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精选12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1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右图。 顶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① ② ③ 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①﹤②﹤③
7、★画直角的方法: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件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课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3
教学设计 新小林娜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39页内容,第40页“做一做”及练习8第一题至第四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白纸。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找角 1、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折角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 六、课堂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第38、39页练习八1、2、3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师生的三角尺、活动角、吸管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学 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2、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2.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投影出示例1 3. 小结: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4.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5. 师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角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边 顶点 边 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图形名称,并指出各有几个角。 生观察。 生在教室里找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学 生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画角 五、巩固练习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练习第2题,数角。 3.练习第3题,比角的大小。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6. 出示活动角。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下有关。 六、拓展、游戏: 1. 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角?有几种摆法?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自学。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生玩活动角:慢慢地张开,慢慢地合拢。 学生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说一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素质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教师示范见右图).会指了吗 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 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 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 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 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 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 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 怎么变 (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 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 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 (手)这个呢 (鼻子)这个呢 (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 (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结合生活情境,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识别那些是角及直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学生回答: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回答: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教师活动: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小朋友们说,老师写。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师活动: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师活动: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练习:(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教师活动:问题一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问题二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问题三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教学设计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师范附小赵伟 一.教学设计背景: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是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诸多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二.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于是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整节课上,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和亲历操作活动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物并从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4。让学生知道画一个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5。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学重、难点: 画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师: 4根同样长的小棒,三角板,为每生备一张圆纸片,投影仪 生:厘米尺,练习纸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一三角板) 同学们,我手中拿着什么? (生述:三角板) 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 (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那它的三个角在哪儿呢?谁能指出来? (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你是说这是三角板上的一个角,对吗? (生述)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那这是什么呢? (生述:这是一个点) 那你们觉得三角板上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呀?谁愿上讲台给大家画一画? (生画后师描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 (二)认识实物中的角 (1)从实物中找角 (教师课件出示闹钟、切开的西瓜,三角板) 提问:大家看这些物体上有角吗? 生答。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观察并述,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并让生找找其他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我们可以走出座位,从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二) 判断角 刚才同学们从周围物体上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角,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 (课件出示如下) (生述师评价) 三.用纸片折角 大家看这张纸片上有角吗? 那我看谁能用这张没有角的纸片折出角来呢? (生举手)师接着提问:我们该怎样折呢? (生上讲台进行折角演示,师适当指导) 下面我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圆纸片(给每生发的圆纸片大小不同)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折出角来? (学生折角活动,教师巡回查看折角情况,提醒每组同学折的角不要一样大) 汇报:谁能给大家指指你折的角在哪儿? (生指) 同学们折出的角的形状各不相同,其实角也是有大有小的。谁来说说你觉得你折出的角比你同桌折出的角是大还是小?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述,并产生了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不同意见) 现在我画一个角(师画)然后我延长角的两条边,这个角变大了没有? 我再擦短角的这两条边,(师擦)这个角变小了没有? 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师出示活动角并使其两条边叉开的越来越大)大家看这个角变大了没有? (师出示活动角并使其两条边叉开的越来越小)大家看这个角变小了没有? 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学习画角 1.自由画角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那我们应该怎样画一个角呢? 师边介绍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边板画各种不同方向的角。(突出从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角的两边) 现在老师还想画一个角,同学们说画法好吗? (生说画法师画角,师在黑板上画顶点后,要重点突出向不同的方向画角的两条边) 现在同学们学会如何画角了吗? 下面请每个同学在纸上画一个角。 (生活动,师台下指导) (四)小结及知识深化 1.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3.课堂小结 七.教学反思: 由于《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没有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也没有随意地,无目的地让学生讨论,而是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1.生活中和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2.怎样折角,角3.怎样画角.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特点——概括方法——灵活运用,师生共同体验了教学过程的苦与乐。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相信,放手的“风筝”会“飞”得更高! 和“角”做朋友 教学内容:第三册p38、3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有谁认识它啊? (观察学生已有经验) 那你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角”是什么样子的? 看你们介绍的这么热闹,但是还有一些小朋友不认识“角”,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新朋友。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画角。 师:我们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害羞又调皮的朋友藏在这里(教师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找到了藏在图上的新朋友。 刚才没介绍过的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这个朋友吗? (尖尖的,直直的边……) 师:老师现在想把角画在黑板上,留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线叫做“边”。(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记住了角的各部分名称,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说你的理由。 4、再次提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我们自己在画的时候可千万不要犯错哦。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用水彩笔在纸上画角) 5.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贴到黑板上) 三、寻找角,数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画了角,让我们到身边找找角。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你能来找一找,说一说吗?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 3、学生反馈,提醒注意语言的精确性,并指出顶点和边。 4、黑板的面,门的面,窗户的面,它们都是哪个平面图形呢?(长方形) 所以,我们的长方形里就有角,让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课件出示长方形) 5、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中也有角呢?(三角形,正方形) 6、这些角的大小都是固定的,而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改变大小的活动角,它们的作用就更多了。 7、那你知道角的大小是怎么变化的吗? 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8、拿出我们的学具角,研究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9、原来角的大小是和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的。 看,剪刀的夹角是一个活动角,可以调节角的大小, 起重机的吊柄设计成活动角,工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成不同的角来取各种东西。 四、游戏,小结。 1、一节课结束了,认识这个新朋友“角”了吗?谁愿意再仔细地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2、活动。 现在就让我们和“角”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用身体部位表示角。 师师范:两手上举,形成一个近似的角,指出顶点,和边。 学生模仿,将角变大或变小。 除了手臂,还能用其他身体部位来演示吗? (手指,手腕,脚,腰) 3、学好角的知识,让角一直留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服务。 今天听了宋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宋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宋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宋老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 宋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特别是探索哪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中去寻找出:哪个角最有可能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学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学生马上发现他们拿出来的角的模样是一样的,老师抓住了机会追问道:这几个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这一环节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一层扣一层,层层都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 最后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一下:也就是该老师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画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画出角的哪几部分?,这样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挥,没有这样具体的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了各种画法不正确的画法,也许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会没顶点,有的边会不直……而这堂课也学会因为这些“不正确”而精彩。 按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下面结合我在《角的初步认识》(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新课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片断:(新授) 1、看角。(1)媒体展示角。先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物体,从而自然地引出剪刀、三角板、足球门架;再出示有角的实物,让学生感受;然后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国旗、钟、扇面的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2)教师问:角是怎样的?您能举例说说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吗? 2、摸角。(1)拿出三角尺或课本,找找角。(2)摸一摸角并交流感受。师:摸角时有什么感觉?生:头尖尖的,很刺人。生:两边很平、很直。…… 3、做角。(1)用师生提供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多的角。如让学生用角操作器做一个和数学书上的角一样大的角;或让学生用方形的纸折角;或由同桌合作用线做成角。……(2)交流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做的情况。(3)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4、识角。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分小组自主学习。(1)用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形成;(2)让学生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在小组内说说角的组成;(3)标出顶点和两条边。 5、画角。让学生画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1)让学生先尝试板演;(2)再用多媒体示范画角;(3)展示学生作品。 6、比角。(1)让学生比较课件上的两个角的大小: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2)用动画演示验证。(3)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随后,出示一些填空、判断题,让学生辨析比较;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组合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或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 教学反思 (一)“活”就是要求教法要灵活、教材要用活、学生要教活。 教法要灵活。我坚持启发式教学,一是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二是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一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 教材要用活,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例一是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学生要教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增强信息强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三)思维拓展题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总觉得,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说明我虽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理论与实践仍有差距。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4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5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6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7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8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9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10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11
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期末复习资料 篇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