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5篇)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该报告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百度大数据、金六福酒业联合发起,通过街头问卷、互联网调查等形式,共收到超过3万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95%。在地域分布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超过50%,其他以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受访者居多,职业分布上普通白领与公务员比例最高。
在针对受访者婚恋状况的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处于单身状态,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结婚。在身边剩男剩女数量问题上,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剩男剩女处于多数状态。
对于单身状况,其中82%的单身青年选择因为缺少勇气而不去恋爱。在成为剩男剩女的原因上,有7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是因为缺少勇气。
有65%的青年受访者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91%的青年男女认为婚姻是件压力很大、很麻烦的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在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父母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很难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婚姻上。
对于结婚的重要前提条件,有63%的青年男女认为物质条件满足是结婚的重要前提。稳定的感情不再是结婚的最重要因素。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对此,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表示,对于另一半恋爱经验的态度反映了国人恋爱观的逐渐开放,以前男性可能都会有一种初恋情结,总是希望自己是对方 的初恋,恋爱对象越单纯越好,但初恋成功的概率很低,张佳芮说,恋爱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大部分男女,只有经历过一两次恋爱,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理 想中伴侣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对于离异人群来说,他们更加需要找能彼此体谅包容的对象。
与恋爱小白不受欢迎相反,随着人们性观念的逐渐开放,婚前同居已不再是件新鲜事,但离异人群和未婚人群对婚前同居的态度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对于离异男来说,在婚前试婚却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据世纪佳缘婚恋报告显示,离异女性比未婚妹子更能接受婚前同居,77%的离异女性愿意尝试婚前同居试婚,未婚女性的这一比例只有64%,还有 34%的未婚女性表示没结婚怎么能住到一起而坚持婚前试婚的离异女性和未婚女性只占到3%和2%,婚前同居这件事,普遍来说,女性比男性更谨慎、接受 程度更低。
而超80%的男性接受婚前同居试婚,而经历过一次婚姻失败的男性则认为婚前试婚很有必要,有12%的离异男表示不试婚怎么行,试婚成许多离异男再婚的必修课。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202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年度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年度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年度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23年度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 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 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
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记者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
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
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
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
[数字]
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看重的仅占8.8%。
[观点]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中南大学的罗同学
[数字]
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
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
[数字]
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或同居。认为对待婚前“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
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
[数字]
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婚恋观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征婚广告 婚姻 社会 历史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获得台湾国史馆国史研究奖助的《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一书,是台湾国史馆于2023年出版的以近代中国征婚广告为主题的著作,作者陈湘涵毕业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其学术研究范围以近代中国妇女史与社会文化史为主。
罗志田曾说,“评介品质较高的书籍,更能推动或引导学术的发展。”①读罢此书,既从征婚广告中发现了历史,又对作者见微知著之功力深表赞叹。反复研读,现将收获陈述如下。
1 关于作者之所欲言
作者围绕着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这一中心,探究了调和媒妁与自由恋爱的择偶方法——婚姻介绍所、广告征婚、通信求婚等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发展,为读者呈现了婚姻选择的社会脉络与历史特色。通过检阅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作者发现:在那个新旧兼容的时代,征婚广告虽然是以冲破婚姻旧藩篱的革命性姿态出现,但实际上,它在传递新式婚姻理念的同时也是旧式婚姻观的载体。此外,作者还注意到,征婚广告彰显了报纸等大众媒体在私领域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它连接了私人与公众,既表达私人情爱却又同时传递公众认同。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引申出了对民国时期“隐私”问题的思考。
2 关于作者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第一,资料丰富且多样。其一,作者不仅从《申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和《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选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还对文集、年谱、传记、访谈、演讲录这类二手资料加以分析后酌情利用;其二,作者应用了大量的电影、小说等艺文作品,以此来探究艺文创作中的征婚意象,理解社会大众对于征婚的既定印象与想象;其三,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影视资料馆”、“中国大陆电影《非诚勿扰》官方网站”等网络资源,彰显了信息化时代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特点;其四,作者运用了为数不少的英、日文资料,虽然不能以应用外文资料的多寡来品评研究成果的良莠。
第二,作者在选用史料时态度审慎、负责任。一方面,作者在卷帙浩繁、种类颇多的载有征婚相关内容的民国报刊中,选取了上海《申报》和北平《世界日报》作为广告材料的主要来源。如作者所自陈,这样选择是其在仔细研读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后,经过认真分析、考量所做出的决定。如作者通过前人高岛航的《1920年代的征婚广告》这一研究成果悉知,从1920-1924年间上海《申报》每年征婚广告的数量为20则以下,到1928年已有约100则的广告,至1929年更达到140则。②在充分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后,作者才依据广告量多寡与办报时间的长短以及地区的考量,选取了《申报》和《世界日报》为主要材料来源,搜罗其中的征婚广告和相关的评论作为支撑其观点的论据。另一方面,在具体论 述的过程中,作者对存疑的史料有细致的考证。如对于冯玉祥的征婚传闻,作者将《冯玉祥传奇故事》、《炎黄春秋》、《前所未闻的民国趣事:冯玉祥与南北群雄》以及《羊城晚报》中所载的各个版本逐一陈述、分析,最终得出“冯玉祥刊登征婚启事的说法,几乎完全无法令人采信……传闻终究只是传闻”③的结论。此外,在叙述“晚清的媒妁征婚与广告征婚”时,作者对两个版本的蔡元培征婚也进行了比较与考证。
3 关于作者对其所欲言的论证
第一,论证思路清晰、缜密。作者先是利用报刊资料对征婚广告的出现、发展、变化及其社会意义娓娓道来,然后以社会调查、征文活动以及婚恋调查等为主体资料对民国时期青年男女的理想婚姻蓝图和择偶条件进行考察。随后,作者以征婚案例以及电影、小说等艺文作品为材料,探究征婚广告的社会效应及其在时人心中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征婚广告这一研究对象的认识。最后,作者除了对前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补充之外,还指出了一个由征婚广告所反映出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近代的“隐私”问题。
第二,聆听时人声音,最大限度接近历史本真。有哪些人在通过广告征婚?不同的群体对广告征婚有怎样的态度?在征婚广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家又是以何种姿态“在场”的?作者以聆听时人声音的方式,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解答,最大限度地再现了近代中国征婚广告的原貌,力图无限接近历史本真。
第三,选题虽微,但没有“碎片化”。作者虽然在微观上选题,但却充分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宏观关怀:纵向上,作者的论述具备历史感,没有囿于题目所限的1912-1949的时间范围,而是从1899年蔡元培(1868-1940)征婚之事说起,并往后延伸,一直到2008年热映的征婚题材影片《非诚勿扰》;横向上,作者站在征婚广告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婚恋问题这一社会问题的高度上,将能够反映时人婚恋问题的材料尽可能地全部应用,并论及当时除广告征婚的其他择偶方式以及择偶观、婚姻观、恋爱问题、男女社交问题、私密与公开的关系问题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4 关于作者研究之不足
一方面,作者在绪论中自陈了其研究中因材料所限,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其一,透过报刊资料,只能展现都市生活下的婚姻问题,限于报刊的流通范围,难以探知农村的问题;其二,难以追踪征婚广告刊登之后事情的后续发展情况,无法探知征婚的真伪和成功与否;其三,最大的疑问是,征婚的普及性及其所占当时婚姻形式的比例,无从探知。
另一方面,仅就笔者对该书的认识而言,该书尚有瑕疵。作者在绪论中陈述——“透过耙梳报纸上的征婚广告……更能折射出城市居民自我形象的公开表述”,④笔者品读本书数次,尚未找到作者关于 “城市居民自我形象”这一内容的明显描述,恕笔者浅见,若作者能在此方面加以论述,或许能使征婚广告这样一个微观研究对象发挥出更大的“社会透视”作用,使读者从中发现更多的历史。
5 结语
《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一书,透过征婚广告自白与社会回应、相关的社会新闻、报刊上对征婚现象的讨论、婚姻问题的实例,以及婚恋观的社会调查,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婚姻状态与婚姻问题。笔者认为,尽管略有瑕疵,但作者以其开阔的研究视野尽其所能地对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进行了历史还原,同时,他通过征婚广告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事物,为读者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以说,该书使读者见微知著——从征婚广告中发现了历史。
注释
① “近代史书评的现状与期望座谈会”发言选登.近代史研究,1999(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