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通用15篇)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通过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主动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情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着力给学生创设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享受阅读的快乐。

  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疏理结构、整体感知

  (一)导入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会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科利亚的木匣》说的就是这么一个理儿。这可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开始今天的学习,来,齐读课题。

  (学生精神抖擞地带着期待的神情读课题两遍)

  (二)游戏活动“认字走迷宫”,检查生活读音。

  师:昨天,同学们都回家认真做了预习,课文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很自信地):认识。

  师(怀疑):我可不信,我要来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宫呀,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啦。今天我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就是玩一个“认字走迷宫”的游戏。注意听,迷宫里藏着许多生字,当它跳出来时,大家准确、整齐地认读两遍后,就可以继续前进。

  (学生听了以后,脸上充满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课件出示“认字走迷宫”,学生认读生字)。

  ●当读到“懂”、“匣”、“抢”字时,没读准。生字上跳出音节,请小老师来教读两遍,全班再齐读。

  ●当读到“难”字时,先读课文里带字词语“难过”,再读生字。老师点明这是一个多音字,再请小朋友说出另一个读音,并组一个词。

  (三)游戏活动“魔方轻轻转”,检查验读准词语的读音。

  师(高兴,神秘):啊哈,大家齐心协力走出了迷宫,你看,迷宫城的主人还奖给我们一个神奇的魔方。(课件出示)

  师(拿出教具词语魔方):“小朋友们快看,神奇的词语魔方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现在,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魔方转转转。转到哪个词语大家齐读两遍,读得正确、整齐。魔方转起来——”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词):冰鞋、斧头、手锯、免得、算术、仍然,在读“算术”和“仍然”时有困难,老师教读两遍。

  (四)默读课文,疏理结构。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课文都读得比较熟了吧!好,请大家默读一遍,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打开课本后,静静地默读,并思考)

  生:课文讲了科利亚5岁的时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过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还从这件事中,获得启发,懂得了一个道理。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着,让他说清楚,说通顺,并板书“埋、挖、启示”。

  这部分教学通过球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认字走迷宫”和“魔方转转转”来检查了预习中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通过默读全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来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二、学习“埋木匣”(课文第1、2段)。

  师(津津有味地):这个故事发生在科利亚的故乡,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临走时,妈妈把有些重要的东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亚还小才只有五岁(同时贴出图片“小科利亚”,只会数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学生读文,边读边拿起笔进行勾划。)

  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并句段)

  师(鼓励):哪个同学敢单独来读读这两段,看看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生读。

  师表扬学生读准了几个多音字的和难读的词语。如“数”“盛”“小玩意儿”“铲子”。

  全班也读读这几字和词语。

  师(疑惑地):同学们自己再小声地读读,边读边想,科利亚一边埋木匣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读完后,认真思考、揣摩)

  生:我觉得科利亚当时的心里是十分喜爱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这些心爱的小玩意儿,我是多么舍不得啊!

  生:他要走时后,把所有心爱的小玩意儿,先装进木匣,还埋起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再体会当时科利亚心里想什么。(课文用红线划出“他……”)

  生读,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让别人发现了。

  生:小木匣千万别丢了,以后我回来时,还要把它们找出来玩呢?

  师:那你们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生:你看他还用脚踩实,所以我觉得他埋得很认真,是不想让别人了现了,把他的宝贝小木匣给挖走了。

  师:是呀,科利亚是多么喜爱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认真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一边读一边学着像科利亚的样子“埋小木匣”。(学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特别“埋、挖、撒”这几处,演得很贴切)

  师:我想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科利亚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

  生:他从家门口……

  师(反问):几步呀

  生:十步

  生一边数数,师一边画线段图。

  师:啊,终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呀!怎样读才能表现出科利亚的心情的变化呢?大家自己读读看。

  学生开始练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停下来想想,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有的学生和周围的伙伴交流朗读。

  师:现在谁来读好这段读,让我们都体会科利亚心情的变化呢?其它同学都要竖直耳朵,用心听听,看看他哪些地方读得好,能表现科利亚当时的心情。

  请一生读,读得正确、流利,但没有什么感情的变化。

  生:xx同学,你读得很流利,但是我觉得“挖呀、挖呀”应该读慢点儿,表明科利亚挖得很认真,挖得时间比较长了。

  生:读“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要强调,读还是“没有找到”脸上这时应该现出有点焦急的神情,因为他当时心里想,怎么会没有呀,到哪儿去了呀。

  生:当科利当最终找不到时,脸上应该表现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读慢点。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读“仍然”。

  师:那再请一个同学来试试。(课件出示:标出“挖呀、挖呀”)老师有意请了一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孩子来读,起个示范的作用。

  这个小女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配合了合适的神情,动作,读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给她掌声。

  师:让我们大家一齐来读,相信也能读得更捧。

  学生齐读,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三、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师: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时间过得很过一晃四年过去了。你看科利亚长大了,个子长高了,步子也变大了,成为了一个英俊的少年(贴出大科利亚)。他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他们终于回到了故乡,妈妈迫不及待地来到原来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让人高兴呀,而科利亚呢?那种激动,期待的学习更别说了,眼看终于要和分别四年的心爱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当他兴冲冲的地开始挖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生朗读第8段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这段,想想科利亚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们小声地反复读了几遍这段话,有的学生还动笔做了一些句划圈点。

  生:刚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分高兴、后来当木匣分找不到时就变得很着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亚多高兴呀,于是他动手开始挖,可是坑已经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没有了,他那个时候心里肯定有点着急,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还是没有,他泄气了,不高兴了。

  生:不单是泄气,因为他无论如何找,都没有找到心爱的小木匣,该是多么失望啊。

  师:同学们紧紧抓住了科利亚的动作来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值得赞赏,使我仿佛边浮现了科利亚的当时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这段多读几遍。

  四、练习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师: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亚该多失望啊,正在这时候,小伙伴们围上来了,都朝科利亚说,他们会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第9、10段。

  师生合作朗读10、11段,生读人物说的话,师读旁白。

  师:科利亚遇到问题时并没有放弃,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儿,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他静静地坐在台阶上,摸着脑门想,突然他想起来,他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了吗?

  生(高兴地):找到了

  师:抽一生读科利亚说的话(课件出示)

  师:大家起来读灾个好,看能不能读正确、读顺,(课件在“---------”下面划横线)

  生读。

  师:你读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没有?敢于提问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问题了让我们大家都来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种工具比如尺子来测量长度。

  生:课文说是步子来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为什么……大了一倍,应该……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师,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们才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让我们来的周围的小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结合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学习分法让我们都弄明白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开始讨论,各说各的办法。

  生:举个例子来说吧,我第第五岁,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岁。

  生:其实就是原来两个这么多,用手比划如果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两个这么多。

  生:我上台来画个图给大家看看,(上台)如果科利亚原来一台是这么长,“大了一倍”就应该两个这么多,就是这么长,(生虽然画得不标准,但是下面的学生已经弄明白了)。

  师:经过大家的讲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举个例子来试试,仔细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绳子,对折,再放开)

  如果这是科利亚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两个这么多,对吗?

  学生连连点头,回答“是”。

  师:谁愿意上台与教师合作,我们再用图来表示科利亚第一次挖的情况呢?(老师请了一女生上台)

  师:大家一起来数,一起来画,三个臭皮匠底一个诸葛亮。

  师生共同画图,孩子们也在下面积极参与,动手动脚,指挥着。

  师:咦,哎呀,科利亚走十步已经走过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应该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画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师(喜悦):看着孩子们,经过一番思考,科利亚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大家看着板书的图示,并自己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科利亚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

  学生望着板书,自己叽叽喳喳练习说形了。

  抽生说:

  生:因为科利亚那时还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应该量五步,他却走了十步,所以他刚开始时,没有挖到木匣子。

  师:可事情的发展真的就像科利亚想的那样吗?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齐读12段(课件拿出来。)

  师(喜悦):找到了吗?

  生(喜悦):找到了

  师:课文里用哪个词说明了,事情发展的结果,和科利亚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高兴):音乐响起来,你看九岁的科利亚真不简单,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到了自己心爱的木匣,不但他很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让我们再读读第11、12段感受科利亚的快乐吧。

  师生齐读11、12段。

  五、学生第13段

  师:科利亚多么开心呀,高兴的不单找到了匣子,还有更大的收获,我想和大家地丐来读这段话,我来引读。

  师生读11段

  师: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亚从埋、挖匣子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个道,我也相信每个小朋友也从中有很多收获,当你走出教室时,我们也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有,观察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会发现生活中会有很多秘密,将你观察到的记录在小本子上,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喜悦地、充满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书设计:

  5岁埋

  科利亚的木匣

  9岁挖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2

  作者:朱维山

  一. 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了木匣子。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门口起量了 ( )步,找到了木匣子。这是因为 。

  二.为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再写出这段话说的道理及在全文中起的作用。

  科利亚高兴地说 伙伴们 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 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人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 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二. 抄写课文中带有“果然”、“仍然”、“如果……就……”的句子,然后用这三个词语造句。

  三. 写出本文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写作练习。

  请以《我做了一件漂亮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写出怎样动脑克服困难的,结尾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4

  《科利亚的木匣》主要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疏理线索,整体感知

  1,游戏方式检查生字

  ①认字大迷宫(多媒体课件) ②玩玩词语魔方(自制教具)③ 我会读(开火车等方式)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 做了什么事

  二,学习埋木匣部分

  1,自读第1,2段,划出写埋木匣的句子,反复读句子.

  2,边读边想想,科利亚心里在想什么

  三,学习挖木匣部分

  第一次挖木匣

  1,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科利亚的心情.理解仍然.

  2,指导朗读,从读得正确流利到有感情.

  第二次挖木匣

  1,学习第11,12自然段,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

  2,自读科利亚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议论,师生交流)

  3,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大了一倍.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4,朗读读11,12自然段

  四,悟道理

  1,师生合作朗读13自然段

  2,引向课外

  《科利亚的木匣》教后说课

  一,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通过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从教材出发,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 本课目标设定为1,认识生字2,理解仍然果然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 周围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5,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其中要达成的第4个目标也正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重点难点.三个难度渗透整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爱提问受发现,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喜欢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本堂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大胆取舍,长文短教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菜单不能不经过精心的筛选.要选择那些最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最利于实现预习目标的材料来学习探究.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依据课文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这条线索,抓住三个点来教学:埋 1,2自然段,第一次挖第8段,第二次挖及启示第11,12,13段.语文学习是讲究效率的,语文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也避免使整篇文章来讲字词的琐碎分析讲解,突显了重点.

  (二)多种方式推进语文的学习

  1,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新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验文本作者的喜,怒,哀,乐.第一部分以科利亚一边埋一边在想什么为话题,引领学生读文,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第二部分以科利亚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为话题,来对话,来指导朗读.课堂上,我分明感觉到了孩子们的心与科利亚的心通过对话紧密联系在一起.

  2,朗读

  朗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手段,通过读文,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文,理解和积累语言;通过读文,学习写作表达方法.这节课的朗读有两点可取:①朗读做到有层次.从正确,流利到有感情;②如何做到有感情呢,当然由于读文的主体不同,应当呈现出来的方式也就不同,但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展观给大家.我印像深刻的是第8自然段朗读的教学,我分明看到孩子们由读不通到读得正确流利再到读得有滋有味.

  3,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三个点是文本重点,我采取的方式是: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讨论,探究解疑——领悟语言文字.首先让学生读句质疑,接着让学生和周围的小伙伴们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 ,然后师生合作完成板书图示,最后回到语言文字,齐读课文.

  (三)开发课程资源,服务于语文学习.

  新课程倡导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自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如理解大了一倍,让学生们自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来理解.然后请学生观察自己的周围起了什么变化来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朴实,真实,扎实.我认为这节课始终凸现语文课的本色.语文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支撑点.我们读文,我们交流体验,进行对话,我们合作探究,都是为我们学习语文所服务的.语文学习是整个课堂的灵魂.短短的四十分钟,孩子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学得有滋有味.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5

  【学习目标】 思想教育: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能力培养: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讲的是《科利亚的木匣》。 优优:我很喜欢这课书,我已经对这课书进行了预习,请您听听我的汇报。 <学习生字> 本课共有生字6个。在这6个生字中易读错音的有“匣”xiá。易写错的字有“挖”的最后一笔是“乙”不能再多加“丿”。 老师:除了优优以上的提醒之外,还要注意“德”的中间不能少“一”。我现在为你出示几组词语的练习。 优优:请检查 医(医生) 究(探究) 鞋(皮鞋) 匣(木匣) 挖(挖坑) 洼(泥泥洼洼) 居(居然) 僻(偏僻) 倍(倍数) 锯(锯子) 避(躲避) 培(培养) 老师:优优做得全都正确。你都查了哪几个词的词义呢?<理解、积累词语>优优:我查了以下这几个词。木匣:木盒。冰鞋:滑冰时穿的鞋。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老师:除此之外,课文中提到的“战争”指前苏联卫国战争,是前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欧亚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于1944年收复全部被占领土,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课文中讲差不多四个年头,即指这段时间。<段落及中心>老师:本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本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写科利亚把木匣埋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4至12自然段):写四年以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第13自然段):写科利亚受到的启发。优优,请你谈谈对这课书的重点句的理解。<重点句解析>优优:1. 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析:这句话是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科利亚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析:这句话可以看出科利亚不仅具有一般孩子爱玩、喜欢小玩意儿的天性,而且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3.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析:科利亚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模仿妈妈埋好木匣,说明他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并且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优优,现在我们看课后练习3,请你谈谈理解。<课后习题解答>p102 3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仍然——放学了,教室的灯仍然亮着,小红同学连忙跑进教室将灯关掉。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果然——听说他是个爱读书的人,果然,一到我家,他就被那两个大书柜里的书吸引住了。(答题时间:30分钟) 1. 多音字组词。 shǔ( ) liàng( ) 数 量 shù( ) liáng( ) 2. 把( )中不正确的读音划掉,用“√”表示正确的读音。 你们瞧,我的步子(zǐzi)有多大,比那(nǎnà)时候要大一倍呢,所以原先数(shǔshù)的数(shǔshù)要减少一半,应(yīng yìng)该量(liáng liàng)五步。 3. 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匣子里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有冰鞋 小斧头 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2)海底的动物真多啊 有海参 梭子鱼 乌贼 章鱼等 4.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他果然找到木匣子。 “把”字句: “被”字句: (2)苏联人民赶走了法西斯。 “把”字句: “被”字句: 5. 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从小如果不努力学习,( )。 (2)小华不光自己学习好,( )。 (3)夜深了,老师( )。 6. 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以“木匣”为线索,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科利亚( )、( ),以及他从这件事中( )的故事。学了这课,我懂得了(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花坛 当你走进我们学校大门口,就能看见一个大花坛,它由三个小花坛组成。周围是嫩绿的草地,美丽极了。 中间那个小花坛里,种着红叶和含笑花,坛边还围放着一盆山茶花。“含笑”这个花名儿叫人一听就觉得有趣,大概是因为这种花的花朵会露出亲切的微笑吧!那红色的山茶花火爆爆的,开得热闹,嫩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就像穿着红裳绿裙的仙女,面对着太阳微笑,真惹人喜爱。 左右两个小花坛里各种着玫瑰和杜鹃。玫瑰不但艳丽的色彩引人注目,它那扑鼻的香味,更令人陶醉。杜鹃花开得正艳,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间载歌载舞。 朵朵鲜花,棵棵树苗,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美了。春风吹来,花枝招展,似乎在对辛勤的园丁问好、致敬。 (1)查字典。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 再查几画 查什么字母 取哪一种解释,打“√” 引人注目 (1)灌进去(2)集中在一点(3)用文字来解释词句(4)记载,登记 载歌载舞 (1)装运,乘坐(2)承受(3)充满(4)又,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引人注目:②载歌载舞:(3)本文是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手法写的,请用“——”划出总述的部分。(4)给课文分段,在段后标||。(5)分述部分共写了哪几种花? 1. 多音字组词。 shǔ(数数) liàng(力量) 数 量 shù(数学) liáng(丈量) 2. 把( )中不正确的读音划掉,用“√”表示正确的读音。 你们瞧,我的步子(zǐzi)有多大,比那(nǎnà√)时候要大一倍呢,所以原先数(shǔshù)的数(shǔshù)要减少一半,应(yīng yìng)该量(liáng liàng)五步。 3. 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匣子里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2)海底的动物真多啊有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等 4.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他果然找到木匣子。 “把”字句:他果然把木匣子找到了。 “被”字句:木匣子果然被他找到了。 (2)苏联人民赶走了法西斯。 “把”字句:苏联人民把法西斯赶走了。 “被”字句:法西斯被苏联人民赶走了。 5. 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从小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就不能为祖国服务)。 (2)小华不光自己学习好,(而且还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3)夜深了,老师(还在备课)。 6. 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以“木匣”为线索,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以及他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的故事。学了这课,我懂得了(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做什么,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做法)。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花坛 当你走进我们学校大门口,就能看见一个大花坛,它由三个小花坛组成。周围是嫩绿的草地,美丽极了。|| 中间那个小花坛里,种着红叶和含笑花,坛边还围放着一盆山茶花。“含笑”这个花名儿叫人一听就觉得有趣,大概是因为这种花的花朵会露出亲切的微笑吧!那红色的山茶花火爆爆的,开得热闹,嫩绿的叶子随风摆动,就像穿着红裳绿裙的仙女,面对着太阳微笑,真惹人喜爱。 左右两个小花坛里各种着玫瑰和杜鹃。玫瑰不但艳丽的色彩引人注目,它那扑鼻的香味,更令人陶醉。杜鹃花开得正艳,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间载歌载舞。 朵朵鲜花,棵棵树苗,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美了。春风吹来,花枝招展,似乎在对辛勤的园丁问好、致敬。|| (1)查字典。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 再查几画 查什么字母 取哪一种解释,打“√” 引人注目 5 z (1)灌进去(2)集中在一点(√)(3)用文字来解释词句(4)记载,登记 载歌载舞 4 z (1)装运,乘坐(2)承受(3)充满(4)又,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引人注目:吸引别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②载歌载舞:一边唱歌,一边跳舞。(3)本文是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手法写的,请用“——”划出总述的部分。(4)给课文分段,在段后标||。(5)分述部分共写了哪几种花? 课文介绍了5种花,分别是红叶、含笑花、山茶花、玫瑰、杜鹃。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6

  一、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7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教师可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生字“匣多多,读xiá,不读jiá;“避”,读bì,不读pì;仍,读二声,不读一声。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3、指导学生阅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埋木区”“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根据三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所在。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教学中可结合文后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4、本课使用了很多生活用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冰鞋、手锯、斧头,让学生联系生活用品识记词语。“难过、懂得、抢走”要结合课文中有关描写心情和动作句子来理解。

  有些句子,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比如“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这里的“仍然”表示的是科利亚无论是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木匣子。“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其中“果然”,在这里表示的是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这里的“果然”也印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不光……还”表示意思进一步,即由具体事例感悟出普遍的规律。

  5、这篇课文,层次分明,叙述清楚。朗读时,在埋木匣-挖木厦-得到启示的转换处注意停顿。

  课文11~13自然段是朗读指导的重点。第11段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失败后的思考和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高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说话时速度快,语调是上扬的。“本区是我四年前埋的……而是五步”这是对第一次找不到木匣原因的分析。一些体现对比的词语要读重些,如:“四年前”“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了”“大了一倍”“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科利亚相信自己的分析没有错,因此,语气是肯定的。“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是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悟,科利亚心里特别高兴。心中充满自信,语调要上扬。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老师也可以用范读加以指导。

  6、课后第二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本区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来交流交流。”第一问可结合课堂学习来进行,第二问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还可以联系已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感想。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联系生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对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自己也要顺应变化,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待变化的道理。可以先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有思考、发言的机会,然后课堂交流。

  第三题是抄写课文段落二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再背下来。然后,边抄写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课后要求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

  7、可以结合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交流的基础上,以“由《柯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写下来。然后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这种认识和体会可多可少,内容不限。教师不作硬性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

  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

  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①自学生字词。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

  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这是场正义的战争。

  (2)受到了妈妈的启示。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问: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学生读1~2自然段。

  (2)学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

  教师问: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

  (4)“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八、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而后回答: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九、布置作业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9

  执教者:东山县实验小学 林睿谦

  评析者:东山县实验小学 江丽芳

  教学内容:《科利亚的木匣》(语文人教实验版)第五册

  课例实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将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故事的题目是……(师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木匣是什么东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师: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师:要读懂这个故事,必须先闯字词关,准备好了吗?先开哪列火车?

  (生纷纷踊跃举手)

  (师出示生字卡,生开火车读生字,读对的全班跟读,读错的指名帮助正音)

  师:火车顺利地到达终点,有的火车还开得挺快的呢!现在我们把字娃娃带到词语 里来读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生字词)

  师:“免得”“懂得”的“的”应该读轻声,请同学们再把这两个词语齐读一遍。

  (生读“免得”“懂得”两个词语)

  (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谁来读读这三个词语或短语。

  (指名读)

  师:你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

  (师送给学生“大拇指”,全班齐读那三个词语或短语)

  三、初读感知,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就请你们赶快打开书本,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请你们在文中的空白处画上问题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事。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2:还写科利亚找到了木匣。

  师:科利亚什么时候埋下木匣?什么时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亚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师: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时候?

  生4: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小结、板书: 战争开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出来吧!

  生1:老师,什么叫手锯?

  师:老师这儿刚好有图片,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手锯”图片)

  师:这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斧头”“冰鞋”图片让学生认识。)

  生齐答:斧头、冰鞋。

  生2: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生3: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里来了,东西不能都带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个人。

  师: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生7:这场战争是怎样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老师送你个“大拇指”。

  (送给生7一个“大拇指”)

  师:是这样的。这场战争指苏联的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 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战争的胜利。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生8:老师,我想提个问题。为什么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妈妈走三十步却能找 到木匣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谁能解答?

  (送给生8一个“大拇指”)

  生9:因为妈妈过了发育期,个子不会长高,步子也不会再变了。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师同样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送给生9 一 个“大拇指”)

  生10: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科利亚挖木匣”?

  师:哎呀!连老师都不会想到提这样的问题。你可真会思考!

  生9:老师。我知道。因为课文除了写科利亚挖木匣,还写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亚挖木匣”为题,那就不完整了!

  师:真是了不起。老师由衷地称赞你们,问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个“大拇 指”。

  (送给生9、生10每人一个“大拇指”)

  (生情绪高涨,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师:还有一些同学要发问,你们暂时把问题存起来,先帮老师解决个问题,行吗?

  (课件出示: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师:自己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组内和其它同学交流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三、突破重点,感悟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1:科利亚是通过认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亚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师:你们回答得都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利亚是怎么思考的?

  (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内容,齐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和我做个跨步比赛。谁愿意?

  (生踊跃举手,点一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请你按平时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师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学一起数。

  (生和师一起向前走10步)

  师:从刚才的演示,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师十步走得比较远。

  生2:老师的个子高,步子大,洁兵的个子矮,步子小。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科利亚就是这么想的。战争开始时,科利亚从家门口 向前走几步埋下木匣?

  生齐答:十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当时他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小。(师板书:步子小)

  师:四年后,科利亚的步子怎样?

  生齐答:步子大一倍,(师板书:步子大一倍)

  师:所以现在只要走几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齐读:五步。(师用“脚印”演示)

  师:最后科利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

  生齐答:有。

  师:文中哪个词语说明结果和他想的一样?

  生:果然。

  师:很好。请同学们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齐读一遍。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齐读)

  师:是啊,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板书: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师:这个故事使我们很受启发。同学们愿意再来读一遍课文吗?

  生齐读:愿意。

  (生齐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观察发现。

  师:我们的周围哪些在起变化呢?请同学留心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下节 课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上得轻松洒脱,学生学得开心自在。

  我想问题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把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致高涨,踊跃发问。分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令我惊喜。这不由使我想起传统教学,以前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老师的答案是唯一的标准,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可怜的孩子只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没有争议,没有创新,不懂的问题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同行评析:

  这是《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剖析这堂课,我们发现,这节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首先,在识字教学上,能遵循三年级学生识字的水平、特点,让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多种渠道,运用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开火车认字学词”“多音字重点提示”的方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样,真正做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花的时间少,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安排“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 ”,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由于问题的存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心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环节,以“重点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段讲解,所费时间多,效果也不好。这节课,林老师抛出问题:“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通过讨论交流、引出重点段落(9—11),在反复诵读中,采用“比跨步”“摆脚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总之,这节课,林老师始终用赞赏、尊重、呵护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始终以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与教师平等相处,与文本进行自由的对话,在语文学习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0

  一、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知识链接:

  同一类型的故事。

  四、学习方法指导:理解文中关键词、句,交流讨论。

  五、自主、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5、 从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6、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六、展示提升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分组汇报上面问题讨论结果。

  3、最后一段什么意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过关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

  ( ) ( ) ( ) ( )

  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倍( ) 故 ( ) 匣( )

  陪( ) 敌 ( ) 匠( )

  3、读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

  (1)匣子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有冰鞋 小斧头 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2)他挖呀 挖呀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有找到匣子

  七、课后延伸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猴子奇遇记》。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1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厦──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埋木匣部分讲了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东西,为什么埋木区和怎样埋木匣的。挖木匣部分讲 4年后,妈妈顺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开始科利亚按原来的步数没有挖出木匣,经过认真思考后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本匣。最后一段讲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的道理。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课文在描写科利亚思考过程时,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首先他从妈妈的大木匣没有丢、还在原地得出三个结论:他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必在原地,妈妈是成年人,步伐的大小一般不会改变。为什么没有挖出来,他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经过认真思考,他明白了:时间过去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家门口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5步。他按这样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从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中,科利亚懂得时间一天天过去,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二者均为教学的重点,后者是教学的难点。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2

  师:昨天,教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第18课,大家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下面老师写课题,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写。

  (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很好,今天,老师把科利亚了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

  生:你为什么要埋那个木匣?

  生:为什么你迈的五步有大有小?

  生:为什么不选其他东西,而选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师:同学真会提问,而且还很有礼貌,科利亚可愿意回答了。请大家打开课文第96页,答案都在课文里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听到的是朗朗的书声,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

  师:说说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们村子里了。

  生:因为科利亚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我懂得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许多小玩意儿。

  生:他告诉我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气小伙伴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师:你真细心。

  生:我知道科利亚是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生:你很聪明。

  生:你很爱动脑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很聪明的。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老师建议你们默读。

  (生默读)

  师:谁能把找到的读给听一听?勇敢点!

  生:……小斧头、小手锯……

  生:从铺上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亚看见了妈妈的做法,就学着做,真聪明。

  生:他会学妈妈,做得比妈妈还好。

  师:我们来读一读,把科利亚的聪明读出来。

  (生读课文)

  师:科利亚很聪明,你们也找到相关的句段,也很聪明。还有吗?

  生:……现在我9岁了,……应该走五步。因为旁边的伙伴都没想到,他想到了。

  生:他用手摸着脑门想,而没有去问妈妈,说明他爱动脑筋。

  师:为什么科利亚一想就想到挖不出木匣的原因,看来,想是很重要的。那么,他到底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读第五到十八自然段,假如你就是科利亚,你会想什么?

  (生读课文)

  师:现在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是科利亚,我想,这个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现在已经是九岁了,步子也大了,就不应该是十步了。

  生:我想,这个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个人都会长大的,我的步子也会长大的,会比以前大两倍。

  师:咱们班的科利亚真会想,那么想的对不对呀,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科利亚找到木匣子看出来,(读句子)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已经告诉我们了,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生:果然。

  师:作者用词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科利亚的想法,你们明白了吗?

  师:我们用学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过程摆出来。

  (在黑板上摆学具,先摆上四年前埋的过程)

  师:那么四年后挖木匣还能不能用这样的一个小方块做为一步呢?大家来摆一摆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过程。

  (学生在自己座位上试摆)

  (一学生上台摆,摆得不对)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组同学摆得和别人组不一样,现在看黑板,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读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他这种摆法对吗?(出示词语:仍然一倍不是……而是……果然)

  (学生自由读)

  师:他们这种摆法对吗?

  生:第一次还应该再加上十块,第二次还应该加上五块。

  生:我认为不对。

  生:我认为是对的。第一次还应该再加上十块,因为他步子大了一倍。第二次还应该加上五块,因为他的五步比原来大了一倍。

  师:谁还有疑问?

  师:那第一次挖木匣和第二次挖木匣的想法变了没有?

  师: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宝贝了,他高兴吗?同学们笑一笑,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师:还能从哪儿看出来他聪明?

  生: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我留给同学们作业:思考科利亚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你是科利亚,你第三次会说些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说明你读懂了。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3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4

  [案例]

  【教学要求】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从而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名,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快,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科利亚(板书).科利亚是前苏联的一个孩子,他有许多小宝贝——冰鞋,小斧头,小手锯等等,你有自己的小宝贝吗 你喜欢它们吗科利亚像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自己的小宝贝.由于特殊的原因,科利亚把他的这些小宝贝装进一个木匣里,从家门口起数了十步,埋了起来.四年以后,科利亚又从家门口数了十步挖这个木匣,他能挖到吗 (有的同学会说能,有的会说不能)到底能不能挖到呢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答案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

  二,预习课文

  1,整体感知:本篇课文的范读.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3,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⑴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和停顿不当的地方.

  ⑵ 指名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⑴ 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请找出有关动词.后来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⑵ 通过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

  2,学生按思考问题自学,再四人一组讨论.

  3,师生交流思考题⑴

  ⑴ 指名读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出示句子理解1,抓住"刚学数数"和"只会数到十"作重点理解.再通过找几个动词"放,盖,踩,撒",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抓住这几个词指导朗读.

  ⑵ 设疑:科利亚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木匣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着重理解: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⑶ 过渡导语:四年之后,科利亚回来了,他又是怎样挖木匣的

  指名读有关段落,并出示句子理解2:

  从"家门口","量了十步","挖呀,挖呀","很深了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你体会到什么 (坑挖得很深,范围也很大,结果怎样 "仍然没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后,正确解释)

  科利亚没找到木匣,他当时怎么想

  (算术不管用 被别人挖走了 )

  指名回答并读出有关段落,以排除以上两种想法.

  科利亚想出原因了吗 (读出有关段落).

  科利亚怎样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理解3.

  "果然"什么意思 (生答后出示正确答案).

  师生交流思考题⑵

  ⑴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句子理解4

  ⑵ 设疑:除了人在长大,步子在变大,周围还有什么在起变化

  (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上小学了,能数到100了……)

  四,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在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对发生变化了的事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

  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1,分角色读.

  2,开火车读(一人一句).

  3,分段读.

  二,指导生字书写

  1,指导学生字形笔顺(同步识字).

  2,抄写含有生字的新词两遍.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子小 数了十步 变化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子大了一倍 数了五步

  [反思]

  今天我想记录课堂上的一段导语:

  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的成长记录册或小时候的照片

  师:有没有同学带来自己的成长记录册 (翻开印有出生时孩子小手印,小脚丫的一页)大家看,这是王平同学出生时手和脚的样子.现在请他用手比一比.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他的手长大了,都是当时的两三倍了.

  生:刚出生时我们特别小.

  师:大家再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你们看,我们开学时种的花已经开了,校园里的树也长高了.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科利亚的木匣》课堂实录 篇15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袁克丽

  师:昨天,教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第18课,大家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下面老师写课题,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写。

  (师板书课题,边写边讲解)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很好,今天,老师把科利亚了带来了,你们来问问他吧?

  生:你为什么要埋那个木匣?

  生:为什么你迈的五步有大有小?

  生:为什么不选其他东西,而选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师:同学真会提问,而且还很有礼貌,科利亚可愿意回答了。请大家打开课文第96页,答案都在课文里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些什么?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听到的是朗朗的书声,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

  师:说说看,科利亚都对你说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们村子里了。

  生:因为科利亚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我懂得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许多小玩意儿。

  生:他告诉我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气小伙伴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师:你真细心。

  生:我知道科利亚是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生:你很聪明。

  生:你很爱动脑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是从哪里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很聪明的。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段,老师建议你们默读。

  (生默读)

  师:谁能把找到的读给听一听?勇敢点!

  生:……小斧头、小手锯……

  生:从铺上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亚看见了妈妈的做法,就学着做,真聪明。

  生:他会学妈妈,做得比妈妈还好。

  师:我们来读一读,把科利亚的聪明读出来。

  (生读课文)

  师:科利亚很聪明,你们也找到相关的句段,也很聪明。还有吗?

  生:……现在我9岁了,……应该走五步。因为旁边的伙伴都没想到,他想到了。

  生:他用手摸着脑门想,而没有去问妈妈,说明他爱动脑筋。

  师:为什么科利亚一想就想到挖不出木匣的原因,看来,想是很重要的。那么,他到底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读第五到十八自然段,假如你就是科利亚,你会想什么?

  (生读课文)

  师:现在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是科利亚,我想,这个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现在已经是九岁了,步子也大了,就不应该是十步了。

  生:我想,这个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个人都会长大的,我的步子也会长大的,会比以前大两倍。

  师:咱们班的科利亚真会想,那么想的对不对呀,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科利亚找到木匣子看出来,(读句子)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已经告诉我们了,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生:果然。

  师:作者用词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科利亚的想法,你们明白了吗?

  师:我们用学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过程摆出来。

  (在黑板上摆学具,先摆上四年前埋的过程)

  师:那么四年后挖木匣还能不能用这样的一个小方块做为一步呢?大家来摆一摆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过程。

  (学生在自己座位上试摆)

  (一学生上台摆,摆得不对)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组同学摆得和别人组不一样,现在看黑板,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读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他这种摆法对吗?(出示词语:仍然一倍不是……而是……果然)

  (学生自由读)

  师:他们这种摆法对吗?

  生:第一次还应该再加上十块,第二次还应该加上五块。

  生:我认为不对。

  生:我认为是对的。第一次还应该再加上十块,因为他步子大了一倍。第二次还应该加上五块,因为他的五步比原来大了一倍。

  师:谁还有疑问?

  师:那第一次挖木匣和第二次挖木匣的想法变了没有?

  师: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宝贝了,他高兴吗?同学们笑一笑,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师:还能从哪儿看出来他聪明?

  生: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我留给同学们作业:思考科利亚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你是科利亚,你第三次会说些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说明你读懂了。

  (语 文课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