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预防措施(精选5篇)

流感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为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2023年 4月15日,XX幼儿园根据《XX市卫生局关于切实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了一系列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教育活动。首先利用国旗下讲话要求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并做好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其次各班利用早谈时间组织幼儿学习有关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利用家教园地向全体师幼和家长宣传有关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同时,幼儿园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了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每天的晨检工作,保健医生做好晨检关,班级老师则要配合掌握每个幼儿的出勤和身体健康情况,对发热或身体异常及有可疑症状者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幼儿发热、咳嗽,体温在38度以上的尽快带出教室,通知家长带回及时就医。

二是加强卫生教育和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孩子要勤洗手、多喝水、不偏食、不吃生、冷食品,不随地吐痰,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三是利用家校通向幼儿家长宣传有关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做到幼儿园与家庭相结合,家长发现小孩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带小孩就医。

流感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1 医院门、急诊特点

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诊室少,医务人员少,很难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而且门诊、急诊是医院人员流动最多的区域,是健康人群与不同疾病患者之间接触最多、最集中的场所,大量的工作量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预防

2.1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妊娠期孕妇、伴有慢性疾病、老人和儿童患有甲型H1N1流感症状者极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2.2 预 防

控制传染源: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他动物感染猪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隔离,积极治疗,并及时将疫情上报上级防疫机构。

切断传播途经: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患者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保护健康人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1]。

加强院感控制措施:对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2]。

3防控工作进展

强化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变化趋势以及病毒耐药性和变异等情况,继续跟踪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3]。

继续推进疫苗生产和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受理甲型H1N1流感疫苗签批发近1.6亿人份;全国累计签收疫苗近1.2亿人份;累计完成接种9570万人[4]。

流感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女青年; 人工流产; 妇科感染性疾病;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欠缺,我国年轻人群的恋爱观和观念的变化,发生婚前的情况逐年上升[1]。因不安全所引发的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因此显著升高,且发病人群以青年女性为主[2]。为明确导致这一人群妇科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笔者对516例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展开了问卷调查与统计学分析研究。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516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年龄14~25岁,平均(22.4±3.1)岁。所有入选人员均能自愿完成调查问卷,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人员。

1.2研究方法

自行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职业、是否为流动人口、初次年龄、是否采用避孕措施、有无妇科感染性疾病史、外阴清洁间隔时间、月经期是否有过等方面的内容。每位调查对象由妇科医生进行常规妇检及标本取材,并给予阴道清洁度、分泌物PH值、滴虫和胺试验检查,采集实验室检查标本。

妇科感染性疾病指患以下任何一种感染:真菌或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淋病、尖锐湿疣、宫颈炎、附件炎及盆腔炎。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5版[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卡方检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结果

调查显示,516例调查对象中患妇科感染性疾病者284例,发病率为55.04%。其中,56.9%的人患有1种妇科感染性疾病,28.3%的人同时患有2种疾病,14.8%的人患有3种或以上的妇科感染性疾病。

2.1与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有关的单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非流动人口、初次年龄≤18岁、既往有妇科感染性疾病史、既往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青年患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比例明显增高(详见表1)。同时,不健康的卫生习惯(清洁外阴间隔时间超过2d、月经期间发生)也会使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升高,详见表2。

2.2与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有关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年龄≤18岁(OR值=0.696,P=0.017)、是否采用避孕措施(OR值=1.358,P=0.001)、外阴清洁间隔时间(OR值=0.375,P=0.002)、妇科感染性疾病史(OR值=1.358,P=0.001)、月经期是否有过(OR值=1.314,P=0.006)是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青少年发生婚前的情况逐年上升,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妊娠已成为临床妇产科门诊的主要就诊因素之一[4,5]。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妊娠流产发生率达38.4%[6],青年女性因意外妊娠后人工流产所引发的妇科感染性疾病也逐渐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为55.04%,已成为影响这一人群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此类妇科感染性疾病对年轻女性的身心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可导致盆腔炎,并引发不孕、异位妊娠[7]。国外有研究显示某些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增加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度[8]。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年轻女性在患上此类疾病后的认识与处理能力、就医行为均存在较大问题,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并引发各种并发症[9]。

多因素分析研究显示,初次年龄过早、未采用避孕措施、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既往有妇科感染性疾病史等因素,是导致妇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此笔者认为主要的预防措施还在于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健康教育应得到切实的加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初次年龄大于18岁的人群患妇科感染性疾病的相对危险性低于年龄小于18岁的研究对象。分析原因,年龄较高者对于流产知识的接触更多,且更为细致,日常生活中对于人工流产的危害实例知晓程度更高[10]。相比之下,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更为薄弱。调查显示[11],我国青少年安全套使用率仅37.2%,自我保护意识弱。在目前城市中,年龄小于18岁的人群大多是学生,而学生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又高于非学生组[12]。此外本次研究发现非流动人口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要高于流动人口,笔者分析这也可能与非流动人口中学生所占比例高有关。因此综合各种因素,笔者建议将学校教育作为生殖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目前我国的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新婚夫妇,学校生理卫生教育中仅有一些简单的生殖系统知识,缺乏对避孕知识、性传播疾病、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介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3],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基本缺失[14]。因此,要提高女性青年的性健康知识水平,不能仅限于婚前性教育或一些临时性的讲座、宣传资料,而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其学习情况纳入学生考试考核范围,把性健康教育的阵地至少前移至初中阶段[15]。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率,进而降低女青年人工流产后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黄艺娜,张铭清,江剑平.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23,21(1):19-21.

[2]刘欢欢.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道感染状况研究.中国基层医药,2007,14 (6):1001.

[3]乐杰. 妇产科学. 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81- 304.

[4]高敬,路苗苗,张媛媛.婚前意外妊娠对青春期女性学生的影响.中国卫生产业,2023,8(8):125.

[5]蔡晓雯,吴晓璇,邹先梅.社区卫生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模式的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23,11(12):514-515.

[6]吴小梅.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流产术及风险防范.中国医药指南,2023,11(10):79-80.

[7]杨荣志,吴疆,刘路秀.深圳市厂区外来女工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况及药敏分析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23,10(17):141-143.

[8]G ilchrist AC, H annaford PC, Frank P, et al.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nd psychiatric morbidity.Br J Psychiatry, 2008, 167 (2):243.

[9]王倩,冯琪,游丽琴.深圳市南山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和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5):281-283.

[10]陈凯清,孙玉春,陈远秀,等.沙井街道外来女工人工流产患者术后保健知识需求程度调查.中国性科学,2023,22(6):32-34.

[11]郭帅军,余小呜,孙玉颖.中国青少年高危的Meta分析.中国性科学,2023,21(10):69-71.

[12]王晓莉,张菊香.不同年级护理学生性态度及调查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23,10(21):50-51.

[13]赵更力,张小松,王临虹,等.城市流动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70.

[14]宋逸,季成叶,胡佩瑾,等.我国城、乡高中生发生的比较.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5(3):376-381.

流感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轻甲型H1N1流感疫情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河北省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唐山市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向县政府提出成立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县政府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应急指挥部。

各场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切实做好本场镇、本单位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

2.1.1县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县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指挥长,负责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的重大决策。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有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及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农林畜牧水产局、工商局、商务局、交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建设规划局、外事办、红十字会、驻县武警中队等。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的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区域的建议。

宣传部门: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的统一部署,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舆论;宣传相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疫与自我保护意识。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

教育部门:组织实施各类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落实学校、幼儿园晨检、缺课登记、消毒等措施,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处置。

公安部门:提供因私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有关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民政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提供医疗、生活救助。督促殡仪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遗体的运送和火化工作。

财政部门:做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资金的安排,及时拨付所需设备、器材、药品等物资购置经费和工作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交通部门:按照《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交通卫生检疫工作,对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查验和消毒工作,防止甲型H1N1流感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疫区处理人员、紧缺物资的运送,做好疫区的交通管理工作。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各基础电信运营商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提供通讯保障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做好猪流感防疫和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商务部门:负责疫区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协助做好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严厉查处集贸市场上出售病死猪及其产品的集体、个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外事部门:做好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的有关涉外事务,向卫生部门提供我县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协助卫生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旅游部门:组织旅游行业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向卫生部门提供我县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协助卫生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协助相关部门在场镇、社区、村队、企业、学校等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驻县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指挥驻县部队完成营区的疫情处理任务,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做好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

2.1.2场镇应急指挥部职责

场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应急指挥部由场镇有关部门组成,相应职责如下:

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工作。

⑵根据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本场镇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⑶配合县指挥部划定控制区域: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按照县政府要求组织人力对本场镇内疫区实施封锁。

⑷人群聚集活动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时可以在本场镇内采取限制或者停工、停业、停课、停止集市、集会,以及其他人群的活动。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取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视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交通卫生检疫:各场镇协助县交通等部门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移交。

(7)信息:甲型H1N1流感事件发生后,各场镇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要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8)开展群防群控:场镇以及居委会、村队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转移或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全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甲型H1Nl流感控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相关法规的起草工作;组织制定全县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的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甲型H1N1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组织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演练;组织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实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

2.3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

县卫生局成立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其主要职责:根据监测、报告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提出预警、分级、启动预案、终止响应等意见,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准备、重要措施提出建议;起草、制订、修订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甲型H1Nl流感控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等。

2.4应急处理专业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2.4.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为预警提供依据。

(2)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疫情控制的技术方案;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对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情况。

(3)采集甲型H1N1流感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2.4.2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隔离、治疗和转运工作;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对不能排除的及时上报,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等。

(2)及时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完成标本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实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严格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

2.4.3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开展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监测与预警

3.1建立县、场镇、村三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体系。按照《河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场镇实施和做好流感监测工作。

3.2县卫生局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甲型H1Nl流感的主动监测,并加强甲型H1Nl流感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3县卫生局应根据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甲型H1N1流感型别、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4、信息管理与报告

4.1信息管理

4.1.1县疾控中心负责完善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网络,承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4.1.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不断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4.1.3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核实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4.2信息报告

4.2.1县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信息。

4.2.2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农业部门为猪流感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5、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反应

本县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依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反应。

5.1县政府应急反应

县政府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紧急调集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就治;及时做好舆论宣传与引导工作。必要时请求市予以支持。

5.2县卫生局应急反应

接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县政府提出启动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等疫情控制措施,同时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按照规定报告有关情况;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和可能涉及周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5.3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设立临时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邻县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范围内应急处理工作。旅游部门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及时旅行警告提示。商务部门要协调指导涉外劳务人员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基本常识和健康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消毒通风措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对入境人员实行体温检测、医学排查和病理处理;对入境船舶等交通工具采取消毒、除虫等卫生处理措施。宣传部门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宣传工作。

6、应急反应终止及评估

6.1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的终止

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末例病例发病7天后再无新病例出现,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建议,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2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理工作评估

6.2.1评估人员组织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

6.2.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区自然地理概况、发生的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疫情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县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

7.1.1将甲型H1N1流感监测纳入疾病监测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监测点,坚持固定与流动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7.1.2加强甲型H1N1流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规范甲型H1N1流感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能力和水平。

7.2物资、经费保障

7.2.1物资储备:县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物资储备。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组织落实物资储备,财政部门保障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疫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商财政部门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7.2.2经费保障:县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应当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立项和经费。财政部门落实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应急处理经费,所需资金在部门预算内核定并及时拨付。

8、预案的制订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制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县卫生局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并按规定公布。

9、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流感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督导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

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和指导学校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

与卫生等部门配合,共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质、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院、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卫生部门在学校的配合下,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卫生部门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托幼机构实施全园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儿童的

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托幼机构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2.中小学校和高校等教育机构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中小学校和高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卫生部门指导、协助当地所有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卫生部门指导学校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学校或托幼机构还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4.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实施全校(园)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高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当地所有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教育、卫生和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