有了这样精彩的对话——

师:真正像这样傻的农夫,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吗?

生:没有。

师:但是像农夫这样揠苗助长的其他人、其它事有吗?

生:我想让猪笼草长快些,给它多灌了一点营养液,它死了。

生:妈妈为了让我比其他同学成绩好一些,给我报了好几个辅导班。(其余略)

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聪明的小朋友会——

生:把“揠苗助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师:对,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人要讲故事给他们听,但是含义要说吗?

生:不要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寓言,产生于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讲述故事,让学生在积累、内化、表达中巧妙悟理,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让寓言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动、扎实而又富有情趣。

二、续编故事,在想象思辨中发展思维

阅读是一种意义建构,阅读参与者全情投入,会身不由己地参与到互动中,在不知不觉中超越预期的目标,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寓言中他人的故事,对儿童来说已不仅仅是他人的故事,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构了自己的意义。

如童话体的寓言故事《猴子种果树》一文,教学临近尾声,总有教师爱这么问:猴子种果树为什么没有成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此这般地叩问猴子失败的原因,确实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因为停留在纸上的故事终究是他人的故事,触动不了儿童的心弦。

薛法根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做猴妈妈,所有小朋友做小猴子。猴妈妈在和小猴子的聊天中抛出许多问题:孩子啊,你辛苦了这么多年,怎么一棵果树都没有种成功啊?这些鸟儿朋友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既然鸟儿朋友的话都有道理,为什么你还是一事无成啊?如果以后你再种果树,你会怎么种?如果再有鸟儿朋友来劝你,你怎么办?一个又一个情景追问,促使学生以小猴子的视角进行反思,由此,小猴子的认知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勾连,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对待他人的劝告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在学生设身处地的反思中,宝贵的人生哲理慢慢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尤其精彩的是,薛老师把这种步步深入、设身处地的叩问融入“续编故事”这个教学活动中,巧妙而又不露痕迹。

薛老师:“我们一起来续编故事。”

出示: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 )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 )。”于是( )。”

再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己编一个故事。孩子们心中的故事犹如打开闸门的洪水,倾泻而出。如: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老虎对猴子说:“猴弟,猴弟,你怎么总是听别人的话呢?你这样是种不成任何树的,你要坚持,要有耐心!”猴子一想:“对呀,我就种苹果树!”于是猴子就种苹果树了。过了一年又一年,猴子的苹果树丰收了,他把苹果和伙伴们一起分享。

多棒的孩子啊,不仅有读懂文章的智慧,言语中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薛老师给孩子们讲老师编的故事:“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狐狸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鸟的话都是害你的。猴子一想……”猴子会怎么想呢?薛老师再次开启孩子的思维之门:鸟儿们是在害猴子吗?狐狸这样说有道理吗?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思辨,薛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了辩证思维的种子。

续编故事,开启了无穷的想象;辩证思考,让孩子的认知从一元走向多元。所有的这些训练,都在有意识地延伸寓言的情感,拓展寓言的内涵,迁移寓言的表达方法,这是立足语言的理解,着力于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的过程。续编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中透视语言,发现不同,读到自己,丰富自己,文本与孩子在原本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信息单位产生紧密的关联,并且不断地完善,让孩子获得了成长的感觉,使教学拥有了生长性。

三、创写故事,在实践表达中读写共生

寓言教学不是教会人相信,而是教会人思考:故事中的那些人或物为什么会那样做呢?这样的反躬自省,必然会促使学生将阅读的视角从关注故事主角转向关注自身,反思“我”或者“我们”是否会做同样的事?这样一思考,学生的心智就开窍了,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是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之一,还有言语的价值。寓言故事就是借助故事说道理的,一般读者不太关注故事本身的真假,而只会关注其中的道理。然而,语文教学是要教会学生“用故事讲道理”的言语本领的,因而要细细琢磨的恰恰是故事本身,关注故事的叙述方式,而最为关键的是隐藏其中的言语“秘密”,会不会讲故事,关键就全在这隐藏着的言语形式里面。

教材上常常会出现诸如“联系生活经验谈谈体会”的习题要求,如苏教版第9册第8课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的意思。”教者也常常会问诸如“在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情形吗?你会怎么做呢?”一类的问题。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发现、借鉴文本“隐藏着的言语形式”后,他们完全有能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创写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寓言故事的深刻理解。

我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短小精悍,结构精巧,表达简练。如《自相矛盾》一文,全文仅124字,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首先是概述故事的起因:“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一个人“卖矛又卖盾”,呈现了“自相矛盾”发生的可能性。接着描述楚人卖矛又卖盾的经过——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细读文本便会发现这寥寥数语的表达之妙。“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言下之意,此人的矛“无坚不摧”,堪称“天下第一矛”;此人的盾“坚不可摧”,可谓“天下第一盾”。显然,这是言过其实的“夸口”。然后,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细细揣摩,楚人“夸口”时的语言极为夸张地突现了他说话前后互相抵触这一特点,像这样,自己的言语行为前后相互抵触,就叫“自相矛盾”。最后是故事的结果——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为什么张口结舌?哑口无言之际,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故事没有写出来,留给听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

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导孩子学习课文的写法,创作“新版《自相矛盾》”。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从2300多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使很多人受到了教育。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自相矛盾的现象?

生:我妈妈让我多吃点,说胖胖的才可爱,她自己晚上不吃饭,说瘦了才好看。

师:妈妈一不小心自相矛盾了,其实无关胖瘦,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最重要。

生:柯震东拍摄禁毒宣传片,告诉大家吸毒不好,自己又偷偷吸毒。

师:对,这样的艺人,失去了做人的底线,也就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我们可以模仿《自相矛盾》的写法,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写下来。课文的写法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

生:重点写好人物自相矛盾的语言或动作。

十分钟后,学生完成练笔,进行交流,赏评。

生读习作:

“妈妈最近体形越来越丰满,所以,她郑重宣布:减肥!

为了帮助老妈实现减肥计划,我自告奋勇:‘老妈,我们每天晚饭后出去散步30分钟,ok?’‘没问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妈兴奋地做了几下摆臂动作,貌似跃跃欲试。

吃过晚饭,我兴致勃勃地邀请老妈:‘妈,散步喽!’老妈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她挥挥手:‘不去了,饭后坐一坐,活到九十九。’

咦,晚饭前老妈怎么说来着?”

师:哪里让我们发现了妈妈的自相矛盾?

生:语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和“饭后坐一坐,活到九十九。”

生:还有动作——“摆臂,跃跃欲试”和“窝在沙发里”。

师:前后一对比,矛盾的焦点就出来了。建议你今晚把这个故事读给妈妈听,明天告诉我们妈妈的反应。

孩子快乐地接受了这个建议,有意思的是,当晚,我接到了孩子妈妈的短信:潘老师,我今晚去黄山湖公园跑步了。当然,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体会,那么,编写一个童话类的寓言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纵观上述教学过程,由寓言故事的阅读,语言文字的体会,到达文章的中心——寓意,这一过程犹如顺流而下,自然天成,既是语言文字工具性的体现,也符合学生心理的认知规律。然后,由“理”出发,逆流而上,回溯故事,体会作者如何得出这个“结论”,或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或身边人的言行,或表达自己对这个“理”的看法和理解,如此由“理”溯“言”,让道理和寓意都回归到生活实践和语言实践中。创写故事,是学生把阅读产生的“意”,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而出的过程,以“言”寓“理”,使理解和表达同生共长。孩子创写的故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这是寓言学习价值的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阅读、理解、表达相辅相成,读写共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更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第4篇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课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来说明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这则故事所讲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并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某个字词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字词的意思,掌握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让学生领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就此故事展开讨论,假设类似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将会如何应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故事讲述出来,在学习《亡羊补牢》课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演绎对话部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助于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生活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几乎每则寓言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且情节富有变化的故事,语言精辟、简洁易于朗诵,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寓言中的动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进行描绘和刻画,使得整个文章的内容丰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在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激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领悟故事的寓意。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列举身边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学以致用。学完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假设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生活问题将会如何应对,加强师生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的知识,还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为了使寓言中的教学寓意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形象进行认真感受。同时将故事中的形象与实际中的具体形象真是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所要刻画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延伸课外教材,扩大知识视野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荐课外寓言作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荐《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语故事和历史故事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两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寓言故事,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另外机智、滑稽、富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很有帮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语言简练,还有一些寓言只讲故事却不明说道理,故事结尾还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特征续写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编、仿写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没有说明小羊的最后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点艺术空白,以“小羊得救”为题,自由发挥续写结局,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图,掌握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语言精辟简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结构严谨,是一种简短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和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善恶观,故事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讽刺对象的内在本质充分揭露出来,让学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时,领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担忧禾苗长不高的宋国人,为了让禾苗快快长高而将禾苗往上拔,结果导致禾苗都枯萎了,这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使用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文学表现方法,增加了文学色彩,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张有趣的情节与丰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寓言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题材,对教导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区别寓言与童话,它们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童话的故事极富幻想色彩,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而寓言则多源于现实,故事内容多是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某种人的讽刺和箴戒,虽是虚构的故事,但却能诠释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五、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发散思维

以往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学思路,然后再按照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将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片面,且具有较高的模式化成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将语言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寓言教学时要进行创新型教学,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将《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时,由于电视剧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都会有所涉及,学生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中的情节以及根据自己的现象设计一段情节进行表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结语

寓言故事大全范文第5篇

通过阅读后,我觉得《伊索寓言》是一部由各种各样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它通过故事里面的一些动物、植物和人之间发生的事来反映我们现实生活里的一些道理,其中有两个寓言故事对我印象最深刻。

我先说一说《牛和青蛙》这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头牛到潭边喝水,踩死了一只小青蛙,其他小青蛙回家告诉它们的妈妈,妈妈自不量力,用力鼓气,问小青蛙:“这个四足兽是不是这么大呢?”小青蛙说:“您别再鼓气了,您不可能和那怪物那么大,您会把肚子胀破的。”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渺小的人永远也不能和伟大的人相互比较。我喜欢这篇寓言的原因是,它让我懂得了不要高估自己,做什么事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做,才会做好。

再说《驴、公鸡与狮子》的故事:有只公鸡和驴生活在一起,饥饿的狮子来侵害驴,公鸡一叫,狮子就害怕的跑了,驴一见心想:狮子没什么大不了的,连鸡都怕。便立刻追过去。狮子跑到远处,听不见鸡叫了,便猛然转身吃了驴。这个寓言说明了:不要轻敌,要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不要在强大的对手面前逞强。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同样还是它和上个寓言一样,都告诉了我们怎样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在我们班级完全有能力考第一,几次没考好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自己的写字潦草、检查不认真、审题不认真、计算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的缺点,考试的时候没有提醒自己不要犯上面的毛病,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有让我没注意的丢分的地方,害得我考不好,我现在下了决心了,一定要把我的那些毛病改掉,争取考出好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