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1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好的观后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一
作为死囚监区的监狱长,paul见到了一个身材巨大但又头脑简单且胆小的死囚coffey,通过查阅案卷,paul很震惊:coffey居然侵犯并杀害了两个小女孩!更令人惊奇的是coffey居然有神奇的力量,奇迹不断出现:paul长久困扰的讳疾居然不治而愈、突然又活蹦乱窜、melindamoores的脑瘤也被吸出,从而成为健康人。paul也终于发现了原来真凶另有其人,而coffey也每每自责于自己当时没有救活两个可怜的小姑娘!最终,怕黑的coffey还是依然选择了电椅来告别这丑陋的尘世,而paul则独自承受孤独,不断送别往生的朋友。
目睹着电椅之刑的震撼、残酷,聆听着死刑犯刑前的告白:“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这跟我的信仰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对死刑制度进行反思。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权的一种极刑,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刑罚方式,最早起源于先民社会的血亲复仇,“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但自1764年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阐述“死刑,是一场国家同公民的战争,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并进而提出“取代死刑的终身苦役的强度足以改变任何决意的心灵”的观点后,三百余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就一直经久不息,持续论战。而在我国签署联合国人权公约后,国内刑法理论界围绕死刑命运也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20__ 年2 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 》明确废止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是我国继20__ 年1 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后又一极具震撼性的死刑改革的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刑罚观和死刑观,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死刑的认识,并有利于培塑公众的宽容心理和现代文明心态。但是在限制和逐步废除死刑成为我国主流观点、争论的硝烟渐散之际,相继发生的“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再次将死刑制度存废推向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是正如冯军教授所指出的“因为犯罪人仍然是人类的成员,值得享有人类尊严,也因为对犯罪人适用死刑容易导致对无辜者误判死刑,所以,对于犯罪人,绝对不能判处死刑,需要立即废除。”死刑是不得已的价值选择,生命最为宝贵,如何保障对如同coffey一样的冤假错案,司法补救能留有余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死刑非经司法部核准回复不准执行,既须经司法部核准,仍留有改正之余地矣”,我以为或许也就是基于此,新中国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良性功能才得以有效发挥。
我们必须承认:当前在我国,死刑还是“必要的恶”,还需重视公众对严刑处罚严重犯罪的诉求,还需通过适用死刑来震慑犯罪和抚慰被害人,阻止血腥犯罪,实现对生命的尊重保护,因此不可能短期内废除死刑。但是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坚持“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犹记得德国统一后,法官对因奉命枪杀偷越柏林墙的公民而被指控犯罪的原东德士兵说:“你举起枪是你服从命令,但是你完全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你可以不打死他嘛!”也希望我们也能坚守这“一厘米的良心”!
最后一点,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点:《绿里奇迹》的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早在1994年曾导演过另一部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而这两部电影都是改编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小说。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二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三
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冗长片段。一部关于死刑犯的电影,一部没有爱情成分的电影,一部讲述人性善恶的电影,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电影。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电影看完。毕竟我的耐性无法抵挡三个小时的视觉和心灵的侵略。在寂静空旷的晚上,看着一个个可以掐指一算生命长度的死刑犯在屏幕上导演自己的人生,心的温度骤然降到冰点,抑制不住的沉沦。
汤姆汉克斯饰演一名看守死刑犯并负责执行死刑的狱警保罗,即使送进来的死刑犯曾犯下天理不容、世人不齿的罪过,他总是视他们为正常的普通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因为他觉得这些死刑犯既然来到了这里:一个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地方,一个生命旅途的终点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生命是世界上无法用价值衡量的东西,用无价的生命去赎回有价的罪过,这便是一种对世人来说等价的交换方式。这些死刑犯最终都会坐上替代刽子手利刀的电椅上,或上天堂,或下十八层地狱,但无论通向哪里,都带着他给的绿色希望,这微弱的希望足以抵挡世俗的眼光以及言语。善的本能趋之。
狱吏佩西无疑是丧心病狂,比那些犯、杀人犯更加邪恶卑鄙。他总是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挂在口头上,动不动就威胁同事,以为身边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但当连环杀人狂威廉趁其不备反抗的时候,他吓呆了,像一个木头,意识消失殆尽;他用最毒恶的语言训斥关在牢笼里的死刑犯,从未尊重过这些人;他狠狠的踩死了戴尔的好朋友金格先生——一只会带给狱警欢乐的小老鼠;当威廉用手铐卡住他的脖子时,他吓得尿湿了裤子,威胁同事为他守护可笑的秘密;为了一睹执行死刑的.过程,以及报以私仇,故意将干燥的海面置于戴尔头上,当空气中散发着肉体烧焦的味道、看客们呕吐的污秽物气味时,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收场,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保罗……恶的本能趋之。
“咖啡”是一个有着强壮体格、其貌不扬、黑色皮肤的“天使”,他拥有一股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治愈了保罗的尿道炎、狱长夫人美琳达的绝症、使得金格先生起死回生、借用史佩西的手枪杀死了真正的杀人犯威廉、将邪恶的史佩西变成一个神经病,下半辈子在医院中混混沌沌的度过。他总爱郑重其事的介绍自己,我叫约翰考夫利,和“咖啡”的同音,只是拼写方式不同。让人觉得他是如此的简单美好,如此的想获得周围人群的认可。电影用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死刑犯重重了嘲笑了一把种族歧视。这个监狱里关着的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白人罪犯,内心肮脏无比,而他,唯独的一个黑人罪犯,一个被冤枉的罪犯,虽面目狰狞,但内心却像一个纯真的孩子,只想感受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和讽刺。但上帝赋予他的神秘力量,一种能看清楚对方内心世界的力量,同时身处一个带着深深罪孽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像一个肥皂泡泡,被现实拍得粉碎。他的无奈、他的痛楚、他的疲倦、他的孤独,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分担,又有谁能向他解释。
他借助自己的神秘力量让保罗看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当保罗想为他争取自由时,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说:“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安详与坦然。对于他来说,活着不如死去,生命已无意义。
狱吏史佩西的下场生不如死,“咖啡”并没有剥夺他的生命,而是将他变成一个神经病,过着非人的生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彻底赎回他曾经犯下的过错,洗礼他内心中的邪恶;“咖啡”将神秘力量赐予了保罗和小老鼠金格先生,当身边最爱的亲人、朋友、同事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他却硬挺挺的活着,想死也死不了。也许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他活生生的将上帝亲手创造的奇迹“咖啡”送上了电椅。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经历,或生不如死、或死不如生;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表情,或遗憾、或恐惧、或忏悔、或安详。当踏上通往电椅的绿色征途时,每个人都展露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四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电影《速度与激情8》定档4月14日同步北美上映。可笑!本来值得欣喜地,难得一次的平等北美地区同步上映,却被流氓成性的环球影业再耍流氓,在天朝地区特工3d版本的同时,还只提供3d的imax版本在imax影院放映。
这种表面上迎合市场喜好的行为,实质不过是片方捞钱心切;以至于自称“影业”,却漠不关心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样子,自作主张地破坏了一部本应以2d版本呈现的电影,豪迈与血性的震撼。
内地观众有利选择与北美甚至海外地区平等的影片格式。而非无脑独供。当《速度与激情8》这样一部在拍摄阶段全程以2d为输出介质构图、布景、定位、打光、编排、剪辑、调色……的电影最终制作3d版本发行放映,实际上已经破坏了电影创作者在镜头中的关系表达,画蛇添足。让一部硬朗的好莱坞大片黯然失色!
以2d为输出介质的电影,通常会多用更显大方的广角远景,这样的
而与大陆观众更相关的是,在内地连dci放映标准都无法达到的多数3d影厅中,原本清晰、敞亮的画面会不可避免地被3d设备耗损画面质量,无论是眼镜还是传达给眼镜的偏振片都会让观众看到的电影昏暗难辨,把享受电影变成忍受电影。
特供3d的行为其实开始于内地处于多数角色的电影消费群体(他们还不够被称为“观众”,更不谈影迷)对3d的无脑追捧。因此在我们真正出于对电影创作和电影传达的尊重去抵制像环球这样特供3d的流氓行为时,他们还会说:“电影不是没有2d,想看2d你大可自己去看!”
不知道这次环球会不会像《谍影重重5》那样急到跳墙了才给3d影厅下发2d密钥;但是,这样热火朝天的电影,很多影迷都要看imax!
在大家期待这部电影并早早地决定选择imax版本后,特供3d的行为便涉嫌侵犯电影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了。因为环球影业,会一如既往地将这部电影包括杜比全景声、中国巨幕、imax等等所有的特效专属版本单发3d格式。
也就是说原本在imax2d下能够以水晶般清晰图像呈现的震撼,终将被上文中提到的输出耗损影响观影感受。让已经因国情产生差异的放映质量再降档次。这就是中国特供!
而且,对个人而言已经忍了很久的是:
《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在全系列的代表镜头闪回中,多米尼克的旁白强调着整个系列的情感中心。作为系列灵魂的保罗沃克了范迪塞尔二人在路口相视一笑,分别、退隐。
随着保罗沃克的离世,伤感悠扬的歌曲下“谨以此片献给保罗·沃克”……系列第8部的存在已经是破坏了这样一份圆满,破坏了对逝者的敬意。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五
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很好地把建国70年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重新梳理一遍,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人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三情”:
对国家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
对人民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只有同“纬度”才能同“温度”。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
对工作的激情。雷锋在日记中曾形象描述:“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火热是激情的燃烧。没有激情,难干事、更难成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要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
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六
“能有桃姐在我家服侍那么多年,是我的福气。”
这是电影《桃姐》中男主角少爷说的一句话,也是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它表面上是对桃姐60多年工作的认可,实际上表达了少爷对桃姐的一颗感恩之心。
桃姐小时候家境贫寒,被送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做下人。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服侍了几代人,直到得了中风。她为了不连累主人,自愿进了养老院。而那位少爷却放心不下,陪伴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被少爷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能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真心去照顾一个下人,这不是感恩又是什么呢?
其实,父母把我们拉扯这么大,也不容易,我们也应该感恩他们,用行动帮他们做一些事,就是最大的感恩。
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客人走后,留下了很脏的地板,父母那时又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早出晚归,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了。我看到他们又困又累的样子,决定自己分担一下家务反正也不是很难做。
我找来拖把,打了一桶水,开始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心甘情愿拖地板。我将拖把摔进水桶里,水桶马上开了花,水花四溅,开到了墙壁上,白墙变成了黑墙。后来,我吸取了教训,不那么用力摔了,而是轻轻地往上提,水就不开花了。
才拖了两个房间,我的手就起泡了。妈妈心痛地说:“不要拖了,等一下我来拖。”我没有听她的话:“这么累,你休息吧,我拖就行了。”妈妈被我的话感动了。我提着脏水到卫生间换水,不小心滑倒了。“算了,不拖了。”我生气极,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过了一会,我又想到了辛劳的父母。我不能总是享受,也要劳动,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一个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是父母的福气。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七
药厂每款成功的药品包括无数次的失败品都需要研发成本,平均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十来年和几十上百亿。
警察作为执法者当然要站在法律的一边,同时又要自我平衡良心上的谴责,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那个是有效药,在允许药厂人旁听并且又在他们打断会议时严格的训斥。老局长精通执法之道,但是容许仿制药流入市场会打击药厂积极性,药厂可能不会研发新药,人类社会会退步,下次如果再有此类情况又该如何,,最后执法者的做法只能是法大于情。,
患者求生有错吗,没有错,患者一定会把求生的希望全部寄在程勇身上,他此时于他们而言就是救世主,对于患者来说,真正扼住他们命门的不是药,而是钱,片中说的,钱就是命,程勇好多人都在赞这个角色,我就不多说了,就一句话我不是药神,,我做过菩萨,我想过做神,但我终究是一个普通人。
每一个人都处于矛盾中,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
贩药团队四个人,黄毛义气,吕受益家庭,刘思慧善良,刘牧师信仰,这四种东西都是之前程勇缺失的,也是后来程勇找回的。
这部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影片,体会不到患者真真切切的感受,但是一定感受得到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后的事谁都不好说,谁能一辈子不生病呢,庆幸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给我们铺路,推动着整个社会一步步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部爆棚的电影极大程度的反应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困境,电影中情与法边缘的徘徊,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前一脚,后一步,犹豫抉择,一直在做着属于自己的考量,而很多时候没有明确意义的对与错,于自己而言却不是那么作出的决定。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拼凑出一个人生,每一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可你仍该坚定地走下去,不是吗?你的心里其实早已有了答案。
这样的一部电影,值得你腾出时间,走进影院,好好感受,也欢迎来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八
男主人公“杨红旗”,是在南京务工的建筑工人,也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工,他的父亲“杨胜利”是村子里的老劳模,一辈子勤勤恳恳地把一生奉献给了社会却不图任何的回报,是一个好人。
贯穿主线的人还有一个就是王志雯扮演的南京某著名报社的著名记者“古国歌”。
剧情:故事发生在20__年的2月14号,情人节这天,天下了好大的雨,<欧阳>在一个小巷子遇到一个嫌犯,这个嫌犯有过犯罪前科,并负罪在身,他想强辱<欧阳>,在即将得手时候,被路过的<杨>看见,<杨>出手相救,歹徒强辱未遂,逃跑了。<欧阳>很感激<杨>把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告诉了<杨>想日后报答他,到这里,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故事,事情会向男女主人公好的方向发展,而恰恰意外的是就是因为这件事却改变了许多人一辈子的命运。
<杨>的父亲,年迈已高,并病重在家,他不肯接受村里的医疗补助,说浪费国家的钱,宁愿等死也不想连累别人,家里很简陋可墙壁上却贴满了他一生来得过的奖状,他在临死之前特别渴望他的儿子也向他一样得到过一次表扬,因为<杨>生平憨厚,不曾与人争什么,年近中年却一次表扬也没有过,这成为老人家唯一的要求。<杨>因见义勇为,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表扬,他是一个孝子,为了满足他父亲的愿望,他去了报社找到了<王>,讲述故事之后,<王>也认为此事应该被表扬的。可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想表扬此事必须先证实此事,这就需要找到被害女孩<欧阳>。
在找到<欧阳>之后,她并没有承认那件事,反而一口咬定是<杨>在陷害诬陷她,面对如此漂亮时尚的女大学生<王>对<杨>产生了怀疑,并一直认为这事情是<杨>编造出来的。<杨>一再找<王>要求表扬自己的事,可<王>不相信<杨>所说的,一直敷衍他,或许只因为他是一个缺少社会地位的民工吧?
<王>的女朋友是一个警察,出于警察和女人的察觉,她认为<欧阳>在撒谎,并想在捍卫自己的爱情的.同时帮助<杨>弄清事情的真相。案发当天,<杨>就去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成为一个重要证据,只要那里拿出证据事情也就清楚了,可到了那里,因为<王>是报社的著名记者的身份,警察担心如果说出真相,那么必然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业绩,因为强辱案发生在自己管辖的范围之内,为了保住他们多年的"优秀"业绩,又因为<杨>是一个民工,所以他们也否认了报案一事。
事情似乎又在倾向于天之娇子的女大学生,<杨>没有办法,只能期盼其他人相信他的话,可没人相信于他。<杨>与<欧阳>在<王>的约请下见了面,<欧阳>一副死不承认的态度编造谎话,否认2月14号在那小巷出现过,并有许多同学证明在那天夜里和她在一起,显然是串通好了的,可本应该理直气壮的<杨>却把头深深的低下,不怎么言语,事情即使是真的,也拿不出任何证据了。
就在这样拉锯之下,时间是不等人,有一天<王>接到一个消息,听闻<杨>的老父亲病逝了,他和他的同时以及主编一起去悼念,在一片悲伤中,村长却在人群里露出一了一个微笑,没人理解为什么人死了他却笑的出来。
在警察局,抓到了嫌疑犯,他承认了那件事,成为了这事昭雪的最后希望,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非常鄙视<欧阳>的做法,<杨>救了她,她却恩将仇报地说<杨>诬陷她,她的事最后还是被人知道了,她丢了工作,失去了身边的朋友,我觉得这是罪有应得。
<王>在此事之后,和女朋友分手了,自己来到北京,一年后在故宫,这个蕴藏着中华文明底蕴的建筑群里,他恍惚间看到一道红色,是一个背影,一个属于<杨>的背影,推着一个轮椅,上面坐着一个属于<杨>老父亲的身影,穿过人群,来到故宫的外面在角楼的街边,他看见了<杨>和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气色好了很多,原来他没死,这或许是为什么村长会在那时候笑的原因吧?失去了朋友,工作,事业,变的孤僻的<王>面对<杨>的父子却什么也没有说,三人相视而笑,擦肩而过。
在<王>的面前,是天安门前的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是一面五星红旗红旗在迎风飘扬。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九
这一天,老师发给我们电影票,让我们去看电影,我观看了《大山深处的保尔》,心里真不是滋味,有几次忍不住哭了起来。这部影片主要上演了在一个大山深处,一个穷困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张老师在他妈妈陪伴下,在三十年的艰苦岁月中,用自己的青春教育了很多孩子的故事。
其中,我觉得精彩的片段是:一天,孩子们带了蓝球,张老师就拿出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投篮圈,用它安在了教室旁边的土墙上并且教同学们怎么打篮球。上课了,张老师敲了一下钟,同学们就到了教室里,纷纷坐下,张老师拿着粉笔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教同学这篇课文怎么读。下课了,同学们在山上玩,忽然,一位同学哭着跑过来,对张老师说:“不好了,张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滑山坡不下心挂到树枝上了!”“不好!”张老师焦急的说了一声,飞快地向哪里赶去,到了那里,张老师安慰那个同学说:“没事,老师把你拉上来!”说着,就把手伸到那个同学的面前,可是那个同学抓不着老师的手,老师只好下去拉,终于把那个同学拉了上来,可是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张老师的腿部落地,自己的两条空落的双腿瘫痪,完全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坚强地拿起了拐杖走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学会了走路,来继续他的教育工作。一天,下大雨了,并且还是暴雨,张老师不放心教室里,生怕课桌上的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淋了,他正在检查教室,忽然,教室倒塌了,压到张老师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后来导致双腿溃烂,但是张老师仍然坚持着教书,张老师那坚强和大爱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直到有一天,张老师被欢送到北京,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模范老师。
我看到这些,心理激动极了,眼泪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我为他感到自豪,我心里由衷地钦佩他。他真不愧为 大山深处的“保尔”!
其中,我觉得精彩的片段是:一天,孩子们带了蓝球,张老师就拿出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投篮圈,用它安在了教室旁边的土墙上并且教同学们怎么打篮球。上课了,张老师敲了一下钟,同学们就到了教室里,纷纷坐下,张老师拿着粉笔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教同学这篇课文怎么读。下课了,同学们在山上玩,忽然,一位同学哭着跑过来,对张老师说:“不好了,张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滑山坡不下心挂到树枝上了!”“不好!”张老师焦急的说了一声,飞快地向哪里赶去,到了那里,张老师安慰那个同学说:“没事,老师把你拉上来!”说着,就把手伸到那个同学的面前,可是那个同学抓不着老师的手,老师只好下去拉,终于把那个同学拉了上来,可是自己却掉进了万丈深渊。张老师的腿部落地,自己的两条空落的双腿瘫痪,完全失去了知觉,可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坚强地拿起了拐杖走路。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学会了走路,来继续他的教育工作。一天,下大雨了,并且还是暴雨,张老师不放心教室里,生怕课桌上的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淋了,他正在检查教室,忽然,教室倒塌了,压到张老师那失去知觉的双腿上,后来导致双腿溃烂,但是张老师仍然坚持着教书,张老师那坚强和大爱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许多人,直到有一天,张老师被欢送到北京,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模范老师。
星期六的上午,我观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 —《大山深处的保尔》。
这场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在唯一的一所学校上学,学校里却只有一位老师。虽然条件很简陋,但他们却很快乐的生活着。
好景不长,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孩子掉下了悬崖,仅仅抓住了一根树枝,眼看就要掉下去了。就在这危急时刻,张老师出现了,只见他箭一般地飞奔到悬崖边上,奋不顾身地救下了那个孩子,可自己却失足掉下了悬崖,摔成了残疾。
这样一来,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没有了,再也没有人给大家上课了,同学们都很难过。可没过几天,张老师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学校……看到这里,我把张老师和我对比,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藏起来。
张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生活在艰苦的大山里,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里;张老师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却坚持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如果我们不刻苦努力的学习,又怎能不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呢?
学习吧!努力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报社会,对得起我们生活的环境,对得起帮助过我们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会以张老师为榜样,努力刻苦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来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
电影《触不可及》刚刚开始的镜头很有画面感,周围出现的许许多多的人群,手里撑着伞,男主出现在镜头中央。男主这里的出现方式上特别有趣,先是出现了他的黑色的伞,接着下个镜头接他的脚步走的动作,再试整个全景,然后有过度到特写。影片对于男主的出场运用了多个镜头来描述,塑造了自己的风格。
在拷问宁待的部分镜头的切换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呼应,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也手里捏了一把汗。同样的切换镜头出现在刺杀日本军官那部分,男主傅经年为了保护宁待一直苦思冥想,力求保护好宁待的安全,在和宁待跳舞时候他想象了n种刺杀方案,刺杀进行时刻镜头的切换描写他的状态,包括上司对他的责问以及两次由手下为其擦汗。 另外影片中几次探戈舞蹈的出现始终作为故事的转折点来出现。
第一次的出现是宁待安全后。
第二次出现是预演刺杀日本军官也是为解救宁待两人见面时候的舞蹈。
第三次虽然和这个舞蹈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算是对前两次总得一个回顾。傅经年再次回到那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恰巧遇了寻找记忆的宁待。后来由跳起了这段舞蹈。
第四次出现是和高官女儿之间进行是对故事的转折。 第五次两人相遇后在战火中跳了他两的最后一段舞蹈,也是影片的最高潮。
第六次已经是阴阳两不见,傅经年在宁待的墓碑前独自起舞。
关于影片声音的处理也是十分的讲究,影片开始的前两分钟没有人物的对白,只有环境音,而对于环境音的选择影片环境音效做的十分出色,如前边的雨水滴在雨伞上的声音我们可以清晰的感知到,在音频部分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每一次的声音的选择都很好的诠释了人物的内情情感世界的微妙变化,由此可见其制作的精心程度。
对于一部电影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会选择这部影片来做分析和分享,是因为至少他打动了我。结合故事的发生背景,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他把战争年代军人的命运及其相关人员的命运诠释的有血又肉。所以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一
今天跟朋友去临时起意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三部热门电影里面,选了《中国机长》,看完电影之后,我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赞:太会挑电影了。
有三个方面的感悟,忍不住分享一下。
1、细节决定对接。
我是一个泪点挺高的电影,但是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在几个情节上,忍不住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可惜的是,这几次都是情绪刚出来,就又回去了,想了想,还是细节做的不到位,缺少该有的张力。
让我感动的地方,并不是剧中刻意煽情的地方,而是那些对细节的呈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可能是为了不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对各个场景都想着力体现,结果,倒是没了重点。
特别让我遗憾的是,结尾的时候,当飞机快要滑出跑道的时候,正是最高潮的地方,却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还有镜头语言反复几次给了副驾的脚几个镜头,作为观众的我,分明知道,导演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但最终也没有领会到,导演想体现什么。
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导演拼命想体现的细节,拼命想用力的地方,都有些用力打在空气中的感觉。
想起一个恶俗的段子:去上厕所,酝酿了半天,却放了一个屁。
没有细节,没有张力,最终让观众无法产生心的对接。
2、职业电影(电视剧),急需提高水准。
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词“职业剧”。
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艺术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却很少拍跟生活相关的职业剧,好不容易出来一些职业剧,还都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爱情肥皂剧,或者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家庭伦理剧,甚至是披着职业剧外衣的政治说教剧。
所以,电视、电影,变成了李敖说的“电视是一个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影视宣传,实际上是个大众文化的洗脑。
刚才,我在雨中散步的时候,想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我们电视剧中的几个影响力。
第一,帝王剧、后宫剧最流行。所以,我们国人的帝王梦和皇后梦是最严重的。
第二,爱情肥皂剧次流行。所以,当帝王梦、皇后梦实现不了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巨婴式的爱情梦。
第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土豪剧流行。在剧中,挣钱、变美、当官就意味着成功。所以,我们身边的人成功梦很严重,追求的也都是钱、美、官等。当然,这跟我们几千年的传统也分不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千里去当官,为了吃和穿”跟当下的价值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四,我们还有一种剧叫“神剧”,无论是神话剧也好,武侠剧也好,抑或是霸道总裁傻白甜也好,甚至是抗日神剧也好。在我看来,都可以归到神剧的行列。不为所动,这是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为之所动,那就是制造了脑残,在追求幻觉的路上,一路不复返。
第五,还有一种剧叫“主旋律剧”,在我看来,这是另外一种“神剧”,我就不多说了。
好剧也有,我就不说了,好的嘛,不需要我来夸。
但是,我们的确是缺少走心的职业剧,以表现一些职业为视角的影视剧,这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当然,了解世界的方式很多,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影视剧,但是缺少影视的宣传,很多职业的确很难被寻常百姓知晓。
忍不住给我的好友点个赞,前些天见她的时候,她买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成人版职业大会,一本书是儿童版职业大全。我们连360行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安置好自己的人生。光有精神,只能是迅速枯萎。
3、人生这场戏,职业是主体。
这是我看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地方就是,这个剧,没有那么刻意的去说教什么高大上。虽然,还有忍不住的地方,但是也许是因为导演刘伟强是香港人吧,所以,并没有大篇幅的讲什么精神,什么高尚,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有这样硬核的故事,压根不需要讲什么高尚,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高尚。
只是遗憾的是,故事里面,人的部分太少。这也许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现状,总是压抑人性的表现,总想刻意表现神性,实际上,人性压抑了,神性也没有体现出来。
我看完电影,很喜欢,但总觉得少很多东西。上网看原型故事,看到一篇评论,我觉得说的很好,说原型故事里面的机长如果牛逼程度是100分的话,电影里面只是演出了10分。一下子让我找到了感觉,缺少的东西就是这个。
电影很像把人拍成神,但是结果就是拍成了普普通通的人。
我出了电影院,感慨了一句,生生把一个神,拍成了人。这电影如果拍的到位了,应该是大量的热血青年想去当机长,想去当空乘,但是,我却没有这种冲动。因为并没有燃烧我的激情,也许是因为我已不年轻,但是我深刻的知道是因为他没有点燃。
最初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职业的硬核不够,看故事原型的时候,航空专家说,之所以飞机机长能创造这个奇迹。机长做对了3件事,从细节处说机长做对了28件事。
但可惜的是,从电影里面,我实在是没有看到这3件事是什么,更不要说是28件事了。
我只能依稀的被感动到,引用电影结尾处,朱亚文说的那句话“怎么那么牛啊?!”是啊,我只能模模糊糊觉得牛逼,但是却说不出来哪里牛逼。
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职业度不够,但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形式、内容上的问题。
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的创作者没有人性”,我之所以打上引号,就是为了避免歧义。
每每这种时候,我们不敢着眼于人性,因为那显得太渺小了,只想从神性的高度去解读,结果一解读就假了,就失真了,没有了生命力,也就无法产生感染力了,也就没有张力了。
当我们把英雄拉下了神坛,才能真正把英雄送上人心中的神坛。
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国内的战争片,第一部喜欢看的片子是《亮剑》,后来,我总结了之后知道了原因,因为之前的战争片里面的都不是人,都是神。而《亮剑》是塑造了一群人。《亮剑》之后,战争片才慢慢走出了“神剧”的漩涡,开始有“人剧”,人才愿意看。
最后,再一次表明一下我的立场:《中国机长》这个电影,很好,非常好,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职业化的电影”“人性化的电影”越多,电影人更有希望,民族也更有希望。不再造神,才能真正的通神。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二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基友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年度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基友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心理给自己保留了一丝生机,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三
我看完这部片子,感觉笑的真开心!本身是冲着徐峥的,不过我功课没做好,到了才发现原来徐峥一人担任了导演、编剧、监制and主演这四个角色,再之前,我还在担心,这会不会是第一部的续集,会不会重蹈很多续篇狗尾续貂的覆辙,影片开始两分钟后我才发现自己多虑了,虽然依然是跟王宝强合作,但是因为人物角色设定的变更,徐峥变成了一个新能源的开发者,而王宝强变成了一个接受着新事物的类似“农非”(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形容他,我实在不喜欢王宝强),增添了新的人物黄渤这个跟徐峥因为利益反目成仇的合作者,然后让故事发生在他们寻求目标(股份)的路上,我暂且称之为公路喜剧片吧。
之前很多学生跟我说,觉得《人在囧途》很有意思,我看了,觉得太牵强,很多自然段设计的就是拿着鸡毛再挠你的“嘎鸡窝”,笑的有点不那么情愿。包括一会掉飞机一会堵火车再一会出车祸……觉得太假太矫情。
《泰囧》的人物更加真实,《泰囧》让王宝强这个人物鲜活起来,我不知道是否是错觉,我甚至觉得王宝强的演技比以前好太多了,“宝宝”是个开始接触新鲜事物的“农非”,性格有点二,脑子一根筋,简单,正是因为他的“二”和“一个筋”才让这次《泰囧》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有意思的事情,自然发生,自然专场,一切自然而然,不牵强,不做作。
好莱坞关于电影的诠释有一句话,在电影中,人(指的角色)的快乐不可以超过五分钟。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电影院看别人不幸的,所以徐峥和黄渤就担任起了这个“不幸”的角色,当然他们的各种不幸有点自作自受,当然影片的最后,徐峥还是获得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在影片中很多的对比,黄渤与徐峥的对比,对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黄渤的不择手段与徐峥的不为个人利益放弃破坏环境形成对比,两个人的家庭,对待感情的态度……
影片节奏把握的很好,影片基本分为三起三落。让笑的岔气的观众有点舒缓的时间,剪刀手、星座、西游记……到最后范冰冰的特别惊喜,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少有国产喜剧片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徐峥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希望以后更多佳作,更觉得国内的所谓大师们的片子认真点,不要觉得观众傻,好糊弄,糊弄我们的作品,那票房也就糊弄了……
瞌睡了,睡觉吧……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四
有这样一个感触万人的电影——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他怀着一颗慈爱的心,根据监狱中儿子所供给的一个地址,风餐露宿地踏上了一段寻“母”之路。
剧中无论爷孙俩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有轻言说放弃,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起初,孩子对爷爷有误会,但最终在路上解开了矛盾,之后相依为命了。
情感是一部剧的主魂,剧中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最令我深情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路上总会有好心人帮忙他们,如果现如今的社会若能与那时相比较,人情则是社会的主干。
正如影片名一样,如果爱真在前方,我们就应当大胆的表达出来,是我们做不到吗?不,不是的,如果你看尽爱,你就会加倍珍惜。
影片中,随处可见,含蓄中富有热情,明确但又可是分,虽然爷孙俩的生活平平淡淡,但就是在这平凡之上刻画了最朴实的爱——农村老大爷的帮忙,渔民的关怀,这不都是表现人类社会最基层最朴实的爱吗?
此刻就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每一件事中灌注真善美的力量,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坚信爱就在前方!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800字 绿里奇迹观影感受篇十五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终于遭到报应,终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可以,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终于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该,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